食用油的安全“隐患”

合集下载

食用油中存在的潜在危害与防范措施

食用油中存在的潜在危害与防范措施

食用油中存在的潜在危害与防范措施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升,食用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食用油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会探讨食用油中的潜在危害,并为您提供一些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常见食用油的潜在危害。

一些食用油在高温下容易氧化,产生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可以对我们的身体造成损害,导致炎症反应和细胞损伤。

此外,不同类型的食用油含有不同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饱和脂肪酸含量的食用油可能增加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此外,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患心脏病和糖尿病的风险。

然而,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防范措施来减少食用油中的潜在危害。

首先,选择合适的食用油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和葵花籽油等。

这些油含有丰富的健康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此外,避免使用反复使用的食用油也是非常重要的。

反复使用油会增加油的氧化程度,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

其次,正确使用食用油也是防范潜在危害的关键。

在烹饪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将食用油加热到过高的温度。

过高的温度会加速油的氧化过程,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

使用适量的食用油也是非常重要的,过量的摄入会增加患疾病的风险。

此外,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烹饪方法,如蒸、煮或炖,以减少食用油的使用量。

此外,正确存储食用油也是防范潜在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我们应该将食用油存放在避光、密封和干燥的地方,以减少氧化的风险。

此外,定期检查食用油的新鲜程度也是必要的。

如果食用油呈现出发黑、发霉或有异味的情况,应该及时更换。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食用油。

有些人可能对某些食用油过敏或不耐受,因此应该避免使用这些油。

而对于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如心脏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应该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用油。

总之,食用油中存在潜在的危害,但通过选择适宜的食用油、正确使用和存储食用油,并根据个人需求进行选择,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危害并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

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清单和措施清单1. 食用植物油(1)风险隐患因素①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B1等真菌毒素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加热试验指标、浸出工艺的溶剂残留超标;③污染物:苯并[a]芘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④其他污染物:塑化剂、壬基酚污染;⑤食品添加剂:超范围使用乙基麦芽酚等香料,叶绿素铜钠盐等着色剂,超限量使用抗氧化剂;⑥掺杂掺假:花生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脂、芝麻油中掺入其他低价油、添加精炼后的废弃食用油脂;⑦标签:用转基因原料生产的产品未标注转基因字样,调和油含量标识不清。

(2)原因分析①进货查验、贮运环节控制不严格,花生、玉米等植物油原料霉变;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压榨过程或烘炒环节控制不当;④使用含塑化剂的管道、容器、包装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接触了酚醛树脂、可塑性聚酯等;⑤配方管理、配料环节控制不严格;⑥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培训不到位;⑦标签审核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⑧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执行原料进货查验制度,结合企业原料特性开展快速检测;②严格控制精炼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油脂的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③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④加强采购管理,应使用不含塑化剂等有害物质的食品接触材料;⑤加强配方管理,严格落实配料工序质量控制;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法律法规及标准培训;⑦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2. 食用油脂制品(1)风险隐患因素①污染物:镍等污染物限量超标;②质量指标:酸价、过氧化值、反式脂肪酸超标。

③微生物:人造奶油(人造黄油)的大肠菌群、霉菌等微生物限量超标。

(2)原因分析①油脂氢化过程催化剂镍残留;②生产过程温度控制不当和贮运过程中受到光照使油脂氧化酸败;③杀菌温度或时间不当或储运条件不当导致微生物限量超标;④出厂检验落实不到位。

(3)防控措施①严格控制精炼、杀菌等工序的温度和时间,确保质量控制符合要求;②加强贮运管理制度的执行,严格落实贮运管理要求;③严格落实出厂检验制度,保证出厂产品质量。

注意!这3种食用油最好不吃!很多人不当回事

注意!这3种食用油最好不吃!很多人不当回事

注意!这3种食用油最好不吃!很多人不当回事油,是美食的灵魂所在,能让食物口感酥脆、气味变香、色泽亮润;它还是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并能帮助食物中维生素A、维生素D等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所以烹饪时加适量油是有利于健康的,但是用油很有讲究,量过多、选不对、用错了,反会对健康有损耗。

那么该如何科学用油呢?有哪些注意事项?有些食用油还真得劝您少吃甚至不要吃1、这3类油不建议吃只要是质量合格的油都是可以安心食用的,但注意,这几种油真的不建议吃:1、开封超过3个月的油很多人的固有认知当中,不管食用油开封了多久,只要没过保质期就都能吃,其实这个认知是错误的。

虽然说食用油没过保质期,但是开封太久,会增加油脂感染霉菌的风险;而且如果没有做好密封处理,油脂与空气当中的氧气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氧化产物。

进食含有微生物超标、黄曲霉毒素以及部分氧化产物的食用油,很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中毒反应,严重的还可能危及生命。

所以,大家尽量不要食用开封超过3个月的食用油,平时尽量购买小瓶装的油。

2、反复煎炸的油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习惯,炸完食物之后,会用剩下来的油继续炸东西,或是炒菜等。

但反复煎炸的油很容易产生致癌物,如苯并芘、丙烯酰胺、杂环胺等,长期食用,会给健康埋下隐患。

另外,食用油反复使用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它不仅会导致发胖,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的概率。

3、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有不少家庭喜欢吃自榨油,认为这种食用油的口感会更加浓厚,味道也会更香。

实际上,有些自榨油存在安全隐患。

早前有多个粮油店被查出自榨油黄曲霉毒素含量超标,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用的原材料有可能是已经发霉、变质的;另一方面是因为生产环境很差,机器也比较脏,而且还没有经过精炼,无法彻底去除杂质和有害物质。

2、不同的油类营养、用法各有差异除了牢记有些油不能吃,健康吃油还要做到“多样化”,轮换着吃多种油,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更换。

食用油火灾事故分析

食用油火灾事故分析

食用油火灾事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

而在餐饮行业中,由于食用油的特殊性质,食用油火灾事故更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食用油火灾事故不仅会给个人造成严重的伤害,还可能引发重大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对食用油火灾事故进行深入分析,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一、食用油的特性及危害食用油是烹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食用油也可能会引发火灾。

食用油的主要特性及危害包括:1.易燃性:食用油在高温下会发生氧化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和火焰。

而且,食用油的闪点比较低,只需一点点的火星或高温即可引发火灾。

2.火灾规模大:一旦发生食用油火灾,由于食用油在燃烧时产生的火焰较高,火灾规模通常会比较大,扩散速度快。

3.烟雾较大:食用油在燃烧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烟雾,这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还会影响火灾的扑救和疏散。

4.易蔓延:由于食用油的特性,一旦发生火灾,食用油会迅速蔓延到周围的物体或场所,加剧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食用油火灾事故的原因食用油火灾事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主要包括:1.人为失误:人为操作不当是引发食用油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忘记关闭炉灶、热油过热等。

2.疏忽大意:在繁忙的餐厅厨房环境中,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疲惫或分心而犯错,比如在烹饪过程中离开炉灶,或者切断了灶具却忘记关闭炉灶。

3.设备故障:厨房的炉灶、油烟机等设备故障也有可能引发食用油火灾。

比如,油烟机堵塞、电线老化等。

4.环境条件:气候干燥、通风不良等环境条件也可能加剧食用油火灾事故的发生。

5.其他因素:比如,使用不合格的食用油、存储不当、消防设施不健全等也会是引发食用油火灾的原因。

三、食用油火灾事故的危害食用油火灾事故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员伤亡:食用油火灾事故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和顾客的伤亡,尤其是在餐厅繁忙时段,人员密集且疏散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伤亡情况可能会更为严重。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粮油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粮油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引起社会关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本文将就当前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现阶段粮油食品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品质量不合格。

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采用劣质的原材料和不正规的生产工艺,导致产品存在质量把关问题。

粮油食品中可能掺杂有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是生产环节监管不到位。

粮油生产环节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

一方面,在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着造假行为,质量把关不严格;监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管执法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这些问题加大了粮油食品安全风险。

三是信息透明度不高。

一些企业不开放生产过程的信息,包括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等,导致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缺乏充分的了解,也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隐患。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一是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粮油企业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机构的执法力度,加大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和生产过程的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是建立健全质量把关制度。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粮油食品生产企业的许可证管理,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粮油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管理,强化质量把关。

三是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质量把关意识,加强对原料采购和生产过程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加强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四是加强信息公开和消费者教育。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产品信息的公开力度,让消费者可以全面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

加强对消费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在实施上述对策的还需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引入高新技术,提高粮油食品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粮油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而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就粮油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分析1. 粮油食品质量不合格现象严重。

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造假伪劣、添加剂超标、农药残留、霉菌超标等问题严重的粮油食品,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2. 粮油食品企业存在违法生产行为。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产品质量,不按照标准流程加工生产,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存在着一定安全隐患。

3. 粮油食品监管不严格。

监管部门在对粮油食品的监管过程中存在着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等现象,让一些不法企业有机可乘,从而导致粮油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二、对策建议1. 加强监管执法。

监管部门应当对粮油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对违法生产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粮油食品质量安全。

2. 完善监管制度。

为了避免监管盲区,应当完善监管制度,将监管范围延伸到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对整个产业链进行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3. 提高企业自律意识。

企业应当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生产加工过程进行严格把关,保障产品质量,杜绝违法生产行为。

4. 加强消费者教育。

通过举办粮油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5. 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

对发现的违法企业要严肃处理,依法给予处罚,形成震慑效果,让不法企业无处遁形。

三、总结粮油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粮油食品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监管部门要严格执法,消费者要提高安全意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解决粮油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吃到放心的粮油食品,让全社会都能够享受到健康美味的粮油食品。

食用油的安全隐患

食用油的安全隐患

食用油的安全隐患食用油是我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之一,但是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其安全情况。

以下是食用油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介绍。

一、油质量1. 食用油选购消费者在购买食用油时,应该先从外包装和生产日期入手,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食用油,尽量购买生产日期较近的产品,并注意查看是否过期。

此外,要注意选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出具的合格证明,这样能够更好地保证油的质量。

2. 质量检测消费者在使用食用油时,还应该注意对油的质量进行检测,这需要有专业的检测工具或设备。

常见的方法包括嗅味、观察色泽、使用试剂等。

二、油烟油烟是消费者在炒菜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过度吸入油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 良好的通风条件消费者在烹调时应该尽量选择在通风条件良好的场所进行,确保炊具在高温状态下时,能够将油烟及时排出。

2. 减少油烟产生消费者在具体的烹调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少加热温度、控制油的投放量、缩短加热时间等方式减少油烟产生。

三、油质变质油质变质是我们在日常使用中,非常容易遇到的一个问题。

如果食用变质的油,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1. 观察变质迹象消费者在食用油时,应该仔细观察油的状态是否发生改变,比如油变黑、发臭、质地发生变化等等。

2. 油存放对于未使用完的油,应该妥善存储,避免阳光直射以及过多接触空气。

同时,要保证存储的容器干燥、清洁、密闭。

四、油品掺杂1. 掺假一些不良厂商为了追求暴利,会在食用油中掺杂其他低价物质。

消费者在选购或使用食用油时,需要遵循消费合法、购买明码标价的原则,远离非正规厂商的“三无”产品。

2. 掺杂有时候即便是正规的厂家,也会因为生产、运输原因,导致食用油被掺杂杂质。

此时消费者就需要对购买的油品进行检测,确保是质量安全的产品。

五、使用适量在使用食用油时,消费者要适量使用,过度使用油品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浪费资源。

因此,消费者需要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油品的使用量,减少油品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负面影响。

饭店购买劣质食用油有哪些坏处

饭店购买劣质食用油有哪些坏处

饭店购买劣质食用油有哪些坏处
现在有很多餐饮商家为了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会选择在成本上节约,选购一些不好的食用油或者食材,但这样做很可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食用油作为饭店经常用到的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品种样式有很多,想要长久的经营一家饭店,一定要选购好的食用油,毕竟劣质的食用油会有很多的安全隐患。

1、降低销量,因为如果餐饮店选购一些价格比较低的食用油的话,那么这些食用油的质量肯定不会太高,那么做出来的菜品肯定是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那么这时候销量肯定是会下降的。

2、降低知名度,价格比较低的食用油做出来的菜品,质量肯定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青睐,那么久而久之来消费的人会越来越少?知名度肯定也是会越来越低。

3、降低口碑,价格比较低的食用油消费者肯定都是可以尝出来的,消费者最注重的就是质量,如果质量不过关那么你的餐饮店口碑肯定是会下降的。

4、降低利润,因为餐饮店选购一些价格比较低的食用油,虽然说在采购方面可以节省一些成本,但是后果那就是做不出优质的产品,就导致你的消费者越来越少,那么肯定是会降低利润的。

5、有安全隐患,价格比较低的食用油在安全上面是没有任何保障的,毕竟价格低。

俗话说的好,一分价钱一分货,所以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饭店使用了劣质的食用油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销量,降低自家店的知名度,还有可能会有安全隐患,导致口碑降低等等,因此想要经营好饭店,食用油的选购最好选择优质的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油的安全“隐患”目前部分食用油,存在过度脱色带来的重金属污染、违规添加香精
等问题。

在行业标准上,有学者介绍,部分食用油脂添加剂无质量
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有的使用者存在盲目使用的情况。

广州市民刘俊是家里的“掌勺大厨”,每天都会跟柴米油盐打交道,他家里有5口人,平均一天要消耗大约350毫升植物油。

他看到某品牌植物油标注仅有“添加剂:抗氧化剂”一栏,但他担心植物油实
际上还有不为人知的其他添加剂。

对此,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教授称:“植物油中的
添加剂只有一种,就是抗氧化剂。


南方周末记者在广州几大超市调查发现,鲁花花生油标注:“不添
加抗氧化剂”,胡姬花特香花生油明确注明“不添加任何添加剂”。

金龙鱼品牌的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和花生调和油,鹰唛品牌的
玉米油、花生油和调和油,香满园和花旗品牌的花生调和油则在标
签上注明了抗氧化剂,其他食用油则没有在标签上对食品添加剂作
任何说明。

据介绍,抗氧化剂能使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链免受自由基攻击引发过氧化链式反应,即不会因变质而发出油臭味。

尽管抗氧化剂是国家标准允许的添加剂,但在植物油的生产中也不是必须添加的。

“除了抗氧化剂还有其他的方式来保鲜,影响氧化变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阳光、包装之类的。

”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说。

但刘俊对食用油安全隐患的担心并非是杞人忧天。

脱色过度
正常工艺程序之下生产出来的植物油亦可能有隐患。

植物油精炼的过程一般包括脱胶、脱酸、脱色、脱臭和脱蜡,以过滤有害物质,消除不良气味,提高油的品质。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指出,在油脂脱臭的环节中,高温和真空的环境消除
了一些有害物质,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聚合甘油酯等反式酸,也流失了一部分天然生育酚(维生素e)、磷脂等有益物质。

“现在食用油的颜色越来越淡了,主要是在脱色的工序中使用了活性白土的缘故。

”王瑞元称业内专家一致决定将修改有关脱色的标准,植物油颜色不必太淡,以使之更符合健康需求。

据介绍,活性土主要以东部沿海地区的膨润土为原料,活性白土本身有吸附重金属离子的作用,但是如果工序不当,在进行脱色时,其吸附的重金属离子就有可能溶解在油脂里。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肖志刚做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我国行业标准对活性白土重金属方面的规定是:重金属含量(以pb计)≤0.005%,砷含
量≤0.0005%,在油脂脱色过程中按油重的1.5%~2%加入活性白土,则可能给油脂带来的安全危害为:重金属含量(以pb计)最高达到750~1000微克/公斤,砷含量达75~100微克/公斤,“而重金属和砷都是对人体神经系统极为有害的物质”。

违规用香精
除此之外,国家粮油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王岚透露,有些
不法企业还会违规添加香精。

香精,也称增香剂或者香料,在化妆品、卷烟制造等领域有广泛的
应用。

在2003年第6号《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玉米油》、《米糠油》等五项食用植物油产品国家标准中,特别标注了“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

在通用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允许油脂中使用的添加剂”条目也未把香精列入。

2009年1月6日,北京市质监部门曾经曝光查处了3家食用油掺香精的不法企业:北京华德卧岩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在生产花生芝麻调
和油时加入了芝麻油香精和菜籽油香精;北京合益荣粮油工业有限
公司在生产的花生芝麻调和油中加入了芝麻油香精、花生油香精、
花生油专用色素;北京新盛达李记香油商贸有限公司在生产调和香油过程中加入芝麻油香精。

广州市质监局食品安全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香精中苯乙醛、苯乙二甲缩醛等物质对人体肝脏造成很大负担,也会破坏像维生素这样的营养物质。


标准有缺陷
国家粮食储备局无锡科学研究设计院的王岚还指出,2008年颁布的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与欧盟和日本同类标准相比,有着不完善之处。

“部分食用油脂添加剂无质量标准和测定方法标准,使用者只能在无章可循的情况下盲目使用。

”王岚说。

王岚指出,“目前gb2760已公布允许食用油脂中添加的添加剂共有35个种类,只有15个具有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仅占42%。


欧盟规定动植物油脂中不得含有着色剂,“gb2760标准则既没有说
能用,也没说不能用”,王瑞元说。

在“最大使用量”这一栏目下,有5种应用于氢化植物油和人工油
脂制品的添加剂注明“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分别是生育酚、姜
黄素、磷脂、山梨糖醇和辛癸酸甘油酸脂。

这样在生产加工食用油
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企业只能各自奉行他们自己心中的标准。

食用油脂分为天然和人工的两大类,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是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等天然植物油。

为了解决保质期过短的问题,
天然油经过人工改性比如氢化、硬化跟合成,加工成为植脂末、起
酥油、人造奶油、调味油和人工黄油等油类,这一过程中会用到防
腐剂、乳化剂等添加剂。

据中国营养学会广东分会负责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营养科主任朱
翠凤介绍,这五种添加剂都是天然活性的功能性的食品添加剂,生
育酚、姜黄素具有抗氧化的作用,生育酚也就是维生素e,适量添加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磷脂可以作为乳化剂,山梨糖醇可以防腐,辛癸酸甘油酸脂是一种特殊的食用营养脂类。

她说:“这些物质适
量添加的话都有它的功效,一旦过量则会影响人体激素水平的平衡
和肝、肾的正常运转。


据朱翠凤介绍,这几种添加剂放在氢化油中可以增加食品的稳定性,解决了长时间难以保存的问题,像面包、炸鱼、薄脆饼干、烘焙食
品和冰激凌里面都有氢化油。

氢化油和人工油脂制品的主要成分是
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会升高血液的胆固醇水平,增加患冠心病
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美国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明反式脂肪酸
的含量,国内没有相关规定,但是已经引起了老百姓的关注。

”朱
翠凤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