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课件
合集下载
斜拉桥的计算课件

斜拉桥起源于20世纪中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成 为现代桥梁建设中的重要 类型。
技术进步
随着材料力学、结构分析、 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进步, 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不断提高。
应用实例
国内外已建成了多座具有 代表性的斜拉桥,如中国 苏通大桥、法国诺曼底大 桥等。
02
斜拉的力学性能分析
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的局限性 稳定性分析只能给出结构是否稳定的条件,不能给出结构 在不稳定区的具体行为。
03
斜拉的算法
常规设计计算方法
弹性力学方法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斜 拉桥的受力情况。
结构动力学方法
利用结构动力学原理,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地震等 动力响应分析。
线性代数方法
使用线性代数工具,求解斜拉桥的线性方程组, 获得结构内力。
斜拉桥的特点
01
02
03
04
结构新颖
跨度大
施工方便
斜拉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 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受力特点。
由于斜拉索的支撑作用,斜拉 桥能够实现大跨度的桥梁设计。
采用预制和吊装相结合的方法, 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城市、山区、河流等不 同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的桥梁建
设。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动力分析的局限性
动力分析的精度取决于模型的复 杂性和所选取的边界条件,同时
还需要考虑阻尼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受到扰动后是否能恢复到原始平 衡状态的能力,主要是为了找出结构的失稳临界点。
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 分析。线性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特征值法,而非线性稳定 性分析主要采用直接积分法和能量法等。
技术进步
随着材料力学、结构分析、 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进步, 斜拉桥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不断提高。
应用实例
国内外已建成了多座具有 代表性的斜拉桥,如中国 苏通大桥、法国诺曼底大 桥等。
02
斜拉的力学性能分析
静力分析
静力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的局限性 稳定性分析只能给出结构是否稳定的条件,不能给出结构 在不稳定区的具体行为。
03
斜拉的算法
常规设计计算方法
弹性力学方法
基于弹性力学理论,通过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斜 拉桥的受力情况。
结构动力学方法
利用结构动力学原理,通过建立模型进行地震等 动力响应分析。
线性代数方法
使用线性代数工具,求解斜拉桥的线性方程组, 获得结构内力。
斜拉桥的特点
01
02
03
04
结构新颖
跨度大
施工方便
斜拉桥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 具有独特的造型和受力特点。
由于斜拉索的支撑作用,斜拉 桥能够实现大跨度的桥梁设计。
采用预制和吊装相结合的方法, 施工难度相对较小。
适用范围广
适用于城市、山区、河流等不 同地形和环境条件下的桥梁建
设。
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起源与发展
动力分析的局限性
动力分析的精度取决于模型的复 杂性和所选取的边界条件,同时
还需要考虑阻尼的影响。
稳定性分析
稳定性分析的概述 稳定性分析是研究结构在受到扰动后是否能恢复到原始平 衡状态的能力,主要是为了找出结构的失稳临界点。
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有线性稳定性分析和非线性稳定性 分析。线性稳定性分析主要采用特征值法,而非线性稳定 性分析主要采用直接积分法和能量法等。
《斜拉桥简介》课件

世界上著名的斜拉桥案例
东京湾海底隧道大桥
全长约14.9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斜拉桥。
金门大桥
连接旧金山和美洲大陆,是美国著名的地标之一。
长江大桥
位于中国武汉,是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斜拉桥。
斜拉桥的优势和应用领域
1 大跨度
斜拉桥可以跨越较长的距 离,适用于需要大跨度的 工程项目。
2 美观
3 抗风能力
斜拉桥的独特设计和外观 给城市增添了美丽与特色。
斜拉桥的结构具有良好的 抗风性能,适用于风力较 大的地区。
斜拉桥的设计与建造
1
设计阶段
斜拉桥的设计包括结构分析、桥塔选址、斜拉索布置等。
2
建造阶段
斜拉桥的建造包括基础施工、塔身制作、斜拉索张拉等。
3
竣工验收
斜拉桥在竣工后需要进行验收,确保其安全可靠。
《斜拉桥简介》PPT课件
斜拉桥是一种采用斜拉索作为主要结构的桥梁形式。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美 观的外观而闻名于世界各地。
定义和起源
斜拉桥是一种桥梁结构,通过悬挂在桥塔上的斜拉索承载桥面荷载。它起源于古代木桥的悬索结构,并在现代 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
结构和工作原理
斜拉桥的主要结构包括桥塔、斜拉索和桥面。桥塔支撑斜拉索,斜拉索再传递荷载到桥面,达到承载车辆和行 人通行的目的。
斜拉桥的维护与保养
斜拉桥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包括定期巡查、螺栓检查、铺装养护等,以确保桥梁的良好状态和安全运营。
斜拉桥的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斜拉桥将继续发展和创新,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打造更高效、更美 观、更环保的桥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斜拉桥简介 PPT

谢谢聆听
静力分析 1.斜拉桥的分析 稳定性分析
动力分析
整体分析 局部分析
抗风分析 抗震分析
2.内力计算的基本要素
非线性因素
几何非线性 材料非线性
Hale Waihona Puke 混凝土收缩徐变温度影响
活载内计力算
2.斜拉索合理索力的确定
力学概念方法 优化方法
3.塔、梁、索截面计算
4.斜拉桥的稳定分析 5.斜拉桥的抗风问题
风力静态的效应 风力动态的效应 斜拉桥的风振及减振措施
3.塔梁固结、塔墩分离——塔梁固结系 4.主梁、索塔、桥墩三者互为固结——钢构体系
漂浮体系
半漂浮体系
塔梁墩 的不同结合
塔梁固结体系
钢构体系
1.漂浮体系主梁除 两端有支座外,其 余位置均有拉索支 撑,成为在纵向可 自由漂移的多点弹 性支撑连续梁,次 内力较小,受力均 匀。具有很好的抗 震消能作用。塔梁 之间要设横向约束。
2)塔柱的截面尺寸:考虑塔柱受力、锚固区构造、 张拉设备所需空间等因素。
3.斜拉索的锚固区构造
1.实心塔柱的交叉锚固 2.空心塔柱上的对称锚固
塔柱上直接锚固
钢锚梁锚固
钢锚箱锚固
(四)主梁的构造与截面尺寸
1.主梁的横截面布置
2.主梁的截面尺寸
主梁高度 主梁宽度 横梁
3.斜拉索与主梁的锚固构造
四、斜拉桥的设计计算
协部作多分体塔斜系 斜斜拉拉拉桥桥桥
部分 斜拉桥
其他体系 斜拉桥
多塔 斜拉桥
除端载弯度顶刚主改的索比斜其这城将边锚下曲和水度梁远于支梁或利矩离弯变初与例拉他就矮斜塔索塔,弯平的的离拉撑与连用卸塔矩塔张主关索荷是塔拉外 的柱 使 矩 位 同 自索索效变续连载柱。柱力梁系只载部斜索,锚向荷大移时由塔倾率截钢续作处高,承。承仍分拉称中固荷载增和保伸的角低面构梁用主度可担塔担由斜桥超塔作载跨。提证缩主很,连相的减梁和以的柱部主拉,剂均用作主控高温式梁小将续连负少的斜改外较分梁桥国量没,用梁制全差关由,主梁,弯远负拉变荷低荷承。外预有活跨挠塔桥下键索拉载时载担也也应。,,, 力。
《混凝土斜拉桥》课件

载荷分析
经过严格的载荷分析和计 算,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该大型混凝土斜拉桥的施工过程
01
02
03
施工方法
采用预制桥梁段的拼装施 工方法,提高施工效率。
施工监控
运用先进的施工监控技术 ,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 各项参数。
质量保障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和工艺 ,确保桥梁的施工质量。
该大型混凝土斜拉桥的性能评估与监测
结构动力分析
对桥梁进行动力分析,确 保桥梁能够承受交通、地 震、风等动力荷载。
结构耐久性分析
对桥梁进行耐久性分析, 评估桥梁在不同环境下的 使用寿命和维修需求。
பைடு நூலகம்结构优化设计
根据分析结果,对桥梁进 行优化设计,提高桥梁的 性能和经济效益。
03
混凝土斜拉桥的工程实例
某大型混凝土斜拉桥的介绍
01 地理位置
该桥位于某重要交通枢纽,连接两岸经济中心。
02 规模
主跨长度达到XXX米,全桥总长超过XXX米。
03 重要性
作为地区交通要道,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 用。
该大型混凝土斜拉桥的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
采用独特的混凝土斜拉桥 结构,结合现代桥梁设计 理念。
创新点
设计中融入了多项创新技 术,提高桥梁的性能和耐 久性。
选择具有高强度、高耐久性、高抗裂性能的高性 能混凝土。
02 高质量钢材
选择高质量的钢材,确保斜拉索和其他结构部件 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03 防腐材料
采用防腐材料对桥墩、索塔等关键部位进行防腐 处理,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混凝土斜拉桥的结构分析
结构稳定性分析
对桥梁整体和关键部位进 行稳定性分析,确保桥梁 在各种工况下的安全性和 稳定性。
斜拉桥(第一章) (正式) ppt课件

索塔横桥向布置:独柱型、双柱型、门型或H型、A型、宝石型或倒 Y型等。
ppt课件
21
斜拉桥塔形示ppt例课件
22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塔的高跨比 索塔高度从桥面以上算起。 主跨径相同情况下,索塔高度低,拉索水平倾角小,拉索垂直分力对 主梁支承作用就小;反之,索塔高度愈大,拉索水平倾角愈大,拉索对 主梁支承效果也愈大。 索塔的高度应由经济比较来确定。
边跨L1 端锚索
主跨L2
桥塔
桥塔
边跨L1 端锚索
主跨L2 桥塔
边跨L1 端锚索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a)双塔(三跨式)
(b)独塔p(p双t跨课式件)
9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跨径布置
典型为双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特殊也可独塔单跨及多塔多跨。
边跨L1 端锚索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4.辅助墩及外边孔
边孔设置辅助墩,根据边孔高度、通 航、施工安全等具体情况而定。 当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在边孔设置 辅助墩,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 辅助墩受压时,减少了边孔主梁弯矩; 受拉时则减少了中跨主梁的弯矩和挠 度。
ppt课件
19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三节 索塔布置
限制变位。 必须采用时,①可将中间塔做成刚性索塔(如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
ppt课件
16
②用长拉索将中间塔顶分别 锚固在边塔的塔顶或塔底加 劲(如香港汀九桥);
③加粗尾索并在锚固尾索的梁 段上压重,增加索的刚度(如湖 南洞庭湖大桥)。
ppt课件
17
多塔斜拉桥中桥 塔示例
ppt课件
21
斜拉桥塔形示ppt例课件
22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塔的高跨比 索塔高度从桥面以上算起。 主跨径相同情况下,索塔高度低,拉索水平倾角小,拉索垂直分力对 主梁支承作用就小;反之,索塔高度愈大,拉索水平倾角愈大,拉索对 主梁支承效果也愈大。 索塔的高度应由经济比较来确定。
边跨L1 端锚索
主跨L2
桥塔
桥塔
边跨L1 端锚索
主跨L2 桥塔
边跨L1 端锚索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边墩(或桥台)
(a)双塔(三跨式)
(b)独塔p(p双t跨课式件)
9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二、跨径布置
典型为双塔三跨式和独塔双跨式;特殊也可独塔单跨及多塔多跨。
边跨L1 端锚索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4.辅助墩及外边孔
边孔设置辅助墩,根据边孔高度、通 航、施工安全等具体情况而定。 当边孔设在岸上或浅滩,在边孔设置 辅助墩,可以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 辅助墩受压时,减少了边孔主梁弯矩; 受拉时则减少了中跨主梁的弯矩和挠 度。
ppt课件
19
第一章 总体布置与结构体系
第三节 索塔布置
限制变位。 必须采用时,①可将中间塔做成刚性索塔(如委内瑞拉的马拉开波桥);
ppt课件
16
②用长拉索将中间塔顶分别 锚固在边塔的塔顶或塔底加 劲(如香港汀九桥);
③加粗尾索并在锚固尾索的梁 段上压重,增加索的刚度(如湖 南洞庭湖大桥)。
ppt课件
17
多塔斜拉桥中桥 塔示例
桥梁工程课件-斜拉桥

寸应根据结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的要求, 并结合拉索在索塔上的锚固构造要求和桥梁美学 上的要求来确定。
四、斜拉桥的支承
斜拉桥的支承体系包括主梁的支承和索塔的支 承。支承的不同布置对斜拉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影响 很大,在全桥的总体布置及构造设计中应予以充分 考虑。斜拉桥的支承除应满足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 受力情况外,还应考虑其在环境条件较差时保持良 好的工作性能,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需易于更换拉 索或支座。
2. 零位移法
零位移法的出发点是通过索力调整,使成桥状态下主梁和斜 拉索交点的位移为零。对于采用满堂支架一次落架的斜拉桥体系, 其结果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这两种方法用于确定主跨和边跨对称的 单塔斜拉桥的索力是最为有效的,对于主跨和边跨几乎对称的三 跨斜拉桥次之,对于主跨和边跨的不对称性较大的斜拉桥,几乎 失去了作用。因为这两种方法必然导致比较大的塔根弯矩,失去 了索力优化的意义。
5. 内力平衡法
内力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设计适当或合理的斜拉索初张力,以使 结构各控制截面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上翼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 允许应力之比等于下冀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容许应力之比。
内力平衡法假设斜拉索的初张力为未知数,各截面特性以及初张 力以外的恒载内力和活载内力为已知数。
二、斜拉桥的平面分析
以全飘浮体系的斜拉桥为例,拆除过程一般由下列步骤组成: 1.移去二期恒载。 2.拆除中间合龙段。 3. 在桥塔和主梁交接处增加临时固结约束。 4.拆除斜拉索、主梁单元。 5.增加支架现浇梁段的临时支承。 6.拆除斜拉索、梁单元到桥塔为止。
4.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无应力状态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不计斜拉索的非线性 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完全线性理论对斜拉桥解体, 只要保证单元长度和曲率不变,则无论按照何种程序恢复还 原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将与原结构一致。应用这一原理,建 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联系。
四、斜拉桥的支承
斜拉桥的支承体系包括主梁的支承和索塔的支 承。支承的不同布置对斜拉桥的结构受力性能影响 很大,在全桥的总体布置及构造设计中应予以充分 考虑。斜拉桥的支承除应满足正常使用阶段的各种 受力情况外,还应考虑其在环境条件较差时保持良 好的工作性能,并在正常运行条件下需易于更换拉 索或支座。
2. 零位移法
零位移法的出发点是通过索力调整,使成桥状态下主梁和斜 拉索交点的位移为零。对于采用满堂支架一次落架的斜拉桥体系, 其结果与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这两种方法用于确定主跨和边跨对称的 单塔斜拉桥的索力是最为有效的,对于主跨和边跨几乎对称的三 跨斜拉桥次之,对于主跨和边跨的不对称性较大的斜拉桥,几乎 失去了作用。因为这两种方法必然导致比较大的塔根弯矩,失去 了索力优化的意义。
5. 内力平衡法
内力平衡法的基本原理是设计适当或合理的斜拉索初张力,以使 结构各控制截面在恒载和活载共同作用下,上翼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 允许应力之比等于下冀缘的最大应力和材料容许应力之比。
内力平衡法假设斜拉索的初张力为未知数,各截面特性以及初张 力以外的恒载内力和活载内力为已知数。
二、斜拉桥的平面分析
以全飘浮体系的斜拉桥为例,拆除过程一般由下列步骤组成: 1.移去二期恒载。 2.拆除中间合龙段。 3. 在桥塔和主梁交接处增加临时固结约束。 4.拆除斜拉索、主梁单元。 5.增加支架现浇梁段的临时支承。 6.拆除斜拉索、梁单元到桥塔为止。
4.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无应力状态法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不计斜拉索的非线性 和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采用完全线性理论对斜拉桥解体, 只要保证单元长度和曲率不变,则无论按照何种程序恢复还 原后的结构内力和线形将与原结构一致。应用这一原理,建 立斜拉桥施工阶段和成桥状态的联系。
斜拉桥第一 PPT

(4)振动常以“拍”得形式出现,频率成分较多,但 以基频为主。振幅很大;
(5)在一座桥上,常以多根索同时出现风雨激振 。
辅助墩 1) 依边孔高度、通航要求、施工安全、全桥刚度及
经济和使用而定 2) 作用:减小塔顶水平位移、主梁跨中挠度、塔根弯
矩、边跨主梁弯矩,增强施工期安全。 3) 受力:a)受拉时:减小主跨弯矩和挠度;b)受压时:减
小边跨主梁弯矩 4) 设置位置:由跨中挠度影响线确定,同时考虑索距和
施工要求; 5) 数量:1根最有效;2根以上不明显。
法国,诺曼底大桥,主跨856m,主跨钢梁/边 跨混凝土梁
斜拉桥得发展(国内)
20世纪70年代,1975,1976建成两座混凝 土试验桥
1993年,上海杨浦大桥,L=602m,结合梁斜 拉桥
1996,重庆长江二桥,L=444m,混凝土斜拉 桥
2006:苏通长江大桥,L=1088m
混凝土斜拉桥得发展阶段
拉索得风雨振及减震措施
日本研究人员Hikami首先观察到拉索得风雨激 振。实际得拉索结构得风雨激振有如下特点:
(1)在大、中、小雨状况下皆可能发生拉索得风 雨激振,发生大幅振动得风速一般为8-15m/s 。
(2)长索发生风雨激振得可能性较大,而靠近塔 柱处得短索发生这一振动得可能性较小;
(3)一般发生在PE包裹得拉索,拉索直径一般为 140mm~200mm;
拉索得风雨振及减震措施
1984年,日本Hikami观察到直径140mm得 斜拉索在14m/s风速下振幅值达到275mm 。Aratsu桥在建造时就时有强烈得索振动, 观测到得最大幅值为300mm,大约就是直径 得二倍。法国得布鲁东桥、泰国得RamaIX 桥、日本得名港西大桥报道得拉索振幅甚至 大到相邻拉索发生碰撞得程度。国内杨浦大 桥尾索在风雨共同作用下也曾发生强烈振动 ,其最大振幅超过1米。
(5)在一座桥上,常以多根索同时出现风雨激振 。
辅助墩 1) 依边孔高度、通航要求、施工安全、全桥刚度及
经济和使用而定 2) 作用:减小塔顶水平位移、主梁跨中挠度、塔根弯
矩、边跨主梁弯矩,增强施工期安全。 3) 受力:a)受拉时:减小主跨弯矩和挠度;b)受压时:减
小边跨主梁弯矩 4) 设置位置:由跨中挠度影响线确定,同时考虑索距和
施工要求; 5) 数量:1根最有效;2根以上不明显。
法国,诺曼底大桥,主跨856m,主跨钢梁/边 跨混凝土梁
斜拉桥得发展(国内)
20世纪70年代,1975,1976建成两座混凝 土试验桥
1993年,上海杨浦大桥,L=602m,结合梁斜 拉桥
1996,重庆长江二桥,L=444m,混凝土斜拉 桥
2006:苏通长江大桥,L=1088m
混凝土斜拉桥得发展阶段
拉索得风雨振及减震措施
日本研究人员Hikami首先观察到拉索得风雨激 振。实际得拉索结构得风雨激振有如下特点:
(1)在大、中、小雨状况下皆可能发生拉索得风 雨激振,发生大幅振动得风速一般为8-15m/s 。
(2)长索发生风雨激振得可能性较大,而靠近塔 柱处得短索发生这一振动得可能性较小;
(3)一般发生在PE包裹得拉索,拉索直径一般为 140mm~200mm;
拉索得风雨振及减震措施
1984年,日本Hikami观察到直径140mm得 斜拉索在14m/s风速下振幅值达到275mm 。Aratsu桥在建造时就时有强烈得索振动, 观测到得最大幅值为300mm,大约就是直径 得二倍。法国得布鲁东桥、泰国得RamaIX 桥、日本得名港西大桥报道得拉索振幅甚至 大到相邻拉索发生碰撞得程度。国内杨浦大 桥尾索在风雨共同作用下也曾发生强烈振动 ,其最大振幅超过1米。
斜拉桥构造PPT课件

自制视频欣赏:见本PPT所在文件夹 视频名称:Movie-斜拉桥构造模型制作汇报
本节小结
【认识斜拉桥】
•组成:塔、梁、索 •传力途径:荷载→主梁→拉索→主塔→桥墩→基础→地基 •受力特点: ➢梁——压、拉、弯为主 ➢索——拉为主 ➢塔——压、弯为主
【了解并掌握斜拉桥】
•塔的类型:纵向、横向 •梁截面类型:板、肋、箱 •索的布置形式:单索面、竖向双索面、斜向双索面 •索的形状:辐射形、竖琴形、扇形
单索面或双索面 斜拉桥
桥面全宽可达30~35m,但在悬臂施工时,
须将截面分成三榀,先施工中间箱,待挂 完拉索后,再完成两侧边箱的施工,呈品
单索面斜拉桥
形前进,将截面构成整体。
中腹板间距较小,有利于单索面的传力, 边腹板倾角更小,对抗风更有利。
单索面斜拉桥
三角形截面抗扭刚度大,对抗风最有利。
双索面或单索面 斜拉桥
任务二:了解并掌握斜拉桥
1.主塔有哪些类型?塔与墩有区别吗? 2.主梁按截面划分为哪些类型?与跨径有何关系? 3.不同索的布置形式有何特点?
资讯
➢索塔纵向形式
主塔
a)
b)
c)
➢索塔横向形式
资讯
山西太原汾河"祥云桥
资讯
祥云桥在设计上采 用了国际上最新理 念,创造性地使用 三根弯塔柱组成斜 拉桥主索塔结构, 全高100.5米。三根 弯塔柱形成了三维 变化的结构组合, 仿佛一朵迸发灵感 与创新精神的火焰, 是对“三晋大地” 的一种表象性总结。
1.结构体系有几种分类方法?各有哪些类型 ? 2.各结构体系有何特点?
二、结构体系
3.结构体系分类
漂浮体系
梁
与
半漂浮体系
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拉桥
斜拉桥
• 辅助墩与边引跨:活载往往在边跨梁端附近区域产 生很大的正弯矩,并导致梁体转动,伸缩缝易受损, 一般设置辅助墩加以解决。设辅助墩也可减小拉索 应力变幅,提高主跨刚度,缓和端支点负反力。
斜拉桥
斜拉桥
索塔布置
• 索塔:索力传至基础的关键构件。恒载作用下,索 塔应尽可能处于轴心受压状态。
斜拉桥Βιβλιοθήκη 斜拉桥斜拉桥索面形状
• 辐射形:沿主梁均匀分布,而在索塔上集中于塔顶一点。 • 优点:由于斜拉索与水平面的的平均交角较大,故拉索的垂直分
力对主梁的支承效果也大。 • 缺点:?
斜拉桥
斜拉桥
• 竖琴形:斜拉索平行排列,索少时显得比较简洁, 并可简化斜拉索与索塔的连接构造,塔上锚固点分 散,对索塔受力有利。
• 缺点:?
斜拉桥
• 扇形:斜拉索不相互平行,兼有辐射形与竖琴形的 优点,故获得广泛应用。
斜拉桥
索距的布置
• 索距的的布置分为“稀索”与“密索”。在早期的斜拉桥中都为 “稀索”,现代斜拉桥多为“密索”。
• 密索优点: (1)索距小,主梁弯矩小; (2)索力小,锚固点构造简单; (3)锚固点附近应力流变化小,补强范围小; (4)利于悬臂架设与换索。
• 为了抵抗由风力等引起主梁的横向水平位移,一般在塔柱与主梁 之间设置侧向限位支座。
斜拉桥
斜拉桥
• 优点: (1)主跨满载时,塔柱处的主梁截面无负弯矩峰值; (2)温度、收缩和徐变次内力均较小; (3)可以吸震消能。 • 缺点:当采用悬臂施工时,塔柱处主梁需临时固结,
成桥后解除临时固结时,主梁会发生较大纵向摆动。
刚构体系
• 特点:塔、梁、墩相互固结,行成跨内具有多点弹性支承的刚构。 为消除温度应力,需要墩具有一定的柔性,常用高墩。
• 优点:既免除了大型支座又能满足悬臂施工的稳定要求。结构的 整体刚度比较好,主梁挠度小。
• 缺点:主梁固结处负弯矩大,使固结处附近截面需要加大。
斜拉桥
斜拉桥
T构体系
• T构体系与刚构体系的区别是主梁跨中区域无轴拉力。具体方法:
• 主梁在斜拉索的各点支承下,像多跨弹性支承的连续梁。 • 同跨数的斜拉桥与连续梁桥相比,弯矩值大大降低。 • 斜拉桥主梁尺寸大大降低,梁高一般为跨度的1/50~1/200,甚至
更小,从而自重显著减轻,既节省了材料,又能大幅度地增大桥 梁的跨越能力。
斜拉桥
斜拉桥
主跨排前十的斜拉桥
斜拉桥
孔跨布局
斜拉桥
斜拉桥
• 三塔四跨式和多塔多跨式:很少采用。因为中间塔 没有端锚索来有效限制它的变位。采用增加主梁刚 度和索塔刚度增加了工程量。如必须采用多塔多跨, 可将中间塔做成刚性索塔,或用长拉索将中间塔顶 分别锚固在两个边塔的塔顶或塔底,还有一种方法 是加粗尾索并在锚固尾索的梁段上压重。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横桥向布置
斜拉桥
索面布置
• 单索面:在横桥方向只有单个支撑点,抗扭刚度低,不利于承受 偏心活载,抗风性能以及施工稳定性差,主梁一般采用箱型截面。
• 适用:具有中央分隔带的桥梁,利用分隔带布置索面。 • 优点:桥面有效宽度大,桥墩布置灵活,视野宽阔。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 双索面:结构抗扭刚度大,动力抗风性能好。因此 对主梁的抗扭刚度要求小,但是为了结构抗风要求 以及悬臂施工中的安全考虑,主梁截面的扭转刚度 也不宜设置太小。
斜拉桥
特点:
• 塔矮。常规斜拉桥塔高与跨度比为1/4~1/5,而部分 斜拉桥为1/8~1/12。
• 梁无索区较长,没有端锚索。 • 边跨与主跨比值大,一般大于0.5。 • 梁高较大,甚至做成变高梁。 • 受力以梁为主,索为辅。 • 由于梁的刚度大,活载作用下斜拉索的应力变幅较
斜拉桥
半漂浮体系
• 特点:塔墩固结,主梁在塔墩上设置竖向支承。接 近于在跨度内具有弹性支承的三跨连续梁。
• 缺点:主梁内力在塔墩支点处产生急剧变化,出现 了负弯矩尖峰,通常须加强支承区段的主梁截面。
• 在墩顶设置弹簧支撑或零号索,可与漂浮体系媲美, 且在经济与减小纵向漂移方面有一定好处。
斜拉桥
斜拉桥
塔梁固结体系
• 特点:塔梁固结并支承在墩上。一般只在一个塔柱处设置固定支 座,其余均为纵向可以活动的支座。
• 优点:主梁受力比较均匀,整体升降温引起的温度应力比较小。 • 缺点:上部结构重量与活载反力都需支座传给桥墩,这就需要设
置很大吨位的支座,这样给日后的养护、更换均带来较大的困难。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主要结构体系
• 按塔、梁、墩相互结合方式,可划分为漂浮体系、半漂浮体系、 塔梁固结体系和刚构体系;
• 按主梁的连续方式,有连续体系与T构体系; • 按斜拉索的锚固方式,有自锚体系、部分地锚体系和地锚体系; • 按塔的高度不同,有常规斜拉桥与矮塔部分斜拉桥体系。
斜拉桥
漂浮体系
• 特点:塔墩固结、塔梁分离。主梁除两端有支承外,其余部分全 用拉索悬吊,属于一种在纵向可稍作浮动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
斜拉桥
• 组成:主梁、索塔和斜拉索。 • 主梁: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或钢结构。 • 索塔:大都采用混凝土结构。 • 斜拉索:采用高强材料(高强钢丝或钢绞线) • 荷载传递路径:斜拉索的两端分别锚固在主梁和索塔上,将主梁
的恒载与车辆荷载传递至索塔,再通过索塔传至地基。
斜拉桥
斜拉桥
与连续梁的比较
• 双塔三跨:主跨跨径较大,适用于跨越较宽的河流 及海面。边主跨之比应考虑全桥的刚度、拉索的疲 劳强度等因素。对于公路桥梁,合理的边主跨之比 为0.4~0.45,铁路桥梁宜为0.2~0.25.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斜拉桥
• 独塔双跨:主孔跨径一般比双塔三跨式的小,特别 适用于跨越中小河流、谷地及作为跨线桥。边主跨 之比为(0.5~0.8),但大多数为0.66。
(1)在中跨中央部分插入一小跨悬挂结构 (活动 支座,卸力)。
(2)以剪力铰代替悬挂结构。这种剪力铰的功能是只 传弯矩、剪力,不传轴力。
斜拉桥
斜拉桥
部分地锚体系
• 主跨很大,边跨很小时采用。
斜拉桥
矮塔部分斜拉桥体系
• 塔高降低能提高塔身刚度,但拉索的水平倾角也将 减小,故矮塔部分斜拉桥拉索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承 刚度,要求主梁的刚度较大。受力性能介于梁式桥 和斜拉桥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