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鸟的天堂》。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正确用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通过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语文学科的热爱。

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和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大自然和鸟儿的文章,通过讲述鸟儿们在天堂里的快乐生活,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和谐。

2.2 生词和短语学生需要掌握的生词和短语包括:鸟儿、天堂、大树、翅膀、飞翔、欢叫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鸟儿和自然环境的兴趣。

3.2 朗读和理解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教师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3 讨论和表达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如写作、绘画或表演,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需要完成课后练习,包括朗读课文、写生词和短语、回答问题等。

4.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原文提供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图片和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辅助教学。

5.3 课后练习提供课后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2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6.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表演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

第七章:教学活动7.1 课前活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生词和短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7.2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

鸟的天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鸟的天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鸟儿的喜爱。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大自然中鸟儿生活的美文,通过作者对鸟儿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勃勃。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鸟儿的喜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1.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2.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观察图片、实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鸟儿图片或播放鸟儿鸣叫声,引导学生关注鸟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 精讲细读,深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式。

4. 合作学习,拓展思维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情感体验,感受美好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大自然的美和鸟儿的可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提升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鸟的天堂》教案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大榕树下的鸟儿们在欢快地歌唱,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通过描写鸟儿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美妙。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层次分明,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描绘画面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鸟儿的生活习性和大自然的美妙可能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的搜集和准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掌握。

2.理解课文中的诗意和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之中。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音频。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描绘的鸟儿们的生活场景。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机。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课文中描述的鸟儿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说出自己对图片和视频的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

鸟的天堂说课稿鸟的天堂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

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方面作具体的阐述,首先我来进行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鸟的天堂》是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首篇精读课文。

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不同见闻及感受,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选编本文的目的在于: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2、使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学习为日后学习其他同类型课文奠定了基础,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因此,该文是本组课文教学的“重要练兵场”。

本节课我将教材的课后2题试当一名导游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考虑教材内容、特点及编排意图,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参照“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的方法。

3、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任务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策略:二、说教法新课标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

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

课标强调了要以学生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我设计以下教学方法:1、阅读感悟法:在阅读教学中我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设计多样化阅读,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新的谈感受,在读中自悟,悟中品读。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鸟的天堂》教案.doc

2019年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鸟的天堂》教案.doc

22.《鸟的天堂》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3.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课题含义及课文主要内容。

1.解题。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天堂常用来比喻什么?(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鸟的天堂是指能让鸟生活得美好、快乐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和著名的作家巴金爷爷一起到“鸟的天堂”去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二)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2.听完教师范读课文后,学生回答思考题。

((1)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黄昏,第二次是在早晨。

(2)第一次看到了大榕树,没有见到一只鸟,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有些失望。

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感到“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因为作者两次去时看到的景物不同,所以思想认识会有这样的变化。

(三)(一)学习课文第1段。

(1)我们第一次出游,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什么?大榕树。

)(2)这段课文中主要描写了大榕树什么特点?(一个是大,另一个是美。

)(3)课文里哪些地方说明榕树大?(在第4自然段开头交代“河里很宽”,这里为什么会变窄呢?让学生找出有的句子读出来。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原来河面给树叶占去了,所以变窄。

另外,由于当时离得远,所以当“我”说许多株时,“我的朋友”有的说是一株,有的说是两株,到底是几株呢?找出课文中的语句“我们的船……真是一株大树”。

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主要内容
五年级上册七八单元主要内容为:
1. 第七单元:
《古诗三首》:包含《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江南深秋夜景、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的情景。

《四季之美》:按季节的顺序描写了四节的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四季的感情。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通过对山村儿童追踪月迹的描写,体现了秋月之美以及童心的天然创造力,全文展示出一种静虚的禅境。

2. 第八单元:
《古人谈读书》:介绍了古人关于读书的言论,包括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和朱熹的“熟读精思法”。

《忆读书》:作者冰心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己对读书的见解。

《我的长生果》:作者叶文玲分享了自己从小到大读过的一些书,以及读书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信息可以查阅五年级上册课本或教辅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2《鸟的天堂》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鸟的天堂》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鸟类世界,通过讲述一只小鸟在天堂般的环境中成长的故事,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充满了想象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本文还通过描绘鸟类的生存现状,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概括。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鸟类知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以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2.难点: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的把握,以及对鸟类知识的拓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鸟类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文本内容。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解读课文: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把握课文主题。

5.拓展延伸:介绍鸟类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环保意识。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鸟的天堂》课文解读附练习和答案

第一单元第3课鸟的天堂(一)教材解读《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二)学习目标1.会写14个生字,学习新词“留恋不禁展示颤动南国应接不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按作者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了解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感受并欣赏文中描写大榕树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背景资料作者简介1.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自幼在家延师读书。

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

2.主要作品《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萌芽》和著名的“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抗战三部曲”《火》之一至之三等。

短篇小说以《神》、《鬼》为著名。

(四)重点词语、句子解析(1)对词语的理解。

陆续: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不禁: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

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茂盛:(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缝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逼近:靠近、接近的意思。

(2)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翠绿”,青绿色;“颤动”,指在微风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意思是榕树的颜色绿得发亮,绿得耀眼,充满生命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鸟的天堂》主要内容
《鸟的天堂》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我们随着作者的脉搏,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其妙风光吧。

一《鸟的天堂》有关资料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二《鸟的天堂》主要内容
我们吃过晚饭,热气已经退了。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

我们走过一段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边。

在河边大树下,我们发现了几只小船。

我们陆续跳上一只船。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宽,白茫茫的水上没有一点波浪。

船平静地在水面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

树叶真
绿得可爱。

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一个朋友说那里只有一株榕树,另一个朋友说是两株。

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

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

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

“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这样想。

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

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

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

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

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
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

我感到一点儿留恋。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三《鸟的天堂》赏析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约500年树龄的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河上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浓阴覆盖着天马河河心岛上约20多亩土地,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枯藤交错,犹如原始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这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

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鸟的天堂”,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写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象。

首先交代时间是黄昏夕阳西照时。

“热气已经退了”说明白天很热。

接着简单介绍“我们”去的经过。

船“向河中心移去”“三
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既写出了行船的缓慢轻快,又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移去”一词用得十分贴切。

接着重点写榕树的大和茂盛。

按由远及近的观察顺序写。

远看榕树,它的占地面积大,“河面变窄了”“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并通过写“我们”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这株榕树是独木成林,可见榕树之大;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和树叶的具体描写,表现了大榕树的茂盛和勃勃生机。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等语句,生动地描写了大榕树勃勃的生机。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句,主要写大榕树枝叶的颜色翠绿而明亮,“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是作者的联想,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在眼前闪烁,就好像一个个颤动的生命。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榕树的赞美之情。

这一部分属于静态描写。

课文然后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

这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

作者重点描写了鸟儿活动的情景。

先写听见一声鸟叫,接着写看见一只大鸟,又接着看见第二只、第三只……“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表现了鸟的数量多。

再接着写鸟的大小、颜色和各种活动情景。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热热闹闹,充满生趣。

“我”的眼睛“应接不暇”。

最后重点写一只画眉鸟,从动作和叫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

“那歌声
真好听”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它的叫声悦耳,同时表达了作者喜悦兴奋之情。

这一部分以动态描写为主。

课文最后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回头”看榕树,这是对“鸟的天堂”的留恋。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是对大榕树的由衷赞美。

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