拭却尘封话徐国

合集下载

黄梅戏《桃花扇》唱词

黄梅戏《桃花扇》唱词

黄梅戏《桃花扇》唱词秦淮无语送斜阳家家临水映红妆春风不知人事改依旧吹歌绕画舫谁来叹兴亡,青楼名花恨偏长感时忧国欲断肠点点碧血洒白扇芳心一片徒悲伤空留桃花香~(一)秦淮白昼,喧嚣依旧。

河南尚书之子--侯朝宗坐倚行舫,感叹时势动乱,欲拿莫愁比秦淮,岂因"莫愁"愁更愁。

忽而遥遥似天降来似水升来:"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一曲《琵琶行》觅入媚香楼:贞娘迎客,玉京作揖,白门笑赞,妥娘称稀。

彼时五言绝句暂作筹码:江上琵琶行,谁解其中味。

寻声不见人,独湿青衫泪。

香君闻诗翩翩而下,四目相对,说在片刻却定前缘今生。

朝宗挥毫:南国佳人佩,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香君收卷上楼,夜幕席下二人自在一方:(香君):装不完的欢笑卖不完的唱烟花生涯断人肠怕只怕催花信紧风雨急落红纷纷野茫茫我也曾学红杏出墙窥望(朝宗):我也曾抚瑶琴低吟凤求凰(香君):我也曾嘤嘤鸣兮求良友1(朝宗):我也曾深巷愁听卖花忙(香君):只怕是精诚一片金石开诗笺牵动我心肠我愿做香扇坠配在郎身上(朝宗):我愿将你日日夜夜袖中藏(香君):我愿时时刻刻随郎团扇影(朝宗):随风轻送一阵香(香君):欲寻好梦难入梦(朝宗):怕断肠时偏断肠次日清晨合子会,姐儿们谢绝男客,如行酒令,此曰:拔兰花。

郑妥娘一支,爬地钻案,花枝乱颤;香君一支,再拨江上《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遗泪未尽,白扇扔在石榴裙下,朝宗二访佳人,香君抛下相思双豆……移步帘后,欲揭却手难抬,当真是:楼台花颤似醉酒,情到真处才含羞;今宵灯影纱红透,偏是斜阳迟下楼;我将红豆交君手,春满秦淮水悠悠。

阮大铖遭打,寄托复社,借杨文聪之手送来嫁妆。

红烛点点,团扇展颜,花好月圆。

(朝宗):秦淮烟月勘不透几番梦里绕画楼前日堂前看不够今宵啊要将你倩影镂心头(香君):秦淮烟月年年有唯有知音最难求百年恩爱今宵就但愿同心到白头(朝宗):琵琶声声把我的心扉叩如泣如诉添温柔2人前怎解芙蓉扣盼到灯昏喜宴收(香君):春情无限容姿秀容姿越秀越怕缠头今宵破题儿交君手见惯花底心也羞(朝宗):谢卿赠我双红豆 (香君):结成扇坠紧紧系心头(朝宗):你是小红豆 (香君):愿君多采收(朝宗):同结相思扣 (香君):浓情永不休(合): 展开眉头抚平心头天长地久永结鸾俦晨妆抚拢,娇容带露,香君质疑:非亲非故,萍水相逢,杨公何来如此排场援手你我,忽闻一声:杨大人到。

【经典欣赏】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附剧本)

【经典欣赏】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附剧本)

【经典欣赏】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附剧本)李正敏田德年刘易平《二进宫》剧情简介秦腔《二进宫》系本戏《忠保国》(又名《赵飞搬兵》、《龙凤阁》)里的一折。

叙明穆宗病逝,太子年幼,皇后李氏受其父李良甜言诱骗,将朝政大权交予李良执掌。

定国公徐彦昭及兵部侍郎杨波力谏,李后执意不听。

李良执政后,将李后及太子封锁深宫,欲夺皇位。

徐早有预料,安排其女侍奉李后。

徐女用箭将李后求救之诏传至杨府,杨令义子赵飞出城搬兵。

徐、杨二次入宫进谏,李后跪地哀求,并封杨为太子太保。

徐、杨即登殿调兵,拿获李良问罪,国事始宁。

该剧又名《大升官》,寓意吉祥,为西北各地庙会开场之必演剧目。

演员表李艳妃——李正敏饰演徐彦昭——田德年饰演杨波——刘易平饰演徐小姐——罗岚饰演主演简介李正敏(1915-1973)原名正堂,字艺华,长安人,11岁入正俗社学艺,师承梁箴、曾建堂、党甘亭等,工小旦、青衣。

30年代初即红遍古城,有“秦腔皇后”之誉。

35年曾赴沪灌制八张百代唱片,片头冠以“秦腔正宗”,声名更隆。

1937年挑班正艺社,演出于关中各地。

52年后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担任教练、导演职务,为培养秦腔后辈做出了贡献。

代表作有《五典坡》《白玉瑱》《二度梅》《玉堂春》等,他尤善唱功,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唱腔,经过追求和探索,创造出独树一帜、自成一派的“勄腔”艺术。

田德年(1889-1978)长安人,14岁入德胜班学艺,20年代赴甘肃等地搭班演出,52年参加西北戏曲研究院。

田德年唱腔刚中有柔,柔中寓情,情中含巧,巧中出戏,吐字清晰,急缓得当,韵律规范,余味无穷。

演唱方法讲究,虚实结合,抑扬顿挫,四声分明,以气打字,以字带声,以声传神。

他的高音区域甜润明亮,中音区域宽壮浑厚,低音区共鸣有力。

其唱腔既以高昂、柔润、激越、严谨见长,而又以饱满、淳朴、豪迈、深情出名,给人以余音绕梁不绝之感。

代表作有《铡美案》《忠保国》《斩单童》《国士桥》《玉虎坠》《游西湖》等。

欧阳予倩1963年《桃花扇》电影剧本

欧阳予倩1963年《桃花扇》电影剧本

改编:欧阳予倩梅阡孙敬导演:孙敬编剧:梅阡孙敬吕万营主演:冯吉王丹凤虞俊芳郑大年丛肇桓(更多)上映:1963年地区:中国大陆颜色:黑白类型:剧情片【教歌】李贞丽:【唱】清明时节柳含烟,春风吹绿了秦淮岸边。

春去秋来日移月转,迎新送旧花开花残。

李贞丽我这几载容颜渐减,幸我养女儿貌若天仙。

闲来且把琵琶舞,不知弹断了几根弦。

巧儿:妈妈,杨老爷来了!李贞丽:请他进来。

杨文聪:【唱】秦淮河边李家楼,日夜歌声永不休。

京中名士常聚首,我将书画结名流。

【白】贞丽!李贞丽:哎呀,是什么风把杨老爷吹来了呀?杨文聪:【唱】春风吹我春情厚,春风送我上翠楼!【白】贞丽,这是令嫒的妆楼么?她到哪里去了?李贞丽:晓妆未毕躺在卧房,待我叫她出来。

香君香君!香君!李香君:来了!【唱】恼人春色眠不起,楼头黄莺声声催。

懒点胭脂,懒画眉,满腹春愁告诉谁?李贞丽:香君,这是杨老爷。

李香君:见过杨老爷。

杨文聪:香君国色天香第一,不知技艺如何?李贞丽:前几日请来一位师父教她词曲。

杨文聪:是哪一位?李贞丽:就是这位柳敬亭师父。

柳敬亭:杨老爷,久违了。

杨文聪:不知传的哪套曲?柳敬亭:《牡丹亭》。

香君,昨日所传,可曾记熟了?我们来对一遍。

李香君:【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郑妥娘:好了,好了,不要唱了。

今天在下卞玉京家做盒子会,我们姐妹都要赶会去了。

柳敬亭:不是说河南的侯公子要到这里来听琴么?杨文聪:是侯朝宗么?李贞丽:杨老爷,这个怎样?杨文聪:贞丽,香君!【唱】当今名士侯朝宗,父官御史名侯恂。

诗文冠世人人敬,复社之中有名声。

【打阮】众秀才:【唱】文庙聚首祭孔圣,申张正义为斯文。

秀才甲:你们看,次尾兄这篇“留都防奸揭帖”真把阮大铖写得是入骨三分!秀才乙:【唱】文章魁首次尾,字字如箭射奸雄!吴次尾:【唱】魏党余孽阮大铖,害了多少读书人!想当年谁不随他为非作歹,他就说你是邪说异端,大逆不道毁贤叛加上一个大罪名!如今树倒猢狲散,他只得舞文弄墨当好人。

与爱国有关诗

与爱国有关诗

以下是与爱国有关的诗50首,供您参考赏析:1.《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其一: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4.《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5.《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8.《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0.《从军行七首·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1.《凉州词二首·其一》——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3.《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徐策跑城》唱词

《徐策跑城》唱词

《徐策跑城》唱词徐策唱[⾼拨⼦导板]忽听得家院⼀声禀,[垛板]⽼徐策,我站城楼,我的⽿⼜聋,我的眼⼜花,我的⽿聋眼花看不见,城下⼉郎哪⼀个,跪在城边。

我问你,家住哪州哪府并哪县?哪⼀个村庄有你家门?你的爹姓甚?你的母姓甚?你们弟兄排⾏第⼏名?你说得清,道得明,放下吊桥开城门,放你进城,你若是说不清来道不明,要想开城万不能,你报上花名。

徐策唱[⾼拨⼦原板]湛湛青天不可欺,是⾮善恶⼈尽知。

⾎海的冤仇终须报,且看来早与来迟。

薛刚在阳河把酒戒,他爹娘寿⾠把酒开。

三杯⼊肚出府外,惹下了塌天⼤祸灾。

天佐天佑俱打坏,张泰的门⽛打下来。

太庙的神像俱打坏,太⼦的⾦盔落尘埃。

俱家绑在西郊外,三百余⼝把⼑开。

如今韩⼭发⼈马,(⽩)韩⼭发来三千七百⼈和马,薛姣,薛葵,薛刚,呀![散板]青龙会还有⼋百兵。

看看不觉天⾊晚急急忙忙去进城⽼夫上殿去奏本⼀本⼀本往上升万岁准了我的本君是君来⾂是⾂万岁不准我的本紫禁城杀⼀个乱纷纷往⽇⾏⾛⾛不动今⽇⾏⾛快似风三步当作两步⾛两步当作⼀步⾏急急忙忙朝前进⽼夫上殿把本升此番上殿我胆⽓正,看⼀看昏君他怎样⾏?我捋须抖⾐我把城来进,回想起当年事⼀宗。

薛刚贪杯太任性,打死那张泰之⼦祸事⽣。

我不忍绝了忠良后,求夫⼈舍⼦断门庭。

到如今整整⼗三载,为报仇除奸坐卧不安宁。

幸喜今⽇搬得⼤兵到,我笑在眉头我喜在⼼中。

薛刚夫妻把兵领,还有⼀将叫张龙。

薛蛟薛葵虽然他年纪幼,⼀杆枪⼀对锤⼀见⼈骇⼼。

兵强马壮⼠⽓盛,此番定能⼤功成。

张泰⽼贼,看你再霸道,看尔再横⾏,尔好⽐狼⼊⽳虎囚笼,罪恶累累难逃⽣。

此番上殿我拿本动,⼀本⼀本我上龙庭。

他若准了我的本,唐室江⼭得安宁。

他若不准我的本,午门外,紫禁城,九龙殿,乾清宫,定要杀,杀他⼀个乱哄哄。

往⽇⾛,⾛不动,今⽇⾏⾛快如风。

⼀为报国除奸佞,⼆为忠良把冤鸣。

举步撩⾐上龙庭,(⽼了,⽼了,⽼不中⽤了啊!)绊得我头昏眼花腰根疼。

我擦擦汗,捶捶胸,抖⼀抖精神击⾦钟。

二进宫唱词

二进宫唱词

二进宫唱词转载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二进宫》唱词徐延昭:怀抱着幼主爷把国执掌,杨波:为什么恨天怨地颊带惆怅,所为哪桩,娘娘:并非是哀家颊带惆怅,都只为我朝中不得安康。

杨波:我朝中有什么祸从天降,徐延昭:你就该请太师父女们商量,娘娘:太师爷心肠如同王莽,他要夺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延昭:太师爷,娘娘的父,他本是皇亲国丈。

未必他:一旦无情起下了篡位的心肠,太师爷忠良。

娘娘:你道他无有篡位的心肠,封锁昭阳为的是哪桩,杨波:臣七月十三也曾把三本奏上,国太偏偏要让。

徐延昭:你言道:大明朝,有事无事不用徐杨二奸党,赶下朝廊龙国太自立为王。

娘娘:开言来叫一声定国将,哀家言来细听端详。

你保太子登龙位上,封你一字并肩王。

龙国太休把懿旨来降,老臣言来听端详,臣难学赵廉颇列国老将,臣难学汉马援大战昆阳,臣难学尉迟恭八寨来抢,臣难学老吴桢保驾百凉。

臣年迈难把疆场上,臣年迈难挽马丝缰,臣年迈听不见金鼓声响,臣年迈眼昏花观不见阵头枪,老臣年迈难把国掌,要保国还有兵部侍郎。

娘娘:徐皇兄年纪迈难把国掌,转面来叫一声兵部侍郎,你保太子登龙位上,你的名儿万古扬。

杨波:吓的臣低头不敢望,战战兢兢启奏皇娘,臣愿学严子陵垂钓矶上,臣愿学钟子期砍樵山岗,臣愿学诸葛亮躬耕陇上,臣愿学吕蒙正苦读寒窗。

春来桃李齐开放,夏至荷花满池塘,到秋来菊桂花开金钱样,冬至腊梅带雪霜,弹一曲高山流水琴音亮,下一局残棋消遣解愁肠,书几幅法书精神爽,巧笔丹青悬挂草堂,臣昨晚休下了辞王本章,今日进宫辞别皇娘,望国太开恩将臣放,落一个清闲自在、散淡逍遥、无忧无虑、无是无非,做什么兵部侍郎,臣要告职还乡。

娘娘:他二人把话一样讲,倒叫哀家无有主张,无奈何怀抱太子跪至在昭阳。

徐延昭:吓坏了定国王,杨波:兵布侍郎。

徐延昭:自从盘古立帝邦,杨波:君跪臣来臣不敢当。

娘娘:非是哀家来跪你,跪的是我皇儿锦绣家邦。

徐延昭:锦家邦来锦家邦,杨波:臣有一本启奏皇娘。

徐延昭:昔日里有一个李文李广,杨波:弟兄双双保定朝纲,徐延昭:李文北门带箭丧,杨波:伴驾山前又收李刚,徐延昭:收了一将损伤一将,杨波:一将倒比一将强,徐延昭:到后来保太子登龙位上,杨波:反把那亚父李广斩首在法场。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

有关诚信的小故事7则故事1:曹操断发示诚信一次,曹操统领大军去打仗,途中要经过一片麦田,曹操下令说:“所有将士都必须小心,凡有践踏麦子者,不论是谁,立即斩首示众。

”老百姓开始并不相信,都躲在暗处暗自观察曹操军队的行动。

只见官兵们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走过麦田,没有一个敢践踏麦子的。

老百姓纷纷称颂。

突然,从麦田里飞起一只小鸟,将曹操的坐骑惊得一下子蹿入麦田。

受惊的马儿嘶鸣着,践踏了一小块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过。

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如果自己都不遵守,还有谁会心甘情愿地遵守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就要自刎。

众将领赶忙拦住。

这时,有一位叫郭嘉的大臣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

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刎呢?”曹操沉思了好长时间,才说:“既然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现在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

但是,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挥剑割断了自己的一绺头发,扔在地上说:“我就以割发代替砍头吧。

”古时候的人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头发和皮肤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随便割掉头发被视为大逆不道,是不孝的表现。

因此,在当时的人看来,曹操当众割断头发和砍头是一样重的刑罚。

从此以后,军中将士对曹操更加信服了。

故事2:以小见大说诚信据《玉泉子》一书记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

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

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

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

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

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

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

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十篇

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十篇

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十篇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从古代到现代名人成千上万,他们的故事源远流长,想必每个人都听过一些名人事迹。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1“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

它出自宋代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习,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

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

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

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

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

他们行至半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

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

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

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如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

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后来,杨时学得程门立雪的真谛,东南学者推杨时为“程学正宗”,世称“龟山先生”。

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为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伟大的名人励志故事2“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你知道第一个说这句话的人是谁吗?这句话出自北宋名相吕蒙正所作的《破窑赋》。

可能很多人对这篇《破窑赋》并不熟悉,但它却是一篇流传一千多年的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

相传此赋是作者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当时年轻气盛的太子(宋真宗)不服管教,气走了很多老师,吕蒙正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将他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婉婉道来,竟让太子一改常态,经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拭却尘封话徐国●张乃格徐国是在江苏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方国。

但由于徐国强盛时我国文字尚不很发达,缺乏典籍的记载,有文字记载时国势又已衰落,所以长期以来不为人了解。

人们只知江南地区有吴,而不知江北地区曾经有徐。

打开尘封的历史,重新认识徐国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是很有必要的。

历史悠久的古国徐,一称徐夷,又称徐方、徐戎、徐国。

根据《尚书·舜典》、《孟子·万章上》和《通志·氏族略》等典籍的记载,伯益助禹治水有功,禹欲让位于伯益,但伯益避居箕山之北。

后来禹分天下为九州,遂封伯益子若木于徐。

北宋初《太平寰宇记》则引《都城记》说:“伯益有二子,……小曰若木,别为费氏,居南裔为诸侯。

至夏代末年,其君费易去夏归商,佐汤伐桀有功,入为卿士,汤封费氏之庶子于淮、泗之间徐地以奉伯益之祀,复命为伯,使主淮夷。

”伯益一作“伯翳”、“柏翳”,其后裔封于徐,不论是在夏禹时期或是在商汤时代,徐都是今江苏北部地区历史悠久的早期部族。

公元前512年,“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①禹又称大禹、夏禹、戎禹,原为夏后氏部落的首领,曾奉舜命治理洪水,舜死后即位,成为我国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时代约在公元前21世纪。

如果从夏禹封伯益子若木于徐算起,徐国的存在约有1600余年的历史。

汤又称成汤、武汤、武王、天乙、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亦称高祖乙。

原为商族领袖,灭夏后建立商朝。

约公元前16世纪时在世。

如从商汤灭夏封费氏庶子于徐以奉伯益之祀算起,徐国也约有1100年的历史。

和苏南地区的吴国相比,更可以显出徐国历史的悠久绵长。

按吴国创于公元前11世纪太伯奔吴,灭于公元前473年,共有六七百年的历史。

徐国虽然比吴国早亡国39年,但历史却比吴国长大约1000年到四五百年。

吴国自公元前585年寿梦称王开始强盛,至公元前473年灭于越,共有112年的辉煌历史。

而徐国的强盛始于商末周初,至公元前512年灭于吴,共有六七百年的辉煌历史。

疆域辽阔的大国徐在我国历史上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疆域也较为广阔,曾经是个罕见的大国。

关于徐国的疆域范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徐国在西周至春秋时期的疆域,基本上局限在今洪泽湖周边地区及安徽省东北部、山东省西南部接壤一带。

顾颉刚先生认为,徐是淮夷的一支,淮夷周代以前生活在今山东东南部一带,地当潍水流域,潍水古名淮水,“族名和水名出于一源”,所以称“淮夷”②。

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四章《徐偃王与徐楚在淮南势力的消长》中指出,徐国约于周初自山东迁入今洪泽湖地区,并于此繁衍生息。

曾昭、尹焕章《古代江苏历史上的两个问题》进一步指出,徐国的国境西至今安徽东北,北至山东以南,南至洪泽湖周边地区。

邹厚本主编的《江苏考古五十年》也说:“徐国在西周时期是一个可以与宗周抗衡的大国,其疆域南至洪泽湖周围,西至安徽东北部,北至山东南部。

”第二种意见认为,上述地域范围只是徐国北部的版图,其南部的版图实际上一直延伸到长江沿线。

李世源《徐国小史》说:“在《诗·大雅·常武》记载周宣王平定徐国叛乱的诗句中有…率彼淮浦,省此徐土‟、…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据乾隆《淮安府志·兵戎志》考:…淮浦,汉县,今江南淮安府安东县也。

‟淮浦为今江苏涟水之地,正是春秋之际淮水入海处。

周宣王派兵从海口阻截了徐人的退路,方取得了…王犹允塞,徐方既来;徐方既同,天子之功‟的胜利。

顺便补充一条,曹锦炎先生在《春秋初期越为徐地说新证》中曾以为徐进入江浙是从海上舟楫而成的。

若以周人派兵截徐人于入海处的事实证之,或恐有内在的联系。

唐章怀太子李贤在…处潢池东‟注有引《水经注》言:…自山阳以东,海陵以北,其地方之也。

‟就是说今江苏淮阴、淮安、泰州、金湖、临江六合一带亦为徐土。

”③第三种意见认为,徐国的版图远远不止于江淮地区。

郭沫若在《殷商青铜器铭文研究》中曾经提出:“徐人乃由山东、江苏、安徽接境处被周人压迫而南下,且入于江西北部者,则春秋初年之江浙殆犹徐土者,亦未可知也。

”李家和、刘诗中《春秋徐器分期和徐人活动地域试探》更具体指出,春秋中叶徐国鼎盛时期今安徽的江淮之间可能就为群徐散处之地,此后不久徐人就过江到达浙江、江西、湖南等地。

曹锦炎《绍兴坡塘出土徐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则利用考古资料和地方志文献,肯定郭沫若等学者的意见。

蒙文通《越史丛考》进一步指出,东南吴越的版图本是徐国的旧壤,吴越的霸业是徐戎的继续。

徐仲舒《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朱芳圃《甲骨学商史编·商民族疑起于东方》甚至认为,现代福建的畲族也是徐人的一支。

诚然,徐国亡国距今已有2500多年。

在这两千多年之中,沧海桑田,徐国故地的地形地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加之文献记载的缺乏,要想准确地考知古代徐国的疆界是困难的。

但这里有几个问题颇值得注意。

首先,徐国疆域在今洪泽湖至安徽、山东接壤一带,这在学术界是有关徐国版图最为保守的一种意见。

即使如此,这在当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大国。

社会发展史的研究说明,夏、商、周时期我国部族众多,小国林立。

《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是先夏时期方国的大体数字。

《文献通考·封建考》:“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

”这是商初方国的数字。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

”《汉书·诸侯王表》:“昔周监于三代,三圣制法,三爵五等,封国八百。

”这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国的数字。

由于方国、诸侯国太多,各国的疆域大多十分有限。

《孟子·万章下》:“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

”即使是后来赫赫有名的齐、晋、秦、楚等国,早期也不过“封或百里,或五十里”④。

相对于它们来说,徐国当然是个大国。

其次,今江苏地区的一些古地名也在支持着扬州沿江一带属于徐国版图的意见。

按江苏扬州市仪征最早的地名为“”,是西周穆王时徐君之子的封地,故址在今仪征市郊曹山西一带。

许慎《说文解字·邑部》:“,临淮徐地。

从邑,义声。

《春秋传》曰:…徐楚。

‟”《春秋传》这里指《左传》,事见《昭公六年》。

今本《左传·昭公六年》原文为:“徐仪楚聘于楚,楚子执之。

”晋杜预注:“仪楚,徐大夫。

许(慎)所据《左》作…‟,以邑为氏,古本古说也。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析广陵、江都二县置舆县,为今仪征建县之始,隶于徐州刺史部临淮郡。

许慎是东汉初人,所以才说“,临淮”。

仪征地后演变为义,义城,义城地名一直沿用到宋代。

地名是历史的化石,的变化显示,今濒临长江的仪征一带周代时曾经隶于徐国。

又次,徐国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的广泛性,似乎也在透露着徐国疆域范围早已突破今江苏北部地区的信息。

截至目前为止,传世及出土的徐国青铜器已有数十件。

其中部分徐国青铜器的出土地点见下表:器名出土地点与时间徐王屯又鍴清光绪十四年(1888)四月江西省高安者旨型炉盘、徐王义楚盥盘1979年4月江西省靖安徐王之子庚儿鼎1961年冬山西省侯马徐大子伯辰鼎1979年湖北省枝江县舒城徐器群1959年9月安徽省舒城县汤鼎1981年11月浙江省绍兴甚、编钟、编、鼎1984年5月江苏省丹徒出土地点的分布涉及到今苏南及浙江、安徽、江西、山西、湖北等广大地区。

当然,在今苏北以外地区出土徐国的青铜器,并不能排除偶然性的因素。

但这么多有铭徐器出土地点都分布在苏北以外的地区,恐怕也很难用“偶然”来解释。

再次,有关徐偃王纪念遗迹分布的广泛性,似乎也可以寻见古代徐国确有辽阔国土的蛛丝马迹。

徐偃王无疑是徐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位国君。

在先秦典籍中,《尸子》、《山海经》、《荀子》、《韩非子》都曾谈到过他。

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的“秦本纪”、“赵本纪”,刘安《淮南子》的“泛论篇”、“人间训”,以及此后《后汉书》的“东夷列传”等,也都记述过他的事迹。

而且在今苏南及浙江地区,历史上不少地方都建有徐偃王庙,有的甚至还风行着有关徐偃王的庙会。

试以镇江丹徒、浙江衢州与兰溪的徐偃王庙为例。

镇江丹徒徐偃王庙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境内。

《至顺镇江志》卷八《神庙·丹徒县》:徐偃王庙,在崇德乡大渎山下,漕河之西。

宋绍兴间创,宝庆中庙坏,淳祐癸卯里人重建。

州郡春、秋递至,祝版以祀。

归附后,毁于兵燹,延祐二年众复建。

一在下鼻塘。

文中关于徐偃王庙创于“宋绍兴间”的记述似乎不太合情理,因为西周时的徐偃王去南宋绍兴(1127-1162)年间已有一千好几百年,何以直至南宋初无缘无故地冒出个徐偃王庙?真实的情况恐怕是此处徐偃王庙古已有之,后来损毁,至南宋绍兴年间重新修建,就像南宋“绍兴间创”的徐偃王庙入元后“毁于兵燹”,而到了“延祐二年众复建”一样。

镇江一带不仅建有徐偃王庙,而且历史上还流行徐偃王庙会:徐王庙,俗称狗儿庙。

狗儿庙有两座,一在七里甸,一在南门渣泽。

以七里甸香火最盛。

庙中除供奉徐偃王神像外,还供有泥塑红犬、黑犬各一只,俗传犬于徐王有救命之恩,逢犬诞日即正月二十日,都要行祭祀之礼。

⑤庙会是一种民俗事象,历史的传承性是其显著特征。

但徐偃王庙会究竟形成于何时,已不得而知。

衢州府龙丘县徐偃王庙在今浙江省龙游境内,始建年代不详。

唐开元初,徐坚、徐峤相继为刺史,于遗庙处重新修葺徐偃王庙。

元和九年(814),徐放以原庙“故制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而又梁桷赤白,剥不治,图像之威,黑昧就灭,藩拔级夷,庭木秃缺”,于是“因故为新”,并由大文学家韩愈亲自撰写徐偃王庙碑记,以示虔诚和慎重。

事见《韩昌黎文集》卷六《衢州徐偃王庙碑》。

兰溪徐偃王庙在今浙江省中部偏西地区的兰溪县。

清咸丰元年(1851),俞樾路过兰溪县,因“其地有偃王庙”,欣然游之”,见“其中为偃王像,两旁列三十六诸侯,皆冕旒执圭”,遂作诗有句云:“王座荒凉异昔时,兰溪城外偃王祠”。

事见俞氏《春在堂随笔》卷七。

徐偃王时徐国的都城在今泗洪一带,但有关他的纪念性建筑却广泛地分布于今苏南和浙江中部偏西的广大区域。

联系徐国青铜器出土地点的广泛性,和仪征古地名的演变史,这更使我们相信,徐国强盛时期的版图很可能确实超过今苏北一隅。

(未完,待续)注释:①《春秋·昭公三十年》。

②详见顾颉刚《徐和淮夷的迁留》,《文史》第三十二辑,中华书局,1990年版。

③李世源:《徐国小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49-50页。

④《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⑤《镇江市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3年12月版,下册,第1575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