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质教案精选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遗传和变异》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基因的概念、遗传规律、变异的类型及其原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因的概念,掌握遗传规律,能运用遗传图解表示遗传过程。
2. 使学生了解变异的类型及原因,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遗传规律的运用,变异原因的理解。
重点:基因的概念,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遗传图谱。
学具:练习册,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组亲子代照片,引导学生观察亲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引出遗传现象。
2. 新课导入:(1)基因的概念:利用PPT展示基因的图片,讲解基因的定义及作用。
(2)遗传规律: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
(3)变异现象:介绍变异的类型及原因,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3.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身边亲人的遗传特征,绘制遗传图谱。
(2)讨论变异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作物育种。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基因的概念2. 遗传规律显性遗传隐性遗传3. 变异现象类型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基因的概念及其作用。
(2)举例说明遗传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3)分析变异现象的类型及原因。
2. 答案:(1)基因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决定生物的性状。
(2)如双眼皮、单眼皮等遗传特征的传递。
(3)如杂交育种、基因突变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较高,但在遗传规律的理解上仍有困难,需要加强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亲子代遗传特征调查,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2)开展生物科普活动,了解基因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3)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提高环保意识。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界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遗传与变异的定义。
解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及作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第二章:遗传现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的规律。
让学生了解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
2.2 教学内容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
解释DNA的结构与功能。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孟德尔遗传规律。
采用实验法,进行DNA的提取与观察实验。
第三章:变异现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异的类型。
让学生了解变异的原因。
3.2 教学内容介绍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解释变异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第四章: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4.2 教学内容解释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基因流、基因漂变、自然选择。
解释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自然选择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第五章:遗传与变异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介绍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中的应用: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
介绍遗传与变异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基因检测、基因治疗。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遗传与变异在农业育种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实例。
第六章:遗传与变异的实验技术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遗传与变异相关的实验技术。
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遗传与变异实验。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66433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7.png)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结果交流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
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布置课后作业: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
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
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

遗传与变异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遗传和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物遗传变异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遗传和变异的定义2. 遗传和变异的类型(1)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2)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3. 遗传和变异的原因(1)遗传物质的变化: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2. 教学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
3. 小组讨论法:探讨遗传和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亲子代之间性状的传承,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2. 新课导入:讲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如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多指症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遗传和变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农业、医学等领域。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具体生物遗传变异现象的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遗传和变异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知识的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或生物基地,观察遗传变异现象。
3. 开展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调整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

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遗传与变异一、教学目标1.理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
2.掌握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类型。
3.了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基本类型。
2.教学难点: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展示不同物种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2)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相似性和差异性是如何产生的呢?2.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1)遗传: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现象。
(2)变异:生物体在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异。
3.讲解遗传与变异的基本类型(1)遗传的基本类型:a.常染色体遗传:如身高、肤色等。
b.性染色体遗传:如性别、红绿色盲等。
(2)变异的基本类型:a.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
b.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能遗传给后代。
4.讲解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1)遗传使生物保持物种的稳定性。
(2)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以保存,不利变异被淘汰。
5.课堂讨论(1)讨论:遗传与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具体作用。
6.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调查报告。
四、课后作业1.设计一份关于遗传与变异的调查报告,要求如下:(1)调查对象:家人、朋友或同学。
(2)调查内容:遗传病、身高、体重、肤色等。
(3)分析调查结果:遗传与变异在调查对象中的表现。
(4)结论:遗传与变异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生物进化的证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了遗传与变异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生物教材《遗传和变异》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遗传的概念、遗传规律、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分类及特点。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遗传的概念,掌握遗传规律。
2. 了解变异的分类及特点,能够区分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遗传规律的掌握,变异的分类及特点。
教学重点:遗传与变异的概念,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多幅具有遗传和变异特点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和家人长得像?为什么会有双胞胎?”2. 新课内容:① 遗传的概念:教师讲解遗传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现象。
② 遗传规律:通过讲解和例题,使学生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遗传规律。
③ 变异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变异是什么,有哪些类型。
④ 变异的分类及特点:教师讲解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特点,并进行区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外貌特征,分析遗传和变异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遗传规律和变异的分类。
六、板书设计1. 遗传的概念2. 遗传规律显性遗传隐性遗传3. 变异的概念4. 变异的分类及特点可遗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遗传的概念,举例说明。
(2)简述遗传规律,画图表示。
(3)区分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举例说明。
2. 答案:(1)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现象。
如:父母双眼皮,孩子双眼皮。
(2)遗传规律: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图示:显性遗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遗传用小写字母表示。
(3)可遗传变异: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
不可遗传变异: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掌握较好,但部分学生对遗传规律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初中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
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
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
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
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
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师:那么声音、动作是形态特征吗?
生:不是。
师:这些是生命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生物的生理特性。
比如人的色觉正常与否,血型、嗓音等都是生理特性。
师:给出性状的概念,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称为性状。
师:那么什么是相对性状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思考图片内容说明了什
么?
生观察图片讨论发言。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了生物的同一性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
所以同一生物的同一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
通过例子强调同一生物,同一性状。
活动2: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指导学生看书,引导学生辨别8种性状。
指导学生完成个体间性状的比较。
完成书本讨论题。
师:通过刚才的检查,最后没有人站立,这说明什么?根据这个活动结果推测世界上两个人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
(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表见解,普遍能够归纳出在同学当中,同一种性状表现的特征当中,有的性状表现相同,有的性状表现不同。
个体之间各种性状完全相同的可能性几乎为0。
)
: 活动3:照片连连看
师:大家在做性状自我检查中,发现自己有哪些性状与爸爸妈妈的一样?有哪些不同?
(请2~3个学生谈谈)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3个同学都谈到自己有很多地方跟父亲或者跟母亲是一样的,也有不同的地方,那我们下面来做一个小游戏:比眼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学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让大家来猜究竟是哪个同学的父亲或母亲。
大家兴致勃勃,大多数能很快猜出来,部分让学生很犹豫,猜错了。
教师接着引导大家分析为什么有的很容易猜对,有的猜错了)
生:有的照片跟某某同学非常的相似,他们有很多性状是一样的,一看就能看出
来是一家子。
有的差异很大,所以猜不准。
师:这说明什么呢?请大家阅读100页的第一段文字。
并对重点字句圈点出来。
(学生快速阅读,掌握遗传和变异的概念遗传: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现象。
变异:子女和父母之间以及子女个体之间的性状存在差异的现象。
)
师:(用多媒体展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活动4:欣赏漫画,并回答书本问题。
师:(多媒体展示法国漫画家奥诺.杜米拉的漫画《新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下面我们来欣赏19世纪的两幅漫画。
(引导学生在小组间讨论三个问题:1、漫画中表达了什么生物学现象?2、《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剥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3、漫画里哪种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种不可能?为什么)
学生讨论,各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这里有些谚语大家来说说其中有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
(生基本能说遗传和变异现象)
师:这说明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里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自然科学中,探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我们看到这些特征,你能辨别出哪些是相对性状吗?(教师打出一根据录像内容编写的练习题:山羊的白毛跟花狸鼠的黄毛;鸳鸯的游泳和鸳鸯的彩色羽毛;黑色小兔和灰色小兔。
)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性状和相对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有多了解,你还能说出生物界中的那些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的领域中,大家想了解一些什么问题呢?拿出我们的“问号记录本”,把它写下来,课余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查找资料想办法解答它,或者在后面的学习中你可以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