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生物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科学,它研究动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在八年级上册的生物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生物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汇总和总结。

第一章细胞及组织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 细胞的多样性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而真核细胞含有细胞核。

3. 细胞器的功能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和高尔基体等,分别参与细胞的能量转换、光合作用和物质合成。

4. 组织的形成与功能组织是相同或相似细胞按一定方式组织而成的结构,可以分为动物组织和植物组织。

不同组织的功能各异,如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相互协调完成生物体的正常运作。

第二章功能的调节1. 激素的作用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化学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各个系统的功能和平衡。

2. 神经系统的协调作用神经系统由神经元组成,它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实现人体内部各器官的协调与控制。

3. 感觉器官与人体的感觉人体的感觉由感觉器官负责,如眼睛负责视觉、耳朵负责听觉等。

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够感受到外部环境的变化。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1. 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的进化是指生物种群中的个体经过长期时间的繁殖和变异,逐渐形成新的物种。

2. 进化的依据进化的依据主要基于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和生物胚胎发育等。

3. 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经历了猿类到人类的演化过程。

人类与现代灵长类动物有着相似的基因和解剖结构。

第四章生物的繁殖1. 生物的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卵子与精子的结合,产生具有遗传变异的后代。

2. 生物的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生物通过非性细胞产生后代,一般不涉及遗传的变异。

3. 教育对生殖的重要性生殖教育是指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殖健康知识的认识,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殖健康。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环境对生物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物也通过适应和调节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冀少版生物八上复习提纲

冀少版生物八上复习提纲

冀少版生物八上复习提纲一、植物生长发育1.植物的组成:器官、组织和细胞2.植物组织的种类和功能:表皮组织、导管组织、基本组织和生殖组织3.植物的生长方式:分蘖生长、侧芽生长和单芽生长4.植物的生长因素:光、温度和水分等环境因素5.植物的生长调节:内源激素和外源激素的调节机制二、动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1.动物的基本特征:多细胞、异养、有机体结构和有性生殖2.动物的分类方法:有无脊柱动物和节肢动物分类等3.动物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运动系统三、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和器官2.人体的器官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和神经系统等3.人体的营养和生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以及生长发育的调节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生物群落与生物种群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的区别4.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垃圾处理等五、遗传与进化1.遗传的基本现象和规律:分离定律和孟德尔遗传规律2.染色体及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因和DNA的结构与作用3.进化论和自然选择:达尔文的理论和主要观点4.种群遗传学:基因频率、基因流动和突变等六、微生物与人类生活1.微生物的种类和功能:细菌、病毒和真菌等2.微生物的应用:发酵、医药、农业和环境保护等3.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微生物感染与传播的预防和控制七、植物和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方式1.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行为适应、结构适应和生活史适应2.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形态适应、生理适应和生活史适应以上是冀少版生物八上的复习提纲,希望能够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回顾。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课堂笔记和练习题进行巩固。

同时,还可以利用图表、实验和案例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祝你复习顺利!。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一节 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水、。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和无机盐有关系。
(2)根尖各部分的功能:
各部分名称
位置
结构特点
功能
根冠
根尖顶端
较大,排列不整齐
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
位于根冠上面,被根冠包围
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细胞进行分裂(细胞增)
具有很轻的分裂能力,不断产生新细胞
(4)气孔得开闭与植物的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行,当气孔开放式时,蒸腾作用旺盛;气孔关闭后,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由保卫细胞调节。在白天,由于叶片要进行紧张的物质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无机盐等。此时气孔开放,蒸腾作用旺盛,带动和向上运输。
(5)蒸腾作用的意义:
1) 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以气体的形式从植物体带走水分,同时也带走大量,避免叶表面因温度过高而被灼伤。
(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的表现)。
(4)挑选种子要选择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适量的,充足的
第二章 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6)呼吸作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呼吸作用的强与弱主要受、水分、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7)呼吸土壤中含氧气的含量,根部供氧充足,旺盛,有利于根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
2)增加昼夜温差
在温室栽培瓜果蔬菜时,适当降低夜间温度可减少植物的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达到提高农作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以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合理施肥就是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和不同的发育时期来施用肥料。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教材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教材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教材本文档整理了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的重要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

1. 纲要- 第一章:生命的奇妙世界-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微生物的繁殖- 第四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第五章:动植物细胞的无丝分裂- 第六章:基因是DNA的功能部分- 第七章:基因的迷踪- 第八章: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的生殖- 第九章:动物的繁殖- 第十章: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2. 知识点概述2.1 第一章:生命的奇妙世界-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生物的层次组织结构2.2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类2.3 第三章:微生物的繁殖- 真菌和细菌的繁殖方式- 真菌和细菌的作用和危害2.4 第四章: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有丝分裂的意义2.5 第五章:动植物细胞的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2.6 第六章:基因是DNA的功能部分- DNA与基因的关系-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2.7 第七章:基因的迷踪- 遗传密码的破译- 基因突变和遗传病的关系2.8 第八章:种子的萌发与植物的生殖- 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 植物的繁殖方式2.9 第九章:动物的繁殖- 动物的生殖器官和繁殖方式- 不同动物的生殖特征2.10 第十章:环境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自然界物质的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 总结本文档概述了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包括生物的分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的繁殖、动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种子的萌发和植物的生殖、动物的繁殖,以及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冀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冀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

(一片)冀教版八年级上生物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一、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双子叶植物,如:大豆、花生、油菜、南瓜等)大豆种子结构 功 能 图 示种皮 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 胚 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 轴 将来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位胚 根 将来发育成根子 叶 有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 玉米种子结构功 能图 示果皮与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胚乳 贮存营养物质(主要是淀粉)胚胚芽 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 将来发育成连接根与茎的部位胚根 将来发育成根子叶只有一片(不肥厚),将胚乳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吸收利用☆温馨提示☆......(1)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因为它是新植物的幼体。

(2)我们平时吃的面粉和大米都是来自于小麦和水稻种子的胚乳。

(3)我们平时吃的花生仁和花生油都是来自于花生种子的子叶。

(4)市场上卖的绿豆芽主要是来自于绿豆种子的胚轴。

(5)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所以,严格地说应称为果实而不是种子。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 内在条件(自身条件) 胚是完整而且是活的,并富含有机物和渡过休眠期的。

外在条件(外界条件) 需要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动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发育成根,然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萌发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胚乳(玉米)或子叶(菜豆),所以贫瘠的土壤和肥沃的土壤中的种子同时萌发。

早春地膜覆盖是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使种子早萌发。

3.探究实验名称:4、种子发芽率5 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的种子,由于它们具有果皮,所以,严格地说应称为果实而不是种子。

6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

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动给胚根、胚芽、胚轴。

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

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第一章 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不同点全部结构 子叶 胚乳 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 双子叶植物 种皮和胚 二片,肥厚 无 子叶 单子叶植物 种皮、胚和胚乳一片,不肥厚有胚乳相同点1、都有种皮和胚;2、都贮存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3、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

4、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氧气进入胚和胚乳;(2)、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 (3)、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4)、胚轴伸长,把两片子叶带出地面; (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第二节 种子萌发的条件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做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罐头瓶4个、小勺1个、餐巾纸、标签4张、清水。

(4)、完成实验:(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3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号瓶和2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撒一些种子,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洒入少量清水,然后拧紧瓶盖 撒一些种子,倒入较多清水,直至水即将从瓶口流出为止然后拧紧瓶盖 置于室温环境中置于室温环境中放入低温处(如冰箱内) 置于室温环境中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1)、胚必须是完整的;(2)、胚必须是活的;(3)、度过休眠期。

(4)、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什么下面情况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已死亡的种子。

八年级生物上册冀教版全本重点知识点精编

八年级生物上册冀教版全本重点知识点精编

1、双子叶植物得种子由种皮与胚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与胚、胚乳构成;双子叶植物种子中子叶贮存营养物质,单子叶植物种子中胚乳中贮存养料;胚就是种子得主要部分,就是新植物得幼体。

2、种子得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与叶3、一般大型得、子叶不出土得种子要播得深些,小型、子叶出土得播得浅些。

4、种子萌发得外界条件:适量得水分、充足得氧气与适宜得温度5、种子萌发得内部条件:种子本身发育完全,完好无损,通过休眠期,在寿限之内。

6、发芽率=萌发种子数÷全部被测种子数×100%;发芽率在90%以上才能播种。

7、芽得分类:按着生位置分为顶芽与侧芽;按将来发育成什么分叶芽、花芽、混合芽。

8、芽得发育:叶芽将来发育成枝条;花芽将来发育成花;混合芽将来发育成枝条与花。

花芽与混合芽比叶芽肥大。

9、芽得结构:生长点、叶原基、幼叶、芽原基、芽轴10、生长点细胞不断分裂,芽轴细胞不断长大,结果芽轴伸长11、芽得发育:生长点------顶芽;幼叶------叶;芽原基------侧芽;芽轴------茎12、顶端优势:植物这种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得现象。

13、根尖:从根得尖端到生有根毛得一段。

根尖就是根生长得主要部位。

14、根尖得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15、 16栽要注意保护根尖、剪掉部分枝叶、选择阴天或遮阴17、根得向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18、成熟区得根毛扩大了根得吸收面积,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适于吸水;成熟区上部有运输水分得导管,因此成熟区吸水能力最强。

19、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0、烧苗就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造成根不能吸水反而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1、肥料分为农家肥与化肥两种,农家肥来源广、成本低、肥效长,能改良土壤,但见效慢,适合做基肥;化肥肥效高、见效快,但养分单一,污染环境,土壤易板结,适于做追肥。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是初中生物课程的一部分,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生物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许多重要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层,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是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细胞器和胞浆;细胞核是控制细胞活动的中心。

2. 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和特点动植物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些差异。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大中央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这些结构。

植物细胞主要用于光合作用,而动物细胞则更专注于代谢和运动。

3.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和生长的基础。

常见的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则是生殖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

4. 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生物的多样性令人叹为观止,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了解生物,人们对生物进行了分类。

生物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关系。

根据这些原则,生物被分为不同的类群,如界、门、纲、目、科等。

5. 植物的组成和特点植物是地球上的重要生物。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食物,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

根据生活的环境和特点,植物又可以分为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和空中植物等。

6. 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动物是地球上最为复杂多样的生物之一。

动物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如体对称性、体内骨骼、生活方式等。

常见的动物类群包括脊索动物、节肢动物、软体动物等。

7. 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获取营养主要依靠消化系统。

不同的动物根据其生活方式和食物来源,拥有不同的消化器官和消化方式。

例如,草食动物具有长而复杂的消化道,而食肉动物则具有较短的消化道。

8. 生物的呼吸和循环呼吸和循环是维持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

动物通过呼吸器官吸取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则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

循环系统则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身体各部位,同时将废物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①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②调节气候,减轻干旱③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6)强弱的调节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叶内水分少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29、叶是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产生了巨大作用。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次要方式漂浮);陆地运动方式:蠕动(蚯蚓)、爬行、行走、奔跑、跳跃。

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次要方式滑翔)2、动物运动的意义: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3、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表现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

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运动,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爬行、行走、跳跃等多种方式,动物在空中主要进行飞行运动。

4、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

5、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6、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

骨膜: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成年后骨化成骨)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7、骨的成分: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

无机盐:以钙盐(碳酸钙CaCO3)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此外还含有:水骨是人体的钙库。

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8、关节结构:关节面(关节头与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9、关节的特性:a、灵活(①关节软骨既光滑又有弹性②关节囊内壁可以分泌滑液)b、牢固(①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并附有许多韧带②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发生骨折要特别注意骨膜的保护9、骨骼: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也即: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

单块骨不是骨骼。

10、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 11、运动的完成: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

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细胞的呼吸作用)。

12、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如:屈肘时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是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手臂提重物时与吊环运动员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13.动物行为的特点:①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②动物行为的产生由外界刺激或体内的生理变化引起,离不开感觉器官、运动器官的作用,也离不开神经和激素的调节③是动物在适应周围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中形成的。

14.动物行为类型的区分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争夺食物、配偶、领域或巢穴等进行的相互攻击。

一般不会发生致死性伤害。

根据行为的防御行为:多种方式,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目的和功能划分繁殖行为: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等与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节律行为:昼夜节律、季节节律(鸟类迁徙、鱼类洄游)、潮汐节律社群行为:同种动物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行为。

特点:有分工合作15.动物的行为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划分先天性行为:动物生下来就有的,由身体里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包括:动物的筑巢、战斗、保护子女、洄游、迁徙、冬眠等。

)学习性行为:也叫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硬性规定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不是由遗传因素控制的。

*学习性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也是条件反射的建立。

*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学习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第五单元微生物的生活1.微生物的特点:①分布广泛②大多个体微小③结构简单,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特点细菌真菌病毒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酵母菌:卵形霉菌:分气生菌丝和营养菌丝蘑菇:由菌丝构成球状、杆状、蝌蚪状结构单细胞生物。

拟核酵母菌:单细胞真核生物、大液泡霉菌、蘑菇:多细胞真核生物无细胞结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营养大多异养,寄生或腐生异养腐生异养寄生,离开寄主就不再有生命现象繁殖分裂生殖酵母菌:出芽生殖、孢子生殖霉菌:孢子生殖蘑菇:孢子生殖(野生)菌丝繁殖(人工)通过自身遗传物质,利用寄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

3.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鞭毛(运动器官)、荚膜(保护和营养)、芽孢(抵抗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4.微生物的营养方式自养:含有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植物、少量细菌)寄生:生物依靠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取有机养料进行生活。

异养:(如病毒和部分细菌、真菌)。

腐生:生物依靠分解动物尸体、粪便和植物的枯枝落叶等获得有机物。

(如大部分真菌和部分细菌)。

5.细菌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好氧性细菌:需要在有氧条件下呼吸的细菌。

(如枯草杆菌)厌氧性细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呼吸的细菌。

(如乳酸菌)6.酵母菌的呼吸有氧: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多) (应用于制作馒头、面包) 无氧: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 (应用于酿酒等)7.蘑菇的结构: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生物菌盖(反面为菌褶,着生孢子)子实体地下菌丝菌柄8.病毒类型: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传播途径:接触、空气、水、血液和生物媒介9.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①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腐烂分解,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②少数微生物导致其他生物患病③共生关系的微生物与动植物,彼此有利10.微生物的应用(了解内容):根瘤菌(固氮)、甲烷(产生甲烷)、醋酸杆菌(制醋)、棒状杆菌(制味精)、乳酸菌(制酸奶、泡菜、青贮饲料等)、大肠杆菌(合成维生素、生产胰岛素等贵重药物)、青霉(青霉素)、蘑菇(食用,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秸杆还田、净化污水11.微生物的危害(了解内容):病原细菌及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结核病)、细菌性痢疾(痢疾)、破伤风杆菌(破伤风)、霍乱、鼠疫;病毒引起的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腮腺炎、狂犬病、非典型肺炎、猪瘟、鸡瘟、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等。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高速铁路作为交通运输领域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现代科学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创新的产物,是交通运输与关联产业高度融合的重要成就。

高速铁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运输结构以及“经济地理”形态,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从长远来看,具有大能力、全天候、高速度、低能耗、少排放等显著技术经济优势的高速铁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要求,发展高速铁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资源相对有限且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现状我国高速铁路网分骨干网、重要的区域网、大城市之间的城际高铁等三种类型,骨干网就是指规划的四纵四横干线网,“四纵”是指四条纵向铁路客运专线:纵贯京津沪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区,全长1 318公里的北京到上海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华中和华南地区,全长2 260公里的北京经武汉、广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全长约1 700公里的北京经沈阳、大连到哈尔滨的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全长约1 600公里的杭州经宁波、福州到深圳的客运专线。

“四横”则是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1 400公里的四条横向铁路客运专线:徐州经郑州到兰州的客运专线;连接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880公里的杭州经南昌到长沙的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全长约770公里的青岛经石家庄到太原的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全长约2 078公里的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到成都的客运专线。

按高铁建设等级分为无砟道床的时速350公里/小时的高铁和时速250公里/小时的有砟道床的准高铁。

我国高铁的特点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和无砟道床技术,采用超大半径弯道,既消除平交道口和行人干扰,又保证路基的平顺,防止路基沉降。

尤其是大量采用高速桥梁,使得一望无际的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的高速桥梁屹立在广阔平原上,非常雄伟壮观,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二、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必要性交通运输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先决条件,而速度又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一部人类交通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以提高运输速度为主要目标的技术开发史。

速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某种运输方式或某种运输工具的兴衰消长,它既集中反映社会的生产技术水平,又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开发高速铁路技术是我国铁路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21世纪的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1.发展高速铁路是大幅提高铁路运输能力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铁路发展滞后,运输能力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要求。

特别在春运、暑运、“十一”等客流集中的特殊时期,客货能力更是极度紧张。

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在京沪、京广、京哈、陇海(徐州~兰州)以及沪昆等我国客货运输最繁忙、客货运输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内实现客货分线运输,连接全国大部分重要经济区和中心城市,大幅提高铁路网整体能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的交通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