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教案资料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PPT课件教案资料

明清时代的城市发展——以北京为例
• 宋代的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城市由封 闭型的前期封建城市向开放型的后期封建 城市转化,明清时代更臻于成熟完善,形 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城市的典型。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掀起 了一个迅猛的高潮,带动了城市规模的 迅速扩张。
(5)商业发展与城市形态
• 西汉长安有九市 ,东汉洛阳有三市; • 隋唐长安有东、西两市 ,洛阳有三市 ; • 宋代城市商业发展,坊里制解体,街市繁
荣,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6. 中国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原始社会晚期和 夏、商、周三代;
C、中国封建城市中 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如宫殿、官府衙门。
而欧洲封建城市中的 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 心——教堂。
(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经济制度也直 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而欧洲往 往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2. 近代城市的发展
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使 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如:汽车,火车,轮船 一批新城市出现:港口城市、矿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
(3)城市与环境
城市成为人类改造自然最为彻底的地方,也 使城市居民减少或丧失了原有的与自然密切接触 的种种优点和乐趣。
如何在城市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人工 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成为现在城市学科的 重要课题。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11精选精选pptppt第一节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节第二节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第三节第三节城市地理位臵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地理位臵与城市的产生和发展第四节第四节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和发展第五节第五节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技术进步与城市的产生与发展精选精选pptppt22第一节第一节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定阶段的产物一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的发展村庄的出现二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集的出现精选精选pptppt33地面居所

南京城市发展历程PPT课件

南京城市发展历程PPT课件
都城以外——功能区,东部以孝陵为核心的陵墓区;南部为 厩牧寺庙区;西部为商贾云集的繁华市区的外延区;
都城以内——三大综合区,东部为政治活动综合区,南部为 经济活动综合区;北部为城防区,包括驻军卫所、教场、军事 仓库等分区。
古代南—南京城墙
东晋的影响还不局限于此。建康还是当时国际交往的一个重要舞台。现在的 日本、朝鲜当时都和东晋王朝有外交关系,并派过使节到建康访问。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第13页/共77页
1.2 六朝古都 东晋 建康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第14页/共77页
1.2 六朝古都 六朝遗迹—南朝陵墓石刻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市现存南朝陵墓石刻共有19处43件,分布于宁 栖公路两侧和江宁县东南部的田野之中。陵墓年代最早始于刘宋永初三年 (422)。帝陵3处,王侯墓9处,失考墓7处。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 石兽分天禄、麒麟、辟邪三种。
古代南京——金陵情怀
第18页/共77页
1.3金陵情怀 隋唐遗迹—栖霞寺舍利塔
古代南京——金陵情怀
第19页/共77页
1.3金陵情怀
隋唐遗迹—南唐二陵
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南麓,是南唐 两位皇帝陵墓。两墓依山而建,相距 100米,规模宏大,均有前、中、后 三 主 室 和 侧 室 10 间 。 主 室 均 为 仿 木 屋结构,梁柱、斗拱,涂红施彩。钦 陵富丽雄伟,墓底周长63.8米,高5 米多。前、中两室以砖砌建,涂朱绘 彩。后室石门楣上大型浮雕"双龙戏 火珠",昂首吐气,张牙舞爪,大有 凌空欲飞之势。下方左右柱壁各置一 尊足踩祥云、披甲持剑的石刻浮雕武 士像,相貌威严,神态逼真,令人望 而生畏。
古代南京——六朝古都
第7页/共77页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地理位置特殊
城市规模不同 城市职能特殊 城市性质特殊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深圳市位置图
福州市
泉州市位置图
泉州市 厦门市
烟台市位置图
城市地理位置是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只有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没有地理位置相同的城市。 •地理位置的个性化,造就了个性不同的城市。
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
城等
自学第四节内容,要求掌握:
➢ 不能忽视对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赋予其经 济意义
➢ 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
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 城市地理位置要用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
加以分析 ➢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三种类型 ➢ 中心地型城市 ➢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 在的东西的总和。 ——(БapaHckun )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数理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因素(山、海)
自然地理位置
–具有经济意义的内容
经济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方面内容
政治地理位置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概念: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 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必然 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城市发展史

城市发展史

郊区作为脱离城市的存在,与城市分开,不仅是空间上分 开,而且是从阶层上分开,是一种上流社会的绿色的聚居 区,而如今却从一开始的健康自由的生活环境慢慢开始转 变成一种游玩和娱乐的场地——游泳池、高尔夫球场、乡 间俱乐部、鸡尾酒会等等。已经逐渐成为一个过分专门化 的社会,而儿童则在这种环境下开始遭受痛苦,这与建设 郊区的初衷再次背道而驰。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18世纪人们因为美学和心理学的价值涌往郊区。到18世纪末期, 郊区以别墅区的形态出现,街道布局比较正规,住宅平面整齐匀 称 ,以正方形为主,不是哥特式别墅就是帕拉迪奥式别墅。
19世纪开始,人们周期性开始离开城市涌往郊区,此时的主要 目的是逃离城里的肮脏与疾病。但这些都仅限于富裕的、自己家 中有马车并且还能雇得起马夫的人。到中期,郊区风景设计方面 的建筑和都市规划受到浪漫主义影响,主张“自然”,即:不拘 形式、偶然性、变化莫测和原始天然。
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郊区原是一个小的自给自足的社区,这一事实对他们的 发展仍然有另一种影响:它有助于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意 识———关心自己居住的那个邻里的意识。
社区中心: 社区中心是指供大家对所有公共问题进行讨论、
辩论和共同行动的场所;它的目的是恢复当地团体的 积极性和首创精神,自我意识和自我指导——对”忠 于党派,单方面决定问题的和遥控的挑战“。
城市发展史精讲—— 十六章、十七章
十六章 郊区及其前途
1
一、历史上的郊区
二、郊区发展的阶段
2
三、郊区的生活方式
四、太密了没好处
3
五、郊区作为邻里单位
六、铁路线、绿带、汽车泛滥
七、起广大郊区起到了反城市的作用
八、空间里的家庭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42页)PPT课件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42页)PPT课件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的东西为活的艺术形象, 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力。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大约就是城市 的三个基本的使命。
在这全部发展过程中,古老的村庄文化便逐步向城市“文明”退让,这 种城市文明是创造与控制的奇异综合,是扬抑、张弛的奇异综合,专门用来 贮存并流传人类的文明成果。人类能力的发展,自我的扩大,首次把人类职 业的不同分化从原始村落社区的直接束缚中分离出来。
图1 古埃及金字塔 图2 雅典卫城复原图
图3 乌尔山岳台
由此可见,在城市成为人类永久 性固定居住点之前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形式延续化、永久化,并以能预见和控制某种 规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形式。较之一些小型人口聚落形成的松散的、游 动性的联合形式,它能为人类的繁衍、哺育和防御提供最方便的条件。出身和 住处的基本联系,血统和土地的基本联系,这就是村庄生活方式的主要基础。 而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先于城市进行 的。
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 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城市形态三个层次
• 第一层次为宏观区域内城镇群的分布形态;
• 第二层次是城市的外部空间形态,即城市的平面型式和立面形态;
图4 半坡遗址
芒福德用磁体来比喻聚居的精神性本质。古人类定期返回一些礼仪性 的聚会地点(墓地、洞穴)进行一些神圣活动,因此,“这些地点是先具备 磁体功能,然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显然,如果把容器隐喻主要当做一 种物质形态意义上的城市隐喻的话,那么磁体隐喻则是纯精神意义上的了。 将磁体功能置于容器功能之上,使得这里的容器隐喻脱离了具体的形态学 特征,而进入一个更符合人类聚居点特性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隐喻。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ppt课件

现代杭州的腾飞与辉煌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经济快速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文化、科 技中心之一。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杭州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世界 知名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全球互联网产业的重要城市之一。
城市国际化进程
近年来,杭州积极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了城市的国 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杭州还注重城市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了 独特的城市魅力。
杭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沿革 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杭州城市概述 • 杭州历史沿革 • 杭州城市规划与建设 • 杭州产业发展及优势 • 杭州文化旅游资源及特色 • 杭州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CATALOGUE
杭州城市概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01
02
03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 省北部、钱塘江下游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
交通设施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公路、铁路 、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
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市政设施
加强城市供水、供电、供气、通 讯等市政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
务保障能力。
公共服务设施
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 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市生活品
质。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01
02
自然环境
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 季分明,雨量充沛,植被 丰富
地形地貌
以丘陵山地为主,地势西 南高东北低,钱塘江穿城 而过
行政区划与人口分布
行政区划
下辖10个区、2个县、代 管1个县级市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 2、秦实行强制移民政策,迁六国富户12万 到咸阳,使咸阳的城市人口空前增加,估 计是世界上第一个过百万人口的城市。
46
第二节 汉代的城市
• 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兴盛时 期,城市的发展也达到了高潮。自西汉末 年的战乱始,直至隋唐,中国城市的发展 才达到了它的第二个高潮。
47
一、长安的发展
40
第一节 秦代的城市
41
一、秦朝统一与城市的发展
• 1、城市数量大约有800—900个左右,其中 规模较大的有250个左右。
• 2、随着国家的统一,及不断地开疆辟土, 在一些当时所谓的边疆地区如五岭、滇黔 、长城沿线都出现了城市的影子。
42
二 首都郡县制城市体系的初步形成
• 秦朝统一六国之初,将全国分为36郡。郡 下设县,而县级政权都设在城市之中。建 立了以朝廷所在城市为中心,以郡县城市 为网络分布状的封建大一统的首都郡县制 城市体系。
51
• 汉代城市建有城墙,并在城墙外挖有护城 河。城墙都修有城门,除了启闭式城门外 ,又出现了用辘轳提升的悬门和跨越城壕 的吊桥,同时还出现了瓮城。
52
三、长安的城市规划
• 1、宫殿建筑比重较大。 • 2、城区开始按闾里制修建。城市以官府衙
署为中心,进行功能分区,如手工业区、 市场区、居住区等等。
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坚实证据
61
62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发展

宁波市发展历程 PPT课件

宁波市发展历程 PPT课件

• 新的发展趋势
• 发展大进大出现代物流业。
• 依托港口、开发区和保税区,建立适合能源大进 大出的多层次、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现代 物流体系。一是重点加强宁波深水港口建设,着 力开发长江内支线,力促宁波港成为江苏、安徽、 湖北、重庆等区域的重要出口通道。二是健全现 代疏港交通体系,加快改造北仑港区的进港快速 路、骆霞线、329国道等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杭 州湾跨海大桥及南岸连接线、甬台温铁路、甬舟 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建设北仑、镇海 等高标准物流园区,着力提升一批传统仓储物流 企业,引进一批国际知名物流企业,培育一批特 色物流产业,完善口岸管理和服务信息化系统, 构建世界一流的能源物流基础平台。
近期目标
•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 前列,惠及宁波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 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更加牢固
• 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为契机,推进港口综合开发,强化 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世界大港”向“国际 强港”、“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海洋经济大市”向 “海洋经济强市”战略性转变,努力建设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 示范区
• 5年内,宁波将打造宁波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宁波文化广 场等10个大型文化产业集聚区,凸显“文化航母”效应。 宁波市相关负责人说,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同
时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只有建成一批文化产业“集团
军”,才能带动民间文化百花齐放,实现文化繁荣和文化 产业转型升级。
• 宁波在中国纺织业发展史中,也占据着显赫的地 位。它是“海上丝绸之路” 的起点之一、是中国 近代服装产业诞生地、中国的第一套西服、中山 装、第一 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第一 所服装学校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得天独 厚的优势, 使宁波的服装业发展迅猛。2008 年宁波市规模以 上纺织服装生产企 业 2165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1018.79 亿元。2008 年 5 月 26 日,宁波市外经 贸 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开通运行。这是全国首个企 业网上融资服务平台。2009 年 6 月 29 日, 宁 波在全国率先成立国际贸易投诉协调中心, 协调 处理外贸纠纷案件, 建立国际贸易纠纷预警和协 调机制。另外,自 1997 年以来,宁波已连续成 功举 办了七届国际服装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447年
城市面积(平方公里) 84.10 73.00 60.32 50.00 45.20 43.00 57.00 30.44 13.68
11.98
本表转引自《中国建筑史》第37-38页
31
殷墟
•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
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 代都城遗址。从1928年由中国学术机构独立主持 考古发掘开始,在殷墟先后发现了110多座的商代 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洹北商城遗 址、2500多座祭祀坑和众多的族邑聚落遗址、家 族墓地群、手工业作坊遗址、甲骨窖穴等,出土了 数量惊人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陶器、骨器 等精美文物,全面、系统地展现出3300年前中国 商代都城的风貌,为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提供了 坚实证据。
• 1、政治、军事因素成为城市产生的重要原 因。
•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 3、宫殿建筑等政治机构成为城市的主体。 • 4、重要城市分布于黄河流域。
6
• 春秋战国后,城市发展有了新的变化。表 现为:
• 1、大批封建城市兴起,城市规模扩大。 • 2、城市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3、城市向多功能发展。
7
二、古典城市的发展
• 此一时期,从秦代到清代中期。城市发展 的特点:
• 1、形成严格的行政等级城市体系。 • 2、城市无自治权和无法定的独立地位。 • 3、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 • 4、城市数量多、规模大。
8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城名 隋唐长安 北魏洛阳 明清北京 元大都 隋唐洛阳 明南京 汉长安(内城) 巴格达 罗马
《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 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 右社,面朝后市”
35
《考工记图》
36
• 4、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有了一定的发展。 瓦得到使用,解决了房屋的防水问题,延 长了房屋的使用时间。
37
第三节 春秋战国的城市
• 1、城市数量增加。 • 2、城市建设有相当的规划性,奠定4
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
• 1、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 2、这些居民聚居点一般范围较大,分布和
居住比较密集。 • 3、开始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
25
半坡遗址
26
早期城市的出现
• 城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交换, 而私有制的萌芽、阶级分化和阶级压迫的 需要则是城市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 一般有两种看法。 • 1、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城市的产生和初
步发展、古典城市的发展、传统城市向近 代城市的过渡。 • 2、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 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近现代时 期。
5
一、城市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 此一时期,从原始社会末期到春秋战国, 为城市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城市具有以 下几个特点。
28
二里头一号宫殿
29
第二节 商周时期的城市
• 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社会发展时期,国 家机构趋于完善,农业有进一步的发展, 青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商品交换促使了 商人的兴起。比较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开始 形成。
30
• 目前 已发掘的商朝城市遗址主要有河南偃 师尸分沟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湖 北黄陂盘龙城、四川广汉三星堆古城。
9
• 5、城市的发展受社会周期性危机演化的影 响,呈波浪型曲线轨迹。
• 6、城市分布极端不平衡。
10
明代城市分布
11
三 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
• 此一时期,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为 传统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近代城市兴起、 发展时期。
• 此一时期城市发展的特点: • 1、城市出现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27
偃师二里头遗址
•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间,距 离洛阳市约18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 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遗址。1959年这里出土了大 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铜器如刀、爵、 铃等,是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青铜器。第三期文 化层中发现两处大型宫殿夯土台基。其中西边一 处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在台基中北部有一座面 阔8间、进深3间的宫殿基址,四周环以廊庑。在 遗址东南部还发现大面积铸铜、制陶作坊遗址。
12
租界的出现
13
上海老相片
14
15
重庆老照片
一百多年前,从南岸拍摄的“朝天门”两江
汇合景观
16
17
18
• 2、城市分布更加不平衡。
19
• 3、大城市发展迅速 • 4、城市管理出现近代化的取向。
20
消防工具的变化
21
22
第一章 先秦的城市
•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 早的城市发源地之一。城市的产生是同社 会大分工、阶级分化相联系。城市的发展 经历了从村庄、聚落、城堡到早期城市的 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