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共29页

合集下载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及特点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及特点

目录一、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 (3)二、城市发展现状 (4)三、城市发展问题与对策及建议 (4)四、对城市发展的思考 (6)参考文献 (6)浅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规121 成婷婷201210514125摘要: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回顾城市发展历史,通过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对城市发展做出更全面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原因对策与建议改革开放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城市化率已达83.8%,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已经进入城市化发展的第三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即完善提升阶段。

然而,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等,应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均要求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深入分析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对未来的城市发展做出合理思考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

一、城市发展的历史回顾1、城市发展第一次升级:南越国建立佗为古南越国第一任帝王,时任龙川县令。

龙川古城经过佗的治理,一直以来成为粤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而南越国是岭南第一个封建割据政权,推行郡县制,推广铁器和农耕,发展海上交通贸易,促进了汉族和南越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并使汉文化和汉字得以传入岭南地区,改变了岭南落后的文化状况。

2、城市发展第二次升级:一口通商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旧址在今文化公园、十三行路一带。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一道圣旨,成为全国惟一海上对外贸易口岸,史称“一口通商”。

从此,随着十三行进出口的贸易额节节增长,成为清代对外贸易中心。

3、城市发展第三次升级:改革开放3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扬改革的旗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进取,奋力拼搏,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
广州作为中国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古代时期:广州自公元前214年建城以来,就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商贸港口。

在古代,广州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吸引了大量商人和移民,成为中国与外国之间重要的贸易枢纽。

在汉代、唐代等时期,广州的繁荣程度更是达到巅峰,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近代时期: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殖民主义思潮的泛滥,广州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场和启蒙城市。

在广州,先后发生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为中国的变革和革命提供了思想和行动的动力。

广州在近代时期也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工业城市之一,促进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3. 当代时期: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广州逐渐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广州经济得到高速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和贸易中心之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人才。

同时,广州也加强了与世界各地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国与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联系最为紧密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广州还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

总体而言,广州的历史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从古代的商贸港口,到近代的变革和工业化,再到当代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广州在不同阶段都具有重要地位和
影响力,不断发展壮大。

广州城市化进程

广州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化的必由之 路,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进化现 象。对待广州的城市化,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眼光 来认识,既不能“戴上近视镜”将其放大来看,也 不能“戴上墨镜”将其涂上颜色。城市化是社会发 展客观的进程,它本身并没有善恶和好坏之分,关 键在于我们怎样认识和利用。我们必须把城市化放 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城市化巨大的综合效 用,让城市化成为广州近期发展的主动力。
广州别名羊城,简称穗,广东省省会。广州是 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 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 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广州市地 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 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其范围 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 至23度56分。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 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市,北靠清远市 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 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 望。 由于珠江口岛屿众多,水道密布,有虎门、 横门、磨刀门等水道出海,使广州成为中国远 洋航运的优良海港和珠江流域的进出口岸。广 州又是京广、广深、广茂和广梅汕铁路的交汇 点和华南民用航空交通中心,与全国各地的联 系极为密切。因此,广州有中国“南大门”之 称。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温暖多雨、 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 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 农业发达,推动城市化发展 。
河流决定一个港口的腹地。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 珠江的出海口在广州,这就决定珠江流域的商业大港是广州。 广州位於东江、西江、北江的汇合处,处於珠江三角洲的北 端。今天的广州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是中国华南的最佳出海 口,拥有广大的华南作為它的腹地。 历史上,广州在国际贸易上一直占据中国的龙头地位。 广州两千多年以来就是中国对南洋各国的贸易中心,繁华的 程度远超过其他各城市。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 文明最先进入中国的地方也是广州。 另一方面,广州水网密布,有利于发展果基桑基鱼塘等 立体农业,为广州城市化提供了保障。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城市发展进程

广州近年城市发展的进程与成就王炜文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科技学部摘要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发展可说是一日千里.在第九个五年经济计划中, 广州在市建设方面的总投资约为630亿元人民币,是前八个五年城建投资总和的三倍.从s数字中可看到近年广州在城市发展的惊人步伐.这些累积的发展令广州在城市基础及提升城市总体质素方面获得颇大的成就. 本文试图就广州近十年来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作一回顾,并列举其在城市规划,整体基建,市内交通,城市改造,环境优化及如何提升城市形象与内涵,甚至是综合城建与经济发展的互为关系作为实案,以引证广州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各种困难与局限,所作出的政策和对应,从而最终达到现有的成就.1. 广州简介广州是广东省省会,亦是广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 广州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州的北缘,濒临南海,毗邻香港和澳门,是华南地区的交通要道,通讯枢纽和贸易口岸,是中国的南大门. 广州市管辖十个行政区(越秀,东山,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芳村,花都及番禺)和两个县级市(增城和从化).全市总面积743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865万,县级市人口约145万. 全市地势自北向南缓缓下降,东北部为中低山区,中部为丘陵盆地,南部是沿海冲积平原,是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部份,珠江及其支流流经境内,具备优良的内河航运条件. 於2002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约2980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值约万元,为国内城市中各种综合经济实力第三位.工业总产值约为3940亿元,列全国十大城市排行第二.过去五年的平均经济指标增长约为11%,是一个经济与发展极活跃的城市.2. 广州市的规划基础广州市的结构性发展规划,最早是依据国务院在1985年提出的要求,和参照国家计委1987年颁发的『国土规划编制办法』为基础,而作出初步建构,并在1989年成立广州市国土规划办公室,正式负责组织编制广州国土规划工作.根据国家计委和规划工作方案的要求,全市规划分为专题规划和总体规划两大方向.专题规划包括土地,水源,能源,矿产,工农业,交通,通讯,人口,城镇,商业,外经贸,旅游和环保等十多个专题.规划纲要经近两年的讨论和评审,於1992年末正式通过,成为『广州市国土总体规划』的文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从以下的三个原则∶一,是以各种现有资源及基础的利用为本,从而开发和对环境作出恰当的治理和护;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发挥自然条件优势,作为持续发展的根基;三,是着眼於合理的空间布局,突出地域个性,并在发展过程中预留一定的适应性以满足实际需要.北优就是以广州北部的现有镇,市为发展中心,并按现代标准加以恰当开发和建设,及充份利用其本有的天然资源如林木和水源等,达到土地的优质化,成为广州的一个后花园及自然保育区.南拓就是将番禺南向直达南沙区的大片土地纳入开发范围,并运用其港口资源,以加强广州作为物流与临海工业的开拓.东进就是吸纳由广州至东莞一段的低开发或未能有效协调的土地,重组后发展成为一个以工业为骨干及民居为配合的产业带,并利用其广大的土地供应,以舒缓广州西部旧城区内的建筑及人口密度,再恰当地从腾出旧城内的空间,进行整治和改善环境,达到东西相联的效果. 初期, 广州市委及市政府以力争在十五年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为工作目标.到了九零年代中后期,此目标己修正为『对外开放,对内搅活』,把广州建设成一个繁荣,高效率,文明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又适宜居住生活的山水型生态城市.并通过建构『大广州』的概念,令广州成为继80年代深圳,90年代浦东后,一个能带领国内经济和文明的重要城市.3. 大广州的形成传统上广州是一个略具内河航运条件的半内陆城市.自十九世纪中开放以来,其后加上与经济活跃和贸易自由的香港相邻,再结合其在地理地缘上的优势,令广州具备其他国内城市难以比拟的发展条件. 进入了二十世纪80年代,在原先的城市框架上, 广州的土地已经严重饱和,使广州的持绩发展受到很大的局限;甚至到了90年代初中期,中小片段式的在市内及市边缘进行改造和开发,亦不能大规模策略性地改善广州的长久土地运用情况.所以在1999年末广州市政府组织了一个广州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大型国内咨询,邀请国内着名的大学,研究院或个别专家学者等,从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展模式,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整体空间形象等多方面,提出对广州市的发展目标以及相应的发展策略;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北优、南拓、东进、西联』为根基的发展方略。

现代广州

现代广州

越 秀 新 晖
越秀公园因越秀山而得名,主要名胜古迹有镇海楼、明代城墙遗址、四 方炮台、石牌坊、孙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纪念碑(越秀楼遗址 ) ,以及五羊石像等都是著名的广东旅游景点。
珠水夜韵
珠江全长 2129 公里,是我国第三 大河,流经广州市 区的珠江穿城而过 ,将广州市一分两 半,造就了两岸无 数美景,从白鹅潭 至二沙岛,是珠江 夜景游览河段,到 了晚上,华灯闪烁 ,犹如七色明珠镶 嵌十里珠江,汇成 一条异彩纷呈的珠 江彩虹。
白云山为南粤名山,自古有”羊城第一秀”之称,位于广州市北郊,山 形略呈长方形,总面积 20.98 平方公里,主峰”摩星岭”海拔 382 米, 登高可俯览全市,遥望珠江
天河飘绢
位于广州火车东站中心绿化广场旁,长 89 米、高 8 米,流水从高平台 溢出,顺玻璃墙泻人水池,各色灯光不断变幻将瀑布映得五颜六色,是 利用的地铁冷却水,既经济科学又美观壮丽。
谢谢
广州市主要宗教信仰
佛教
民谚云: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始建于 东晋。
六榕寺
六榕寺和 寺中的花 塔一样, 历来为人 们所称颂 ,加之历 史地位与 光孝寺齐 名素有“ 光孝以树 传,净慧 (六榕寺 的别称) 以塔显” 之称。
道教——广州城隍庙
原是供奉守护城池神祇的坛庙。城隍神是古代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 祀的重要神之一,是护城佑民、主掌冥籍之神。Fra bibliotek基督教
该堂位于 寺贝通津 9号,原 名为东山 浸信会堂 ,宣统元 年 (1909) 由外国传 教士创建 。
天主教
广州石室天 主教堂在市 区一德路, 清同治二年 奠基,光绪 十四年落成 ,历时二十 五年,是全 国最大的一 座以高直尖 顶为特色的 哥特式教堂 。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五十年代的海珠桥
五十年代的长堤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第九方案以大城市思想占位主导思想,第九方案比第八方案,城市用地 扩大了约80%,人口增加40万人。同时,确定在三元里以南的走马岗兴建新铁 路客运(1958年经铁道部批准)。 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1956年5月广州市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广州将发展成为 以轻工业为主,交通运输业、商业又占有一定比重的城市”的建设方针修订 城市性质,增加商业及交通运输的职能。 (二)在规划布局上,打破历次方案强调的几何中心的局限,提出以原 来市中心为将来城市的中心,第九方案还提出开辟石牌、中山八路、刘王殿 等10个区中心。 (三)确定城市道路系统的形式主要采用方格形,适当结合环形和放射 形。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南北二条主轴和东西两环组成,城市道路划分为主 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级。 (四)重视保留郊区高产农田,增加“郊区规划”的内容
1961年 1971—1976年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第十方案的特点
(一)以1958年5月市人大提出的“把广州建设成为华南工业基地”的建 设方针为指导思想,修订城市性质,急于由商业城市向工业城市转变。 (二)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及城市建设用地,尤其是工业、港仓等生产用 地。规划15年内城市人口发展至25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为201平方公里,其 中工业用地为32.55平方公里,比前方案增加55%。 (三)在规划布局上,开始提出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向东发展,建立员村、黄埔(包括吉山)、庙头等三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区。 河南地区沿南石头及赤岗两个方向发展,并考虑珠江大桥通车后,向西发展 的趋势,继续把盐步一带规划为备用地区,发展芳村东朗为钢铁基地。规划 扩大市辖区的范围,把陈村、三洪奇、平洲、大石等地划入市辖区。 (四)开始提出卫星城镇的建设,拟将新华、炭步、陈村定为广州卫星 城。 (五)进一步完善广州市铁路枢纽及铁路专线规划。 (六)在天河机场旧址建设一全市性体育活动中心和园林化住宅区。

广佛发展历程

广佛发展历程

历程:1919年,孙中山在其所著《建国方略·实业计划》中提出发展中国经济的六大计划。

其中的第三计划是建设“南方大港”,其要点是将广州建设成为世界大港。

孙中山把建设“南方大港”的位置选在黄埔深水湾一带,规划建设一个由黄埔到佛山,包括沙面水路在内的新广州市。

新广州市的商业区规划在河南岛(今海珠区),工业区分布在花地至佛山之间,码头在后航道至黄埔一带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佛山两市处于独自发展态势。

1984年佛山市设立市辖区,南海县政府从佛山市迁出,在市区东北部的桂城紧邻市区建设行政办公区。

而广州市于1984年底在黄埔成立经济技术开发区,1986年第六次全国运动会在天河区建设体育中心,这一系列决策使广州的城市中心开始由老城向东转移。

1990年代,广州开始受到城市发展用地不足的限制,城市规划倾向于加大白云区开发,城市中心又回到老城区。

这一时期广州的部分功能开始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向老城区周边扩散,商贸批发业逐渐由老城区沿广佛公路向南海外溢。

号称“中山九路”的南海黄岐的房地产开发启动,疏解了相当一部分受地铁拆迁影响的广州老城区居住人群,这是广佛两地的早期合作方式。

2000年首次提出“广佛都市圈”概念(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00-2010).2000年,广州行政区划调整,“东进、南拓”成为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城市格局从传统的“云山珠水”跃升为“山城田海”,城市框架重新向东、南拉开。

而佛山也在2002年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规划采用的“2+5组团‘模式则是以中心组团为核心向外辐射,而重点也是向南拓展。

结果是广州的”西联“、佛山的”东承“均无实际行动推进,此时广佛都市区的一体化”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广佛两市政府层面的关系目前仍然是竞争多于合作。

但广佛两市在市场层面的关系却做到了“行政有界、经济无疆”。

南海区2003年后在产业分区上采取了积极的“东西板块”战略,东部地区主动承接广州功能的扩散,广州主力房地产开发商涌入“广佛RBD”———桂城,大量批发商和从广州转移出来的“亚非拉”采购大军正在共同打造广佛黄金商业走廊上的大沥“广佛国际商贸城”。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广州现代城市发展历程

第12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广州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进入21世纪,广州受国内国际宏观环境变化(如经济全球化、加入WTO)带来的挑 战,行政区划调整(花都、番禺撤市设区)的影响,在城市空间结构、土地资源配置方 式等方面发生了实质性转型。2000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研 究,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广州城市建设总体战略概念规划纲要》,对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生态环境和城市综合交通进行专项研究,2003年,又进行了战略规划实施总结评 价。这种滚动式推进,将战略规划变成行动计划,并落实在实践中,阶段性总结体现 了城市规划重在“过程”的理念。
第15页/共27页
第11页/共27页
Guangzhou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第四期,城市规划制度建立与转型时期(1996年至今)
广州
城市规划制度建立(1996年~1999年 )
城市规划转型及升级时期(2000年至今)
城市规划转型时期(2000年~2010年 )
城市规划转型升级时期(2010年至今)
分期
规划事件
制定时间
制定主体
主要内容
波动与停 滞时期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一方案 城市总体规划第十二方案、
第十三方案
1959年 1961年 1971—1976年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广州市城建委
采用组团式规划布局,确定城市向 东、向南发展,增加了工业和港区
的发展用地
进一步确定“分散集团式”布局, 空间结构呈“四团二线”组合
(三)在规划布局上,开始提出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 向东发展,建立员村、黄埔(包括吉山)、庙头等三个以工业为主的新区。 河南地区沿南石头及赤岗两个方向发展,并考虑珠江大桥通车后,向西发展 的趋势,继续把盐步一带规划为备用地区,发展芳村东朗为钢铁基地。规划 扩大市辖区的范围,把陈村、三洪奇、平洲、大石等地划入市辖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