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城市发展史 第一章 城市的起源PPT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唐代的城市管理
• 唐前期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城市建设有常 设的商业区,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在时间 和空间上突破了坊市制的限制。 • 长安先后建有3个市:东市、西市、中市。 • 洛阳城内设有3个市:丰都、大同、通远。
• 商店只能在市内开设,居民坊内很少有商 业活动。市的交易也有定时,中午打鼓300 下,交易开始,日落打钲300下,交易停止 。 • 中叶以后,坊与坊之间,出现了流动小商 贩。到晚期,开始出现夜市。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发展
• 唐代城市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1、城市数量增加,分布广泛。唐代前期有 城市1400余个,到天宝年间,城市数量增 加到1551个。新增的城市多处于我国东南 和西南地区。
• 2、出现了一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等城 市数量也增加不少。长安有“世界之都” 之称。洛阳的城市人口在武则天时代达到 了140万人,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 • “扬一益二”
第四讲 隋唐时期的城市
•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时期。这 次统一是建立在南北朝以来民族大融合和 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统一事业的完成 使中国封建经济文化出现飞跃发展,中国 进入封建时代的全盛时期,城市发展也进 入一个新的阶段。
第一节 隋代的城市
• 隋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30余年,但却是 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对城市发展影响很 大。隋朝在总结前代各种制度,继承革新 的基础上,开创了城市发展的新时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84.10
73.00 60.32 50.00 45.20 43.00 57.00 30.44
罗马
拜占庭
300年
447年
13.68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地理位置特殊
城市规模不同 城市职能特殊 城市性质特殊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深圳市位置图
福州市
泉州市位置图
泉州市 厦门市
烟台市位置图
城市地理位置是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只有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没有地理位置相同的城市。 •地理位置的个性化,造就了个性不同的城市。
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
城等
自学第四节内容,要求掌握:
➢ 不能忽视对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赋予其经 济意义
➢ 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
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 城市地理位置要用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
加以分析 ➢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三种类型 ➢ 中心地型城市 ➢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 在的东西的总和。 ——(БapaHckun )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数理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因素(山、海)
自然地理位置
–具有经济意义的内容
经济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方面内容
政治地理位置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概念: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 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必然 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城市发展史PPT课件

整体 概述
一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二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 叙述内容
三 请在这里输入您的主要叙述内容
2
导论
•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 城市人口比例在总人口中逐渐增加,城市
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中心。
3
• 中国是世界城市发源地之一。古代城市之 多、规模之大是世界罕见的。
4
中国城市发展的历史分期
2000多年中国城市建设的布局,即:突出 政治中心,强调中轴线以及前朝后市的规 划布局。城市中出现专门的交易中心—— 市。
38
• 3、建筑技术增强。高台宫殿较为普遍,如 赵国的邯郸城。
• 4、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文化发达。
39
第二章 秦汉的城市
•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确立和初步发 展的时期。空前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 的建立,对中国城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汉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 而且城市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高度发 展,城市建筑也有着重大的进步,使中国 城市文明屹立于世界城市文明的前列。
32
殷墟特点
• 城市的中心是商朝的王宫建筑群,这时的 宫殿已由单体建筑发展为主从组合的建筑 群。王宫分为三区,北区是王室居住区, 中区是宗庙和处理政务的区域,南区是祭 祀区。三区的宫殿建筑大体上分布在纵轴 线上,初步形成前殿后寝和纵深的对称布 局方法。
• 殷墟未发现城墙。
33
34
周代的城市
周代的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1、数量较前增加不少,但城市规模小。 2、形成严格的城邑等级制度。 3、城市建设有一定的规划性。
拜占庭
建设年代 583年 493年 1421-1533年 1267年 605年 1366年 前220年 800年 300年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

3)宫殿 ) • 雒阳城内有南宫、北宫两座主要宫殿。南宫面积约1.3平 方公里,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约1000米。南宫是皇帝 议政和受群臣朝贺的地方。北宫位于雒阳城北,略为偏西。 北宫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约1200米,面积约1.8平方 公里,大于南宫。是皇帝和嫔妃寝居之所。南北两宫均设 四门,二宫之间以复道相连。 4)园林 ) • 芳林苑,位于城北部,与宫城相连。汉灵帝刘宏在宫中建 “裸游馆”,绿苔被阶,引渠绕流,乘船以游。 5)街道与市场 ) • 雒阳城有24条大街,长衢夹巷,四通八达。大街最长达 3000米,宽度一般约40米。城内多树木,桃李生路旁,花 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 雒阳有三市:南市,位于城东外;马市,位于城南外;金 市,位于西城中,此市最大。
第二阶段 确立期 1.时间:约相当于夏商周时期(前21世纪~前771年) 2.社会特征:共主支配下的广域王权国家。青铜时代。 3.城市类型:王朝都城;方国城;周边邦国部族城。 4.城市特征: • 宫庙一体,以庙为主构成这一时期宫室建制的一大显 著特色。 • 城垣的有无尚未形成定制 • 城市总体布局较为松散和缺乏统一规划
6.吴都建业 吴都建业
• 建业,今南京市。原名秣陵,后孙权改名建业, 取“建功立业,统一天下”之意。 1)吴都建业的原因 ) • 地理位置方面,北依覆周舟山和玄武湖,南近秦 淮,东凭钟山西麓,西有冶城和石头城相护,位 置十分险要。 • 吴以水军立国,这里的环境正适合水军的建设。 • 周边地区土地肥沃,水利发达。 • 政治上,东吴统治集团多为吴郡、会稽的名门望 族,在江东拥有大量的土地和军队。 • 民意方面
盘龙城
安阳殷墟
第三阶段 转型期 1.时间:约相当于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年~前221年) 2.社会特征:列国分立、兼并战争频繁,社 会经济长足进步。 3.城市发展:政治、军事、经济形势促进城 市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其功能与性质的巨 大转变。这种变革可归纳为大规模的筑城 运动和城郭布局的形成两大方面。 • 筑城运动:两种形式 • 城郭之构:城郭相连的两城制形式
罗马城市发展史课件

章节重点: 章节重点: 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 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 罗马共和时期、 罗马共和时期、帝国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
小结: 小结: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 1 ) 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 关于理想国 城市) 家(城市)的探求 ① 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的分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 类来重整城市秩序。 城市居民分阶层, 哲学家、 ② 城市居民分阶层 , 哲学家 、 武 工匠、农民和奴隶。 士、工匠、农民和奴隶。 城市形态为“圆形+放射状” ③ 城市形态为“圆形+放射状”。 城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④ 城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 、
3)庞贝城
庞贝城--古罗马广场
朱庇特神庙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庞贝古城公众生活的中心: 由宏伟的政治、 由宏伟的政治、宗教与商业 建筑物围绕中心广场
长方形会堂与法院的柱廊
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 、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 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
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
4)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P46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 是古罗马建筑辉煌的历史总结。对城址选 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方面提出独到见解。 城址选择。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① 城址选择 。 必须占用高爽地段 , 不占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 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 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建筑物选址: ② 建筑物选址 : 应确定建筑物的性质与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城市的关系以及地段四周的现状、街道、地形、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 城市布局: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③ 城市布局 : 提到城内用地的划分 , 街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道的布置,并且研究了街道的风向、朝向的关系,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PPT 42张)

图1 古埃及金字塔
图3 乌尔山岳台
由此可见,在城市成为人类永久 性固定居住点之前,它最初只是古人 类聚会的地点。
图2 雅典卫城复原图
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形式延续化、永久化,并以能预见和控制某种 规律,逐渐形成了稳定的村落形式。较之一些小型人口聚落形成的松散的、游 动性的联合形式,它能为人类的繁衍、哺育和防御提供最方便的条件。出身和 住处的基本联系血统和土地的基本联系,这就是村庄生活方式的主要基础。 而人类改造大地正是后来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先于城市进行
•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 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但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城市职能应包括为城市本身服务的活动,即城市中进行的各种
生产、服务活动均属于城市职能范畴。 城市职能随社会、经济、自然条件而变化。现代化大城市常具有多种职能, 小城镇或不发达地区城镇职能则相对简单。城市的工业、交通运输、商业、行政、 文化、教育、科学等企事业是城市职能形成的基础。 城市职能是由该城市为外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来体现的,由专业化部门、智 能化强度、职能规模三个要素组成。
• 城市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的世界。城市从无到有,从简 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 同样的发展历程。然而我们从未探究过,它是从何而产生,最初是 怎样的形态,是如何逐渐走到了今天这样的面貌,又是如何与人类 自身息息相关。
• 起源
人类最早的礼仪性汇聚地点,即各方人口朝觐的目标,就是 城市发展最初的胚盘。
的。
图4
半坡遗址
芒福德用磁体来比喻聚居的精神性本质。古人类定期返回一些礼仪性 的聚会地点(墓地、洞穴)进行一些神圣活动,因此,“这些地点是先具备 磁体功能,然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显然,如果把容器隐喻主要当做一 种物质形态意义上的城市隐喻的话,那么磁体隐喻则是纯精神意义上的了。 将磁体功能置于容器功能之上,使得这里的容器隐喻脱离了具体的形态学 特征,而进入一个更符合人类聚居点特性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隐喻。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b24689abed5b9f3f90f1cdd.png)
“对于一个想要探索欧洲文明的基础的人来说,了解中国的过去乃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作者,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想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他在《城市文化》中为世界呼吁城市规划的人文思想因素,几乎整个欧洲的城市设计规划,因他的思想而重新确定方向,而他没有到过中国。
1961年66岁的他写出了《城市发展史》的时候,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令他为自己仍然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而遗憾。
26年后,目光敏锐的中国学者把《城市发展史》引介中国的时候,92岁的芒福德先生已经谢绝笔墨了。
没有东方城市文明的城市历史,不能不说是一部缺憾的历史。
1990年芒福德先生逝世,《城市发展史》在中国正式出版。
1995年纪念芒福德的百周年诞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之时。
又过了10年,当75万字的中文版《城市发展史》再版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然进入令世界震惊的40%以上发展速度,芒福德先生在67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竟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
”在我们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重读芒福德对非理性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领会他倡导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不禁慨叹。
20世纪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
1914至1945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大约有12亿人死于战争,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战争牺牲者之和。
现代技术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死亡,一方面又血腥杀戮,让人们苦苦思索人类和谐共处的文。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
![[1]城市发展史_起源、演变和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3b24689abed5b9f3f90f1cdd.png)
“对于一个想要探索欧洲文明的基础的人来说,了解中国的过去乃是至关重要的。
”这是《城市发展史》的作者,城市建筑与城市历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的想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1938年他在《城市文化》中为世界呼吁城市规划的人文思想因素,几乎整个欧洲的城市设计规划,因他的思想而重新确定方向,而他没有到过中国。
1961年66岁的他写出了《城市发展史》的时候,坚持亲身经历与观察的研究方法,令他为自己仍然没有到过中国,无法描述东方城市文明而遗憾。
26年后,目光敏锐的中国学者把《城市发展史》引介中国的时候,92岁的芒福德先生已经谢绝笔墨了。
没有东方城市文明的城市历史,不能不说是一部缺憾的历史。
1990年芒福德先生逝世,《城市发展史》在中国正式出版。
1995年纪念芒福德的百周年诞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也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之时。
又过了10年,当75万字的中文版《城市发展史》再版的时候,中国的城市化已然进入令世界震惊的40%以上发展速度,芒福德先生在67年前基于西方城市发展进程的思考,对我们今天竟然有非常特别的意义。
他说:“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化力为形,化权能为文化,化朽物为活灵灵的艺术造型,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造。
”在我们今天城市迅速发展,资源迅速枯竭,生态迅速破坏,环境迅速恶化的情形之下,重读芒福德对非理性工业文明的尖锐批判,领会他倡导生态保护运动的思想,不禁慨叹。
20世纪工业文明在给人类创造巨大财富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规模空前的灾难和创伤。
1914至1945年间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大约有12亿人死于战争,超过了以往历史上全部战争牺牲者之和。
现代技术一方面千方百计避免死亡,一方面又血腥杀戮,让人们苦苦思索人类和谐共处的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石器(1~1.5万年),
生活以渔猎为主,渔民为了 便于捕捉鱼类、贝壳等食物, 渔民大都滨水而居。
居点的特征: (1)茅屋或帐篷选址显示出某 种相对的秩序或者受自然条件, 如气温、日照、潮汐和风的影 响; (2)建筑物布局显示出社会的 等级关系; (3)辟邪符咒与占卜盛行。
新石器(5千~1万
年),农业与畜牧业分 离开来,产生了第一次 社会大分工,人类进入 永久定居生活
故,才能知新二、城市Fra bibliotek起源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提出了4 种有关城 市起源的理论:
• 水力论或环境基础论 • 经济论或市场起源论 • 军事论或防御据点起源论 • 宗教论或宗庙起源论
1、聚落的出现
旧石器时代(1.5~50万年),
人类完全以依附狩猎与采集生活, 居住方式主要是穴居、巢居、树 居等,没有固定的居民点,主要 工具为粗制的石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与“市” 逐渐融为一体,演变为当今所谓的城市 ——开放的无“城”的市。
城市定义
地理学: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 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 经济学: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经济活动和住户集中,以 致在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连片地理区域。 政治学:城市是与大规模人口及独特的组织制度和生活方 式相联系的聚合体。
城市的类型(按规模划分)
城市类型 特大城市 人口规模 >100万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50~100万
20~50万 <20万
城市的类型 1. 王权城市
2. 神权城市
3. 商业城市 4. 军事城市
城市是什么? 它是怎么产生的? 经历了什么过程? 有什么功能?起什么作用? 我们知道的究竟有多少?未知的又有多少? 城市有一天会消失么? 我们现在的城市出现了哪些问题?
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
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由县作为构造 单元
大都市带:有许多都市区连成一体,在经济、社会、文化
等各方面活动存在密切交互作用的巨大的城市地域
城市群(都市圈):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
空间组织形式,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 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 市区的联合体
区域。其首要作用——防御功能。
《古今注》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
市的定义
• “市”是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场所。 《说文解字》:“市,买卖所也。”
• 最早的市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固 有“市井”之称。 • 后来人们在特定的地点按特定的时间相互交易,形成 了集市。 •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经营上的方便,市逐渐吸 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又是奴隶主贵族居住的城中,并 有固定的位置,这时真正意义的城市才产生。
一、城的定义
• 在中国,“城”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 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最早 的“城”不具备宗庙、宫室、商业市场等一般城市所具 备的物资要素。 • 在国外,“城”最早是一种神祠建筑,用于供奉神灵, 后来演变为用于储藏物品、保护安全的场所。如城堡。 • “城”是指四周有城墙维护,具有防守保护的
原始聚落产生的主要因素:
农作物栽培和家畜驯化(经济)
祭祀活动(文化) ——刘易斯·芒福德
黄河流域——河南新 郑裴李岗聚落遗址
这是一个斜坡式门道 双间式房址,由门道、东 室、西室三部分组成。门 道西南向,房屋分东、西 两间。画面上方较小的圆 坑为储藏室,下方左侧为 灶台,右侧为卧室。在当 时,这应是一座“豪宅”。
城市定义
• CITY——城市、市镇,含义为市民可以享受公民 权利,过着一种公共生活的地方。 • 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的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 的社区——亚里士多德 • 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 也是一个生活中心或劳动中心,也可能是一种气氛, 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
其它地域概念
未来城市
自动化天堂和精神家园
当城市走进科技进步、信息发展布下的自动化陷阱, 被不断的人口爆炸所威胁的同时还有战争、贫困、饥饿、 环境恶化在等待着它。 当设想城市可以被取代,而我们不再需要城市——过 去的城市可以被缩小到一个地下控制中心的规模,我们的 许多精神需要为了适应控制和自动化的需要渐渐消逝。 我们可不可以给城市找到一种新的秩序,让其二者朝 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我们回顾历史在城市的作用、塑造之下的发展进程, 回溯到城市的起源中去,就变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温
半坡村原始村落示意图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 原始社会的固定居民点不同于城市,也并不 是必然会发展成城市。 但是可以从中探索到城市最初的形态,城市 最基本的表现在于集中。
这些固定的居民点即初步具有集中的特征 (人口集中、建筑物集中、生产资料集中和 剩余产品集中)。
由于定居生活和村庄、聚落的出现,才为城 市的产生提供了可能,部分居民点成为城市 的基础。
学会制作陶器,房屋设计 的造型,吸取了容器塑造 的构思。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聚落的形成因素
1.生产力的因素:生活
出现了农业
有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聚族而居、固定的居住点
2.精神和文化因素:
地点固定的行祭祀活动
原始聚落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的聚落的特点
原始居民点的特点: 1、选址:背山面水 (农业、渔牧业,非交通;二级台地) 2、功能:分区 (住宅、墓葬地、手工业、仓库) 防御 (壕沟、夯土墙、石墙) 3、布局:由成群成片的房屋建筑组合而成 (以大房子为中心、木骨泥墙、干栏) 4、规模:大小不等 (一般范围较大,最大的20多万平方米)
城市发展史 第 一章 城市的起 源
第一章 城市与文明
• 城市的概念 • 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什么?
城 市?
历史中的城市
两百年以来的欧美文学、一百年以来的中国文 学中,都能找到一种侵入并深刻改变人们生活方 式和精神人格嬗变进程的怪兽,那就是城市。 从农村社会过渡到城市社会,城市给了人们一 切新奇和新生活,同时也破灭着原始的田园牧歌 式理想。 在某种角度下,一个城市可以象征一个世界, 一个世界也可以浓缩成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