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

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概述引言城市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推进。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发展的起源、演变以及未来的前景,并对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概述。

城市发展的起源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最早的城市出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如古巴比伦、尼尼微等。

这些城市以农业为基础,通过灌溉系统和农田耕作的发展,形成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城市社会。

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技术和交通运输水平的制约。

随着农业技术和交通网络的改进,城市开始快速发展。

在古埃及和古希腊时期,城市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古罗马帝国更是建立了一系列宏伟的城市,充分体现了城市发展和帝国扩张的关系。

城市发展的演变随着工业化的到来,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速。

工业革命将城市从农业中心转变为工业中心,吸引大量农民和工人来到城市寻求工作和生活机会。

例如,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中,曼彻斯特迅速崛起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更加迅猛。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强,城市发展呈现出巨大的多样性。

一方面,大城市继续扩张,成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和创新中心。

例如,纽约、东京和伦敦等世界大都市。

另一方面,中小型城市也在迅速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城市发展的演变也受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模式的转型,城市规划和建设逐渐从单一的工业和商业核心向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现代城市需要考虑社会公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以创造更加宜居、可持续的城市环境。

城市发展的前景概述未来城市发展的前景仍然充满挑战和机遇。

以下是几个重要方面的概述:1. 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日益增加,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

未来的城市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提倡低碳、节能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减少碳排放,城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城市历史与发展历程一、城市起源与早期文明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初的城市出现在河流流域和肥沃的河谷地带。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早期的聚落。

这些聚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防御设施、手工业和商业贸易的城市。

早期的城市文明代表了人类社会的一次重大进步,为后来的城市化奠定了基础。

二、古代城市发展古代的城市发展与统治者的意志、宗教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这些城市通常是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

随着贸易的发展,一些城市逐渐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

例如,古代中国的长安、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等,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三、中世纪城市演变中世纪时期,欧洲城市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

这些城市通常以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为主要产业,并形成了自治的市民社会。

中世纪城市的典型特征包括城墙、市集、教堂和市政厅等。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文化也逐渐兴起,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四、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工业革命的到来,使得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

工业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

这些城市以工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同时也带动了交通、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五、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问题,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逐渐兴起。

城市规划师们开始关注城市的环境质量、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手段,如区域规划、交通规划、生态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等,旨在建设更美好、宜居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六、城市文化与遗产保护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场所,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如建筑、艺术、音乐、文学和民俗等。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城市采取了各种措施,如修缮历史建筑、举办文化活动和推广当地特色文化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有助于吸引游客和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七、城市经济与产业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城市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壮大。

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变迁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城市起源、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一、城市起源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开端。

夏朝时期,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开始聚居在一起,形成了最早的城市。

这些城市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周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内有市场、宫殿、祭祀场所等建筑。

城市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二、城市规划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主要遵循“方圆相济”的原则。

城市的规划布局通常是方形或长方形,四面环山或靠水。

城市内部划分为若干个街区,街道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城市的中心通常是皇宫或城隍庙,周围是商业区和居民区。

城市的规划布局既满足了行政和商业的需要,也考虑到了人们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三、城市功能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方面。

政治功能是城市的核心功能,城市是统治者的行政中心,皇宫和官府设在城市内。

经济功能是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城市是商品交换和商业活动的中心,市场和商铺林立。

文化功能是城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城市内有学堂、书院和文化场所,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军事功能是城市的防御功能,城市内有城墙和城门,保护城市的安全。

四、城市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在夏朝时期,城市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到了商朝时期,城市的规模和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商业活动和手工业生产得到了繁荣。

到了秦朝时期,城市的规模和数量都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随着历代王朝的更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也不断推进,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不断扩大,城市文化和城市建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概述(PPT-86页)

地理位置特殊
城市规模不同 城市职能特殊 城市性质特殊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地理位置的变化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深圳市位置图
福州市
泉州市位置图
泉州市 厦门市
烟台市位置图
城市地理位置是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只有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没有地理位置相同的城市。 •地理位置的个性化,造就了个性不同的城市。
边境和特区、综合运输枢纽城市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 形成动因:天赋的资源和人类特殊需要 • 功能:满足某种专门需要,集聚经济,规模经济 • 特点:职能较单一,对外联系广,联系内容单一,
发展历史短但速度快,发展起伏大 • 类别:矿业、工矿、工业、风景旅游、科学文化
城等
自学第四节内容,要求掌握:
➢ 不能忽视对自然地理位置的关注,并赋予其经 济意义
➢ 城市地理位置的核心是城市交通地理位置 ➢ 重视城市所在地域或城市直接腹地的经济发展
过程和经济特征的分析 ➢ 城市地理位置要用历史的、发展变化的观点来
加以分析 ➢ 对若干城市进行比较分析
第四节 不同类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三种类型 ➢ 中心地型城市 ➢ 以交通运输职能为主的城市 ➢ 以某种专门职能为主的城市
位置:某一地方对于这个地方以外的某些客观存 在的东西的总和。 ——(БapaHckun )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
数理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因素(山、海)
自然地理位置
–具有经济意义的内容
经济地理位置
–国际关系方面内容
政治地理位置
一、城市地理位置的概念
概念:城市与它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 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必然 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反之亦反。

历史城市知识点总结

历史城市知识点总结

历史城市知识点总结一、城市的起源和发展城市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形成时期。

在人类社会形成初期,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聚集生活并通过交易和合作来满足各自的需求,这就是城市起源的原因。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周围区域的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城市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与规模大小相关的。

根据学者的研究,城市呈现不同的规模,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意义。

1.城市的起源城市起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时期,最早的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灌溉水利技术的进步,为城市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古代城市的发展与周围区域的农业发展和交通运输条件有关。

起初,城市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但随着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城市开始成为商业中心。

2.城市的功能城市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具有很多不同的功能。

首先,城市是经济中心,是贸易、交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地点。

其次,城市是政治中心,是国家和地方政权的驻地。

此外,城市还是文化中心,是文化、教育、科学和艺术的聚集地。

城市的多功能性为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奠定了基础。

3.城市的类别城市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照规模分,可以分为大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城市;按照经济功能分,可以分为工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旅游城市;按照地理位置分,可以分为沿海城市、内陆城市和边疆城市等。

城市种类的不同,体现了城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城市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受到地理环境、农业技术和交通条件的制约。

在现代,城市的发展受到工业革命、科技进步、全球化和城市化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的规模和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城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地位日益提高。

二、古代城市的发展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在古代,城市是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的聚集地,也是商品经济和货币交换的重要场所。

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演变

中国古代城市的产生与演变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变,城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而这一历程也逐渐构建了中国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景观,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

一、古代城市的起源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仰韶文化和陶文化时期。

当时人类开始逐渐定居,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落。

这些聚落一般都是以水源为中心,如黄河流域的江村、玉米岭等。

这些聚落中的建筑通常都比较简单,一般只有茅草屋和茶瓦屋等。

随着贸易、手工业的发展,一些特殊的城市逐渐出现。

如黄河流域的毛庄、霍北等城市。

这些城市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管理机构,成为了当时的中心城市。

同时,也为后世中国城市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周、秦、汉的城市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周朝时期,每个国都有都城,这些城池都有一定的城墙、宫殿、陵墓、祭坛、诸侯国都有自己的城池。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多个城市直接合并成一个大城市,如秦中都会、长安等。

汉朝时期,城市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

汉武帝时,改正长安城东门以接纳外来的商贾。

这也让长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

在汉代城市中,有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雒县城。

三、唐代的城市唐代是中国城市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

唐初,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建有城墙,这是为了保护城市免遭外族侵略。

唐代城市的发展不但反映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化,同时也印证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长安在唐朝中年代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城市。

当时非常著名的一种聚落叫做坊市。

这些坊市都是由一群市民独立掌权,并由他们的组织分支直接为城市的文化生产和经济管理服务的。

四、宋、元、明、清的城市宋朝时期,城市的发展取向转变。

由于经济、市场的扩大,在市场河流中间逐渐形成了很多重要的商业区域。

同时也从传统的都市型城市转变为为广大偏远地区服务的城市。

元代时期,由于东北内外文化交流,形成了多样的城市文化。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化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化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市化过程,从城市的起源、发展、构成要素及城市规划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的城市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

最早的城市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城市的建立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城市的形成使得人们可以集中居住、交换商品、分享资源,进而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

在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这一时期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墙、道路、宫殿、市场等基础设施得到了建设和完善。

例如,商朝的禹盖地和周朝的都城镐京,都是当时较为著名的城市。

二、城市构成要素古代中国的城市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般会包含以下构成要素:1.城墙:城墙是保护城市的重要设施,用以防御外敌入侵和维护城市的安全。

在中国古代,城墙的建设非常普遍,有的城墙甚至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规模,如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

2.宫殿:宫殿是君主居住和政务处理的场所,通常规模较大,建筑风格华丽。

古代中国的宫殿多以木结构为主,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代表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审美水平。

3.市场:市场是城市的经济核心,是商品交换和贸易活动的场所。

古代中国的城市市场繁荣,不仅有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交易,还有来自各地的商队和旅行者前来交换货物。

4.寺庙和道观:中国古代城市中常常有寺庙和道观建筑,与宗教信仰相关。

这些建筑是人们祈福祈福、居住信仰的场所,也是古代文化传承的载体。

三、城市规划与布局古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现代城市规划有所不同。

在古代,城市的布局往往依据风水学理论和吉凶祥瑞的考虑。

城市中的道路、街巷、建筑等都需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保证城市的繁荣和稳定。

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元素是宫殿、市场和宗教建筑。

一般来说,宫殿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宗教建筑则分布在城市各个区域,市场则根据城市的需求和交通便利性来规划。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讲城市历史和发展历程
第一章: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居住地是洞穴和树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部分人类开始聚居并形成村落,这是城市形成的最初阶段。

第二章:城市的演进
随着农业的发展,部分村落逐渐发展为城市。

农业生产的进步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人口逐渐增加,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城市经济提供了支撑,城市逐渐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

第三章:城市的兴衰
城市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兴盛和衰落交替出现。

政治动荡、经济危机和自然灾害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城市的衰落,而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文化繁荣则有助于城市的兴盛。

第四章:城市的改革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和改革。

城市规划的科学化、交通运输的便捷化、环境保护的重视等都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城市的改革与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共同努力,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的未来
城市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将面临更多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等。

但同时,城市也将成为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结语: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承载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城市的历史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和社会的变迁,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保护城市的发展成果,共同建设美好的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城市的发展(续)
古代城市发展 (3)经济体制对城市影响
中国:地主居住在城市,城市是政治经济中心
欧洲:封建主居住在自己的城堡或庄园而不是城 市,城堡是政治中心,城市是经济中心 为什么古代城市在中国和欧洲的职能不展
(3)经济体制对城市影响
古代中国和欧洲经济制度不同,形成了城市的职 能的分化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案例2:埃及卡洪城 公元前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奴隶制的典型 城市 城市布局: 长方形城市中间由墙分为两部分,墙西贫民,250 多个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10~11个大 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居住区
2 城市的发展(续)
古代城市发展
(3)政治体制对城市影响 中国:封建统一的中央集权,各朝代都城规模都 非常大,集中全国财力、物力在短期内奴役人民 建成,例如隋唐长安城、元大都。 城市中心通常是政权统治的中心,宫殿、衙门, 欧洲:长期分裂成多个小国,城市规模小 城市中心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2)城市发展提升物质水平,破坏自然环境的同时 引发生态问题,例如沙尘暴、热岛效应等。 热岛效应 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是城市气 候中典型的特征之一。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 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3 城市化(续)
城市化水平指标
(1)定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人口划分 从事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 三产业人口) 户籍管理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 (3)指标含义:城市化水平表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表征居民生活水平高低,表现工业化程度
3 城市化(续)
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指标
2 城市的发展(续)
近代城市发展 (4)工业化产生的城市问题
工业使城市高度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相应产生的城市问题有土地、住房、交通拥堵、 环境污染。不断解决,不断出现新问题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1)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亚大陆许多城市受到战火 严重破坏,战后城市重建,到20世纪50年代世界 经济恢复,进入新发展时期 经济恢复,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 口规模扩大 20世纪90年代,世界城市人口已达到总人口的 50%
1 城市的起源(续)
(1)定居与原始聚落 3)人类的生存技能逐步提高,生活逐渐稳定。掌 握一些食物储藏方法、发现并种植可周期性收获 植物、对野生动物的驯化。 4)对农作物种植技术和家畜驯化技术的掌握,农 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人类完成了第一次社会分工, 这使得人类居所趋于稳定 5)社会性的人类族群活动以聚落形式从事各种维 持生存活动,逐渐从追逐猎物的临时聚落过渡到 农耕文化下的村落 6)村落的产生就是最初的定居形式:人类以群体 为单位、因生存需要在某一个地方永久性地停留
3 城市化(续)
城市化进程表现特征
(1)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比 重上升 (3)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增长成正比
国家类型 33个低收入国家 63个中等收入国家 19个发达国家 1980年人均GDP 260美元 1400美元 10320美元 城市化水平(%) 17% 45% 78%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3)城市对外交通变化 国际海运大力发展,港口影响城市布局 案例3:上海洋山港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4)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与复苏 衰落原因: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汽车交通发达, 郊区土地价格较低,人口外迁 美国郊区Shopping Mall,郊区别墅
3 城市化(续)
城市化进程表现特征
(4)城市化水平提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 展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 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剩余是 城市化的推动力
(4)现代城市的定义
主要考虑因素:人口规模、产业构成、行政管辖 意义
中国1955年规定:常住人口数量大于2000人,非 农业人口超过50%以上;工矿点常住人口如果不 足2000人,在1000人以上并且农业人口超过75%, 定义为城市型居民点。
城市型居民点,根据人口规模、国民经济产值划 分,按照行政区划意义可分为直辖市、市、镇等。 建制市和建制镇只是行政管辖不同,不是建制市 才是城市,例如地级市、县级市。(公路等级划分)
2 城市的发展(续)
近代城市发展
(2)城市布局变化
4)城市对外交通站点形成:火车、轮船成为城市 对外交通运输主要工具,铁路车站、码头根据运 输特点在城市进行选址 5)汽车时代:19世纪末汽车逐步成为交通工具, 对马车时代的道路网络带来根本性改变 6)城市类型增加:港口贸易城市、矿业城市、交 通枢纽城市以及工业、商贸、金融综合城市
(1)城市工业发展与人口集聚 工业革命标志:1784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人工能源使得生产集中于城市,工业迅速发展, 带动商业贸易发展,城市人口快速膨胀 马克思:“人口也像资本一样集中起来”
2 城市发展与城市问题
近代城市发展 (1)城市工业发展与人口集聚 工业化吸收了大量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拓 展吞并周围农业用地,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 为工人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4)城市中心区的衰落与复苏
中心区的区位优势和城市产业结构转化促使复苏 复苏措施:土地置换、产业更新、财政税收倾斜 例如,将原有仓储用地再开发为商贸居住用地 日本大阪市的城市复苏计划 (5)城市群延绵发展
3 城市化
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认为 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
美国高科技发展 中国城市化
3 城市化(续)
城市化的含义
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 程
(1)人口职能转变。农业变为非农业的第二、第三 产业
(2)产业结构转变。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提高 (3)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分散低密居住形式变 为集中高密形式,农业用地变为非农业用地,自 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空间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3)城市对外交通变化
航空、汽车交通方式重要程度不断增加,机场航空 港、火车站成为城市大门 案例1:北京首都机场第三航站楼,世界上单体最大 的航站楼,多种交通方式衔接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3)城市对外交通变化 案例2:上海南站 世界上最大的透顶火车站,法国国家铁路公司设计, 多种交通方式衔接枢纽
2 城市的发展(续)
近代城市发展 (2)城市布局变化
1)工业化初期典型形态:工厂外围修建简陋工人 居住区,相应集聚配套设施有面包房、裁缝铺等, 之后又在外面修建工厂和工人住宅区,圈层式向 外扩张
2)城市仓储用地出现:工业对大宗原料的需求, 产品和原料需要储运
3)商务贸易区出现:工业化促使生活水平提高、 需求多样化,产生新类型商业和金融机构
2 城市的发展(续)
古代城市发展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布局 社会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 例如,中国统治阶级专用宫城居中心占据大面积 案例1:商都殷城布局 宫廷区居中心——皇帝贵族 近宫外围的居住邑落——奴隶主、自由民
外圈疏松地——奴隶和下等自由民
2 城市的发展(续)
古代城市发展
热岛效应形成原因 1)城市热岛的形成一方面是在现代化大城市中, 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发出的热量 2)城市中建筑群密集,沥青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 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热容量,可吸收更多的热 量
2 城市的发展(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发展
应对城市住房、生态、交通等负面问题措施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与实践,郊区建设卫星城,例 如英国新城运动
2 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受到社会、经济、文化 科技等多方面影响。
城市要满足人类在集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 方面的要求。 城市发展两大社会阶段 古代和近代 农业社会阶段和工业社会阶段
2 城市的发展(续)
古代城市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1)防御对象 野兽侵袭——原始部落战争 2)防御设施 深沟:陕西半坡、姜寨原始居民点 石墙、木栅栏
中国经济制度:地主所有制,地主可以通过代理 人向农民征收地租,地主可以离开农村到城市生 活;封建官僚本身就是地主阶级代表
欧洲经济制度:领主制,下级封建主以采地形式 从上级封建主领受土地,采地一般不得转让、出 卖
2 城市的发展(续)
近代城市发展
第一次产业革命(农业)产生了居民点,第二次 产业革命(农业)使城市产生了巨大变化
(1)全世界发展情况。2003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平 均为48%,其中北美洲78%,拉丁美洲及加勒比 海地区77%,大洋洲75%、欧洲74%,非洲、亚 洲较低3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我国情况。上海最高88.7%;其次为北京和天 津,分别为84.3%和75.7%;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 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 (3)四川情况。成都51.8%,绵阳24.3%
1 城市的起源(续)
城市的形成 (2)早期原始聚落的分布 由于人的生活离不开水,早期的聚落大都分布于 靠近河流、湖泊,而且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 例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 河)、印度河以及黄河长江流域。
1 城市的起源(续)
(3)城市的形成过程 1)人类生产方式的改进、产生力提高,产品有了 剩余,这具备了交换的基本条件。早期的交换形 式是物物交换。 2)交换量增加、交换次数频繁,出现专业交换的 商人,交换场所也逐渐由临时过渡到固定的 “市”。 3)生产水平继续提高,生活需求多样化,交换物 品种类增多,劳动分工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 的手工业者。
1 城市的起源(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