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DOC)

合集下载

公园概念的由来

公园概念的由来

公园概念的由来公园这一概念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内的文明发展历史。

公园是一种城市绿地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休闲,娱乐和享受自然环境的场所。

公园的概念的由来与古代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的文化需求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公园的起源,发展和现代公园的意义等方面对公园这一概念的由来进行探讨。

公园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古代人类对自然的崇拜与宗教活动紧密相关。

古代埃及的法老、古希腊的奥林匹亚神庙和古罗马的众神庙都有与之相伴的花园。

这些花园往往被视为神灵的家园,人们可以在其中与神祈祷和休闲。

另外,古代中国也有着将宗教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传统,大量的园林建设和皇家花园都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类对于自然的崇拜。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欧洲的花园艺术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发展。

人们对于自然的兴趣与对人文主义的追求融为一体,导致了对花园的热衷。

荷兰和意大利是欧洲最早发展起来的花园文化地区之一。

在荷兰,人们使用水力灌溉和花卉栽培技术,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永久性的公共园林“汉诺维尔公园”。

而在意大利,人们对对称和数学原理的研究影响了花园设计,形成了以几何形状为特点的意大利式花园。

这些花园以强调人类的主导力量和对人类智慧的推崇为特点。

18世纪的英国是公园概念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保护和拓展城市公园的面积。

最著名的公园是伦敦的海德公园和曼彻斯特的希特菲尔德公园。

这些公园成为了人们休息,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革命的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公园概念得到了更广泛的发展。

城市的繁忙和工作压力使得公园成为了人们休闲和放松的场所。

萨玛尔斯公园位于纽约和伦敦的工业区,这些公园是为了工人们提供一个可休闲和享受新鲜空气的场所而建立的。

同时,公园也起到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作用,增加城市的绿化率,改善空气质量。

现代公园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休闲和放松。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公园的健身和运动功能逐渐突出。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浅析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浅析城市公园作为提供市民休憩的公共场所,不仅能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维系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城市环境,而且促进城市人文活动的交流,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公园由原先的休憩、游览、教育逐步偏重于人与自然的交流。

为更好地顺应城市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在满足功能同时,应顺应时代的变化,满足居民日益丰富的需求。

一、城市公园定义早期的城市公园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局部开放及公共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他仍具有花园的性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19世纪50年代,纽约等美国的大城市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同时也面临城市大扩张引发的环境问题,中央公园在此环境下应运而生,奥姆斯特德及沃克斯二人合作纽约中央花园,标志着城市公共活动空间景观的到来。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

它主要是规划建设于城市范围内的绿地,为居民提供日常的游览、观赏、休息保健和娱乐等活动,而且具有美化城市景观面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和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功能等作用。

根据2002年颁布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城市公园绿地定义为“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和防灾等作用的绿地”。

回顾我国城市公园发展过程虽然不断前进,但与世界发展水平比还是十分缓慢,这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以及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十分不协调,跟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公园建设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主要表现为人均面积低、公园类型单一和公园的生态环境质量低等问题。

二、城市公园景观的意义城市公园以改善生态环境、创建城市景观、丰富市民生活为目標,在组建城市公共生态生活空间的同时,兼具人文意义,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使城市重新换发文化活力;此外,城市公园担当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为城市的动植物提供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场所。

城市公园的建设还可以提升城市经济价值。

城市与公园的结合可以提升城市的土地价值,有效地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优美的城市公园景观可以使城市富有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浅析现代城市公园——以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为例

浅析现代城市公园——以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为例

浅析现代城市公园———以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为例刘佳琪,白恒勤*,王丹,孙翔(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城市公园功能的要求或希望不仅仅局限于花花草草的观赏性,还考虑是否符合城市发展的整体风格、是否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能否反映城市的文化、人文风情,能否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等等。

城市公园是居民生活中游玩休憩的重要场所,公园的各项改造与修葺都应时时刻刻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景观改造重建中,既要结合当地文化与生态环境,又要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更加合理地改造。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脚步的加快,城市公园建设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的必要途径。

因此,以成吉思汗公园为例,分析其改造过程以及其空间结构,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城市公园;蒙元文化;生态改造周围地势地貌严峻,部分地势差可达数十米,最大的近19m ,这样恶劣的地形环境导致场地周围植被稀少,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缺乏水源,很少能有植被生长存活,极少数地区有少量的野生地被。

呼和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是呼和浩特市市区内的一座废弃改造公园,也是一座下沉式公园,因多年的垃圾堆积导致周边生态破坏严重,植被面积不足5%,生物多样性锐减,空气、水和土壤受到污染,人居环境有待改善。

从2008年开始,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责令园林管理局针对成吉思汗公园旧址、用来倾倒生活垃圾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一期工程就实现了园林铺路95832m 2,管理建筑面积2000m 2,游览、休息等公共娱乐服务设施建设面积6000m 2,绿化面积422944m 2,水体面积30000m 2。

二期工程建设着手通过雕塑、园林小品等艺术样式打造成独具蒙古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以独具特色的北方风格园林山水景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截至2009年,成吉思汗公园建设竣工并对外免费开放,并先后在2014年和2016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公园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略谈现代城市公园

略谈现代城市公园

略谈现代城市公园前言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

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

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一、城市公园的发展概况(一)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Calvert Vaux)(1824-1895)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1858-1876)。

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

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二)国外城市公园的房展历史(三)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历史我国城市公园的由来可追溯至古代皇家园林,官宦、富商和士人的私家园林。

现代意义的公园则是帝国主义侵略的结果,当时殖民者在我国开设租界,为了满足殖民者少数人的游乐活动,把欧洲式的公园传到了我国。

最早的就是1868年在上海建造的“公花园"(黄浦公园)。

辛亥革命后,我国广州、南京、昆明、汉口、北平、长沙、厦门等主要大城市出现了一批公园,进入自主建设公园的第一个较快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公园大多数是在原有风景名胜的基础上整理改建而成的,有的本来就是原有的古典园林。

少数是在空地或农地上,参照欧洲公园特点建造的。

这都为以后公园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的关系

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的关系

古典园林与现代城市公园的比较研究摘要:文章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孕育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的文明入手,分析两种园林类型各自典型的设计理念,探讨二者服务对象和功能的差异,同时对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在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进行了梳理。

文章认为二者的本质差异在于服务对象的不同,正是服务对象的不同,导致了其设计理念、功能和管理模式的差异。

关键字:古典园林;城市公园;园林设计理念;园林功能;管理模式引言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作为世界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二者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古典园林作为现代公园的前身,其设计理念和构景方法在今天仍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现代公园作为现代大众化休闲场所,其大众化的服务对象在园林史上是一个质的突破,对促进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

二者服务对象的不同,在于其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的差异。

不同的服务对象要求不同的功能与之对应,所以,现代城市公园在功能上显示出较强的多样性和综合性,由以往的审美功能和“面子”功能发展到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的现代城市公共区,城市公园已经成为现代城市的标志之一,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成为市民休闲游憩权利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识别两者之间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对两种类型有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对传承古典园林的精华,服务于现代城市公园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一般认为,世界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原始时期、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变化的结果。

原始时期是园林的雏形期,随着农业经济的来临,进入到古典园林时代,工业经济为古典园林画上了句号,迎来了现代园林的勃兴,知识经济促进了现代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1.1 古典园林的起源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变,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和镇集,城市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城市公园的起源

城市公园的起源

1.试述城市公园的起源及其对世界园林的影响。

2.法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形式,风格特色和代表园林。

3.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和相应的四项造园工作是什么?请达人帮忙,一经确认,立刻支付。

(发帖时间:2004-10-20 21:33:45)--- 希罗.尤☺猫(1):1.在研究城市公园的历史起源时,虽然我们不能忽视文艺复兴时期理想伊甸园般的宗教建筑庭园,也不能忘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影响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但已无须追溯到那么遥远的过去。

具有完整现代涵义的城市公园的概念直到19世纪才产生,理由是源于近来发表的城市和它的公共空间是与社会发展相并行的事实。

一项基于工艺的分析说明(研究人类运用设备改造自身的环境),工业革命导致了文明新时期的诞生,从而影响了社会及城市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2.法国的农业及园艺事业兴旺发达,它的早期受罗马影响,十字军东征带回了东方精巧的园林情趣。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园林又受意大利的影响,十七世纪下半叶,勒·诺特尔开创并奠定了法国古典式园林。

十八世纪中期自然风格产生,从二十世纪初开始,法国园林又回到直线的风格中来,这一方面放弃了以大草坪及树丛景观为主的风景式园林,另外一方面古典园林作品的修复也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法式园林的几个要素必不可少:1、花坛;2、小林园或丛林;3、树篱;4、花格墙;5、喷泉;6、水静面;7、雕塑;8、建筑物。

法式园林更注重其园艺的人工特征,而这特征又比较适合本案的场地特征,易小中见大,营造异域园林特色,又不失法式园林中本身含有的东方园林情趣。

法式园林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凡尔赛宫历经两代法王修建而成,其外观气势宏伟,内部装饰极为奢华,成为法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3.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山、水、建筑、花木四项造园工作:将整座园林作为整体来规划,通过植物、水体、小品、道路系统的合理布置来组成如建筑般协调的园林整体构图。

搞好园林绿化,可以根据情景的需要,采用大量超越现实生活的场景布置,以满足人们对于特定环境场所的视觉感受和情感需要--- piking0576 ☺扑(2):1.在对世界的居住理想从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个角度进行过探讨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居住的三种趋势,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那就是——城市、自然与世界或者说世界性。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简史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简史

中国主题公园发展简史文化旅游产业主题公园由来已久,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比我国早很多年且发展已经较为成熟,我国主题公园的发展虽然晚一些,但发展速度很快,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同时也在摸索自己的发展之路。

1起源主题公园是现代人创造的一种娱乐场所,其前身是游乐园,游乐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欧洲,那时候欧洲的一些大城市边缘修建了许多休闲园林,游乐活动主要有现场表演、烟花表演、骑马等。

现存最早的游乐园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北面的拜肯园,建于1583年。

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起源于荷兰,1946年荷兰的马都拉夫妇为了纪念在二战中牺牲的独子,将荷兰120多个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按1:25的比例缩建于海牙市郊,形成了一座公园。

1952年开门迎客时轰动了整个欧洲,并被认为是主题公园的雏形。

此公园迈出了建造微缩景观类主题公园的第一步。

1955年7月,美国洛杉矶迪士尼乐园的建成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的诞生。

乐园的缔造者沃尔特·迪士尼先生将人们所熟知的动画人物形象与动画场景运用到乐园的主题建设中,加上声音、画面等电影元素促使游客能够很容易的进入情境,感受除了游乐设施本身带来的刺激以外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是迪士尼乐园所独有的。

2概念主题公园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众说纷纭。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楼嘉军教授认为主题公园是现代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所孕育产生的新的旅游吸引物,是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边际资源、信息资源与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的休闲度假和旅游活动空间,是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的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内容、休闲要素和服务设施为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董观志教授把主题公园称作旅游主题公园(Tourism Theme Park),认为旅游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

简单来说,主题公园是一种根据某个特定主题建造的能满足旅游者休闲娱乐需求的现代旅游场所。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

浅谈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规划摘要:城市公园简称公园,不同于国家公园和森林公园,属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

由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同时是人们进行体育锻炼、科普教育的场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灾减灾、美化城市的作用。

关键词:城市公园;景观规划城市公园(Urban Parks)和公园系统的演进,是此时城市发展上的重要的规划观念。

芝加哥的滨河绿地是全国最早也是开发最完整的城市公园系统之一,它不仅将城市中心和新郊区及偏僻的园地连接起来,还以街车(streetcar)路线和排洪系统将公园、公园道(parkways)结合为一体。

我国城市公园一般分为综合性公园、专类型和专题性公园和花园。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

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

总之,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人们甚至会以一个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城市公园的设计理念现代公园与早期公园的设计理念不同。

早期公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视觉效果需求,或者是为了满足达官贵族的奢华享乐而建造的,抑或是统治阶级、富有阶层为了家族显赫等等许多的因素。

因此,公园强调的是美化和造景,常常会有假山石堆叠成各式景致,修剪得精巧别致的亭台楼阁,修剪得很完美的植物,在再加上一池碧水,半遮半隐,借景,对景,曲径通幽,使人在其中的确感到惬意、放松。

历史上国内外这样的景园不在少数,有私家的,有皇家的,有寺观的。

如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

人们对城市公园的使用不同于城市广场。

对城市广场的使用可以使有目的或无目的的,或者是多目的的,可能是短时的、随意的;对公园的需求则是有目的的。

目标十分清楚:一是表达对大自然的向往;二是与人交往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专题提纲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和历史 (1)一、城市公园简介 (1)二、城市公园的起源 (1)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 (2)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 (2)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 (4)六、城市公园发展历史区域案例——杭州 (7)一、城市公园简介1.城市公园的概念城市公园是指向公众提供浏览、休憩、娱乐的城市公共绿地,为公益性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综合性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儿童乐园、居住区游园等,城市公园的景观面貌标志着一座城市的整体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

公园的设计理念不是简单的“园和林的混合物”,而是以植物造景为主体、体现以人为本、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境地。

公园造景的设计,无论在命名、楹联、摆设等都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公园景观的内容。

同时设计还需要空间和内容上的相互照应、调整,并使之协调互补发展,提高庭园总体的造园艺术,也使庭园更具有诗情画意的意境。

2.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和设计趋势1)城市公园的景观特征以树木、草地、花卉为主,兼以人工构筑物的景观。

由动物、植物、水体、园路等组成,偏重人与自然的交流。

为人们提供优质的户外(绿化)活动空间。

2)城市公园的设计趋势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平面水平走向空间立体功能日趋综合风格更趋多样性案例:巴黎拉维莱特公园二、城市公园的起源从古埃及园林出现至今,世界造园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以城市公园的形式出现,却只是近一二百年的事情。

17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继而在法国和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

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统称为“公园”。

这些园林具备城市公园的雏形,为19世纪欧洲各大城市公园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中世纪及其之前的城市并不存在任何城市花园,那时城市最重要的功能是防卫。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阿尔伯蒂首次提出了建造城市公共空间应该创造花园用于娱乐和休闲,此后花园对提高城市和居住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被人们所认识。

城市公园作为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发生来讲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贵族私家花园的公众化,即所谓的公共花园,这就使公园仍带有花园的特质。

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武装推翻了封建王朝,建立起土地贵族与大资产阶级联盟的君主立宪政权,宣告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诞生。

不久,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继而革命的浪潮席卷全欧。

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的资产阶级没收了封建领主及皇室的财产,把大大小小的宫苑和私园都向公众开放,并统称为公园(Public Park)。

1843年,英国利物浦市动用税收建造了公众可免费使用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inhead Park),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正式诞生。

另一个源头源于社区或村镇的公共场地,特别是教堂前的开放草地。

早在1643年,英国殖民者在波士顿购买了18.225km2的土地为公共使用地。

自从1858年纽约开始建立中央公园以后,全美各大城市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公园,形成了公园运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起源于美国,由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早在100多年前,他就与沃克(Calvert Vaux)共同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

这一事件不仅开现代景观设计学之先河,更为重要的是,她标志着城市公众生活景观的到来。

公园,已不再是少数人所赏玩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公众身心愉悦的空间。

三、城市公园的历史演变源于古希腊的公共花园,结合体育运动的活动场所。

最早的城市公园(Public Park)出现在英国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是公共公园历史上的里程碑。

案例:伯肯海德公园伦敦摄政公园19世纪中叶的美国,城市公园形态及功能逐步发展,纽约中央公园真正意义上的、愉悦普通大众的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与营造。

案例:纽约中央公园受纽约中央公园的影响,19世纪末,奥姆斯特德在波土顿市规划建立了第一个公园系统.推动了城市公园的发展。

案例:波士顿市公园系统前苏联在1917年十月革后,创建了一种按功能分区规划的文化休息公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现代城市公园建设。

案例:高尔基文化休息公园四、西方城市公园历史西方城市公园从产生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人们对城市公园的认识也在不断发展,使得城市公园的形式、风格发生了多次变革。

1.19世纪: 田园风格时期从城市公园出现至19世纪期间,城市公园主要以田园风格为主。

最初的大部分城市公园,如英国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Livepool)、摄政王公园(Regent ' s Park.London)、海德公园(Hyde Park,London),德国柏林的动物公园(Tiergarten . Berlin )巴黎东郊的万尚林苑(Bois de Vincennes , Paris)和西郊的圃龙林苑(Bois de Boulogne.)等,主要是利用原有的皇家园林改造而成,而这些园林本来就是自然式的,呈现一派田园风光。

另外,英国作为当时最先出现城市公园的国家国自然风景园林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正兴起风景式园林,因此,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公园的主要风格。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几何风格时期19世纪末,城市公园的田园风格逐渐被对称的几何布局所代替。

这类公园在形式上受到来自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规则式园林风格的影响,通过明确的轴线组织宽大的草坪、规则的花圃、整齐的林荫道和纪念性喷泉等景观元素,形成逻辑清晰的序列空间,并创造出一系列宽敞的露天场所,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设施和集体活动场地。

设计者们相信:比起被动地欣赏浪漫、略带田园诗般的风景,运动休闲要更好一些。

公园既是露天场所又是功能性场所,它们更像是一种供人们使用的城市设施,也体现了广泛人文主义的文化思想。

这时期公园的突出代表是美国芝加哥艺术化的格兰特公园(Grant Park) 和德国汉堡轴向的城市公园(Stadt Park)。

3.20世纪上半叶: 公园改革时期20世纪上半叶,在公园的发展史中被称为“公园改革时代”,改革的典型特征是更注重公园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并且更加注重公园的生态平衡和经营管理。

设计通常由一个团队合作完成,其中包括园林专家、植物学家、生物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社会学家和城市规划师等。

这样的组合使设计既符合美学原理,又满足实用标准,荷兰阿姆斯特丹公园就是这种联合设计的产物。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 综合公园时期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各国而临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关注,开始重视城一市生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同时,这一时期伴随西方城市工业的逐步衰败,为解决弃置工业厂区的改造和再利用问题,其中的有些工业厂区被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通过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并增加游憩设施,使其成为市民休息活动的场所。

5.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风格创新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这段时间,后现代主义(Post-Modemism)在是建筑艺术方面的兴起和壮大逐渐扩展和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设计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中文化与生活新的特征,展现出不断运动、变化和多样的设计风格,而这种多样化设计风格现象的出现正是对现代主义的最大挑战,它推翻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纯洁性、至上性以及着重追求的功能主义,将设计带人到“多元”状态,其中包括“波普艺术”、“解构主义”、“极简主义”、“大地艺术”等设计风格。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后现代主义对公园设计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并且与其他的艺术思潮一起推动现代园林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公园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

一是充分借鉴各种艺术形式,体现艺术性的设计,包括大地艺术、极简艺术、波普艺术等。

二是功能综合化。

城市公园从最初单纯的田园风景到逐渐增加一些基本设施,再到运动休闲观念的贯彻和露天场所体系的形成,直至今天集休闲、娱乐、运动、文化、生态和科技于一身的大型综合公园,城市公园的功能内涵越来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

这种综合性正是应现代城市不断复杂化的社会要求而产生的。

三是公园的生态设计。

通过采用节水、节能、生态绿化等技术使公园的生态系统良性平衡,降低维护成本。

四是完全免费开放。

西方公园完全向市民免费开放,这也是区别一个城市公园和一个商业设施的重要依据。

五、国内城市公园的历史1.我国城市公园的产生1868年,在上海外滩建成中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上海“公花园”(现在的黄浦公园)。

随后,又建成了虹口公园、法国公园(现复兴公园)、极斯菲尔公园(现中山公园)。

公园内主要布置网球、棒球、高尔夫球等运动场地及散步、休息、游乐场所。

公园的风格主要为英国风景式园林或法国规则式园林风格,有大片草坪、树林和花坛,建筑点缀其中。

这些公园虽然在功能、布局和风格上基本沿用当时的欧洲公园形式,但对以后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2.新中国成立前城市公园的发展20世纪20~30年代,受辛亥革命民主思想(平等、博爱、天下为公) 和西方“田园城市”思想的影响,我国城市公园有了一定的发展,先后兴建了广州越秀公园、汉口市府公园(现中山公园),北京中央公园(现中山公园)、南京玄武湖公园、杭州中山公园、汕头中山公园等。

这些公园大多数都是纪念孙中山先生伟大功助和发扬其“天下为公”精神的载体。

这些公园有的利用原有风景名胜、古典园林进行整理改建,有的参照欧洲公园风格扩建新辟。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的城市公园总体来说数量少、园容差、设施不完善,主要包括动植物展览、儿童公园、展览厅、茶馆、棋室、照相馆、小卖部、音乐台、运动场等设施。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市公园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开展,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逐步获得相应的发展。

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学习前苏联城市绿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强调园林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防尘、防烟、防风和防灾等方面的功能作用,按城市规模确定公共绿地面积,设置公园、林荫道、滨河路,在一些大城市还建造了植物园、动物园、儿童公园等。

4.改革开放后城市公园的发展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

据统计,1981年我国城市人均绿化面积为1. 5 ㎡,到2006年底已增长到7.94㎡。

近年来,一些获得“园林城市”称号的地区又对绿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了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活动,深圳成为获此称号的首个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