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_2019年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课件第十

合集下载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②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如的果运认动为路平程均和速对度应的运动v=时v1,间+v那,2+4就运v3+大用v错4速特度错公了式,进必行须运根算据.具体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 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 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 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 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 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2.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 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 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 操场的跑道长度
[易错警示]①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 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 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②刻度尺 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典例2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例2 [2014嘉兴,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 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 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D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
和 分度值 .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 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单位 组成,最末一位是 估读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
目录
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
●第一讲 机械运动 ●第二讲 声现象 ●第三讲 物态变化 ●第四讲 光现象 ●第五讲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讲 从粒子到宇宙 ●第七讲 质量与密度 ●第八讲 力 运动与力 ●第九讲 压 强 ●第十讲 浮 力
●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 ●第十二讲 功 功率 机械效率 ●第十三讲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十四讲 内能与热机 ●第十五讲 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 ●第十六讲 欧姆定律 ●第十七讲 电功率 ●第十八讲 生活用电 ●第十九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第二十讲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
行1驶50了0 m-600 m=900 m
1050 m-600 m=450 m,
两车相距Δs=900 m-450 m=450 m.
【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
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
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
解析: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 以甲车为参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 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 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 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 静止的.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

第一讲 机械运动
※重点摘要※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第一讲 机械运动
★ 常考点一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是:千米(km)、分米( dm )、厘米(cm)、毫米
( mm ) 、微米(um)、纳米( nm ) .
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②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如的果运认动为路平程均和速对度应的运动v=时v1,间+v那,2+4就运v3+大用v错4速特度错公了式,进必行须运根算据.具体
★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例1 如图甲所示,木块的长度为 2.50 cm.如图乙 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2.[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人们乘坐扶梯时的情景.以下 列哪个物体为
参照物,可以认为人们是静止的( B) A.地面 B.扶梯 C.墙壁上的画 D.指示牌
第 2 题图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 的是A( )
4.[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四百米赛跑时的情景,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典例3 速度的相关计算
例3 [2014株洲,19]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 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 速度为 30 m/s.当t1=50 s时,甲、乙两车相距 450 m.
例3图
解析: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t=5时0 ,s 甲
车行驶的路程
s 甲=1500 m,v;甲=由st甲图=得155出000行sm驶=3200ms/时s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 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 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易错警示]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 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 的.②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 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0章浮力课件

人教通用2019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10章浮力课件
解题时注意找物理量,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 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 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 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 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 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例6】(2018•遂宁)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某种液体,现将密 度为0.6×103kg/m3的正方体木块A放入容器中,木块静止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 体的体积之比为1:3;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A的上表面刚好与
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此液体中,它静止时将( B )
考点二 阿基米德原理
考查角度1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例3】(2018•海南中考)如图所示,两只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氢气和 空气,充气后体积相同,放飞气球时只有氢气气球升上空中。若它们在空气
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氢和F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F氢>F空 B.F氢=F空 C.F氢<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到了“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 度有关”的结论是否正确 不正确(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乙丙 两图。 (3)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0.5 N,盐水的密度为 1.2×103 kg/m3(g=10N/kg)
适用 范围
说明
适用于物体受到液体(气体)的浮力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__密__度__、物体 _____排__开___液__体__的___体__积_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精品文档

2019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全部)-精品文档

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
行1驶50了0 m-600 m=900 m
1050 m-600 m=450 m,
两车相距Δs=900 m-450 m=450 m.
【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
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
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
例1图
解析:这把刻度尺零刻度已经磨损,它把刻度线1当作0, 则物体右边所对的3.50要减去当成0刻度线的1 cm即2.50 cm.秒表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一大格表示1分钟,大圈每 一大格表示1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从小圈可以看出超 过5分钟而没有到达6分钟,则应该读成5分37.5秒,即为 337.5 s.
[帮你归纳] 1.石家庄日出至日落时间约8 h.2.橡皮从课桌 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3.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 50 s.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 m 用时3~4 min.5.成年人1 min脉搏跳动约70次.
[易错警示]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而不是小时;光年是长 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
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
是:千米(km)、分米( dm )、厘米(cm)、毫米
( mm ) 、微米(um)、纳米( nm ) .
2.单位换算:1 m=103 mm=
um=109 nm.
[帮你归纳]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2.手掌的宽度约 为1 dm.3.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2 mm.5.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6.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纸张的厚度约为0.1 mm.7.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 约是1.5 m.8.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浮力》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一轮总复习第十章《浮力》教学课件
【易错点拨】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 的形状、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没有关系。
【考点二: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
表达式 适用 范围
说明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 它___排__开__的___液__体__所___受__的__重___力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将物体悬挂在 测力计下,浸在液体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示,则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G_-__F__示_
决定因 素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 液__体__密__度__和____体__积______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 积越大、液体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就越大
【考点一:浮力】
【提示】: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例如深入 泥底的柱状桥墩或水里打的木桩等。
图1 (2)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当物体浸没前,所受浮力大小随深度的增加而 增大;当物体浸没后,所受浮力大小将不变,与物体所处深度无关。浮力 大小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如图1所示。
【考点一:浮力】
【方法点拨】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考点一:浮力】
考查角度2 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例2】 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 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了溢出水的体积, 如图丁所示。
【考点一:浮力】
【考点三: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其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F 浮__>__G
F 浮____<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