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1 鲁教版优质课件

上图中可以看出,迎风坡和 背风坡的坡度是怎样的?
迎风坡坡度小 背风坡坡度大
四、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改造 地表 形态
趋利避害:
人类一平整定土地要、修认筑梯识田自、挖然河修,渠、修 按建自水库然规律办事,方能
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 的产改生消变极向作着用:有利人类生 产和生水土活流失的、加方速河向流发湖泊展水库的泥沙
形成的
河口三 角洲
冲积扇或洪 积扇
三、外力作用的地貌
侵蚀地貌:瀑布、峡谷 流水作用
沉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冲
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 风力作用 地、风蚀城堡等
沉积地貌:沙丘、沙垄
冰川作用、海浪作用重力作用等它们一般都是通 过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重力作用、化学作用等形式,改变地表的形态。
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
背斜 内力作用(早期) 山岭
地 褶皱
质
向斜
构
外力作用(晚期) 内力作用(早期)
谷地、 盆地
造 断层:岩层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那么研究地质构造有什么意义呢?
背斜顶部
向斜槽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在图示地区能不能修建隧 道、水库呢?
都是流水侵蚀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内力 地球内部 作用 的热能
外力 地球外部 作用 的太阳辐
射能
地壳运动、岩 浆活动、变质
作用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使地表高低起 伏,形成高山
和盆地
把高山削低、 把盆地削平,
使地表趋平
喜马拉雅山
东非大裂谷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堆积作用
《岩石圈与地表形》课件

04 岩石圈与人类生存环境的 相互影响
岩石圈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
提供资源
影响气候
岩石圈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 炭、铁矿等,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 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岩石圈的分布和变化能够影响地区的 气候,如岩石的风化作用能够影响土 壤和植被的分布,进而影响气候。
塑造地貌
岩石圈的组成和构造决定了地表的地 形地貌,如山脉、河流、峡谷等,对 人类居住和交通具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地壳物质变形的结果,其类 型多样,包括板块运动、地壳隆起、地壳沉降、断层活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表形态的形成机制
总结词
地表形态的形成受到多种机制的共同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等,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等。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
总结词
地壳、地幔、上地幔
详细描述
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上地幔。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几十公里到一 百公里不等。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高温高压的半熔融岩石组成。上地幔是地幔的一部分,主要由橄榄岩和榴辉 岩等岩石组成。
岩石圈的物理性质
总结词
坚硬、固态、不透水
强化实践应用
加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提高 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加强国际合作
鼓励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相 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注前沿技术
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动态,及时 引入和应用新技术。
培养专业人才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充 足的人才储备。
强化政策支持
人类与岩石圈的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地理必修一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25张PPT)优质课件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特点:常具 有气孔
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压力和温度骤降,岩浆迅速冷却形成岩石,造成岩石矿物结 晶不完好,颗粒较小,且由于气体的逸出,表面会有一些气孔。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风化、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1
2
3
4
(2)沉积岩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划分 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
(软流层)
喷出地表 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特点:质地较坚硬, 晶体颗粒较大
成因:由于岩浆没有喷出地表,有充 分的时间来降温,所以结晶良好,颗 粒比较大。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高温高压变质
侵入型
沉积岩
变质岩
接触岩浆后重融、再生
岩浆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变质岩
沉积岩
重融再生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 结成岩
岩浆岩
岩浆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 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裸露地表 的岩石
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
沉积岩
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书页 文字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精选课件PPT

14
2 沉积岩形成
A B C D E 沉积岩
①、地表的岩石,经过A 风化 、B 侵蚀 、C 搬运 、 D 沉积 、E 固结成岩 ,形成沉积岩;
②、常见的沉积岩有 石灰岩 、 砂岩 、 页岩 等
2021/3/2
15
探究3
观察下面两幅沉积岩图片,能总结一下沉积岩的特征吗?
①化石
②层理构造
含有化石或者具有层理构造,化石能且只能存在于沉积岩层中, 化石是地球历史的反映
②、常见的岩浆岩有 玄武岩 、
花岗岩 等
③、花岗岩与玄武岩的 外部特征有何不同? 不原同因::花玄岗武岩岩颗是粒岩较浆大喷,出结地构表致快密速。 玄冷武却岩生颗成粒,岩细浆小中,的具气有体气挥孔发构后造,。 其间的气体充填部分还来不及被 其他矿物填充,岩浆迅速凝结, 因而具有气孔构造。
2021/3/2
2021/3/2
7
C地壳
陆地
硅铝层(上,不连续) 海洋来自A 莫霍界面硅镁层G 岩石圈
D 地幔
古登堡界面
F 软流层
B 地壳+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地壳+上地幔顶部
E 地核
软流层以上的固体部分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2021/3/2
8
达标测试:
D 1.下图中①②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4.下图中①②③依次所代表的地理概念是( )
5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划分依据: 地震波传播速度 2、圈层结构(由内到外): 地核 、 地幔 、 地壳 3、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 大陆 部分较厚, 大洋 部分较 薄,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4、地幔介于 莫霍面 和 古登堡面 之间,厚度约2800千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 软流层 ,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 5、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 地幔 部分与 地壳 的全部。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PPT优秀课件

2.1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岩石圈的结构
思考: 地球内部如何分层?
什么是岩石圈?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什么是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思考: 科学家经过各种方法推断出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但 是地球上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岩 石却只有2亿年!这是为什么?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 普遍规律。看上去似乎 稳定坚固的地壳,其实 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返回
流水侵蚀地貌
返回
流水沉积地貌
返回
风力侵蚀地貌
返回
风力沉积地貌
返回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漠、 干旱、半干旱
黄土沉积
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冲积扇、冲积 湿润、半湿润 河床加宽加深 平原、三角洲 地区
喀斯特地形 石钟乳、石笋、 石柱
知识窗
球状风化地貌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 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 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生产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玄武岩形成 许多气孔?
返回
1
2
3 4
返回
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返回
化石
返回
返回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背斜储油与向斜储水
背斜
新---老---新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岩石圈的结构
思考: 地球内部如何分层?
什么是岩石圈?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什么是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思考: 科学家经过各种方法推断出
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但 是地球上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岩 石却只有2亿年!这是为什么?
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 普遍规律。看上去似乎 稳定坚固的地壳,其实 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返回
流水侵蚀地貌
返回
流水沉积地貌
返回
风力侵蚀地貌
返回
风力沉积地貌
返回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
主要分布地区
风力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沙漠、 干旱、半干旱
黄土沉积
地区
流水
黄土沟壑 冲积扇、冲积 湿润、半湿润 河床加宽加深 平原、三角洲 地区
喀斯特地形 石钟乳、石笋、 石柱
知识窗
球状风化地貌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 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 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生产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玄武岩形成 许多气孔?
返回
1
2
3 4
返回
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返回
化石
返回
返回
THANKS
FOR WATCHING
演讲人: XXX
PPT文档·教学课件
背斜储油与向斜储水
背斜
新---老---新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40张ppt)

1.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2.分类 褶皱和断层
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区别
1.地质构造是内力作用,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2.地质构造是永久性的,地貌非永久性
3.地质构造包括褶皱和断层,地貌包括平原, 高原,盆地,山地,丘陵。
褶皱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 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红色砂砾岩经流水侵 蚀形成的地貌(红层地 貌)
图1
9. 从图中看出这里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按成因类型划分最可 能属于( B ) A. 岩浆岩 B. 沉积岩 C. 变质岩 D. 喷出岩 10. 有关该地河谷地形的成因,正确的说法是(C) A. 背斜顶部受张力,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C. 岩层断裂下陷,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形成的 D. 岩层断裂上升,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喷出岩
沉积物
岩浆
侵入岩
变质岩
沉积岩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课时)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一、地质作用
(一)概念: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内力作用 隆起或凹陷 不 断 改 变 地 表 形 态
外力作用
削高填低
(2012年第10-11题)图6为“某地区地质、 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10.甲处地质构造为 A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2012年第10-11题)图6为“某地区地质、 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0~12题。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 (共32张PPT)

片理构造
喷出 型岩 浆岩 侵入 型岩 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 浆
外力作用 搬运 堆积
侵蚀
喷出 型岩 浆岩 侵入 型岩 浆岩
化学沉积或固结成岩 沉积 岩
岩
浆
侵蚀
搬运
堆积 变质作用 沉积 岩 变质作用 高温重熔
喷出 型岩 浆岩
变质 岩
高温重熔
侵入 型岩 浆岩
岩浆
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模式图
• 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仔细观察模式图,指向岩浆和三大类岩 石的箭头分别有几个?能否想出类似的 模式图?请思考......
活动4、画一画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高 温 重 熔
岩浆
沉积岩
变 质 作 用 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
变质岩
各种各样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活动5、看一看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黄 铁 花 矿 岗 岩 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大 生 理 石 岩 灰
S
P
莫霍界面
横波
A
地 幔 地 核
3000 4000
5000 6000
2900
地 壳 古登堡界 面
纵波
B
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活动3、辨一辨
组成岩石圈的岩石
①.岩浆岩
岩浆
高压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常见岩浆岩
②.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 裸露岩石 堆积、固结成岩
D)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D.地球内部圈层、地幔、软流层
A.岩石圈、地幔、地壳 C.岩石圈、地幔、地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裸露地表 的岩石
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风化)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书页 文字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搬运
风化 侵蚀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物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3)变质岩
,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二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
。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源自圈层 名称分界面厚度 ()km
特点
a.由 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
与地幔的分界面
(
)
b.它是一个 圈层,但厚度 ,大洋部分 ,大陆部 分。
地幔
与地核的分界面
(
)
在
存在一个软流层,是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的发源地。
地核
a.分为 核和 核; b. 很高, 很大。
★ 合作探究一
图1
地球物理学家依据地震波 传播速度的研究,来划分 地球内部的圈层。地震波 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其 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 气态物质中传播,横波只 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自主学习三 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1、岩石圈的组成 按其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原有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等)
高温 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
石灰岩 大理岩
举例
页岩
板岩
石英砂岩 花岗岩
石英岩 片麻岩
●自主学习三 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1、岩石圈的组成 按其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成因分 类
形成过程
举例
岩浆岩 岩浆经过 上升冷却凝固 玄武岩、花岗岩 形成
花岗岩 (岩浆岩)
片麻岩 (变质岩)
从中可以看出,沉积岩的特点有哪些?
描述石灰 岩是如何变 质成大理岩 的?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重熔再生
岩浆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② 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
③ 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改变地表环境 。
变质岩
合作探究三
沉积岩
无
岩浆岩 喷出岩
1.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A
;B
;C
。
(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
合作探究三
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A
B
C
D
活动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沉积岩)
石灰岩
大理岩
(变质岩)
石灰岩
(沉积岩)
页岩
板岩
(变质岩)
岩浆岩
玄武岩
喷出型 岩浆岩
颗粒小,有气孔构造
花岗岩
特征:颗粒大,结构致密
岩浆
侵入型 岩浆岩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
(软流层)
喷出地表 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沉积物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2)沉积岩
图6和图7岩石类型分别为 A.岩浆岩、变质岩 C.沉积岩、岩浆岩
(
)
B.沉积岩、变质岩
D.变质岩、沉积岩
●自主学习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
化被称为
(也称之为
)。
2、读课文及课本图2-1-7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
②
;
③
。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沉积物
高温高压变质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重熔再生
侵入型 岩浆
●自主学习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 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之为地壳物质循环) 2、读课文及课本图2-1-7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形态特征
喷出状或侵 入状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 砂岩、页岩、石灰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岩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形成
成层状,含 有化石 。
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 石灰岩变质而成
温高压条件下发生 变质 大理岩,
作用 而形成
页岩变质而成
板岩
形成于高温 岩浆附近
合作探究二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 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 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 特征。图6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7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自主学习一 序言部分
1、地球内部圈层包括: 、 、 。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 、 。
3、岩石圈包括
。
4、 、 、 和 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裸露地表 的岩石
风吹雨打日晒及生物作用(风化) 沉积岩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书页 文字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搬运
风化 侵蚀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物 固结成岩
变质作用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3)变质岩
,共同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主学习二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
。
2、地球的内部圈层及特点源自圈层 名称分界面厚度 ()km
特点
a.由 组成的坚硬外壳;
地壳
与地幔的分界面
(
)
b.它是一个 圈层,但厚度 ,大洋部分 ,大陆部 分。
地幔
与地核的分界面
(
)
在
存在一个软流层,是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的发源地。
地核
a.分为 核和 核; b. 很高, 很大。
★ 合作探究一
图1
地球物理学家依据地震波 传播速度的研究,来划分 地球内部的圈层。地震波 可以分为横波和纵波,其 中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 气态物质中传播,横波只 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自主学习三 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1、岩石圈的组成 按其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原有岩石
(岩浆岩、 沉积岩等)
高温 高压 变质作用
变质岩
(矿物成分和结构改变)
石灰岩 大理岩
举例
页岩
板岩
石英砂岩 花岗岩
石英岩 片麻岩
●自主学习三 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1、岩石圈的组成 按其成因可分为 、 、和 三大类。 2、三大类岩石的比较
成因分 类
形成过程
举例
岩浆岩 岩浆经过 上升冷却凝固 玄武岩、花岗岩 形成
花岗岩 (岩浆岩)
片麻岩 (变质岩)
从中可以看出,沉积岩的特点有哪些?
描述石灰 岩是如何变 质成大理岩 的?
(二)岩石圈物质循环
重熔再生
岩浆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② 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
③ 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改变地表环境 。
变质岩
合作探究三
沉积岩
无
岩浆岩 喷出岩
1.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方框内字母代表的物质名称:
A
;B
;C
;D
。
(2)在A、B、C三类岩石中,各举出一个实例填在横线上:
A
;B
;C
。
(3)在A、B、C三大类岩石中,可找到化石的是
。
(4)图中数字所表示过程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
合作探究三
2.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A
B
C
D
活动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岩浆岩
变质岩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沉积岩)
石灰岩
大理岩
(变质岩)
石灰岩
(沉积岩)
页岩
板岩
(变质岩)
岩浆岩
玄武岩
喷出型 岩浆岩
颗粒小,有气孔构造
花岗岩
特征:颗粒大,结构致密
岩浆
侵入型 岩浆岩
(1)岩浆岩
岩浆
高压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
(软流层)
喷出地表 凝固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堆积
沉积物 固结成岩 沉积岩
风化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2)沉积岩
图6和图7岩石类型分别为 A.岩浆岩、变质岩 C.沉积岩、岩浆岩
(
)
B.沉积岩、变质岩
D.变质岩、沉积岩
●自主学习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
化被称为
(也称之为
)。
2、读课文及课本图2-1-7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
;
②
;
③
。
风、流水等外力 作用将岩石碎屑 物由高处搬运到 低处沉积
岩浆岩 岩石风化碎屑
喷出型
沉积物
高温高压变质
固结成岩
沉积岩
变质岩
重熔再生
侵入型 岩浆
●自主学习四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 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也称之为地壳物质循环) 2、读课文及课本图2-1-7完成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上升冷却凝固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形态特征
喷出状或侵 入状
沉积岩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 砂岩、页岩、石灰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岩 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形成
成层状,含 有化石 。
变质岩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 石灰岩变质而成
温高压条件下发生 变质 大理岩,
作用 而形成
页岩变质而成
板岩
形成于高温 岩浆附近
合作探究二
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 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 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花岗岩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 特征。图6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7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 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2、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 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自主学习一 序言部分
1、地球内部圈层包括: 、 、 。
2、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 、 。
3、岩石圈包括
。
4、 、 、 和 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