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脱色方法

合集下载

中药脱色的几种常用方法

中药脱色的几种常用方法

中药脱色的几种常用方法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大孔树脂。

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也可一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代表物质:石灰乳。

常用浓度:20%-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

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

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中药 无色无味 工艺

中药 无色无味 工艺

中药无色无味工艺
中药无色无味是指一些中药在加工过程中会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使其在外观上无色无味。

这种工艺通常包括提取、精制、纯化
等步骤。

首先,中药无色无味的工艺通常涉及提取过程。

在中药制备过
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需要通过提取工艺进行分离。

常见的提取
方法包括水提取、醇提取、超临界流体提取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
地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同时去除颜色和味道。

其次,精制是制备无色无味中药的重要工艺环节。

通过精制工艺,可以去除药材中的杂质和色素,使中药呈现出无色无味的状态。

精制工艺通常包括洗涤、过滤、结晶等步骤,这些步骤可以有效地
提高中药的纯度和质量。

此外,纯化工艺也是制备无色无味中药的关键环节。

通过纯化
工艺,可以进一步提高中药的纯度,去除其中的异物和杂质,使中
药呈现出无色无味的特性。

常见的纯化方法包括结晶、凝固、蒸馏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的纯度和透明度。

总的来说,制备无色无味中药的工艺涉及提取、精制和纯化等多个环节,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控制和操作规范。

这些工艺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纯度,使其更加符合药用要求。

金银花的脱色方法

金银花的脱色方法

金银花的脱色方法
金银花是一种常见的草药植物,可以用于制作中药、饮品、茶等。

脱色是指将金银花中的色素去除,使其变为白色或淡黄色。

以下是一种简单的金银花脱色方法:
材料:
- 鲜金银花或干金银花
- 开水
步骤:
1. 如果使用的是鲜金银花,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去除杂质;如果使用的是干金银花,可直接使用。

2. 将金银花放入一个容器中。

3. 烧开一定量的水,待水温降至80左右时,倒入容器中,确保金银花完全浸泡在水中。

4. 用勺子轻轻搅拌金银花,使其均匀接触热水。

5. 静置10-15分钟,让金银花的颜色逐渐脱去。

6. 将金银花倒入漏网中,滤去花渣。

7. 完成脱色的金银花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或药材。

需要注意的是,金银花中的有机酸、苷类化合物、类黄酮等有效成分可能会因脱色而损失,因此如果需要保留这些有效成分,可以选择其他方法进行提取。

白芍多糖脱色工艺研究_秦亚东

白芍多糖脱色工艺研究_秦亚东

图 1 过氧化氢体积分数对脱色率及多糖保留率的影响
2. 7. 2 脱色时间对多糖脱色率及保留率的影响 由图 2 可 知,在 1 ~ 4 h 内,随着脱色时间的增加,脱色率迅速增 加,多糖保留率缓慢降低; 当脱色时间超过 4 h 时,脱色 率缓慢增加,但多糖保留率急剧降低。因此,脱色时间不 宜超过 4 h。
doi: 10. 3969 / j. issn. 1001-1528. 2015. 12. 049
白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 Paeonia lactiflora Pall. 的干燥 根,气微寒,味微苦、酸,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 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1],药用已有 2 000 余年的历史。 该植物主产于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其中亳州产者又称 亳白芍,因其量大质优而成为安徽的道地药材之一,已形 成大规模规范 GAP 种植基地[2]。
PRPS35 无色澄清
0. 037
PRPS70 白色絮状
0. 342
PRPS90 橙黄色 1. 090
2. 3 多糖脱色率、保留率的测定 取脱色前后的多糖溶液 各 2 mL,在 450 nm 下测定吸光度,脱色率 = ( 溶液脱色 前吸光度值 - 溶液脱色后吸光度值) /溶液脱色前吸光度 值 × 100% 。精密量取 PYPS 多糖溶液 1 mL,测定吸光度, 代入葡萄糖回归方程中求得溶液中葡萄糖浓度,F = W /C × D。再取脱色前后的多糖溶液各 2 mL,在 490 nm 下测定吸 光度,根据葡萄糖标准工作曲线计算多糖含有量及保留率。 多糖含有量 = C × D × F / W × 100% ( W 为白芍多糖质量, mg; C 为多糖溶液中葡萄糖的质量浓度,mg / mL; F 为换 算因子; D 为稀释因子) ,保留率 = 脱色后多糖含有量 /脱 色前多糖含有量 × 100% 。 2. 4 标准工作曲线制备 精密吸取不同浓度葡萄糖标准溶 液 2. 0 mL,置 于 具 塞 棕 色 试 管 中,加 入 6. 0% 苯 酚 溶 液 1. 0 mL,振摇均匀,再 加 入 浓 硫 酸 5. 0 mL,立 即 振 摇 均 匀,水浴 ( 100 ℃ ) 加热 20 min,取出放至室温,490 nm 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值,蒸馏水同法操作,作为空白对照。 以葡萄糖质量浓度 ( μg / mL) 为横坐标 ( C) ,吸光度为纵 坐标 ( A) ,得到回归方程 A = 8. 364 3C + 0. 028 5,线性系 数 r = 0. 999 3,表明葡萄糖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 2. 4 ~ 14. 4 μg / mL 之间时,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 5 白芍多糖脱色方法考察 2. 5. 1 粉末活性炭脱色 取 “2. 2” 项下 PRPS90 多糖溶 液 10 mL,加入粉末活性碳 0. 2 g,5% NaOH 调节 pH = 7, 50 ℃ 水浴下不断搅拌 30 min,离心除去粉末活性炭。放至 室温后分别取脱色处理前后的多糖溶液,测定吸光度,计 算脱色率及多糖保留率。 2. 5. 2 颗粒活性炭脱色 取 “2. 2” 项下 PRPS90 多糖溶 液 10 mL,加入颗粒活性碳 0. 2 g,5% NaOH 调节 pH = 7, 50 ℃ 水浴下不断搅拌 30 min,双层滤纸除去颗粒活性炭。 放至室温后分别取脱色处理前后的多糖溶液,测定吸光度, 计算脱色率及多糖保留率。 2. 5. 3 过氧化氢脱色 取 “2. 2” 项下 PRPS90 多糖溶液 10 mL,加入 36% 过氧化氢 0. 3 mL,5% NaOH 调节 pH = 7, 50 ℃ 水浴下不断搅拌 30 min,加热除去双氧水。放至室温 后分别取脱色处理前后的多糖溶液,测定吸光度,计算脱 色率及多糖保留率。 2. 5. 4 次氯酸钠脱色 取 “2. 2” 项下 PRPS90 多糖溶液 10 mL,加入 10% 次氯酸钠 0. 3 mL,5% NaOH 调节 pH = 7, 50 ℃ 水浴下不断搅拌 30 min,加热除去次氯酸钠。放至室 温后分别取脱色处理前后的多糖溶液,测定吸光度,计算 脱色率及多糖保留率。 2. 6 不同脱色方法试验考察结果 由表 2 可知,粉末活性 炭脱色时,多糖保留率较高,但其脱色率最低,而且脱色

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

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这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大孔树脂。

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也可一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代表物质:石灰乳。

常用浓度:20%-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

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

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中药愈伤便捷湿巾的脱色工艺研究

中药愈伤便捷湿巾的脱色工艺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R23 8 文 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1 8 2 1 )4- 36- 3 04 0 8 (0 0 0 05 0
d i1 .9 9 ji n 10 0 8 .00 0 .0 o:0 3 6/.s .0 4. 1 82 1. 0 3 s 4
Re e c o dic or to p oc sofDipo abl e b H e m g Pape s ar h n s ol a n r es s s e H r M i r Towe l
制 成药 液 , 以纸 巾为载 体 的含药湿 巾 , 外用 中药制 为
白药 股份公 司 , 经本 院药检 室鉴 定均 为 合格 品 , 子 栀
D n u Z agC i n Nn aog Y n u , ag Bn P n h nj , eJ n og Afit rdt nlC ieeMeii egF ,hn a u , igY gn , a gL l T n i, egZ og e Y i hn fl e Ta ioa hns dc e y u i a ia d i n

3 6・ 5
西南 国防医药 2 1 4月第 2 第 4期 00年 0卷

论著 ・
中 药 愈 伤 便 捷 湿 巾 的 脱 色 工 艺 研 究
邓 富 , 张财- , X 宁亚功 , - 杨璐璐 , 唐
[ 要] 目பைடு நூலகம் 摘 结论
斌, 彭仲 杰 , 建红 叶
以环烯醚萜 苷和脱 色率为 指标 , 紫外分 光光度法进 用
研究 中药愈伤便捷湿 巾的最佳脱色工艺 。方 法
行测定 ,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脱色工艺进行优选 。结果 该脱色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 。

川芎多糖脱色方法比较_王维香

川芎多糖脱色方法比较_王维香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10, 26(1): 74 ~ 82ION EXCHANGE AND ADSORPTION文章编号:1001-5493(2010)01-0074-09川芎多糖脱色方法比较*王维香王晓君黄潇杨文宇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039摘要:比较了活性炭、H2O2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川芎多糖提取液的脱色效果。

选用极性大孔树脂S-8在工作液流速为2BV/h,川芎浓度为0.33g/mL时,脱色率为92.7%,多糖保留率为93.0%,表明S-8适合用于川芎多糖提取液脱色。

关键词:川芎多糖;脱色;活性炭;H2O2 (双氧水);大孔树脂中图分类号:TQ028.1 文献标识码:A1 前言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是一种常见的活血化淤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目前已有260余种化学成分被鉴定或分离,其中对川芎嗪和阿魏酸等的药效有深入的研究,而长期被人们忽视的川芎药渣中的多糖近年也逐渐受到研究者重视[1~3],除了抗氧化性外,川芎多糖的其它生物功能还有待研究。

我们曾研究用酶法[4]、超声波、微波、碱液辅助提取川芎多糖的工艺条件。

在提取过程中,川芎多糖浸提液颜色较深,对后面的功能研究存在干扰,有必要将其脱色。

常用的溶液脱色方法有离子交换法、氧化法、金属络合物法、吸附法(纤维素、硅藻土、活性炭等)[5]。

本文探讨了3种脱色方法,即活性炭法、双氧水法和大孔树脂法对川芎多糖脱色效果,以期找出一种最适合川芎多糖浸提液的脱色方法和工艺条件。

2 材料和方法2.1 原料川芎购于成都中药材市场,经粉碎、过40mesh筛,干燥至恒重,备用;树脂D140、BS-II,成都晨光化工研究院;树脂S-8、D301T、D296,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树脂D113和D101,四川宜宾天源离子交换树脂厂;树脂LS-8,西安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粉末状活性炭和30%双氧水为分析纯,成都科龙试剂公司。

中成药提取色素的原理

中成药提取色素的原理

中成药提取色素的原理中成药提取色素的原理是基于药材中存在的色素化合物具有溶解性,通过适当的溶剂和提取方法,将药材中的色素物质分离出来。

色素是指那些能吸收光线并能引起人眼视觉感受的物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

中成药中的色素可以分为水溶性色素和脂溶性色素两类。

水溶性色素主要溶解于水中,如黄酮类、多糖类和鞣质类等;脂溶性色素主要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皂苷类、健脾药黄色成分等。

中成药提取色素的主要方法包括煮沸、浸泡、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蒸馏、萃取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提取方法:1. 煮沸提取法:将药材粉碎后与水进行混合,加热至沸腾,使色素溶解于水中。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分离出溶液中的杂质,最后将溶液浓缩得到色素提取物。

2. 浸泡提取法:将药材粉碎后与适量的溶剂(如水、乙醇等)混合,静置一段时间使色素溶解于溶剂中。

然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分离出溶液中的杂质,最后将溶液浓缩得到色素提取物。

3. 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将药材粉碎后与适量的溶剂混合,放入超声波提取仪中进行超声波辅助提取。

超声波的振动能增加溶剂与药材的接触面积,加快色素的溶解速度。

最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分离出溶液中的杂质,浓缩得到色素提取物。

4. 微波辅助提取法:将药材粉碎后与适量的溶剂混合,放入微波辅助提取设备中进行微波辅助提取。

微波通过引起溶剂和药材分子的振动和摩擦,加快色素的溶解速度。

最后通过过滤或离心的方法分离出溶液中的杂质,浓缩得到色素提取物。

5. 蒸馏提取法:将药材与水一同加热蒸馏,将水蒸气带走溶解在其中的色素,然后通过冷凝的方式得到含有色素的溶液。

最后将溶液浓缩得到色素提取物。

6. 萃取提取法:采用溶剂萃取的原理,用有机溶剂(如乙醚、氯仿等)与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进行萃取。

根据其亲水性或疏水性,可以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对色素进行提取。

然后通过挥发有机溶剂或浓缩溶剂得到色素提取物。

通过上述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分离和提取出中成药中的色素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脱色方法
目前应用于中药脱色的方法及工艺很多,但大致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分类。

一、根据色素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进行除去这属于最常用、最简单、也是效果比较差的方法。

1.水提醇沉:可去除小部分水溶性色素。

醇提水沉:可除去大部分脂溶性色素。

(也可以两种方法交替使用)2.酸碱沉淀法: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调节PH3以下,另其析出。

二、根据色素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除去 )
例如当杂质色素是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成分时,可采取调节PH到12以上,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

这时由于色素都以解离形式存在,不宜被萃出。

三、根据色素与有效成分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1.物理吸附:(吸附力是分子间力)
(1)极性吸附剂:如硅胶、氧化铝。

可去除亲水性色素。

(2)非极性吸附剂:如活性炭,纸浆、滑石粉、硅藻土。

可去除亲脂性色素。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它对色素、细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且其还有助滤作用。

其内部有大量的微孔和空隙,表面积可达200-500m2/g。

吸附原理:由于大多数色素具有共扼双键结构,易吸附。

使用方法:冷吸附法,热吸附法,炭层助滤法,柱层析吸附法。

2.化学吸附:
(1)例如可用碱性氧化铝去除一些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

(2)离子交换树脂法:例如黄酮、蒽醌等酚酸性色素可以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除去。

3.半化学吸附:聚酰胺与大孔树脂。

吸附原理为氢键作用,大孔树脂还有部分范德华力作用。

聚酰胺可通过分子中的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的酚羟基形成氢键。

也可一通过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

四、沉淀法除去色素
代表物质:石灰乳。

常用浓度:20%-30%。

脱色原理:石灰乳中钙离子能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及杂质结合成钙螯合物、钙盐沉淀。

而沉淀在硫酸作用下,黄酮、蒽醌、酚类、皂苷、部分生物碱与钙离子形成的钙盐可以被分解出来,再溶解到水中。

但是鞣质、部分蛋白质、有机酸、极性色素、多糖等不能分解出来。

五、絮凝剂法除去色素
1.常用的絮凝剂分以下几种:
(1)明胶类:鞣质影响药液稳定性且容易变色。

可利用明胶与鞣质行政络合物,与水中悬浮颗粒一起沉淀
(2)ZTC1+1天然澄清剂:
分为四种:I型:除蛋白型
II型:脱色澄清型
III型:中药口服液与颗粒剂型,可代替醇沉法,起到去除不稳定成分和助滤作用。

IV型:注射液型,主要提高澄明度。

(3)101果汁澄清剂:
(4)甲壳素及壳聚糖:壳聚糖是甲壳素乙酰化制得。

它们都是天然的阳离子絮凝剂。

2.影响澄清效果的因素
(1)澄清剂的用量
(2)澄清剂的配制浓度和加入顺序
(3)药液本身的浓度
(4)絮凝时温度的影响
(5)药液的PH的影响
(6)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的影响
(7)絮凝沉淀时间的影响
六、膜分离去除色素
最常用的为超滤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