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中药提取
中药提取实验工作计划范文

中药提取实验工作计划范文一、实验目的中药提取是一种通过浸出、蒸馏、萃取等方法,将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实验,掌握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提取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效果的影响,为中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将采用乙醇提取和水提取两种方法,乙醇提取适用于提取不溶于水的中药有效成分,水提取适用于提取水溶性的中药有效成分。
提取过程中,通过调节提取剂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参数,控制提取条件,提高提取效率。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1. 实验材料- 中药材料:当归、川芎- 乙醇- 蒸馏水2. 仪器设备- 水浴锅- 离心机- 真空浓缩器- 干燥箱- 精密天平-pH计四、实验步骤1. 中药材料的处理将当归和川芎分别洗净,晾干后研磨成粉末。
2. 乙醇提取实验a. 将当归和川芎粉末分别加入乙醇,确保材料完全浸泡在乙醇中。
控制提取时间、温度,记录提取条件和提取率。
b. 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真空浓缩。
c. 将得到的乙醇提取物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定重量。
3. 水提取实验a. 将当归和川芎粉末分别加入蒸馏水,进行水提取操作。
控制提取时间、温度,记录提取条件和提取率。
b. 离心沉淀,收集上清液,真空浓缩。
c. 将得到的水提取物放入干燥箱中干燥至恒定重量。
4. 成品分析对乙醇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分别进行成分分析和质量分析,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
五、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乙醇提取率和水提取率,分析提取条件对提取率的影响,比较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
六、实验要求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2. 实验前要对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设备,保持实验室卫生。
七、实验总结与展望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中药提取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掌握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提取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中药提取实习报告
今年暑假,我有幸在**中药材提取**的实习岗位上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有关中药提取的知识和技能,也亲身体验了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和流程。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所学所悟。
首先,在实习的一开始,我对中药提取的过程和原理并不是很了解。
通过老师和同事们的耐心指导和讲解,我逐渐学会了中药提取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流程。
我了解到中药提取是通过溶剂浸提、蒸馏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方法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包括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多糖类等。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具体的提取实验,从准备实验器材、称量药材、提取操作、浓缩和干燥等多个环节都亲自动手完成。
通过这些实验操作,我不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中药提取的流程和技术要点,而且也培养了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还学习到了很多实用的技能,比如储备液的配制、仪器操作、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等。
这些技能对于以后从事中药提取工作或者进一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这次中药提取的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增加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也让我对中药提取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在中药提取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中药原料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中药原料中杂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对药效的影响。
2. 掌握中药原料提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中药原料的纯度,为后续的制剂提供优质原料。
二、实验原理中药原料提纯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溶剂萃取、沉淀、离心、过滤等方法,将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分离出来,提高其纯度。
实验中常用的方法有:1. 溶剂萃取法:利用不同溶剂对中药原料中有效成分和杂质的溶解度差异,将有效成分从原料中萃取出来。
2. 沉淀法:通过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形成沉淀,从而实现分离。
3. 离心法:利用离心力将中药原料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分离出来。
4. 过滤法:利用滤纸、滤膜等将中药原料中的固体杂质过滤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离心机、抽滤装置、烘箱等。
2. 试剂:中药原料(如:黄芪、人参等)、溶剂(如:乙醇、水等)、沉淀剂(如:硫酸铵、硫酸钠等)、酸碱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溶剂萃取法(1)将中药原料粉碎成粉末,过筛。
(2)将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3)静置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溶解。
(4)过滤,收集滤液。
(5)将滤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2. 沉淀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3)过滤,收集沉淀。
(4)将沉淀用溶剂洗涤,去除杂质。
(5)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3. 离心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将溶液离心,收集沉淀。
(3)将沉淀用溶剂洗涤,去除杂质。
(4)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4. 过滤法(1)将中药原料粉末加入适量的溶剂中,搅拌溶解。
(2)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浓缩至一定浓度,干燥,得到提纯的中药原料。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剂萃取法通过溶剂萃取法,中药原料中的有效成分得到了较好的提取,提纯效果明显。
2. 沉淀法通过沉淀法,中药原料中的杂质得到了有效去除,提纯效果较好。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溶剂提取法从中药藜芦中提取其有效成分,并优化提取工艺,以期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藜芦药材:购自药店,经鉴定为Veratrum nigrum L.- 乙醇:分析纯- 水浴锅- 烘箱- 滤纸- 砂芯漏斗- 蒸发皿- 电子天平- 移液管- 容量瓶- 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752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HH-2型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欧仪器有限公司)- JS-2000型电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JSM-6380LV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三、实验方法1. 藜芦药材处理:- 将藜芦药材干燥,研磨成粉末,过60目筛。
2. 提取工艺优化:- 以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及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4种因素对主要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
3. 提取方法:- 称取藜芦粉末0.5g,加入一定体积的乙醇溶液,在60℃水浴锅中加热提取,提取一定时间后,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适量乙醇溶解,定容至10mL。
4. 定量分析:-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样品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提取工艺优化结果:- 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液料比为30:1,提取时间为1小时,提取次数为2次。
2. 芥芬胺和藜芦胺含量测定结果:-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分别为0.025mg/g和0.020mg/g。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采用溶剂提取法从藜芦中提取有效成分,并通过正交实验和JMP软件实验设计模型优化了提取工艺。
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藜芦中芥芬胺和藜芦胺的含量较高,为藜芦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六、实验讨论1. 在提取工艺优化过程中,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藜芦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影响较大。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

中药成分提取实验报告引言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药用成分。
通过提取中药成分,可以进一步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以及开发新的药物。
本实验旨在提取一种中药的有效成分,并进行分析和鉴定。
材料与方法材料- 本草纲目中所记载的中药材:XXXX(草名或者植物名)- 乙醚- 水- 无水硫酸- 纸薄层析片方法1. 将中药材XXXX粉碎成细粉。
2. 取一定量的中药粉放入研钵中,加入适量的乙醚,用研钵和研杵混合研磨,直至形成均匀的糊状混合物。
3. 将混合物转移到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醚混合溶剂,摇匀,放置于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
4. 将上层的乙醚溶液小心地倒入蒸馏瓶中。
5. 将蒸馏瓶连接到蒸馏装置中,加热直至溶液完全蒸发,得到固体残渣。
6. 将残渣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适量的无水硫酸,进行酸处理。
7. 将酸处理后的溶液抽滤,得到过滤液。
8. 取一定量的过滤液,进行纸薄层析分离,使用适量的试剂进行显色观察和测定。
结果与分析经过以上步骤,从中药材XXXX中成功提取了中药成分。
下面是实验结果的实物和观察结果的总结:1. 从乙醚溶液中获得了XXXX充填固体,其颜色为XXXX(描述颜色)。
2. 经过酸处理和抽滤,得到了XXXX(过滤液阶段)的过滤液。
3. 在纸薄层析分离中,使用XXXX试剂与XXXX成分反应后的显色情况如下:测试管编号显色情况:-: ::1 颜色12 颜色23 颜色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得到的XXXX(中药成分名称)含有XXXX(描述成分)。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中药材XXXX中的有效成分,并初步分析和鉴定了其成分。
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1. 中药成分的提取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成分的流失。
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提取方法,以提高提取效率。
2. 本实验只对提取的中药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鉴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化学测试和仪器分析来确认其成分和结构。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

中药分离实验报告中药分离实验报告引言: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中药分离技术是研究中药有效成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中药分离实验,探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中药分离实验,探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具体目标如下:1. 熟悉中药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习使用不同的分离技术,如溶剂萃取、薄层色谱等;3. 分离和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中药样品(如黄连、当归等)、乙醇、石油醚、醋酸乙酯等;2. 实验仪器:溶剂萃取装置、薄层色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等。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将中药样品粉碎并过筛,取适量样品备用;2. 溶剂萃取:将样品加入溶剂中,通过溶剂萃取的方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3. 薄层色谱:将提取得到的样品溶液均匀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薄层板放入薄层色谱仪中进行分离;4. 鉴定与分析: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带,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测定结果,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中药样品中提取并分离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
在溶剂萃取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乙醇作为溶剂,因为乙醇可以较好地溶解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通过溶剂萃取,我们得到了中药样品的提取液。
在薄层色谱实验中,我们将提取液均匀地涂抹在薄层色谱板上,然后将其放入薄层色谱仪中进行分离。
通过观察薄层色谱板上的色带,我们可以初步判断出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为了进一步确认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我们使用了紫外可见光谱仪进行测定。
通过测定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我们可以得到中药中的有效成分的吸收光谱图。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我们可以进一步鉴定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中药样品中提取并分离出了其中的有效成分,并通过薄层色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

中药化学实验报告(一)中药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效。
•掌握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学习使用常见的化学分析仪器。
实验材料•生姜、黄芩等中药材。
•乙醇、水、氯仿、乙酸乙酯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将生姜切碎,加入乙醇中,加热提取。
2.用氯仿分离提取液中的挥发油。
3.用纯净水重新提取剩余的材料,得到粗提液。
4.用乙酸乙酯和水相萃取,得到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5.用常用的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分析和鉴定。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了生姜中的挥发油。
•分离得到了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利用色谱法和谱图技术对分离出来的化合物进行了鉴定,得出了具体的化学结构。
实验结论•中药中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
•中药提取和分离的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法。
•分析仪器的使用可以对化学成分进行准确的鉴定和结构分析。
实验难点•中药材的粗提液往往伴随着很多杂质,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和提取。
•对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鉴定和结构分析,需要具备较为扎实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实验改进•可以利用更加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中药成分的分析和鉴定。
•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在进行实验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研。
感谢您的阅读!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防护眼镜和实验手套。
•各种化学物质都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异物混入。
•注意防火和爆炸,对于易燃易爆的物质需要特别谨慎。
实验思考和探讨•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对于人体有何影响和作用?•除了本次实验使用的方法,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在快速检测和分析中药成分方面,有哪些趋势和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中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李华,冈本出版社,2005年。
2.《中药提取和分离技术》,王大明,科学出版社,2009年。
3.《色谱分析与质谱鉴定》,李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谢谢您的耐心阅读!。
中药生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二、实验目的1. 学习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
2. 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鉴定技术。
3. 了解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中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鉴定,以探讨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四、实验器材及试剂1. 器材:中药粉碎机、索氏提取器、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试剂:甲醇、乙醇、水、盐酸、氢氧化钠、硫酸铜、氯化钠等。
五、实验过程1. 中药样品的处理:将中药样品粉碎、过筛,备用。
2. 有效成分的提取: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甲醇为溶剂,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
3. 有效成分的纯化:将提取液进行旋转蒸发,浓缩后得到粗提物。
采用柱层析法对粗提物进行纯化,得到纯化的有效成分。
4. 有效成分的鉴定:采用HPLC法对纯化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
六、实验结果1. 提取:索氏提取法提取得到的甲醇提取物中,总提取物含量为5.0%。
2. 纯化:柱层析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中,目标成分含量为95.0%。
3. 鉴定:HPLC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七、讨论1. 中药提取:本实验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2. 纯化:柱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有效成分纯化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纯化得到的纯化物纯度较高。
3. 鉴定:HPLC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的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本实验中采用该方法鉴定得到的纯化物为中药中的一种生物活性成分。
八、结论本实验通过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成功得到了一种中药中的生物活性成分。
这为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九、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 王五,赵六. 中药有效成分鉴定方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 孙七,周八. 中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8-130.十、致谢感谢导师的悉心指导和实验室同学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提取基础知识总论:中药提取的概念.•提:提炼,把中药材中的成分提炼出来。
•取:精取,把提炼出来的有效成分分离出来。
•有效成分:是指具有医疗效用和生理活性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是指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他化学成分。
第一章:中草药化学成分一、糖类•糖类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多视为无效成分。
(但有的可直接供药用:蜂蜜、饴糖、葡萄糖等。
)•分类:单糖类,低聚糖,多糖类。
(一)、单糖类:•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未,味甜,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不溶于已醚。
(二)、低聚糖:由2-9个单糖分子成,有甜味、能溶于水,难溶于或几乎不溶于有机溶剂(醇沉法可除去)。
(三)、多糖类:•是由10个分子以上或更多的单糖缩合而成的高聚物(分子量很大)已失去了一般糖类的性质,多不溶于水,可溶于热水生成胶体溶液(如淀粉),也不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无甜味。
主要有:淀粉、菊糖、粘液质、果胶、树胶等,这类成分多无生理活性,通常作为杂质除去(醇沉法)。
1.淀粉•多存于中药的种子、果实、根茎(如半夏、茯苓、山药等)没有显著的药效(但可水解成葡萄糖,是一种营养物质),淀粉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600C以上的热水易糊化成粘稠状的胶状溶液,不易过滤,故含淀粉较多的中药不宜用水煎煮提取。
•通常作为杂质除去——可用醇沉法除去2.菊糖•性质和淀粉类似,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及其它有机溶剂。
中药中的菊糖多为无效成分,亦可用醇沉法除去。
3.粘液质、果胶、树胶类•均属于复杂的多糖类衍生物• 1.粘液质——是植物细胞的正常分泌物,多存在薄壁细胞中(如知母、黄柏、车前子等)。
多视为无效成分,因其水提液往往因粘稠性大而很难过滤。
•除去方法:a.沉醇法• b. 加石灰水或醋酸铅—生成钙盐或铅盐沉淀而除去。
• 2.果胶—存在植物的果实中,具有抑菌、止血作用。
• 3.树胶—是植物受伤害后所分泌出的一类保护性胶体化合物(透明或半透明固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遇水膨胀而形成胶体物质。
•——也可用醇沉法除去二、氨基酸、蛋白质和酶1.氨基酸——动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含氨有机物,为无色结晶,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多为有效成分。
2.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由a-- 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即由一个氨基酸的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的链状结构。
•性质:•①溶解性——溶于水,不溶于醇等有机溶剂。
•②变性作用——其水溶液加热至沸能使之凝固而沉淀析出。
•③盐析——其水溶液中加入硫酸盐,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
用于蛋白质的提取与提纯。
•蛋白质多视为无效成分,且易使提取液腐败和产生沉淀,应尽量除去。
•除去蛋白质的方法:先醇沉,再水沉。
3.酶---是一类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属性:•①如蛋白酶可促使蛋白质水解•②淀粉酶可使淀粉水解•中药提取时一般都要破坏酶的活性。
•如:清热解毒口服液中黄芩水提时,应先将水煮沸,将水中的酶破坏后,再煎煮。
•酶的性质:•能溶于水,加热或用强酸、强碱、乙醇等处理时则变性凝固而失去活性。
三、有机酸(一)、概念:•是植物中含有羧基的一类化合物,即将成熟的果实中较多,少数以游离状态存在外,多与金属离子钾和钠结合成盐,或与甘油结合成脂肪酸,与生物碱结合成盐。
(二)、分类:1.脂肪族有机酸——为带羧基的脂肪族化合物:分为高级脂肪酸和低级脂肪酸。
如:巴豆酸、乌头酸、草酸等。
2.芳香族有机酸——为含芳香环的羧基化合物:如:水杨酸、苯甲酸、桂皮酸等。
3.萜类有机酸——为萜类化合物:如:甘草酸、松香酸等。
(三)性质:•1.中药中的一般低级脂肪酸易溶于水和乙醇,难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2.高级脂肪酸及芳香族有机酸易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3.有机酸盐一般能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
(四)提取分离方法• 1.利用有机酸与碱生成盐能溶于水而提取。
• 2.游离酸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而分离。
•有机酸多视为有效成分。
•如:水杨酸有杀菌、解热镇痛作用,金银花中的绿原酸有抑菌作用。
四、油脂和蜡•(一)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所组成的混合物。
植物中的油脂主要存在种子中,其它器官含量较少,如薏苡仁醋。
性质:1.溶于水,而易溶于石油醚,苯等非极性有机溶剂2.难溶于冷醇,易溶于热醇中,冷后易析出。
(回流提取比渗漉提取的油脂多)3.油脂没有挥发性——将油脂滴在滤纸上,留有持久性的透明油迹,加热也不消失。
(可与挥发油区别)4.油脂的酸败——油醋放久后,易发生水解,产生丙烯醛,而产生腐臭味•(二)蜡•是由高级脂肪酸与高级一元醇结合而成的脂。
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叶、树干、果实中。
•性质:常温下为固体,可溶于热醇中。
(三)除去方法•油脂和蜡一般视为无效成分,在制成液体制剂时会影响成品的澄明度,在提取过程中要进行脱脂除油处理。
•(例如渗漉液用珍珠岩助滤剂除油,用膜分离除去油性成分,)•蜡与油脂不同的是不易酸败,高温时不产生丙稀醛臭味。
五、树脂1.概述:是植物组织内树脂道分泌的渗出物。
(植物的茎干用刀切割使树脂不断向外渗出,开始渗出的是液体,露于空气中干燥后变成半透明的或半固体的物质,如乳香、没药。
)2.性质:性脆易碎,不溶于水,可溶于醇及其它有机溶剂,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加酸时又沉淀析出。
①有效成分:血竭、乳香、没药等有活血止疼,散瘀生肌作用。
②无效成分:大多数中药中含有少量树脂,会影响其它成分的提纯,应将其除去。
3.除去方法:醇提液回收乙醇后,加水沉淀,因树脂不溶于水而析出——水沉。
六、挥发油•挥发油是一类经水蒸汽蒸馏出的与水不相混合的挥发油成分的总称。
•性质:挥发油多为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具香气,常温下能挥发,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有机溶剂及脂肪中——多视为有效成分。
•提取方法:水蒸汽蒸馏法。
七、生物碱生物碱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是中草药中的一类重要有效成分。
1.性质:•①生物碱多具碱性,能与酸结合成盐,多为无色晶体,味苦。
•②游离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或难溶于水,能溶于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③生物碱盐则可溶于水或乙醇,不溶或难溶于氯仿,乙醚等有机溶剂。
•(因中药成分多以生物碱盐的形式存在,故水提、醇提、醇沉、水沉均不会损耗其成分)。
2.提取方法•水提法(煎煮法、酸水提取法)•醇提法(渗漉法、回流法)•离子交换树脂法•其它方法:•水蒸汽蒸馏法——含挥发性的生物碱。
升化法——如茶叶中的咖啡碱。
八、苷类•苷类也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也是一类重要的有效成分,苷类是一类由糖与非糖化合物通过苷键结合而成的有机化合物,苷类易被稀酸或酶水解后生成苷元和糖(如黄芩苷)。
1.性质:•①苷多为无色无臭的晶体、有苦味。
•②大多具有一定的水溶性,可溶于水或乙醇,氯仿中,难溶于醚或苯中。
•③苷元大多可溶于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
(故黄芩苷被酶水解成苷元而沉淀析出,而使含量下降)2.提取方法•①溶剂法:水提、醇提后醇沉、水沉而提纯。
•②碱溶酸沉法:因苷类化合物多含酚羟基,呈酸性能与碱成盐,加酸后转为原来的化合物而析出。
•③金属络合物沉淀法(多用于实验室中)九、色素• 1.分类:• a水溶性色素:黄酮类、蒽醌类等。
• b 脂溶性色素:叶绿素、叶黄素等。
•叶绿素分布很广,凡是植物的地上部分带有绿色,都是因为含有叶绿素。
•2.叶绿素的性质: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可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具有抗菌、消炎、除臭、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
• 3.叶绿素的除去方法:在提取中药其它有效成分时,叶绿素常作为杂质除去,除去方法可在乙醇提取液浓缩后,加入等量的水使叶绿素沉淀析出,过滤除去(醇提水沉法)。
第二章:中药提取基础知识第一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一、溶剂提取法•(一)原理:根据中草药中各种有效成分溶解度的性质,选用对需要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其他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剂,将所需要的活性成分从药材组织内溶解出来的一种提取方法。
(二)过程:•当溶剂加入到粉碎的药材中,由于扩散和渗透作用,使溶剂逐渐通过细胞壁渗透到细胞内。
溶剂在细胞内溶解了大量的可溶性成分,造成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而产生了渗透压、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的浓溶剂不断向外扩散,而细胞外的溶剂又不断进入……直至达到动态平衡。
•浸润溶解扩散置换•浸润:指溶剂通过毛细管进入细胞组织中(渗透作用)。
•溶解:指可溶性成分溶解在溶剂中。
•扩散:指溶剂溶解可溶性成分后形成的浓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
•置换:指在渗透压的作用下,细胞内浓溶液不断向外扩散,细胞外的溶剂不断进入细胞内。
(三)溶剂的选择•选择溶剂的要点:• a.要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
• b.不能与成分起化学变化。
• c.溶剂要价廉、易得和使用安全。
•常用的溶剂:1.水⑴优点:a.价廉、易得、使用安全。
b.对中药细胞穿透力强的极性溶剂。
c.大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均能提取出来。
⑵缺点:a.淀粉、果胶、粘液质含量多的药材易被糊化,难过滤。
b.苷类成分用水提易酶解。
(如黄芩苷)c.对成分的选择性较差,提取出的杂质较多。
d.提取液易酸败、变质、不能久留。
2.乙醇⑴优点:• a.溶解性能较好、大多数有效成分均能溶解。
• b.对细胞穿透力强、成分提取较彻底。
• c.对药材成分的选择性较强。
(淀粉、蛋白质、果胶、粘液质等杂质不易溶解)•含量90%以上——提挥发油、有机酸、树脂等。
•含量50%-70%——大多数的生物碱、苷类•含量50%以下——蒽醌类、皂甙类• d.提取液好保存。
(20%以上就有防腐功能)⑵缺点:• a.价格较贵。
• b.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
• c.易燃、不安全。
3 .氯仿、乙醚等•均为实验室或有效成分检验时使用、有毒、大规模生产少用。
(四)影响提取的因素1.药材的粒度:•一般来说药材粉碎越细、提取的效率越高,(接触面积越大),但过细会因吸附作用而影响扩散速度,且过细会使过滤困难。
•应根据• a.药材的不同成分而定:细粉、粗粉、切片、切段• b.不同的溶剂而定——水提:切片、切段•醇提:粗粉2.浓度差:•浓度差是扩散的主要动力,故在提取过程中要保持较高的浓度差,以加速溶解。
故加入的溶剂的量要控制好•太多:费工、费时•太少:提取不完全3.温度:•一般冷提杂质少,热提效率高。
•注意:• a.含淀粉、粘液质等量较多的中草药、水提时应避免加热提取。
• b.对易挥发的成分在加热提取时,要防止其损失。
4.时间:•提取时间较长则提出较完全,但杂质也越多,一般生产工艺均有规定。
(五)提取方法1.浸渍法:•是将处理好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水或醇)在常温或温热(60-80℃)情况下浸渍,使药材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
• a.分类•冷浸法:常温下进行(浸出率较差,且需时间长)•温浸法:在60-80℃温度下进行(浸出率更高,时间更短)• b.优点:•①此法适于提取有效成分遇热易被破坏及含淀粉、果胶、粘液质多的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