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总结
图形的认识的总结

1.【关于图形的知识有那些】几何学的发展简史由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产生了几何学.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知识.例如,古代的人们认识他们的猎物的形状、大小,记住它们的居住地与打猎地之间的距离,以及打猎地在居住地的那个方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认识愈来愈丰富,逐渐地积累起较丰富的几何学知识.相传四千年前,埃及的尼罗河每年洪水泛滥,总是把两岸的土地淹没,水退后,使土地的界线不分明.当时埃及的劳动人民为了重新测出被洪水淹没的土地的地界,每年总要进行土地测量,因此,积累了许多测量土地方面的知识.从而产生了几何学的初步知识.后来,希腊人由于跟埃及人通商,从埃及学到了测量与绘画等的几何初步知识.希腊人在这些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充实并提高成为一门完整的几何学.“几何学”这个词,是来自希腊文,原来的意义是“测量土地技术”.“几何学”这个词一直沿用到今天.公元前338年,希腊人欧几里德,把在他以前的埃及和希腊人的几何学知识加以系统的总结和整理,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几何原本》.1607年,我国的数学家徐光启和西方人利玛窦合作,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第一次介绍到我国.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是几何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一本书.目前,我们学习的几何学课本多是以《几何原本》为依据编写的.我国对几何学的研究也有悠久的历史.在公元前一千年前,在我国的黑陶文化时期,陶器上的花纹就有菱形、正方形和圆内接正方形等许多几何图形.公元前五百年,在墨翟所著的《墨经》里有几何图形的一些知识.在《九章算术》里,记载了土地面积和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在《周髀算经》里,记载了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著名的“勾三股四弦五”的勾股定理,也称为“商高定理”.商高发现了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祖冲之的圆周率也是著称世界的.还有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王孝通等对几何学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何学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研究的方面也越来越广阔.。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重点知识归纳总结(一)图形的认识、测量量的计量一、长度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长度单位:三、面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的。
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四、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
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
五、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六、面积单位:(100)七、体积单位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升)、立方厘米(毫升)。
八、体积单位:(1000)平面图形【认识、周长、面积】一、用直尺把两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线段有两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二、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
三、角的分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四、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五、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六、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任意三角形。
七、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八、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九、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或最多只有一个钝角。
十、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
常见的特殊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小学数学学习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平面几何

小学数学学习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平面几何在小学数学中,平面几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它是指在二维空间中研究点、线、面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平面几何,学生可以培养几何思维,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并且为将来更深入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将介绍小学数学学习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平面几何的内容。
一、点、线和面的基本概念在平面几何中,点、线和面是最基本的概念。
点是没有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只有位置的一个几何对象。
线是由一系列无数个点连起来的,没有宽度的几何对象。
而面是由很多直线无限延伸形成的,具有长度和宽度的几何对象。
二、点、线和面的关系在平面几何中,点、线和面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条线上包含无数个点,而一个面上则包含无数条线和无数个点。
点、线和面之间既有包含的关系,也有相互分离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些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
三、认识基本图形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小学生需要认识一些基本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通过比较这些基本图形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形状的认知和比较的能力。
例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并且相互垂直,长方形有四条边但不一定相等,圆形则没有边。
四、图形的分类除了认识基本图形,还要学习如何对图形进行分类。
在小学数学中,可以根据图形的边数、角的个数和边长等方面来进行分类。
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根据边数的不同进行分类;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
通过分类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特点和属性。
五、图形的比较和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的图形。
比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包括边数、角的大小、面积等。
例如,比较两个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可以判断它们是否相似;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判断它们的大小关系。
通过图形的比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总结:通过小学数学学习认识和比较简单的平面几何,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毕业(升学)模块总复习第15讲: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知识梳理,易错在线,能力拓展)

小升初毕业总复习模块五: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考点一:线考点二:角考点三:三角形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叫三角形的边,每两条边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顶点,每两条边所形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对边作垂线,由顶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边叫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考点四:四边形1.四边形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由任意两条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2.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考点五:圆1.圆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以一定长度为距离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曲线叫圆。
2.圆各部分的名称:圆的中心点叫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一般用字母r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 表示。
3.圆的特征:圆是轴对称图形;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即d=2r 或r=21d 。
4.圆环: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叫做圆环。
5.圆心角的定义:圆上任意两点的部分叫做弧,这两点叫做弧的端点。
弧的两个端点与圆心连接所得两条半径的夹角,叫做圆心角。
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图形叫做扇形。
圆心角的大小决定了扇形的大小。
例题精讲例1、(1)下图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2)下图中有()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共有()个角(平角除外)。
1、(1)通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通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2)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2.下图中有()条线段,()条射线。
3.下图有几个()锐角,()个直角,()个钝角,共有()个角。
例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1、∠2、∠3,已知∠2的度数是∠1的两倍,∠3的度数是∠1的3倍,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针对训练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正好等于其余两个内角的和,这是一个()三角形。
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观课感

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观课感
10月18日,在实验小学学习了实小何莉老师所上的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很受启发,略述如下:
何老师的这节课,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图形感知能力不是特别强,所以何老师利用了课件、实物等工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爱学、乐学,教学效果特别好。
更为特别的是,何老师还能够利用身边的事物(例如:冰箱、篮球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来进行教学,学生以此来拓展思维想到自己文具盒中的橡皮等,对于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要让他们认识物体的形状,就必须调动他们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培养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概念;通过数学活动,培养他们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何老师的课上不难看出,何老师对于这节课一定下了一番功夫,本节课的目标在这一节课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何老师在教学中语言丰富,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耳的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还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了各种物体的特点,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学生随着老师的教学,完全投入到课堂中来,后面的环节学生就像在游戏中学习一样。
但一年级学生还不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集中于学习活动的注意力维持时间又比较短,一年级学生的行为习惯,也确实如何老师所说的那样,要一点一点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学习,从小培养空间立体感,对于今后的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帮助。
数学二年级认识形

数学二年级认识形认识形是数学二年级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向学生介绍和培养数学概念、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
本文将以数学二年级的角度,探讨认识形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
一、认识形的基本概念认识形是指通过观察、思考、比较和分类等活动,从中总结出对象的共同属性,建立概念和认知模式的过程。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形的对象可以是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物体以及数字等内容。
二、认识形的分类与特征1. 形状的认识形形状是最基本的认识形内容之一。
在二年级的数学课堂上,老师通常会通过观察不同的几何形状,让学生学会辨认和描述形状的特征,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的方式,锻炼他们对形状认识的能力。
2. 数量的认识形数量的认识形是数学二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
学生在这个阶段需要学会对事物进行计数和比较,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和顺序。
通过数学游戏、实物操作和数学故事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认识形的学习方法与技巧1. 视觉感知法视觉感知法是认识形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事物的外形、大小、颜色等特征,来辨认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和数字。
教师可以利用教具、图片和实物等直观的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形状和数量的概念。
2. 比较分类法比较分类法是认识形学习的关键技巧之一,通过比较和分类的过程,让学生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认知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
3. 实践操作法实践操作法是认识形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实际操作和实物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加深对形状和数量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形能力。
四、认识形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认识形是数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形状和数量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关键。
通过认识形学习,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小学几何图形认知培养

数学小学几何图形认知培养一、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小学几何图形的认知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际的学科,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几何图形作为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前儿童对数学小学几何图形的认知,可以促进其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同时也为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的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认知几何图形的重要性几何图形是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一种数学概念。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学习和认知简单的几何图形,例如:圆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
几何图形的认知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对物体形状的敏感性,还可以激发他们解决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同时,几何图形的认知也为学前儿童今后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基础。
三、培养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的方法1. 视觉辅助方法视觉辅助是培养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认知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视觉辅助工具,例如卡片、图片、实物模型等,帮助孩子们观察、分辨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从而加深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2. 游戏与活动结合方法通过游戏与活动结合的方法,可以增添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过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例如,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几何图形的拼图游戏,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和探索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同时,还可以进行室内外的几何图形寻找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几何图形的存在和应用。
3. 实际生活中的引导与应用将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几何图形的特征和用途。
例如,可以带领孩子们在家或在学校附近观察各种几何图形的存在,如窗户是矩形,篮球是圆形等。
通过这种引导,孩子们可以将几何图形的概念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和理解。
四、提高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的意义1. 促进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培养学前儿童对几何图形的认知,可以促进其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
通过分辨和比较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孩子们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形状

小学数学中,图形和几何形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图形和几何形状,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图形和几何形状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学习它们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
图形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数学概念之一。
在课堂上,老师会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矩形和三角形等。
这些图形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属性。
通过学习这些图形,孩子们可以区分不同的图形,学会用简单的描述来表达它们。
几何形状是孩子们在学习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在几何形状中,我们会学习到一些特殊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梯形、菱形等。
这些图形有着更多的特点和属性,需要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进行学习。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梯形有两对平行的边,而平行四边形则有两对相等的边。
通过对这些几何形状的学习,孩子们可以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除了基本的图形和几何形状,小学生还需要学习一些与这些图形相关的概念,如面积和周长。
面积是描述一个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周长是一个图形的边的长度总和。
学习面积和周长可以帮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性。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来判断它与其他图形的大小关系,也可以通过计算一个图形的周长来判断它与其他图形的边长关系。
通过学习图形和几何形状,孩子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当孩子们看到一个图形时,通过观察和比较,他们可以快速地判断出这个图形的形状和属性。
这样的能力对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和思考是非常有帮助的。
此外,图形和几何形状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
比如,我们可以在街道上看到大量的三角形,比如红绿灯的标志。
我们还可以在家里看到许多矩形,比如窗户和书桌等。
通过学习图形和几何形状,孩子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事物,了解事物的形状和特点。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的图形和几何形状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图形和几何形状,孩子们可以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相等。
总棱长=12a
S表=6a2
V = a3
或
V = Sh
圆柱
2个底面都是圆形,1个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无数条高。
S侧= Ch
S表=2S底+S侧
V = Sh
圆锥
1个底面是圆形,1个侧面展开是扇形,1个顶点。
V = Sh
S = (a+b)h÷2
圆
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一个圆心,直径是半径的2倍
C =πd
或
C = 2πr
S =πr2
立体图形
长方体
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总棱长=4a+4b
+4h=4(a+b+c)
S表=2ab+2ah+2bh
=2(ab+ah+bh)
V = abh
或
V = Sh
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总结
名称
图例
特征
周长/棱长
面积/表面积
体积(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长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
四个角都是直角。
C = 2(a+b)
S = ab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 = 4a
S =a2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源自等S = ah三角形
内角和180度
S = ah÷2
梯形
只有一对边互相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