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合集下载

考研管理类全国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分类试卷(论说文)共16篇

考研管理类全国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分类试卷(论说文)共16篇

考研管理类全国联考综合能力历年真题分类试卷——论说文1.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亚里士多德说:“城邦的本质在于多样性,而不在于一致性……无论是家庭还是城邦,他们的内部都有着一定的一致性。

不然的话,它们是不可能组建起来的。

但这种一致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同一种声音无法实现和谐,同一个音阶也无法组成旋律。

城邦也是如此,它是一个多面体。

人们只能通过教育使存在着各种差异的公民,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共同体。

”求同存异,教育是桥梁面对“多样性”差异,如何让“一致性”越来越多?亚里士多德在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教育,是求同存异的桥梁。

“城邦”是由人构成,社会亦如此,它的本质属性也是“多样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能绝对消除的。

要想保持社会的稳定,就只能求同存异,尽量促进“一致性”。

渊源历史长河中,为了促进社会“大一统”这个“一致性”,不外乎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武力强迫,一个是教育引导。

两种途径结果看似一样,其本质却大相径庭。

同样是解决族群问题,希特勒采取的是种族清洗,对犹太人开展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不但没有“求同”,最后还为自己掘下坟墓;我国的民族政策恰恰相反,采用的却是承认其民族特性,并帮助他们发展自己民族文化,传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教育引导实现了56个民族的大团结。

对于教育本身,世上也存在着“多样性”观点。

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到“求同存异”,因材施教。

古时候,孔子的学生子路和冉有先后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即他们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是否应该马上实施,孔子却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

另一个学生公西华很奇怪,为什么这样。

孔子笑说,子路和冉有性格炯异,前者性格多虑,让他果断,后者性格急燥,则让他三思。

教无定法,故因材施教。

教育更是一个系统性、长久性的工程,若想取得良好成效,则需要结合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立教育目标,明确想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二是选择正确方法,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做到因材施教;三是给予恰当时间,根据具体教育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时间,当长则长,当短则短。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9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9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9(总分: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写作(总题数:4,分数:4.00)1.论证有效性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3年10月真题“勤俭节约”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也是近百年流传下来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就是靠全国人民发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的艰苦奋斗精神,才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打下了工业化的基础。

时代车轮开进了21世纪,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实现了全面开放,与30年前相比,我们面对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在变,任务在变。

人的观念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也要与时俱进。

比如,“勤俭节约”的观念就是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我们可以从个人、家庭、国家三个层面对“勤俭节约”的观念进行分析。

先从个人的角度谈起,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就会过度关注“节流”,而不重视“开源”,“开源”就是要动脑筋,花气力,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能力合法赚钱,个人的财富不是省出来的,只靠节省,财富的积累是有限的,靠开源,财富才可能会滚滚而来。

试想,比尔盖茨的财富是靠省出来的吗?再从家庭的角度分析,一个家庭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也就是秉持“勤俭持家”,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还是应该的,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出去挣钱了,但对于尚在工作年龄的人,尤其是青年人,提倡勤俭持家有害无益,为了家庭的长远利益,缺钱的时候还可以去借钱,去抵押贷款,为了勤俭持家,能上的学不上,学费是省了,可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

即使是学费之外的学习费用,也不能一味节俭。

试想,如果朗朗的家长当年不买钢琴,能有现在的国际钢琴大师朗朗吗?最后从国家的角度审视,提倡“勤俭节约”弊远大于利。

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演变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至今还没有完全走出低谷,2008年之前,中国的高速发展靠投资拉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真题及答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真题及答案

除的概率( )
A. 1
B. 1
5
9
C. 2
D. 2
E. 7
9
15
45
14.圆柱体底面半径2,高3,垂直于底面的平面截圆柱体所得截面为矩形
ABCD ,若弦AB 所对圆心角是3 ,则截去部分(较小那部分)体积(

A. 3 B.
6
C. 3 3
2
D. 2 3
3
E. 3
15.羽毛球队4 名男运动员3 女足动员,从中选出2 对参加混双比赛,不同
不同装法有( )种,
A.12
B.18
C.24
D.30
E.36
7.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2B2C2 D2 是A1B1C1D1 四边的中点A3B3C3D3
是A2B2C2D2 四边中 点依次下 去,得到 四边形序 列AnBnCn Dn (n 1、2、 设
3…)
AnBnCn Dn 面积为 Sn 且 S1 12 则 S1 S2 S3
E.由于所列城市在同一天可能表示所有天气类型,所以……一定是……
2022/2/20
28.现在许多人很少在深液11 点以前安然入睡,他们未必都在熬夜用功, 大多是在玩手机或看电视,其结果就是晚睡,第二天就会头晕脑涨、哈欠 连天。不少人常常对此感到后悔,但一到晚上他们多半还会这么做。有专 家就此指出,人们似乎从晚睡中得到了快乐,但这种快乐其实隐藏着某种 烦恼。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家的结论?( ) A.晚睡者内心并不愿意睡得晚,也不觉得手机或电视有趣,甚至都不记得 玩过或看过什么,但他们总是要在睡觉前花较长时间磨蹭。 B.大多数习惯晚睡的人白天无精打采,但一到深夜就感觉自己精力充沛, 不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觉得十分可惜。 C.晚睡其实是一种表面难以察觉的、对“正常生活”的抵抗,它提醒人们 现在的“正常生活”存在着某种令人不满的问题。 D.晚睡者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他们认为,当天的事须当天完成,哪怕晚 睡也在所不惜。 E.晨昏交替,生活周而复始,安然入睡是对当天生活的满足和对明天生活 的期待,而晚睡者只想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29.分心驾驶是指驾驶人为满足自己的身体舒适、心情愉悦等需求而没有将 注意力全部集中于驾驶过程的驾驶行为,常见的分心行为有抽烟、饮水、 进食、聊天、刮胡子、使用手机、照顾小孩等。某专家指出,分心驾驶已 成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专 家 的 观 点 ?( ) A.近来使用手机已成为我国驾驶人分心驾驶的主要表现形式,59%的人 开 车过程中看微信,31%的人玩自拍,36%的人刷微博、微信朋友圈。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4. 写作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1.2004年1月真题目前,国内约有1000家专门的公关公司。

去年,规模最大的十家本土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30%,而规模最大的十家外资公关公司的年平均收入平均增长15%;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

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

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员工的工作效率高,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公关协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去年,中国公关市场营业额比前年增长25%,达到了25亿元;而日本约为5亿美元,人均公关费用是中国的10多倍。

由此推算,在不远的将来,若中国的人均公关费用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将从25亿元增长到300亿元,平均每家公关公司就有3000万的营业收入。

这意味着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的公关公司。

正确答案:美梦能否成真论证者通过一系列数据堆砌和诸多推论假设,得出了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成为世界级公司的结论。

整个论证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首先,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公司员工人数二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公司的雇员人数不仅取决于工作效率,还和公司规模大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等息息相关。

论证者基于十大本土公关公司的平均雇员人数是十大外资公关公司的10%,不足以论证本土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高。

论证者要加强论证,还需提供更多精准的数据。

其次,由公关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增长的百分比也不能必然推出公关公司年营业额的实际情况。

没有基数的百分比是没有重要意义的,只能代表一个相对的比率,而无法说明本土公关公司的收益能力一定比外资公关公司的收益能力强。

因此,我们无法从论证者的数据中,得出相关的结论。

再次,且不论我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不太可能迅速追赶上日本的水平,就算我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不久就增长到300亿,但很可能外资公关公司占去了90%以上:或者在公关公司的未来市场上有很多新晋之秀的身影也未可知。

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2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试题
一、问题求解:第 1~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 A、B、C、D、E 五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某商品的定价为 200 元,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连续两次降价 20%后的售价为( ).
A.2560 元
B.2600 元
C.2640 元
D.2680 元
E.2720 元
14.如图 3,三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所覆盖区域(实线所围)的面积为( ).
-3-
A. 3 2
B. 3 3 2 4
C. 3 3
D. 3 3 2
E. 3 3 3 4
15.在一次捐赠活动中,某市将捐赠的物品打包成件,其中帐篷和食品共 320 件,帐篷比食品
女子比赛被安排在第二和第四局进行,则每队队员的不同出场顺序有( ).
A.12 种
B.10 种
C.8 种
D.6 种
E.4 种
12.若 x3 x2 ax b 能被 x2 3x 2 整除,则(
).
A. a 4 , b 4 D. a 10 , b 8
B. a 4 , b 4 E. a 2 , b 0
A.114 元
B.120 元
C.128 元
D.144 元
E.160 元
2.如图 1, ABC 是直角三角形, S1 、 S2 、 S3 为正方形,已知 a, b, c 分别是 S1 、 S2 、 S3 的边 长,则( ).
A. a b c
B. a2 b2 c2
C. a2 2b2 2c2
D. a3 b3 c3
16.一元二次方程 x2 bx 1 0 有两个不同实根. (1) b 2 . (2) b 2 .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作文)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4(总分: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写作(总题数:4,分数:4.00)1.论证有效性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2年1月真题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关注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去对待,也许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的尝试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的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的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间万物的运动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当我们变换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许会得到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

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风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

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及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一样,是整个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见,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即使人类在某一时期,部分地改变了气候,但仍然是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主题:运用爱因斯坦相对论去对待气候问题,可以找到其问题,指出“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类果真不必干预自然问题吗? 题干论证根据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认识,得出了“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的结论。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逻辑(因果关系)-试卷2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逻辑(因果关系)-试卷2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逻辑(因果关系)-试卷2(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逻辑推理(总题数:24,分数:48.00)1.某研究中心通过实验对健康男性和女性听觉的空间定位能力进行了研究。

起初,每次只发出一种声音,要求被试者说出声源的准确位置,男性和女性都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多种声音同时发出,要求被试者只关注一种声音并对声源进行定位,与男性相比,女性完成这项任务要困难得多,有时她们甚至认为声音是从声源相反方向传来的。

研究人员由此得出:在嘈杂环境中准确找出声音来源的能力,男性要胜过女性。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

最能支持研究者的结论?A.在实验使用的嘈杂环境中,有些声音是男性不熟悉的声音。

B.在实验使用的嘈杂环境中,有些声音是女性熟悉的声音。

C.在安静的环境中,人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嘈杂的环境中,人的注意力容易集中。

D.在嘈杂的环境中,男性注意力更易集中。

√E.在安静的环境中,女性注意力更易集中。

本题属于可能性推理的加强型题目。

首先排除C选项,C选项并未提到男女的区别,属于无关项。

再看A 项和B项,这两项都能够支持题干的论证,但支持力度并不强。

因为题干里只说到“有些声音”,并不全面,且没有男女之间的对比。

再看D项,在嘈杂的环境中,男性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相当于对题干的结论给出了原因解释,能够有力地加强题干论证。

E项说的是女性在安静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与题干矛盾。

故正确答案为D。

2.国外某教授最近指出,长着一张娃娃脸的人意味着他将享有更长的寿命,因为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容易反映在脸上。

从1990年春季开始,该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对1826对70岁以上的双胞胎进行了体能和认知测试,并拍下了他们的面部照片。

在不知道他们确切年龄的情况下,三名研究助手先对不同年龄组的双胞胎进行年龄评估,结果发现,即使是双胞胎,被猜出的年龄也相差很大。

然后,研究小组用若干年时间对这些双胞胎的晚年生活进行了跟踪调查,直至他们去世。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1000是100的十倍,但是当分母大到百亿的时候,作为分子的这两个数的差别就失去意义。

在知识经济时代,任何人所掌握的知识,都只是沧海一粟。

这使得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时,知识尺度已变得毫无意义。

现在网络技术可以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查询到你所需要的任何知识信息,有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感叹何必要为学习各种知识数年寒窗,这不无道理。

传授知识不应当继续成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

学习知识需要记忆。

记忆能力,是浅层次的大脑功能。

人们在思维方面的差异,不在于能记住什么,而在于能提出什么。

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知识与此种能力之间没有实质性的联系,否则就难以解释,具有与爱因斯坦相同知识背景的人多的是,为什么唯独他发现了相对论。

硕士、博士这些知识头衔的实际价值一再受到有识之士的质疑,道理就在这里。

“知识就是力量”这一曾经激励了几代人的口号,正在成为空洞的历史回声,这其实是时代的进步。

【参考范文】知识真的不重要吗?在上述材料中,通过对知识尺度、高等教育、素质教育等内容进行论述,从而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认为知识就是力量已经过时,这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在衡量知识尺度时存在比较不当的问题。

在培养和选拔人才所掌握的知识时,要以其所处行业、所在职位、所涉领域等作为衡量依据,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以个人知识与整体知识进行对比而得出“知识尺度的无意义”是有失偏颇的。

其次,有能力通过网络技术查询知识信息并不等同于掌握和学会运用这些知识,也不能因此来否定高等教育中知识传授的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写作)
61、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甲:有人以中医不为西方人普遍接受为由,否定中医的科学性,我不赞同。

西方人普遍不能接受中医是因为他们不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乙:西医是以科学研究为根据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

因此,科学没有国界,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把中医的科学地位归咎于西方科学界不认可中国文化,是荒唐的。

甲:“科学没有国界”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谬误。

如果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呢?
乙:从科学角度讲,现代医学以生物学为基础,而生物学建立在物理、化学等学科基础之上。

中医不以这些科学为基础,因此它与科学不兼容,只能说是伪科学。

甲:中医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治好了很多人,怎么能说它是伪科学呢?人们为什么崇尚科学,是因为科学对人类有用。

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西医自然有长于中医的地方,中医也有长于西医之处。

中医体现了对人体完整系统的把我,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就是西医所欠缺的。

乙: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中医在中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时候,中国人的平均寿命
只有三十岁左右,现在中国人平均寿命七十岁左右,完全拜现代医学之赐。

【参考范文】
无效的中医科学性之辩
在上述材料中,甲乙双方针对“中医的科学性”,进行了系列的辩论。

然而,该辩论过程存在一些缺陷,现分析如下:
首先,甲认为:“如果科学真的没有国界,为什么外国制药公司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呢?”这明显存在偷换概念的嫌疑。

“科学”与“知识产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概念界定不清的情况下,甲方由“科学无国界”推导出“知识产权无国界”是欠妥当的。

其次,乙由“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普适的自然规律”不必然得出“科学的发展不受民族或文化素质的影响”。

这是两个不同的话题。

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则受到民族和文化的影响,特别是“科学观”的影响。

再次,甲方以“科学对人类有用”为前提,进而论证“既然中医对人类有用,凭什么说它不是科学”,则有失偏颇。

“有用”不是“科学”判断的前提,正如:我们不能由“科学都是有用的”推出“有用的都是科学的”。

甲方在论述的过程中错误地使用了条件关系。

最后,乙方不能凭借西医依靠现代科技手段对患者作出的全身检查便得出西医具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

西医在诊断过程中覆盖了身体的每一部分,并不意味着西医在治疗理念上具有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

另外,中国人平均寿命提高是多种因素的结果,只归因于某一个具体的因素过于草率。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甲、乙双方都未能守住各自阵地,他们在论证的过程中
都存在一定的纰漏,因此他们的论证都还需完善。

62、论说文
“原则”就是规矩,就是准绳。

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是:“原则上……,但是……”。

请以“原则”与“原则上”为议题写一篇论说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

【参考范文】
“原则上”的盛行,是对原则的伤害
“原则”是指政策、规定,是办事的硬杠子。

所谓的“原则上”,应该是必须以原则为准绳,违背政策、违反规定的事情就不能干、不能办。

但现在,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或者听到“原则上不能怎么怎么”的文字或者语言;这就使如今的“原则上”有了另外一种解释:原则是“死板”的,可实际操作仍然有灵活性,就算是规定不能办的事情,也可酌情解决。

正因为如此,“原则上”为少数人提供了违规违纪的一个广阔空间,他们将原则变成了“变形金刚”,随着亲情、友情、私情任意变形。

原则成了摆设,哪些事情能办,哪些事情不能办,完全根据个人的嗜好和需要去理解、去操作;原则成了交易,请客送礼的、行贿受贿的,即使是明显违反原则的事情,也可大开绿灯。

反之,就算是原则之内的事情也休想办成。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情况确有不同,很多时候不能“一刀切”,文件中有“原则上”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频频“原则上”,就令人不解了。

模糊表达易滋生特权:有“原则上”,就有着看不见、摸不清的“原则下”;有“一般情况下”,就有“特殊情况下”。

如果充斥着“原则上”、“一般情况下”等词汇,势必为特权留下后门。

说话可以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了。

办事也要讲究灵活性,不能死板教条;但原则就是原则,既然有原则,又何必多一个“上”字,多了一个“上”字,刚性就变成了弹性,硬的也就软了,许多事情就会“节外生枝”:干部看了心照不宣——有“模糊”就有“空子”;群众见了嗤之以鼻——原来“虚晃一枪”。

“原则上”在客观实际中,成了对违反原则的默认。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原则上”的灵活,必将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既不利于干部的廉政廉洁,也会构成对群众利益的一种伤害。

要取信于民,要落实到位,就得多些原则,划定“禁区”,少些“原则上”,杜绝“擦边球”。

原则就是原则,而不能有什么“原则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