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科学入门 复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科学入门复习题答案

1科学入门复习题答案

第1章科学入门1.科学的主要特征是探究活动。

2.科学探究活动一般有六个步骤:①发现问题;②提出假设;③设计实验;④观察,记录数据;⑤进行实验;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另一种答案见书总结)3.科学探究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践,学习科学也需要观察,提出疑问和实验。

4.进行实验时我们必须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

5.实验时发生意外,一定要保持镇静,并立刻向老师报告。

处理意外方法如下:①烫伤手指: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并涂抹蓝油烃。

②化学试剂沾手上:用大量自来水冲洗。

③化学试剂进入眼睛:用蒸馏水冲洗。

④实验中发生着火: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沙子覆盖,还可用灭火器扑灭。

6.科学家发现人类的感觉不尽可靠,因此发明了许多测量工具。

下列工具的用途是:①天平: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克g 千克㎏。

②刻度尺: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厘米cm 米m 千米km 。

③量筒: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单位是升L 、毫升CL 。

还可以利用排水法,采用量筒来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固体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 立方厘米cm3 ,1m3 =1 000cm3 。

一个50立方厘米的石块放入水中,它排开的水的体积是50mL 。

④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或气体温度时,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完全/部分)插入待测物中,待温度稳定后方可读数。

⑤电子停表:用来测量时间,单位是时h 分min 秒s 。

⑥听诊器:用来测量人的心跳。

每个人的心跳次数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自己的心跳和脉搏是相同的。

运动后,心跳和脉搏加快。

7.量筒必须平放在桌上才能使用,读数时,视线必须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如果俯视,读数会比实际体积偏大;如果仰视,读数会比实际体积偏小。

8.一个容器最多所容纳的液体体积称为这个容器的容积。

9.酒精灯和煤气灯都是实验时常用的加热仪器。

10.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所以用外焰来加热。

点燃酒精灯的操作步骤是:取下灯帽,用火柴点燃。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1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浙江七上科学第一章单元检测卷考生须知: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一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2·台州)在实验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和操作规范。

下列操作或处理方法正确的是()A. 轻微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B. 点燃酒精灯C. 滴加液体.D. 手持试管加热【答案】A2.现要测量某圆柱体的直径,如图所示几种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B3.某同学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读数为14.21分米,则该读数的准确值和估计值各是()A. 14.2分米和1毫米B. 14.2分米和0.01厘米C. 14分米和0.21厘米D. 14分米和0.21分米【答案】A4.如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A. B. C. D.【答案】B5.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分别为:8.42cm、8.43cm、8.64cm、8.42cm、8.44cm。

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 8.47cmB. 8.428cmC. 8.43cmD. 8.4275cm【答案】C【解析】比较可知,9.64cm明显偏大,将其去掉。

那么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

故选C。

6.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 3吨=3×1000=3000千克B. 20毫米=20毫米× 米=0.02米C. 0.05米=0.05×106纳米=5×104D. 19升=19×1000厘米3=1.9×104厘米3【答案】D7.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自己身体里一些部位的“尺”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下列所列举的利用身体“尺”估测物体长度事例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A. 校园的小树有一人高了,所以小树的高约1.60mB. 我的课桌有4拃长,约75cmC. 体育课学生用的跳绳的绳子有两庹(tuǒ)半长,约3.2mD. 小明同学步行测得学校的小路长50步,每一步约26cm【答案】D8.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 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复习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20厘米3。
温度的测量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0C)
00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1000C——水沸腾时的温度 3、温度测量工具:温度计(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4、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选、观、放、 读、记(结果带上单位)
体温计的特点
⑴测温范围小:35℃~42℃ ⑵精确度高:每小格为0.1℃ ⑶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液体 会自动断开
3、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的是 A、
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 4、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2.70厘米,
若改用最小刻度是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 XXX块的长度,测量结果应是2.7 厘米

• 5、如图3所示,本来水的体积是

头后量筒的示数是

• 这块碎石的体积是 少
B 、 A 、 C、 E 、 D 、 F 。
12、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
定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C 与评 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13、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5.6吨= 5600 千克=5.6x106克;
正确答案:3789.6730℃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形状、位置、 状态、温度等因素无关
3、质量的单位: 4、实验室测物体质量常用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视察“铭牌”——量程、横梁 标尺最小刻度值 (2)放平、归零: (3)调平:调节平衡螺母 (4)称量:左物右码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训练(含答案)

第1章 科学入门 单元训练(含答案)

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训练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小张用足量的盐酸、石灰石反应,并尝试直接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CO2。

你认为小张()A.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CO2C.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c可收集到一瓶CO2D.不可能收集到一瓶CO2,因为CO2可溶于水2.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为80﹣120nm,传染性很强。

在疫情期间,小张出去买必须的生活用品,他戴好口罩后一路按正常的步行速度走向超市。

在超市门口,保安拿着电子体温计往小张额头上扫了一下,便测出了他的体温是正常的,随后小张进入超市买完东西后就迅速回到家。

根据以上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张的正常体温约为37.3o CB.小张买了一瓶矿泉水的体积为500升C.新型冠状病毒直径大约8×10﹣5m﹣1.2×10﹣4mD.小张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l1m/s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B.C.D.4.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装入固体粉末B.加热液体C.添加酒精D.处理废弃药品5.“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A.米勒实验B.研究宇宙膨胀C.研究磁场实验D.研究分子间有间隔实验6.将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经过适当时间,温度计的读数为-5℃。

将温度计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稳定后读数为105℃,将该温度计放入一杯水中,稳定后发现读数为39℃,则这杯水实际温度为()A.34℃B.39℃C.40℃D.44℃7.图甲为显微镜结构图,图乙为“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丙为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箭头表示血流的方向)。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血管⑤是小鱼尾鳍内的小动脉B.若将血管⑥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左上方移动C.用③湿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及躯干部是为了避免其乱跳D.显微镜调焦时,用左眼注视①,同时转动②使镜筒缓缓下降8.某同学在确定一种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不需要考虑的是()A.反应所需条件和药品的状态B.气体的性质C.气体的验满方法D.气体的用途9.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负面影响的是()A.用吸尘器吸尘B.使用破损空调降温时,氟利昂排入大气C.使用LED节能灯代替白炽灯D.用计算机上网查资料10.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第一章《科学入门》选择题含答案

期末分题型复习:第一章 科学入门 选择题1.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室规则的是( )A.用湿手接触实验室电源 B.药品使用前先看说明书C.打翻化学试剂只需自行处理 D.通过试嗅检验试剂的性质2.下列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一个人的体积约为 350 米3B.七上科学课本的质量为 350 克C.课桌距地面高度为 75 毫米 D.冬天早晨大气的温度接近人体体温 3.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A.C.B.D.4.人们对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有时要求很高,有时要求不高,在不同要求时测量工具的选择很关键,下 面对测量工具的选择合适的是( )A.测量标枪的成绩用最小刻度是 1 毫米的刻度尺B.测量室温选用测量范围是-30℃~50℃的温度计C.测量玻璃窗的长度用学生铅笔袋中的塑料直尺D.测量百米赛跑的时间选用普通手表5.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6.小磊同学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2.23 厘米、2.22 厘米、2.83 厘米、2.23 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 )A.2.38 厘米 B.2.227 厘米 C.2.2267 厘米 D.2.23 厘米7.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测得的四次数据分别是 2.12 cm、2.13 cm、2.13 cm、 2.44 cm,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 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2.12 cm B.2.127 cmC.2.13 cm D.2.21 cm8.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 4 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36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25cm B.12.35cm C.12.4cm D.12.353cm9.某同学做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 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A.加氧化铜粉末 B.倾倒稀硫酸C.加热 D.洗涤试管10.有甲、乙、丙三种量筒,它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分别为甲:500 毫升,10 毫升;乙:100 毫升, 1 毫升; 丙: 50 毫升,1 毫升。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卷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单元测试卷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七年级(上)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A
4.D
5.B
6.B
7.D
8.B
9.A 10.D 11.B 12.C 13.C 14. 15.C
16.C 17.C 18.B 19.B 20.A
二、填空题
21.刻度尺体温计
22.下沉上浮漂浮在食盐溶液中
23.冷热程度热胀冷缩三十七摄氏度 -40℃
24.量筒量杯
25.3.60 3.6厘米
26.⑴甲⑵乙⑶20
27.0.00324 不对 165厘米
28.⑴厘米⑵体积 500
29.-23.0℃25.0℃
30.③⑤②④⑥
三、实验探究题
31.⑴温度计测量果汁的温度⑵量筒测量果汁的体积
32.⑴B ⑵蚂蚁离开蚁窝的时间主要集中在11:00-17:00
33.⑴光⑵光影响鼠妇的生活⑶阳光充足⑷平均
34.不同时间下、不同容器内青蛙的个体数目
四、分析计算题
35.V=10ml/40=0.25ml
设每一昼夜滴的水为x毫升
3600秒×24/x毫升=12秒/10毫升,x=72000毫升
36.①先用托盘天平称量出十张报纸的质量m1克;
②将家中的所有报纸称量质量为m2克;
③则总共的报纸张数=10m2/m1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130.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_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_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科学阶段测试卷(三)第1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实验中既能做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A.烧杯B.试管C.量筒D.集气瓶2.下列问题不是科学研究范围的是()A.月亮形状的变化B.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C.太平洋周边地区常发生地震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3.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蛟龙号”潜水B.“神舟九号”飞天C.沙漠干旱沙雨D.夜晚闪烁的霓虹灯4.下列仪器的用途错误的是( )A.试管是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B.停表可以测量时间间隔C.酒精灯是实验室常见的热源D.药匙主要用于取用少量液体药品5.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③①⑤⑥④②⑦C.③①④⑤⑥②⑦D.③①⑤④⑥②⑦6.如图所示,点燃和熄灭酒精灯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所示,在图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都对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闻药品的气味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9.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B.科学就在我们身边C.科学能改变我们的身活D.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10.实验室里的量筒常常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矮而粗的形状,这主要是为了()A.美观、好看B.提高稳度C.便于操作D.提高测量的精确度11.某同学的下列观察结果不确切的是( )A.绿色植物不一定生长在土壤中B.将一根筷子倾斜地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玻璃茶杯中,从上往下看,筷子弯折了C.澄清的水是白色的D.食盐加入到水中会慢慢地消失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②应该用酒精灯的焰心给物质加热③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④不能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综合测试(含解析)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如图所示,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雨后彩虹B. 嫦娥飞天C. 流星划破夜空D. 大雁南飞2.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错误的是()A. 科学是一门研究周围自然环境的学科B.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C. 科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D. 科学无所不能,有了科学技术,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3.下列活动不属于观察的是()A. 用体温计测量一位学生的体温B. 仔细地观察蜗牛的活动C. 一位学生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D. 用停表测量某同学跑100米的时间4.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A. B. C. D.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 3.6km=3.6km×1000m=3600mB. 3.6km=3.6km×1000=3600cmC. 3.6km=3.6×1000=3600mD. 3.6km=3.6×1000m=3600m6.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毫升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A. 100毫升的烧杯B. 10毫升的量筒C. 100毫升的烧杯和滴管D. 50毫升的量筒和滴管7.某同学在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小松鼠在竹林里出现。

松鼠是吃松果的,应该在松树上,怎么会在这里出现呢?它是不是也吃竹笋呢?为了验证自己的疑问,他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一段时间后还真发现松鼠抱着竹笋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就“拔了几颗新鲜竹笋放在路边,然后静静地躲在一旁观察”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 提出问题B. 建立猜测和假设C. 制定计划D. 获得事实与证据8.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

“适量”的标准是()A. 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不会溢出C. 水面约在量筒中间D. 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9.某同学在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获得了如下数据:L1=2.11cm,L2=2.30cm,L3=2.11cm,L4=2.12cm,则该物体长度为()A. 2.113cmB. 2.16cmC. 2.11cmD. 2.10cm10.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的是()A. 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B. 若不慎将腐蚀性药液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C. 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有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使用火焰、红热的玻璃和金属时若发生烫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和浸泡11.一支已用过的体温计,水银柱液面示数为37.9℃,消毒后,用此体温计直接测两个病人的体温,第一个为37.9℃,第二个为38.6℃,由此可以确定()A. 两个病人都在发烧B. 第一个病人发烧,第二个病人不发烧C. 第一个病人不发烧,第二个病人发烧D. 第一个病人可能发烧,第二个病人一定发烧12.两支内径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A. 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 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C.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D. 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13.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大陆,为一89.5C。下列4种温度计中,可用于这两处的是()
选项
测蚩范围
最小刻度/OC
最r¾温度/℃
最低温度/。C
A
42
35
0.1
B
100
-40
1
C
200
-10
2
D
100
-100
1
7(2分).用金属框可以拉出一个肥皂泡。小科认为肥皂泡的形成和变化可能与 金属框的形状有关。于是,他做了几个不同形状的金属框,逐一进行拉肥皂泡 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就“逐一进行拉肥皂泡 实验,仔细观察肥皂泡的形成过程和形状的变化情况”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 学探究中的()
0℃,的温度定为IoO°C,在0和IOO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 就表示1摄氏度。
(2)当时的室温大约为 ℃,这些水冷却到室温总共用了
17.1(1分)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做“观察加热水时温度如何变化”的实验过程
中某一时刻的温度,此时水温是 —℃
17.2(1分)同学们在实验时发现水沸腾的温度是98℃,尽管继续加热,水仍
A.提出问题
B.做出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8(2分)「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 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9(2分).甲、乙两量筒的分度值分别是1厘米3和2厘米3,用它们来测量等 质量煤油的体积,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数分别是13.8厘米3和13.9厘米3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然在沸腾,但温度没有升高,三位同学据此现象作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图。
18.完成下列填空。
18.1(2分)量筒是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的仪器,它—(填“有”或“没有”) 零刻度。
18.2(2分)若要准确量取40 ml.液体,应选择 (填字母)。
A.50 mL量筒
B.IOnIL量筒
A.长度单位
B.体积单位
C.时间单位
D.温度单位
11(2分).某科学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 妇,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2)一枚一 角硬币的厚度约是1.9 —;(3)一张单人课桌的长度是0.594—o 15(8分),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 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16(8分).张辉为了研究水的一些特性,做了如下的实验:将100克水倒入一 只烧杯中,然后让他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 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时间/分
O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1)摄氏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把 的温度定为
2
通用的鞋的号码数,是指人的足后跟点到最长的足趾尖点的距离的长度,单位 是厘米。小华同学想请人在外地帮他买双合适的运动鞋,他利用手头仅有的一 把受潮膨胀的木尺测出自己的足长是24 cm,则他应该买的最合适的鞋号码 是 ()
A. 23B. 23-
D∙ 24-
2
6(2分).地球表面的最高气温出现在非洲索马里,为58℃;最低气温出现在
C.IoonIL量筒
D.胶头滴管
18.3(4分)图中*b、C三种读数方法中,c是—(填“仰视”或“俯 视”),c的读数是 毫升。
第1章复习
1(2分).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试管架
I
2(2分).测得一物体的长度为420.0毫米,若换用厘米为单位表示,这个测 量结果应该是()
A.42厘米
B.42. 00厘米
C.42. 0厘米
D.420厘米
3(2分).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5. 1 km=5. 1 km× IO9m
B.5. 1 km=5. 1 × IO6cm
C.5. 1 km=5. l×106dm
D.5. 1 km=5. l×103m
4(2分).下列温度最接近25C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浙江省冬季最冷时的室外温度
C.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D. 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5(2分).小明新买了一双鞋,看到鞋底上标有“231”的字样,这就是现在
甲乙
A.甲量筒的分.两量筒的分度值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分度值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10(2分).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 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纳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 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开了更加开阔的微观世界。这里 所说的纳米是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