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2021-2021学年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科学并不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
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方式。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 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
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 45 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 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 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
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 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
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
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
割伤要用 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
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 1 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 0.5cm 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科学并不神秘

第1章 科学入门
课题1 科学并不神秘
1 小新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 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C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 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
该市生活垃圾的 成分以_有__机___物__ 为主。
(2)对垃圾填埋场中有害元素含量的描述,正确的是__B___ (填字母)。 A.有害元素的含量随着垃圾堆放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各种有害元素在0~30 cm层含量都低于30~60 cm层 含量 C.这些垃圾因含有有 害元素而毫无价值
(3)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对该市垃圾处理提出合理的建议 或设想:__分__类__收__集_____ (写出一点) (合理即可)。
4 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科学家瓦特 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这些事 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位同学分别有如下的看法: 甲说:小小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观察中得到的。 根据你的观点,最不同意的看法是( D ) A.甲 B.乙 C.丙 D.丁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压强越大。向两张纸中间吹气时,两张 纸中间气体的流速比外侧气体的流速大。
9 经常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生物钟”紊乱的 人记忆力是否会下降呢?带着这个问题,科学兴趣小 组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①将32只健康老鼠(年龄、大小等条件均相似)随机平 均分成两组,饲养在两个相同的鼠笼中,分别标上A 组、B组。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思考:科学技术给人
们的生活(shēnghuó)带来方便
和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 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你
能举例说明吗?
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导致(dǎozhì)严重的白色污染
第十七页,共二十四页。
思考: 科学技术给 人们 的 (rén men) 生活带来方 便和舒适的
第十页,共二十四页。
其实,你只要留心,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引发(yǐn fā)科学的发现。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瓦特好奇于水沸腾时会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科学给我们(wǒ men)带来了什么 1.科学(kēxué)使我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
学习科学可以(kěyǐ)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
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第七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其实,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你只要留心,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可能 引发(yǐn fā)科学的发现。
你听说过牛顿(niú dùn) 与苹果的故事吗?
第八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同时,也给人 类带来了一定 的负面影响,
你能举例说 明吗?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第十八页,共二十四页。
新知 讲解 (xīn zhī)
含氟制剂的大量使用(shǐyòng)导致臭氧层遭到破坏
科技的发展(fāzhǎn)要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 发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第十九页,共二十四页。
课堂练习
1.小红游泳时发现:自己慢慢走进水中时,身体也感觉慢 慢变轻.请你根据此现象提出一个有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科学 问题( B) A. 人为什么会感觉身体变轻? B. 人身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体积有什么(shén me)关系? C.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 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什么关系?
七上科学第1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练习(试卷和答案)

七上科学第1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练习(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1.有一本杂志名叫《科学世界》,推荐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阅读。
张辉同学就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运用以前积累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2.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A.小明发现天空有流星划过B.小李发现自己别比人跳的高C.琴纳发现种牛痘可以抵御天花D.小张发现今天考试很简单3.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在走进科学大门的过程中,下列认识和做法不正确的是()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4.《走近科学》是中央电视台首个大型科普栏目,黄磊很喜欢这个栏目。
通过观看此节目黄磊发现科学其实并不神秘,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科学问题让我们研究,那么你认为下面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学校池塘里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学校里哪几种植物在春季开花C.造成学生近视率高的因素有哪些D.学校里哪位同学长得最漂亮5.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192个国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将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本次会议被喻为“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
右图是本次会议的一张宣传图片,结合材料,你觉得以下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会给人类带来幸福B.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C.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D.科学技术可以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6.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人工降雨B.砍伐森林C.沙漠干旱少雨D.夜晚霓虹灯灯闪烁7.以下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火山爆发B.流星划过天空C.工厂失火D.雨后彩虹8.开学了,七年级的新生小明漫步在校园,脑子里涌出很多有趣的问题①林荫道两边的树木是什么种类?②树上的知了是怎么发出声音的?③新的班主任是否严厉?④学校今年中考的重点率是多少?其中,属于科学问题的是哪些()A.②B.①②C.①②④D.①②③④9.下列有关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互联网具有浩瀚的学习资源,不会给青少年带来危害B.使用互联网会造成网络成瘾C.互联网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不提倡使用D.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10.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B.苹果落在地上,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C.瓦特好奇于水的沸腾,发明了蒸汽机D.麦哲伦航海探险,发现地球是圆的第1 页,共3 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基础知识 试题

第1章科学入门根底知识复习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产生、开展的。
2、我们在学习科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______、多_______、多_______,运用__________和知识,为人类创造美妙的生活。
3、推动社会的进步,也可以产生破坏作用。
第2节实验和观察1、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__。
进展实验时应有的态度是:认真操作、仔细观察。
实验时要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准确记录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在科学研究中我们常借助各种仪器来。
如,能让我们看到微小的物体,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
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的量与公认的量进展比拟的过程。
2、长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_____(m);单位换算:1千米(km)=______米;1米=_____分米(dm);1分米=_____厘米(cm);1厘米=_____毫米(mm);1毫米=______微米(μm);1微米=_____纳米(nm);1米=_____厘米;1米=_____毫米;1米=______微米;1米=_______纳米。
3、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________。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_________和__________,测量时,①放正确:0刻度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刻度线尽量________被测物体;②看正确:视线跟刻度尺________;③读正确:测量值包括和一位估计值,不要忘记_______。
4、使用刻度尺时,假如0刻度线损坏,要灵敏处理,让整数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________。
5、体积是。
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单位换算:1米3=_____分米3;1分米3=______厘米3;1厘米3=______毫米3;1米3=______厘米3;1米3=______毫米3。
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_______〔L〕和_______(mL),单位换算:1升=_______分米3;1毫升=_______厘米3;1升=_______毫升。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1科学并不神秘(2)

转基因生物
上图为抗虫棉
蜥蜴断尾的启示
你知道干细胞技术吗?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人们学会了用科学思维方式去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并能从表面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或内在规律。
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 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 了很多,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于人们去解决,而且 3、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却变红,而松柏却四季常青,植物园显得绚丽多彩。 你能讲一讲关于他的故事吗? 在长期的科学探索中,人们已经探索和找到 邓小平曾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国家要强盛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将稍微有点凹陷的乒乓球放入一只杯子中。
螳螂捕蝉等都是自然现象。
苹 果
月 亮
为 什 么
为 什 么
落 下 来 了 ?
不 落 下 来 呢 ?
苹果为何会落地?
牛顿发现了 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都是从疑问开始的。
壶盖为何会跳动?
瓦特因好奇于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 明了蒸汽机。
• 奥斯特整理器材时,偶然发现电流使小磁 针摆动了。最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科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极大地促进了
同学们,你能举出更多的自然现象吗? 全自动家用电器、IP卡、电脑、DVD、自动提款卡、打印机,还有新兴的数字电视、数字影院、CDMA、无线网信息传递等等。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超人级类计 有算太机多“的乒天问河题一需乓号要”回球答,内科学家的们已空解决气受热膨胀,将瘪进去的部分顶起来, 使球复原。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并不神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并不神秘》,包括第1章“科学的本质”,第2章“科学探究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科学的定义、科学的特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科学思维与创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认识到科学并不遥远,而是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2.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思考、创新的能力。
3. 初步掌握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操作技巧,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与实验的操作技巧。
教学重点:科学的定义和特点,科学思维与创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显微镜、放大镜、实验试剂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出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有什么特点?”2. 讲解:详细讲解科学的定义、特点,让学生了解科学并不神秘,而是实实在在的。
3. 实践:分组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观察、思考、创新。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5.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验演示:教师演示科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1. 科学并不神秘科学的定义:探索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的系统性知识体系。
科学的特点:实证性、系统性、发展性。
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思考、创新实验操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2. 答案: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并完成实验报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科学新闻、参加科学竞赛,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科学入门》每课教学反思第1节科学并不神秘1. 教学设计方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科学方法,需要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讲解。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接纳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并及时给予解答,引导学生遵循科学思维的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方面2.在教学过程中,同学的积极性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实验环节,同学们展示了良好的合作、共同探讨的精神,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问题时也更加主动。
3. 教学改进方面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充分、直观的展示,以及更多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科学方法代表了人类认识和控制世界的科学思维方式和证实真理的方法,是理解科学的起点,也是开展科学实践的基础。
带着学生去领略科学的魅力,引导他们培养科学思维、探索科学的乐趣,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具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第2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本次教学主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室的介绍和教授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注重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在实际操作中积极探究和发现问题,加强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意识。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案例实验和实验探究来深入学习和探究相关知识点,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
第3节科学观察本课是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针对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通过精选的实例和生动形象的讲解,使学生逐渐了解了科学观察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并学会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作为教师,我认为这堂课较为成功的地方在于:课堂气氛:在引出话题和讲解知识点的时候,我刻意采用了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2021-2021学年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科学
并不神
初中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转眼就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个时候,大多数初中生
都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开始着急了,恨不得找一个捷径,让自己立马学习好,考入重点
高中。
其实,着急并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起到反作用。
这个时候中考生需要冷静,重
新给自己定位,看看自己目前处在什么位置,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2021-2021学年度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科学入门1-1
科学并不神秘教案新版浙教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目标是什么?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种:最低目标、中等目标和最高目标。
最低目标是在
中考时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中等目标是在最后复习阶段取得进步,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最高目标是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中考时超常发挥。
在最后的两个多月,中考生通过
努力拼搏和合理的复习计划,实现最低目标甚至中等目标是没问题的。
只要想明白只一点,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的前进,中考实现最高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1
/ 3
初中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转眼就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个时候,大多数初中生
都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开始着急了,恨不得找一个捷径,让自己立马学习好,考入重点
新给自己定位,看看自己目前处在什么位置,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科学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学问,知道科学的发现可以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入手,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影响,知道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能力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培养和形成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及科学研究所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现象,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的
学问。
难点:理解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保护环境。
课中助学:
一、预习反馈二、引入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大自然奇妙现象吗?三、展开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1、观察各种各样变化着的自然现象(通过课件对P2,3页出现的自然现象进行生动的展示,弯曲的铅笔、人造彩虹等用实验呈现) 2、提问:你最感兴趣的自然现象是什么?你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自然现象吗?(同学间可以互相问答)小结: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的学问。
3、如果你在研究你感兴趣的自然现象,那你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
你知道哪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兴趣)二: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1、介绍先进的科技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结合课件) 1交通工具的变化目标是什么?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种:最低目标、中等目标和最高目标。
最低目标是在中考时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中等目标是在最后复习阶段取得进步,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最高目标是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中考时超常发挥。
在最后的两个多月,中考生通过努力拼搏和合理的复习计划,实现最低目标甚至中等目标是没问题的。
只要想明白只一点,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的前进,中考实现最高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2 / 3
初中三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转眼就进入倒计时阶段。
这个时候,大多数初中生都意识到中考的重要性,开始着急了,恨不得找一个捷径,让自己立马学习好,考入重点
新给自己定位,看看自己目前处在什么位置,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四、小结 2通讯方式、工具的变化 3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4登月,探索海底、地球内部讨论:科学技术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2、先进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人们的生活趋于方便和舒适。
但科技也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与火箭相同原理的导弹等却摧毁着我们的文明。
(结合课件上的例子) 1、你能通过多少种方法大约判断出家中常用于喝水的玻璃杯所盛一杯水的体积?和同学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多。
2、找二个大小相同的鸡蛋,将一个煮熟,然后分别在桌面上用相同的力将它们旋转,记录能转动的时间分别是多少?多次实验后,你发现哪个转得时间要长?从中你会提出什么问题?与家长一起分析造成的原因可以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种:最低目标、中等目标和最高目标。
最低目标是在中考时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中等目标是在最后复习阶段取得进步,成绩进一步得到提升;最高目标是在取得进步的基础上,中考时超常发挥。
在最后的两个多月,中考生通过努力拼搏和合理的复习计划,实现最低目标甚至中等目标是没问题的。
只要想明白只一点,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调整好心态,脚踏实地的前进,中考实现最高目标也是有可能的。
3 / 3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