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的判断和心肺复苏术

合集下载

医院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技术

医院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技术

医院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操作技术心跳、呼吸骤停者应执行复苏术。

复苏术是以心脏按压暂时维持人工循环,以人工呼吸代替患者的自主呼吸,建立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恢复全身血氧的发生和发展,促使脑功能的恢复。

引起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很多,常见的有:各种严重创伤、大出血、麻醉意外、食物中毒、心血管疾病、电解质紊乱及过敏等。

患者呼吸停止、意识丧失、颈动脉搏动消失即可诊断为呼吸心搏骤停,应立即进行争分夺秒的抢救。

一、心脏复苏术(一)心搏骤停的先兆凡清醒的患者突然意识消失,大动脉(颈动脉、股动脉)摸不到搏动;如已开始手术,则可见手术野不出血;在监护条件下,可观察到先兆症状,如意识障碍、发劣、心率变慢、血压明显下降、频繁多源或成对的室性期前收缩、频繁极快的室性心动过速、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或呼吸变浅、呼吸节律失常等。

护理要点:巡回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四肢颜色、意识状态情况,不可随意离开手术间,保证输液的通畅。

(二)心搏骤停的原因及护理要点1.患者方面(1)原有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病):护理要点为参加术前病例讨论,术前了解患者病情。

(2)水与电解质紊乱:护理要点为观察患者面容,维持输液通畅,观察并记录尿量。

(3)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护理要点为及时抽取血标本送检,追踪检查结果。

2.麻醉处理方面与麻醉失误和管理不当有关。

全麻药绝对或相对过量所致的心血管严重抑制;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时麻药误入蛛网膜下隙而造成全脊髓麻醉;局麻药过量或误入血管而致局麻药中毒;呼吸道梗阻或通气不足未及时处理而致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护理要点:对于局麻手术的患者,巡回护士准备麻醉药时要注意浓度、剂量、时间,防止局麻药过量。

3.手术操作方面手术操作可直接引起心功能紊乱或通过反射途径而导致心搏骤停。

(1)直接在心脏上的操作,如心外探查、剥离粘连的心包、抬起心尖、分离二尖瓣交界等,可造成室性心律失常或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护理要点: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传递器械要及时,眼明手快,常规准备除颤器、起搏导丝等,配备常规抢救药物,如肾上腺素、2%利多卡因、多巴胺等。

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有可能会遇到身边有人出现心跳骤停的紧急情况,学习掌握心肺复苏术,可以在等待救护车来的这段时间内很好地开展急救行动,为挽救生命争分夺秒。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肺复苏方面的急救措施,供大家参考。

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1.先要判断患者意识。

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

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

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2.开放气道。

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3.人工呼吸。

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

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

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

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4.胸外心脏按压。

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

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

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注意事项:必须控制力道,不可太过用劲,因为力道太大容易引起肋骨骨折,从而造成肋骨刺破心肺肝脾等重要脏器。

初级救护员救护流程

初级救护员救护流程

一、必须稳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判断患者的呼吸、心跳以及意识状态,如果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该马上给予心肺复苏术,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等抢救药物抢救处理。

抓紧时间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或者呼吸机辅助呼吸。

二、如果呼吸、心跳是有的,人处于昏迷,必须要观察血压的情况,如果出现休克的情况,应该快速补充血容量,如果是出血性休克,必须要申请输血。

三、尽量处理原发病,如果是心肌梗塞引起的,马上给予溶栓治疗或者介入手术治疗。

如果是内脏出血或者四肢出血的情况下,引起的失血性休克,必须马上对肢体出血的地方加压包扎止血,内脏出血立即用药,马上急诊安排手术,进行止血处理。

成人心肺复苏术考核标准

成人心肺复苏术考核标准
回答不全面酌情扣分
总分
100分
2、按压与通气比率30:2
3、操作过程中观察内容:口诉(1)注意患者胸部上升与下降是否随着球体而起伏(2)经面罩透明部分观察患者的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3)在呼气时观察面罩内是否成雾状(4)经透明盖观察鸭嘴阀是否正常送气(5)简易呼吸器呼吸活瓣是否正常运行。(6)随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4、口诉:操作5个循环,评估患者复苏效果。
5、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按压频率:为100-120次/分,然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按压要适度,过轻达不到效果,过重易造成肋骨骨折、血气胸,甚至肝脾破裂。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量保持中断<10秒)
6、按压与放松时间比:基本相等,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如有条件2min交换一次按压者)
(只需进行第一轮30次胸外心脏按压后、尽快开放气道)
四、开放气道:“A”
1.头部偏向一侧,清理病人口腔分泌物(取下活动义齿);
2.采取仰头抬颌法;托颌法(疑颈部外伤时)。
五、人工呼吸:“B”
应用简易呼吸器:
1、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口诉:氧流量8-10 L/min,使储氧袋充盈。),一手以“EC“手法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挤压气囊压力适中,挤压球囊的1/3—2/3;胸廓扩张,>1s;连续送气2次。
2、松解衣扣,暴露除颤部位,查看皮肤、导联、有无起搏器及金属物质。
3、用纱布呈“Z”型擦干患者除颤部位皮肤。
4、选择非同步除颤方式,准确选择出所需除颤电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J),将除颤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膏,开始充电。
5、左手电极板置于胸骨右缘第二肋间,右手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左腋中平第5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保证导电良好。(如患者大量出汗,应迅速将胸部擦干)。

心肺复苏流程归纳

心肺复苏流程归纳

心肺复苏流程归纳心肺复苏是一种紧急救治方法,用于抢救心跳停止的患者。

它通过人工刺激心脏和呼吸系统,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下是心肺复苏的基本流程。

一、判断患者状况当发现有人心跳停止时,首先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

可以用声音呼叫患者,轻轻摇晃他们的肩膀,观察是否有反应。

如果没有反应,说明患者失去了意识。

二、呼叫急救在确认患者无意识后,立即呼叫急救。

拨打紧急救护电话,告知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位置和状况。

尽量保持冷静,并按照操作员的指示行动。

三、开启气道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

首先,打开患者的气道,将头部仰置,托住下巴,使口腔和喉咙通畅。

这样可以避免舌头或其他物体阻塞气道。

四、检查呼吸接下来,需要检查患者是否有正常的呼吸。

可以用耳朵靠近患者的嘴巴和鼻子,观察是否有呼出气体和胸部起伏。

如果没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说明患者的心跳已经停止。

五、进行胸外按压在确认心跳停止后,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双手交叉放在患者胸骨下方,用力向下按压,以恢复心脏的血液循环。

按压时要保持节奏稳定,力度适中,每分钟大约100-120次。

六、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过程中,也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将口对口或口对鼻,用自己的口吹气入患者的口腔或鼻腔,使气体进入患者的肺部。

每次呼吸应持续1-2秒,观察胸部是否有起伏。

七、持续复苏在急救人员到达之前,需要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每隔2分钟停下来检查患者的反应,如果有反应则停止急救,等待急救人员的进一步处理。

心肺复苏是一项紧急的抢救措施,可以在心跳停止的情况下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通过判断患者状况、呼叫急救、开启气道、检查呼吸、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心肺复苏。

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心肺复苏的流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救助他人。

心肺复苏术(CPR)

心肺复苏术(CPR)

2023心肺复苏术(CPR)contents •心肺复苏术简介•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心肺复苏术的实践操作•心肺复苏术的进阶技能•心肺复苏术的社会影响和推广目录01心肺复苏术简介心肺复苏术的定义心肺复苏术(CPR)是一种急救技能,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方法,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直到急救医疗服务到达。

CPR的目的是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为受伤或突然发病的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

CPR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心肺复苏术的发展历程1950年代以前,心肺复苏术主要由医护人员手动进行,但成功率很低。

1950年代以后,随着体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引入,CPR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1970年代,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始推广CPR培训,使得更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能。

心肺复苏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和突发疾病经常发生,而CPR可以在等待专业急救医疗服务到达之前,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生命支持。

CPR可以暂时维持血液循环和呼吸,保护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功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CPR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学习和掌握。

掌握CPR可以为家人、朋友和其他人提供及时的急救支持。

02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当个体突然出现心脏骤停时,心肺复苏术可以迅速恢复其心脏和肺部的正常功能。

心肺复苏术的适用范围心脏骤停当个体因窒息导致呼吸停止时,心肺复苏术可以帮助其重新启动呼吸过程。

窒息当个体因各种原因导致休克时,心肺复苏术可以改善其生命体征并缓解症状。

休克通过外部胸部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可以刺激心脏和肺部,促使它们重新启动并恢复正常的呼吸和血液循环。

方法心肺复苏术包括胸部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和检查脉搏。

胸部按压是通过在个体的胸骨上施加压力,以刺激心脏和肺部。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通过向个体的肺部吹气,以促使它们重新启动。

检查脉搏是为了确保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正确性。

原理心肺复苏术的原理和方法VS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心肺复苏术之前,必须确认现场是安全的,以避免施救者受伤。

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

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

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最新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定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的最新要求,以确保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救护操作的质量。

通过对心肺复苏技术的评估,能够提高急救抢救的成功率,增加患者生存机会。

2. 考核内容对于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应包含以下内容:1.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掌握程度,包括正确判断心脏停跳、正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等;2. 心肺复苏的执行,包括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心肺复苏、使用正确的姿势和技巧等;3. 判断心肺复苏效果,包括通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状况来评估复苏效果;4. 面对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如孕妇、儿童、心脏病患者等;5. 心肺复苏的团队协作能力,包括正确分工协作、有效沟通、协调操作等。

3. 考核标准为了通过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应满足以下标准:1. 各项操作准确无误,手法得当,姿势正确;2. 能够熟练运用BLS技术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和频率,以及有效的人工呼吸;3. 能够快速正确地使用AED进行除颤;4. 能够评估心肺复苏效果,观察患者瞳孔、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的变化;5. 在特殊情况下保持冷静,能够针对患者特殊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6. 在团队中做好分工协作,有效沟通,保证心肺复苏操作的连贯性和协同性。

4. 考核方式心肺复苏技术考核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理论考核:测试对心肺复苏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相关操作规程、判断标准、救护设备的使用等;2. 技能考核: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实操能力考核;3. 情景模拟考核:根据特定情景进行模拟考核,考核应对特殊情况的能力;4. 团队考核:测试团队合作配合能力,包括协调操作、沟通配合等。

5. 结束语本文档所规定的心肺复苏技术考核标准的最新版将帮助医疗人员全面提高急救能力,提升心肺复苏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挽救生命。

医学应急救治常识

医学应急救治常识

医学应急救治常识一、急救基本原则1.保护患者安全:在进行急救过程中,应保证患者和急救人员的安全,避免进一步的伤害。

2.判断生命体征:检查患者的呼吸、心跳、意识等生命体征,对于失去意识或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4.采取适当措施: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伤情,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止血、缓解呼吸道梗阻等。

二、常见急救措施1.心肺复苏术: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首先进行胸外按压,再进行人工呼吸。

按压的力度要适中,频率要均匀。

在呼吸停止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2.恢复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道受阻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恢复呼吸道通畅。

如头后仰法、扩张呼吸道等。

3.控制出血:对于出血患者,应快速止血,采取压迫、提高患肢等方法来控制出血。

如伤口出血,可用纱布等物品进行包扎。

4.处理骨折、扭伤等:对于骨折、扭伤等伤情,应采取固定患肢的方法,如用夹板或者锁骨带等物品进行固定。

5.创面处理:对于皮肤创伤,要进行清洁和消毒,然后进行创面处理,如使用敷料等进行覆盖。

6.中毒处理:对于中毒患者,应尽快将其送往医院,不要进行自行处理。

如果事故发生在室外,应将患者转移到通风场所等待救护车到达。

三、急救注意事项1.保持冷静:在进行急救过程中,急救人员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只有保持冷静才能判断病情和伤情,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2.不要拖延时间:在急救过程中,时间是非常宝贵的。

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省略不必要的程序,以缩短救治时间。

3.空气通畅: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头后仰法、扩张呼吸道等方法,使患者能够正常呼吸。

4.给予急救药物:急救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症状,可适当给予急救药物,如止痛药、抗休克药等。

医学应急救治常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备的知识,只有掌握了这些常识,才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正确的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并掌握医学应急救治的常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体征的判断及心肺复苏术
丁晓玉
生命体征的判断
每当伤害、意外、疾病等突然降临时,把危急病人送达医院或医疗急救系统到达现场都有一段漫长的等候期。

在此期间,病人一旦出现流血不止,呼吸困难甚至心跳停止等症状,如果现场得不到正确恰当的急救,便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更加严重的后果。

因此具备正确的急救知识及技术非常重要。

现场救护,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等,一旦发生灾害事故,现场人员可以及时、正确地运用救护技能,挽救生命。

根据医学知识和有关统计,在人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瞬间内(即4~6分钟),对伤员进行有效的生命支持(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则伤员的生存率可达43%。

测量生命体征,急救前的紧急判断
遇到一个突发急病的病人,首先要学会如何判断病情。

要知道需要看什么、查什么,才能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五大生命体征
意识、呼吸、脉搏、体温、血压
1.意识:是指大脑功能活动对周围环境的感知程度。

对一个病人进行判断首先要观察意识是否存在。

•意识存在
•意识丧失:昏迷,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轻拍或摇晃并呼唤患者,观察是否有应答、运动(包括眨眼、咳嗽、肌肉收缩等)。

2.呼吸:是维持生命第一体征。

•临终呼吸:频率减慢,叹息样呼吸(间断),深浅不一,节律不齐(快慢不一)。

•呼吸停止:胸部无起伏,无呼吸音,呼气时口鼻无气体溢出。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可以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观察患者的胸部,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口鼻及气管内有无气体流动的声音,用面部感觉有无呼气时的气流溢出,注:现场徒手时临终呼吸视为呼吸停止处理。

3.脉搏:正常60-100次/分,以颈动脉为准。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向前下方斜行的粗大肌肉,转头时可清晰摸到)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4.体温:正常口36.3-37.2,腋36-37。

升高见于各种感染性疾病,减低见于休克、长期衰竭病人。

死亡1~2小时体温降至与环境温度相同,再结合身体下垂部位是否出现尸斑,可大致判断死亡时间,决定是否抢救,注意溺水等特殊因素下不能依此判定死亡,此项生命体征不能独立判定生死。

急救现场一般不用。

5.血压:正常60-90/90-140mmHg。

需辅助设备,急救现场徒手及非专业人员不需判断。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CPR)= (清理呼吸道) + 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 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

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

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
•判断意识
•检查呼吸
•立即呼救
•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放置CPR体位
•胸外按压(C)
•开放气道(A)
•人工呼吸(B)
一、判断意识(轻拍重喊)
拍打双肩,凑近耳边大声呼唤:“喂!同志、你怎么了?”
如均无反应,则确定为意识丧失(意识丧失:昏迷,呼之不应,刺激无反应。

)
二、检查呼吸(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部)
•一听是否有呼吸声;
•二看是否胸廓起伏(5-10秒);
•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
三、立即呼救(意识丧失即为危险状态,故必须立即呼救)
•寻求他人帮助:“来人呐!救命啊!”
•拨打急救电话120,告知事发地点。

四、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
现场徒手时判断方法:以手指确定病人喉结后,手指滑向一侧,在喉结与胸锁乳突肌(从耳后向前下方斜行的粗大肌肉,转头时可清晰摸到)前缘之间触诊有无颈动脉搏动。

五、放置CPR体位
•仰卧位
•俯卧位时翻身整体转动,保护颈部
•摆放于地面或硬板床
•救护人跪于病人右侧双膝与肩同宽,左膝关节平肩部。

•解开病人衣领、领带以及拉链
六、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施行)
部位:乳头连线中央
胸骨中线中下1/3交界处
频率:至少100次/分
深度:至少5厘米(每次按压后胸廓完全弹回,保证松开与压下的时间基本相等。


方法: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
七、开放气道
观察口腔内有无异物、假牙等
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伤病员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

适用于颈、脊椎损伤时。

)八、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若无自主呼吸,则进行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口张开、捏鼻翼;
•吹气方法:口包口密闭缓慢吹气;
•吹气时间:1秒左右,见胸廓起伏;
•有效标准:胸部抬起;
•吹气后、松鼻、离唇、眼视胸部、吸气;
•按压:吹气=30:2;
注意事项:
•始终保持气道开放
•吹气时不能漏气
•连吹2次,注意中间松开鼻孔,让病人出气
•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
•频率:成人10-12次/分。

为避免施救者过度劳累….
条件允许时:每2min转换一次,每次转换的时间均不应超过5s Time is life!时间每过一分钟,抢救成功率将降低10%!
九、判断心肺复苏是否有效
•双侧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面色、口唇、耳垂、甲床转为红润
•自主呼吸逐渐恢复
•触摸到规律的颈动脉搏动
•手脚抽搐开始呻吟
•收缩压大于60mmHg
终止抢救的指征
•伤病员已经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与自主呼吸,又无进一步救治条件
•医务人员确定被救者已经死亡
十、整理病人,注意保暖
十一、高级生命支持
•早期心脏电除颤
•气管插管
•心电监护
•使用药物等
学会心肺复苏对于每个人都会很有用,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很难保证我们是时时安全的。

为了能够有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初步的心肺复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