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工学院大学物理
历年盐城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

历年盐城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历年盐城工学院高考录取分数线盐城工学院2022年录取分数线一、盐城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本省)盐城工学院2022年在江苏省(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物理类487分、历史类505分。
盐城工学院2022年在江苏省(联合培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472分。
盐城工学院2022年在江苏省(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物理类461分。
二、盐城工学院2022录取分数线(在外省市)1、在上海市(普通类本科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440分2、在宁夏(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为:理科399分3、在宁夏(少数民族预科班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384分、文科463分4、在广西(普通类本科二批)最低录取分数分别为:理科424分、文科423分5、在天津市(普通类本科批A段)最低录取分数为:综合类510分盐城工学院2021年录取分数线1、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福建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14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46167;2、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广东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9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21282;3、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江苏历史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0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37391;4、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湖北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69667;5、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上海综合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4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8095;6、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江苏物理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41523;7、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内蒙古文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26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379;8、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甘肃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1099;9、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河南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03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293683;10、2021年盐城工学院在陕西理科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90240;盐城工学院2023分数线(参考)鉴于2023年盐城工学院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不妨先参考以上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进行一番借鉴及分析吧!盐城工学院是几本?一本还是二本?近几年盐城工学院在各地都是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所以盐城工学院是二本大学。
提高工科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探讨

仪 器 来 演 示 气 体 受 热 膨 胀 的 现 象 , 中 1为 烧 瓶 、 图
工 科 院校 的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多 人 已经 很 占有 了大量 的感 性 材 料 , 如 何将 这些 收 集 到 的 但
维普资讯
物理 与工 程
V 11 No 3 2 0 o. 8 . 0 8
提 高工科 学 生 物理 实验 设 计创 新 性 思维 能 力 的探学部 ; 盐城 工 学院机械 工 程学 院 , 苏 盐城 2 4 0 ) 。 江 2 0 2
( 稿 1期 : 0 70—3 收 5 1 2 0 —91 )
摘 要 增 加 实 验 设 计 教 学 的 比例 是 大 学 物 理 实 验 教 学 的趋 势 . 文 以 具 体 的 教 学 案 例 介 绍 了 本
在 工科 院校提 高 学生物理 实验 设计 创新 性思 维能力 的方 法.
高学 生 物理实 验设 计创 新性 思维 能力 的方法 .
握 着烧瓶 , 使烧瓶 里 的空气 受热 , 度升 高 , 气 的 温 空 体 积就要膨胀 , 璃管 中的小水柱 就会 向有移动. 玻
作 者简 介
俞 晓 明 ( 9 7年 出 生 ) , 苏 如 皋 人 , 师 , 士 , 17 男 江 讲 硕 主要 从 事 课 程 与 教 学 沦研 究 张 超 陈 京 , 城 工 学 院机 械 T 程 学 院 2 0 盐 0 6级本 科 生 .
Ab t a t A d i h o ori fp s c xp rm e td sgn t a h ng i r nd f rc l g s r c d ng t e pr p ton o hy ise e i n e i e c i sa t e o ole eor u v r iy p sc xp rm e tt a h ng I h s a tc e,usn o r t i a tc lc s s heau nie st hy ise e i n e c i . n t i ri l i g c nc e e d d c ia a e ,t —
用玻尔理论计算第二周期原子基态能量

1 2Z 2 Z
- +-
r
2 a
ra
r
2 b
rb
111 + ++
r12 r13 r23
4
其中,ra 和 rb 分别指 1s 态电子和 2s 态电子的轨道
半径(下同). 将几何关系:
θ r12 = 2ra sin 2
槡 r13 = r23 =
ra
2 +rb
2 +2ra rb cos
θ 2
(5)
代入式(4)后,E 仅是 ra、rb 和 θ 的函数,其最小值的 求解可以归为三元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利用 Math
软件 的 []函 数 解 得,当 ematica
FindMinimum
ra =
, , 时, 的 最 0 364 bohr rb = 3.849 bohr θ = 3.072 rad E
小值即锂原子基态能量为-7.690 ,它 Hartree 与实验
值非常接近,相对误差为 2.84%(表 1),这表明构建
观,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符.
关键词:玻尔理论;对称性;多电子原子;基态能量
: :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O 413 1
A
1000 0712 2018 08 0031 04
【 】 DOI 10.16854 / j.cnki.100解释实验值. 为进
一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我们同时计算了类锂原子
的基态能量. 由表 1 可知,计算结果与实验值也非
常吻合,且相对误差随 Z 的增大(即核对电子的库
仑引力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表 1 类锂原子基态能量(H )理 artree 论值与实验值比较
类锂 原子
Z
理论值 实验值[8] 相对误差 / %
盐城工学院

盐城工学院【概况】盐城工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经、理、农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
校园面积243公顷,校舍建筑总面积5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藏书135万册。
学校设立15个二级学院、5个教学部和7个校属研究机构,开设42个本科专业,面向26个省(市、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8万人,其中本科生1.64万人。
学校有教职工1352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403人,讲师、工程师等中级职称39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00多人。
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省“333工程”培养人选5人,省“青蓝工程”培养人选14人、市“111工程”培养人选18人,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兼职博士生、硕士生导师38人。
2008年,学生参加省大学生高等数学竞赛,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9项;参加省第二届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获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参加2008年省大学生机器人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参加省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力学实验竞赛,获三等奖4项;“梦之声”合唱团获江苏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合唱特等奖。
学校荣获江苏省文明单位、盐城市文明单位、全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50周年校庆】为庆祝建校50周年,该校建成盐城工学院校史馆,编辑出版《盐城工学院校史》,印制校庆宣传画册,拍摄专题片《弄潮》,举办了工程教育国际论坛、学术报告会、“青春放歌”大型歌舞晚会、师生摄影书画作品展和办学情况介绍会等系列庆祝活动,1000多校友返校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9月28日,隆重召开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省市各级领导、兄弟高校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等3000多人出席。
【评建整改】1月,召开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总结暨整改动员大会,分解各项整改任务指标,组织中期检查和评建整改总结验收,形成《盐城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工作报告》,并上报教育部。
绝对零度与可溶性物质质量密度的等压膨胀法测量

中气 体体 积 的变化分 别 为 △ △ z △ , V , V 和 Vs 相应
A1厂
2 32 7.9℃ , 偏低 .代 伟 等口用 贮 气 球体 与压 力
热 力学温 度 的变化 为 △ , 和 △ , △ 若
U J 1
:
=
传 感 器和 温度传 感器 取代 用玻璃 管测 体积 和水 银 温度计 测温 度测 得绝 对 零度值 为 一2 2 0 7 . 0℃, 该 实验 对器 材要求 较高 , 验步骤 相对 复杂 , 实 实验 误
1 引 言
绝 对零 度是 热 力 学 温标 的起 点 , 目前 公认 值 为 一2 3 1 ℃, 7. 5 因其 为低 温 极 限 , 能 用 实验 的 不
方 法直 接测 量 , 可根 据 气 体状 态 方程 用 外 推 的 但 方 法进 行测 量L ] o et a i 在 厨 房洗 涤 槽 1 .R b r Otn[ 1
对 零度与可溶性物质的质量密度. 关 键 词 : 吕萨 克 定 律 ; 对 零 度 ; 溶 性 物 质 ; 量 密 度 盖 绝 可 质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2 O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4 4 (0 1 1-0 60 1 0 —6 22 1 ) 00 3 —4
第 1 O期
俞 晓 明 , : 对 零 度 与可 溶 性 物 质 质 量 密 度 的等 压 膨 胀 法 测 量 等 绝
5. 0× 1 一。m , — 2. 7× 1 一 1 。 2 0 V1 7 0 T . I
3 7
表 2 计 算 数 据
设一定 量 气体从 状 态 1 3个 等压膨 胀分 过 经
程依 次 到 达状 态 2 状 态 3和状 态 4 3个 分 过 程 、 ,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

2021年9期教改新论高教学刊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基础力学课程教学改革*顾国庆,蔡中兵,佘斌,郭磊,孔海陵,王路珍(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江苏盐城224051)一、概述现今,我国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机制,积极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工业4.0”“互联网+”等重大发展战略,以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为代表的新常态经济时代迅猛发展,对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加快“新工科”科技人才教育改革创新已迫在眉睫[1]。
自2017年以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目标建设,先后达成了一系列的建设共识,如“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2-4],从而拉开了全国“新工科”建设的序幕。
相较“老工科”,“新工科”更加强调学科的实用性、延续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信息处理、智能电气、通讯工程、软件设计等新兴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
新工科教育是当今世界最大体量工程教育的根本性变革,是一种新型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新时代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战略抓手[5]。
与传统工科人才不同,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力学是现代工程技术的坚实基础,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是土木交通、机械制造、新能源、材料科学、汽车工程等相关传统工科的基础;作为应用学科,它几乎与所有的新工科专业相互交叉,直接解决新工科专业中的力学难题[6-7]。
力学技能和力学素养的全面培养是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基础。
作为地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盐城工学院,开展多样化、多途径和多形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扭转只注重力学知识传授的片面倾向,转向重视学科交叉融合与工科力学思维和素质培养。
二、基础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力学课程是普通高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力学逻辑思维和力学素质,锻炼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应用问题的力学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大学物理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

才服务是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改革的必然之路。
理教学 内容体系。在处理方法上 。 精简部分经典 物理内容 。 将精简的经典物理内容及近代物理 的 部分内容以自学、 习题等形 式渗透到 经典物理 练
体现学校办学定位 。 针对专业培养 目标需求 , 考虑
学生学力等因索。 修订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是
学、 热学 、 电磁学、 振动与波等教学 内容 ; 非机械类
专业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 了力学、 热
实施物理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
收稿 日期 :0 6一 l 5 20 O —l
学、 振动与波 。 波动光学及量子物理等教学 内容 ;
点院校也相对 比较重视基础物理教学 , 在师资、 学
时和设备等方 面都有保 障 ; 但非重点院校工科大 学物理教学面l的压力是巨大的, ! : i 学生数量剧增 ,
生源质甓下降 。 学生学 习兴趣不浓 。 教学质量下 滑。研究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所带来的负 面影响及其 原因。 实行教育 教学改革 势在 必行 。
・
作者简介 : 史友进 (90一 , , 16 )男 江苏海安市人 。 城工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 盐
维普资讯
・
7・ O
盐城工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1 卷 9
建工类专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了力 学、 热学、 振动与波等教学内容。这种分类反映了
2 优化教学 内容 , 写合适 教材 编
优化教学内容 , 包括两个层面 : 一是面向专业 培养 目标的全局优化 ; 一是体现大学 物理课程属 性 的局部优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 也要兼顾这 两个方面 , 充分认识大学物理课 程在现代工程技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调查及对教改的启示--以盐城工学院为例

S c ie nc e &T e c hno lo g y V is io n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及课后训练已经十分常见。
现在的大学物理教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慕课、微课、APP 手机辅助、网上答题等多种媒体形式均渗透到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
大学物理教师及教研组结合多媒体手段开展了慕课、微课、线上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但是,无论教学手段如何多变,教学的核心始终是不变的,那就是学生是否真正能有所收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应遵循教学的需求,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自然不可完全依赖于多媒体手段,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教学对象的需求[2]。
盐城工学院在近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入了多种新媒体教学辅助手段,本人对所教班级开展了课程教学调查分析,结合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教改思路。
1问卷背景近年来,学校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了大量的课程改革。
在中国大学慕课中上线了自制的教学视频,将作业从线下转到线上,让学生能够课上课下相结合有效地对大学物理进行学习。
在每一级建立大学物理信息交流群,实现信息有效传达,实现师生的有效沟通。
对大学物理教材进行了改革,编写了更适应当前物理学发展及科技发展的新教材,在教材中引入了大量前沿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增加了讨论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及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所有的教学改革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对大学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适当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教学资源而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3]。
但是这些教学改革真正的效果如何,还是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才能得知,再依据调查结果对整个教学过程进一步优化及调整。
2问卷调查及分析选取了四个班级118人开展了大学物理问卷调查,有效问卷115份,问卷共设置了12个问题。
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物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需求以及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进行了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学号 等级 日期 一、选择题1. 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适用于准静态过程(或平衡过程) (B)只适用于初、终态为平衡态的一切过程 (C)只适用于孤立系统 (D)适用于一切热力学系统的任意过程 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判断任一微小过程中d Q 、d E 、d W 的正负,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等体升压,等温膨胀,等压膨胀中d 0Q > (B) 等体升压,等压膨胀中d 0E > (C) 等压膨胀时d Q 、d E 、d W 同为正 (D) 绝热膨胀时d 0E >3. 某理想气体状态变化时,内能随体积变化的关系如题10.1.3图中AB 直线,则此过程是( )(A)等压过程 (B)等体过程 (C)等温过程 (D)不能确定4. 如题10.1.4图所示,a 、b 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两条等体线,若气体由状态A 等压地变化到状态B ,在此过程中有( )(A) 0W =,0Q >,0E ∆> (B) 0W <,0Q >,0E ∆< (C) 0W =,0Q <,0E ∆> (D) 0W >,0Q >,0E ∆>5. 对于室温下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在等压膨胀的情况下,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与从外界吸收的热量之比等于( )(A)23 (B)12 (C)25 (D)276. 在压强不变的条件下,将1 mol 刚性分子理想气体氧气加热至原体积的2倍,则系统对外所做的功与其吸收热量的比值为( ) (A)52 (B) 31 (C) 72 (D) 73 7. 常温常压下,一定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刚性分子、自由度为i ),在等压过程中吸热题10.1.4图题10.1.3图为Q ,对外做功为W ,内能增加为E ∆,则W Q 、QE ∆分别满足( ) (A)2+i i ,22+i (B) 22+i ,2+i i (C) 22+-i i ,22+i (D) 22+-i i ,2+i i8. 同一种理想气体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m P C 大于定体摩尔热容,m V C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 膨胀系数不同 (B) 温度不同 (C) 分子引力不同 (D) 气体膨胀做功 9.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与定体摩尔热容之差是( ) (A) 8.31 J /(mol K)⋅ (B)4.26 J /(mol K)⋅ (C) 12.57 J /(mol K)⋅ (D) 0 10. 计算理想气体内能增量时常用公式,m molV ME C T M ∆=∆,此式( ) (A) 只适用于准静态的等体过程 (B) 适用于一切等体过程(C) 适用于一切准静态过程(D) 适用于始末态温度差为T ∆的一切热力学过程11.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作绝热膨胀时,其内能( )(A)增加 (B) 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定 12. 如题10.1.12图所示的三个过程中,a c →为等温过程,则有( ) (A) a b →过程0E ∆>,a d →过程0E ∆< (B) a b →过程0E ∆<,a d →过程0E ∆< (C) a b →过程0E ∆<,a d →过程0E ∆> (D) a b →过程0E ∆>,a d →过程0E ∆>13. 如题10.1.13图所示,某理想气体经过程a b c →→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c ,在该过程中( )(A) 0E ∆=,0W <,0Q < (B) 0E ∆<,0W >,0Q < (C) 0E ∆>,0W =,0Q > (D) 0E ∆=,0W >,0Q >题10.1.12图题10.1.13图题10.1.14图14. 如题10.1.14图所示,某理想气体分别经过两个过程a b c →→和'a b c →→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c ,满足以下哪个关系( )(A) 0E E '∆=∆= (B) 0W W '>= (C) 0E E '∆=∆< (D) 0W W '>> 15. 一理想气体系统起始温度是T ,体积是V ,由三个准静态过程构成一个循环,绝热膨胀到2V ,经等体过程回到温度T ,再等温地压缩到体积V ,在此循环中,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向外放出热量 (B) 气体向外做正功 (C) 气体的内能增加 (D) 气体的内能减少16. 在P V -图(题10.1.16图)中,Ⅰ、Ⅱ表示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进行的两个卡诺热机循环,循环曲线所包围的面积(画有斜线部分)代表一循环过程中对外做的净功,已知S ⅠⅡ=2S ,则这二循环的效率之间关系是( )(A) 21ηη= (B) 212ηη= (C) 2121ηη= (D) 不能确定,与吸热大小有关17. 两卡诺热机,一个工作于温度为1T 和2T 的两个热源之间,另一个工作于1T 和3T 两个热源之间。
已知123T T T <<,而且这两个循环所包围的面积相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两个卡诺循环的效率相等(B) 两个卡诺循环从高温热源吸取的热量相等 (C) 两个卡诺循环吸取热量和放出热量的差值相等 (D) 两个卡诺循环向低温热源放出的热量相等18. 如题10.1.18图所示,设某理想气体卡诺热机循环过程中两条绝热线下面面积的大小分别为1S 和2S ,则二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21S S > (B) 21S S = (C) 21S S < (D) 无法确定19. 卡诺致冷机工作于温度为300 K 和400 K 的两个热源之间,此致冷机的致冷系数为( )(A) 2 (B) 1/2 (C) 1/3 (D) 3题10.1.16图题10.1.18图20. 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是等价的 (B) 功是可以完全转变为热的(C) 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D) 一条等温线和一条绝热线只能有一个交点,否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功可以全部变为热量,但热不能全部转变为功(B) 热量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 热量能自动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 不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22. 可逆过程是( )(A) 可以反向进行的过程 (B) 系统能够回复到初始状态的过程 (C) 无摩擦、无耗散的准静态过程 (D) 外界没有变化的过程二、填空题1. 在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Q W E =+∆中,属于过程量的物理量是 。
2. 公式21d d V V W W p V ==⎰⎰只适用于气缸中的气体系统,这一说法是 的。
(填“正确”或“错误”)3. 若理想气体在某过程中,(1)参量满足方程T R M MV p d d mol=,则该过程为 过程;(2)参量满足方程T R M Mp V d d mol=,则该过程为 过程;(3)参量满足方程0d d =+p V V p ,则该过程为 过程。
4.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比为,m ,P V mC C γ=,对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γ ;对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γ 。
5. 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过压缩过程后体积减小了一半,同时外界对系统做的功最大,则这个过程只能是 过程。
(选“绝热”、“等温”和“等压”填写)6. 某一绝热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减小了950J ,则在此过程中,系统对外做功 J 。
7. 一热机的效率是0.21,那么,经一循环吸收1000J 热量,它所做的净功是 J ;放出的热量是 J 。
8. 设高温热源的绝对温度是低温热源绝对温度的n 倍,则在一个卡诺热机循环中,气体把从高温热源得到的热量Q 中 热量传给了低温热源。
9. 一热机从温度为727︒C 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C 的低温热源放热,其理论上的最大效率是 ;若在该效率下,一循环吸热2000J ,则此热机每一循环做功 J 。
10. 现有致冷系数为2.5的致冷机从冷凝室吸热6100.4⨯J ,需对它做功 J ;向周围环境放热 J 。
11. 一台冰箱工作时,其冷冻室的温度为-10℃,室温为25℃,按照理想卡诺循环计算,此致冷机每消耗1000J 的功,可从冷冻室吸出的热量为 J 。
12.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两种等价的表述: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热量不可能自动地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是 。
(选“开尔文表述”、“克劳修斯表述”填写)”三、计算题1. 如题10.3.1图所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CB 过程时吸热300J 。
(1)求经历ACB 过程做的功ACB W ;(2)求系统经ACBDA 循环吸收的热量。
2.1 mol 理想气体氦气在温度为020C 时的体积为0V ,现保持体积不变,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080C ,然后令其等温膨胀,体积变为原来的2倍,(1)将过程画在P V -图上;(2)计算该过程中吸收的热量,气体所做的功和内能的增量。
题10.3.1图3.1 mol的刚性分子理想气体氮气,温度为300 K,压强为 1.013 105Pa,将它绝热压缩,使其体积为原来体积的1/5 ,求(1)绝热压缩后的温度;(2)压缩气体所做的功。
27C,此系统先作等压膨胀至4.2mol的单原子理想气体系统,起始状态a的温度是0状态b(体积为原来体积的2倍),然后再作绝热膨胀至状态c(温度等于起始温度),求系统自状态a经状态b到状态c的整个过程中,(1)吸收的热量;(2)系统对外做的功;(3)内能的变化。
5. 如题10.3.5图所示,使1 mol 理想气体氦气进行A→B→C→A 的循环,已知A→B 为等温过程33331222.410m ,44.810m V V --=⨯=⨯,2 1 atm p =。
求(1)循环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净功,吸收的热量(按循环过程吸收热量的定义);(2)循环效率。
6. 如题10.3.6图所示,使2g 刚性分子理想气体氢气进行A→B→C→A 的循环,已知A→B 为等温过程,C →A 为绝热过程,(设1300K A T T ==,3310.4110m V -=⨯,332 4.110m V -=⨯),求(1)循环过程中气体所做的净功,吸收的热量;(2)循环效率。
题10.3.5图题10.3.6图7. 如题10.3.7图所示,一定量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卡诺循环(热机),高温热源温度1400K,T =低温热源温度2280K,T =设110atm,p =-3311010m ,V =⨯-3322010m ,V =⨯求(1)循环效率;(2)一循环中气体所吸收的热量,放出的热量(按循环过程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定义)和所做的净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