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双语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中英文对照)

中医基础理论(中英文对照)http://eng。
100md。
com/index/TCM/index。
htmPart One: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A LONG HISTORY第一部分: 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a history of several years. Its origin can be traced back to remote antiquity.In a long course of struggling against diseases,TCM evolved into a unique and integrated theoretical systcm of TCM.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More than 2,000 years ago, came out Huangdi’s Classic on Medicine(Huang Di Nei jing ), which is the earliest medical classic extant in China. It consists of two parts-Basic Questions ( Su Wen ) and Miraculous Pivot( Ling Shu ),each comprising)nine volumes, each of which,in turn,contains nine chapters, totaling up to 162 chapters。
The book gives a complete and systematic exposition to the following various subj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of the human body, and the diagnosis,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t diseases。
中医基础英语ppt

Mutual suppression
LOGO
Single Effect (单行)
• Referring to the two flavor drugs combined with their own ways,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clinical effects of compatibility relations.
LOGO
• The similarities between mutual reinforcement and mutual assistant are that by combination, medicinals can cooperate to reinforce the overal medicinal effect. Their differences lies in the fact that mutual reinforcement medicinals are of equal importance, while to mutual assistance, which is comprised of a major and an assistant medicinal.
LOGO
LOGO
Mutual Antagonism(相反)
• When two medicinals used together and through this combination they can become toxic or reinforce toxicity, as well as, increase side effects.
LOGO
Mutual Suppression(相杀)
• When one medicinal can reduce or remove toxicity, as well as, the side effects of another medicinal.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望色
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及皮肤、 黏膜、舌苔、排泄物等颜色,以了解 脏腑气血盛衰和病邪性质。
望形态
观察病人形体强弱、胖瘦及活动姿态 等,以诊察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 盛衰。
注意事项
要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避免有色光源 干扰;要全面观察,不可片面;注意 病人情绪变化对望诊的影响。
闻诊方法介绍
听声音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宁静,避 免过度情绪波动。
03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功能特点与分类
脏腑功能特点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和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脏腑分类
脏腑按功能特点可分为脏和腑两大类。脏的功能以化生和贮藏精气为主,腑的功能以受盛和传化水谷为主。
中医历史沿革
01
02
03
起源
中医起源于原始社会,春 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 本形成。
发展
历经汉、唐、宋、元、明、 清等朝代的发展,中医逐 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和实践经验。
传承与创新
近代以来,中医在传承古 代经典理论的基础上,不 断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创新发展。
中医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哲学思想的核心,用以说明人体生理、病理及疾 病的病因、病机等。
惊则气乱
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导致心 神不宁。
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 下。
饮食劳逸失调对健康影响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或五味偏嗜,均可使脾胃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
劳逸过度
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均可使气血筋骨脏腑失调,导致疾病发 生。
中医基础理论PPTPPT课件

张从正(字子 和,号戴人),倡 “邪非人身所有,邪 去则正安”,善用汗、 吐、下三法攻邪治 病—攻邪派(攻下派)
张子和
李杲(字明之,
号东垣老人)倡“内 伤脾胃,百病由生”, 治疗以调理脾胃为 主——补土派(脾胃 学派)
●形体结构方面
人体组织器官相互沟通,局部与整体不可分割。 内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胃、小肠、大肠、三焦、 人体 膀胱、胆 外 五体:皮、脉、筋、肉、骨 七窍:眼、耳、鼻、口、舌、前阴、 后阴
所有器官通过全身经络而相互联系,其规律 是:一脏、一腑、一体、一窍构成一个系统 例: 心——小肠——脉——舌(心系统) 肝——胆——筋——目(肝系统) …………………..
晋· 王叔和 《脉经》现存最 早的脉学专著, 论述了24种病脉。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 现存最早的针灸 学专著。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我国第 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
南宋·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创立“三因学说”。
金元四大家
结论:任何一个脏腑的功能,都是在其他脏腑 密切配合下进行的,相辅相成、协调合作,共
同完成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病理上的整体性即是生理整体性的反常 △任何一个脏腑发生病变,都能影响在生理上与
之相关的脏腑。 例: 胆汁上泛 黄疸 口苦 肝病→胆 胆汁排泄障碍 恶呕、厌油
中医基础理论
绪 论
主要内容
㈠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㈡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及其有重要影响的医家和论著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ppt课件

如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等,这些药物具有补益正气、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常用于 治疗各种虚证。
常用方剂
如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逍遥散等,这些方剂具有不同的功效,如健脾和胃、滋阴补 肾、疏肝解郁等,常用于治疗各种中医临床常见疾病。
07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医学的预防与保健
饮食调理
饮食平衡
保持食物的多样性,摄取 适量的五谷、蔬果、肉类 和蛋类,避免偏食或暴饮 暴食。
中医学的阴阳五行理
03
论
阴阳学说
01
02
03
定义
阴阳学说是一种中国古代 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皆有 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 互依存、相互作用。
特征
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 转化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 本规律。
应用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生 理、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 阳学说进行解释和指导。
五行学说
定义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 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 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在治疗过程 中,中医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此外,中医还强调 预防和调养,通过调整饮食、运动等方式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中医发展历程
总结词
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黄帝内经》到明清时期的温病学派,中医 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做到劳逸结合,使身 体得到充分休息。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 和压力过大。
修身养性
通过读书、音乐、绘画等方式陶 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社交活动
中医学英文版课件:02 阴阳五行学说

“阳”。
The things or phenomena like the features of facing away from the sun belong to yin. 把与之相反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阴”。
day belongs to yang, night belongs to yin 白昼为阳,黑夜为阴。 warmth belongs to yang, cold belongs to yin 温热为阳,寒冷为阴。 man belongs to yang, woman belongs to yin 男为阳,女为阴。 fire belongs to yang, water belongs to yin 火为阳,水为阴。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
1
Th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ies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the five elements include the theory of Yin-yang and 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总称。
static, internal, descending, cold, dim, organic, depressed pertain to yin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晦暗的、寒 冷的、物质的、抑制的都属于阴。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 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传统的中医学发源于中原,以汉民族防治疾病的理论 为主体。日本称中医为汉方医学。因此,中医学是一 个特定的概念
在医疗技术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刮痧、 推 拿、耳针等多种非药物疗法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炎热和寒冷等
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内部所固有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 和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
24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 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个 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5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指导疾病诊断 ➢ 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 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 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 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 ➢ 从疾病发展趋势来看:实证(阳)虚证(阴)
36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
归纳药物性能 ➢ 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
2
一个典故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人董奉为人治病, 不收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 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人常用 “誉满杏林”等语来称颂医家
3
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四诊八纲 中药学基础知识 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 常用非药物疗法与保健方法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初步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血津液、
21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 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中医基础理论双语课件

(2)Song, Jin, Yuan Dynasty: “Four Great Physicians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Liu Wansu (Liu Hejian): “school of cold medicine” “Six climatic factors may all turn into fire.” “Extreme emotions can produce fire.”
emphasizing the unity within the body and the unifi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outside world is known as the Concept of Wholism .
三.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researched; TCM theories have been studied by the
modern scientific means.
三.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CM
1.The Concept of Wholism “ wholeness”: entirety and unity. The Concept of Wholism :The concept of
(2)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二.Beginning, Growth and Present State of TCM
2.The Period of Development: (1)Jin, Sui, Tang Dynasty: <<Zhen Jiu Jia Yi Jing>>: Acupuncture <<Zhu Bing Yuan Hou Lun>>: Etiology <<Tang Ben Cao>>: Nation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医学课件
62
医学课件
63
医学课件
64
医学课件
65
医学课件
66
医学课件
67
医学课件
68
医学课件
69
医学课件
70
医学课件
71
医学课件
72
医学课件
73
医学课件
74
医学课件
75
医学课件
76
医学课件
77
医学课件
78
医学课件81
医学课件
82
医学课件
39
医学课件
40
医学课件
41
医学课件
42
医学课件
43
医学课件
44
医学课件
45
医学课件
46
医学课件
47
医学课件
48
医学课件
49
医学课件
50
医学课件
51
医学课件
52
医学课件
53
医学课件
54
医学课件
55
医学课件
56
医学课件
57
医学课件
58
医学课件
59
医学课件
60
医学课件
83
医学课件
84
医学课件
85
医学课件
86
医学课件
87
医学课件
88
医学课件
89
医学课件
90
医学课件
91
医学课件
92
医学课件
93
医学课件
94
医学课件
95
医学课件
96
医学课件
97
医学课件
98
医学课件
99
医学课件
100
医学课件
101
医学课件
102
医学课件
103
医学课件
104
医学课件
105
医学课件
106
医学课件
107
医学课件
108
医学课件
109
医学课件
110
医学课件
111
医学课件
112
医学课件
113
医学课件
114
医学课件
115
医学课件
116
医学课件
117
医学课件
118
医学课件
119
医学课件
120
医学课件
121
医学课件
122
医学课件
The Theory of Viscera and their Manifestations
医学课件
1
医学课件
2
医学课件
3
医学课件
4
医学课件
5
医学课件
6
医学课件
7
医学课件
8
医学课件
9
医学课件
10
医学课件
11
医学课件
12
医学课件
13
医学课件
14
医学课件
15
医学课件
16
医学课件
142
医学课件
143
医学课件
144
医学课件
145
医学课件
146
医学课件
147
医学课件
148
医学课件
149
医学课件
150
医学课件
151
医学课件
152
医学课件
153
123
医学课件
124
医学课件
125
医学课件
126
医学课件
127
医学课件
128
医学课件
129
医学课件
130
医学课件
131
医学课件
132
医学课件
133
医学课件
134
医学课件
135
医学课件
136
医学课件
137
医学课件
138
医学课件
139
医学课件
140
医学课件
141
医学课件
17
医学课件
18
医学课件
19
医学课件
20
医学课件
21
医学课件
22
医学课件
23
医学课件
24
医学课件
25
医学课件
26
医学课件
27
医学课件
28
医学课件
29
医学课件
30
医学课件
31
医学课件
32
医学课件
33
医学课件
34
医学课件
35
医学课件
36
医学课件
37
医学课件
38
医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