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练习题及详细解析答案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有详细答案)

电路原理课程题库(有详细答案)《电路原理》课程题库一、填空题1、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电路中的(电流)将达到其最大值。
2、正弦量的三要素分别是振幅、角频率和(初相位)3、角频率ω与频率f的关系式是ω=(2πf)。
4、电感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5、RLC串联谐振电路中,已知总电压U=10V,电流I=5A,容抗XC =3Ω,则感抗XL =(3Ω),电阻R=(2Ω)。
6、在线性电路中,元件的(功率)不能用迭加原理计算。
7、表示正弦量的复数称(相量)。
8、电路中a、b两点的电位分别为Va=-2V、Vb=5V,则a、b两点间的电压Uab=(-7V),其电压方向为(a指向b)。
9、对只有两个节点的电路求解,用(节点电压法)最为简便。
10、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的条件是:(感抗=容抗)。
11、(受控源)是用来反映电路中某处的电压或电流能控制另一处电压或电流的现象。
12、某段磁路的(磁场强度)和磁路长度的乘积称为该段磁路的磁压。
13、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方法通常有解析法、曲线法、矢量法和(符号)法四种。
14、一段导线电阻为R,如果将它从中间对折,并为一段新的导线,则新电阻值为(R/4)Ω。
15、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积分器电路,在性能上象是(低通滤波器)。
16、集成运算放大器属于(模拟)集成电路,其实质是一个高增益的多级直流放大器。
17、为了提高电源的利用率,感性负载电路中应并联适当的(无功)补偿设备,以提高功率因数。
18、RLC串联电路发生谐振时,若电容两端电压为100V,电阻两端电压为10V,则电感两端电压为(100V),品质因数Q为(10)。
19、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I=U/R)。
20、高压系统发生短路后,可以认为短路电流的相位比电压(滞后)90°。
21、电路通常有(通路)、(断路)和(短路)三种状态。
22、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失调)电压和(输入失调)电流随(温度)改变而发生的漂移叫温度漂移。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IΩ12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A I II I I 6.301242543-==+-++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xU 。
53U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IU V X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解:列KVL 方程:A I I I I 5.0010)4(11101111==++⨯+⨯+-,得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发出)(,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411051014110-=⨯⨯+-=-=⨯-= 2-6如图电路:R1=1Ω ,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
设端口电流I ,求端口电压U 。
Ω====+-=+=+=9945)(21131211211I UR IU I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得,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根据KVL 方程,AI I I I 31,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xI 和xU .Ω6A3xU 1x I Ω4Ω2Ω2Ω2VΩ1UV 3234解:结点法:A I V U U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补充方程: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323132132112224123221212242223m x x m x m m m m m m m m m IU I U I I I I U I I I U I I I I ++-==-⨯=-=+++⨯-⨯-=-+++-=,),(补充方程:)()(3—17.电路如图,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中受控源发出的功率。
(完整版)《电路原理》试卷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一、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在题图一(1)的电路中,C1=1μF,C2=2μF,电路的总电容为,C1上的电压。
2、将图一(2)中的诺顿电路等效为戴维宁电路,其中R1=10Ω .电源的电动势Us= ,电阻R= 。
3、图一(3)中,L1=1H,L2=2H, 电路ab端口的总电感为。
4、电感量为2mH电感中流有2A的稳定电流,该电感的储能为焦耳。
5、电感具有阻碍电流的作用。
6、图一(6)所示电路,C=100μF,R=5kΩ.电容上的初始电压为10V. 当开关K合上后,电容上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7、非库仑电场移动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到正极所做的功定义为。
8、图一(8)所示电桥平衡的条件为。
9、若某电路网络中有n个节点,则按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只能写出个独立的节点电流方程。
10、纯电感元件两端电压的相位超前其电流相位 。
11、某纯电容的容抗为Xc ,其两端的交流电压为U ,则该电容的有功功率为 , 无功功率为 。
12、如图一(12)所示的电路中,a 、b 两端的电压U=25V ,R 1=70Ω,R 2=30Ω,则U 1= , U 2= .13、若A=5∠53.13o,B=5∠-143.13o,则 .=BA 14、1000μF 的电容两端加了100V 的电压,电容极板上的电量为 库仑。
15、频率相同的正弦电流和电压分别为:o), 210sin(+=t U u m ωo), 则u 超前i 。
60sin(-=t I i m ω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其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或不选均无分)1、电容的定义式为:( ).A . B. C. D. Uq C =q U C =Uq C =C=IU 2、图二(2)电路中,R 1=6Ω,R 2=7Ω,R 3=6Ω,R 4=10Ω,则a 、b 两端的电阻R ab 阻值为( )。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IΩ12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A I II I I 6.301242543-==+-++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xU 。
53U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IU V X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解:列KVL 方程:A I I I I 5.0010)4(11101111==++⨯+⨯+-,得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发出)(,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411051014110-=⨯⨯+-=-=⨯-= 2-6如图电路:R1=1Ω ,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
设端口电流I ,求端口电压U 。
Ω====+-=+=+=9945)(21131211211I UR IU I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得,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根据KVL 方程,AI I I I 31,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xI 和xU .Ω6A3xU 1x I Ω4Ω2Ω2Ω2VΩ1UV 3234解:结点法:A I V U U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补充方程: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323132132112224123221212242223m x x m x m m m m m m m m m IU I U I I I I U I I I U I I I I ++-==-⨯=-=+++⨯-⨯-=-+++-=,),(补充方程:)()(3—17.电路如图,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中受控源发出的功率。
电路原理试题答卷及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 A 卷一、 填空:要求有计算过程。
(每空5分,共15分)1、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
(4分)2、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
3、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
二、 分别用节点法、网孔法和戴维南定理求图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 图5 图6三、 求图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ab 。
(10分)四、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如图6,V U S 00100∠=•,求负载R 上电压有效值U 。
(10分)五、求图7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15分)图7六、电路如图8所示,开关K闭合前电路已稳定,用三要素法求K闭合后的u c(t)。
(10分)七、(10分)电路如图9所示。
已知:U=8V,Z1=1-j0.5Ω,Z2=1+j1Ω,Z3=3-j1Ω。
(1) 求输入阻抗Zi;(2) 求•I。
1图8 图9A卷答案一、填空:(每题5分,共15分)1、-60W2、-1.5A精心整理3、115V二、选择题:(每种方法10分,共计30分。
要求有计算过程。
)I=6A三、U ab=60V (10分)1、电阻与电感元件并联,它们的电流有效值分别为3A 和4A,则它们总的电流有效值为( ) 。
A、7AB、6AC、5AD、4A2、关于理想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下列各式正确的有( )精心整理A、u=ωLiB、u=LiC、u=jωLiD、u=Ldi/dt3、耦合电感的顺串时等效电感为( ) 。
A、L eq=L1+L2+2MB、L eq=L1+L2-2MC、L eq=L1L2-M2D、L eq=L1L2-M24、单口网络,其入端阻抗形式是Z=R+jX,当X<0时,单口网络呈( )A、电阻性质B、电感性质C、电容性质二、填空:(每空2分,共14分)1、图1.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吸收的功率为。
2、图1.2所示电路中电阻的单位为Ω,则电流I为。
3、已知i=10cos(100t-30。
)A,u=5sin(100t-60。
)A,则i、u的相位差为且iu。
电路原理习题及答案

1-4.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支路电流I.IΩ12解:在上结点列KCL 方程:A I II I I 6.301242543-==+-++解之得: 1-8.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及电压xU 。
53U解:由KVL 方程:V U U U 5.2,53111=-=-得 由欧姆定律,A I I U 5.0,5111-=-=得所以是电源)(电压源的功率:,05.251123)52(151<-=-⨯-===⨯+=W I P VIU V X1-10.并说明是发出还是消耗源功率试求图示电路两独立电,。
10A解:列KVL 方程:A I I I I 5.0010)4(11101111==++⨯+⨯+-,得电路两独立电源功率:,发出)(,发出。
W I P W I P A V 38411051014110-=⨯⨯+-=-=⨯-= 2-6如图电路:R1=1Ω ,R2=2Ω,R3=4Ω,求输入电阻Rab=?解:含受控源输入电阻的求法,有外施电压法。
设端口电流I ,求端口电压U 。
Ω====+-=+=+=9945)(21131211211I UR IU II I R I I R I I I R I IR U ab 所以,得,2-7应用等效变换方法求电流I 。
解:其等效变化的过程为,根据KVL 方程,AI I I I 31,08242-==+++ 3—8.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xI 和xU .Ω6A3xU 1x I Ω4Ω2Ω2Ω2VΩ1UV 3234解:结点法:A I V U UI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UU U U X X X n n n n X n n n n n n n n n 5.16.72432242)212141(21411321)212111(214234121)4121(3121321321321==-⨯=--==+=+++--=-+++--=--+,解之得:,,补充方程:网孔法:网孔电流和绕行方向如图所示:323132132112224123221212242223m x x m x m m m m m m m m m IU I U I I I I U I I I U I I I I ++-==-⨯=-=+++⨯-⨯-=-+++-=,),(补充方程:)()(3—17.电路如图,试用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中受控源发出的功率。
电路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 电流的方向是:A. 电子流动的方向B. 正电荷流动的方向C. 与电子流动的方向相反D. 与正电荷流动的方向相反答案:A. 电子流动的方向2)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A. 在各元件间相等B. 在各元件间不等C. 从正极流向负极D. 从负极流向正极答案:A. 在各元件间相等3) 只有电池的电路中,灯泡亮度最大,这是因为:A. 电池的电动势较大B. 电池的内阻较小C.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合适D.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不合适答案:C. 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都合适4) 两个并联的电阻R1和R2,它们的总电阻为:A. R1 + R2B. R1 - R2C. 1/ (1/R1 + 1/R2)D. R1 * R2答案:C. 1/ (1/R1 + 1/R2)5)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的频率是:A. 恒定不变的B. 呈正弦变化的C. 随时间逐渐减小的D. 随时间逐渐增大的答案:B. 呈正弦变化的2. 填空题:1) 电流I = ________ / 电阻R答案:电压U2)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___答案:安培(A)3)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___答案:欧姆(Ω)4) 串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压之和等于_________答案:电池的电压5) 并联电路中,各元件的电流之和等于_________答案:电流源的电流3. 解答题:1) 请解释电阻与电流的关系。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经过一个导体的大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导体的电压成反比。
电阻越大,电流越小;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2) 简述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之间的区别。
答案:并联电路是指多个元件的两端分别与同一个点相连的电路,各元件之间的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分支电流之和。
串联电路是指多个元件依次连接的电路,各元件之间的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分段电压之和。
4. 答案解析:根据题目要求,提供了选择题的答案,填空题的答案,以及对解答题的简略回答。
电路原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已知正弦,频率为50HZ,则它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B、/C、/D、/正确答案:C2、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A、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B、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C、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D、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正确答案:C3、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不变B、无法确定C、减小D、增大正确答案:C4、应用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法求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时,应将电压源 ( )处理A、保留B、开路C、不能确定D、短路正确答案:D5、已知正弦电压相量形式为,频率为50HZ,则它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B、/C、/D、/正确答案:C6、实际电压源模型“20V、2Ω”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IS和内阻R为A、IS=10A,R=1ΩB、IS=10A,R=2ΩC、IS=10A,R=∞D、IS=10A,R=0正确答案:B7、市用照明电的电压是220V,这是指电压的A、最大值B、平均值C、瞬时值D、有效值正确答案:D8、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用于A、支路B、节点C、环路D、回路正确答案:B9、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A、回路电流法B、2b法C、节点电压法D、支路电流法正确答案:C10、当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增加时,其端电压将A、无法确定B、不变C、减少D、增加正确答案:B11、理想电流源和理想电压源并联,对外等效电路为A、理想电流源B、理想电压源C、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串联D、理想电流源和电阻并联正确答案:B12、正弦量的幅值是有效值的( )倍A、/B、/C、2D、3正确答案:A13、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A、2b法B、支路电流法C、回路电流法D、节点电压法正确答案:D14、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无法确定B、减小C、增大D、不变正确答案:C15、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应用于A、环路B、节点C、支路D、回路正确答案:D16、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6V,短路电流为8A,若外接2Ω的电阻,则该电阻上的电压为A、3.2VB、8VC、16VD、32V正确答案:B17、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A、回路电流法B、节点电压法C、网孔电流法D、支路电流法正确答案:B18、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电流为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电阻器的两端电压是A、0.20VB、0.10VC、0.40VD、0.30V正确答案:C19、工程上所说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的数值,通常都是它们的()值A、最大值B、有效值C、瞬时值D、平均值正确答案:B20、两个电阻,当它们串联时,功率比为4:9;若它们并联,则它们的功率比为A、3;2B、9;4C、4;9D、2;3正确答案:B21、实际电路中电感的电压 u为有限值,则电感电流 i 必定是时间的A、连续函数B、阶跃函数C、冲激函数D、脉冲函数正确答案:A22、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A、戴维宁定理B、诺顿定理C、替代定理D、叠加定理正确答案:D23、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A、替代定理B、诺顿定理C、戴维宁定理D、叠加定理正确答案:D24、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A、负载上加的电压最高时B、电源内阻最小时C、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D、负载上通过的电流最大时正确答案:C25、实验室中的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其读值是交流电的A、最大值B、瞬时值C、平均值D、有效值正确答案:D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有隔断直流通交流的作用B、电容有隔断交流通直流的作用C、电感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开路D、电感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正确答案:A27、应用节点电压法求解电路时,节点的自导与互导的取值为A、都取正值B、都取负值C、自导取正值,互导取负值D、自导取正值,互导视不同情况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正确答案:C28、当电感电流增大时,电感的功率情况为A、无法确定B、发出功率C、功率为0D、吸收功率正确答案:D29、应用网孔电流法求解电路时,网孔的自阻与互阻的取值为A、都取负值B、自阻取正值,互阻视不同情况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C、都取正值D、自阻取正值,互阻取负值正确答案:B30、已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
题1-5图
解:题1-5图(a)中流过15V电压源的2A电流与激励电压15V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因此,
电压源发出功率PU发=15×2W=30W;
2A电流源的端电压为UA=(-5×2+15)=5V,此电压与激励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因此,电流源吸收功率PI吸=5×2W=10W;
u2 =8×103×100V/(2×103+8×103
)=80V
i2 = u2/ R2=80/8×103
A=10 mA i3=0(3)当R3=0时
u2=0,i2 =0
i3=uS/ R1=100/2×103
A=50 mA
2-5用△—Y等效变换法求题2-5图中a、b端的等效电阻:(1)将结点①、②、③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形变换为Y形;(2)将结点①、③、④与作为内部公共结点的②之间的三个9电阻构成的Y形变换为△形。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练习题
1-1说明题1-1图(a)、(b)中:(1)u、i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2)ui乘积表示什么功率?(3)如果在图(a)中u>0、i<0;图(b)中u>0、i>0,元件实际发出还是吸收功率?
(a)(b)
题1-1图
解:(1)题1-1图(a),u、i在元件上为关联参考方向。题1-1图(b)中,u、i在元件上为非关联参考方向。
电阻消耗功率PR=I2R=22×5W=20W,电路中PU发=PI吸+PR功率平衡。
题1-5图(b)中电压源中的电流IUS=(2-5/15)A=-1A,其方向与激励电压关联,15V的电压源吸收功率PUS吸=15×(-1A)=-15W电压源实际发出功率15W。
2A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非关联参考方向,2A电流源发出功率PIS发=2×15=30W
2I1+3I1=2
解得:
I1=0.4A
根据各电流、电压方向的关联关系,可知,电压源发出功率为:
PUS发=2I1=0.8W
CCCS发出功率为:
PCS发=3I1×2I1=3×0.4×2×0.4=0.96W
2电阻消耗功率:
PR1=I12×2=0.32W
1电阻消耗功率:
PR2=(3I1)2×1=1.44W
显然,PUS发+PCS发=PR1+PR2
(2)题1-1图(a)中,P=ui表示元件吸收的功率。题1-1图(b)中,P=ui表示元件发出的功率。
(3)题1-1图(a)中,P=ui<0表示元件吸收负功率,实际发出功率。题1-1图(b)中,P=ui>0,元件实际发出功率。
1-4在指定的电压u和电流i的参考方向下,写出题1-4图所示各元件的u和i的约束方程(即VCR)。
题2-1图
解:(1)这是一个电阻混联电路,当R3=8k时,由于R2// R3=8×8/(8+8)=4 k,因此,u2可按R1与R2// R3构成的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电路而求得,于是
u2=4×103×100/(2×103+4×103
)=66.67V
然而
i2= i3= u2/8×103
=8.333mA
(2)当R3=时,按分压公式
(a)(b)(c)
(d)(e)(f)
题1-4图
解:(1)题1-4图(a)中,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103i。(2)题1-4图(b)中u、i为非关联参考方向,u=-10i。
(3)题1-4图(c)中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同u= 10V。(4)题1-4图(d)中u与电压源的激励电压方向相反u=-5V。(5)题1-4图(e)中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同i=10×10-3A。(6)题1-4图(f)中i与电流源的激励电流方向相反i=-10×10-3A。
1-20试求题1-20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u1及电压u。
题1-20图
解:先将电流i写为控制量u1的表达式,即
i=(2-u1)/1×103
再在回路中列写KVL方程可得
u1=10×103×(2-u1)/1×103+10 u
解得:u1=20V而
u=10 u1=200V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练习题
2-1电路如题2-1图所示,已知uS=100V,R1=2k,R2=8k。试求以下3种情况下的电压u2和电流i2、i3:(1)R3=8k;(2)R3=(R3处开路);(3)R3=0(R3处短路)。
题2-5图
解:(1)变换后Rab=3+[(3+9)×(3+9)]/[(3+9)+(3+9)]=9
(2)连接成Y型的3个9电阻经变换成3个连接成△型的27电阻。变换后得:
1/(1/27+1/[(9×27)/(9+27)+(9×27/(9+27)]=9
2-11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题2-11图所示电路的电流i。
电阻消耗功率PR=152/5=45W,电路中PUS发=PIS吸+PR功率平衡。
1-16电路如题1-16图所示,试求每个元件发出或吸收的功率。
(a)(b)
题1-16图
解:题1-16图(a)中,应用KVL可得方程:
-U+2×0.5+2U=0
解得:
U=-1V
电流源电压U与激励电流方向为非关联,因此电流源发出功率为:
电阻消耗功率PR=152/5=45W,电路中PUS+PR=PIS发功率平衡。
题1-5图(c)中电压源折中的电流IUS=(2+15/5)A=5A方向与15V激励电压非关联,电压源发出功率PUS发=5×15=75W。
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15V,与激励电流2A为关联参考方向,电流源吸收功率PIS吸=2×15=30W,
题2-11图
解:将并联的电压源支路变换为等效电流源,串联的电流源支路变换为电压源,如图(a)所示,并联的各电流源合并为一个电流源后再变换为电压源。二个电压源串联后成为图(b)(c)所示的等效电路。从图(c)可得:
I1=2.5/(5+5)=0.25A
然而
i=0.5 I1=0.125A
2-13题2-13图所示电路中 , ,CCVS的电压 ,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电压 。
PIS发=-1×0.5=-0.5W(实际吸收功率)。
电阻功率为:
PR=0.52×2=0.5W
VCVS两端的电压2U与流入电流方向关联,故吸收功率为
PUS吸=2U×0.5=-1W(实际发出功率)。
显然,PIS发=PUS吸+PR
题1-16图(b)中,在结点A应用KCL可得:
I2=I1+2I1-3I1
再在左侧回路应用KVL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