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

合集下载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作文5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作文5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作文5篇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17世纪后期出现。

在18世纪,英国有一位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是个兴趣广泛的收藏家。

为了让自己的收藏品能够永远“维持其整体性、不可分散”,他决定把自己将近八万件的藏品捐献给英国王室。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作文(1)今天,我参观了包头的博物馆,心情兴奋极了。

包头博物馆的外观很宏伟,让人感觉它是高高在上的;里面的装修也很宽敞并且很明亮。

因为前几天是“七·一”,博物馆展览了“井冈山红色精神”。

展厅里展出了那时红军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还有碎碎的草绳,穿上一定很难受,和我们现在穿的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展出的还有那时的红旗:三角红旗虽破破烂烂,但却无比鲜艳,看过后,让人全身都充满力气。

这当中还有一幅画,画中,毛主席穿着一身蓝色军装,站在岩石上为战士们讲话,和蔼极了!参观完后,我们又去了另一个展厅,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丰富多彩的画,每一个的笔迹都很细腻。

有如来佛祖、四手观音等,其中我最喜欢的有绿度母和白度母的画像。

绿度母全身呈翠绿色,很有特点。

而白度母如同人间的绝色美人,白皙的皮肤,清秀的面庞,非常美丽。

在我们内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兴趣了。

我最喜欢的有两件,分别是“三素色熏炉“和”双耳瓶“。

三素色熏香炉的做工很精细,熏香炉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画着似龙非龙、似蛇非蛇的浅绿色动物,旁边缠绕着桃花树枝,上面开满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脸蛋,特别可爱。

支撑炉子的是四个青绿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着狮子头,很是威武。

双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龙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网,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实,这是龙泉瓷的特点,也是它被人青睐之处。

瓶子的两端各有一个类似耳朵的东西,这就是瓶子的“双耳”。

怎么样,好玩吧?之后的美术馆,真令我大开眼界。

展出的书法、画作和剪纸,各有各的美丽,各有各的亮点,让人禁不住赞叹:“真美啊!”。

博物馆观后感8篇

博物馆观后感8篇

《博物馆观后感》博物馆观后感(一):青少年参观历史博物馆观后感不久前,我校组织参观了海南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来到博物馆庄严的大门前有着圣神的感觉,在门前我似乎就能感觉得到历史的气势和宏伟,那呐喊着解放海南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的时候到了,我开始带着那份尊敬认真的观察那里的历史。

走进纪念海南解放60周年大型图片展展厅,开启了一扇了解海南沧桑巨变历史的窗户。

血与火、硝烟与呐喊、面容与情怀穿越岁月,深深地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参观者。

一艘木船,一列火车,分别呈此刻两个展厅的前面。

设计师独具匠心的摆设,寓意着展览两大主题:解放和开放。

走进不一样的展厅,观众感受到的是不一样的震撼。

为了解放海南我们的渡海作战部队不惧惊涛,勇对骇浪,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依靠简陋的木帆船强渡琼州海峡,创造了木帆船打败军舰的世界战争史奇迹。

创造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这是难忘的并且永远的刻在我们心中。

历史上,为了强岛富民的理想,为了让每一位岛上居民都过上幸福完美的生活,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孜孜以求,发奋探索各种发展海南经济社会的方向、道路和模式,即使为此遭受损失,蒙受冤曲,甚至抛撒热血,也矢志不移,誓死追求。

正是靠着他们的坚韧和坚持,海南坚实地走过了漫长的历史。

这天,我因继承先人理想,接过发展重担,正是当代人无可推卸的历史职责。

我们要用自己的双手,绘就一个更美丽的海南,以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博物馆观后感(二):国家博物馆观后感这天是2011年6月9日,星期四。

我们年级利用下午上课时刻,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下方我来总结一下本次活动的感受!首先,在入馆之前,工作人员对我们进行了周密的检查,唯恐我们把这炸了似的,经过重重检查,我们最之后到了传说当中的国家博物馆大厅。

经过看大厅里的宣传栏,我才知道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观后感怎样写5篇

博物馆观后感怎样写5篇

博物馆观后感怎样写5篇博物馆观后感怎样写(篇1)中华文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暑假里,我有幸参观了中国文字博物馆,才真正领略到了汉字的魅力。

站在博物馆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两边的高高的台子,上面各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凤鸟。

它们有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巴,锋利的爪子,长长的尾巴,全身金光闪闪,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引人注目。

走进大门,一座高大的字坊矗立在面前,它的造型取自汉字的“字”,有18米高,上面刻满形形色色的文字和花纹。

它更像一把巨大的钥匙,打开了历史悠久的汉字之门。

穿过字坊,一条洁净的青石板路两旁各自树立着14块铜质甲骨片,它们镶嵌在厚厚的玻璃板上,显得古朴典雅而又美观大方。

走进金碧辉煌的博物馆,来到甲骨文展厅,一片片甲骨展现在眼前,上面的文字更是千奇百怪,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留给后人去--博物馆观后感怎样写(篇2)我们这次校外教学的地点就是陶瓷博物馆。

出发前一周,我们认真的收集各式各样的资料,我们因此知道陶艺馆的特色和由来,老师也藉由电脑介绍一些和陶艺馆有关的资讯,使我们对陶艺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在出发的前一晚,我用期待的心情入睡了。

随着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陶瓷博物馆。

首先,我们先进行影片欣赏;在影片欣赏中,我认识了有关陶瓷制作的方法,也增加了许多知识,真是大丰收。

接着我们各组带开,欣赏琳瑯满目的作品。

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就是那白白胖胖、大家每天都用得到的东西──马桶!那里还有一个旧的马桶,旧的和新的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马桶让我印象深刻。

另外,我还看到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就是名为“一个人的幸福”的餐具,作品中有三个盘子和一双筷子,我觉得这个作品看起来好孤单喔!艺术家有他们不同的创作,每个人看作品的想法也会不同,但是,幸福永远在我们心中。

走出了博物馆,我们前往陶瓷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十二星座的雕塑品,我还和自己的星座合照呢!快乐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已经到了中午了,我们先找一家餐厅坐了下来,开始享用美味可口的午餐。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推荐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5篇)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观后感(精选1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博物馆观后感1今天我们去气象博物馆考察,一路上我们兴奋地聊着关于气象博物馆的事,没一会就到了,刚一进入博物馆的大门就看见一个球垂掉在空中旁边的指示牌上写着“小球大世界”我们都在谈论着这是什么意思,一会,随着投影仪的照射在球的表面的,此时变成了一个地球。

上面出现了好多黄点子我们正纳闷这黄点代表什么意思时一位讲解员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说:“这些黄点是代表飞机飞行的路线,黄色点子越多表示飞机越多也反映了这个国家经济很发达,说完,球上有显示了白色螺旋状的台风形状,讲解员指着其中的一个台风图说:“这是2013年的海燕号台风它在太平洋上产生往菲律宾方向移动后在菲律宾上空停留了一会再移到中国到达贵州省能量耗尽散掉了”,我们又看了关于雾霾的图片,讲解员说紫色的云雾是代表雾霾,这么多紫色标记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雾霾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有点严重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想尽办法控制雾霾。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个墙壁上挂满了关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介绍,讲解员问我们“你们知道霾和雾的区别吗?”我们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霾是各种灰尘凝结在一起而形成的,雾是由无数个看不见的水滴漂浮在空中而形成的,讲解员说我们只答对了一半。

雾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结后飘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点。

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

讲解员形象地介绍了大家经常听说的PM2.5的大小是头发丝的1/16这么大。

由于质量小,携带病毒及有害物质时间长、传输渠道多样、移动距离较远、对人体造成的危害较大,pm2.5的确是名符其实的隐型杀手!我们还看了关于地震的电影,强烈感受到了地震的危害、恐怖、目前难以解决的无奈。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

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推荐博物馆观后感(精选53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博物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博物馆观后感篇1七月七日我和妈妈一起去参观了省博物馆。

一进大厅,我就顾不上欣赏明亮的大厅景色,迫不及待的走进了展厅,在展厅里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文物。

有字画,有佛像,有石刻,有陶器,还有古人穿的衣服,我印象最深的是史前文化展,在二楼第七号展厅是史前文化展听,一进展厅我就被眼前的精美的陶器给吸引住了,我不相信这些丰富多彩的陶器是六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制作出来的。

这些精美的文物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爱护他们,保护他们。

博物馆观后感篇2今天参观了自然博物馆,一进门,映入眼帘的便是蝴蝶特别展。

平时我对蝴蝶有很多的疑问,今天刚好可以进去了解了解。

在蝴蝶展里,我看到了好多形状,颜色各异的蝴蝶。

我记得有枯叶蝶,花斑蝶,青凤蝶,还有各种各样的粉蝶等等。

我还知道了关于蝴蝶一生的生活,先是破茧而出,变成毛毛虫,然后吐丝结茧,最后破壳而出成了蝴蝶,于是又有了小幼虫,就是这样不断循环下去。

我还去了地球的初始生活,有泥盆纪,寒武纪,白垩纪等等,还了解了许多早期已灭绝的食肉动物和植物,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菊石。

接着,我们来到地球外的宇宙空间,那里讲述了,星星,太阳,月亮和陨石的故事。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里,体验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我觉得这次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博物馆观后感篇3今天中午吃完饭后,我们坐车来到了中华航天博物馆。

我们坐车的时候,张老师还给我们每排都照了一张相呢!来到这里后,我们看到了壮观的喷泉。

我们先去了一层展览的地方。

这里有三个火箭的实物。

讲解员说:“那三个火箭是做好了以后没有发射出去的真实火箭。

”那三个火箭一个比一个高,最高的都到天花板上面去了呢!然后我们又看了返回舱和卫星的实物和模型。

随后我们上楼来到了三层。

博物馆观后感(十五篇)

博物馆观后感(十五篇)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正文:---------------------------------------------------------------------------------------------------------------------------------------------------- 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批复广安府函[2015]85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广安经开区、枣山园区、协兴园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市水务局《关于审批〈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请示》(广市水〔2015〕35号)收悉。

经四届广安市人民政府第5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规划》实施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统筹兼顾、综合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有效保护水资源,确保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作为《规划》实施主体,要认真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各级水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水资源管理各项工作。

各级发改、国土、环保、住建、经信、农业、气象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工作。

三、通过实施《规划》,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10.1亿立方米左右;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5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4;供水水源地及其骨干输水河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河网水质基本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确保城乡居民饮用水源安全。

到2030年,全市用水总量高峰力争控制在12.2亿立方米左右;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20立方米,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所有功能区达到规划功能目标,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纳污能力范围内,湖库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好转,水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31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31篇)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31篇)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31篇) 博物馆⾥⾯所收藏的⽂物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他们象征了⼀个个历史故事,和伟⼤事迹,让我们篇),欢迎阅读!不的不感叹。

下⾯是⼩编整理收集的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精选31 Array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1 参观湖南省博物馆是暑假活动计划好的。

所以,那天⼀早我和妈妈还有外婆便迫不及待地前往。

原以为博物馆不会有太多的⼈,可从容参观。

谁曾想,参观者络绎不绝,长长的队伍排出去好远,来观看博物馆《凤舞九天》——楚⽂化展的⼈可真多啊! ⾸先我们直接来到了三楼,看到楚⽂化的展品可多了,那⾥有称为天下第⼀剑的“越王勾践⾃作⽤剑”,刻制优美的“彩绘凤鸟纹⽊雕漆座屏”,以及“曾侯⼄铜冰鉴”,还有贵重的双⽿⾦杯,可爱的彩绘猪形漆盒……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称为天下第⼀剑的“越王勾践⾃作⽤剑”,它虽然经过了千年,但还是没⽣⼀点锈,看上去还⾮常锋利,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把剑是由青铜制成的,并且剑上还镶了宝⽯呢。

还有⼀件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物是“曾侯⼄铜冰鉴”,它的⽤处可⼤了,它夏天放冰块作冰箱⽤,冬天是放⽊炭作烤箱⽤的,真是神奇,我觉得古⼈真了不起。

通过这次参观,让我觉得我们⼈类是⾮常聪明的,你看我们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了,不都是我们⾃⼰⼈类创造出来的吗?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我们就应该努⼒学习,把我们的将来创造得更加美好。

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2 我们怀着激动的⼼情参观了齐齐哈尔市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的讲解员认真,仔细的讲解了从原始社会到解放中国的这段历史。

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重新的了解,有了重新的认识。

博物馆⾥虽然有些⽂物是仿造的,但却⾮常逼真,甚⾄有些⽂物给⼈⾝临其境的感觉,让⼈体会⼀下当时的年代和⼈⽂景观。

同学们在听讲解员的讲解同时,也提出了⼀些他们不懂和不知道的问题,讲解员认真并且热⼼的为同学们解答了问题。

历史有时候是神秘的,神秘的让⼈⽆法相信。

当我们看到⼀些⼩⽯头时,原始⼈类就⽤它来切割东西,这有时让我们质疑,但它确实是真的,也真正存在过的,那是我们的⼈类就很聪明。

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

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

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帮大家的博物馆的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上个星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去博物馆参观的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振奋极了。

我换上了最酷的装备,准备出发。

烈日当头照,来到博物馆门口,我就有些受不了了!一条枯燥的舌头总盼望着下雨似的。

终于可以进去了,我似乎忘记了刚刚那难受般的感觉,活蹦乱跳的,开心极了!我动瞅瞅,西望望,一.二楼无为就是一些民族风俗和历史文化等,没有勾起我太大的关注。

直到我上到三楼参观时,我才真正被吸引注,而流连忘返了!你们想知道我看到了什么吗?那就跟我一起去看吧!进到大厅,首先我眼帘的是那橱窗内的东西。

里面是战士们的一些遗物。

下面我就为你们一一描绘。

绵袄大衣—这是一件青黄色的绵袄大衣,它一经“老”了,在它的身上透露着那淡黄的绵花,我扒在橱窗前,还可以隐约看到着上面许多的补丁。

水壶—着是一个年久上修的铁水壶,在战争中,它曾经伴随战士们,一起上战场,一起过生活。

可惜,它现在是一个没有用的水壶,它只能激起人们回想过去,留在人们心中。

柜子—这是一个破烂的用竹子编成的一个小衣柜,着里面曾经装过战士们那褴褛的衣服,可惜,战士们现在已经不能再看到这伴随他们一生的小衣柜了,因为它已经成为战士们的遗物。

奖彰—这是一个用血汗所得来的功绩,它身上虽然有些漆已经脱落,那金黄里泛着暗灰,但它已经不遭受到人的排斥,而是人们现在最好的老师,因为在它身上暗喻着—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为祖国的明天再增辉煌!战士们的遗像—在最后一个橱窗前,是战士们那伟大的肖像,我站在它前面,好象有些自悲感,战士们为了祖国美丽的明天宁可牺牲自己的性命,而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都不好好学习,这有些对不起他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博物馆观后感
平顶山博物馆南望平西湖,北依大香山,风景秀美,气度悠长。

平顶山博物馆于2006年11月立项,历时6年精心筹备,在全国重视文化建设的春风中应运而生,肩负着推动文化强市建设、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的重要职责。

2012年5月15日,平顶山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开馆迎客,与市民正式见面。

该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外形理念源自我国古书竹简的形象,墙体由一片片抽象的竹简构成,造型雄浑大气,古韵盎然,同时也寄寓着博物馆作为文明使者的传播功能。

据馆长张水木介绍,平顶山博物馆占地面积约54亩,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是我市规模宏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综合性公益文化设施,是群众领略深厚文化底蕴、触及悠久历史脉络、享受文化建设成果的人文殿堂,也是平顶山市历史上的第一座综合性博物馆。

平顶山博物馆工程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及室外部分。

走进这座外形颇像一卷竹简的博物馆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雅恢弘的大厅,记者跟随人流的涌动,走入四个历史文物陈列展厅,摒气凝吸触摸着历史的脉搏。

在整个展览的序厅,很多市民不由自主的被一幅巨大的油画所吸引,画面中,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的翅羽上,端写着“鹰城古韵”四个大字。

这幅图画,表现出鹰城平顶山有名的名瓷器物以及经典的人文故事,像鹳鱼石斧图陶缸、北宋汝官窑瓷器、刘
累御龙、墨子讲学、牛郎织女、鲁山缫丝,香山寺、风穴寺以及有长城鼻祖之称的楚长城等经典再现,这些悠久灿烂的文化,提纲挈领地贯穿了平顶山地域文化深刻的内涵。

人们聚集在这幅油画前面,津津有味的欣赏品读着,市民蒋先生一家三口也在这幅图画前久久流连,妻子一幅一幅地将这些经典的人文典故讲给女儿听,被问及对博物馆的印象如何时,蒋先生热情地说:“我们刚刚进入博物馆,这是参观的第一个展厅,整体的感受就是感觉非常好,很期待再往下参观。


这里展现了在平顶山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旧石器时代张湾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共同构成的平顶山丰富灿烂的史前文明。

在裴李岗文化的汝州中山寨遗址展柜中,有一只精巧的骨笛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好奇的目光。

据张水木介绍,这只骨笛是中山寨文化类型的杰出代表,骨笛的两端残缺,器身有两排相错位的小圆孔,经专家鉴定可能是远古先民们用于校音的笛子,堪称音乐史上的奇迹。

走入仰韶文化部分,墙壁上神秘多彩的岩壁画让人们有了一种走入古老时空的错觉,一位市民在询问有关这些绘画的根源时,张水木说:“彩陶是一种在世界许多地区都普遍发现的艺术遗存,彩陶是中国文化的根,绘画的源。

仰韶文化不仅包含着史前时期众多神秘的社会信息、文化信息,同时它创造了中国画最早的形式。

整个展厅中心位置的一只大型的红陶缸上。

展柜四周的人员
纷纷询问这个红陶缸图案所代表的含义,张水木回答道:“距今约5000~7000年的仰韶文化因丰富神秘的彩陶文化而洒辉史册。

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阎村遗址出土这件器物,就是一朝惊世现,从此天下闻的——鹳鱼石斧图陶缸,是第一展厅最为珍贵的一件展品,它的真品被国家博物馆所珍藏。

它是我国罕见的最早的、最大的一幅绘画。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规定64件文物永久不能出国(境)展览,这件鹳鱼石斧缸就被列为第二位。

在展厅的结尾处是蒲城店遗址的场景复原。

蒲城店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卫东区蒲城店村,2004年为配合许平南高速公路的引线工程进行了开发挖掘,发现了这座城址,从而将平顶山市的建城历史上溯到了4300年前。

刚一走进“应国印象”展厅,张水木就娓娓而谈道:“应国早在商代已经建国。

在商王武丁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关于应国的记载,今本《竹书纪年》记载:“盘庚七年,应侯来朝。

”《水经注·滍水》有云:“汲郡古文,殷时已有应国。

”历史上的古应国都城和滍阳镇所在地是同一个地方,1964年因白龟山水库建成使用,原滍阳镇迁出后,分为西滍、东滍、北滍三个自然村。

原滍阳镇也就淹没于白龟山水库之中,古应国旧址就在烟波浩渺的白龟山水库中与世隔绝了。

值得庆幸的是,应国长期隐于史载,但终于随着滍阳岭上的应国贵族墓地发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真实的历史全貌逐渐彰显出来。

应国故都虽然被淹没于水下,但在大
湖侧畔,应都之旁的平顶山脚下,又崛起了一座新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平顶山”。

再看,正在参观该展厅的市民们一个个听的入神而有味。

在第二展厅我们看到了一件最为珍贵的展品,一件具有族徽意义的重要文物----白玉线雕鹰,这让许多市民瞪大了眼睛,仔细的观赏着这件玉器,“1986年,在应国墓地一号墓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鹰形玉佩。

这件玉佩用新疆上等和田玉雕刻而成,青白色,温润透明,玉鹰整体作展翅飞翔状,两爪蜷曲于身下,头部扭向右侧,尖喙衔右翅形成一个穿孔,用以系绳佩戴,造型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玉鹰头等那一小块红色斑点,是在古代玉器的加工过程中,工匠利用玉料所呈现的不同颜色的瑕疵,因形就势将其设计成动物的某一部位,藉以画龙点睛,这是一种‘俏色’的雕刻方法。

这块斑点,正是这种琢玉技法的娴熟运用,为玉鹰的灵动神韵更增加了几分生动。

红色的斑点正点映在玉鹰的头部,正所谓鸿运当头。

”当听完讲解后,市民张丽萍恍然大悟道:原来我们鹰城的名字是这样来的。

据张水木介绍,当时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郝本性先生向市政府建议,“应”字与“鹰”字为同一个字,所以将此玉鹰做为平顶山市的市徽标志,因此,我们脚下的这片古应国的故地,就别名为鹰城。

以铜鼎为代表的青铜器文化博大精深,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汉语成语中就有很多带鼎字的词汇,像一言九鼎、三足鼎立、力能扛鼎、大名鼎鼎,钟鸣鼎食,人声鼎沸等,在第
二展厅应国印象,青铜器精品比比皆是。

在应国墓地出土的传世铜器中,有的是应国贵族制作的用于祭祀或纪念的器物,有的是朋友之间相赠送的友情礼物,有的是为两国之间的婚姻关系而制作的陪嫁礼品。

在应国墓地出土的文物中,不仅有神秘庄重的青铜器,也有工艺精美的玉器,以及在商代至西周中期流通的货币海贝和骨币、原始瓷、青铜兵器和车马器,这些珍贵的文物反应了古应国时期生活的方方面面。

“楚汉文明”展厅,无疑是小朋友最多的展厅了。

楚汉时期高度的文明使这一展厅的珍贵文物和精美乐器陈列非常之多。

尤其让小朋友们喜爱的是高科技多媒体应用——触屏电子编钟,许多小朋友围在电子屏幕前面,用手有节奏的轻拍电子编钟的图案,就会发出该序列里这个编钟的音乐之声。

原本彼此陌生的小小的面孔,在电子编钟的乐声里变得熟悉和愉快。

据馆长介绍,这一组编钟共17件,出土于战国应国墓地313号墓。

从这一组编钟中便能看出楚夏交融之态,楚灭应国之后,原应国地域内的文化主体属于典型的楚文化系统,但受到北方晋文化及东方吴越文化的影响,这里的文化兼具楚文化、周晋文化、吴越文化等多重文化特性,进而成为我国南北方青铜文化交融的平台。

平顶山地处东周时期楚国北部边境,南北交通的要道。

楚人北进中原,拓地千里,“县申、息,朝陈、蔡,封畛于汝”,其势力范围已达中原。

而楚国的叶城是春秋晚期以来楚国贵族叶公
子高沈诸梁的世袭封地和重要的北方军事重地。

同时应国墓地北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式墓葬,传递出楚国在与中原交往的碰撞与融合中,楚国文化既保持了自己的特征,又显示了其与中原文化的亲缘关系。

因此来说,鹰城是楚文化和华夏文化相交、相融、相通之地。

在第三展厅不得不说的是望城岗冶铁遗址。

一个形象逼真的望城岗冶铁遗址场景复原前面聚集了很多耐心的观众,对这个遗址内生动的劳动场面,辛劳的冶铁工人投注了尊敬的目光。

复原遗址前一位讲解员正在为观众讲述着这段历史:“鲁山沙河下游北岸平原上发现了迄今最大的汉代冶铁遗址。

附近有丰富铁矿蕴藏的山岭,沙河提供了生产生活丰沛的用水,周围还有茂密的树林,为冶铸提供了足够的燃料。


二层北侧三号展厅,是楚汉文明展厅。

从春秋初年起,楚国从江汉之地进发,走上了问鼎中原的强盛之路,应国以及周文化范畴的汉淮诸国,均为其所灭。

在展厅内,无论是父城故城、叶邑故城的图版,还是多媒体正在讲述的孔子、叶公、墨子等历史名人的故事,抑或束腰垂鳞纹升鼎、跽坐铜人、编钟等精美文物和可考证的考古史料,都能印映出这段历史的璀璨辉煌。

进入四号展厅唐宋遗韵展厅,一股清凉的感觉扑面而来,这里是名窑名瓷的“圣地”。

目前,全市共发现唐、宋、金、元时期各类窑口100多处,其中鲁山段店窑、宝丰清凉寺汝官窑、汝州张公巷窑是我市的典型代表。

在此,您都可以一饱眼福。

置身于平顶山博物馆,仿佛穿越了一条时空隧道。

心中遥想起七千年前,当裴李岗上燃起了第一颗火种,平顶山这片沃土就开始孕育文明的种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这块古应国故地是如此这般地走过了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岁月变迁。

站于博物馆门前,南望之余,这平湖丽水之畔却又崛起了一座新兴的工业之城——平顶山,它正在以稳健、有力的步伐走向新的辉煌。

平顶山博物馆观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