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2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20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精选20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

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猜图形游戏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设计意图:)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1、初步感知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

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三、探究体验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找角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出示主题图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课本38、39 例1、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识别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局部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剪刀、吸管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观察这幅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2、老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

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观察理论,探究新知1、认识角。

〔1〕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都有一个尖尖的点,两条直直的边〕〔2〕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

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老师画出角。

问:你能给角的各局部取个名称吗?〔尖尖的点叫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两条边〕〔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老师:刚刚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考虑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考虑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3〕全班交流。

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老师演示将角的两条边开、收。

问:你发现了什么?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老师引导学生考虑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开的大小有关,*开的越大,角越大,*开的越小,角越小。

〕3、画角。

〔1〕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制作了角,如今我们来画角。

你认为角该怎么画?〔2〕老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如图:·〔3〕学生练习画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7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7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1教学内容:《角的初步认识》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二班级(上学期)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准备:情景图,课件。

教学过程:一、动画导入,激发学习爱好1、出示主题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个新的知识,先让我们看一段动画。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发现思考问题。

)2、课件情景图中闪动的是什么呀?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全班沟通。

3、这些都是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让学生感受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引发学生认识的爱好。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1、认识角。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

请同学们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观察物品寻找角,摸一摸、猜一猜、看一看。

(2)、同桌沟通。

(3)、全班汇报。

老师出示角。

问:你能给角的各部分取个名称吗?在学生给角取的名称中归纳得出角的名称。

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你能从我们的生活中的哪些地方找到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与边。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角,并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2、制作角。

(1)、老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角?思考一下,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制作出一个角?学生独立思考制作角。

(2)、把你制作的角在小组内展示,并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小组内展示角,沟通制作过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范例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

(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要求: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优秀8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38——p39例1、例2,p40做一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尺、尺子、小棒、活动角、圆形纸片、角操作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那么你能用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摆好了吗?你们摆出了什么图形?(正方形),如有学生说是长方形强调四根小棒同样长意味着这个图形的四条边同样长所以只能是正方形。

现在拿走一根小棒,请你用三根小棒再摆一摆又会是什么图形?(三角形)接着再拿走一根,你们看看现在的图形是怎样的,像这样的图形又叫什么呢?(稍顿)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探究体验1、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地就热闹起来。

(课件出示课本第38页主题图)有的同学在做操,有的同学在踢球,老师拿着三角板准备上课,老爷爷在修剪树叶,校园的早晨真热闹啊!在这幅图里,你能找出我们刚认识的新朋友——角吗?(指名学生说,课件闪烁出角)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图中有这么多的角!现在咱们走近看看,剪刀、吸管、水龙头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从主题图中放大出三个物体,并标出角。

)让我们给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角就是这样的。

(课件演示:将物体隐藏,出现三个不同的角的图形。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3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13篇)《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做出角。

2.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会用多种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3.在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开的程度有关,探索多种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两根硬纸条。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做‘角’,这个新朋友呀,很害羞,总是喜欢躲起来。

让我们先来认识“角”和它做朋友好吗?二、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师:我们请的小客人哪里去了呢?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里(教师出示课件),小朋友,你能把它从这幅图里找出来吗?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学生描述图片上的场景:正在踢足球的学生,拿着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

还有教学楼和钟楼等等,指出相应的角的位置。

教师操作媒体,把相关角标志出来。

并对学生的发言予以鼓励。

师:小朋友,你们真聪明!把角都找到了,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角”,老师这里也有几个物品,他们也有角,你能帮老师说一说吗?(出示课件)师:老师把这些角,画了下来,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1.小朋友,老师刚才是怎么画的呢?谁来说一说(先画一个点,再画两条直直的线)2.我们把这个点叫做“顶点”,把从顶点发出的线叫做“边”?(教师板书:顶点和边)小朋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个边呢?(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3.你能像老师一样自己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学生动手操作)4.展示画的角,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画的?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学生发言后,教师将角的特点再总结一次。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4篇)角的初步认识篇一(一)教学目的: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3. 使学生知道生活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会画角,能判断是不是角。

(三)教学难点: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四)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直尺、纸、红领巾、活动角、剪刀、红角与蓝角、课件。

一。

认识角(1) 电脑出现角精灵:同学们我是角精灵欢迎来到我们角王国,我的同伴藏在图中,你们能把它找出来吗?(2) 电脑显示实物图(闹钟,剪刀,扇子)师:请同学们观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那是角(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用,并闪动每一个图中角的部分)2.摸一摸师:请同学们那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的角握住,向手掌心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扎手,痒,疼)说明这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平)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师:为了叫起来方便,我们给角各个部分起个名字。

尖尖的这个部分叫做顶点,很平很直的部分叫做边(教师边介绍边板书)看电脑演示一次(略)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二。

画角1. 尝试画。

师:我们刚才认识了角,你们能把它画下来吗?(能)好,下面自己尝试一下画角,画完后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么画的2. 电脑显示正确的画角方法3. 学生独立画角,教师有意识地拿几个不同大小,把同方向的角投硬,并让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三。

做活动角1. 师:利用你手中的两根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小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

师:角有大小吗?下面我们站起来帮或动角活动一下(听音乐把角变大变小)刚才你是怎样把角变大变小的呢?(张开角的两条边角就变大)师:这说明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通过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探索角的知识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小棒等。

教学流程: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结交一个数学中的好朋友,大家愿意吗?生:愿意。

师:这个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呢?(板书:和角交朋友)生:角。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和角交朋友。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联系实际,找角师:其实角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找到它,(课件出示39页例1的剪刀、吸管、水龙头)同学们请看,角朋友就藏在里面,你能把它找出来吗?学生汇报。

师:(课件出示剪刀、吸管、水龙头)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同学们相互说一说。

学生汇报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仔细观察。

(课件演示,将三个物体隐藏,出现不同方向的三个角)。

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角。

师:(课件出示38页主题图)同学们请看,下课了,同学们正在操场上活动呢?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学生汇报: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老爷爷剪树枝用的剪刀上有角,树上有角。

小朋友伸开两臂组成了角。

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楼房上挂的钟上有角。

学生每说一个,课件出示红色闪动的角。

2、初步感知,指角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可真强,找到了这么多的角,请同学们找一找自己手中三角板上的角,并给你的同桌指一指角在哪里?师:哪位同学到前边把三角板上的角指给大家看。

学生到前面指三角板上的角。

(注:提问的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84-85页“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
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满各种图形的不透明布袋(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圆形、六边形)、小棒、两根硬纸条、
四、教学方法
操作与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提,思维是关键。

在本节课中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促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交流。

在活动时教师大胆放手,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探索。

在探究知识的同时,既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又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学生通过有趣的探究活动,品尝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成功和喜悦,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增强了。

五、教学过程:
1、水果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平时喜欢吃水果吗?(喜欢)
看看这个水果吃过吗?(出示杨桃的整体图片)
师:这也是杨桃(出示杨桃横截面图片),它的形状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生:有个五角星的形状。

师:(出示五角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藏在五角星上的新朋友“角”(板书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操作实践感知,自主建构
1.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你能找到五角星上的角吗?除了五角星,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角,你能找到它们吗?真善于发现。

(幻灯片出示练习本、剪刀、钟面,让1个学生到台上指出实物中的角)
剪刀中的角学生有可能会指错,如果指错?)
师:我们把这些角请出来,指着图形:这些图形都是角。

我们通常在角的图形里画“弧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

(幻灯片出示从实物中脱离出来的角)。

(2)师:想摸一摸角吗?你来摸一摸,什么感受?尖尖的;这两条线呢?直直的。

大家都拿出三角板来摸一摸,你摸了之后什么感觉?
师:角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呢!通过昨天的预习谁来介绍一下?
(指明一位学生)
生:这个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学生边讲边演示幻灯片)
师:谁来指一指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师:那么角都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板书)
师:你还能在我们周围那些地方找到角呢?指正角的指法(他指的是角吗?刚才我们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他指的是顶点,还有什么呢?那你现在能完整的指出这个角吗?)
2、画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

先画一个顶点确定角的位置,再用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边确定角的方向,再标出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瞧,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板书画角)这里就是角的顶点,这是角的两条边。

师:同学们你们能画出一个角吗?请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一个角。

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谁来展示你画出的角。

(会忘了划小弧线)关于角我们还有一首儿歌呢,大家一起读一读。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出示课件想想做做第1题)不是角请说出原因。

师:调皮的小角又钻到了图形中,仔细观察,看看各有几个角,到台上指指看。

4、试着做角,初步感知角可大可小。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也在生活中找到了角,想不想亲手做出一个角呢?请组长拿出材料袋,小组成员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个角。

师:请你来展示你做的角。

师:玩玩角,想一想怎样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
生:往两边拉开一些角就变大了,往里面一些角就变小了。

师:借着你的动作说一说。

师:大家一起举起手中的角,听老师口令:大一些,再大一些;小一些,再小一些。

师:所以,角的两边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5、比较角的大小
(1)第1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既然角有大小,那我们来比比看。

(出示差别比较大的两个角)
生:红角大,红角两边张开的大,蓝角两边张开的小。

师:这种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得出结论的方法我们称为观察法(板书)。

(2)第2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用观察法有信心挑战三个角比大小吗?(出示钟面上的三个角)
生: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号钟面角的两边张开了5个大格,2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3个大格,3号钟面上的角张开了2个大格,所以1号钟面上的角最大,3号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第3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出示2个差别不大的角)比比这两个角。

师: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比出大小,那该怎么办呢?(无学生知道时教师摇一摇手中的活动角:可以用活动角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
(请学生到讲台上演示,边做边说)
生:先做出和红角一样大的角,顶点和顶点重合,两条边重合;再把活动角和蓝角比一比,顶点重合,一条边对齐,看看另一条边的位置,另一边在外面,这个角就大,另一边在里面,这个角就小。

师小结: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发现蓝角大,老师发现,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小女孩。

这种比较方法我们称为重叠法(板书)
师:用重叠法同桌两人互相比较一下刚刚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请两组同桌汇报一下。

(4)第4次比较角的大小。

师:这是老师刚刚做的两个活动角,看,这两个角?
生:一样大
师:老师不小心弄断了一条边,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一样大。

师:另一条边也被老师不小心折断了,现在两个角还一样大吗?
生:还一样大。

师:由此你们觉得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生:无关。

师:那角的大小跟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跟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跟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四、总结角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如果你是一个角,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我是一个小小角……”生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