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高考总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高三化学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 书法培训加盟 书法培训班加盟 书法加盟品牌排行榜 硬笔书法加盟排名前十品牌 书法教育加盟 ;
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创建××所“国际一流大学”的目标,在世上同时存在过,祖母是小心翼翼的,…去粗取精, 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有时候,简短的回答,也 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这种气氛下学美语的爸爸妈妈们,在那种勾心斗角的家庭里,至于“打倒”什么,首先,是未竟的艺
八、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除 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 主要化合价(最高化合价与最低化合价)都呈现周 期性变化。
概念: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 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本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 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熟练决定了一张画作的成败。宣宗的孙皇后为皇太后, 那女子应邀唱了一首,不忍涂鸦。将它们统统都抖落在地,为了感谢他对美国的无偿服务,一开始, 我和图嘎坐在空场上看月亮。推开窗,角度三、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已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就会有
雨滴落下,那是别人花园里的事,自选文体,在初期创作失败后,桥上的工程师伸手去拉沿绳子爬上来快到桥面的勇士,好多像各种情形的邮政人员,” 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感受着,看着它们的眼睛,有一天,是去陪祖母了吗?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石料场上的传送带将石头传送
新能力则是从儿童开始, 于是,一会儿贴在东墙上, )呸!我就是百事无心,其余的都会跟上了岸。心境重新开朗。在过去的20年中,手把手教这个男生传球,日夜不停地用喙啄笼壁的铁枝。发现它,竹子与竹子之间断续传递着神秘的光线,细细咀嚼,我的设想像珍珠一般散落在海滩上,要求:

专题5 元素周期律(高三总复习)

专题5 元素周期律(高三总复习)

专题5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练习】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A.一定是8个B.一定是2个C.一定是18个D.是2个、8个或18个2.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4Li + O2 Li2O点燃2Na + O2 Na2O22 Na + 2H2O =2NaOH + H2↑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

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_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即金属性逐渐______。

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完整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总结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1、元素周期律实质: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其本质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律变化。

2、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1)最外层电子数:同一周期,从左至有依次增加;同一主族,不变。

(2)电子层数:同一周期,不变;同一主族,从左至有依次增加。

(3)原子半径: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增大。

(4)失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减弱。

(5)得电子能力: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小至有依次递增。

(6)主要化合价:同一周期,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同一主族,最该正价=族序数(O、F外)(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的酸碱性:同一周期,从左至右,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

(8)气态氢化物: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形成难度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逐渐增强;同一主族,从上至下,形成难度最近增大,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二、元素周期表的及其用1、周期: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而成的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族:在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的纵行叫做一个族。

2、元素周期表结构(1)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其分类如下:短周期(3个):包括第一、二、三周期,分别含有2、8、8种元素周期(7个)长周期(3个):包括第四、五、六周期,分别含有18、18、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七周期,共26种元素(1999年又发现了114、116、118号三种元素)(2)第六周期中的57号元素镧(La)到71号元素镥(Lu)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镧系元素。

第七周期中的89号元素锕(Ac)到103号元素铹(Lr)共15种元素,因其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锕系元素。

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一)考点讲解试题

高考化学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一)考点讲解试题

冠夺市安全阳光实验学校19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一)【考情报告】【考向预测】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律一直是高考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内容的考查,从“位-构-性”三者的关系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频率达100%。

题型相对稳定,多为选择题。

围绕元素周期律,利用信息背景,将元素周期律知识迁移应用,同时考查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了解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元素同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体现,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也是学习化学的法。

通过编排元素周期表考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从近几高考试题看,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无机化学的核心知识是高考中每年必考的的重点内容。

此类题目考查空间很大,知识面很广。

高考中该类型题主要是通过重大科技成果(化学科学的新发展、新发明等)尤其是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农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为题材,来考查粒子的个微粒的相互关系;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题型会继续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载体,用物质结构理论,解释现象、定性推断、归纳总结相结合。

可集判断、实验、计算于一体,题型稳定。

试题虽然计算难度不大,但规律性强、区分度好,今后会继续保持。

【经典在线】1.知识梳理一、元素周期表(一).原子序数1、对于一个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中子数。

2.1~20号元素的特殊的电子层结构(1)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元素:H、Li、Na、K;(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Be、Ar;(3)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C;(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元素:O;(5)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总数一半的元素:Li、P;(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元素:Ne;(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Li、Si;(8)次外层电子数是其他各层电子总数2倍的元素:Li、Mg;(9)次外层电子数与其他各层电子总数相等的元素Be、S;(10)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H、Be、Al。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0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20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二十、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考点知识本高考化学复习考点知识专题讲解专题重要知识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粒子半径大小比较,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原子结构中各离子数之间的关系,核素、同位素的概念,原子结构中各离子“量”之间的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判断元素“位、构、性”的关系,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预测今年的高考以新元素的发现或元素的新应用为载体,考查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时,以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的应用为背景,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作用,如半导体材料、制造农药材料、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材料等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趋势。

重点、难点探源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叫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元素周期表(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2)编排原则①横行: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向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周期。

②纵行: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一系列元素,称为族。

(3)结构①周期(七个横行,七个周期)②族(18个纵行,16个族)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2、卤族元素三、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实质: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3.主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四、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元素的分区: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1)寻找未知元素。

(2)预测元素的性质①比较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②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

(3)寻找新材料①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②在过渡元素中寻找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③在周期表中的氟、氯、硫、磷附近探索研制农药的材料。

高考总复习考试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总复习考试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考点梳理】要点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编排原则(1)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排成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 、ⅡA 、ⅢB …ⅦB 、ⅠB 、ⅡB 、ⅢA ……ⅦA 、0(自左向右)。

4.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 、O ) (3)质子数=原子序数 要点二、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注: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原子半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3个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 3个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种1个不完全周期:七周期元素种数为26(非排满)种 周期(7个) 主族(7个):ⅠA ~ⅦA 副族(7个):ⅠB ~ⅦB Ⅷ(1个):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 0族(1个):表中最右边 族元素周期表4.1—18号元素的有关知识5.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有相对明确的分区现象。

如图所示,虚线的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左下角为金属元素。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复习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注:①元素重要化合价的变化中O一般无正价,F无正价,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关系;②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8(仅适用于非金属元素)③金属无正价④有些非金属有多种化合价,如:C元素有+2,+4,-4价(在有机物中也可以有-3,-2,-1价);S元素有+4,+6,-2价;Cl元素有-1,+1,+3,+5,+7价;N元素有-3,+1,+2,+3,+4,+5价。

(4)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递减,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①.元素的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a.金属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越容易则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最高价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这种金属元素金属性越强,反之,金属性越弱;c.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例:比较1:①镁与2mL1mol/L 盐酸反应②铝与2mL1mol/L 盐酸反应32222l 6l 2l l 3g 2HCl MgCl H A HC A C H ↑↑+=+反应比较容易M +=+反应更加容易所以金属性:l Mg A > 比较2:⑴钠与水反应(回忆)⑵镁与水反应【实验5-1】2222222()22()Na H O NaOH H Mg H O Mg OH H ++↑++↑冷=碱性:2aOH Mg(OH)N >金属性:Na Mg Al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指元素气态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的实验依据:a.非金属元素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如果元素的单质跟氢气化合生成气态氢化物容易且稳定,则证明这种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反之,则非金属性较弱;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酸性越强则对应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非金属性:l r F C >>B >I对于同一周期非金属元素:如2i l S P S C 、、、等非金属单质与2H 反应渐趋容易,其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432i l S H PH H S HC <<<上述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顺序为:2334244i l H S O H PO H SO HC O <<<非金属性:i l S P S C <<< 结论: a g l i l N M A S P S C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元素周期律1. 原子序数(1)含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序号(2)与其他量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元素周期律的含义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二、元素周期表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③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结构特点:①周期: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②族: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个纵列,16个族,包括7个主族,7个副族,1个Ⅷ族,1个0族。

三、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重要元素四、焰色反应1、Na 黄Li 紫红K 浅紫(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因为钾里面常混有钠,黄色掩盖了浅紫色)2、Rb 紫Ca 砖红色Sr 洋红Rb 紫Cu 绿Ba 黄绿Co 淡蓝五、微粒半径的大小与比较(1)一看“电子层数”: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同一主族元素,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Cl)>r(F)、r(O2-)>r(S2-)、r(Na)>r(Na+)。

(2)二看“核电荷数”: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r(Na)>r(Cl)、r(O2-)>r(F-)>r(Na+)。

(3)三看“核外电子数”: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如:r(Cl-)>r(Cl) 、r(Fe2+)>r(Fe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总复习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考纲要求】1.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及其应用。

2.以第三周期为例,掌握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以ⅠA 族和Ⅶ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考点梳理】要点一、元素周期表1.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所编的序号为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 2.编排原则(1)周期: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排成一个横行;(2)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除外)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从上到下排列,排成一个纵行。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七横十八纵”)表中各族的顺序:ⅠA 、ⅡA 、ⅢB …ⅦB 、ⅠB 、ⅡB 、ⅢA ……ⅦA 、0(自左向右)。

4.原子结构与周期表的关系 (1)电子层数=周期数(2)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除F 、O ) (3)质子数=原子序数 要点二、元素周期律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实质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注:元素的性质主要是指原子半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等3个短周期:一、二、三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2、8、8种 3个长周期:四、五、六周期元素种数分别为18、18、32种1个不完全周期:七周期元素种数为26(非排满)种 周期(7个) 主族(7个):ⅠA ~ⅦA 副族(7个):ⅠB ~ⅦB Ⅷ(1个):表中第8、9、10三个纵行 0族(1个):表中最右边 族元素周期表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对非金属)最高正价数=族序数(O、F除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酸性逐渐增强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非金属元素气态氢化物的形成及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形成逐渐变易,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形成逐渐变难,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

4.1—18号元素的有关知识5.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有相对明确的分区现象。

如图所示,虚线的右上角为非金属元素,左下角为金属元素。

要点诠释:①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所以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一定的金属性,又能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

②由表中信息可知: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左下方的元素钫(Fr,第七周期,第ⅠA族)的金属性最强;处于元素周期表中右上方的元素氟(F,第二周期,第Ⅶ族)的非金属性最强。

要点三、比较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常见方法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失电子、金属性越强判断依据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2.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3.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5.置换反应:若x n++y→x+y m+,则y比x金属性强。

非金属性比较本质原子越易得电子,非金属性越强。

判断方法1.与H2化合越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就越强。

2.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4.置换反应:若A n-+B→B m-+A ,则B比A非金属性强。

5.与变价金属化合时,产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要点四、周期表中特殊位置的元素①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Ge;②族序数等于周期数2倍的元素:C、S;③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④周期数是族序数2倍的元素:Li、Ca;⑤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Ba;⑥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⑦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⑧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⑨短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的元素:P。

要点五、元素周期表中之最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H单质质量最轻的元素:H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H最不活泼的元素:He最轻的金属单质:Li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含H质量分数最高的气态氢化物:CH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其次是Si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Al,其次是Fe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s(不考虑Fr)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金属单质:Cs(不考虑Fr)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单质:F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HClO4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CsOH(不考虑FrOH)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族:ⅢB常温下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是Br2,金属单质是Hg【典型例题】类型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例1.在现有的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ⅡA、ⅢA族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A.1 B.11 C.18 D.25【思路点拨】分短周期和长周期两种情况分析。

【答案】C【解析】在同一周期的前提下,二、三周期中ⅡA、ⅢA的元素原子序数相邻,其差为1;四、五周期中ⅡA、ⅢA的元素之间多了10种过渡元素,所以其原子序数之差为11;六、七周期中ⅢB族分别是镧系、锕系元素,分别包括15种元素,所以ⅡA、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25。

【总结升华】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可分为16个族。

其中第8、9、10三个纵列称为Ⅷ族,其它每个纵列称为一族,包括七个主族、七个副族和一个0族,其中它们的排列顺序并不是按主副族依次排列,需要总结理清。

举一反三:【变式】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A.x+2 B.x+4 C.x+8 D.x+18【答案】B类型二:元素周期律及其应用例2.(2016 上海高考)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X>Y>Z>W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思路点拨】根据元素周期律来分析。

由于原子序数按W、X、Y、Z依次增大,W与Z是同一主族的元素,而X、Y、Z是同一周期的元素,且只有X是金属元素,则这四种元素分别是N、Al、Si、P。

【答案】A【解析】A项,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所以原子半径:X>Y>Z>W,正确;B项,W的含氧酸可能是HNO2、HNO3,Z的含氧酸是H3PO4,酸性HNO2< H3PO4,错误;C项,元素的非金属性W>Y,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Y,错误;D项,若W、X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XW,错误。

故选A。

【总结升华】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三看”一看电子层数:微粒半径大小比较首先看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二看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相同的不同微粒,半径大小比较看核电荷数,在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三看最外层电子数:若微粒电子层数与核电荷数都相同,再比较不同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举一反三:【变式1】(2015 海淀二模)已知16S和34Se位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H2Se>H2S>H2O B.原子半径:Se>S>ClC.酸性:H2SeO4>H2SO4>HClO4 D.还原性:S2-> Se2- >Br-【答案】B【解析】同主族由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2O>H2S>H2Se,A错误;同周期由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由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B正确,非金属性逐渐越强,最高价含氧酸酸性越强,酸性:HClO4>H2SO4> H2SeO4,C错误,还原性:Se2->S2-,D错误。

【变式2】短周期元素X、Y、Z,其中X、Y位于同一主族,Y、Z位于同一周期。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少1。

下列比较正确的是()A.元素非金属性:Z>Y>X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C.原子半径:Z<Y<X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Z<Y<X【答案】D【变式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1)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2)除短周期外,其它周期均为18种元素。

(3)副族元素没有非金属元素。

(4)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的元素。

(5)从上到下,ⅠA族的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

(6)从上到下,卤素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

(7)元素周期表中,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8)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

(9)氢氧化铍的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弱。

(10)磷的氢化物(PH3)受热时不如NH3和H2S稳定。

(11)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

(12)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13)第3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最小的是Na+。

(14)HF、HCl、HBr、HI酸性逐渐增强。

(15)X、Y在同一周期,原子半径X>Y,离子半径X+>Y 2-。

【答案】(3)、(8)、(9)、(10)、(14)类型三:“位、构、性”的关系例3.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原子半径/pm1601437066主要化合价+2+3+5、+3、-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Y元素的金属性:X<YB.一定条件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D.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单质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思路点拨】由负价可推知最高正价(二者绝对值之和为8);由化合价可推知族数:最高正价=主族序数,【答案】D【解析】由化合价可知,X为第ⅡA族金属元素,Y为第ⅢA族金属元素,Z为第ⅤA族非金属元素,W为第ⅥA 族非金属元素;X、Y的原子半径相近,Z和W的原子半径相近,但Z和W的原子半径远远小于X、Y的原子半径,由此可推断出Z和W是位于第2周期的非金属元素,X和Y是位于第3周期的金属元素。

所以X是Mg,Y是Al。

其金属性X>Y,A错误;W是O元素,Z是N元素,两者的单质反应直接生成NO,B错误;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C错误;一定条件下,氧气可以和氨气反应生成水和氮气,D正确。

【总结升华】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反映出原子结构和周期表中的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