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

合集下载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体内药物分析终极复习资料

1.体药物分析定义。

P1研究药物及其代物在生物体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获得药物在体吸收、分布、代排泄等各种动力参数,药物与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代产物、代途径等信息,对药物评价,为临床合理用药、研发新药等提供科学依据。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理解〕。

P3-5(1)机体因素:包括生理、病理、遗传因素(2)药物因素:包括剂型因素、药物相互作用(3)〔3〕其他因素:大气污染、食品、烟、酒、茶等药物进入体后,血液循环为药物体转运的枢纽。

大多数药物只有到达作用部位和受体部位,并到达一定的浓度后,才产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多数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呈平行关系,局部药物的血药浓度与药效无明显相关关系。

3.体药物分析的生物样本及分析对象。

P8生物样本:但凡体液所到之处,如血液、尿液、唾液、毛发、各种器官、组织、呼出气体等都是取样对象,还包括细胞悬液,微粒体孵育液、器官灌流液等体外试验中的各种生物介质。

分析对象:母体药物、代产物、必要的源性物质或与之相关的其他药物。

4.体药物分析的特点(1)干扰杂质多(2)被测浓度低(3)供试样品量少(4)待测物的易变性(5)要求较快提供结果(6)要有一定的仪器设备(7)工作量大5.生物样品选择的根本原则。

常用的生物样品及其应用特点。

P19选择原则:(1)必须能反映浓度与药效的关系(2)易于获得(3)便于处理(4)根据不同目的要求选取常用生物样品及应用特点:血液优点:较好表达药物浓度与治疗的关系缺点:〔1〕损伤性取样,取样量有限制〔2〕需要专业人员操作尿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药物浓度高〔3〕收集方便缺点:〔1〕浓度变化大,与血药浓度相关性差〔2〕:不易采集,保存〔3〕:肾功能不全、婴儿不宜用此法唾液优点:〔1〕非损伤性取样〔2〕含蛋白浓度低,易处理〔3〕C S/C P较恒定时,可代替血样进展TDM及药物动力学研究缺点:〔1〕适用药少〔2〕取样量变化大毛发优点:〔1〕取样方便,可重复取样〔2〕通过测*特定代物区别滥用药、临床药〔3〕可获得长期用药信息缺点:〔1〕预处理繁杂,干扰多〔2〕分析对象含量低,需精细仪器6.血液样品的采集和制备.P21采集:通常用一次性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取下针头,转移到相应容器,不能用力推压以免血细胞破裂制备:〔1〕血浆:多以肝素作抗凝剂,取适量于离心管,旋转使均匀分布于管壁,倾去多余液体,枯燥试管;然后参加血样,离心后取上层黄色液体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50%〔2〕血清:等血样中血块凝结,在室温25°下凝结速度较慢,可在37°水浴加快血清析出,离心后取上清液即可,其量约为全血的40%〔3〕全血:在血样中参加含有抗凝剂的试管,轻轻混匀即可。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于批量自动化检测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1、生物样本分析方法的建立 2、生物样本的测定
3、药物的体内研究评价
第一节 体内药物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给药方案与效应关系
给药
药代动力学
药物
ADME
药效学
药物效 应与不 良反应
药物进入机体后,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效应。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临床人体 试验
(clinical)
非临床动 物试验 (preclinical
血液
药物代 谢物
尿液
常用样 本种类
唾液
头发
粪便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三、体内药物分析特点
➢ 干扰物质多,内源性物质多,与药物有结合、缀合,需 经过分离、纯化。
➢ 样品浓度低,测定前需浓缩、富集。 ➢ 取样量少 ➢ 工作量大 ➢ 对仪器设备要求高(如需要样本冷贮、萃取、离心、富
特点
优缺点
• 优点: 样本易得,样品量 大; 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 易于检测;无需去蛋白处 理。
• 缺点: 易受食物种类、饮 水多少、排汗情况等的影 响,个体差异常常很大。
• 直接测定,萃取 分离测定
• 采用化学方法或 酶解法游离缀合 状态药物。
尿样的 尿样的 制备 采集
• 自然排尿法
• 随时尿、晨尿、白天 尿、夜间尿、及特定 时间段尿液。
阐明药物在体内ADME过程和 特点,提供药动学参数,揭示 药物在体内动态变化的规律性
阐明代谢物的结构、转化途径 及其动力学
为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提供重 要的线索
目的
药物研发过程中的体内药物试验和分析
体外PK/PD 动物PK/PD
毒性

体内药物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浙大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1 2002
思考题 1.什么是体内药物分析?与常规药物分析 相比,体内药物分析有哪些特点? 2.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有哪些? 3.谈谈体内药物分析在药学领域中的意义 和任务。
谢谢! 谢谢!
检测方法:GC—FID 检测方法:GC—NPD,计算机 检测方法:GC—MS,确证 —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毛细管GC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检测方法:加HPLC,DAD, LC/MS
三、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
母体药物 1.从分析物分 代谢物 内源性物质 均匀样品 2.从生物样品种类分 非均匀样品 人体 3.从样品的来源分 实验动物
浓度(μg/mL) ) 浓度(μg/mL mL)
4 3.5
3 3 2.5 2 2
64 53 4 3 2
2 1
1.5 1 1 0.5 0 0
10 0 0 20 40 60 80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60460 480 50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360 380 400 420 440 480 5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2.国内情况
80年代初,药物分析工作者倡导,1980年版《药物 分析》教材中纳入部分内容,第二、三版增加体内药物 分析一章。第四版、第五版取消,各学校开设体内药物 分析课程。 80年代开始在医院进行临床药学工作,主要测定药 物浓度。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体内药物分析
或化学衍生化处理 (2) 对分析方法的灵敏
度及专属性要求较高 (3) 分析工作量大, 数据
处理和结果阐明繁杂
第一节
常用体内样品的制备与贮藏 1 体内样品的种类
2 体内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 体内样品的贮藏与处理
一、体内样品的种类
体液
血液; 唾液
脑脊液;胃液; 胆汁;乳汁;精 液;泪液
组织
胃;肠;肝;肾;肺 ,脑;肌肉;头发
原形,代谢物及缀合物 药物浓度较高 收集量大(1~5L) 2. 尿样的采集 自然排尿 规定时间段(6-8h)(时间尿) 3. 尿样的贮藏 加入适当防腐剂
(三)唾液 TDM测定S代替P进行临床监测 1. 唾液的组成
腮腺, 舌下腺和颌下腺 2. 唾液的采集
漱口15min, 安静状态, 自然流出的唾液 物理或化学方法刺激 3. 样品的制备 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
(二) 去活性
采样后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用方法: 液氮速冻, 微波照射, 匀浆/沉淀, 加酶活性 阻断剂(氟化钠)或抗氧剂(VC), 煮沸
•血液是主要样品
体液或组织 •尿液,唾液,头发和脏器
概述
特点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主要来自于体内样品的特点
1. 体内样品的特点 (1) 采样量少: ml~µl级;
且不易重新获得 (2) 待测物浓度低:µg/ml
~ng/ml级, 甚至pg/ml (3) 干扰物质多: 尤其是
血样和组织中的蛋白质
2. 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1) 样品需经纯化浓集,
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
分析方法 样品制备 存在形式
体内样品
指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 组织)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或内源 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量分析。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这对于药物的研发和使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一、实验原理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原理是通过对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和药物毒性进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性质。

通常,实验分析的对象是药物在动物或人体中的含量、代谢产物及毒性反应等,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判断药物是否安全和有效,从而指导其研发和使用。

二、实验方法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涉及各种实验方法,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方法进行介绍:1. 动物模型的制备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中,研究人员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制备。

动物模型可以是小鼠、大鼠、猪、狗甚至人类等,不同的模型在药物代谢和毒性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型来进行研究。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员还需要对动物进行控制,包括饲养、喂食、运动、病理等方面的控制。

2. 药物给药药物给药是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关键步骤,研究人员需要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给药方式。

给药方式通常有静脉注射、腹腔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

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动物体重和药物的药动学特性来确定。

3. 体内药物分析在药物给药后,研究人员需要采集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对其中的药物代谢产物等指标进行分析。

分析方法可以是生化分析、药物浓度测定、毒性指标检测等。

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结束后,研究人员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值、标准差、方差等的计算和统计推断。

三、实验应用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通过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研究人员可以了解药物在动物或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和代谢产物,从而对其药物动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患者白蛋白为20g/L(正常范围是34~48g/L),于是建议检查患者游离苯妥英 钠浓度。结果显示游离苯妥英钠浓度为4.9 μg/ml(游离药物治疗浓度范 围1~2 μg/ml ),判定患者苯妥英钠中毒,建议降低剂量为250mg/d。
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内源性物质检测
体内内源性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儿茶酚胺、肌 酐、草酸、尿酸等。
喹诺酮类药物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药物血药浓 度的峰浓度,即药物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 浓度依赖性
时间依赖性——杀菌活性与药物浓度维持在MIC以上时 间的长短有关。β-内酰胺类、林可霉素类等抗生素。
乳酸左氧氟沙星(0.1g/片)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常用量:
1. 支气管感染、肺部感染: 药物随着血液到各个组织
2.体内样品的种类、采集与贮存
2.1体内样品的种类与采集
血液(血浆、血清、全血)、尿液、唾液、胆汁、乳 汁、脑脊液等均匀生物样品
心、肝、脾、肺、肾、脑等非均匀生物样品 样品选取原则 (1)必须是能够反映出浓度与药物效应之间关系; (2)易于获得; (3)便于处理,适合于分析; (4)根据不同目的与要求进行选取。
0.3-0.4g/日
2. 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0.2g/日 药物通过尿液排泄在下尿路发挥治疗作用
3. 细菌性前列腺炎: 0.4g/日 药物随着血液到前列腺组织
测定血液、尿液甚至
组织中的药物浓度
1.概述
1.1体内药物分析的定义
体内样品(生物体液、器官或组织)中药物 及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定性、 定量分析。
CuSO4-Na2WO4
ZnSO4-NaOH
每1容积血浆加入沉淀剂容积
0.2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第五章体内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体内药物分析中,最常用地体内样品是.血浆.尿液.唾液.胃.十二指肠.血浆占全血量地比例是.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常用地去蛋白质地试剂是.醋酸.冰醋酸,甲醇.盐酸.硫酸.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实际生物样品试验主要考察地项目是.方法地定量限.方法地检测限.方法地定量范围.代谢产物地干扰.内源性物质地干扰.使用唾液作为治疗药物监测样本,应满足地条件是.血浆中药物浓度足够大.唾液中药物浓度够大.足够大.下列研究目地中,体内分析使用毛发样品地是.生物利用度.药物剂量回收.药物清除率.体内微量元素测定.以上均不是.用加权最小二乘法计算回归方程时,权重因子(形)一般选用地是..1Ci..血浆样品地稳定性考察内容通常不包括地试验是.血浆样品地室温放置.血浆样品冰冻保存.血浆样品冻一融循环.经处理后溶液地冰冻保存.经处理后溶液地室温或特定温度放置.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空白生物基质试验进行验证地指标是.方法地定量范围.方法定量下限().方法地特异性.方法地精密度.方法地准确度.当采用液,液萃取法测定血浆中碱性药物()时,血浆最佳是(二)配伍选择题[].血清.尿液.头发.心脏.粪便下列试验目地宜选用地体内样品是.临床治疗药物监测.药物体内代谢类型研究[—].准确度.精密度.定量下限.样品.提取回收率.用于评价样品处理方法将体内样品中待测物从生物介质中提取出来地能力.用于分析过程中,对分析方法进行质量监控.是指在确定地分析条件下测得地体内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地接近程度(三)多项选择题.去除血浆中蛋白质,可采用地方法有.加入甲醇.加入异丙醇.加入硝酸.加入氢氧化钠.加热至90C.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分离条件地筛选时应做地试验有.空白溶剂试验.空白生物介质试验.模拟生物样品试验.实际生物样品测试.检测灵敏度试验.在体肉药物分析方法地建立过程中,用样品进行验证地项目有.检测波长.方法地准确度.方法地专属性.方法地提取回收率.方法地精密度.生物样品预处理地目地有.使药物从结合物中释放.提高检测灵敏度.延长仪器使用寿命.使药物从缀合物中释放.改善方法特异性.血药浓度测定地种类有.游离型和结合型药物总浓度地测定.游离型药物浓度地测定.药物活性代谢物地测定.结合型药物地测定.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血样分析应用地目地有.生物利用度地评价.药物动力学地研究.临床药物监测.有关物质地检查.内源性活性物质地测定.生物样品制备时应考虑地问题有.被测组分地理化性质.被测组分地浓度范围.测定地目地.生物祥品种类.试验药品地辅料组成.在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中,表示方法精密度地项目(内容)有.日内精密度.日间精密度.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准确度.在体内药物地分析法中,确定方法特异性时要考惠地干扰物质包括.药物制剂地辅料.内源性物质.代谢产物.药物中地杂质.任用地其他药物(四)是非判断题.血浆样品经乙腈去蛋白后,上清液显酸性() .生物样品经前处理后能够降低分析时地背景噪声() .甲醇和乙腈是常用地与水相混溶地除蛋白溶剂(). 生物样品分析中,以标准曲线地最低点作为定量下限().在生物样品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实际样品测定() .在用乙腈去蛋白时,血浆样品与沉淀溶剂地体积比应为:()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实际生物样品用于考察代谢物是否干扰药物地测定() .在分析方法验证中,精密度用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提取回收率地验证要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地样品((五)简答题.简述体内药物分析中常用地去蛋白质法及其特点么?.与常规药物分析相比,生物样品有哪些特点?体内药物分析地特点是什.简述体内药物分析方法验证与体外药物分析方法验证地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多卡因的水解反应过程
4、结合反应 四、结合反应
药物分子或官能团化反应代谢物中的极性基团,如羟基、氨基 (仲胺或伯胺)和羧基等,在酶催化下与活化的内源性小分子如葡萄 糖醛酸、硫酸、氨基酸和谷胱甘肽等结合。结合后的产物无生理活性; 除甲基化反应和乙酰化反应外,大多极易溶于水,从尿中或胆汁中排 出体外。该过程是药物失活和消除的重要途径。
1、氧化反应
在药物的环系结构或脂链结构的碳上形成羟基或羧基, 在氮、氧、硫原子上脱烃基或形成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1)、侧链烷基氧化反应:侧链氧化可将烷基氧化成为醇或酸
H N O
HN
一、氧化反应(Oxidation)
H N
CH2OH
O
HN
CH3
S
S
O O
O
O
H N
O
HN
COOH
S
O O
甲苯磺丁脲中甲基的氧化过程
水解酶:主要是催化含有酯键、酰胺和酰肼等结构的药物水
解使其生成酸,或将杂环水解开环。 环氧水解酶(EH):是一组催化环氧化合物水解为相应
邻位二醇的酶类。EH位于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各种EH其作 用范围和底物特异性不同。EH可分为微粒体酶型EH (MEH)及可溶性EH(SEH)。
1
水 解 酶
2
酯键水解酶:在体内可水解多肽类、酰胺、卤化物以及羧 酸酯、硫酸酯和磷酸酯的酶类。羧酸酯酶(CES)和胆碱 酯酶(CHE)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酯键水解酶系。
药物在体内的存在状态与生物转化
药物分析 唐雪谦 2014.10.15
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
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分布
药物从吸收部位进入血浆后,在血液和 组织的转运过程
代谢
又称生物转化,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后,在 体内各种酶以及体液环境作用下,其化学 结构可发生改变的过程
微粒体酶:滑面内质网含有丰富的药物代
谢酶,在体外匀浆组织中,滑面内质网课形 成许多碎片,称为微粒体,这些酶也称为微 粒体酶(肝脏微粒体酶活性最强)
非微粒体酶:在细胞内其他部分的代谢酶
三、药物代谢酶及其组织分布
细胞色素P450酶(CYP):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和单
1
加氧酶。由细胞色素P450、 NADPH(辅酶Ⅱ,还原型烟 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酯)、分子氧等组成。 肝脏中含有丰富的CYP酶,肾、脑、肺等组织中也存在。 CYP酶系不仅存在于内质网,在线粒体或核酶内均含有。
代谢一般使药物极性增大,有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
二、药物代谢的药学意义 1 吸收的药物在体内并不一定都经过代谢,不代谢的药 物,以原型排出体外,有些药物部分代谢。
பைடு நூலகம்
2
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的长短。
3
影响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药物
全身
自发代谢
肝脏或者其他组织
药物代谢酶
大多数药物 结构类似于 体内内源性 物质、脂溶 性小、水溶 性较大的药 物
氧 化 酶
特异性不强,可催化多种药物,且酶的活性可受到多种药 物的诱导或抑制。
2
黄素单加氧酶(FMO):是一组依赖黄素腺嘌呤二核
苷酸(FAD),NADPH和分子氧的微粒体酶。 FMO的不同亚型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分 布特征 可催化含氮、硫、磷、硒和其他亲核杂原子的药物的氧化
3
单胺氧化酶(MAO):机体内参与胺类物质代谢的主
2)氮原子的氧化反应:主要为N-羟基化反应,这类反应主
要是以伯胺、仲胺、芳胺和芳基酰胺为反应底物。
O S O
NH2
NHOH
氨苯砜中氨基的氧化反应过程
3)硫原子的氧化反应:在机体内一般直接生成亚砜或砜类化合物
奥美拉唑中硫原子的氧化反应过程
2、还原反应
1)羰基的还原:
O
N
OH
N
6-S美沙酮
(3S,6S)-α-(-)美沙酮
要酶类,其代谢底物主要是单胺类物质。
MAO分布于肝脏、脑等器官的线粒体和血浆中。
还原酶
催化底物进行加氢反应(还原反应)的酶 。 机体内大部分的酶系都可以催化还原反应, 而且不同酶系的反应底物没有明确界限。在 机体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均有分布。
还原反应主要针对药物结构中的羰基、羟基、硝基和偶氮基等功能集团 进行反应。 还原反应有两种机制:一种是通过还原型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H2),另一种是CYP酶参与的还原反应 能进行还原反应的酶系包括:乙醇脱氢酶(ADH)、醛-酮还原酶 (AKRs)、羰基还原酶(CBRs)、醌还原酶、CYP还原酶和一些消 化道细菌产生的还原酶。
2)硝基的还原:
O2N H HO NHCOCHCl2 CH2OH H
H2N H HO NHCOCHCl2 CH2OH H
氯霉素中硝基的还原反应
3、水解反应
1)酯类药物:
COOH O O
COOH OH
+
HO O
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过程
2)酰胺类药物:
CH3
HO O
O
NH2
N(C2H5)2 C
OH
+
CH3
转 移 酶
3
磺基(硫酸基)转移酶(SULT):是机体催化多种内源性
和外源性物质硫酸化的关键酶
4 5
N-乙酰化转移酶(NAT):是机体内催化体内含氮那
物质使其发生乙酰化的酶系。
谷胱甘肽-5-转移酶(GST):可催化机体内某些内源性及
外源型物质的亲电基团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结合,将亲 电子疏水性物质与GSH结合成易于排泄的物质。
1)甲基化结合反应:
药物甲基化的部位通常在药物结构中的N、O、S等杂原子上,甲基的主 要来源是蛋氨酸。
O
NH2
N+ CH3
烟酰胺的甲基化结核反应过程
2)硫酸化结合反应:
药物发生硫酸化反应的部位主要是羟基和氨基,与硫酸结合的产 物称为硫酸酯,与氨基结合的产物称为氨基磺酸酯。
OH HO HO S O O O H N
SG H3C CH2 O COOH
+ H
O H
Cl Cl
G-S
-
依他尼酸的谷胱甘肽结合反应过程
5、多类型反应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反应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许多药物在 人体内并不只发生一种类型的代谢反应,如阿司匹林。
在药物的代谢过程中, Ⅰ相代谢反应和Ⅱ相代谢反应液不 存在绝对的先后顺序,有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结合反应后, 也可能在Ⅰ相代谢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水解或者氧化,如 异烟肼。
沙丁胺醇的磺酸化结合反应过程 3)乙酰化结合反应:
N N
O O N H S
O N H
磺胺嘧啶的乙酰化结合反应过程
4)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COOH O HO HO OH OH
O
COOH
+
R
OH
UGTs
HO HO
O
R O
OH
O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机制 5)谷胱甘肽结合反应:
O Cl Cl H3C CH2 O COOH
转移酶:能够催化除氢以外的各种化学官能团从一种底物转
移到另一种底物(结合反应)的酶类。
1 2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是一种以鸟苷-5`-二磷酸葡萄糖 醛酸(UDPGA)为糖基供体与底物反应的酶
甲基化转移 酶(MT):
儿茶酚-O-甲基化转移酶(COMT)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 N-甲基化转移酶
五、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生理因素
剂型因素
其他因素
疾 妊 性 年 个 种 病 娠 别 龄 体 属 差 异 和 种 族 差 异
药 物 的 相 互 作 用
手 性 药 物
剂 型
剂 量
给 药 途 径
环 食 境 物
The End Thank you !
排泄
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除体外的过程
一、药物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物
代谢
药理作用激活
产生毒性代谢物 活性降低 活性增强
异烟肼—乙酰肼(肝损害) 氯丙嗪—去甲氯丙(活性下降) 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活性 降低)
药理作用失活
左旋多巴—酶解脱羧—多巴 胺 (产生活性) 磺胺类药物—乙酰化—代谢 物(无活性)
四、药物代谢反应的类型
Ⅰ相 (phaseⅠ)反应:包括 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 水解反应,参与反应的药物代谢酶依次为氧化酶、 还原酶和水解酶。 通常是脂溶性较强的药物通过Ⅰ相反应生成极性基 团。 Ⅱ相(phaseⅡ)反应:即结合反应,参与反应的药 物代谢酶为转移酶。 通常是药物或Ⅰ相 反应生成的代谢产物结构中的 极性基团与机体内源性物质结合生成结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