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天天练-测验版

合集下载

基础知识天天练2-5. 数学 数学doc

基础知识天天练2-5. 数学 数学doc

第2模块 第5节[知能演练]一、选择题1.当0<a <1时,函数①y =a |x |与函数②y =log a |x |在区间(-∞,0)上的单调性为( ) A .都是增函数 B .都是减函数C .①是增函数,②是减函数D .①是减函数,②是增函数解析:①②均为偶函数,且0<a <1,x >0时,y =a |x |为减函数,y =log a |x |为减函数,当x <0时,①②均是增函数.答案:A2.函数f (x )=a x +log a x 在区间[1,2]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为-14,最大值与最小值之积为-38,则a 等于( )A .2B.12 C .2或12D.23解析:a x 与log a x 具有相同的单调性,最大值与最小值在区间的端点处取得,f (1)+f (2)=-14,f (1)·f (2)=-38,解得a =12,选B.答案:B3.已知函数f (x )=lg(x +1),用h (t )替换x ,那么不改变函数f (x )的值域的替换是( ) A .h (t )=t 2 B .h (t )=2t -2 C .h (t )=sin tD .h (t )=1t解析:原函数f (x )=lg(x +1)的值域是R ,用h (t )替换x 后,要使f (x )的值域不变,应使h (t )+1能够取遍所有正数,只有h (t )=2t -2符合题意,故选B.答案:B4.设a >1,若对于任意的x ∈[a,2a ],都有y ∈[a ,a 2]满足方程log a x +log a y =3,这时a 的取值的集合为( )A .{a |1<a ≤2}B .{a |a ≥2}C .{a |2≤a ≤3}D .{2,3}解析:由log a x +log a y =3,得log a (xy )=3,即y =a 3x ,∵a >1且x >0,∴y =a 3x在x ∈[a,2a ]上单调递减,∴y max =f (a )=a 3a =a 2,y min =f (2a )=a 32a =a 22,由题意,得⎩⎪⎨⎪⎧a 22≥a ,a >1得a ≥2.故选B.答案:B 二、填空题5.函数y =log 3(x 2-2x )的单调减区间是________. 解析:令u =x 2-2x ,则y =log 3u .∵y =log 3u 是增函数,u =x 2-2x >0的减区间是 (-∞,0),∴y =log 3(x 2-2x )的减区间是(-∞,0). 答案:(-∞,0)6.已知f (3x )=4x log 23+233,则f (2)+f (4)+f (8)+…+f (28)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令3x =t ,∴x =log 3t , ∴f (t )=4log 23·log 3t +233, 即f (t )=4log 2t +233, ∴f (2)+f (4)+f (8)+…+f (28)=4(log 22+log 24+log 28+…+log 228)+8×233 =4·log 22·22·23…28+8×233 =4·log 2236+1864. =4×36+1864=2008. 答案:2008 三、解答题7.对于正实数a ,函数y =x +a x 在(34,+∞)上为增函数,求函数f (x )=log a (3x 2-4x )的单调递减区间.解:∵y =x +a x 在(34,+∞)上为增函数,∴34<x 1<x 2时y 1<y 2, 即x 1+a x 1-x 2-a x 2=(x 1-x 2)(x 1x 2-a )x 1x 2<0⇒x 1x 2-a >0⇒a <x 1x 2,∴a ≤916恒成立,f (x )=log a (3x 2-4x )的定义域为(-∞,0)∪(43,+∞),而0<a ≤916<1,∴f (x )与g (x )=3x 2-4x 在(-∞,0),(43,+∞)上的单调性相反,∴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43,+∞).8.已知函数f (x )=log 4(4x +1)+kx (k ∈R )是偶函数. (1)求k 的值;(2)设g (x )=log 4(a ·2x -43a ),若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由函数f (x )是偶函数可知:f (x )=f (-x ), ∴log 4(4x +1)+kx =log 4(4-x +1)-kx ,log 44x +14-x +1=-2kx ,即x =-2kx 对一切x ∈R 恒成立, ∴k =-12.(2)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即方程log 4(4x +1)-12x =log 4(a ·2x -43a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化简得:方程2x +12x =a ·2x -43a 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令t =2x >0,则方程(a -1)t 2-43at -1=0有且只有一个正根,①a =1⇒t =-34,不合题意;②Δ=0⇒a =34或-3,若a =34⇒t =-2,不合题意;若a =-3⇒t =12;③一个正根与一个负根,即-1a -1<0⇒a >1. 综上: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3}∪(1,+∞).[高考·模拟·预测]1.若函数y =f (x )是函数y =a x (a >0,且a ≠1)的反函数,其图象经过点(a ,a ),则f (x )=( )A .log 2x B.12x C .log 12xD .x 2解析:由题意f (x )=log a x ,∴a =log a a 12=12,∴f (x )=log 12x .故选C.答案:C2.若不等式x 2-x ≤0的解集为M ,函数f (x )=ln(1-|x |)的定义域为N ,则M ∩N 为( )A .[0,1)B .(0,1)C .[0,1]D .(-1,0]解析:由题意得M =[0,1],N =(-1,1),则M ∩N =[0,1).故选A. 答案:A3.设a =log 3π,b =log 23,c =log 32,则( )A .a >b >cB .a >c >bC .b >a >cD .b >c >a解析:a =log 3π>1,b =log 23=12log 23∈(12,1),c =log 32=12log 32∈(0,12),故有a >b >c .答案:A4.若log 2a <0,(12)b >1,则( )A .a >1,b >0B .a >1,b <0C .0<a <1,b >0D .0<a <1,b <0解析:由log 2a <0⇒0<a <1,由(12)b >1⇒b <0,故选D.答案:D5.已知:f (x )=lg(a x -b x )(a >1>b >0). (1)求f (x )的定义域;(2)判断f (x )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3)若f (x )在(1,+∞)内恒为正,试比较a -b 与1的大小. 解:(1)由a x -b x >0, ∴(a b )x >1.∵ab >1,∴x >0, ∴f (x )的定义域为(0,+∞). (2)设x 2>x 1>0,∵a >1>b >0, ∴a x 2>a x 1,b x 1>b x 2,-b x 2>-b x 1, ∴a x 2-b x 2>a x 1-b x 1>0,∴ax 2-bx 2ax 1-bx 1>1,∴f (x 2)-f (x 1)>0,∴f (x )在(0,+∞)内是增函数.(3)当x ∈(1,+∞)时,f (x )>f (1),要使f (x )>0,须f (1)≥0,∴a -b ≥1.[备选精题]6.已知f (x )=log a x ,g (x )=2log a (2x +t -2)(a >0,a ≠1,t ∈R ). (1)当t =4,x ∈[1,2],且F (x )=g (x )-f (x )有最小值2时,求a 的值; (2)当0<a <1,x ∈[1,2]时,有f (x )≥g (x )恒成立,求实数t 的取值范围. 解:(1)当t =4时,F (x )=g (x )-f (x )=log a (2x +2)2x ,x ∈[1,2],令h (x )=(2x +2)2x =4(x +1x+2),x ∈[1,2],设u =x +1x ,x ∈[1,2]作出u (x )的图象可知u (x )=x +1x 在[1,2]上为单调增函数.∴h (x )在[1,2]上是单调增函数, ∴h (x )min =16,h (x )max =18. 当0<a <1时,有F (x )min =log a 18, 令log a 18=2,求得a =32>1(舍去); 当a >1时,有F (x )min =log a 16, 令log a 16=2,求得a =4>1.∴a =4.(2)当0<a <1,x ∈[1,2]时,有f (x )≥g (x )恒成立, 即当0<a <1,x ∈[1,2]时, log a x ≥2log a (2x +t -2)恒成立, 由log a x ≥2log a (2x +t -2)可得 log a x ≥log a (2x +t -2),∴x ≤2x +t -2,∴t ≥-2x +x +2. 设u (x )=-2x +x +2=-2(x )2+x +2 =-2(x -14)2+178,∵x ∈[1,2],∴x ∈[1,2].∴u (x )max =u (1)=1. ∴实数t 的取值范围为t ≥1.。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 皈.(guī)依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3.(原创题)使用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 A.不管3D技术的最终走向如何,《阿凡达》已然给世界电影业狠狠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甭管家用投影仪还是蓝光DVD,在以《阿凡达》为代表的IMAX -3D面前都不值一提。

B.大陆卫生部副部长、海协会顾问黄洁夫昨天在“两岸共同防治新流感研讨会”上表示,第五次“陈江会”将就两岸医疗卫生产业交流问题进行协商。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010年1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驳斥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称其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别有用心的”。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李商隐《锦瑟》一诗的第三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秦观《鹊桥仙》这首词中表达双方情感不受时空限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础知识天天练二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疏浚竣工以儆效尤不能越雷池一步B.奖掖赋与翻然醒悟小不忍则乱大谋C.沧桑就序徇私枉法树欲静而风不止D.隐患蜇伏韬光养晦温良恭俭让2..(原创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2009年12月22日以来,新疆北疆地区、阿勒泰等地多次出现强降雪大风寒潮天气。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

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

基础知识天天练一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鏖.(áo)战跛.(bǒ)脚鞭笞.(chī) 三年五载.(zǎi)B.濒.(bīn)临骷.(gū)髅呜咽.(yè) 觥.(gōng)筹交错C.不啻.(dì) 皈.(guī)依枕藉.(jí) 怙恶不悛.(quān)D.桎梏.(kù) 船舷.(xián) 星宿.(xiù) 同仇敌忾.(kài)解析:B.骷kū;C.啻chì;D.梏gù。

答案:A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磨炼门可罗鹊怡然毅然决然B.寒喧立竿见影报怨以德报怨C.切磋食不果腹慌乱兵荒马乱D.针灸心悦臣服相亲文人相轻解析:A.门可罗雀;B.寒暄;D.心悦诚服。

答案:C3.使用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句是()A.不管3D技术的最终走向如何,《阿凡达》已然给世界电影业狠狠的注入了一针强心剂——甭管家用投影仪还是蓝光DVD,在以《阿凡达》为代表的IMAX-3D面前都不值一提。

B.大陆卫生部副部长、海协会顾问黄洁夫昨天在“两岸共同防治新流感研讨会”上表示,第五次“陈江会”将就两岸医疗卫生产业交流问题进行协商。

C.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010年1月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驳斥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海地只救助中国人的言论,称其是“完全错误的”,也是“别有用心的”。

D.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一江春水”比喻愁之多,愁之绵绵无尽,生动形象,概括性又极强。

解析:去掉引文内的句号,引号后可用逗号。

答案:D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2009年12月22日以来,新疆北疆地区、阿勒泰等地多次出现强降雪大风寒潮天气。

据________,近期严重灾情已造成新疆125.7万人(次)受灾,局部地区交通受阻,电力中断,因灾直接经济损失4.5亿多元。

②除此之外,鄂尔多斯市还有大量________民间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很多家庭多次购置房产。

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0-2

基础知识天天练 化学10-2

第10章第2节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乙烯都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B.乙烯、苯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乙醇、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D.淀粉、油脂都可以发生水解反应解析:A中CH3CH2OH被氧化成乙酸,乙烯因有碳碳双键易被高锰酸钾氧化,A正确;B项苯不能与Br2发生加成,错误;C中前者含羟基,后者含羧基,均能发生酯化反应,正确;D中淀粉属多糖,油脂属于酯,均可发生水解反应,故选B.答案:B2.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过() A.加成反应B.取代反应C.聚合反应D.催化裂化反应解析:石蜡中一般不含有烯烃,因而与Cl2发生的是取代反应.答案:B3.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此氯代烷1 mol可与4 mol氯气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CH2=CH2B.CH3CH=CH2C.CH3CH3D.CH2=CHCH=CH2解析:1体积气态烃只与1体积氯气发生加成反应,说明该烃中含有1个双键,又生成氯代烷1 mol可与4 mol Cl2发生完全的取代反应,说明气态烃中含4个氢原子.答案:A4.100℃时,两种烃蒸气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所得CO2和H2O的物质的量随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对该混合烃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有甲烷B.一定含有乙烯C.一定含有苯D.一定不含乙烯解析:由图象中的线性关系,选取混合烃的总物质的量为1 mol作研究,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6 mol和2 mol,故其平均分子组成为C1.6H4,由于碳原子数小于1.6的烃只有甲烷一种,因此一定含有甲烷.CH4分子中含4个氢原子,故另一种分子中一定含4个氢原子,且其碳原子数大于1.6,故可能是乙烯,一定不含有苯.答案:A() A.1种B.2种C.3种D.4种解析:采用倒推法,以该饱和烃的碳链为基础,在不同的之间去掉2个氢原子得到烯烃,只能得到两种.即和.答案:B6.从柑橘中可提炼得到1,8-萜二烯().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6B.常温下呈液态,难溶于水C.其一氯代物有8种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解析:由价键原则可写出的分子式为C10H16;烃类物质都难溶于水,分子中碳原子数大于4时,其状态一般为液态;分子中有10个碳原子,其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且另外9个碳原子的位置各不相同,所以其一卤代物应有9种;分子中含有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答案:C7.把m mol C2H4和n mol H2混合于密闭容器中,在适当条件下生成p mol C2H6, 若将所得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则需氧气() A.3.5 p mol B.(3m+0.5n) molC.(3m+n) mol D.(3m+0.5n-3p) mol解析:利用守恒法m mol C2H4需3m mol O2,n mol H2需0.5 n mol O2,则共需用(3m+0.5n) mol O2.答案:B8.有A、B两种烃组成的混合物,当混合物总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为一恒量.对A、B两种烃有下面几种说法,可能的结论是()①互为同分异构体;②互为同系物;③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④烃中碳的质量分数相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解析:同分异构体肯定满足条件,而A、B若均为烯烃(互为同系物),则一定有相同的最简式,因为A、B均为烃,所以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氢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则也有相同的最简式,在总质量一定时,能满足条件,故选A.答案:A9.据调查,劣质的家庭装饰材料会释放出近百种能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其中一种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右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叁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且三种元素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下面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HCl3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内C.该有机物不易溶于水D.可由乙烯和氯化氢加成得到解析:据该有机物的球棍模型知,其分子式为C2HCl3,因分子中存在碳碳双键,则所有原子共平面,该物质为卤代烃,难溶于水,故A、B、C均正确;D项中二者反应生成CH3CH2Cl,不符合条件.答案:D10.某气态烷烃和一气态单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此混合气体4.48 L,通入足量的溴水,溴水质量增加2.8 g,此两种烃是() A.甲烷和丙烯B.甲烷和2-丁烯C.甲烷和2-甲基丙烯D.乙烯和1-丁烯解析:(1)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M混=13×2 g/mol=26 g/mol,这说明混合气体中一定有CH4.(2)混合气体通过溴水时与之发生加成反应,故溴水增加的质量就等于烯烃的质量.混合气体物质的量为:n混=4.48 L22.4 L/mol=0.2 mol,其质量为:m混=26 g/mol×0.2 mol=5.2 g,m烯=2.8 g,则m(CH4)=5.2 g-2.8 g=2.4 g,其物质的量n(CH4)=2.4 g16 g/mol=0.15 mol.由此可知,烯烃的物质的量n烯=0.2 mol-0.15 mol=0.05 mol.设烯烃分子中含碳原子n个,则该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 n.14n=2.80.05,解得n=4.答案:BC11.由乙烯和其他无机原料可合成环状化合物,其合成过程如下图所示(水及其他无机产物均已省略):请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的类型分别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2)D物质中的官能团为________;(3)C物质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物质X与A互为同分异构体,则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X的名称为________;(4)B、D在一定条件下除能生成环状化合物E外,还可反应生成一种高分子化合物,试写出B、D反应生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解析:(1)分析框图可知12.(1) 某烷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它是由烯烃A与H2加成得到的,则A的结构简式可为__________________.(2)某烯烃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这种烯烃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生成有3个—CH3的烷烃,则B的分子式为________,其可能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苯的同系物C的分子式为C11H16,经测定数据表明,分子中除含苯环外不再含其他环状结构,分子中还含有两个—CH3、两个—CH2—和一个.则C分子由碳链异构所形成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___种.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设烷烃为C n H2n+2,则14n+2=58, n=4,烷烃的(3)除苯环外,不含其他环状物,由于其余的端基恰好组成一个烷基,说明苯环上只有一个支链.答案:13.用下面所示的A、B、C三种装置都可制取溴苯.请仔细分析三套装置,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三个装置中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B的试管中还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装置A、C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B、C装置已连接好,并进行了气密性检验,也装入了合适的药品,接下来要使反应开始,对B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对C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4)A中存在加装药品和及时密封的矛盾,因而在实验中易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5)B中采用了双球吸收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双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双球管内液体不能太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B装置也存在两个明显的缺点,使实验的效果不好或不能正常进行,这两个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FeBr3的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HBr;HBr可用AgNO3和HNO3的混合溶液来鉴定;由于反应放热,溴、苯沸点低,易挥发,所以应该有冷凝装置;由于Br2(g)、苯(g)逸入空气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应该有尾气吸收装置.答案:(1)2Fe+3Br2===2FeBr3HBr+AgNO3===AgBr↓+HNO3(2)导气(导出HBr)兼冷凝(冷凝苯和溴蒸气)(3)打开分液漏斗上端塞子,旋转分液漏斗活塞,使Br2和苯的混合液滴到铁粉上托起软橡胶袋使Fe粉沿导管倒入溴和苯组成的混合液中(4)Br2和苯的蒸气逸出,污染环境(5)吸收反应中随HBr气体逸出的Br2和苯蒸气CCl4由无色变橙色被气体压入试管中(6)随HBr逸出的溴蒸气和苯蒸气不能回流到反应器中,原料利用率低由于导管插入AgNO3溶液中而产生倒吸。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1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观察下图,若用1 L水来代表地球上的总水量,要比较精确地量取地球上的淡水量,应选择的仪器是()A.100 mL烧杯B.50 mL烧杯C.100 mL量筒D.50 mL量筒解析:此题以实验题面目出现,考查了烧杯和量筒两种常见仪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高,但有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的寓意.A和B两选项都是烧杯,它不能较精确地测量液体体积;要较精确地测量出1000×3%mL水的体积,应选50 mL量筒,即D.答案:D2.某溶液中含有Fe2+、Al3+、Ag+、Cu2+,为了分别得到各含一种金属阳离子的沉淀,可采取:①通入H2S;②通入CO2,③加HCl溶液,④加NaOH溶液4个步骤,设试剂均过量,且每次都把所生成的沉淀过滤出来.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①④②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解析:四种粒子形成的沉淀分别为Fe(OH)2、Al(OH)3、AgCl、CuS.答案:A3.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 B.0.3 mol/LC.0.2 mol/L D.0.1 mol/L解析:n(Al3+)=1.62 g/27 g/mol=0.06 mol,n(SO2-4)=0.09 mol.加入Ba(OH)2溶液中含Ba2+0.03 mol,剩余SO2-40.06 mol,此时溶液的体积为600 mL,c(SO2-4)=0.1 mol/L.答案:D4.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项中集气瓶口塞有塞子,会发生爆炸危险,A错误;B项不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错误;C项中关闭止水夹,利用注水法检查装置气密性,正确;D项中CO2比空气重,应长管进气,短管出气,D错误.答案:C5.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 AB.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 A个氢原子C.14 g氮气中含有7N A个电子D.N 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解析:Cl2作氧化剂时,还原产物为Cl-,所以1 mol Cl2得到2 mol电子,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H2是1 mol,氢原子为2N A个,B错误;14 g N2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4 g28 g/mol×14 N A=7N A,正确;N A个CO分子的质量为1 mol×28 g/mol=28 g,0.5 mol CH4的质量为0.5 mol×16 g/mol=8 g,所以二者的质量比为28 g∶8 g=7∶2,D错误.答案:C6.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图所示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是()A.①NaCl②NaOH③NH3·H2O④H2SO4B.①H2SO4②NaOH③NH3·H2O④NaClC.①H2SO4②NH3·H2O③NaOH④NaClD.①NaCl②NH3·H2O③NaOH④H2SO4解析:Fe3+、Al3+都能与过量的NH3·H2O和NaOH溶液反应产生沉淀,Ba2+和Ag+均能与过量的H2SO4产生沉淀,因此要将5种离子彻底分离,应先加入NaCl,使Ag+沉淀,再加氨水,使Fe3+和Al3+沉淀,然后在沉淀中加NaOH溶液,使Al(OH)3溶解而与Fe(OH)3分离,在操作之后的溶液中加入H2SO4,使Ba2+产生BaSO4沉淀与K+分离,故答案为D.答案:D7.下列各组溶液中,用括号内的试剂及物质间相互反应不.能鉴别的一组是()A.Ba(OH)2KSCN NaCl Mg(NO3)2(FeCl3溶液)B.NaNO3NaHCO3(NH4)2SO3Na2SiO3(H2SO4溶液)C.NH4Br K2CO3NaI CaCl2(AgNO3溶液)D.(NH4)3PO4NaBr CuSO4AlCl3(KOH溶液)解析:A项先用FeCl3溶液鉴别出Ba(OH)2、KSCN,再用Ba(OH)2溶液可鉴别NaCl、Mg(NO3)2; B项中现象依次是无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可直接鉴别;C项无法区别K2CO3和CaCl2(与AgNO3溶液反应均产生白色沉淀;D项将KOH溶液加入4种溶液中,现象依次是:产生刺激性气体、无现象、产生蓝色沉淀、产生白色沉淀然后逐渐溶解,可直接鉴别.答案:C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和O3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羟基(—OH)所含电子数相等C.常温常压下28 g CO与22.4 L O2所含分子数相等D.16 g CH4与18 g NH+4所含质子数相等解析:1个N2分子含有2个氮原子,1个O3分子有3个氧原子,故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N 2和O 3的混合气体与N 2所含的原子数不相等,A 错误;1个甲基含9个电子,1个羟基含9个电子,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甲基与羟基所含的电子数相等,B 正确;常温常压下22.4 L O 2不是1 mol ,C 错误;16 g CH 4含质子数为16 g 16 g/mol ×10×N A =10N A,18 g NH +4所含质子数为18 g18 g/mol×11×N A =11N A ,D 错误.答案:B9.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 2+、Mg 2+、SO 2-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 ②加过量的NaOH 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 2CO 3溶液 ⑤加过量BaCl 2溶液A .①④②⑤③B .④①②⑤③C .④②⑤①③D .⑤②④①③解析:OH -与Mg 2+反应产生难溶的Mg(OH)2沉淀,Ba 2+与SO 2-4生成BaSO 4沉淀,这两个过程互不影响,可以颠倒;加入CO 2-3可以除去Ca 2+和过量的Ba 2+;过滤,防止加酸使Mg(OH)2和CaCO 3溶解;最后加酸中和过量的碱及除去CO 2-3,故只有D 正确.答案:D10.如下图所示,集气瓶内充满某混合气体,置于光亮处,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集气瓶内气体是( )①CO 、O 2 ②Cl 2、CH 4 ③NO 2、O 2 ④N 2、H 2 A .①②B .②④C .③④D .②③解析:在光照条件下,CH 4与Cl 2发生化学反应,产物中有HCl 生成,因HCl 易溶于水,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水会倒吸其中,②正确;当滴入水时,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也会使集气瓶内压强减小,发生水倒吸入集气瓶中的现象,③正确;①中CO 、O 2均不溶于水,①错误;④中N 2、H 2也不溶于水,光照时也不发生反应,④错误,故D 正确.答案:D11.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NH 4)2SO 4、KCl 、MgCl 2、Al 2(SO 4)3和Fe 2(SO 4)3溶液,这种试剂是( )A .NaOHB .NH 3·H 2OC.AgNO3D.BaCl2解析:加入NaOH溶液,有刺激性气味产生的是(NH4)2SO4,无明显现象的是KCl,产生白色沉淀的是MgCl2,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溶解消失的是Al2(SO4)3,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Fe2(SO4)3;加入NH3·H2O、(NH4)2SO4和KCl无法鉴别开,MgCl2与Al2(SO4)3均会产生白色沉淀,也鉴别不开;五种盐溶液中,有2种氯化物,3种硫酸盐,因此利用Ag+、Ba2+无法鉴别,故只有A正确.答案:A12.工业上以CaO和HNO3为原料制备Ca(NO3)2·4H2O晶体.为了确保制备过程中既不补充水,也无多余水分,所用硝酸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应为() A.30% B.63%C.70% D.无法确定解析:反应方程式为:CaO+2HNO3+3H2O===Ca(NO3)2·4H2O,硝酸质量分数为63×263×2+18×3×100%=70%.答案:C13.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解析:A中气体应长进短出;B中有两处错误,一是不能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二是不能将水倒入浓H2SO4中;D中称量NaOH固体不能放在纸片上,应放在烧杯中称量;C中所用原料、方法、装置均正确.答案:C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①标准状况下,1 L HCl和1 L H2O的物质的量相同;②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体积相同;③28 g CO的体积为22.4 L;④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它们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也相同;⑤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A.①②③B.②⑤⑥C.②③⑥D.④⑤⑥解析:标准状况下H2O不是气体,而HCl为气体,所以虽然二者等体积,但物质的量不相同,①错误;同样在④中所指的物质不一定是气体,所以④错误;标准状况下,1 g H2和14 g N2的物质的量均为0.5 mol,故体积相同,②正确;③中28 g CO的物质的量是1 mol,但条件不确定,所以不一定是22.4 L,③错误;在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物质的量越大,则压强越大,⑤正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⑥正确,故选B.答案:B15.用CuSO4·5H2O配制0.1 mol/L CuSO4水溶液,下面所列的方法正确的是() A.取25 g CuSO4·5H2O溶于1 L水中B.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 g溶于水制成1 L溶液C.将25 g 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 L溶液D.取12.5 g CuSO4·5H2O溶于500 mL水中解析:CuSO4·5H2O的摩尔质量是250 g/mol,25g CuSO4·5H2O的物质的量是0.1 mol.将其溶解到水中,配成1 L溶液,即得0.1 mol/L的CuSO4溶液.将25 g CuSO4·5H2O溶在1 L 水中或将12.5 g CuSO4·5H2O溶在500 mL水中,溶液的体积都不是1 L或500 mL,所得溶液浓度不是0.1 mol/L.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后得CuSO4,但由于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时不知何时结晶水完全去掉,无法保证所取固体为纯CuSO4,此法不正确,且此法不符合最简单原则.答案:C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提醒人们在使用浓H2SO4时要注意安全,贮存浓H2SO4的容器上贴有右图标识B.实验室可通过蒸馏的方法除去自来水中含有的Cl-等杂质制蒸馏水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应先将铂丝(或铁丝)用稀硫酸洗净后,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时,再蘸取待检溶液进行实验D .由于碱金属单质化学性质活泼,实验室中的各种碱金属单质均保存在煤油中 解析:浓H 2SO 4具有强腐蚀性,而非剧毒品,A 错误;通过蒸馏可以得到纯净的蒸馏水,B 正确;做焰色反应实验时,铂丝应用稀HCl 清洗,不能用稀H 2SO 4,C 错误;碱金属中锂比煤油的密度小,应用石蜡密封,D 错误.答案:B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6分)请简要叙述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方法、操作中存在的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试管要竖直,滴管要垂直悬空.(2)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3)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4)过滤时玻璃棒下端放在三层滤纸处. (5)NO 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只能用排水法.(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应在瓶底铺层细沙或瓶中放少量水. 答案:(1)试管没竖直;滴管口接触管壁(2)试管底部放在酒精灯焰芯上;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3)温度计的水银球插在乙醇溶液中(4)玻璃棒没有接触滤纸三层的一边(5)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NO(6)瓶底没有铺一层细沙或瓶里没有加少量水18.(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的方案时,设计如下方案:(2)说明其中不可行的方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给出另外一种鉴别方法(不可以用尝味道,闻气味方法).解析:据3AgCl,根据阳离子为Na+,可用焰色反应来鉴别,故甲、乙均可行;把无水CuSO4白色粉末加入食盐水中,溶液也变成蓝色,丙方案不可行,而在食盐水中加入稀H2SO4和MnO2,加热不发生化学反应,丁方案不可行.鉴别食盐水和蒸馏水还可通过加热蒸发或测溶液的导电性.答案:(1)甲、乙(2)丙方法中食盐水中的水也能使无水CuSO4变蓝,丁方法中采用稀硫酸、食盐水和MnO2加热不反应(3)加热蒸发有白色固体析出的是食盐水(或测两种液体的导电性,导电能力强的为食盐水)19.(11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体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回答下列问题:(1)盛浓H2SO4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盛NaOH溶液的装置用途是________.(2)仪器B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仪器C中需加入试剂的名称(或化学式)是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用字母表示接口的连接顺序:g —ab —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 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H 2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关键是应明确实验目的(证明混合气体中有CO 和H 2),要想达到目的,只能利用它们的还原性将之转化为CO 2和H 2O 来检验,同时又要防止原混合气体中CO 2和水蒸气的干扰,所以,用CO 、H 2还原CuO 之前,必须首先除去CO 2和水蒸气.本题应首先解决第(4)问.答案:(1)除去水蒸气 除去CO 2 (2)氧化铜(CuO)CuO +H 2=====△Cu +H 2O 、CuO +CO=====△Cu +CO 2 (3)无水硫酸铜(CuSO 4) 检验H 2O (4)(g —ab)—kj —hi —cd(或dc)—fe —lm(5)原混合气体中的CO 2已被除去,其中CO 与CuO 反应生成的CO 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原混合气体中的H 2O 已被除去,其中H 2与CuO 反应生成的H 2O 使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为蓝色20.(10分)实验室需要480 mL 0.4 mol/L 的NaCl 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好的NaCl 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 cm ~2 cm 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⑤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________.(2)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 mL ,②250 mL ,③500 mL ,④1000 mL ,本实验选用________.(3)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容量瓶、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4)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操作有________(填序号),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①称量NaCl 时,物码倒置(1 g 以下用游码)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容量瓶用1 mol/L 的NaCl 溶液润洗________.解析:(1)实验操作步骤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2)容量瓶的规格相对固定,当所配溶液的体积与容量瓶规格不符时,应选择规格稍大的.(3)选择仪器时特别注意不能遗漏特别小的仪器,如药匙、胶头滴管等.(4)溶液配制过程中玻璃棒有两种用途:搅拌和引流.(5)进行误差分析时,应结合公式c=nV分别分析错误操作对n和V的影响,进而确定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答案:(1)①②④③⑤(2)③(3)天平、药匙、烧杯、胶头滴管、量筒(4)①②③④①:搅拌,促进溶解;②③④:引流(5)①偏低②偏高21.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之称,是一种高效的补铁剂,长期以来民间流传有“菠菜不能与豆腐同食”、“菠菜根比菠菜茎叶更有营养”等说法.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拟通过实验探究以下问题:①菠菜是否含有丰富的铁?②菠菜是否含有草酸类物质?③菠菜根中铁的含量是否比菠菜茎和叶的高?该组同学通过上网查询,获得以下资料:草酸又名乙二酸,其酸性比乙酸稍强,草酸及其盐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中草酸钙不溶于水.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Ⅰ.Ⅱ.取菠菜根a g使用相同仪器、试剂,重复Ⅰ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Ⅲ.将菠菜在少量开水中煮沸2~3 min,冷却后滤去菠菜,得滤液.向滤液中加入足量Ca(OH)2溶液,然后再加入足量试剂X,观察现象.请回答以下问题:(1)操作①中使用的仪器除三脚架、酒精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__.(2)可以说明菠菜根中Fe元素含量要比菠菜茎叶中多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菠菜中的Fe是+2价还是+3价?________.(4)通过步骤Ⅲ可以确定菠菜中含有草酸类物质.由于滤液中含有CO2-3,故需加入试剂X排除CO2-3的干扰.则X是________(写化学式),加入试剂X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解析:(1)加热固体物质时通常用坩埚,相应仪器还有坩埚钳、泥三角、三角架、酒精灯及玻璃棒,在除去难溶物时用过滤的方法.(2)Fe 3+与KSCN 溶液作用会生成红色络合物,红色越深说明Fe 3+的含量越高. (3)据题目知菠菜中含有草酸类物质,而该物质有较强的还原性,故菠菜中的Fe 不是+3价而是+2价.(4)由题给信息可知酸性:草酸>乙酸>碳酸,所以可用乙酸来除去CO 2-3的干扰,加入CH 3COOH 后,CaCO 3可以溶解,但草酸钙不与CH 3COOH 反应.答案:(1)坩埚、坩埚钳、泥三角 过滤(2)步骤Ⅱ中得到溶液的红色比步骤Ⅰ中得到溶液的红色深(3)+2价 (4)CH 3COOH 沉淀部分溶解22.(8分)已知达喜是常用的中和胃酸的药物,其化学成分是铝和镁的碱式盐.(1)取该碱式盐3.01 g ,加入2.0 mol/L 盐酸使其溶解,当加入盐酸42.5 mL 时开始产生CO 2,加入盐酸至45.0 mL 时正好反应完全,计算该碱式盐样品中氢氧根与碳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2)在上述碱式盐溶于盐酸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过滤,沉淀物进行干燥后重1.74 g ,若该碱式盐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0.040,试推测该碱式盐的化学式.解析:(1)由题意可知:当加到HCl 的物质的量为2.0 mol/L ×42.5 mL ×10-3L·mL -1=0.085 mol 时开始产生CO 2;而当加到2.0 mol/L ×45.0 mL ×10-3 L·mL -1=0.090 mol 时正好反应完全.所以n (CO 2-3)=0.090 mol -0.085 mol =0.005 mol.又由于达喜为铝和镁的碱式盐,所以n (OH -)=0.085 mol -0.005 mol =0.08 mol.所以n (OH -)n (CO 2-3)=0.08 mol 0.005 mol =161 (2)由已知得1.74 g 沉淀为Mg(OH)2,得碱式盐中含n (Mg 2+)=1.74 g 58 g/mol=0.03 mol ,利用Cl 守恒得:含n (Al 3+)=2.0 mol/L ×45 mL ×10-3L·mL -1-0.03 mol ×23 =0.01 mol ,又由(1)得n (OH -)=0.08 mol 、n (CO 2-3)=0.005 mol.因为0.03 mol ×24 g/mol +0.01 mol ×27 g/mol +0.08 mol ×17 g/mol +0.005 mol ×60 g/mol =2.65g<3.01 g .所以含有n (H 2O)=3.01 g -2.65 g 18 g/mol=0.02 mol.故n (Al 3+)∶n (Mg 2+)∶n (OH -)∶n (CO 2-3)∶n (H 2O)=0.01 mol ∶0.03 mol ∶0.08 mol ∶0.005mol ∶0.02 mol =2∶6∶16∶1∶4.所以该碱式盐的化学式为Al 2Mg 6(OH)16CO 3·4H 2O.答案:(1)16∶1 (2)Al 2Mg 6(OH)16CO 3·4H 2O。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数学检测4.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 数学检测4.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四)一、选择题1.若复数(a 2-4a +3)+(a -1)i 是纯虚数,则实数a 的值是( )A .1B .3C .1或3D .-1解析:由题意知⎩⎪⎨⎪⎧a 2-4a +3=0a -1≠0,解得a =3.答案:B2.复数1-2+i +11-2i的虚部是( )A.15i B.15 C .-15iD .-15解析:∵1-2+i +11-2i=-2-i (-2+i )(-2-i )+1+2i(1-2i )(1+2i )=-2-i 5+1+2i 5=-15+15i , ∴虚部为15.答案:B3.平面向量a ,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 .a ,b 方向相同B .a ,b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C .∃λ∈R ,b =λaD .存在不全为零的实数λ1,λ2,λ1a +λ2b =0解析:A 中,a ,b 同向则a ,b 共线;但a ,b 共线则a ,b 不一定同向,因此A 不是充要条件.若a ,b 两向量中至少有一个为零向量,则a ,b 共线;但a ,b 共线时,a ,b 不一定是零向量,如a =(1,2),b =(2,4),从而B 不是充要条件.当b =λa 时,a ,b 一定共线;但a ,b 共线时,若b ≠0,a =0,则b =λa 就不成立,从而C 也不是充要条件.对于D ,假设λ1≠0,则a =-λ2λ1b ,因此a ,b 共线;反之,若a ,b 共线,则a =nm b ,即m a -n b =0.令λ1=m ,λ2=-n ,则λ1a +λ2b =0. 答案:D4.如下图所示,已知梯形ABCD 中,AB ∥CD ,且AB =3CD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设AB →=e 1,AD →=e 2,MN →可表示为( )A .e 2+16e 1B .e 2-12e 1C .e 2-13e 1D .e 2+131解析:MN →=12(MD →+MC →)=12(MD →+MD →+DC →)=12[2(MA →+AD →)+DC →]=12[2(-12e 1+e 2)+131]=-12e 1+e 2+16e 1=e 2-13e 1. 答案:C5.向量a ,b 满足|a |=1,|b |=2,(a +b )⊥(2a -b ),则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 )A .45°B .60°C .90°D .120°解析:由(a +b )⊥(2a -b )得(a +b )·(2a -b )=0, 即2|a |2+|a |·|b |cos α-|b |2=0,把|a |=1,|b |=2代入得cos α=0,∴α=90°(其中α为两向量的夹角). 答案:C6.设D 、E 、F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上的点,且DC →=2BD →,CE →=2EA →,AF →=2FB →,则AD →+BE →+CF →与BC →( )A .反向平行B .同向平行C .互相垂直D .既不平行也不垂直解析:∵DC →=2BD →,∴BC →-BD →=2BD →,∴BD →=13→.∵CE →=2EA →,∴BE →-BC →=2BA →-2BE →, ∴BE →=23BA →+13BC →.∵AF →=2FB →,∴BF →-BA →=-2BF →,∴BF →=13BA →.∴AD →+BE →+CF →=BD →-BA →+BE →+BF →-BC → =13BC →-BA →+23BA →+13BC →+13BA →-BC → =-13BC →.∴AD →+BE →+CF →与BC →反向平行. 答案:A7.已知非零向量a ,b ,若a ·b =0,则|a -2b ||a +2b |等于( )A.14 B .2 C.12D .1解析:|a -2b ||a +2b |=(a -2b )2(a +2b )2=a 2+4b 2a 2+4b 2=1.答案:D8.在△ABC 中,若BC →2=AB →·BC →+CB →·CA →+BC →·BA →,则△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解析:因为AB →·BC →+CB →·CA →+BC →·BA → =BC →·(AB →-CA →+BA →)=BC →·AC →,故BC →2-BC →·AC →=BC →·(BC →-AC →)=BC →·BA →=0, 即∠B =π2.答案:B9.一质点受到平面上的三个力F 1,F 2,F 3(单位:牛顿)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已知F 1,F 2成60°角,且F 1,F 2的大小分别为2和4,则F 3的大小为( )A .6B .2C .2 5D .27解析:如图,F 3的大小等于F 1、F 2的合力的大小.由平面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知,在△OAB 中OB 的长就是F 1、F 2的合力的大小,且在△OAB 中,∠OAB =120°,OB =F 21+F 22-2F 1·F 2cos120°=28=27,即F 3为27.答案:D10.函数y =tan(π4-π2)的部分图象如下图所示,则(OA →+OB →)·AB →=( )A .-6B .-4C .4D .6解析:函数y =tan(π4x -π2)的图象是由y =tan x 的图象向右平移π2坐标扩大为原来的4π倍得到,所以点A 的坐标为(2,0),令tan(π4x -π2)=1得π4x -π2=π4,故可得B 点坐标为(3,1),所以(OA →+OB →)·AB →=(5,1)·(1,1)=6.答案:D11.设点P 为△ABC 的外心(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若AB =2,AC =4,则AP →·BC →=( )A .8B .6C .4D .2解析:我们可以采用特殊方法解答,设A (-1,0),B (1,0),C (-1,4),则外心P 为(0,2),故AP →=(1,2),BC →=(-2,4),故AP →·BC →=6.答案:B12.已知P 是△ABC 所在平面内的一点,若CB →=λPA →+PB →(其中λ∈R ),则点P 一定在( )A .△ABC 的内部B .AC 边所在的直线上 C .AB 边所在的直线上D .BC 边所在的直线上解析:CB →=PB →-PC →=λPA →+PB →化简即得-PC →=λPA →,由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可知,点P ,A ,C 三点共线,所以答案选B.答案:B 二、填空题13.若复数a +3i1+2i (a ∈R ,i 是虚数单位)是纯虚数,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a +3i 1+2i =(a +3i )(1-2i )(1+2i )(1-2i )=a +65+3-2a5i , ∴⎩⎨⎧a +6503-2a 5≠0,∴a =-6.答案:-614.向量a =(cos10°,sin10°),b =(cos70°,sin70°),|a -2b |=________. 解析:|a -2b |=a 2+4b 2-4a ·b =1+4-4(cos10°cos70°+sin10°sin70°) =5-4cos60°= 3. 答案: 315.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AD →=λAB →+μAC →(λ,μ∈R ),那么λ+μ=________;若∠A =120°,AB →·AC →=-2,则|AD →|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若AD 为△ABC 的中线,则有AD →=12(AB →+AC →),∴λ+μ=1.|AD →|2=14(AB →+AC →)2=14(|AB →|2+|AC →|2+2AB →·AC →)=14(|AB →|2+|AC →|2-4),∵|AB →|2+|AC →|2≥2|AB →|·|AC →|=2AB →·AC →cos120°8,所以|AD →|≥1.答案:1 116.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OA →和OB →,它们的夹角为120°.如图所示,点C 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AB 上变动.若OC →=xOA →+yOB →,其中x ,y ∈R ,则x +y 的最大值是________.解析:以O 为坐标原点,O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可知A (1,0),B (-12,32),设C (cos α,sin α)(α∈[0,2π3]),则有x =cos α+33sin α,y =233sin α,所以x +y =cos α+3sin α=2sin(α+π6),所以当α=π3时,x +y 取得最大值为2.答案:2 三、解答题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为DC ,BC 的中点,已知AM →=c ,AN →=d ,试用c ,d 表示AB →,AD →.解法一:设AB →=a ,AD →=b , 则a =AN →+NB →=d +(-12)①b =AM →+MD →=c +(-12a )②将②代入①得a =d +(-12)[c +(-12a )]⇒a =43d -23,代入②得b =c +(-12)(43d -23c )=43c -23d .解法二:设AB →=a ,AD →=b . 因M ,N 分别为CD ,BC 中点, 所以BN →=12b ,DM →=12a .因而⎩⎨⎧c =b +12a d =a +12b ⇒⎩⎨⎧a =23(2d -c )b =23(2c -d ),即AB →=23(2d -c ),AD →=23(2c -d ).18.设a =(-1,1),b =(4,3),c =(5,-2),(1)求证a 与b 不共线,并求a 与b 的夹角的余弦值; (2)求c 在a 方向上的投影; (3)求λ1和λ2,使c =λ1a +λ2b .解:(1)∵a =(-1,1),b =(4,3),且-1×3≠1×4,∴a 与b 不共线. 又a ·b =-1×4+1×3=-1,|a |=2,|b |=5, ∴cos 〈a ,b 〉=a ·b |a ||b |=-152=-210. (2)∵a ·c =-1×5+1×(-2)=-7, ∴c 在a 方向上的投影为a ·c |a |=-72=-72 2.(3)∵c =λ1a +λ2b ,∴(5,-2)=λ1(-1,1)+λ2(4,3)=(4λ2-λ1,λ1+3λ2),∴⎩⎪⎨⎪⎧4λ2-λ1=5λ1+3λ2=-2,解得⎩⎨⎧λ1=-237λ2=37.19.设△ABC 的外心为O ,则圆O 为△ABC 的外接圆,垂心为H .求证:OH →=OA →+OB →+OC →.证明:延长BO 交圆O 于D 点,连AD 、DC , 则BD 为圆O 的直径,故∠BCD =∠BAD =90°. 又∵AE ⊥BC ,DC ⊥BC , 得AH ∥DC ,同理DA ∥CH . ∴四边形AHCD 为平行四边形, ∴AH →=DC →.又∵DC →=OC →-OD →=OC →+OB →, ∴AH →=OB →+OC →. 又∵OH →=OA →+AH →, ∴OH →=OA →+OB →+OC →.20.(1)如图,设点P ,Q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若OA →=a ,OB →=b ,试用a ,b 表示OP →,OQ →,并判断OP →+OQ →与OA →+OB →的关系;(2)受(1)的启示,如果点A 1,A 2,A 3,…,A n -1是AB 的n (n ≥3)等分点,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证明你的结论.解:(1)OP →=OA →+AP →=OA →+13AB →=OA →+13OB →-OA →)=13OB →+23OA →=23a +13.同理OQ →=13a +23b ,∴OP →+OQ →=a +b =OA →+OB →.(2)OA 1→+OA n -1 =OA 2→+OA n -2 =…=OA →+OB →. 证明如下:由(1)可推出OA 1→=OA →+AA 1→=OA →+1n AB →=OA →+1n OB →-OA →)=n -1n OA →+1n OB →,∴OA 1→=n -1n a +1n b ,同理OA n -1=1n a +n -1nb ,OA 2→=n -2n a +2n b ,OA n -2=2n a +n -2n b ,…因此有OA 1→+OA n -1=OA 2→+OA n -2=…=OA →+OB →.21.已知△ABC 的面积S 满足3≤S ≤3,且AB →·BC →=6,AB →与BC →的夹角为θ. (1)求θ的取值范围;(2)求函数f (θ)=sin 2θ+2sin θ·cos θ+3cos 2θ的最小值. 解:(1)由题意知: AB →·BC →=|AB →|·|BC →|·cos θ=6① S =12|AB →|·|BC →|·sin(π-θ)=12|AB →|·|BC →|·sin θ② ②÷①得S 6=12tan θ,即3tan θ=S .由3≤S ≤3,得3≤3tan θ≤3,即33≤tan θ≤1. ∵θ为AB →与BC →的夹角,∴θ∈(0,π),∴θ∈[π6,π4].(2)f (θ)=sin 2θ+2sin θ·cos θ+3cos 2θ =1+sin2θ+2cos 2θ=2+sin2θ+cos2θ =2+2sin(2θ+π4).∵θ∈[π6,π4],∴2θ+π4∈[7π12,3π4].∴当2θ+π4=3π4,即θ=π4时,f (θ)有最小值为3.22.设向量a =(4cos α,sin α),b =(sin β,4cos β),c =(cos β,-4sin β). (1)若a 与b -2c 垂直,求tan(α+β)的值; (2)求|b +c |的最大值;(3)若tan αtan β=16,求证:a ∥b . 解:(1)因为a 与b -2c 垂直,所以a ·(b -2c )=4cos αsin β-8cos αcos β+4sin αcos β+8sin αsin β=4sin(α+β)-8cos(α+β)=0, 因此tan(α+β)=2.(2)由b +c =(sin β+cos β,4cos β-4sin β),得 |b +c |=(sin β+cos β)2+(4cos β-4sin β)2 =17-15sin2β≤4 2.又当β=-π4时,等号成立,所以|b +c |的最大值为4 2.(3)由tan αtan β=16得4cos αsin β=sin α4cos β,所以a ∥b .。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4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4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为了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消防人员用大量的含氯制剂对灾民居住环境进行了消毒,其中“84消毒液”成为明星消毒液.“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 A.氯气B.次氯酸C.次氯酸钙D.次氯酸钠解析:本题考查次氯酸的消毒作用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消毒原理是利用其水解生成的次氯酸进行杀菌消毒.答案:D2.有以下报道:①由于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各地都在发展使用乙醇汽油.②“十七大”报告中将节能减排作为环境建设的目标.③为了贯彻“绿色奥运”的理念,北京市部分公共汽车将改用电力驱动.④2008年元月为了抗击雪灾,很多地方采用了撒CaCl2的方法进行融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能源,在汽油中加入乙醇可以缓解能源危机B.节能减排主要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2D.CaCl2能融雪是由于它能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氮氧化物等;CaCl2能融雪是因为它溶于水后可以降低水的熔点.答案:A3.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 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解析: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普通水泥主要原料之一为黏土,黏土中含有硅酸盐,而硅芯片中不含硅酸盐,其中含硅,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选B.答案:B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解析: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均会降低,但前者是因为吸水,后者是因为挥发,A错;氯水和活性炭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前者是因为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后者是活性炭的吸附作用,B错;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均会变质,前者是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又分解,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而后者只发生了复分解反应,强酸制弱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C错;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都是发生了加成反应,正确.答案:D5.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 B.Cl2、Al、H2C.NO2、Na、Br2D.O2、SO2、H2O解析:B项,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C项,N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中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A6.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转化的是()解析:该题考查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应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同时注意物质间的反应条件不同而产物不同.A 中2NaOH +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BaCl 2===2NaCl +BaCO 3↓,2NaCl +2H 2O =====电解2NaOH +Cl 2↑+H 2↑;B 中3Cu +8HNO 3(稀)===3Cu(NO 3)2+2NO ↑+4H 2O,2NO +O 2===2NO 2,3NO 2+H 2O===2HNO 3+NO ;C 中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Cl 2+H 2O===HCl +HClO,2HClO===2HCl +O 2↑;而D 中S 与O 2只能先通过一步生成SO 2,SO 2再经催化氧化才能生成SO 3,故选D.答案:D7.某炼金厂的废水因连降暴雨而溢出,导致河水严重污染,炼金废水中所含CN-有剧毒,其性质与卤素离子相似,还原性介于I -与Br -之间,HCN 为弱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B .CN -可被Cl 2氧化成(CN)2 C .在水溶液中(CN)2可被F -还原 D .HCN 的电子式为H ··N ⋮⋮C ··解析:HCN 的电子式为H ··C ⋮⋮N ··,所有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HCN 为弱酸,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CN -可以和稀硫酸反应生成HCN ;CN -还原性介于I -和Br -之间,所以有关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 2>Cl 2>Br 2>(CN)2>I 2,所以Cl 2可将CN -氧化成(CN)2,但(CN)2不能将F -氧化.答案: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材料广泛应用于光纤通讯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解析:A 项,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是SiO 2;B 项,石英SiO 2不能和盐酸反应,但能与氢氟酸反应;C 项,瓷盘是硅酸盐制品,水晶成分是SiO 2,不是硅酸盐制品;D 项,粗硅制单晶硅的反应为Si +2Cl 2=====高温SiCl 4,SiCl 4+2H 2=====高温Si +4HCl.答案:A9.工业废气中氮氧化物是主要污染物,为了治理污染,常通入NH 3,发生反应NO x+NH 3―→N 2+H 2O 来治理污染.现有NO 、NO 2的混合气体3 L ,用同温同压下3.5 LNH 3使其恰好完全转化为N 2,则混合气体中NO 、N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B .2∶1C .1∶3D .1∶4解析:设NO 和NO 2的体积分别为x 、y ,则有: 6NO +4NH 3=====催化剂△5N 2+6H 2O x 23x6NO 2+8NH 3=====催化剂△7N 2+12H 2O y 43y⎩⎪⎨⎪⎧x +y =3 L 23x +43y =3.5 L,解得⎩⎪⎨⎪⎧x =0.75 L y =2.25 L则n (NO )n (NO 2)=V (NO )V (NO 2)=0.75 L 2.25 L =13答案:C10.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 -、CO 2-3、SO 2-3、Al 3+、I -、Mg 2+、Na +7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现象: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气体冒出;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无沉淀生成;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A .Al 3+、Na +、SO 2-3、I -B .Mg 2+、Na +、CO 2-3、Br -C .Al 3+、Mg 2+、I -、SO 2-3D.Al3+、CO2-3、Br-、SO2-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离子共存问题.溴水为橙色,氯水可以将SO2-3氧化为SO2-4,由实验①可知溶液中有Br-和CO2-3;CO2-3和Al3+、Mg2+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没有Al3+、Mg2+;由实验②可知原溶液中没有SO2-3;由实验③可知原溶液中没有I-.答案:C11.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的共识.人类应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使用资源,以合理的方式对废物进行处理并循环使用,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发电厂的煤经脱硫处理B.将煤转化为水煤气作燃料C.回收并合理处理聚乙烯塑料废物D.电镀废液经中和后直接排放解析:本题考查了环境保护知识.D项中由于电镀废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不能仅仅是中和后就直接排放,即选D.答案:D12.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4是因为二氧化硫、水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了无色的溴化氢与硫酸,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而不是其漂白性.答案:C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因SiO2不溶于水,故H2SiO3不是SiO2对应的酸,或者说SiO2不是H2SiO3的酸酐B.CO2通入水玻璃(Na2SiO3溶液)可以得到原硅酸C.因为高温时SiO2与Na2CO3反应生成CO2,故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D.SiO2的俗名叫水晶解析:酸酐与溶不溶于水无关;硅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弱;SiO2与Na2CO3的反应实质是由不挥发性的酸制挥发性的酸;水晶的主要成分是SiO2,并不是SiO2的俗名.答案:B14.2007年6月,我国太湖流域发生水体严重污染事故,引起了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流域进行环境治理.下列对环保知识的认识正确的是()①酸雨的形成与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有关,正常雨水的pH为7.0,酸雨的pH小于7.0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入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③使用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进行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过程中,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pH<5.6的雨水才是酸雨;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可降低氮氧化物、CO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SO2有毒,不能用于漂白食品;Cl2能与自来水中的有机物反应生成毒性很强的含氯有机物,从而对人体有害;富营养水能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答案:C15.某工厂用CaSO4、NH3、H2O、CO2制备(NH4)2SO4,其工艺流程如下: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往甲中通适量CO2有利于(NH4)2SO4生成B.生成1 mol(NH4)2SO4至少消耗2 molNH3C.CO2可被循环利用D.直接蒸干滤液能得到纯净的(NH4)2SO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艺流程图的识别和判断.CaSO4+2NH3+CO2+H2O===CaCO3↓+(NH4)2SO4,(NH4)2SO4+2H2O H2SO4+2NH3·H2O,加热硫酸铵溶液,可挥发出氨气.答案:D16.已知:KClO3+6HCl(浓)===KCl+3Cl2↑+3H2O.如下图所示,将少量试剂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的相应位置,实验时将浓盐酸滴在KClO3晶体上,并用表面皿盖好.下表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完全正确的是()解析:222酸.C项是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具有酸性,HClO具有漂白性.D项的反应为Cl2+2KI===2KCl+I2,说明Cl2具有氧化性.答案: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8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下图类似奥运五元环,表示A、B、C、D、E 五种化合物,元环交叉部分代表两种化合物含有一种相同元素,五种化合物由五种短周期元素组成,且每种化合物仅由两种元素组成.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B 、E 分子中所含电子总数均与硅烷(SiH 4)分子的电子数相等,B 不稳定,具有较强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E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具有还原性,且常用作航天器的燃料;C 能发生反应: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化合物(Ⅲ)+化合物(Ⅳ);D 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它所含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之比为3∶4,电子数之比为3∶2.(1)B 的水溶液呈酸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D 的化学式为________.(2)A 、B 、E 中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其名称为________.(3)B 和E 反应可生成单质G 和常见的液态化合物H ,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写出C 符合“化合物(Ⅰ)+化合物(Ⅱ)=====高温化合物(Ⅲ)+化合物(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因为A 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故A 为CH 4;硅烷分子中含有18个电子,H 2O 2具有氧化性,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有:O 2、S 、N 2H 4等.根据五元环推知,A 为CH 4,B 为H 2O 2,C 为SiO 2,D 为Si 3N 4,E 为N 2H 4.两种化合物在高温下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在中学化学中符合条件的有:制普通玻璃的化学反应原理.答案:(1)H 2O 2 HO -2+H +Si 3N 4 (2)氢 (3)2H 2O 2+N 2H 4=====△N 2+4H 2O(4)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8.(8分)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是否卫生也受到社会的关注.专家介绍,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材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用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劣质木材.为了使筷子看上去白一些,他们常用硫磺进行熏蒸漂白,结果造成SO 2含量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铅、汞等重金属,也会对人体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1)“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用水浸泡可降低SO2的含量.试说明SO2易溶于水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减小毒筷毒性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凉水清洗筷子表面,减少SO2的含量.为研究SO2的溶解性质,某学生做如下实验(如图):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2,瓶塞系着瘪气球,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比较SO2和CO2在水中溶解度的大小,某学生采取同样的装置和操作,能说明SO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CO2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学生取出瓶中溶液,将其滴入品红溶液中,充分振荡后,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向溶液中加入足量氯水,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SO2易溶于水是因为“相似相溶原理”.(2)SO2的水溶液是亚硫酸,具有一定的酸性,所以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褪色,由于SO2易溶于水,所以一旦瓶中SO2大量溶于水中,气球必定会鼓起来,而CO2只是能溶于水,所以从气球膨胀的程度即可比较二者溶解性的差异.SO2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加足量氯水能氧化SO2、漂白石蕊试液和品红溶液.答案:(1)SO2是极性分子,所以易溶于极性溶剂水中,且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气球膨胀起来S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大于CO2溶解时气球的膨胀程度品红溶液褪色,溶液显浅紫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SO2+Cl2+2H2O===H2SO4+2HCl19.(10分)溴酸钾(KBrO3)为白色晶体,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和分析试剂,加热到370℃时分解为溴化钾和氧气.生产溴酸钾的工艺流程如下:(1)“合成”过程所发生的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复分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第二次过滤滤出的固体主要成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趁热过滤”过程中“趁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溴酸钾具有毒性,食用少量即可引起呕吐和肾脏的损伤.然而美、日等国都允许在油炸薯片中添加一定量的溴酸钾,以改善薯片的口感.我国也曾允许用作烘焙面包的添加剂,但已于2005年7月开始全国禁止在食品中使用溴酸钾.2007年,一批来自美国的油炸薯片在珠海口岸被我国有关部门检出含有溴酸钾而被禁止入境.从化学原理分析推测,有关国家认为在油炸薯片中添加溴酸钾安全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我国认为不安全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和工艺流程可知在“合成”过程中即生成了溴酸盐,再结合反应物及氧化还原的知识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MgO +Br 2+5Cl 2===Mg(BrO 3)2+5MgCl 2,反应中氧化剂为Cl 2,还原剂为Br 2.“复分解”过程中生成KBrO 3,所以化学反应为2KCl +Mg(BrO 3)2===MgCl 2+2KBrO 3.这样将MgCl 2过滤,滤液中主要为KBrO 3,为防止KBrO 3结晶析出,故趁热过滤.依据信息知在370℃时KBrO 3分解为KBr 和O 2,所以有些国家认为可以在油炸薯片中添加KBrO 3,但我国认为油炸或烘焙的温度条件下不能保证KBrO 3完全分解而将其禁止入境.答案:(1)Cl 2 Br 26MgO +Br 2+5Cl 2===Mg(BrO 3)2+5MgCl 2 (2)Mg(BrO 3)2+2KCl===MgCl 2+2KBrO 3 (3)MgCl 2(4)防止溴酸钾结晶析出 (5)2KBrO 3=====△2KBr +3O 2↑油炸和烘焙的温度条件不能保证溴酸钾完全分解20.(7分)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有关反应的条件及生成的H 2O 已略去).已知:(a)A 、B 、C 、D 是非金属单质,其中B 、C 、D 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b)反应①、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c)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化合物K 是常用的氮肥.(d)化合物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e)化合物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请按要求填空:(1)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C 的结构式为________;H 的化学式为________.(3)写出L 的溶液与化合物E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合物J 的化学式为________.解析:本题的突破口是E.由于B 、C 、D 是非金属单质,且其中A 不是气体,结合“化合物E 是形成酸雨的污染物之一”不难推出E 为SO 2,A 为S ,B 为O 2;再根据“反应②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及“F ――→H 2SO 4K ”,且“K 是常用的氮肥”可推出F 为NH 3,则C 、D 为N 2、H 2;再结合“J ――→氧气C ”和“J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可推出C 只能为N 2,J 为N 2H 4;又根据“L 具有漂白性,可由Cl 2与NaOH 溶液反应而制得”可推出L 为NaClO.答案:(1)2NH 3+H 2SO 4===(NH 4)2SO 4(2)NN (NH 4)2SO 3或NH 4HSO 3(3)ClO -+SO 2+2OH -===Cl -+SO 2-4+H 2O (4)N 2H 421.(10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b.甲分子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18个电子.(1)X的电子式是________.(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________.解析:短周期除惰性气体外的气体单质有H2、N2、O2、F2、Cl2.由已知a知X为N2,由b知,甲为NH3,乙为HCl,丙为NH4Cl.(1)一定要从化学键的形成角度掌握常见物质的电子式,如N2、CO2、CH4、NH3、H2O、Na2O2等.(2)①NH3的收集应是向下排空气法.②NH3的制取用铵盐与碱反应,但铵盐一般不用NH4NO3,防止爆炸.碱一般用Ca(OH)2,不用NaOH,因NaOH对玻璃的腐蚀作用太强.③要注意“ ”.(3)P与Cl2反应生成PCl3和PCl5,PCl3的电子式为,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所以丁为PCl5.(4)由“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及质量守恒定律共同得出.n molPCl5与n molNH4Cl反应生成4n molHCl,由质量守恒定律知所求物分子中P、N、Cl的原子个数比为N(P)∶N(N)∶N(Cl)=1∶1∶2,所求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二者结合得出未知物的化学式为P3N3Cl6.答案:(1)··N⋮⋮N··(2)①②NH4Cl和Ca(OH)2③NH3·H2O NH+4+OH-(3)PCl5(4)P3N3Cl622.(9分)Ⅰ.化学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气体的方法之一是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请从下图中挑选所需仪器,在方框内画出用该方法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的装置简图,并在图中标明所用试剂.(仪器可重复使用,固定装置不必画出)Ⅱ.实验室制备少量硫酸亚铁晶体的实验步骤如下:取过量洁净的铁屑,加入20%~30%的稀硫酸溶液,在50℃~80℃水浴中加热至不再产生气泡.将溶液趁热过滤,滤液移至试管中,用橡胶塞塞紧试管口,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收集产品.(1)写出该实验制备硫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硫酸溶液过稀会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反应时铁屑过量的目的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溶液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静置、冷却一段时间后,在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Ⅰ题:实验目的是制备、收集干燥氯化氢气体,实验原理是利用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促使HCl挥发.实验装置连接顺序是:发生装置(制备HCl,含有H2O)―→干燥装置(浓硫酸)―→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尾气处理(注意防止倒吸).第Ⅱ题:(1)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2)硫酸溶液过稀反应速率慢,生成硫酸亚铁浓度小,不利于晶体析出;(3)水浴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容易控制温度;(4)过量的铁可以将溶液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5)温度降低会析出硫酸亚铁晶体,趁热过滤可以减少损失;塞紧试管口的目的是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氧化为Fe 3+;(6)硫酸亚铁晶体为浅绿色. 答案:Ⅰ.Ⅱ.(1)Fe +H 2SO 4(稀)=====50℃~80℃FeSO 4+H 2↑(2)反应速率慢,不利于晶体析出(3)容易控制温度(4)Fe +2Fe 3+===3Fe 2+(5)减少FeSO 4的损失 防止空气进入试管将Fe 2+氧化为Fe 3+(6)有浅绿色晶体析出。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高三基础知识天天练化学2单元质量检测人教版

单元质量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用盐卤点豆腐 ②用明矾净水 ③河海交接处易形成沙洲 ④一束平行光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 ⑤一支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A .①②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③④⑤D .全部都无关解析:①为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②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③为海水中有电解质使胶体聚沉;④为胶体的丁达尔现象;⑤为带异种电荷胶体粒子相遇,胶体聚沉,所以选C.答案:C2.下列物质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的是( )①FeCl 3 ②H 2SO 4 ③NH 4NO 3 ④HCl A .只有①②③ B .只有②③ C .只有①③④D .全部解析:①2Fe +3Cl 2=====点燃2FeCl 3;②SO 3+H 2O===H 2SO 4;③NH 3+HNO 3===NH 4NO 3;④H 2+Cl 2=====点燃2HCl.故①~④均可通过化合反应制得.答案:D3.对于反应2KMnO 4+16HCl===2KCl +2MnCl 2+5Cl 2↑+8H 2O ,若有0.1 mol KMnO 4参加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其转移电子0.5 molB .生成Cl 2 0.5 molC .参加反应的HCl 为16 molD .Cl 2是还原产物解析:0.1 mol KMnO 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0.1 mol ×5=0.5 mol ,生成Cl 2为0.1 mol ×52=0.25 mol ,参加反应的HCl 为0.1 mol ×8=0.8 mol ,Cl 2是氧化产物,故只有A 正确.答案:A4.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石炭酸、福尔马林、水玻璃、水银 ②化合物:CaCl 2、烧碱、聚苯乙烯、HD ③电解质:明矾、胆矾、冰醋酸、硫酸钡 ④同系物:CH 2O 2、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⑤同位素:12 6C 、13 6C 、146CA .①③④B .③⑤C .②③④D .②④解析:①石炭酸为苯酚的俗称,属于化合物,水银为汞的俗称,属于单质;②中聚苯乙烯为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HD 属于单质;④中CH 2O 2为甲酸,而C 2H 4O 2、C 3H 6O 2、C 4H 8O 2既可能为羧酸,又可能为酯类.答案:B5.氰氨基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CaCN 2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2HCN===CaCN 2+CO ↑+H 2↑+CO 2↑.在该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 .HCN 是氧化剂C .CaCN 2是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D .CO 为氧化产物,H 2为还原产物解析:本题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如下:CaCO 3+2H +1C +2N===CaC +4N 2+CO ↑+H 2↑+CO 2↑,注意到生成物CO 2中的碳元素来自CaCO 3,其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发生变化.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可知,HCN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 2是氧化产物,H 2是还原产物.答案:C6.常温下,加水冲稀时c (H +)/c (OH -)的值明显减小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①K +、Cl -、NO -3、CH 3COO -②K +、Fe 2+、I -、SO 2-4 ③Ba 2+、Cl -、NO -3、Na +④Na +、Ca 2+、Cl -、HCO -3 ⑤K +、SO 2-3、Cl -、NO -3A .②③B .①③⑤C .②④D .②③⑤解析:加水冲稀时c (H +)/c (OH -)的值明显减小,说明溶液呈酸性,即每组添上氢离子,只有A 选项符合.答案:A7.在反应KClO 3+6HCl(浓)===KCl +3Cl 2↑+3H 2O 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原子个数比为() A.1∶6 B.6∶1C.1∶5D.5∶1解析:6 mol HCl参加反应,只有5 mol HCl被氧化,另1 mol HCl生成KCl,1 mol KClO3参加反应,被还原的氯原子为1 mol,故选D.答案:D8.下列说法或化学用语正确的是(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炽热的炭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离子方程式:C+2H++3NO-3===CO2+3NO2↑+H2OB.某无色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Fe2+、H+、Cl-、Ca2+、NO-3C.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2-3的个数小于0.01N AD.少量潮湿空气进入盛有漂白粉的容器中:Ca(ClO)2+2CO2+2H2O===2HClO+Ca(HCO3)2解析:C与浓硝酸的反应为:C+4HNO3(浓)===CO2↑+4NO2↑+2H2O,A错;Fe2+为浅绿色,且在酸性溶液中与NO-3不能共存:3Fe2++4H++NO-3===3Fe3++NO↑+2H2O,B错;由于CO2-3发生水解,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100 mL中含有CO2-3的数目小于0.01 N A,C对;少量潮湿空气与漂白粉反应生成CaCO3:Ca(ClO)2+H2O+CO2===CaCO3↓+2HClO,D错.答案:C9.与铁相似,金属锡能溶于盐酸生成氯化亚锡,氯化亚锡又能被氯化铁氧化为氯化锡.则下列有关粒子氧化、还原能力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氧化能力:Sn4+<Sn2+B.氧化能力:Fe3+<Sn4+C.还原能力:Fe2+<Sn2+D.还原能力:Fe<Sn解析:据条件可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①Sn+2HCl===SnCl2+H2↑②SnCl2+2FeCl3===2FeCl2+SnCl4,由此可判断出:氧化能力Fe3+>Sn4+>Sn2+,还原能力Fe>Sn>Sn2+>Fe2+,故只有C正确.答案:C10.用48 mL 0.1 mol/L的FeSO4溶液,恰好还原2.4×10-3 mol[RO(OH)2]+离子,则R 元素的最终价态为() A.+2价B.+3价C.+4价D.+5价解析:由题意可知:发生化合价变化的元素分别为铁元素和R元素.首先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算出[RO(OH)2]+中R的化合价为+5.再设R元素的最终价态为x,由电子守恒有:48×10-3L×0.1 mol/L×(3-2)=2.4×10-3mol×(5-x),解得x=3.答案:B11.向X的溶液中加入Y试剂,产生的沉淀示意图与右图所示情形吻合的是(注意线段的斜率)()A.向NaOH和Ca(OH)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2B.向HCl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NaOHD.向NH4Cl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解析:题目中已强调“注意线段的斜率”这句话,所以更应明确图象表示的是一个等腰梯形,而非斜梯形.选项B中滴加的NaOH溶液应先和HCl反应,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生成,不合题意.选项C中所发生的反应依次是:Al3++3OH-===Al(OH)3↓,NH+4+OH-===NH3·H2O,Al(OH)3+OH-===AlO-2+2H2O,可知所得的图形是一个斜梯形.选项D中生成的Mg(OH)2沉淀不溶于NaOH,因此沉淀量不会减少.选项A中,从化学原理分析,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Ca2++2OH-+CO2===CaCO3↓+H2O;第二阶段是2OH-+CO2===CO2-3+H2O(若认为有下列反应发生:CaCO3+H2O+CO2===Ca2++2HCO-3,由于有OH-的存在,则有反应Ca2++2HCO-3+2OH-===CaCO3↓+2H2O+CO2-3随之发生,这就相当于CaCO3没有溶解);第三阶段是CaCO3的溶解过程:CaCO3+H2O+CO2===Ca2++2HCO-3.答案:A12.对于反应:CaH2+2H2O===Ca(OH)2+2H2↑,有下列叙述:①H2只是氧化产物②H2只是还原产物③水是氧化剂④CaH2中的氢元素既被氧化、也被还原⑤此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④⑤B .②④C .只有①D .③⑤解析:,因此可看出:H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CaH 2是还原剂,其中的氢元素被氧化,而H 2O 是氧化剂,其中的氢元素被还原,故选D.答案:D13.据最新报道,科学家发现了如下反应:O 2+PtF 6===O 2(PtF 6),已知O 2(PtF 6)为离子化合物,其中Pt 为+5价,对于此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此反应中,O 2是氧化剂,PtF 6是还原剂B .O 2(PtF 6)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C .在此反应中,每生成1 mol O 2(PtF 6)则转移1 mol 电子D .在O 2(PtF 6)中不存在共价键解析:由题知O 2(PtF 6)中Pt 为+5价,F 只有-1价,所以O 为+12价,O 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PtF 6是氧化剂,电子转移数目为1e -;O +2离子中存在着共价键,所以D 不正确.答案:C14.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 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FeCl 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 B .FeCl 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C .FeCl 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 .FeCl 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解析:止血就是要让伤口处血液快速凝固,堵塞伤口,不让血继续外流.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以胶体形式分散在血液中,用FeCl 3止血,是使血液中胶体介稳性条件被破坏,即中和了胶体粒子吸附的电荷,使胶体粒子相互吸附变大而聚集沉降.因血液中OH -的量极少,肯定不是产生了Fe(OH)3.答案:B15.下列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能够说明次氯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 A .次氯酸光照下分解:2HClO=====光2HCl +O 2↑B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Ca(ClO)2+CO2+H2O===CaCO3↓+2HClOC.次氯酸与氢氧化钠中和:HClO+NaOH===NaClO+H2OD.次氯酸与H2SO3作用:HClO+H2SO3===H2SO4+HCl解析:A中体现HClO的不稳定性;B中碳酸是弱酸,通入二氧化碳产生HClO,说明HClO比H2CO3还弱;C项体现HClO的酸性;D项说明HClO具有强氧化性,故只有B正确.答案:B16.向10 mL 0.1 mol/L的CuSO4溶液中加入10 mL 0.15 mol/L NaOH溶液时,产生一种蓝色沉淀,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该蓝色沉淀的主要成分是() A.Cu(OH)2B.Cu2(OH)2CO3C.3Cu(OH)2·CuSO4D.Cu(OH)2·NaOH解析:本题不能凭经验选A或B,应通过定量计算确定沉淀的组成. 反应前n(Cu2+)=1×10-3mol,n(OH-)=1.5×10-3mol,根据离子方程式Cu2++2OH-===Cu(OH)2↓可知反应后铜离子过量,但题干中告知溶液中的Cu2+几乎被沉淀完全,因此剩余的Cu2+只能与溶液中的阴离子SO2-4结合成CuSO4并与Cu(OH)2一并形成碱式盐沉淀,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17.(7分)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变为黄色.(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是________(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________是使溶液变黄色的物质.(2)现提供以下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四氯化碳D.硫氰化钾溶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________同学(填“甲”或“乙”)的推断是正确的,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写出选用的试剂编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Fe3+,所2以溴水能使Fe2+转化为显黄色的Fe3+,所以乙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验证的方法可以向溶液中加入CCl4溶液,若有机层无色,说明溴单质已参与反应;或者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单质溴与Fe 2+已反应生成Fe 3+.答案:(1)Br 2 Fe 3+(2)乙18.(8分)2x,、Ni ,其均显+2价,下同),由铁酸盐MFe 2O 4经高温还原得到,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酸性氧化物分解除去,转化流程如下:(1)已知铁酸盐(MFe 2O 4)被H 2高温还原时,发生反应的MFe 2O 4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还原产物MFe 2O x 中x =________,MFe 2O x 中+2价铁与+3价铁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2)在酸性溶液中,Fe 2O 2-4易转化为Fe 2+:Fe 2O 2-4+2e -+8H +―→2Fe 2++4H 2O 有K 2MnO 4、Na 2CO 3、Cu 2O 、Fe 2(SO 4)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能使上述还原过程发生,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MFe 2O 4被还原时,MFe 2O 4与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电子守恒,则(3-2x -22)×2×2=2,x =3.5,即Fe 在MFe 2O x 的平均价态为+2.5价,则Fe 2+和Fe 3+物质的量之比为1∶1.(2)要使Fe 2O 2-4被还原,应选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只能是Cu 2O ,反应的方程式为:Fe 2O 2-4+Cu 2O +10H +===2Fe 2++2Cu 2++5H 2O.答案:(1)3.5 1∶1(2)Fe 2O 2-4+Cu 2O +10H +===2Fe 2++2Cu 2++5H 2O19.(9分) A 、B 、C 、D 四种可溶的化合物(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分别由阳离子Na +、Mg 2+、Al 3+、Ba 2+和阴离子OH -、Cl -、SO 2-4、CO 2-3两两组合而成.为了确定这四种化合物的成分,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①将四种化合物各取适量配成溶液,分别装入四支试管. ②取A 溶液分别滴入另外三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现象如下: B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不溶解 C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不溶解D 溶液――→滴入A 溶液白色沉淀――→再加A 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③向B 溶液中滴入D 溶液,无明显实验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2)上述②的第三次实验,再加入A ,沉淀部分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3)③中若是向C 溶液中滴入D 溶液,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解析:分析4种阳离子和4种阴离子之间的关系可知CO 2-3只能与Na +结合成Na 2CO 3,则OH -只能与Ba 2+结合成Ba(OH)2.对照实验②可知A 为Ba(OH)2,生成的白色沉淀分别可能是BaCO 3、Mg(OH)2、Al(OH)3、BaSO 4,D 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沉淀再加Ba(OH)2溶液后沉淀部分溶解,说明D 是Al 2(SO 4)3.溶液B 可能是Na 2CO 3或MgCl 2,根据实验③可确定溶液B 是MgCl 2,则C 是Na 2CO 3.(2)中沉淀部分溶解属于铝盐的性质.(3)中CO 2-3与Al 3+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气体和沉淀.答案:(1)Ba(OH)2 MgCl 2 Na 2CO 3 Al 2(SO 4)3 (2)Al(OH)3+OH -===AlO -2+2H 2O (3)冒出大量气泡,同时生成白色沉淀20.(9分)已知复印机工作时易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过高时对人体有害.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其中臭氧部分转化为氧气.(1)写出并配平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3)该反应包含两种反应:①氧化反应为________转化为________,②还原反应过程的反应式为________.(4)反应中1 mol 臭氧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 电子.解析:据题目可知该反应中是O 3将KI 氧化为I 2,其中部分O 3转化为O 2,因此反应物中还有H 2O ,生成物中有KOH ,据得失电子守恒不难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为O 3+2KI +H 2O===2KOH +I 2+O 2,所以氧化剂为O 3,还原产物为KOH ,还原反应为O 3+H 2O +2e -===2OH -+O 2,因此1 mol O 3得到2 mol 电子.答案:(1)O 3+2I -+H 2O===2OH -+I 2+O 2 (2)O 3 OH -(或KOH)(3)①I -I 2 ②O 3+H 2O +2e -===2OH -+O 2 (4)得到 221.(9分)有X 、Y 、Z 三种元素,已知:①X 2-、Y -均与Y 的气态氢化物分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②Z 与Y 可组成化合物ZY 3,ZY 3溶液遇苯酚显紫色. 请回答:(1)Y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2)将ZY 3溶液滴入沸水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液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写序号字母).a .光束通过该液体时形成光亮的“通路”b .插入电极通直流电后,有一极附近液体颜色加深c .向该液体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产生d .将该液体加热、蒸干、灼烧后,有氧化物生成(3)X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①已知一定条件下,每1 mol 该气体被O 2氧化放热98.0 kJ.若2 mol 该气体与2 mol O 2在此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是176.4 kJ ,则该气体的转化率为________.②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与含1.5 mol Y 的一种含氧酸(该酸的某盐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氧化物.若有 1.5×6.02×1023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解析:根据信息ZY 3遇苯酚呈紫色,说明ZY 3为FeCl 3.则Y 为Cl 元素,Z 为Fe 元素. 又因为X 2-与Cl -电子总数相同,所以X 为S 元素.(1)Cl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ClO 4.(2)FeCl 3滴入沸水制得Fe(OH)3胶体.方程式为Fe 3++3H 2O=====△Fe(OH)3(胶体)+3H +,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将胶体加热蒸干得Fe(OH)3,灼烧得Fe 2O 3.故选择a 、b 、d.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聚沉,故c 不正确. (3)①S 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SO 2气体.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燃烧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比例变化. 所以列出关系式: SO 2 ~ ΔH 1 mol 98 kJ x 176.4 kJ∴x =176.4 kJ ×1 mol 98 kJ =1.8 mol ,产生176.4 kJ 热量反应掉SO 2 1.8 mol. ∴转化率为1.8 mol2 mol×100%=90%.②由条件可知该反应为SO 2与HClO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 2被氧化为H 2SO 4,而HClO 3在反应中被还原得到1 mol 电子,所以其产物为ClO 2,据得失电子守恒即可写出该化学方程式为SO 2+2HClO 3===H 2SO 4+2ClO 2.答案:(1)HClO 4(2)Fe 3++3H 2O=====△Fe(OH)3(胶体)+3H +a 、b 、d (3)①90% ②SO 2+2HClO 3===H 2SO 4+2ClO 222.(10分)实验室可由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 2)制备KMnO 4,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K 2MnO 4)和KCl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K 2MnO 4转变为MnO 2和KMnO 4;滤去MnO 2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KMnO 4.请回答:(1)由软锰矿制备K 2MnO 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用K 2MnO 4制备KMnO 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用2.5 g 软锰矿(含MnO 2 80%)进行上述实验,计算KMnO 4的理论产量为________; (4)KMnO 4能与热的经硫酸酸化的Na 2C 2O 4反应生成Mn 2+和CO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5)上述制得的KMnO 4产品0.165 g ,恰好与0.335 g 纯Na 2C 2O 4反应完全,计算该KMnO 4的纯度.解析:(1)根据化合价升降法可得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KClO 3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O 2+6KOH +KClO 3=====高温3K 2MnO 4+KCl +3H 2O ;(2)K 2MnO 4酸化得MnO 2、KMnO 4,离子方程式为3MnO 2-4+4H +===MnO 2↓+2MnO -4+2H 2O(3)由上两小题的两个方程式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计量关系为: MnO 2 ~ K 2MnO 4 ~23KMnO 4 87 158×232.5 g ×80% x x =158×23×2.5 g ×80%87=2.4 g(4)2KMnO 4+5Na 2C 2O 4+8H 2SO 4=====△K 2SO 4+2MnSO 4+5Na 2SO 4+10CO 2↑+8H 2O. (5)设该KMnO 4的纯度为y ,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25KMnO 4 ~ Na 2C 2O 4 25×158 g/mol 134 g/mol 0.165 g ×y 0.335 gy =0.335 g ×25×158 g/mol 0.165 g ×134 g/mol×100%=95.8% 答案:(1)3MnO 2+6KOH +KClO 3=====高温3K 2MnO 4+KCl +3H 2O(2)3MnO 2-4+4H +===MnO 2↓+2MnO -4+2H 2O (3)2.4 g(4)2KMnO 4+5Na 2C 2O 4+8H 2SO 4===2MnSO 4+K 2SO 4+5Na 2SO 4+10CO 2↑+8H 2O(5)9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天 堂、室: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堂入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 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象对待宾客一样。
必须 必需 必需 品。
①我上街买了一些日用 ②学习 必须
刻苦钻研。
③煤炭是发展工业所 ④这件,你
必需
的原料。
必须 讲清楚。
第11天
不赞一词【解释】: 一句话也不说。 【【示例】: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他独自发完议 论,也就算了。
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 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 得心应手的境地。
第 7天 乌烟瘴气: 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 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 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 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起用 启用 ①铁路新干线已建成 启用 。 ②我们要大胆 启用 年轻干部。 ③遇上了一个生产难题,经过厂领导的慎重考虑, 决定 起用 已经退休多年了的老张,由他牵头解 决这一难题。
第 8天 原指盗贼就地瓜分偷盗来的赃物。现多指 坐地分赃: 匪首窝主自己不动手而坐在家里分取同伙 偷盗来的财物。 聩:天生耳聋,引伸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 振聋发聩: 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 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善于 擅长 ①他很 善于 辞令。 ②他 擅长 弹钢琴。 ③ 善于 建设一个新世界。 ④他 擅长 书法,也擅长篆刻。 ⑤ 善于 团结群众。
第 9天 马革裹尸: 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
牲在战场。
千夫所指: 为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
31、 惩创 33、 整饬 35、 不啻
chéng chàng 32、鞭笞 chī 34、炽热 chì chì chì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名噪一时: 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不学无术: 术:方法,办法。没有学问,也没有本领.不能在
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 名词,常误作动词。
96、尸骸 hái 97、.稀罕 hǎn 98、 引吭高歌 háng 99、沆瀣一气 háng xiè 100、干涸 hé
第27天
不刊之论 : 指不能删简的言论。常误解为不能刊登
的言论。
石破天惊【解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 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 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36、 叱咤风云 chìzhà 37、 忧心忡忡 chōng 38、 憧憬 chōng 39、惆怅 chóu chàng 40、 踌躇 chóu chú
第13天
倚马可待: 倚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可
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 含 贬义
亦步亦趋: 原意是说,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
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 张,或为了讨好,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 含贬义
56、逮老鼠 dǎi 57、逮捕 dài58、殚精竭虑dān 59、虎视眈眈 dān 60、档案 dàng
第18天
凤毛麟角: 评头论足:
考察
考查
①我们一定要定期 考查 学生的学业成绩。 ②他们到各地 考察 水利工程。 ③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 考察 和思考,才能有所成 就。
第4天
江河日下: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解释】:【示例】:不瞒大师说,现在的时势,实在是~ 了!
16、摒弃 bǐng 17、停泊 bó 18、哺育 bǔ 19、淡薄 bó 20、绰起 chāo
82、供认 gòng 84、 佝偻 gōu lóu
第24天
不可理喻: 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 形容态度蛮横
或愚昧无知,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示例:她的日益变成暴躁、偏狭,有时竟至横蛮 不可理喻,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
厌其烦”。
示例: 看见老监察走进来,老婆婆不胜其烦地 说:‘你又来哩!’
坐收渔利 zuò shōu yú lì 【解释】: 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 高山景行gāo shān jǐng xíng 【解释】: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 比喻行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 崇高德行。
第 3天 11、刚愎自用 bì 12、复辟 bì 13、濒临 bǐng 14、针砭 biān 15、屏气 bīn
52、忖度 cǔn duó 54、 挫折 cuò
第16天 溢美之词: 溢:水满外溢,引申为过分。过分吹嘘的 话语。亦作“溢美之言”。 叹为观止: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 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艰苦 坚苦
①知识分子不只是写文章来炫耀自己,更重要的是要“洞察先 机”,要用自己 坚苦 的工作最终推动和影响社会改革进步。
可圈可点 :
46、宽绰 chuò47、瑕疵 cī
48、伺候 cì
49、烟囱 cōng 50、淙淙流水 cóng
第15天
不忍卒读: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
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穷形尽相: 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
毕露。 含贬义
51、一蹴而就 cù 53、蹉跎 cuō tuó 55、呆板 dāi
含贬义
【示例】:向企业~收费的做法是不利于企业发展
第23天
安土重迁: 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易 理解为相反的意思。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 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 的还有“泰然自若”。
示例:只有经历了大风大浪才能~地面对一切。
81、供销 gōng 83、口供 gòng 85、 勾当 gòu
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比喻珍贵 而稀少的人或物。含褒义 原指轻浮地议论妇女的容貌。现也 比喻任意挑剔。含贬义
61、提防 dī 62、瓜熟蒂落 dì 63、缔造 dì ng 64、玷污 diàn 65、订正 dì
第19天
上行下效: 效:仿效,跟着学。上面的人怎么做,
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含贬义
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
基础知识天天练 测验版
第 1天 巨变
剧变
①这几年家乡的面貌发生了 巨变 。 ②秘鲁国内形势的 剧变,使得藤森来不及作出 判断,就匆匆逃到日本,请求庇护。
1、纵横捭阖 bǎi hé 2 、稗官野史 bài 3、同胞 bāo 4、 炮羊肉 bāo 5、剥皮 bāo
第2天
6、并行不悖 bèi 8、包庇 bì 10、奴颜婢膝 bì xī 7、蓓蕾 bèi lěi 9、麻痹 bì
91、皈依 guī 92、 瑰丽 guī 93、刽子手 guì 94、聒噪 guō 95、哈达 hǎ
第26天
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卒:尽,完。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 容文章写得不好。 不知所云: 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 指的是说话人。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②这是一项很
艰苦 的任务,决不可以掉以轻心。
③正是那段 艰苦 的岁月,炼就了他赶铁般的意志。
前者的意思是“坚忍刻苦”。 后者的意思是“艰难困苦”。 辨析妙着:如果句子里涉及到的情况与“主观努力”相关,就选用“坚苦”,涉及 到情况偏重于客观环境,就用“艰苦”。
第17天
趋之若鹜: 趋:快走;鹜:野鸭。象鸭子一样成
71、扼要 è 74、凫水 fú
72、氛围 fēn 73、敷衍塞责 sè 5、辐射 fú
第21天 一掷千金:
指用钱满不在乎,一花就是一大笔。含贬义
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指官 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 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76、果脯 fǔ 77、准噶尔 gá 78、大动干戈 gē 79、脖颈 gěng 80、提供 gōng
111、病人膏肓 huāng 112、 讳疾忌医 huìjí113、混水摸鱼 hún 114、混淆 hùn xiáo 115、和泥 huó
第30天
116、搅和 119、羁旅
huò 117、茶几 jī

118、畸形 120、无稽之谈 jī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充耳不闻: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06、发横财 hèng 107、一哄而散 hòng 108、华山huà 109、怙恶不悛 hù quān 110、豢养 huàn
第29天
耳提面命: 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常误用
为贬义词。
鼎力相助; 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
艰苦"。 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常误用 蹉跎岁月:
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秀色可餐:秀色:美女姿容或自然美景;餐:吃。原形容妇女美貌。 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济济一堂:济济:形容人多。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不力 不利
不力 。
①这个人办事
②坏人之所以这么猖獗,晚上因为我们对他们的打击 不力 。 ③扭转 不利 的局面。 ④地形 ⑤出师 不利 于敌人。 不利 。
鳞次栉比【解释】: 栉:梳篦的总称。象鱼鳞和梳子齿 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 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不负众望: 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常混用 为“不
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
101、一丘之貉 hé 102、上颌 hé 103、喝采 hè 104、负荷 hè 105、飞来横祸 hèng
第28天
截止 截至 ①本次征文活动的 截止 日期为6月30日。 ②报名日期 截至 本月底止。 ③本次活动六月末 截止 。 ④ 截至 1984年9月,我国高等院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 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44人,在校学生1561人。 辨析妙着:①该用“截止”的句子中所说的事,一定是停止后,不 再进行;而该用“截至”的句子中所说的事,一定是在“截止到 (某个时候)后”还要在进行下去。②在句子里,“截止”的后面, 如果出现了一个“于”字,就该选用“截至”,因为“截止于”就 相当于“截至”。③如果在句末出现了一个“止”字,那也该选 “截至”,因为“截至……止”,才相当于“截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