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角原理概述

合集下载

接触角测定仪的原理

接触角测定仪的原理

接触角测定仪的原理
接触角测定仪是一种用于测量液体与固体界面上接触角的仪器。

其原理基于Young-Laplace方程和浸润理论。

Young-Laplace方程描述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压力分布,表达式为:
P = P₀+ γ(1/R₁+ 1/R₂)
其中,P是液体在界面上的压力,P₀是液体的大气压力,γ是液体的表面张力,R₁和R₂分别是液体与固体表面上的两个主曲率半径。

根据浸润理论,当液体与固体表面完全不相互湿润时,接触角为180,称为完全不湿润状态。

当液体与固体表面完全湿润时,接触角为0,称为完全湿润状态。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接触角可以用来表征液体与固体之间的亲疏程度。

接触角测定仪通过将液滴滴在固体表面上,观察液滴的形态并测量接触角来确定液体与固体的亲疏性。

一般来说,接触角测定仪包括一个装置用于生成液滴,一个显微镜用于观察液滴的形态,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接触角。

测量接触角的常用方法有静态接触角法和动态接触角法。

静态接触角法是在液滴静止时测量接触角,而动态接触角法是在液滴运动时测量接触角。

根据测量原理和仪器的设计,接触角测定仪可以有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测量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接触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液体性质、固体表面性质、温度、湿度等。

因此,在使用接触角测定仪进行测量时,需要控制这些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接触角法测表面清洁度的原理

接触角法测表面清洁度的原理

接触角法测表面清洁度的原理
接触角法是一种测量表面清洁度的技术,它是利用表面润湿性能差异来评估表面清洁度的方法。

本文将分步骤阐述接触角法的测量原理。

第一步:了解接触角的定义
接触角,是指液滴与固体表面接触时,在接触点处所呈现的角度。

液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的角度大小反映了表面的润湿性能。

接触角越小,液体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就越大,表明该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

相反,接触角越大,表明表面润湿性能越差。

第二步:准备接触角测量装置
接触角测量装置包括液体滴定器、相机、电子秤等设备。

液体滴定器用来将滴定量的液体滴在待测表面上,相机用来拍摄液体在表面上的形态,电子秤用来测量液体的质量,以计算出表面的接触角。

第三步:滴定液体并拍摄照片
在准备好测量装置后,将液体滴在待测表面上,并迅速拍摄液体在表面上的照片。

液体与表面接触后,形成三相接触线。

接触线的形态在拍摄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由于三相界面的张力相互作用,液体在表面上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形成接触角。

第四步:计算接触角
通过分析液体在表面上的分布,可以计算出接触角。

其中,液体表面张力、固体表面自由能和液体表面自由能是影响接触角大小的重要因素。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确定最终的接触角数值。

综上所述,接触角法是一种利用接触角来测量表面清洁度的方法。

利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估表面的润湿性能,从而判断表面清洁度是否符合标准。

在工业生产中,接触角法被广泛应用于表面处理、清洗质量的判断等领域。

接触角仪器原理【详解】

接触角仪器原理【详解】

所谓接触角是指在一固体水平平面上滴一液滴,固体表面上的固-液-气三相交界点处,其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两切线把液相夹在其中时所成的角。

接触角测量仪,主要用于测量液体对固体的接触角,即液体对固体的浸润性,该仪器能测量各种液体对各种材料的接触角。

该仪器对石油、印染、医药、喷涂、选矿等行业的科研生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接触角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用接触角测量仪本身附带的注射器针头将一滴待测液体滴在基质上。

液滴会贴附在基质表面上并投射出一个阴影。

投影屏幕千分计会使用光学放大作用将影像投射到屏幕上以进行测量。

这个投影屏幕千分计带有一个可调式标本夹,能够在垂直方向或轴向上对准图像;通过滑动屏幕可在水平方向上调整图像。

锁定旋钮可将投影液滴固定在位。

若要读取液滴角度,您需要找准从图像拐角接触点到图像Zgao点之间的切线;请用专门校准的分度器标尺测量角度。

接触角测量仪的测量原理:接触角测量仪原理是固体板插入液体时,只有板面与液体的夹角恰好为接触角时液面才直平伸至三相交界处,不出现弯曲。

否则,液面将出现弯曲现象。

因此,改变板的插入角度直至液面三相交界处附近无弯曲,这时,板面与液面的夹角即为接触角。

其实有点类似于液滴高度/宽度法测量,运用圆方程式来拟合液滴的轮廓形状,从而计算出接触角。

由于此方法假定了液滴(截面)的形状为圆的一部分,所以其适用范围只限于球状或接近球状的液滴。

由于重力的影响,严格地讲,液滴的形状都偏离球型:偏离的程度随液滴的体积增大而增大;在同样的体积下,液体的比重越大,表面张力越小,偏离的幅度也越大。

接触角常用的测定方法:测定接触角的方法有多种,但可分为二类。

一类是直接法、即直接测量接触角的大小;另一类是间接法、即通过其它物理量的测定以及该物理量与接触角之间的定量关系来计算出接触角的大小。

常用测定物理量是长度及质量。

第—类方法精度由测角器所决定;第二类则不但由测定长度或质量的仪器精度,而且还由它们间的定量关系式的准确度所决定。

接触角 原理

接触角 原理

接触角原理
接触角是指液体或固体与气体界面上的一个角度,它是通过测量液体或固体与气体之间的表面张力来确定的。

当一个液滴或固体颗粒悬浮在气体中时,液滴或固体颗粒的表面会与气体形成一个接触线,接触线与固体或液体表面之间的夹角就是接触角。

在联系角度(接触线与固体表面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的情况下,液体或固体与气体界面上的接触角被称
为“湿润角”,反之称为“不湿润角”。

接触角的大小与液体的性质以及固体表面的特性有关。

通常来说,液体表面张力越小,接触角就越接近于0,也就是更容易
发生“湿润”。

相反,液体表面张力越大,接触角就越接近于
90度,固体则不容易被液滴湿润。

通过测量接触角,我们可以了解液体或固体与气体界面上相互作用的性质,这对于许多应用非常重要。

例如,在材料科学中,接触角的测量可以用来评估表面润湿性,从而设计更好的涂层和材料。

在生物学中,接触角的测量可以用来研究细胞表面的特性,或者用来评估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扩散性能。

总之,接触角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数,它的测量可以提供关于液体或固体与气体界面相互作用性质的有价值的信息。

接触角原理

接触角原理

2.1 接触角定义当液滴自由地处于不受力场影响的空间时,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而呈圆球状。

但是,当液滴与固体平面接触时,其最终形状取决于液滴内部的内聚力和液滴与固体间的粘附力的相对大小。

当一液滴放置在固体平面上时,液滴能自动地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或以与固体表面成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存在,如图1所示。

图1 接触角假定不同的界面间力可用作用在界面方向的界面张力来表示,则当液滴在固体平面上处于平衡位置时,这些界面张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之和应等于零,即θγγγcos ///A L L S A S += (1)式中γS/A 、γL/A 、γS/L 分别为固-气、液-气和固-液界面张力;θ为液体与固体间的界面和液体表面的切线所夹(包含液体)的角度,称为接触角(contact angle ),θ在00-1800之间。

接触角是反应物质与液体润湿性关系的重要尺度,θ=90o 可作为润湿与不润湿的界限,θ<90o 时可润湿,θ>90o 时不润湿。

2.2 润 湿润湿(wetting)的热力学定义是,若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和液体)的自由能G 降低,称为润湿。

自由能降低的多少称为润湿度,用W S/L 来表示。

润湿可分为三类:粘附润湿(adhesional wetting )、铺展润湿(spreading wetting )和浸湿(immersional wetting )。

可从图2看出。

图2 三类润湿(1)粘附润湿如果原有的1m2固面和1m2液面消失,形成1m2固-液界面,则此过程的W A S/L为:W A S/L=γS/A+γL/A-γS/L (2)(2)铺展润湿当一液滴在1m2固面上铺展时,原有的1m2固面和一液滴(面积可忽略不计)均消失,形成1m2液面和1m2固-液界面,则此过程的W S S/L为:W S S/L=γS/A-γL/A-γS/L (3)(3)浸湿当1m2固面浸入液体中时,原有的1m2固面消失,形成1m2固-液界面,则此过程的W I S/L为:W I S/L=γS/A-γS/L (4)对上述三类润湿,γS/A和γS/L无法测定,如何求W S/L?分别讨论如下:①粘附润湿将(1)式代入(2)式,可得:W A S/L=γL/A(1+cosθ)(5)因液体表面张力γL/A为已知,故只需测定接触角θ即可求出W A S/L。

接触角原理概述

接触角原理概述

(a)前进角
(b)后退角
图 5 前进角与后退角得测定方法
为了避免增减液滴体积时可能引起液滴振动与变形,在测定时可将改变液滴体
积得毛细管尖端插入液滴中,尖端插入液滴不影响接触角得数值。
决定与影响润湿作用与接触角得因素很多。如,固体与液体得性质及杂质、添
无法测定,如何求
(4) ?分别讨论如下:
(5)
因液体表面张力 为已知,故只需测定接触角 即可求出

(2)铺展润湿
将(1)式代入(3)式,可得:
因 ≤1,故 ≤0。但 就是自由能降低,结果表示可以有一个自由能增加
或不变得自发过程。这显然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错误在于误用了(1)式,此式只 适用于平衡态。若液滴自动铺展以完全盖住固面,这就表示液滴与固面不成平衡
(7)
由(5)式可知,当
时, =1,

,自由能降低为最大,则认为固体
完全被液体润湿;当
时, = 1,
=0,自由能降低为 0,则固体完
全不被液体润湿,即完全不润湿。这种情况就是理想得,因为液体与固体之间多少 有一些相互吸引力存在。
3. 接触角得测定
对于理想得平固体表面,当液滴在表面达平衡后。只有一个符合 Young 方程得 接触角。但实际固体表面就是非理想得,因而会出现滞后现象,致使接触角得测量 往往很难重复。但经过精心制备与处理得表面,有可能得到较重复得数据,特别就 是高分子得表面。表面得制备与处理得目得就是要得到较光滑、干净得理想表面, 但具体得手续因样品而异,这里不作更多得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常用得接触 角测定方法,它们都就是针对气—液—固体系得接触角而设计得。但其中有些方 法,只需略加修改,亦适用于液—液—固体系接触角得测定。
为:

接触角实验报告

接触角实验报告

接触角实验报告
接触角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测量液体在不同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了解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原理:接触角指的是液滴与固体界面上两个相互垂直的线段所夹的夹角,用来表示液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接触角越小,液滴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液滴难以展开,接触角越大,相互作用越弱,液滴容易展开。

实验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不同种类的液体,测角器,实验盘。

液体可以选择水、油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盘,将不同种类的液体倒在实验盘中。

2. 在液滴与实验盘交界处,使用测角器测量接触角。

3. 测量多组接触角数据,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液体在不同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

接触角越小,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接触角越大,相互作用越弱。

实验讨论:
1.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液滴初始形状不规则、实验操作误差等。

2. 实验中可以进一步研究液体性质、固体表面特性等对接触角的影响。

3. 实验结果的意义:接触角可以用来描述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湿润性和附着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测量了液体在不同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观察到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接触角越小,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越强;接触角越大,相互作用越弱。

接触角的测量可以用来描述液体与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湿润性和附着性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还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可以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法。

接触角测量仪原理

接触角测量仪原理

接触角测量仪原理
接触角测量仪是一种常用于表面性质研究和表面润湿性分析的仪器。

其测量原理基于Young方程,该方程描述了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润湿现象。

接触角是液滴与固体表面相接触时,液滴表面与固体表面之间形成的接触线与固体表面相交所形成的角度。

接触角实际上是一个三相界面的性质,其中包括液体、固体和气体。

测量接触角的方法通常使用测角装置将固体样品放置在其中,然后改变液体滴在样品表面上的浸润情况,通过观察接触线的形态并进行图像分析,可以计算得到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

接触角的大小与固体表面和液滴之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当固体表面亲水性较高时,液滴会广泛地浸润在固体表面上,接触角较小。

如果固体表面亲水性较低,液滴会形成球状,接触角较大。

接触角测量仪通常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对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接触线形态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准确地计算出接触角的大小。

接触角测量仪广泛应用于表面科学、材料科学和化学工程等领域。

通过测量不同固体材料的接触角,可以评估其表面性质和润湿性能,并为研究液滴在固体表面上的行为提供重要的实验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接触角 假定不同的界面间力可用作用在界面方向的界面张力来表示, 则当液滴在固体平 面上处于平衡位置时,这些界面张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之和应等于零,即 γ
S/A

S/A
S/L

L/A
L/A
cos ������ (1)
S/L
式中γ
、γ
、γ
分别为固-气、液-气和固-液界面张力;������为液体与固体
实验项目: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的接触角
一. 实验目的:
1.认识和掌握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材料表面的接触角的基本原理 2.熟悉接触角测量仪 JC2000D1 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内容:
1.掌握 JC2000D1 型接触角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2.测量几种材料的表面接触角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设备 JC2000D1 型接触角测量仪,蒸馏水,解玻片,食盐水,样品木板几个
������4
������5
������
七.思考题: 1.材料表面与水的接触角的大小反映了材料表面的什么性能?
注意事项 平衡时间和体系温度的恒定。当体系未达到平衡时,接触角会变化,这时的接触 角称为动态接触角, 动态接触角的研究对于一些粘度较大的液体在固体平面的流 动或铺展有重要意义 (因粘度大, 平衡时间长) 同时, 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体系, 由于表面张力的变化,接触角也会变化,因此,若一已基本达平衡的体系,接触 角的变化,可能与温度变化有关。简单判断影响因素的方法是,平衡时间的影响 一般是单方向的,而温度的波动可能造成γ 的升高或降低。除平衡时和温度外, 影响接触角稳定的因素还有接触角滞后和吸附的作用。
间的界面和液体表面的切线所夹 (包含液体) 的角度, 称为接触角 (contact angle) , θ在0°− 180° 之间。接触角是反应物质与液体润湿性关系的重要尺度,θ=90° 可
作为润湿与不润湿的界限,θ < 90° 时可润湿,θ > 90° 时不润湿。
2.润湿
润湿(wetting)的热力学定义是,若固体与液体接触后体系(固体和液体)的自由 能 G 降低,称为润湿。自由能降低的多少称为润湿度,用������������∕L 来表示。润湿可 分为三类:粘附润湿(adhesional wetting)、铺展润湿(spreading wetting)和浸 湿(immersional wetting)。可从图 2 看出。
(a)停滴(b)停泡 图 3 量角法示意图
如果液体蒸气在固体表面发生吸附,影响固体的表面自由能,则应把样品放入带 有观察窗的密封箱中, 待体系达平衡后再进行测定。 此法的优点是: 样品用量少, 仪器简单,测量方便。准确度一般在±1° 左右。 2) 量高法 如果液滴很小, 重力作用引起液滴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这时的躺滴可认为是球 形的一部分,如图 4 所示。接触角可通过高度的测量按下式计算:
(a)前进角
(b)后退角 图 5 前进角和后退角的测定方法
为了避免增减液滴体积时可能引起液滴振动和变形,在测定时可将改变液滴体 积的毛细管尖端插入液滴中,尖端插入液滴不影响接触角的数值。 决定和影响润湿作用和接触角的因素很多。如,固体和液体的性质及杂质、添 加物的影响,固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性的影响,表面污染等。对于一定的 固体表面, 在液体液相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常可改善润湿性质,并且随着液体和 固体表面接触时间的延长, 接触角有逐渐变小趋于定值的趋势,这是由于表面活 性物质在各界面上吸附的结果。 五.实验步骤: (1)量高法测接触角的实验步骤 1. 连接进样泵; 2. 点击活动图象; 3. 旋转平台上旋钮找到液滴; 4. 上移平台使液滴接触到; 5. 下移平台,分离液滴与进样管 6. 冻结图象 7.点文件菜单—保存图片 8.点基准线,调整基准线完了点确定 9.用量高法测接触角,鼠标对着图片里面,三相接触的左,右及顶端各点标志, 接触角测出。 (2)量角法测接触角实验步骤 1. 按量角法按钮,进入量角法主界面, 2. 按开始键,打开文件夹,选中需要计算的图形文件 3. 量角器精度:选择 0.05 与 0.25 两个精度之一 4. 量取角度:显示测量角 5. W:测量尺向上,S:测量尺向下,A:测量尺向右,D:测量尺向左, 〈:测量尺左旋,〉:测量尺右旋。 6. 一般选左测量角,如果选右边测量角则点补角修正
tan
������ 2
=
2ℎ ������
(8)
式中 h 是液滴高度,d 是滴底的直径。若液滴体积小于10−4 mL,此方法可用。若 接触角小于90° ,则液滴稍大亦可应用。
图 4 量高法示意图
液滴在纤维上的接触角也可用量角法测量,把纤维水平拉直.置于样品槽内,然 后投影到电脑屏幕,直接测定液滴与纤维表面的夹角。如果液滴很小,接触角也 可用量高法测量,通过式(8)来计算。 实际固体表面几乎都是非理想的,或大或小总是会出现接触角滞后现象.因此, 需同时测定前进角和后退角。对于躺滴法,可用增减液滴体积的办法来测定。增 加液滴体积时测出的是前进角,如图 5(a)所示;减少液滴体积时为后退角,如 图 5(b)所示。
L/A
( cos ������ -1)
因cos ������≤1,故������ ������ S/L ≤0。但������S/L 是自由能降低,结果表示可以有一个自由能增 加或不变的自发过程。这显然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错误在于误用了(1)式, 此式只适用于平衡态。 若液滴自动铺展以完全盖住固面,这就表示液滴与固面不 成平衡态,所以不能将(1)式代入(3)式中。这里应该指出,不能将铺展润湿 认为θ=0° ,而在此情况下根本没有接触角。θ=0° 的正确理解应是有一个角,恰 好等于0° 。 设有固体与压力逐渐增加的蒸气接触以吸附此蒸气,当压力达到饱和蒸气压������0 时,固面上即有一层极薄的液体。由 Gibbs 吸附原理知,表面自由能降低= RT
S ∕L
S/A
−γ
= RT
������0 0
������ ln ������(7)
L ∕A
由(5)式可知,当θ=0° 时,cos ������ =1,������ ������ S/L =2γ
,自由能降低为最大,
则认为固体完全被液体润湿;当θ=180° 时,cos ������=−1,������ ������ S/L =0,自由能降低 为 0,则固体完全不被液体润湿,即完全不润湿。这种情况是理想的,因为液体 与固体之间多少有一些相互吸引力存在。
3.接触角的测定
对于理想的平固体表面,当液滴在表面达平衡后。只有一个符合 Young 方程的 接触角。但实际固体表面是非理想的,因而会出现滞后现象,致使接触角的测量 往往很难重复。但经过精心制备和处理的表面,有可能得到较重复的数据,特别 是高分子的表面。表面的制备和处理的目的是要得到较光滑、干净的理想表面, 但具体的手续因样品而异, 这里不作更多的介绍。这里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接触 角测定方法, 它们都是针对气—液—固体系的接触角而设计的。 但其中有些方法, 只需略加修改,亦适用于液—液—固体系接触角的测定。 1)量角法 液滴角度测量法是测量接触角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图 F3(a,b)所示。该 方法是将固体表面上的液滴, 或将浸入液体中的固体表面上形成的气泡投影到屏 幕上,然后直接测量切线与相界面的夹角,直接测量接触角的大小。
六.数据处理 1.量高法测量的接触角
蒸馏水与 平板玻璃 蒸馏水与 木板 1 食盐水与 平板玻璃
������1
������2
������3
������4
������5
������
2.量角法测量测接触角
蒸馏水与 平板玻璃 蒸馏水与 木板 1 食盐水与 平板玻璃
������1
������2
������3
Hale Waihona Puke 四.基本原理概述 1.接触角定义及应用 当液滴自由地处于不受力场影响的空间时,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而呈圆球状。但 是, 当液滴与固体平面接触时, 其最终形状取决于液滴内部的内聚力和液滴与固 体间的粘附力的相对大小。 当一液滴放置在固体平面上时,液滴能自动地在固体 表面铺展开来,或以与固体表面成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存在,接触角通俗地说,就 是液滴在固体表面自然形成的半圆形态相对于固体平面的外切线,如图 1 所示。 接触角的应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涉及到身边的每个细节,我们希望汽车 玻璃上不沾雨水, 但反之我们希望汽车钢板上的油漆永不脱落。其他比如农药和 蔬菜叶面;涂料和内外墙面,绝缘材料,纳米材料表面化改性等等,从教学科研 工农业生产到日常生活。
S/A
无法测定,如何求������S/L ?分别讨论如下:
将(1)式代入(2)式,可得:������ ������ S/L =γ 因液体表面张力γ
L/A
L/A
(1 + cos ������ )(5)
为已知,故只需测定接触角θ即可求出������ ������ S/L 。
(2)铺展润湿 将(1)式代入(3)式,可得:������ ������ S/L =γ
������0 0
Γ������ ln ������.因此,
S/A
������ ������ S/L =γ ③浸湿
−γ
L ∕A
−γ
S ∕L
= RT
������0 0
������ ln ������(6)
将式(6)中的γ ������ ������ S/L =γ
L/A
去掉,即得������ ������ S/L :
S/A
−γ
L/A
−γ
S/L
(3)
(3) 浸湿 当 1������2 固面浸入液体中时,原有的 1������2 固面消失,形成 1������2 固-液界面,则此 过程的������ ������ S/L 为: ������ ������ S/L =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