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5_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合集下载

【现代】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

【现代】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

【关键字】现代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和文化知识点归纳【一、现代科学革命】一、背景:典范物理学的危机1、17—19世纪牛顿典范力学日趋完善、成熟。

牛顿的典范物理学代表了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19世纪被看成是绝对的权威。

2、典范物理学无法解释物理学的新发现而陷入危机,面临着挑战。

二、现代科学革命成就1、宇宙世界——相对论提出(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1)内容: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2)意义:①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②解决了典范物理学的危机,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扩展了物理学的应用的领域。

③打破了典范物理学绝对化的时空论,为人们提供了辩证看待世界的途径。

2、微观世界——量子论(普朗克)(1)量子理论:普朗克(德)的量子假说(1900年)、玻尔的原子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2)意义:①量子理论是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使人类对客观规律的的认识由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②带来划时代的技术创新,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

三、现代物理学兴起的意义1、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弥补了典范物理学在宏观世界和微观的粒子世界的不足,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不仅对物理科学本身,对自然科学,而且对整个人类的思维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二、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一、背景:20世纪现代科学理论的突破带动了以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原子能能源技术、航天空间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科学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二、突出成就:(一)电脑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1、过程:(1)1946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①发展方向:储存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201X_202x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201X_202x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第二步:逐项分析
选项
具体分析
结论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片明显不
A 符,故A项错误
排除
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 B 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片明显不符,故B项 排除
错误
图片真实再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
C 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
正确
图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 D 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排除
解题技巧
运用排除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1)排“错”法。 即按照题目要求排除错误的选项,这里的“错”是指表述错误的选项,可分 成两种情况: 一是指与题干意思不符合的选项,但选项本身表达的观点没有错误;二是指 在题干设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题干意思而言的错误。(这类选择题的设问往往是 针对某一历史事件,要求选出关于这一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选项,反过来只 要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剩下的也就是正确答案了。)
(1)除航天和农业方面取得重大成就外,科学研究受 “文化大革 遭受严重 到“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 命”时期 挫折 (2)高等教育受到严重冲击,大学停止招生
(3)盛行“阶级斗争”文艺,样板戏一枝独秀,出现 “百花凋零”局面
新时期
(1)科技全面繁荣,在航天、信息技术方面成就突出 全面发展 (2)“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文艺出现“百花齐
繁荣 放”局面 (3)确立“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全面发展
真题感悟
例题 (2017·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学案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学案岳麓版必修3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学习目标]一、电脑与网络1.电脑(1)产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正式诞生。

(2)发展方向:一个是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一个是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生产、办公等各个领域,走进家庭。

2.网络(1)产生:在电子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网络技术诞生,并由此形成全球性信息网络。

(2)影响:打破了常规的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世界联系在一起;人人都可以自由参与,资源共享。

3.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1)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2)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

(3)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

(4)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知识拓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消极影响(1)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等,都对社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2)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更加激烈,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各个领域,造成世界动荡不安。

(3)网络虚拟世界往往使部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对人的生产、生活、学习和工作,特别是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

1.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 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 000万,你就是电视台。

”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的什么特点?提示受众面广,渗透性强。

2.观察下面图画。

互联网的应用展示图片反映了互联网有哪些功能?提示功能:浏览新闻、休闲游戏、收发电子邮件、资料检索、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远程教育等。

二、探索生命的奥秘1.生物工程(1)20世纪70年代,生物工程技术正式形成。

(2)人们把它应用在农业、医药等行业。

2.遗传工程的重大发展(1)地位:遗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核心技术。

(2)发展:1990年,被誉为生命科学“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我国于1999年加入这项计划。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岳麓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邓小平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和取得的成就有( )①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②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③颁布《义务教育法》④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解析:选D。

新中国成立十几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②时间上不符,排除即可。

2.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我国教育的什么现象( )A.扫盲教育B.初等教育C.义务教育D.高等教育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

解读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两幅图片体现政府组织田间学习、创办识字班,使扫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2016·广西桂林高二质量检测)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

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的举措是( )A.迅速恢复高考制度B.启动“希望工程”C.颁布《义务教育法》D.实施“863” 计划解析:选A。

1977年邓小平主持恢复高考制度,符合题干主旨,故A项正确;“希望工程”是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建设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颁布的,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1986年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与题干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

4.如图“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B.普及义务教育C.加强中等教育D.发展高等教育解析:选B。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

优化方案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

【优化方案】2017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知能演练学业达标岳麓版必修3[随堂巩固]1.(2015·北京学业水平测试)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B.原子能的应用C.经典力学的创立D.相对论的提出解析:选D。

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初”。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又提出广义相对论,故选D。

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

2.(2015·江苏学业水平测试)下面框内对话中所论及“新的宇宙”缘于( )甲:“我们总应该对这个伟大宇宙的突然灭亡而更为痛心一点吧。

”乙:“什么宇宙?”甲:“昨天的宇宙呀,牛顿的宇宙,迄今为止,各种各样的宇宙系统都是我们的头脑可以理解的,这个新的宇宙却令人无法捉摸,在普通人看来,它大谬不然,这也正是它的伟大之处。

”A.牛顿的力学体系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相对论D.普朗克的量子论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相对论影响和内容的理解。

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所以材料中“牛顿的宇宙是昨天的宇宙”,“新的宇宙”指的是新的解释理论体系即相对论。

3.(2015·广东学业水平测试)提出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的物理学家是( )A.爱因斯坦B.牛顿C.普朗克D.伽利略解析:选A。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相对性原理与光速不变原理,即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变化而变化,选择A 项符合题意。

4.(2016·江苏徐州高二期末考试)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地说:“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解析:选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其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继承和发展,否定牛顿的力学体系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 项错误;相对论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与牛顿经典力学无关,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顶峰,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大体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进展带来了革命性的转变。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以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令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熟悉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20世纪以来显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运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普遍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运算机如虎添翼,运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期。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讨生命隐秘的步伐加速。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冲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妄图,以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漫游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进展为人类的生存和进展开辟了新天地。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绩(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进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制造了庞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欠缺问题做出了突出奉献。

(3)我国“银河”系列运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进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方法增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小结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习小结

单元学习小结1.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1)牛顿提出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

(2)爱因斯坦不仅否定了牛顿绝对的时空观,而且提出了质能转化原理,奠定了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加深了人们对物质和运动的认识,在科学、哲学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3)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力学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4)牛顿力学的理论、牛顿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仍然在广阔的领域内发挥着指导作用。

2.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成就(1)特点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先从英国开始,然后向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扩展;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发明的成果多为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几乎同时进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些较落后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如日本)。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形态转变——出现知识经济;科学技术各领域相互渗透,综合化和专业化趋向加强。

(2)引人注目的成就①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

②发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③以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出现。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制定科技发展的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2)作用:①“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②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③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5.“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实质和意义(1)背景: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但国内还面临着各种矛盾,同时面临着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历史性任务,需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国际,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

创新设计2015_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1703140214

创新设计2015_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1703140214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测试岳麓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答案 D解析根据题干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分析,属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内容。

2.爱因斯坦高度评价某一物理学成就时说:“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C.证实了“自然界无跳跃”原则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宏观世界答案 A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仔细阅读材料,从“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关键信息解读出该发现是属于微观物理学的量子力学,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错选项,B项是相对论,排除;量子论证明“自然界无跳跃”是错误的,排除C项;量子论是解决微观物理学的,排除D项。

3.“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

……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

”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答案 C解析据题干材料“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反映了爱因斯坦相对论,A项是伽利略的贡献,B项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预见性,C项是相对论对经典力学的发展,D项是量子论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学
习总结岳麓版必修3
一、20世纪以来的中外科技
1.20世纪,量子论和相对论掀起了科学革命
(1)19世纪,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已经达到高峰,但也暴露出一些局限性,经典物理学面临危机。

(2)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基本原理的相对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3)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之后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理论,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原子的量子理论,形成了物理学的分支——量子力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20世纪以来出现的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从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已历五代,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网络技术的发明使计算机如虎添翼,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2)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兴起,探索生命奥秘的步伐加快。

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实践,遗传工程取得突破。

(3)苏联发射的“东方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飞天梦想,之后美国登月成功,航天飞机遨游太空,中国载人航天成功,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3.新中国建立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
(1)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成功,反映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水平,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为我国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3)我国“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科技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神舟”号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使我国的航天科技步入先进国家行列。

二、现代中国的教育文化
1.新中国教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经历的曲折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各项举措开展扫盲教育,摘掉了世界头号“文盲大国”的帽子。

(2)国家通过教育立法、“科教兴国”战略、“希望工程”等措施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变了中国命运。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曲折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和民办高校获得较大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双百”方针成为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涌现出了像《青春之歌》等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2)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后,文艺发展遭遇曲折,随之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使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双百”方针的指导地位,文学、戏剧、小说、影视等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科学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例题】(2011·安徽文综·T21)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
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
答案 D
审题思路A项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原子弹而不是相对论,故不正确;B项世界人民的联合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故不正确;C项表述不准确,科技主要还是给人类带来益处,故不正确;D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宇航、核能技术产生等都与战争有关,符合题意。

【变式训练】
1.北京时间2012年6月24日,在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蛟龙”号首次突破7 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 020米,开创了世界同类型的科学作业类载人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意味着“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面积99.8%的广阔海域自由行动。

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深海探测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答案 B
解析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故A项不正确;深海探测技术只是科技某一方面成就,它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也不能说明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故C、D两项不正确。

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
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
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答案 D
解析D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相符;A项在前两次技术革命就已具有;B项应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C项“学科越来越少”说法错误。

3.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批示说:“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这说明( )
A.毛泽东大力贯彻“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执行中遇到挫折
C.毛泽东提倡社会主义艺术
D.揭示了当时文艺界的突出问题
答案 B
解析毛泽东把很多共产党人倡导的艺术扣上了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帽子,用阶级批判的方法去看待文艺的发展,这说明“双百”方针遇到挫折。

结论型选择题也称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

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

结论型选择题解答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

(3)分析各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