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与铵态氮肥
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酰胺态氮肥的特点

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酰胺态氮肥的特点酰胺态氮、铵态氮各有特点及优势,就肥效(作物吸收速度)而言,铵态氮>;酰胺态氮。
下面我们介绍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以及酰胺态氮肥的特点等问题,供参考。
一、酰胺态氮和铵态氮的区别1、酰胺态氮肥包括尿素和碳氮,尿素[co(nh2)2],含氮46.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料。
酰胺态氮属于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水解前,土壤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20%被土壤吸附,要注意深埋。
2、铵态氮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等。
植物吸收铵态氮的途径分为2种:①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②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
二、酰胺态氮肥的特点1、酰胺态氮肥在造粒的过程中由于温度过高就会产生缩二脲(又称双缩脲),缩二脲对作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当它的含量超过1%时,酰胺态氮肥就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使用,在其他使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2、只要肥料中的氮以酰胺基(-conh2)的形式存在就都属于这类肥料。
在溶于水时,酰胺态氮肥会产生胺离子和相应的阴离子,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所以它经常被用于追肥,效果比较好。
3、尿素不管是用作底肥还是追肥,都一定要进行深施覆土,施入深度10-12cm为宜。
根据试验,尿素表施或浅施2-3cm,利用率仅有30%;施入深度5cm,利用率为45%;深施10-20cm,利用率可达65%。
三、氨基酸肥料有哪些1、如果按原材料来分,氨基酸肥料主要有2大类,一类是大豆、豆粕、玉米麸、花生麸的发酵产物以及豆制品、味精、木材加工的下脚料等植物源蛋白;另一类是动物毛发(羽毛、猪鬃等)、动物血液、内脏、皮骨、低脂鱼粉、蚕蛹、以及屠宰场废弃物等动物源蛋白。
2、氨基酸作为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分子一般存在于肥料中,有容易被作物吸收的特点,它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改善作物品质。
氨基酸肥料可以补充植物必需的氨基酸,刺激并调节植物快速生长,促使植物生长健壮。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一> 氮肥的种类和性质根据化合物形态分: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一、铵态氮肥:含有铵根离子(NH4+)或氨(NH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碳酸氢铵(NH4CO3)、硫酸铵((NH4)2SO4)、氯化铵(NH4Cl)、氨水(NH4OH)、液氨(NH3)等。
1.共同特点:(1)易溶于水,是速效养分,作物能直接吸收利用,肥效快。
(2)NH4+被土壤胶体吸附形成交换性养分,移动性小,不易淋失。
(3)遇碱性物质分解产生氨气挥发损失。
在使用时,不能和碱性肥料混合使用;在储运时防止挥发(密封、开袋后使用);石灰性土壤深施覆土。
(4)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易发生硝化作用形成硝态氮。
(5)肥效比硝态氮肥慢但长,可作追肥,也可作基肥。
2.常用的铵态氮肥:(1)氯化铵:分子式NH4Cl,含N 24~25%。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状较好,吸湿性略大于硫酸铵,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适宜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用时忌氯作物不要施用,稻田可长期施用。
(2)硫酸铵:分子式(NH4)2SO4,一般称为标准氮肥。
含N 20~21%。
肥料水溶液呈弱酸性反应;物理性质好(不吸湿、不结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长期单独施用会使土壤酸化。
适宜作基肥、追肥和种肥,适宜各种作物,喜硫作物施用效果更好。
施用时不宜长期单独施用,石灰性土壤或水田要深施,水田不宜长期施用。
(3)碳酸氢铵:分子式NH4HCO3,含氮17%左右。
肥料水溶液呈碱性反应;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分解挥发损失氨,易发生潮解、结块,不残留任何副成分,被称为“气肥”。
可作基肥、追肥,不宜作种肥。
施肥时一不离土,二不离水。
二、硝态氮肥:含有硝酸根离子(NO3-)的含氮化合物。
包括硝酸铵、硝酸钠、硝酸钙等。
1.共同特点:(1)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属速效性氮肥。
(2)不易被土壤胶体吸附,易淋失。
(3)嫌气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生成N2、N2O等损失氮素。
高教版土壤肥料第三章第二节氮肥的性质及施用

3、施用 (1)可做基肥和追肥,但不宜做种肥和秧田追 肥。 (2)适宜施在酸性和石灰性土壤上,不宜施在 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盐碱地和干旱土壤。 (3)忌氯植物不能施用氯化铵,以免降低产品 品质;缺氯土壤和喜氯植物,适当增加氯化铵 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四)硝酸铵
硝酸铵简称硝铵,含氮量33%-34%,是目前我国 大量生产的一种高效氮肥。 1、性质 硝酸铵为白色晶体,含杂质时为淡黄色,其中铵 态氮和硝态氮各半,兼有两种形态氮素的特性。 硝酸铵具有易吸湿结块的性质,当空气湿度大时, 吸湿后会变成糊状直至溶解成液体,给运输、贮藏和 施用带来不便。 硝酸铵具有易燃性,在高温下分解,体积骤增, 可发生爆炸。存放时应在冷凉干燥处存放。
(三)酰胺态氮肥
凡是含有酰胺基(-CONH2)或在分解过 程中产生酰胺基的氮肥,均属酰胺态氮肥。包 括尿素和石灰氮等,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尿素。 其特点是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必须转 化为铵态氮或硝态氮后才能吸收利用,肥效较 铵态氮肥慢。
常用氮肥的性质和施用
(一)碳酸氢铵 俗称碳铵,含氮量16.8﹪-17.5﹪。 1、性质 白色粉末状结晶,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 性,pH8.2-8.4。化学性质不稳定,常温下能 进行自行分解,但分解较慢。温度升高,湿度 较大时,分解挥发明显加快,并有刺鼻的氨臭 味。
(五)硝酸钙
硝酸钙含氮量13%-15%,含氮量较低,为 钙质肥料,有改良土壤结构的作用。 硝酸钙吸湿性很强,易结块;施入土壤后 移动性强,为生理碱性肥料。 硝酸钙适宜施用于各类土壤和各种作物。 不宜做种肥,适宜做追肥。由于硝酸钙易随水 淋失,不适宜在水田施用。
(六)尿素
• 尿素CO(NH2)2含氮量46%,是目前我国常用的固 体氮肥种含氮量最高的化学肥料。 • 性质: • 尿素为白色晶体,一般吸湿性不大。目前生产上应用 的颗粒状尿素都是为降低吸湿性,外包一层石蜡等疏 水物质。 • 尿素中含有缩二脲,对作物有毒害作用,尿素产品中, 缩二脲不能超过1%,根外追肥中,不能超过0.5% • 尿素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

根据氮肥中氮素化合物的形态将氮肥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凡是氮素以铵离子或气态氨形态存在的,就属于铵态氮肥,如液体氨、氨水、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
凡是含硝酸根的氮肥就属于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等。
而尿素以分子态形式存在,属于酰胺态氮肥。
硝态氮和铵态氮能够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他们施入土壤后的行为以及进入植物体内的代谢是不同的,因此作为植物氮源也各有利弊。
农业化学性肥料施入土壤,与土壤、植物相互作用的性质,常被称为农化性质。
首先,硝酸根带负电荷,不易被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带正电荷,容易被土壤媳妇,不仅吸附在土壤表面,还可进入粘土矿物的晶体中,成为固定态铵离子,因此,硝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移动性大,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容易随雨水流失。
而安泰但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胶体表面和胶体晶格中,移动性较小,比较容易被土壤“包存”。
其次,不同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相互转化。
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铵态氮,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
因此,早春低温季节尿素和铵态氮的转化比较慢,夏季高温季节转化快。
在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往往多于铵态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态氮很少。
第三,在土壤湿度过大。
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
硝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
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雨的水田地区使用;铵态氮肥适宜于水田,也适宜于旱地使用,但适用于土壤表面或撒施于水田,氨挥发的损失较大。
简易识别肥料真伪的方法,概括为五个字“看、摸、嗅、烧、湿”。
一、看:(1)肥料包装。
正规厂家生产的肥料,其外包装规范、结实。
一般注有生产许可证、执行标准、登记许可证、商标、产品名称、养分含量(等级)、净重、厂名、厂址等;假冒伪劣肥料的包装一般较粗糙,包装袋上信息标示不清,质量差,易破漏。
新高一化学暑期衔接6.2 氨与铵态氮肥(教师版)

6.2氨与铵态氮肥探究1物理性质(1)实验探究:①打开夹子并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水进入圆底烧瓶;②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圆底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2)归纳整合:[必记结论](1)NH3极易溶于水,实验室收集NH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NH3是一种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
(3)NH3遇HCl产生白烟现象,可用浓盐酸检验NH3;NH3遇H2SO4无白烟现象,原因是H2SO4不易挥发。
(4)NH3与O2反应表现NH3的还原性,该反应用于工业制HNO3。
(5)液氨与氨水不是同一种物质,前者为纯净物,后者为混合物。
[成功体验]1.判断正误。
(1)NH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2)实验室常用排水法收集纯净的NH3。
()(3)NH3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但通常状况下不能燃烧。
()(4)氨水与液氨均能使酚酞溶液显红色。
()(5)氨水中1 mol NH3·H2O能电离出1 mol NH+4()答案:(1)×(2)×(3)√(4)×(5)×[新知探究]探究1铵态氮肥铵态氮肥包括硫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铵盐,均是白色或无色晶体,且易溶于水。
探究2铵盐的性质(1)实验探究:加热氯化铵固体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
②试管口有白色固体生成加热碳酸氢铵固体①试管中固体逐渐消失;②试管口有水珠生成;③石灰水变浑浊氯化铵固体与NaOH溶液反应(2)归纳整合:铵盐的化学性质。
①受热分解(如NH4Cl、NH4HCO3):a.NH4Cl=====△NH3↑+HCl↑。
b .NH 4HCO 3=====△NH 3↑+CO 2↑+H 2O 。
②与碱反应:a .离子方程式:NH +4+OH -=====△NH 3↑+H 2O 。
b .应用⎩⎪⎨⎪⎧实验室制NH 3NH +4的检验[必记结论](1)铵盐的性质可简记为“三解”:易溶解、易碱解、受热易分解。
氨和铵态氮肥

想一想: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NH 3、 H2O 、 想一想: 氨水中存在哪些微粒?
NH 3·H 2O NH4 + 、 OH -
分析:液氨、氨水、 分析:液氨、氨水、一水合氨三者的区别
(2)氨气的化学性质 ② 氨跟酸的反应
NH3+ HCl = NH4Cl (白烟) 白烟) 常用于氨的检验 NH3+ HNO3 = NH4NO3 (白烟) 白烟) 注意: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有白烟 注意 与挥发性的酸反应有白烟 2NH3 + H2SO4 = (NH4)2SO4
△
收集方法: ④ 收集方法: 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⑤ 检验方法: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或蘸浓盐酸的 玻璃棒 尾气处理: ⑥ 尾气处理: 用水吸收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 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干燥? ① 氨气能否用浓硫酸干燥? ② 能 否 使 用 其 它 的 铵 盐 来 代 替 NH4Cl , 如 NH4HCO3、NH4NO3 ? 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代替消石灰制取氨气? ③ 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代替消石灰制取氨气? 用水吸收氨气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 ④ 用水吸收氨气时,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如 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
氨
铵
一.氨气(NH3) 氨气(
(1) 氨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色、态、味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g/L,比 0.771g/L, ② 密度: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771g/L,比 空气轻; 空气轻;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 ③ 溶解性: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 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 700体积的氨气 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说明了什么? 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喷泉?说明了什么? 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 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喷泉呈现红色 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什么?
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及化学方程式
铵态氮肥的检验方法是通过与碱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气)来进行的。
这种检验方法基于铵盐与碱共热会生成氨气的化学性质。
其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或其他铵盐)+ Ca(OH)2 = CaCl2 + 2NH3↑ + 2H2O
在这个反应中,铵盐(如氯化铵,NH4Cl)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生成氯化钙(CaCl2)、氨气(NH3)和水(H2O)。
生成的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从而证明铵态氮肥的存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铵态氮肥的检验时,应使用浓碱溶液(如浓氢氧化钠溶液)和加热条件,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为了避免其他气体的干扰,应先排除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等可能产生类似现象的其他离子的存在。
九年级下册化学氮肥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化学氮肥知识点化学氮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对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起着关键作用。
在九年级化学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与氮肥相关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应用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
以下是九年级下册化学氮肥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氮肥的概念氮肥是一种为农作物提供氮元素的肥料。
氮是构成植物生命必需的元素之一,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蛋白质合成等过程至关重要。
氮肥通常包含了可被植物吸收和利用的氮化合物,如尿素、铵态氮、硝态氮等。
二、氮肥的生产过程1. 合成氨:合成氨是氮肥的基础原料。
它是通过哈伯-玻兹曼过程将氮气(来自空气)和氢气(来自天然气或煤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反应生成的。
合成氨是氮肥工业中最重要的产物之一。
2. 氮肥的制备:在制备氮肥的过程中,合成氨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不同类型的氮肥产品。
例如,尿素是通过合成氨与二氧化碳反应得到的;铵态氮肥是通过合成氨与酸性物质(如硫酸)反应得到的;硝态氮肥则是通过将合成氨氧化成硝酸盐而得到的。
三、常见的氮肥产品1. 尿素:尿素是一种含有46%氮的有机氮肥,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氮肥之一。
它可溶于水,便于植物吸收利用,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的施肥。
2. 铵态氮肥:铵态氮肥主要包括铵硫酸、铵硝酸等,它们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铵态氮。
铵态氮肥在土壤中相对稳定,不易挥发和流失。
3. 硝态氮肥:硝态氮肥主要包括硝酸铵和硝酸盐等,它们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硝态氮。
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在土壤中吸附力较小,容易流失,因此施用时需要注意控制用量。
四、氮肥的施用方法1. 基础追肥:氮肥的基础追肥是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施用,以提供作物生长初期所需的氮元素。
一般选择相对稳定的氮肥产品,如铵态氮肥。
2. 播种追肥:播种追肥是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的追肥,以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氮需求。
可选择合适的氮肥产品,如尿素或铵态氮肥。
3. 分蘖追肥:对一些需要分蘖生长的作物(如玉米)来说,适时的分蘖追肥能够促进作物分蘖和茎叶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2节 氮的循环(课时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C 】认识氨气的性质(溶解性、与水的反应、还原性等)及实验室制法
2、【C 】通过认识铵盐的性质(受热分解、与碱的反应)【B 】知道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并认识铵态氮肥的使用问题,了解他们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C 】运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解释现象总结性质,【B 】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观察能
力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氨的泄漏事件培养我们的环保意识及自救意识
【A 】重难点:氨气及铵盐的性质 铵根离子的检验
【课前自主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完成对基础知识的了解。
【预习学案】阅读课本P76—P79
1、【C 】在我国,1800年未使用化肥每公顷耕地生产0.73吨粮食,1978年开始使用化肥
每公顷耕地生产4.63吨粮食如果不施化肥,中国只能养活2亿多人口,剩下11亿人的吃
饭问题要全靠进口解决。
写出铵态氮肥的化学式 硝态氮肥化学式 有机氮肥化学式
【B 】实验室储存使用铵态化肥时,应注意什么?
2、【B 】工厂制冷车间用液氨制冷,若氨气泄漏白茫茫、雾蒙蒙的一片,并弥漫着一股浓
烈的刺激性气味,会感到呼吸困难、寒气逼人。
请据此写出氨气的物理性质
3、【A 】氨水为什么呈碱性?可与哪类物质反应?请举例。
4、【A 】将氨气等溶解度大的气体通入于水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可选择下列哪些装置?
※【课上交流研讨】目标:通过师生共同研讨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深化。
一、氨气:
1、【C 】氨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1〕在通常状况下,氨是 色有 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
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 。
B C
2、氨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组一〕
①【C】描述实验现象
②【B】挤压胶头滴管的目的是什么?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
③【B】红色喷泉的产生,使你对氨气的性质,有了哪些认识?
④【B】氨水中含有哪些微粒?氨水具有怎样的性质?
[总结]
氨气与水反应:
【思考】【B】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了O2和NH3两瓶气体,因急事离开后,忘了哪一瓶是NH3。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加以鉴别
〔问题组二〕
①【C】描述该实验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B】通过实验现象,说明浓氨水和浓盐酸各具有什么性质?
③【B】若将浓盐酸改为浓硫酸会有什么现象?为什么?
【总结】
〔设问〕【B】根据氨气中氮的化合价预测氨气还应该有什么化学性质?
信息:在氨气中不断通入氧气并用红热的铂丝加热和作催化剂,发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并有少量白烟生成,试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铵盐:
常见的铵态氮肥:硫铵、氯铵、碳铵、硝铵
〔整理〕【C】铵盐的物理性质:
〔观察与思考〕
①【C 】记录实验现象:
②【B 】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思考实验中试管口处固体是如何产生的?
③【B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B 】碳酸氢铵在30℃以上就可分解,写出其方程式
〔观察与思考〕
① 【C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② 【B 】怎样检验铵根离子?(注意描述)
【总结】铵盐的化学性质
〔学以致用〕应当怎样合理地储存和施用铵态氮肥?
[思考]
【B 】实验室能否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为什么?
3、氨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原理:常用铵盐和碱加热的方法来制取氨气。
NH 4Cl + Ca(OH)2===
〔问题组三〕
① 用怎样的发生装置?决定因素是?制取装置与制取哪种气体的相同?
② 根据氨气的性质,应如何收集氨气?应注意哪些问题?
③ 如何证明收集的氨气已满?
④ 你熟悉的干燥剂有哪些?什么样的干燥剂能干燥氨气?
⑤ 氨气对人体有害吗?怎样进行尾气吸收?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考:在工业上如何制的氨气?
【课堂巩固区】
1、【C 】氨气可以做喷泉实验,这是利用氨气 ( )
A .很易液化
B .比空气轻
C .极易溶于水
D .能跟水起反应
2、【C 】下列有关氨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氨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B 氨水呈碱性
C 氨气和酸相遇都能产生白烟
D 在反应NH 3+H +=NH 4+中,氨失去电子被氧化
△
3、【B 】检验铵盐时,可将少许待测物放入试管中,然后
A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试管口检验
B .加水溶解,加入酸溶液观察现象
C .加入碱溶液,加热,滴入酚酞溶液
D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于试管口检验
4 .【A 】(双选)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 ,将滴管中的液体b 挤入烧瓶内,
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 ,烧杯中的液体b 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
则a 和b 分别是 ( )
【课后巩固区】
1.【C 】可以干燥氨气的物质 A .P 2O 5 B .无水CaCl 2 C .浓硫酸 D .碱石灰
2.【C 】(双选)下列各组气体,在常温常压不发生反应 ( )
A .N 2和H 2
B .NO 和O 2
C .NH 3和HCl
D .NH 3和O 2
3、【C 】对于氨水的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只含有氨分子和水分子
B .只含有一水合氨分子和水分子
C .只含有氨分子、水分子和一水合氨分子
D .含有氨分子、水分子、一水合氨分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4、【B 】下列操作不能用于检验NH 3的是 ( )
A .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
B .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C .气体与浓H 2SO 4生成铵盐
D .气体与浓盐酸产生铵盐
5. 【A 】如图,锥形瓶内有气体X ,分液漏斗内有液体Y ,如果Y 流下, 过一会儿,小气球鼓起,气体
X 和
Y 不可能是
( )
A .X 是NH 3,Y 是KCl 溶液
B .X 是NO 2,Y 是水
C .X 是H 2,Y 是浓硫酸
D .X 是CO 2,Y 是NaOH
6、【A 】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1) 写出实验室制取氨
气 的化学方程式:
(2) 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
氨气可选用 做干燥剂。
(3) 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
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该实验的原理是(4)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