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产化工是对树木提取物木质纤维原料等林产资源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精)

林产化工是对树木提取物木质纤维原料等林产资源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精)
林产化工是对树木提取物木质纤维原料等林产资源的化学特性和化学(精)

林产化工专业介绍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树木及林特产品的化学组成、性质、化学转化和化学工程的知识.能在林产化工、精细化工、制浆造纸、化学工业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从事林广化工的生产、设计、产品研究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学原理、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林特产品化学组成性质及转化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林产化工生产设计、设备选型和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分析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主要林产品化学加工与生物化学加工工艺流程、设备设计、新产品研究开发、生产过程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业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林产品化学性质、组成的分析方法及化学加工和生物化学加工技术;

4.具有主要林产品化学加工及再加工技术、工艺流程、设备选型、产品质量检测、新产品研制的初步能力;

5.熟悉我国林业、林产化工、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国内外生物化学工程、林产化工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主干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业工程。

主要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木材化学、高分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仪器分析、轻工仪表与自动化、林产化学工艺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30-35周。

修业年限:四年。

常用的21种光引发剂特性介绍

常用的21种光引发剂特性介绍光引发剂 1.光引发剂-1173 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 2-Hydroxy-2-methyl-1-phenyl-1-propanone CAS NO.: 7473-98-5 分子量:164.2 分子式:C10O2H12 外观: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含量:99%min 沸点:105-115 °C 挥发份:0.1% max 溶解性:溶于单体,不溶于水 灰份:0.1% max 透光率(10 克1173/100 毫升甲苯):425 纳米-99% ; 500 纳米-99% 吸收波长:244nm ; 278nm ; 322nm 用途:一种高效率、不黄变的紫外光引发剂。对于不饱和聚酯体系和多官能团单体的UV固化体系,具有低气味、非黄变、色彩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很方便地与其他光引发剂进行复配。建议添加量1-4%。 包装:20公斤净重/塑料桶 2.光引发剂-184 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 CAS NO.: 947-19-3 分子量:204.3 分子式:C13H16O2

外观:白色结晶粉末 含量:99%min 熔点:44-48 ° C 挥发份:0.2%max 灰份:0.1%max | 用途: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I型非泛黄光引发剂,用于UV聚合单官能或多官能团聚合丙烯酸盐单体和低 聚体。用于清漆、塑料涂料、木材涂料、粘合剂、平版印刷油墨、丝网印刷油墨、柔印油墨、电子产品包装:20 ;50 公斤净重/纤维板桶 储运:保持密封,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3.光引发剂-907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 CAS NO.: 71868-10-5 分子式 C15H21NO2S 分子量:279 外观:白色粉末 含量:99%min 熔点:72-75 ° C 挥发份:0.25%max 灰份:0.1%max 吸收波长 231,307nm 透光率(10 克907/100 毫升甲苯):425 纳米 >80%; 500 纳米 >90% 用途:高效光引发剂用于紫外固化体系,能使其长期不泛黄和延长储存。专门针对含有颜料的紫外光固化 涂料、油墨以及胶粘剂有色固化体系的一种引发剂,可和184、ITX等引发剂配合使用。可用于有色油墨 体系、纸张/金属及塑料上光油和电子油墨。还可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用于化妆品等行业。建议添加量2-6% 包装:20公斤净重/纸板桶 储运:保持密封,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4.光引发剂-651 安息香双甲醚BDK Benzil Dimethyl Ketal CAS NO.: 24650-42-8 分子量:256.3 分子式:C16H16O3 外观:白色结晶 含量:99.5%min 熔点:63-67 挥发份:0.2%max 灰份:0.1%max 穿透率:-10g BDK/100ml Toluene :425nm 95%min | :450nm 96%min | :500nm 98%min |

生物化学超详细复习资料图文版

一。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deoxyribonucleic acid, DNA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携带者,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在真核细胞中,DNA 主要集中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有各自的DNA 。原核细胞没有明显的细胞核结构,DNA 存在于称为类核的结构区。 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 RNA ):主要参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细胞的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DNA 分子中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3′-5′磷酸二酯键)和排列顺序叫做DNA 的一级结构,简称为碱基序列。一级结构的走向的规定为5′→3′。 DNA 的双螺旋模型特点: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沿一个假设的中心轴右旋相互盘绕而形成。 ?磷酸和脱氧核糖单位作为不变的骨架组成位于外侧,作为可变成分的碱基位于侧,链间碱基按A —T ,G —C 配对(碱基配对原则,Chargaff 定律) ?螺旋直径2nm ,相邻碱基平面垂直距离0.34nm,螺旋结构每隔10个碱基对(base pair, bp )重复一次,间隔为3.4nm DNA 的双螺旋结构稳定因素 ? 氢键 ?碱基堆集力 ?磷酸基上负电荷被胞组蛋白或正离子中和 DNA 的双螺旋结构的意义 该模型揭示了DNA 作为遗传物质的稳定性特征,最有价值的是确认了碱基配对原则,这是DNA 复制、转录和反转录的分子基础,亦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分子基础。该模型的提出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它奠定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基石。 DNA 的三级结构 在细胞,由于DNA 分子与其它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使DNA 双螺旋进一步扭曲形成的高级结构. RNA 类别: ?信使RNA (messenger RNA ,m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起模板作用; ?核糖体RNA (ribosoal RNA ,rRNA ):与蛋白质结合构成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转移RNA (transfor RNA ,tRNA ):在蛋白质合成时起着携带活化氨基酸的作用。 rRNA 的分子结构 特征:? 单链,螺旋化程度较tRNA 低 ? 与蛋白质组成核糖体后方能发挥其功能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第5类

目录 5.1类氧化剂 过氧化氢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 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 高氯酸[含酸50%~72%]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 高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 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5) 氯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6) 亚氯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7) 高锰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8) 高锰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9) 硝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0) 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硝酸钙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 (12) 硝酸锶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3) 硝酸钡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4) 硝酸锌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15) 硝酸银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7) 硝酸铅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8) 亚硝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19) 过(二)碳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0) 过硫酸铵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1)

过硫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3) 过硼酸钠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4) 漂白粉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25) 溴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6) 溴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7) 高碘酸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8) 高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29) 高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0) 碘酸钠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1) 碘酸钾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2) 三氧化铬[无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3) 重铬酸钾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4) 硝酸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5) 硝酸铁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6) 硝酸镍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7) 硝酸钴的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38) 硝酸铝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39) 硝酸锰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0) 硝酸铜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1) 硝酸铋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2) 硝酸镧的理化性质和危险特性(表-) (43)

生物化学课件 激素

概念 早期概念:由动物器官产生,通过血液到达靶器官,并产生特异激动效应的一类化合物 现在概念: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是一类不参与具体的新陈代谢只对某特定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控制作用的一类微量化学信息分子 广义概念:多细胞生物体内(不论来源是细胞、组织或腺体,凡具有特殊生理作用的内分泌物),协调不同细胞活动的化学信使。它使高等生物体细胞、组织和器官,既分工又协作 (1)内/远距分泌:内分泌腺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转运至远距离靶细胞产生效应 (2)旁分泌:部分细胞分泌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邻近的细胞 (3)自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自身或同类细胞发挥作用 (4)外激素:体内分泌但排出体外,通过空气、水等传播,引起同种生物产生生理效应 激素的分泌量随机体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增减。正常情况下,各种激素的作用是相互平衡的,但任何一种内分泌腺机能发生亢进或减退,都会破坏分泌和功能平衡,扰乱正常代谢及生理功能,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甚至引起死亡。 激素的化学本质/分类 Nitrogenous hormones[含氮激素类] 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多肽及蛋白质类激素胺类激素 Steroid[固醇类激素] 甾醇类激素 P551 表17-1 17-2 Derivatives of fatty acid[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二十碳四烯酸)] 含氮激素包括蛋白质、肽、儿茶酚等水溶性大分子,不易通过细胞膜。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诱导生成第二信使,将信号转导入细胞内 胺类激素:儿茶酚 AA衍生物类激素:甲状腺素 肽类激素:抗利尿素 蛋白质类激素:生长素、胰岛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素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髓质、胰岛、肠黏膜、胃黏膜等分泌的激素是含氮激素p551-552表17-1 甾体激素(甾醇类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性腺、胎盘等分泌的激素都属此类。类固醇激素等小分子脂溶性激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细胞内与胞浆受体结合,形成激素胞浆受体复合物,复合物通过变构就能透过核膜,再与核内受体相互结合,转变为激素-核受体复合物,促进或抑制特异的mRNA合成,再诱导或减少新蛋白质的合成。 脂肪族激素(脂肪酸衍生物激素):主要是前列腺素PG,目前已知有几十种此类激素。 二、激素的合成与分泌 1、激素的合成途径 2、多肽激素合成后储存在分泌囊 3、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

各类光引发剂的结构及用途

1.光引发剂819 一,化学品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光引发剂819 中文名称: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 英文名称: Phenylbis(2,4,6-trimethylbenzoyl)phosphine oxide 分子式: C26H27O3P 分子量: 418.46 CAS 号: 162881-26-7 二,理化参数 外观:黄色粉末 密度:1.19 g/cm3 熔点:127 ~ 131 ℃ 沸点:≥168℃ 含量:≥98%(液相色谱) 蒸气压:5×10-10 kPa(25℃) 紫外吸收峰:295, 370nm 20℃的溶解度:(g/100g溶液) 丙酮14 乙酸丁酯6 甲醇3 甲苯22 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 9 丙烯酸酯齐聚体3 用途: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如用于木器,纸张,金属,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 应用 819 经试验证明适用于紫外光固化清漆和色漆体系, 如用于木器,纸张 ,金属, 塑料,光纤以及印刷油墨和预浸渍体系等。然而 , 由于专利原因 , 此产品未获牙医上应用许可。在不透明的白色和有色家私漆中, 很低添加量的819就可以提供优异的固化效果和抗黄变性能。而且 , 819的优异的吸收性能使其在深层固化上也有应用。819可与其它光引发剂配合使

用, 如 IRGACURE 184 或 IRGACURE 651。819与后者的复配特别适用于固化聚酯/苯乙烯树脂体系 , 用于玻璃纤维增强的材料中。由于在长波波段有光敏性 , 819可以与紫外光吸收剂配合使用 , 如Tinuvin 400。故此 819是一种理想的耐候型的紫外光固化涂料所需的光引发剂。由于光引发剂的引发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的配方 , 所以最好的效果和加入量应通过 试验来得到。GY-819同等型号有国外的IRGACURE819.淮安市徐杨化工二厂 建议添加量 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清漆0.1~0.2% 819 + 1~2% IRGACURE 184 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白色家私漆 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 丙烯酸有色体系0.5~1.0% 819 + 1~2% IRGACURE 651 白色丝网印刷油墨0.5~1.0% 819 + 1~2% IRGACURE 184 玻璃纤维增强丙烯酸&不饱和聚酯/苯乙烯预聚体0.2~0.4% 819 2.TPO 化学特性: 化学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2,4,6-Trimethyl Benzoyl Diphenylphosphine Oxide 英文缩写:TPO 分子式:C22H21PO2 分子量:348.5 CAS No. 75980-60-8 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 熔点:91.0-940℃ 吸收波长:273-370nm 挥发份:≤0.2% 酸值( mgKOH/g) :≥4 含量:≥99.0% 应用说明:

生物化学基本知识

第六章生物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主编:齐锦生编委: 孔德娟齐锦生许丽辉杨崇辉周秀霞罗湘衡君智炜张晓玲王芳 实验室要求 一、实验课的目的 1、加深理解:加深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2、掌握技术: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四大基本技术:离心、电泳、层析、比色)及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技术和方法。 3、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4、掌握精髓:科学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敢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精神,要对实验中出现的一切反常现象进行讨论,并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生化实验室规则和要求 1、预习:课前要预习实验教材,了解实验目的、原理,熟悉操作规程。 2、秩序:自觉遵守纪律,维护教学秩序,不准迟到、早退,保持安静,严禁谈笑打闹,听从教师指导,未经教师同意,不得随意离开实验室。 3、整洁:搞好实验环境和仪器的卫生整洁,实验台面必须保持整洁,仪器药品要井然有序,公用试剂用毕,应立即盖严放回原处,勿使药品试剂撒在实验台面和地面。实验完毕,需将药品试剂排列整齐,仪器要洗净倒置放好。固体废物,如滤纸、棉花、血块不得倒入水池中,以免堵塞下水道;一般性废液可倒入水池中冲走,但强酸强碱或有毒有害溶液必须用水高度稀释后,方可倒入水池中,同时放水冲走,以免腐蚀水管。全体同学由班长安排轮流值日,负责当天实验室卫生、安全和一些服务性工作,经教师验收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4、节约:使用仪器、药品、试剂及各种物品必须厉行节约,并节约水电。应特别注意保持药品和试剂的纯净,严防混杂、乱用和污染。使用和洗涤仪器应小心仔细,防止损坏,贵重仪器使用前应熟悉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随意开动,发现故障后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不要自己动手检修,如有损坏按学校规定赔偿。 5、安全:注意人身和国家财产安全是至关重要的,要时刻注意防火、防水、防电、防危险品、防事故,以免发生意外。实验室内严禁吸烟。使用乙醚、苯、乙醇、丙酮等易燃品时,不允许在电炉、酒精灯上直接加热。实验中须远离火源,如有危险发生,应首先关掉电源;有机溶剂着火时,勿用水泼,以免扩大燃烧面积,可用沙土、灭火器具灭之。用火时必须严格做到:火着人在,人走火灭。用毕电器后及时切断电源。加热试剂、液体时,管口不要对人,要十分小心操作,避免灼伤人。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有毒物品尤其如此。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各种光引发剂结构性能及用途电子教案

各种光引发剂结构性 能及用途

TPO 化学特性: 化学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2,4,6-Trimethyl Benzoyl Diphenylphosphine Oxide 英文缩写:TPO 分子式:C22H21PO2 分子量:348.5 CAS No. 75980-60-8 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 熔点:91.0-940℃ 吸收波长:273-370nm 挥发份:≤0.2% 酸值( mgKOH/g) :≥4 含量:≥99.0% 应用说明: TPO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1)型光、在长波长范围内都有吸收的高效光引发剂。由于其具有很宽的吸收范围,其有效吸收峰值为350-400nm,一直吸收致420nm左右,它的吸收峰较常规引发剂偏长,经光照后可生成苯甲酰和磷酰基两个自由基,都能引发聚合,因此光固化速度快,它还具有光漂白作用,适合于厚膜深层固化和涂层不变黄的特性,具有低挥发,适用于水基。本品多用于白色体系,可用于紫外固化涂料、印刷油墨、紫外固化粘合剂、光导纤维涂料、抗光蚀剂、光聚合印版、立体平版树脂、复合材料、牙齿填充料等。本品的使用应根据实际实验的结果,建议添加量为0.5-4%w/w。 注意

在可见光也有吸收,所以一定要避光保存和使用。 它在白色或高钛白粉颜料化表面均能完全固化。涂层不黄变,后聚合效应低,无残留。也可用于透明涂层,对于低气味要求的产品尤其适合。在含苯乙烯体系的不饱和聚酯中单独使用,具有很高引发效能。对于丙烯酸酯体系,尤其是有色的体系,通常需要和胺或丙烯酰胺配合使用,同时和其他光引发剂复配,以达到体系的彻底固化特别适用于低黄变、白色体系和厚的膜层的固化。丝印油墨、平版印刷油墨、柔印油墨、木材涂层。建议添加量0.5-3.0%(有色体系),0.3-2.0%(透明体系)。 UV 1173 分子式:C10H12O 分子量:164.2 化学名称:2-羟基-2-甲基-1-苯基-1-丙酮 外观:无色或微黄色液体 熔点: 4℃ 含量:≥98% 沸点: 80-81℃ 密度: 1.08g/cm3 特点及应用:1173适用于丙烯酸光固化清漆体系,如木材、金属、纸张、塑料等的清漆等。1173特别推荐在需要经受长期日晒而且耐黄变的UV-固化涂料中,由于1173是液体,非常易于共混,所以适合与其它光引发剂复配使用,建议添加量为1-4%w/w。 UV 907 分子式:C15H17SO2N

激素及其作用机理(精)

第五章激素及其作用机理 1 填充题 (1)根据激素作用的距离将其分为、和三类。按其化学本质,可将其分 为、、、四类。依据激素的溶解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 (2)激素作用的特性包括、、、、、、。 (3) 调节机体血糖的激素主要有、、、。 (4) 调节机体血磷、血钙的激素主要有、。它们的化学本质均为。 (5) 可参与机体钠、钾、氯等离子代谢的激素主要、、、、。 (6) 脑激素主要包括、分泌的十几种激素和内啡肽,它们均为类激素。 (7) 受体-配体结合的特性包括、、、、、。 (8) 细胞膜受体的类型有、、、四类。 (9) 依据细胞内受体存在位置可分、两类。 (10) 具有内在酶活性的细胞膜受体包括、、、。 (11) 激素作用第二信使包括有:、、、、、、、等。 (12) 氨基酸激酶信号传导的级联放大系统的主要传导顺序是、、、。 (13)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主要有、、、、、、等。 (14)受体的化学本质主要是,特别是,也有一些可作为受体。 2 名词解释 ⑴内分泌激素(endocrine hormones) ⑵激素的脱敏作用(densensitization of hormone ) ⑶配体(ligand) ⑷受体(receptor) ⑸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或负性拮抗剂(negative antagonist) ⑹第二信使(second messenger) ⑺拮抗剂(antagonist) ⑻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 ⑼ G蛋白(G protein) ⑽具有内在酶活性的受体(receptors with intrinsic enzymatic activity) ⑾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 ⑿ Ras蛋白(Ras protein) ⒀ Raf蛋白(Raf protein) 3 问答题 (1) 受体识别结合配体(激素)信号后,引发靶细胞一系列生化反应,致使产生特定生理效应。受 体在上述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通用作用模式? (2) G蛋白介导腺苷酸环化酶系统的信号转导应答作用模式? (3) G蛋白介导磷脂酰肌醇系统的信号转导应答作用模式? (4)靶细胞对配体信号的转导应答调节作用模式? 1

危险化学品理化特性表汇总(很全哦).doc

项目 标识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 险性 甲烷理化特性表 内容 中文名甲烷别名沼气 分子式CH4 危险货物类别第类易燃气体 分子量危险货物编号21007 CAS 74-82-8 UN 编号1971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臭气体。 主要用途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 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熔点 (℃) 燃烧热 (kJ/mol) 沸点 (℃) 饱和蒸汽压 (kPa) ℃ ) 相对密度 (水=1) (-164 ℃) 临界温度 (℃ ) 相对密度 (空气 =1) 临界压力 (MPa) 火灾危险类别甲类稳定性 闪点 (℃) -188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 538 避免接触的条件 爆炸下限 (V/%) 燃烧 (分解 )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爆炸上限 (V/%) 15 禁忌物强氧化剂、氟、氯。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窒息性。 包装与储存运输 毒性与健康 危害性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 运输注意事项 接触极限 毒性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环境危害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 溴、氯气、次氯酸、三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包装类别052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 30℃。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 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 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 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运输时运 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 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等混装混运。夏季应 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 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中国 MAC(mg/m 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 MAC(mg/m 3):300 TLVIN: ACGIH 窒息性气体 TLVWN:未制定标准 LD50:无资料 LC50:无资料 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高时,使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 烷达 25%~ 30%时,可引起头痛、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共 济失调。若不及时脱离,可致窒息死亡。皮肤接触液化本品,可致冻伤。 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急救措施防护措施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 吸入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常用地21种光引发剂特性介绍

光引发剂 1.光引发剂-1173 2-羟基-甲基苯基丙烷-1-酮 2-Hydroxy-2-methyl-1-phenyl-1-propanone CAS NO.: 7473-98-5 分子量: 164.2 分子式: C10O2H12 外观: 无色至淡黄色透明液体 含量: 99%min 沸点: 105-115℃ 挥发份: 0.1% max 溶解性: 溶于单体,不溶于水 灰份: 0.1% max 透光率(10 克1173/100 毫升甲苯):425 纳米-99%;500 纳米-99% 吸收波长: 244nm;278nm;322nm 用途: 一种高效率、不黄变的紫外光引发剂。对于不饱和聚酯体系和多官能团单体的UV固化体系,具有低气味、非黄变、色彩稳定性好等特点。能很方便地与其他光引发剂进行复配。建议添加量1-4%。 包装: 20公斤净重/塑料桶 2.光引发剂-184 1-羟基环已基苯基甲酮 CAS NO.: 947-19-3 分子量: 204.3 分子式: C13H16O2 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含量:99%min 熔点:44-48°C 挥发份:0.2%max 灰份:0.1%max 用途: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Ⅰ型非泛黄光引发剂,用于UV聚合单官能或多官能团聚合丙烯酸盐单体和低聚体。用于清漆、塑料涂料、木材涂料、粘合剂、平版印刷油墨、丝网印刷油墨、柔印油墨、电子产品包装:20 ;50 公斤净重/纤维板桶 储运:保持密封,在低温、干燥条件下保存。 3.光引发剂-907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基-1-丙酮 CAS NO.: 71868-10-5 分子式C15H21NO2S 分子量: 279 外观: 白色粉末 含量:99%min

动物生物化学(1)

动物生物化学复习题 1、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要点? 答:在与羧基相连的α-碳原子上都有一个氨基,称为α-氨基酸。α—碳原子不是手性碳原子的是哪个氨基酸? 答:甘氨酸 具有紫外吸收特性的氨基酸有哪些? 答:酪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 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80nm 核酸的紫外吸收波长是多少? 答:260nm 2、全酶包括哪几部分? 答:酶蛋白与辅助因子 辅基与辅酶的异同点? 答:与酶蛋白结合梳松,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将其与酶蛋白分开者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发分离的称为辅基。 正常情况下,大脑获得能量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糖酵解是在细胞的是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的?

答:细胞的胞液中 3、糖异生的概念和意义? 答: 概念: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意义:由非糖物质合成糖以保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有利于乳酸的利用;可协助氨基酸代谢。 生糖氨基酸、丙酮酸、乳酸、乙酰COA哪个不能异生成糖? 答:乙酰COA 4、什么是呼吸链? 答: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底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后经过一系列的中间传递体,最后传递给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各种细胞色素在呼吸链中传递电子的顺序? 答:B-C1-C-AA3-O2 两条呼吸链的磷氧比分别是多少? 答:NADH呼吸链:P/O~2.5(接近于3) FADH2呼吸链:P/O~1.5(接近于2) 氰化物中毒是由于抑制了哪种细胞色素? 答:Cytaa3(细胞色素氧化酶) 5、为了使长链脂酰基从胞浆转运到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的β-氧 化,所需要的载体是什么? 答:肉碱

6、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通常以哪种化合物的形式暂存和运输?答:谷氨酰胺 参与尿素循环的非蛋白氨基酸有哪几种? 答:瓜氨酸和鸟氨酸 7、RNA 和 DNA 彻底水解后的产物有哪些不同? 答:D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脱氧脱氧核糖,鸟嘌呤,腺嘌呤, 胞嘧啶,胸腺嘧啶。 RNA彻底水解产物:磷酸,核糖核酸,鸟嘌呤,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 双链DNA 解链温度的增加,提示其中碱基含量高的是哪几种碱基?答:C和G(胞嘧啶和鸟嘌呤) 8、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概念? 答: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上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维系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什么键? 答:肽键 9、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哪些变化? 答:破坏次级键和二硫键,不改变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如: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结晶能力丧失,分子形状改变,酶失去活力,激素蛋白失去原来的生理功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附件1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填表人:联系电话:填表日期:年月日 (盖章)注:本表格不能满足需要时,可自行设置续表,格式和内容要求应与本表一致。

填表说明: 1.为保证重大危险源辨识的统一性,危险化学品单位厂区内存在多个(套)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并且相互之间的边缘距离小于500m时,都应按一个单元来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当危险化学品单位存在两个以上重大危险源时,应分别填写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基本特征表。 2.填报单位为重大危险源生产运行所在的产业活动单位或法人单位。 3.重大危险源名称以重大危险源主要生产装置名称或项目立项名称命名。当企业整个厂区构成一个重大危险源时,可以以企业名称(厂区)方式命名。 4.重大危险源投用时间为重大危险源的装置、设施或场所正式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当重大危险源所涉及的各装置、设施或场所投入生产使用的日期不同时,按投用最早的日期填写。 5. 化工(工业)园区为重大危险源所在的化工园区、工业园区或主导产业包含化工(包括危险化学品储存)的开发区,不属于以上所列情形的则应填“否”。 6.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情况,应填写重大危险源四周最近的重点防护目标(标明方位)及最近距离。重大危险源与周边重点防护目标最近距离为重大危险源的设备、装置、设施的边缘到周边重点防护目标边缘的最近距离。周边重点防护目标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0号)附件2表1中所列出的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 7.厂区边界外500m范围内人数估算值,根据对厂区周边500m范围内建筑、设施或单位内存在的人员数量进行估算。 8.近三年内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为填报之日起之前三年内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情况,应包括事故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事故涉及到的危险化学品和事故原因等内容。 9.危险化学品名称应按《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名称填写,当该危险化学品为混合物时,应标注各成分所占质量百分比。危险性类别按《危险化学品目录》中的类别填写。UN编号为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中给出的编号。生产用途是指该危险化学品主要为①原料(包括辅料),②中间产物,③产品,④其它。单个最大容器是指储存该危险化学品数量最多的单个储罐、设备、容器或仓储间,其操作温度、压力应填写最高操作温度和压力。分级指标R值的计算值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危险化学品存量按数量最大的原则确定。对于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储罐,危险化学品存量是该危险化学品储罐最大容积所对应的危险化学品数量;对于其他容器、设备或仓储间,危险化学品存量是容器、设备或仓储区存放危险化学品的实际最大存量与设计最大存量中的较大者。

常用光引发剂种类以及特性介绍

常用光引发剂种类以及特性介绍 常用光引发剂-TPO光引发剂 化学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 CA索引名称:2,4,6-Trimethylbenzoyldi-Phenylphosphinoxid(https://www.360docs.net/doc/3816102908.html,) CASNO.:[75980-60-8] 分子式:C22H21P02 分子量:348.4 外观:淡黄色粉末 熔点:91.0-94℃ 吸收波长:299,366nm 产品应用:固化速度非常快的光引发剂;TPO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I)型光引发剂,特别适用于有色体系和膜层厚固化领域;TPO由于其具有很宽的吸收范围,可广泛用于各种涂层,因其优秀的吸收性能,使得它特别适用于丝印油墨、平版印刷、柔印油墨、木材涂层,与184一同使用在胶粘剂产品,本品的使用应根据实际实验的结果,建议添加量为0.5-4%w/w. 常用光引发剂-TPO-L光引发剂 化学名称:2,4,6一三甲基苯甲酰基膦酸乙酯 CA索引名称:2,4,6-Trimethylbenzoyldi-Phenylphosphinate CASNO.:[84434-11-7] 分子式:C22H21P02 分子量:316.3 外观:淡黄色液体 吸收波长:273,370nm 产品应用:TPO-L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I)型液体光引发剂,主要用于对相应的树脂,如不饱和丙烯酸酯的UV固化。特别使用于白色体系和膜层厚的UV固化;固化速度非常快的光引发剂;TPO-L是一种液体的光引发剂,适宜用于低黄变性、低气味的配方体系。因为TPO-L具有较为广泛的吸收范围也可用于含有白色涂料的固化。为提高表面的固化效果,TPO-L经常与其它光引发剂共同使用,例如:184,1173以及二苯甲酮等。TPO-L的建议使用浓度0.3一5%。 常用光引发剂-907光引发剂 化学名称: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琳基-1-丙酮 CA索引名称:2-Methyl-1-[4-(methylthio)phenyl]-2-Morpholino-Propane-l-one CASNO.:[71868-10-5] 分子式:C15H17SO2N 分子量:279.4 外观:白色至微黄色结晶粉末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生物化学知识点整理 注: 1.此材料根据老师的PPT及课堂上强调需掌握的内容整理 而成,个人主观性较强,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以课本为主) 2.颜色注明:红色:多为名解、简答(或较重要的内容) 蓝色:多为选择、填空 第八章脂类代谢 第一节脂类化学 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一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并能为机体利用的有机化合物。 脂肪:三脂肪酸甘油酯或甘油三酯。 类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消化的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脂类吸收的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下段及空肠上段 第三节三酰甘油(甘油三酯)代谢 一、三酰甘油的分解代谢 1.1)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肪脂酶逐步水解为 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 2)关键酶:三酰甘油脂肪酶 (又称“激素敏感性三酰甘油脂肪酶”,HSL)3)脂解激素:能促进脂肪动员的激素,如胰高血糖素、去甲肾

上腺素、肾上腺素等。 4)抗脂解激素:抑制脂肪动员,如胰岛素、前列腺素、烟酸、 雌二醇等。 2.甘油的氧化 甘油在甘油激酶的催化下生成3-磷酸甘油,随后脱氢生成磷酸二羟丙酮,再经糖代谢途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或经糖异生途径生成糖。 3.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饱和脂肪酸氧化的方式主要是β氧化。 1)部位:组织:脑组织及红细胞除外。心、肝、肌肉最活跃; 亚细胞:细胞质、线粒体。 2)过程: ①脂酸的活化——脂酰CoA的生成(细胞质) 脂肪酸+ HSCoA + ATP 脂酰 消耗了 键 ②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酶:a.肉碱酰基转移酶I(脂肪酸氧化分解的关键酶、限速酶) b.肉碱酰基转移酶Ⅱ c.脂酰肉碱——肉碱转位酶(转运体) ③脂酸的β氧化

光引发剂特性

光引发剂特性 光引发剂(photoinitiator)又称光敏剂(photosensitizer)或光固化剂(photocuringagent),是一类能在紫外光区(250~42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吸收一定波长的能量,产生自由基、阳离子等,从而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固化的化合物。 在光固化体系中,包括UV胶,UV涂料,UV油墨等,接受或吸收外界能量后本身发生化学变化,分解为自由基或阳离子,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凡经光照能产生自由基并进一步引发聚合的物质统称光引发剂。[2]?一些单体经光照后,吸收光子形成激发态M*:M+hv→M*;激发了的活性分子经均裂产生自由基:M*→R·+R′·,进而引发单体聚合,生成高分子。 辐射固化技术是一项节能环保新技术,紫外光(UV)和电子束(EB)、红外光、可见光、激光、化学荧光等辐射光照射固化,完全符合“5E”特点:Efficient(高效)、Enabling(实用)、Economical(经济)、EnergySaving(节能)、EnvironmentalFriendly(环境友好),因此被誉为“绿色技术”。光引发剂是光固化胶黏剂的重要组分之一,它对固化速率起着决定性作用。光引发剂受紫外光照射后,吸收光的能量,分裂成2个活性自由基,引发光敏树脂和活性稀释剂发生连锁聚合,使胶黏剂交联固化,其特点是快速、环保、节能。(广州市城首贸易有限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3816102908.html,整理) 原理 引发剂分子在紫外光区(25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00nm)有一定吸光能力,在直接或间接吸收光能后,引发剂分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单线态,经系间窜跃至激发三线态;在激发单线态或三线态经历单分子或双分子化学作用后,产生能够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碎片,这些活性碎片可以是自由基、阳离子、阴离子等。按照引发机理不同,光引发剂可分为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与阳离子光引发剂,其中以自由基聚合光引发剂应用最为广泛。 分类 光引发剂全称UV固化光引发剂,可分为三类: 1、裂解型引发剂: 它通过吸收强紫外灯光发射的紫外量子,从而引发聚合交联和接枝反应,使液体几分之一秒内形成固态薄膜,如1173、184、907、369、1490、1700等。 裂解反应机理:光引发剂分子吸收光能后,由基态变成激发态激发态分子发生NorrishⅠ反应,羰基和相邻碳原子间的共价键拉长、弱化、断裂,生成初级自由基: X-Y------(X…Y)·→X·+Y· 上式中,生成的2个初级自由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光敏引发剂:通过夺氢反应形成游离基,如BP。 夺氢反应机理 激发态的光引发剂分子从活性单体、低分子预聚物等氢原子给予体上夺取氢原子,使其成为活性自由基,引发聚合反应: X-------X·--------XH·+R· 式中,X与RH可以相同。 3、阳离子光引发剂是另一类非常重要的光引发剂,包括重氮盐、二芳基碘鎓盐、三芳基硫鎓盐、烷基硫鎓盐、铁芳烃盐、磺酰氧基酮及三芳基硅氧醚。它的基本作用特点是光活化使分子到激发态,分子发生系列分解反应,最终产生超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 危险化学品特性表(自制)1 (1)丙烯酸3 (2)甲酸4 (3)氢氟酸6 (1)N,N-二甲基甲酰胺7 (2)丙烯酸丁酯8 (1)萘10 (2)乌洛托品11 (1)氯酸钠13

(2)亚硝酸钠14 (1)四氯乙烯15 (2)二氯甲烷17 3.1.1.1丙酮18 3.1.1.2-丁酮20 3.1.1.3甲醇21 3.1.1.4乙醇23 3.1.1.5 环己酮24 3.1.1.6异丙醇25 3.1.1.7 甲苯27 3.1.1.8 1,2-二甲苯29 3.1.1.9 乙醚30 3.1.1.10 乙酸乙酯32 3.1.1.11过氧化氢33 3.1.1.12高锰酸钾35 3.1.1.13重铬酸钾36 3.1.1.14硝酸银38 3.1.1.15苯酚39 3.1.1.16三氯甲烷41 3.1.1.17四氯化碳42 3.1.1.18氢氧化铵水溶液44 3.1.1.19氢氧化钠45 3.1.1.20氢氧化钾46 3.1.1.21甲醛47 3.1.1.22盐酸49 3.1.1.23硝酸51 3.1.1.24硫酸52 3.1.1.25 乙酸54 3.1.1.26三氯乙酸56 3.1.1.27氢氟酸57 3.1.1.28次氯酸钠59 3.1.1.29亚硫酸氢钠60(4)纯苯62 (5)1,1-二氯乙烷63(7)正丁醇65 (10)二(正)丁醚66(11)丙烯酸正丁酯68(4)冰醋酸69 三氯乙醛70 硝酸钠72 连二亚硫酸钠73 石油醚74 对二甲苯76 氧77

乙炔78 ⑺乙酸酐80 ⑻2-丁酮81 (1)丙烯酸 表3.1-1 丙烯酸简介

生物化学考题_激素

激 素 一级要求 单选题 1 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最重要的信号是: A 肠蠕动增强 B 血糖浓度增高 C 血脂浓度增高 D 下丘脑刺激 E 来自肾上腺髓质的肾上腺素释放 B B A 2 下列哪项对胰岛素的描述不正确? A 在葡萄糖充足的细胞,胰岛素是合成代谢的信号 B C 从P 细胞分泌后,由胰岛素原转变成胰岛素 胰岛素原的形式无活性 D 它是由二硫键连接的两个小多肽链构成的 E 它的作用是对抗胰高血糖素 3 下列五对激素,哪一项激素对不是拮抗的? A 抗利尿激素—催产素 B 胰岛素一胰高血糖素 C 促黑色素细胞激素一退黑激素 D 降钙素一甲状旁腺素 E 组胺--5—羟色胺 4 胰岛素对肌肉、脂肪、肝脏、皮肤等组织的各类型细胞都有直接作用。 在胰岛素的生理浓度条件下,下列哪种代谢过程是减弱的? A 葡萄糖经质膜转运 C 糖异生作用 B 葡萄糖氧化 D 脂肪合成 E ATP 、DNA 与RNA 合成 C 5 在胰岛素生理浓度条件下,下列哪种代谢过程是增强的? A 尿生成作用 C 生酮作用 B 蛋白水解作用 D 糖原分解作用 E 蛋白质合成作用 E 6 下列哪种激素是在胰岛细胞中合成的? A 生长调节素 C 促生长素 E 胰泌素 B 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 D 肠促胰酶肽 B B B 7 下列激素对中,在化学结构上互相差别最小的激素是哪一对? A 胰岛素—胰岛素原 C 可的松一生长刺激激素 E 胰岛素—可的松 B 催产素—抗利尿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催产素 8 下列激素中哪个不是在哺乳动物脑垂体前叶合成的 A 生长激素 B 抗利尿激素 D 促卵泡激素 C 促黄体生成激素 E 催乳激素 9 饥饿状态时,血或组织中的下列哪种物质含量可能降低? A 糖原 B 胰高血糖素 E 酮体 C 肾上腺素 D 去甲肾上腺素 A

所有光引发剂化学特性

所有光引发剂化学特性: 化学名称: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磷 2,4,6-Trimethyl Benzoyl Diphenylphosphine Oxide 英文缩写:TPO 分子式:C22H21PO2 分子量:348.5 CAS No. 75980-60-8 外观:淡黄色结晶粉末 熔点:91.0-940℃ 吸收波长:273-370nm 挥发份:≤0.2% 酸值( mgKOH/g) :≥4 含量:≥99.0% 应用说明: TPO是一种高效的自由基(1)型光、在长波长范围内都有吸收的高效光引发剂。由于其具有很宽的吸收范围,其有效吸收峰值为350-400nm,一直吸收致420nm左右,它的吸收峰较常规引发剂偏长,经光照后可生成苯甲酰和磷酰基两个自由基,都能引发聚合,因此光固化速度快,它还具有光漂白作用,适合于厚膜深层固化和涂层不变黄的特性,具有低挥发,适用于水基。本品多用于白色体系,可用于紫外固化涂料、印刷油墨、紫外固化粘合剂、光导纤维涂料、抗光蚀剂、光聚合印版、立体平版树脂、复合材料、牙齿填充料等。本品的使用应根据实际实验的结果,建议添加量为0.5-4%w/w。 注意 在可见光也有吸收,所以一定要避光保存和使用。 它在白色或高钛白粉颜料化表面均能完全固化。涂层不黄变,后聚合效应低,无残留。也可用于透明涂层,对于低气味要求的产品尤其适合。在含苯乙烯体系的不饱和聚酯中单独使用,具有很高引发效能。对于丙烯酸酯体系,尤其是有色的体系,通常需要和胺或丙烯酰胺配合使用,同时和其他光引发剂复配,以达到体系的彻底固化特别适用于低黄变、白色体系和厚的膜层的固化。丝印油墨、平版印刷油墨、柔印油墨、木材涂层。建议添加量0.5-3.0%(有色体系),0.3-2.0%(透明体系)。 UV 1173 分子式:C10H1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