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思维导图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思维导图

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强;不 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文明类型。
①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 ②古罗马:布匿战争称霸—凯撒独裁—屋大维建帝国; ③古希腊文化:文学(《荷马史诗》)/雕塑/哲学(德;苏;亚)。
2.古代文明 (1)暴力冲突(亚历山大东征;罗马/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传播的方式 (2)和平往来(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郑和下西洋)。
克 星 顿 的 枪 声 ( 开 始 ) -- 建 国 法规定美国
(1776.7.4,发表《独立宣言》) 是联邦制国
--萨拉托加大捷(转折)--约克 家,实行三
镇战役(英投降)
权分立
了社会 性质; 都扫清 了资本 主义发 展的障
碍;都
巴 黎 人 民 攻 占 巴 士 底 狱 拿破仑颁 促进了
(1789.7.14,开始)--8月颁布 布 《 拿 破 资 本 主
工命
人首
运发
动 的 兴
英 国 原 因

政治前提: 英国资产 阶级统治 地位的确 立
开始标志:18 世纪60年代, 哈格里夫斯发 明珍妮机

直 接 原 因 :要 工场手工 发 业满足不 明
了市场需

重要发明:瓦 特改良蒸汽机 (进入蒸汽时 代)
必备条件: 资金、劳 动力、市 场、原料
交通工具: 英国人斯蒂芬 森发明火车 (蒸汽机车)
人教版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思维导图
世界古代史(九上1--12)发展线索: ①古埃及—尼罗河—金字塔/象形文字;
一、文化:
1.奴隶社会的
②古巴比伦—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1)大河文明 ③古印度—印度河--种姓制度/发明阿拉伯数字/佛教;

九上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罗马城邦
发源
公元前1000年,意大利中部台伯河畔兴起许多城邦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建立
统治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平民参加的人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权利相等的两个执政官主持日常事务,平民选举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 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公历的缘起
我们今天使用的公历是古代罗马人创设的
罗马历法来源于古埃及人的太阳历。凯撒命人以太阳历为蓝本编制新 的历法,称“儒略历”,4世纪,罗马皇帝以此作为基督历法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马其顿成为军事强国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吞并波斯帝国,攻占地中海,灭埃及,攻占两河流域 历经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了空前庞大的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
亚历山大东征的评价
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罗马帝国
公元前49年,罗马执政官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29年,屋大维掌握了统治实权,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 公元27年,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罗马帝国进入和平发展时代 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款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罗马帝国的衰亡
375年,日耳曼人大举入侵罗马帝国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思维导图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
第1课古代埃及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第3课古代印度
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第6课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第8课西欧庄园
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第10课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11课古代日本第12课阿拉伯帝国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14课文艺复兴运动
第15课探寻新航路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
第17课君主立宪制的英国第18课美国的独立
第19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1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2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思维导图
作者:马克思、恩格斯
内容: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资本 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 ,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即共产党。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
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一国际
成立:1864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工人代表联合起来成立 的国际工人协会,史称“第一国际”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思维导图
时间
18世纪60年代到1840年前后
工业革命的含义
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前提)原因
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最早在英国确立 经济上:市场扩大,需求增加
重要成就
开始的标志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 率
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资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七单元思维导图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马克思和恩格斯
著作:《资本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 主义
《共产党宣言》
发表时间:1848年
1825年,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以蒸汽机为动力)
标志铁路时代开始。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 ”
工业革命对中国的直接影响
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工业革命的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 动力,要国家富强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思维导图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17世纪初,英国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国王詹姆士一世推行君主专断政策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革命的发生
查理一世即位后,继续推行君主专断政策。无视议会的权力
1628年,议会向国王呈递了一份《权利请愿书》,表达了限制 王权的意图查理一世解散议会,议会和王权的矛盾激化
结束
1794年,罗伯斯庇尔等人被推上断头台,雅各宾派专政结束(是结束不是失败)
结果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夺权
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了政权
称帝
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史称拿破仑帝国),实行军事独裁
伏尔泰
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旗手,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
启蒙思想家
孟德斯鸠
最博学的启蒙学者,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
卢梭
主张最大限度的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等级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代表人物:罗伯斯庇尔
革命任务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意义:英国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渐形 成了君主立宪制
国王保证遵守《权利法案》,服从议会的法律,这表明议会的 权力高于王权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六单元思维导图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美国的独立
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的发展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准初三学子

初中历史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准初三学子

部编版:九上历史《全册思维导图》,送给准初三学子
1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2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
3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
4
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5
第五单元步入近代
6
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7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END--
2019暑期预习:九上历史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基础考点
部编版:九上历史第2课《图解法谟拉比法典》
2019暑假预习:九上历史《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2019暑假预习:九上历史《第1课古代埃及》
视频:九上历史《罗马帝国的兴衰》
部编版:九上历史第1课《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关系》。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思维导图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与空间• 1.1 中国古代史的时段划分• 1.2 中国古代史的空间范围第二章秦汉时期的统一大一统与遗产• 2.1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2.2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2.3 刘邦和汉朝的建立• 2.4 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3.2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 3.3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第四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 4.1 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 4.2 宋代科技与农田水利• 4.3 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社会变迁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变革与中国的困境• 5.1 近代世界的变革与中国传统社会的矛盾• 5.2 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危机• 5.3 中国近代史的转折与困境第六章伟大的变革——中华人民共和国• 6.1 中共领导下的中国革命•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建设• 6.3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问题• 6.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未来第七章与全球化时代的连接与挑战•7.1 中国的对外开放与改革•7.2 中国与全球化时代的连接•7.3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初三历史九年级全册中,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时代划分和空间范围。

在第一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史的时间与空间,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时段划分和空间范围。

在第二章中,我们将研究秦汉时期的统一大一统与遗产,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和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和问题。

此外,我们还将研究刘邦和汉朝的建立以及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在第三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生活。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以及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发展。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传承的情况。

在第四章中,我们将研究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

了解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状况,宋代科技与农田水利,以及元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与社会变迁。

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九上历史第五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五单元:步入近代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租地农场出现,他们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手工工场出现,雇工分工合作,进一步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富裕的农民和市民阶级富裕农民以新的经营方式控制了生产交换等环节,还控制了乡村行政事务,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中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间:14~16世纪进程: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16世纪后期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基础)性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特点:借古典文化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封建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意义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大解放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人代表作:长诗《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感情和理想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之一《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戏剧家莎士比亚(英国)《罗密欧与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从真实生活出发,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表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早期殖民掠夺新航路的开辟迪亚士,葡萄牙1487~1488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哥伦布,西班牙1492年出发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新大陆(古巴、海地)达伽马,葡萄牙1497~1498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麦哲伦,西班牙1519~1522首次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早期殖民国家:葡萄牙与西班牙时间:新航路开辟后背景:西欧商品经济繁荣,需要拓展市场,推销产品,寻找原料葡萄牙在亚、非、拉美建立了一些殖民据点与商站控制了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并以殖民据点为基地在当地进行劫掠式的贸易西班牙在美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建立起一个殖民大帝国使用武力强迫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开采金银矿和在种植园劳作英国的殖民扩张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手工业迅速发展,促使其开拓海外市场1588年英国海军与西班牙无敌舰队进行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大海战,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主开始在海外扩张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大种植园,生产工业原料18世纪,英国殖民者从事贩卖非洲黑奴的活动,俗称“三角贸易”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种植园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荷、英、法殖民争霸17世纪,荷兰加入殖民掠夺行列,一度控制波罗的海、美洲、印度的全部贸易,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7世纪下半叶,法国加入殖民争霸行列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法荷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英国凭借强大实力最终战胜荷兰和法国,夺去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且不落帝国”殖民争霸的影响积极影响欧洲殖民者把欧洲文化带到殖民地,对殖民地的社会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欧洲殖民者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客观上有助于殖民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有助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消极影响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
总览历史思维导图,可以查漏补缺,升华思想,巩固知识体系。

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九年级上册历史思维导图欣赏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言”
1、宪章运动:1837年,英国——是欧洲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早期工人运动。

2、马克思、恩格斯(两颗巨星)研究的理论成果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

3、《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2课“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1、巴黎公社:
①时间:1871年3月28日。

②性质: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③失败:“五月流血周”。

④意义: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首创精神;公社战士所体现的英勇不屈、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垂青史。

2、《国际歌》:词作者——鲍狄埃;曲作者——狄盖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战歌。

3、“英特纳雄奈尔”一定要实现的意思: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1、根本原因: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 1861年
3、颁布者:亚历山大二世
4、主要内容:①农奴获得人生自由。

②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土地(份地)。

③获得解放后的农民仍归当地的“村社”管理。

5、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7、影响:
(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 局限性: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8、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要切实维护农民的利益,减轻农民的负担,维护社会稳定。

第15课坚定美利坚民族命运的内战
1、根本原因:南北不同的经济制度
焦点问题: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2、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

3、过程:
①内战爆发:1861年
②扭转战局:林肯颁布《宅地法》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③结束:1865.4 南方军队投降,北方胜利。

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经过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国家和民族的统一,为其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局限性:种族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7、林肯的贡献: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美国统一。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
第17、18课电气时代的来临(P89) 叩响现代文明的大门(P94)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1、条件:①政治制度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巩固②经济繁荣③自然科学的新突破
2、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3、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

4、主要成果:
①新能源的出现和利用;(电力、石油)
②新机器和产品的创制;(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家用电器)
③新交通运输工具的出现;(汽车、飞机 )
④远距离传递信息的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明(电报、电话)
5、特点:
①以电为核心;
②发明超出一国范围,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德)同时进行;
③发明者均为科学家或科技人员,
④自然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6、影响:
经济方面: 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出现了垄断和垄断组织,产业结构发生由轻工业主导到重工业主导
政治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了。

文化方面:西方国家开始逐步走上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7、爱迪生:美国人,
被称为“发明大王”;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

发明:电灯、留声机、油印机、蜡纸、蓄电池。

8、交通领域:
①本茨:(汽车之父) 德国人,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

②福特:(汽车大王)美国人, 1913年首先在汽车生产中使用流水线装配工艺。

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

)
③莱特兄弟:美国人,1903年成功制造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取名“飞行者1号”。

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

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时代———火车时代———(英国轻工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汽车时代\钢铁时代———(多国重工业)
9、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10、结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发展高新科技,将科技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第19课缔结结盟的狂潮——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P99)
1、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
1882年,德、意、奥(德为核心)三国同盟,称“同盟国”。

2、拼盘式的“三国协约”:
①.1892年,俄法协约,它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开始出现。

②.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法、俄签订了军事协约,形成了“三国协约”,又称“协约国”。

标志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3、两大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结盟目的:增强自身实力,在扩展势力的竞争中战胜对手以便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

5、两大军事集团的性质:具有争霸性质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6、后果: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使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7、欧洲的”火药桶”:巴尔干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是德、法、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