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胃病

合集下载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胃痛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2.《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 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3.《标幽赋》: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4.《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 里、中脘。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胃痛每 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
取至阳、灵台。俯伏位,用 双手拇指按揉3〜5分钟。用 于急性胃痛。
⑵耳针
取胃、十二指肠、 脾、肝、神门、 交感。每次选用3 〜5穴,毫针刺法 或压丸法。
⑶拔罐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扭转、 胃下垂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上腹胃腕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 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 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作者:刘爱玲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4期摘要:目的:近年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可总结出临床有用的针灸治疗方法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方法:从各种文献中筛选出治疗胃病的针灸处方及具体方法,并寻找西医实验室证据,得出有效的疗法。

结果:发现近年在治疗胃病方面有许多创新方法,同时古人也有很多经验穴位可以借鉴。

结论:通过总结上述临床研究可以更高效地治疗胃病这一常见高发病。

关键词:针灸;穴位;研究;胃病历代医家都对胃病的腧穴针灸治疗有过论述,但是太过分散,而且近几年随着胃病发生率的增高涌现出许多在这方面有成就的大家,对于治疗胃病的心得我们应该予以总结归纳,使其能更好的发展。

1 临床研究1.1 中西医临床配伍对照针灸治疗胃病的选穴配伍多种多样,疗效一般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如刘文全[1] 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海、关元、天枢。

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 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

结果显示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为8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临床无显著性差异。

骆乐[3]选择动力障碍性FD58例,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针刺足三里、梁丘等穴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治疗。

以上腹饱胀、早饱、暖气、恶心、纳差5项主症为观察指标,记录症状积分,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种疗法均能改善动力障碍性FD患者的症状,对早饱、暖气、纳差的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1.2 常用配伍经查阅自《黄帝内经》以来,有关针灸典籍32本,治疗胃(脘)痛、呕吐、呃逆、腹胀、泄泻等胃肠疾患,选用经脉较多者依次为:任脉138次,胃经70次,脾经61次等。

所选穴位较多者依次为:足三里97次,中脘82次,内关34次,关元23次,气海23次,肝俞16次,神门l3次,上脘7次等。

可见,历代针灸医家治疗胃病,多选或首选足三里、中脘、内关三穴。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胃痛针灸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很多现代人三餐饮食不规律,久了之后就造成了胃病,病情发作的时候食不下咽,非常难受,有的人知道中医针灸治疗胃痛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其实还是可以试试的哦。

以下是小编推荐胃痛针灸的穴位知识,欢迎阅读!胃痛针灸的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不仅是胃之募穴,而且是八会穴之腑会,治疗胃腑之病变。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为胃之下合穴,凡胃脘部疼痛,无论虚实,均可用本穴治疗。

具有通调腑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内关:在前臂掌侧,当曲泽和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具有宁心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呕、宽胸理气等作用。

公孙: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前下方。

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可用于治疗脾胃方面的病证。

胃痛针灸具体操作脾胃虚弱:以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按为主症。

治疗上以灸法为主,针刺用补法。

取穴上加神阙、气海、关元温中散寒。

胃阴不足:以胃脘部灼痛,饥不欲食为主。

慎用灸法,因为灸可使胃阳更盛;一般只针不灸,针刺可用补法或平补平泻。

穴位可加用内庭、血海、三阴交养阴清热,益胃止痛。

寒邪犯胃:胃脘部疼痛因感受风寒之邪而暴作,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可针灸并用,虚者用补法,实者用泻法;加神阙、胃俞、梁丘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食积伤胃:常有暴饮暴食史,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出未消化之食物,吐后痛减。

禁用灸法,若灸只会加重食滞。

针刺用泻法,在基础穴位上,加用梁门、下脘、里内庭消食化滞,行气止痛。

肝气犯胃:胃脘胀痛,可连及两肋,喜叹气,常因情志刺激而发作。

针灸用泻法;除了基础穴外,还可用肝经上输募配穴法泻肝气,即期门和太冲穴。

淤血阻滞:胃脘部刺痛,痛有定处,按之通加剧。

临床上本证一般不提倡用针刺治疗,以手术疗法为主。

如情况紧急下可用针刺治疗,但仍需注意患者是否有出血情况。

胃痛的原因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

董氏针灸治疗案例

董氏针灸治疗案例

董氏针灸治疗案例董氏针灸治疗案例据统计数据显示,董氏针灸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方法。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展示了董氏针灸治疗的良好效果。

一位名叫王先生的患者,一直以来都在患有慢性胃炎的症状。

他经常感到胃部不适、胃酸反流、腹痛等症状,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他曾尝试过各种药物治疗,但效果都不明显。

直到有一天,他听说了董氏针灸的疗效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他决定一试。

于是,他来到了一家董氏针灸诊所寻求治疗。

在诊所里,他被一位经验丰富的针灸师接待。

针灸师首先详细了解了王先生的病史和症状,然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体检。

通过仔细观察和询问,针灸师发现了王先生胃气不和、胃蠕动减弱等问题。

针灸师认为这些问题是导致他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针灸师根据王先生的病情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他使用了多个穴位进行针灸,包括足三里、神阙、足阳明胃经等穴位。

通过调理这些穴位,针灸师试图恢复王先生的胃气平衡,增强胃蠕动。

在针灸过程中,王先生只感到轻微的针刺感,没有任何疼痛感。

他觉得非常舒适,还有一种深度放松的感觉。

每次治疗持续约30分钟,期间王先生一直处于放松状态。

经过几次治疗之后,王先生开始逐渐感觉到症状的改善。

他的胃部不适感明显减少,胃酸反流的症状也大大减轻。

他可以正常进食,不再经常感到腹痛。

他感到非常高兴和满意,对董氏针灸的疗效感到非常惊讶。

随着治疗的继续,王先生的症状逐渐消失。

他胃病不再复发,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感谢针灸师的细心治疗和专业技术,认为董氏针灸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治疗方法。

这个案例表明,董氏针灸疗法可以有效治疗慢性胃炎,减轻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患者的病情和症状都不尽相同,所以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接受针灸治疗时,患者应该选择一个有经验的专业针灸师,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总之,董氏针灸疗法在治疗慢性胃炎的案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无疼痛,舒适,安全性高,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胃病针灸的效果好吗

胃病针灸的效果好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胃病针灸的效果好吗导语:胃病是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身体疾病。

人体每天要吃很多的食物,这都需要靠胃部来进行消化和吸收。

如果胃部出现疾病的话,那么是会有可能让人胃病是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身体疾病。

人体每天要吃很多的食物,这都需要靠胃部来进行消化和吸收。

如果胃部出现疾病的话,那么是会有可能让人体的正常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

治疗胃病的方法有很多种,具体如何选择还要看实际的病情。

今天我们就说一下针灸治疗胃病的时候,效果好不好。

针灸是胃病中医治疗的常见方法,所以针灸治疗胃病有着严格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另外由于不同胃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所以在同样采用针灸治疗胃病的方式方法上也有所差别。

由于胃病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共同结果,所以适合针灸治疗胃病的朋友,在用针灸治疗胃病的同时,还要注意在饮食习惯等日常生活,切记暴饮暴食或不按时吃饭。

另外可以结果其他胃病的治疗方法,进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胃酸过多与吃生冷、辛辣等刺激性的食品有着直接的关系。

另外,吸烟、喝酒也是引发胃酸过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对于此类病的患者,在戒烟忌酒的同时,要尽量少吃或不吃冷饮,以及辣椒、生蒜等刺激性的食物。

有的人在冬末春初之时,如遇阴冷天气或饮食不当,会常泛胃酸,很难受,这时可吃一个或半个大苹果,胃很快就能舒服一些了。

胃的脾性是喜燥恶寒,选择食物以热为好,不要贪图一时清凉的快感。

1.规律饮食,不要暴饮暴食,按时吃饭.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尤其是香蕉,苹果,蜂蜜类润肠通便食物..。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

近年针灸治疗胃病的研究总结目的:近年胃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可总结出临床有用的针灸治疗方法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

方法:从各种文献中筛选出治疗胃病的针灸处方及具体方法,并寻找西医实验室证据,得出有效的疗法。

结果:发现近年在治疗胃病方面有许多创新方法,同时古人也有很多经验穴位可以借鉴。

结论:通过总结上述临床研究可以更高效地治疗胃病这一常见高发病。

标签:针灸;穴位;研究;胃病历代医家都对胃病的腧穴针灸治疗有过论述,但是太过分散,而且近几年随着胃病发生率的增高涌现出许多在这方面有成就的大家,对于治疗胃病的心得我们应该予以总结归纳,使其能更好的发展。

1 临床研究1.1 中西医临床配伍对照针灸治疗胃病的选穴配伍多种多样,疗效一般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如刘文全[1] 将6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

针刺组取穴为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胃俞、脾俞、太冲、气海、关元、天枢。

对照组选用吗丁啉10 mg,每日3次,连服1个月。

结果显示针刺组症状的总有效率为94.7% ,对照组为8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

表明针刺具有促进并协调FD患者胃肠动力的作用。

吴耀持[2]取中脘、足三里穴,用阳中隐阴法治疗38例萎缩性胃炎患者,并与药物组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针灸组与药物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分别为86.84 和84.21% ,而胃镜及病理活检综合疗效比较,有效率分别为81.58% 和84.21% ,两者统计学处理P> 0.05,临床无显著性差异。

骆乐[3]选择动力障碍性FD58例,随机分成2组。

治疗组针刺足三里、梁丘等穴治疗4周;对照组口服西沙必利治疗。

以上腹饱胀、早饱、暖气、恶心、纳差5项主症为观察指标,记录症状积分,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两种疗法均能改善动力障碍性FD患者的症状,对早饱、暖气、纳差的疗效针刺组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治疗FD具有很好的疗效。

针灸治疗学胃痛

针灸治疗学胃痛
胃阴不足
隐隐灼痛
舌红少津,脉细数
三阴交、内庭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19页
2.其它疗法
(1)穴位按压(指针)(2)耳针: 选穴:胃、肝、下脚端、神门、脑、膈(恶心呕吐)、胰、胆(消化不良) 方法:每次取2-3穴,捻转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适合用于胃神经官能症。(3)穴位注射: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20页
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治疗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6页
[辨证关键点](1)辨虚与实(2)辨寒与热(3)辨气与血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7页
辨虚实:病程长,痛处喜按,饥时痛著,纳后痛减者多属虚证。病程短,痛处拒按,饥时痛轻,纳后痛增者多属实证。 辨寒热:冷痛,喜温,泛吐清水者多属寒证,灼痛,喜凉,泛吐酸水者多属热证。 辨气血:痛呈胀痛、窜痛者,多属气滞。病程长,痛连续,固定不移刺痛者多血瘀。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37页
古代治疗经验
(一)选穴特点1.循经选穴 多项选择任脉穴。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经胃脘部;胃脘痛又常与正气亏乏、奔豚气上相关,故又多取小腹部任脉穴以补虚调气。 惯用穴为中脘、气海、关元、下脘、巨阙等。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38页
多项选择脾、胃经穴。胃脘痛与脾、胃关系最为亲密,所以古人多取脾、胃经穴给予治疗。《灵枢·经脉》中脾经“是动病”和“所生病,”即分别有“胃脘痛”和“心下急痛”之证。 惯用穴为公孙、商丘、大都、太白及足三里、乳根等。
针灸治疗学胃痛
第28页
40年来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文件总结 结论: ①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惯用穴位按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上脘、内关、梁门、章门、下脘、三阴交、公孙、合谷。 所选取穴位以俞募穴等病变局部穴位为主,认为可能是因为消化性溃疡属内脏疾患,而俞募配穴对内脏疾患治疗作用远远超出了四肢配穴法。也有些人经过试验证实了中脘、胃俞穴与溃疡病确实含有亲密相关性。

针灸治疗胃肠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胃肠病的原理和方法

针灸治疗胃肠病的原理和方法胃肠疾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胃炎、胃食管反流等。

传统中医针灸疗法可以很好地缓解和治疗这些疾病,它是通过激活穴位改变人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本文将介绍针灸治疗胃肠病的原理和方法。

一、针灸治疗胃肠的原理针刺可以刺激身体的经络,改变人体内部环境,以达到治疗效果。

1.活血化瘀许多胃肠疾病往往是由于瘀血阻滞,气滞或湿邪所引起的。

针灸可以在针药的作用下活补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足,消散湿邪,进而缓解疼痛。

2.激活主治和其他穴位针刺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脏腑和经络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由于胃肠疾病往往涉及到多个脏器、经络和穴位,因此在针灸治疗中会同时激活主治穴位和其他穴位,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具体方法1.选择穴位选择适当的穴位是针灸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针灸治疗胃肠疾病时,通常激活胃经、脾经、肝经、胆经等经络和相关的穴位。

如:足三里、关元、曲池、厥阴俞穴等穴位。

2.刺激方法在选择了合适的穴位之后,需要进行刺激。

刺激方法包括多种,如将针头轻轻地插入穴位、进行温针、电针、灸法、按揉、手法按摩等。

3.针灸频率针灸治疗的频率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轻度症状可选择每周一次的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以选择一周两到三次治疗。

三、针灸治疗胃肠疾病的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要选择正规的医院和针灸师针灸治疗需要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和技术,因此在治疗前要确保选择正规的医院和针灸师,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风险。

2.注意卫生针灸治疗过程中,针头在患者的皮肤中穿刺,因此需要注意卫生,防止感染。

3.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卫生针灸治疗期间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过度进食,以免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4.注意身体反应可以适当观察身体的反应情况,如果在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告知针灸师。

总之,针灸治疗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疗效。

在治疗胃肠疾病方面,针灸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痛苦,并且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需要坚持,效果才会显著,可以配

调理,效果更好,能帮
助追风散寒、舒筋活络,改善人体的新陈 代谢,增强人体免疫力,饮用方便。
针灸治疗胃病
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 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 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
一 三阴交 “交”指交会处,该穴是足三阴经交 会穴,故名三阴交。
针灸治疗胃病
治疗胃病下面的三个穴位完全可以《胃病 的点穴疗法》,自己点穴位就可以----每天 一次,每次每穴三分钟。点穴位不仅没有 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没有针灸的心理负 担。
所为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总称。它 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 痛、饭后饱胀、暖气、反酸,甚至恶心、 呕吐等等。
三 关元 “关”指处所,居地;“元”指 元气,此处为元气所藏的地方,故名关元。
位置:位于脐下3寸(四横指),是小肠 的“募”穴。
主治:腹胀、月经不调、痛经、腹痛、 遗尿、胃下垂、遗精等。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般胃病的点穴疗法。
一 梁丘 “梁”指穴在膝盖上方,如在山 梁之上,“丘”指丘陵,故名梁丘。
位置:位于膝盖外上缘直上2寸,当伸直 下腿则出现一个凹陷处。
主治:胃痉挛性疼痛、膝关节肿痛、乳 痈、下肢瘫痪。
针灸治疗胃病
二 足三里 “里”指居即集会,通达的意 思;“三”指犊鼻穴下三寸,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3寸(四横指)距 胫骨约1横指处。
主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 肠鸣、便秘、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 头晕、下肢瘫痪、乳少等。
三 中脘 “中”意指中间,正中而言;
“脘”指胃府,是胃的“募穴”,故名中 、呕吐、泄泻、 痢疾、脾胃虚弱等。
位置:位于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后缘。 主治:腹胀、肾绞痛、消化不良、肠鸣腹泻、
腹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难 产、阳痿、遗精、尿潴留、水肿、失眠等。
二 气海 “气”指先天的元气;“海”指 会聚之处。是一强壮保健穴,故名气海。
位置:脐下一寸半(两指宽)。
主治:腹胀、月经不调、痛经、痛经、 腹痛、崩漏、气虚、不孕、中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