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钠与硫酸制备硫化钠的方法
与硫元素有关的方程式

与硫元素有关的方程式
以下是一些与硫元素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硫与钠反应生成硫化钠:
2Na + S →Na2S (条件:研磨)
2. 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Fe + S →FeS (条件:加热)
3. 硫与铜反应生成硫化亚铜:
S + 2Cu →Cu2S
4. 硫与铝反应生成硫化铝:
3S + 2Al →Al2S3
5. 硫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S + 2H2SO4 →SO2↑+ 2H2O (条件:加热)
6. 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S + O2 →SO2
7. 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
2SO2 + O2 →2SO3
8. 少量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
SO2 + 2NaOH →Na2SO3 + H2O
9. 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化钠和亚硫酸钠以及水:
3S + 6NaOH →2Na2S + Na2SO3 + 3H2O 10. 硫与氢气反应生成硫化氢(高温加热):
S + H2 →H2S (高温)
11. 硫与汞反应生成硫化汞:
S + Hg →HgS。
片碱脱硫的原理

片碱脱硫的原理
片碱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片碱(通常为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与烟气中的硫化物反应生成硫化钙或硫化钠沉淀,从而实现烟气中硫化物的去除。
具体而言,脱硫过程中片碱与气相中的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或亚硫酸钠:
Ca(OH)2 + SO2 → CaSO3 + H2O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亚硫酸钙或亚硫酸钠沉淀后,可通过旋流器等装置从烟气中分离出来。
分离后的亚硫酸钙或亚硫酸钠可通过加入空气或其他氧化剂进行再氧化变为硫酸钙或硫酸钠,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可得到高纯度的氧化钙或氧化钠,从而实现了对SO2的有效脱除。
需要注意的是,片碱脱硫是一种湿式脱硫技术,因此在脱硫过程中需要添加适量的水与片碱进行反应。
此外,脱硫反应是一个碱-酸反应,因此需要控制脱硫剂的添加量与气相中SO2的浓度以保证反应的有效进行。
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的实验室连测

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的实验室连测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的实验室连测硫化氢(H2S)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气体,它在工业生产中的废气中经常存在。
由于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有效控制和处理硫化氢废气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处理方法之一是通过使用吸收剂吸收硫化氢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的化学物质。
硫化钠(Na2S)、硫氢化钠(NaHS)和氢氧化钠(NaOH)是常用的吸收剂,它们能够与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和水。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室连测的方式,研究不同吸收剂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的影响。
实验首先需要准备硫化氢废气吸收液样品,该样品是通过将硫化氢废气通过吸收装置进行吸收得到的。
接下来,分别取一定量的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氢氧化钠,以10%浓度的硫酸进行稀释,制备相应的标准溶液。
然后,使用离子色谱仪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样品进行连续测定。
首先,将吸收液样品注入离子色谱仪,设置合适的流速和温度条件,通过离子交换柱分离并测定溶液中的硫化物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含量。
通过对标准曲线的测定,可以得到吸收液样品中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实验结果显示,硫化氢废气吸收液样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根离子,说明吸收液中的硫化物离子已经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与此同时,离子色谱仪测定结果还显示了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浓度。
通过对测定结果的分析,可以确定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氢氧化钠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化学物质在吸收液中的浓度变化。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改变吸收液中硫化氢浓度和吸收时间等条件,研究不同反应条件下硫化钠、硫氢化钠和氢氧化钠的变化规律。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吸收反应的机理和优化吸收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中硫化钠、硫氢化钠、氢氧化钠等化学物质的实验室连测,可以有效掌握吸收液中各个化学物质的含量及其相互关系。
这对于进一步研究硫化氢废气的处理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环境保护和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综合实验结果显示,离子色谱仪可以对硫化氢废气吸收液样品进行连续测定,并测量出硫化物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含量。
硫化钠的化学式及制备方法

硫化钠的化学式及制备方法对于学理科的学生而言,物理是公认最难学的一科,其次是化学,而对很多人来说,化学有时很简单的。
小编整理了硫化钠的化学式及制备方法,和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高中化学元素颜色反应归纳化学元素周期表标准读音搞笑化学元素周期表背诵口诀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顺口溜硫化钠的化学式:Na2S硫化钠简介硫化钠又称臭碱、臭苏打、黄碱、硫化碱。
硫化钠为无机化合物,纯硫化钠为无色结晶粉末。
吸潮性强,易溶于水。
水溶液呈强碱性反应。
触及皮肤和毛发时会造成灼伤。
故硫化钠俗称硫化碱。
硫化钠水溶液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成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硫酸钠和多硫化钠。
由于硫代硫酸钠的生成速度较快,所以氧化的主要产物是硫代硫酸钠。
硫化钠在空气中潮解,并碳酸化而变质,不断释出硫化氢气体。
工业硫化钠因含有杂质其色泽呈粉红色、棕红色、土黄色。
比重、熔点、沸点,也因杂质影响而异。
硫化钠制备方法1、煤粉还原法,将芒硝与煤粉按100:(21~22.5)(重量比)配比混合于800~1100℃高温下煅烧还原,生成物经冷却后用稀碱液热溶成液体,静置澄清后,把上部浓碱液进行浓缩,即得固体硫化钠。
经中转槽、制片(或造粒)制得片(或粒)状硫化钠产品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2C→Na2S+2CO22、吸收法,用380~420g/L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含H2S>85%硫化氢废气,所得产物经蒸发浓缩,制得硫化钠成品。
化学反应方程式:H2S+2NaOH→Na2S+2H2O3、硫化钡法,用硫酸钠与硫化钡进行复分解反应制沉淀硫酸钡时可以副产得到硫化钠。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BaS+Na2SO4→Na2S+BaSO4↓4、气体还原法,在有铁催化剂存在下,将氢气(或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甲烷气)在沸腾炉中与硫酸钠进行反应,可制得优质无水颗粒状硫化钠(含Na2S95%~97%)。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SO4+4CO→Na2S+4CO2Na2SO4+4H2→Na2S+4H2O5、生产方法,精制法以生产沉淀硫酸钡过程中副产的浓度为4%左右的硫化钠溶液为原料,用泵打入双效蒸发器蒸浓至23%后,进人搅拌罐脱铁、除碳处理后,用泵打入蒸发器(用纯镍材制造)蒸发碱液达到浓度,送到滚筒水内冷却式制片机制成后,经筛选、包装而得成品。
硫酸盐的制备

硫酸盐的制备
硫酸盐是一类化合物,通常可以通过硫酸与碳酸、氢氧化物或金属的反应来制备。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硫酸盐制备方法:
1. 硫酸铜(CuSO4)的制备:
方法一:将铜粉或铜块置于稀硫酸中,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铜。
方法二:将铜粉或铜块溶解在硫酸中,通常需要加热以促进反应。
2. 硫酸铁(FeSO4)的制备:
方法一:将铁粉或铁块置于稀硫酸中,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硫酸铁。
方法二:将铁粉或铁块溶解在稀硫酸中,通常需要加热以促进反应。
3. 硫酸钠(Na2SO4)的制备:
方法一:将碳酸钠溶解在稀硫酸中,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
方法二:将氢氧化钠溶解在稀硫酸中,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
4. 硫酸镁(MgSO4)的制备:
方法一:将镁粉或氢氧化镁溶解在稀硫酸中,通过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镁。
方法二:将硫酸与碳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镁。
需要注意的是,制备硫酸盐时要注意安全,并且根据不同的硫酸盐种类选择合适的原料和反应条件。
在实验室中,通常会根据具体需求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制备方法。
硫酸盐法制浆的原理

硫酸盐法制浆的原理小伙伴,今天咱们来唠唠硫酸盐法制浆这个事儿。
你知道吗,硫酸盐法制浆就像是一场神奇的魔法之旅呢。
在这个过程里,木材或者其他植物纤维原料是主角。
硫酸盐法主要用的是氢氧化钠和硫化钠的混合液,这就像是给原料准备的超级魔法药水。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药水和原料的相遇。
当把木材或者纤维原料放进这个混合液里的时候,就像是把一群小伙伴送进了一个特别的训练营。
这个训练营里的氢氧化钠可厉害了,它就像一个超级清洁小能手,它会把原料中的一些杂质,像是果胶啊、半纤维素这些,悄悄地分解掉一部分。
就好比把那些附着在纤维上的小灰尘、小脏东西给清理掉,让纤维开始变得清爽起来。
而硫化钠呢,它也有自己独特的本事。
硫化钠就像是一个开锁大师,它能打开原料中木质素结构里的一些特殊“锁”。
木质素啊,就像是把纤维紧紧捆在一起的小绳索,硫化钠把这些“绳索”的结构破坏掉一部分,这样纤维就可以开始慢慢分开啦。
这就好像是解开了纤维之间的小纠结,让它们不再紧紧地抱成一团。
在这个魔法训练营里,温度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呢。
就像我们泡温泉的时候,不同的温度有不同的感觉一样。
在硫酸盐法制浆的过程中,合适的温度会让这个反应进行得更加顺利。
温度高一点的时候,那些氢氧化钠和硫化钠就更有活力啦,它们分解杂质和破坏木质素的速度就会加快。
不过温度也不能太高哦,要是太高了,就像热水太烫会把皮肤烫伤一样,会对纤维造成不好的影响,可能会让纤维变得脆弱,那就不好啦。
随着反应的进行,那些被分解掉的物质就会慢慢地溶解到溶液里。
这时候的溶液就像是一个大杂烩,里面有被氢氧化钠分解的果胶、半纤维素的小碎片,还有被硫化钠破坏了结构的木质素的部分。
而我们想要的纤维呢,就像是在这个大杂烩里洗了个澡,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独立。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应之后,我们就可以把纤维从这个魔法混合液里捞出来啦。
这时候的纤维就像是被精心打扮过的小姑娘或者帅气的小伙子,已经和刚进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它们变得更加适合用来造纸啦。
碱法脱硫原理

碱法脱硫原理
碱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碱性吸收
液(如氢氧化钠溶液)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将二
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首先,燃烧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硫会与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氢氧
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代硫酸盐。
这是碱法脱硫的核心反应之一,化学方程式如下: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在此反应中,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生成亚硫酸钠,同时释放出水。
亚硫酸钠是一种中间产物,可以进一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氧
化反应,生成硫酸钠。
硫酸钠是一种可溶性盐,会溶解在吸收液中。
其次,生成的硫酸钠会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和
氯化钠。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Na2SO3 + 2NaOH = 2Na2SO4 + H2O。
在这个过程中,硫酸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和水。
硫酸是一种无机酸,可以溶解在吸收液中,而氯化钠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吸收液中的盐类。
最后,通过这些化学反应,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从而实现了脱硫的目的。
脱硫后的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大大降低,达到了环保排放的要求。
总的来说,碱法脱硫的原理是利用碱性吸收液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盐或硫酸,从而实现脱硫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脱硫效率高的优点,因此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考化学真题(2022)及模拟题专题解析—化学实验综合题

高考化学真题(2022)及模拟题专题解析—化学实验综合题2022年高考真题汇总及解析1.(2022·全国甲卷)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
工业生产的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
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
实验室中常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
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常用芒硝(242Na SO 10H O ⋅)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同时生成CO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溶解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回流前无需加入沸石,其原因是_______。
回流时,烧瓶内气雾上升高度不宜超过冷凝管高度的1/3.若气雾上升过高,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3)回流时间不宜过长,原因是_______。
回流结束后,需进行的操作有①停止加热 ②关闭冷凝水 ③移去水浴,正确的顺序为_______(填标号)。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①③D .①③②(4)该实验热过滤操作时,用锥形瓶而不能用烧杯接收滤液,其原因是_______。
过滤除去的杂质为_______。
若滤纸上析出大量晶体,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5)滤液冷却、结晶、过滤,晶体用少量_______洗涤,干燥,得到22Na S xH O ⋅。
【答案】(1)Na 2SO 4·10H 2O+4C 高温Na 2S+4CO↑+10H 2O(2)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物等杂质,这些杂质可以直接作沸石 降低温度 (3)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若回流时间过长,Na 2S 会直接析出在冷凝管上,使提纯率较低,同时易造成冷凝管下端堵塞,圆底烧瓶内气压过大,发生爆炸 D (4)防止滤液冷却 重金属硫化物 温度逐渐恢复至室温 (5)冷水【解析】本实验的实验目的为制备硫化钠并用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工业上常用芒硝(242Na SO 10H O ⋅)和煤粉在高温下生产硫化钠,反应原理为:Na 2SO 4·10H 2O+4C 高温Na 2S+4CO↑+10H 2O ,结合硫化钠的性质解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氢氧化钠与硫酸制备硫化钠的方法
首先2:1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硫酸钠,再按下步骤
煤粉还原法生产硫化钠是将芒硝与煤粉按100∶21~22.5(重量比)配比混合于800~1 100℃高温下煅烧还原,生成物经冷却后用稀碱液热溶成液体,静置澄清后,把上部浓碱液进行浓缩,即得固体硫化钠。
经中转槽,制片(或造粒),制得片(或粒)状硫化钠产品。
其反应式如下
1995年3月云南一平浪盐矿年产1万t硫化碱生产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审查论证,专家一致同意报告推荐的芒硝煤粉还原法生产工艺,采用流程:
S吸收塔吸转炉燃烧,热法浸取,厢式压滤机过滤,余热锅炉回收烟道余热,H
2
收化料废气,单效两段外加热强制循环,真空蒸发浓缩碱液,成品造粒,在硫化钠生产上取得了新突破。
2016 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