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掌握腹针针法得环节特效腹针疗法就是一种针灸治疗得新疗法。
特点之一就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与熟悉特效腹针疗法得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得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与早期经脉得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
循经取穴法与八廓取穴法,目得在于调理人体得脏腑机能与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得病证。
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就是掌握腹针得重要环节之一。
八廓取穴法就是根据后天八卦与五行学说得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得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得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得基本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得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与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与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与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
这些基本处方就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与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得基本处方;也就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得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得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得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得区别与要求、腹针针刺得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得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得针刺深度。
针刺深浅得目得与原则就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得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得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得轻重,病程得长短,病位得深浅,而选择不同得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
腹针疗法幻灯课件

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
3、脏腑经络说
五脏六腑与腹部有着密切的联系 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
腹部分布有大量的经络,为气血(qì xuè)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较广 的途径。
第八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二、腹针疗法(liáo fǎ)的治疗机制
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第二十八页,共六:气海旁开0.5寸。
功效:中、深刺--腰肌劳损、腰背酸困、下肢(xiàzhī)无力 浅 刺--第二、三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
12、气 穴
定位:关元旁开0.5寸。 功效:中、深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浅 刺--第四、五腰椎周围相应部位疾病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治疗时微痛或无痛,不仅安全可靠, 而且治疗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处方标准化、辨 证条理化等优点。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二、腹针疗法的治疗(zhìliáo)机制
1、神经反射(fǎnshè)说 2、生物全息学说 3、脏腑经络说 4、神阙调控说(神阙布气说)
第七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hòutiān)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腹针疗法幻灯
3、腹 四 关
组成(zǔ chénɡ): 滑肉门(双)、外陵(双)
1、腹部尺寸的标定(biāo dìnɡ):比例寸取穴法
(1)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以神阙到中庭穴(胸剑结 合部)分为8寸
腹针治病总结(纯干货,建议收藏)

腹针治病总结(纯干货,建议收藏)一、调任督冲脉(一)气穴肚皮发黄、发黑,是肝气不疏、气郁,肚皮有花纹比无花纹的更差。
肚皮松松垮垮,是气虚。
女过35岁,男过48岁,都上引气归元;女过42岁,男过50岁都要加冲脉的气穴;有心脏病、肺病、肾病,不论年纪大小都要调冲脉,加上“气穴”。
针尖方向不能朝头,应向脚的方向斜刺,如果朝上会引起气逆。
(二)任脉四穴上脘、下脘,调补心脾肺,针尖45度角斜刺。
针尖不能朝上,否则容易心脏病、神经发作。
气海,以调补阴气为主;可以直刺,针站不住,可以向脚的方向。
关元,阴中生阳,阴阳双补。
加上气穴,可以加强关元的作用。
关元、气穴,垂直深刺,针尖不能朝上,更不能朝下。
针尖朝上,气往上,脚会冷;朝下,肾水下行,正气受损,会出现白带流水。
气海、关元连用,可以培元补肾,调内分泌。
(三)加强穴在关元下5分,垂直深刺,有加强调补的功效,可以针对哮喘、卵巢早衰,心脏病、老年人、肾病的人。
在下脘旁开5分的商曲,有加强冲脉的行走的作用,调补心、脾、肺、肠胃。
颈椎、腰椎有问题,也要加双商曲。
颅内脑供血不足,加双商曲。
针尖朝脚的方向,斜刺。
(四)水分、中极水分,消肿,不管什么原因。
直刺、深刺。
中极,相当于尾椎头。
可以调膀胱,主治尿频、小便不下。
但是尾椎病,不能直接扎中极,应往痛处挪1-2毫米,否则变成调膀胱的功能。
直刺、深刺。
同时也是前列腺的病灶,包括炎症、肥大。
痔疮,不扎中极,而是旁开。
以痔点定位置。
外痔过皮则可,内痔过皮,再往里。
浅刺中极旁开上下左右1厘米,可以调外阴、龟头炎、湿疹。
二、调胃经胃经上穴位,脂肪厚,进针比任脉的深(一)天枢调补脾胃肠,消化吸收软弱者。
直刺,也可以朝脐方向略斜,但是不能朝上、朝下。
比中刺略浅:调月经量少、淡等后天气血少。
太深,饭量会大开。
(二)滑肉门、外陵滑肉门相当于肩关节的内侧,外陵相当于髋关节,两穴合用,可以活跃四肢供血,如手脚冰凉者。
针对关节四肢,应该垂直、中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中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便 是腹针取效的机理所在。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常用穴位图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中的常用处方
1、天 地 针
组成: 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阙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3、常用的针刺法
(1)三角针 以主穴为顶点向上或向下各距3~5分,分别再刺两针使三针
形成等腰等边三角形。适宜于症状比较局限的疾病。如膝关节 疼痛、局部关节疼痛。 (2)三星法
以主穴为基础向上下、左右,各距主穴3~5分,分别各刺1 针,形成并行排列。适宜于症状呈带状或条状的疾病。如坐骨 神经痛等。 (3)梅花刺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5 、膝关节痛
【腹针治疗】 处方:滑肉门S 、外陵S 、气旁S 、下风湿点S 辩证加减: 膝关节扭挫伤:内侧损伤---下风湿内点三角 外侧损伤---下风湿下点三角 膝关节骨质增生:天地针、气外 膝关节炎:调脾气(大横)
腹针疗法腹针疗法
6、脑卒中
【腹针治疗】 处方:引气归元、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患侧)、商曲(健侧) 辩证加减: 头痛、头晕----阴都(患侧)、商曲(双) 语言不利----中脘上 面神经麻痹----阴都(患侧)、商曲(健) 肩痛---商曲(健)、滑肉门三角(患侧) 手功能障碍---上风湿上点(患侧) 、上风湿外点(患侧) 下肢无力----大巨(患侧) 、气旁(健侧) 足内翻---上风湿内点(患侧) 、气旁(健侧) 踝关节不利---下风湿下点(患侧) 、大巨(患侧)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件

加强与国际医学界的交流与合 作,推动腹针疗法的国际传播
和应用。
05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腹针疗法的实践经验分享
患者情况介绍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分享一些典型的患者案例,包括病情、 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让学习者更好 地理解腹针疗法的应用范围和优势。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确保学习者在使用腹针疗法时能够安 全、有效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
专业知识学习
强调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包括中 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知识、诊 断技能等方面的学习,为成为一 名合格的腹针疗法医师打下基础。
实践经验积累
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建议学 习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 验,提高操作技能和治疗水平。
持续学习与进修
鼓励学习者不断学习新知识、新 技术,参加学术交流和进修课程, 保持与行业前沿的接轨,提升自
腹针疗法概述ppt课 件
目录
CONTENTS
• 腹针疗法简介 • 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 •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 腹针疗法的科学研究与进展 • 腹针疗法的实践与培训
01 腹针疗法简介
定义与起源定义源自腹针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腹部特 定穴位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全 身疾病的中医针灸疗法。
起源
腹针疗法起源于古代中医经络学 说,经过现代医学研究和临床实 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一套 独特的针灸治疗方法。
实践技巧总结
总结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技巧和经验, 如如何准确找到穴位、如何控制针刺 深度和角度等,帮助学习者提高操作 技能。
培训课程与学习资源推荐
培训课程
推荐一些权威的腹针疗法培训机构和课程,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介绍,为学 习者提供参考。
特效腹针疗法(清晰腹部神龟图、自我总结图)

4、頸椎病:中脘、關元、下脘、下脘上5分、雙商曲、下脘上與商曲連線的中點、雙氣旁、雙滑肉門。
5、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脘、關元、氣海、老年或體虛加下脘。
6、手腕痛:中脘、決定作用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上風濕上點(均患側)。
3、通經絡行氣血方(即腹四關):雙滑肉門、雙外陵。
4、清熱解毒方:中脘、下脘、雙上風濕點。
5、改善頭部供血:中脘、下脘、下脘上、雙商曲、加上脘穴上至雙商曲連線之中點。
6、調脾燥濕方:雙大橫。
病例處方介紹:
1、落枕:中脘、滑肉門(健側),商曲(患側)。石關
2、肩周炎: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患側)。
10、痛經:氣海、關元、雙氣穴、雙下風濕點。加中脘、天樞、雙上風濕點。惡心嘔吐加中脘,頭痛在中脘周圍加針,腹痛加天樞,肝氣鬱結加雙上風濕點。
11、更年期綜合症: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關元下5分、雙商曲、雙氣穴、雙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頭痛加中脘旁,情緒波動加右上風濕點,潮熱盜汗加雙氣旁,泌尿症加中極、雙大巨,體虛加關元下、雙氣穴下5分。
15、急性結膜炎:中脘、下脘下、雙上風濕點下(滑肉門旁開5分上3分、中脘上5分旁開3分。
16、腎衰: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雙氣穴、雙氣旁、雙滑肉門、雙外陵。全身浮腫加水分、雙大橫雙水道;肝氣鬱結加右上風濕點。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这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腹针疗法

四、腹针疗法之优点
• 腹针疗法除了与其他针灸疗法一样的优点: 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性价比高、 绿色环保外,还具有无痛、速效、长效的 特点。
• 古人说:“一针二灸三服药”。在农村,对于尚 处于看病难、缺医少药状况的我国10亿农民来说, 包括腹针疗法在内的针灸应当成为防治疾病的首 先选择和经常选择,如果乡村医生能够很好的学 习这些医疗技术,基本能满足一般防治疾病的需 求,有利于促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解决。 在城市,由于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疾病谱的 变化,腹针及其他针灸疗法同样大有作为,对于 颈腰椎病、失眠、疲劳综合症、脑病后遗症、高 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均有明确的疗效, 应当大力推广。
• 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 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尽管也能取得良 好效果,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 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 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腹针疗法真正 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 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髓,行脏腑 经络局部同时并举之事,也应算其特色之 一吧。
• “先天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阐发是在没有任 何文献记载和报道参照的前提下,在大量 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得来,符合中 医思维特点和突显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特色。 小平先生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 准”!对于任何事物的认识都是从实践中 来的,理论的提出和创新必定要遵循从实 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循环往复的规律, 任何理论之所以成其为理论,就在于能指 导实践,否则这个理论就是谬论。
• “神龟图”并非仅仅指向以上这些点,而是 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 的穴区带,这就是腹针疗法之所以可以根 据病情对相应部位进行即时调整的原因。 上风湿点穴(双)、上风湿外点穴(双)、 下风湿点穴(双)、下风湿下点穴(双)、 气旁穴(双)为薄先生发现的新穴。“神 龟图”不失为腹针疗法的又一大特色。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

图文详解:腹针疗法及16例常用处方腹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的穴位以调整气机阴阳,实现人体阴阳动态平衡,从而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一种全新的针灸疗法。
腹针神龟图原理:它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其精华是以腹部的神阙为调控系统,提出人之先天,从无形的精气到胚胎的形成,完全依赖于神阙系统。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腹部不仅包括了内脏中的许多重要的器官,而且还分布着大量的经脉,气血向全身输布,也是审察症候,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
因此其治疗内脏疾病和慢性全身疾病疗效显优势。
其治疗体系为以腹部的肚脐为中心进行调控,因为人在出生前,脐带是维系生命的纽带,人体的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依赖于脐带的输送。
腹部又是五脏六腑会聚的地方,所以采取腹部穴位治疗可调整全身的经络,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的目的。
特点:1. 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2.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3.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4.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5.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治疗范围:该疗法治疗范围广,涉及病症多,过敏性鼻炎、痛风、哮喘、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糖尿病、失眠、抑郁症、耳鸣、耳聋、胆囊炎、胰腺炎、中风后遗症、黄褐斑、青春痘、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帕金森、肥胖症、阳痿、胃肠疾患、肠易激综合征、长期便秘、反复口腔溃疡、儿童假性近视、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患、颈腰椎膝踝关节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网球肘、偏头痛、带状疱疹后遗痛等绝大多数疼痛病症均有显著疗效。
针具: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Φ0.22mm、Φ0.20m m、Φ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基本技术:腹针取穴方法1、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腹针针法的环节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针灸治疗的新疗法。
特点之一是:操作方便、容易学习、容易掌握,并能不断地提高治疗水平。
掌握腹针,必须全面理解和熟悉特效腹针疗法的基本知识,要掌握好三个环节:
一、掌握好多种取穴方法腹部存在广泛的经脉,理解十二经、奇经八脉和早期经脉的规律,灵活用好三种取穴方法,即(1)循经取穴法;(2)定位取穴法;(3)八廓取穴法。
循经取穴法和八廓取穴法,目的在于调理人体的脏腑机能和疏通经络;定位取穴在于治疗人体相对应部位的病证。
综合灵活使用三种不同取穴方法是掌握腹针的重要环节之一。
八廓取穴法是根据后天八卦和五行学说的规律,以腹部八个方位中的有效腧穴,用以加强调理脏腑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二、掌握好腹针常用的基本处方。
特效腹针疗法总结了几个有效的基本处方,即:(1)补脾肾方:包括中脘穴和关元穴;
(2)调脏腑方:由中脘、下脘、气海和关元四穴组成:(3)通经络,行气血方:即双滑肉门穴、双外陵穴;(4)清热解毒方:由中脘、下脘穴和双上风湿点穴下组成;(5)改善头部供血方:由中脘、下脘、下脘穴上、双商曲穴组成,或加刺下脘穴上至双商曲穴连线之中点;(6)调脾燥湿方:选用双大横穴。
这
些基本处方是腹针治疗用以调理脏腑机能、疏通经络、清热解毒和治疗身体各部位疾病非常有效的基本处方;也是腹针治疗各种疾病处方中的基本方。
掌握这些基本处方,灵活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各种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难病等。
三、掌握好不同针刺深度的规律腹针治疗在针刺深度上有严格的区别和要求。
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根据治疗所达到的不同效应,而选用不同的针刺深度。
针刺深浅的目的和原则是:为调理脏腑功能,一般采用中刺或深刺;为疏通经络多采用中刺;为定位调治人体各部位病证时选用不同程度浅刺或中刺。
定位针刺早期经络范围内的腧穴或针刺点,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加以分析,要考虑患者病情的轻重,病程的长短,病位的深浅,而选择不同的深度,以提高腹针治疗效果。
存针刺深度的实践中,彭印高氏2001年的论文报告中明确提出:调脏腑,通经络,改善脑血流异常,腹针针剌的深度以“浅入肌层即可,体胖者适当增加深度。
”完全能取得良好疗效。
特效腹针疗法的可重复性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针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
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
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
一种技能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必须要规范操术。
这些原则规范是特效腹针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也是应用腹针能获得可重复性的保证;这些规范更为广泛普及、推广和发展腹针奠定了技术基础。
从腹针的广泛的重复中,也充分体现了特效腹针疗法所具有的疗效明显,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只要掌握特效腹针疗法的知识和技术,患者的病情明确诊断、合理辨证、正确施术,腹针治疗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腹针临床疗效的特点
腹针针刺的安全与无痛“腹部深如井”,比喻人体的腹部既有腹壁的厚度,也有腹腔的深度。
腹壁组织解剖具有不同的结构,从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腹横肌、腹横筋膜、腹膜外组织直至腹膜壁层。
如针刺透过腹膜脏层,即深入腹腔内。
腹针针刺的深度应浅在皮下浅筋膜,深至不过腹横肌,其间的各层次组织。
这不仅是针灸学明确规定的针刺解剖深度,同样也是腹针针刺的有效层次。
腹针施术应严禁刺入腹腔内。
腹针针具选用30—40毫米、即1—l.5寸长度的毫针,其长度完全可以达到腹针治疗的预期治疗效果,增加毫针的长度并不意味能增加治疗效果。
了解腹壁的组织解剖,掌握针刺的最深层次,选用合适长度的针具,保证了腹针治疗的绝对安全。
由于腹壁的痛觉呈现弥散性,痛觉不敏感,使腹穴与其它部位腧穴表现出不同的针感反应。
传统针刺时产生酸、麻、胀、痛、重等得气感,大多认为出现针刺得气感,并向病变部位循针感传时,所谓“气至病所”疗效才好。
腹针的针刺,一般无酸、麻、胀、痛、重得气感,但在中、深刺时,术者针刺时可有“手下沉紧”、“阻挡”或“如鱼吞饵”等手感,并出现“刺至病所”之显著疗效,让患者在毫无痛苦下,而使腹针治疗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一快速出现的针刺疗效,被许多患者誉为“神针”或“神奇的疗效”。
腹针治疗所具有的“神奇疗效”,实践可以检验。
由于腹针治疗安全、无痛,针刺后迅速出现明显的治疗效果,被众多的患者所接受。
腹针治疗病程较短的各类疾病,一般存短暂的时间内即可达到满意效果,很多疾病往往l或2次针刺即获治愈疗效。
例如:病毒性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结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感染、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睑腺炎、痔感染、附件炎、盆腔炎、过敏性疾病等。
常见病中比较难治的面神经麻痹、带状疱疹、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症等等,经6至12次针刺也能获得满意疗教。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性、缺血性中风等,病情稳定即可开始针刺治疗,其后遗症治疗20次,疗效也非常良好。
腹针不但可以治疗内伤性疾病,慢性病。
腹针还能治疗许多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各种病症。
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腹针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腹针还可以用于养生保健、用于美容。
在广泛的临床与保健应用过程,腹针的应用价值将会更加巨大。
“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发展中的针灸新技能,其疗效完全能在实践中证实。
实践必然不断地充实腹针的理论、经验和科研成果。
腹針
腹針
二十四個穴
中脘(臍上4寸),
下脘(臍上2寸),
水分(臍上1寸),
神闕(臍中),
氣海(臍下1.5寸),
關元(臍下3寸),
中極(臍下4寸),
商曲(臍上2寸,旁0.5寸),石關(臍上3寸,旁開0.5寸),陰都(臍上4寸,旁開0.5寸),氣穴(臍下3寸,旁開0.5寸),滑肉門(臍上1寸,旁開2寸),天樞(臍旁2寸),
外陵(臍下1寸,旁開2寸),大巨(臍下2寸,旁開2寸),水道(臍下3寸,旁開2寸),大橫(臍旁4寸),
氣旁(臍下1.5寸,旁開0.5寸),
上風濕點(臍上1.5寸,旁開2.5寸),
上風濕外點(臍上1寸,旁開3寸),
上風濕上點(臍上2寸,旁開3寸),
下風濕點(臍下1.5寸,旁開2.5寸),
下風濕下點(臍下2寸,旁開3寸),
下風濕內點(臍下1.5寸,旁開1.5寸。
腹針常用的基本處方:
是腹針治療用以調理髒腑機能、疏通經絡、清熱解毒和治療各部位疾病非常有傚的基本處方。
也是腹針治療各種常見病中的難治病、慢性病以至疑難病症的基本處方。
1、補脾腎方(即天地針):中脘、關元。
2、調髒腑方(即引氣掃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
3、通經絡行氣血方(即腹四關):雙滑肉門、雙外陵。
4、清熱解毒方:中脘、下脘、雙上風濕點。
5、改善頭部供血:中脘、下脘、下脘上、雙商曲、加上脘穴上至雙商曲連線之中點。
6、調脾燥濕方:雙大橫。
病例處方介紹:
1、落枕:中脘、滑肉門(健側),商曲(患側)。
石關
2、肩周炎: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患側)。
3、網毬肘: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患側)。
4、頸椎病:中脘、關元、下脘、下脘上5分、雙商曲、下脘上與商曲連線的中點、雙氣旁、雙滑肉門。
5、腰腿痛、腰椎間盤突出症:中脘、關元、氣海、老年或體虛加下脘。
6、手腕痛:中脘、決定作用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上風濕上點(均患側)。
7、彈響指:中脘、商曲(健側)、滑肉門、上風濕點、上風濕外點、上風濕上點。
8、失眠: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雙滑肉門、雙上風濕點。
實症加雙下風濕點;濕熱內擾加雙外陵、雙大橫;虛症加裕曲、氣穴。
9、中風後遺: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雙商曲、雙氣穴、下脘上5分、雙滑肉門、雙外陵、下脘上與商曲連線的中點。
10、痛經:氣海、關元、雙氣穴、雙下風濕點。
加中脘、天樞、雙上風濕點。
惡心嘔吐加中脘,頭痛在中脘周圍加針,腹痛加天樞,肝氣鬱結加雙上風濕點。
11、更年期綜合症: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關元下5分、雙商曲、雙氣穴、雙滑肉門、雙外陵、雙大橫。
頭痛加中脘旁,情緒波動加右上風濕點,潮熱盜汗加雙氣旁,泌尿症加中極、雙大巨,體虛加關元下、雙氣穴下5分。
12、感冒:中脘、下脘、下脘下2分、雙滑肉門、雙上風濕點。
體虛加關元、氣海、雙氣穴;咽喉腫痛加中脘下;咳嗽加左下風濕點;痰多加雙大橫;鼻塞加中脘外上。
13、過敏性鼻炎:中脘、下脘下、雙上風濕點。
中脘上4分旁開2分。
14、踝關節扭傷:中脘、關元、雙氣穴、大橫(健側)、外陵(患側)、下風濕點(患側)、腫痛加水分。
15、急性結膜炎:中脘、下脘下、雙上風濕點下(滑肉門旁開5分上3分、中脘上5分旁開3分。
16、腎衰:中脘、關元、下脘、氣海、、雙氣穴、雙氣旁、雙滑肉門、雙外陵。
全身浮腫加水分、雙大橫雙水道;肝氣鬱結加右上風濕點。
.
精选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