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之王籍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整理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选粹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使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3.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

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

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孔子之孙孔仅的再传弟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4.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

他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创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

5.《左传》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大事,《曹刿论战》即选自此书。

6.司马迁,汉朝人,著《史记>。

鲁迅称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战国策》,记载战国时期各国游说之士的策略。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质量分析质量分析是对成品质量达到技术标准的要求和符合使用需要的程度所作的技术经济分析。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语文月考试卷质量分析】反省是我们温故知新的基础,是我们学以致用的标准。

一、本套试卷的考试范围:难易适中,重点突出,考察全面,与中考题型较为吻合,虽然在课外阅读题上有一定的难度,但还是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

通过试卷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突出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对课文的讲述也到位,围绕着教材教参以及相应的材料,在备课上课方面做的较好,重视作文教学,重视复习课。

所以学生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题目以及作文方面做的都比较好。

二、出现的问题:古诗文默写题很多学生知道填写哪一句,但是容易写错别字;文言文知识没有彻底识记,不该扣分的还是丢分了;课外阅读部分做得不是很好,学生不懂不同题型的解题方法,下笔没有方向;名著缺背漏背的也不少;综合性学习得分不高,学生练习过少;作文存在审题不清、选材陈旧、观察力不强,知识面狭窄,书写潦草等问题。

三、具体改进方案:1、积累运用部分(古诗填空以及文言文)(1)强化文学基础常识的训练;(2)定期组织“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译句”等练习,强化基础的巩固。

2、阅读部分: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年级的特点,准备每周“课外阅读一测验”,强化考试两种文体的阅读。

3、名著部分:强调学生课外阅读名著,并以考试的形式来检测学生的阅读进程以及阅读效果,以督促学生真读书。

4、综合性:强化题型的训练,注重解题方法,做到对症下药。

5、作文:(1)强化学生作文的修改环节,让学生在修改作文中学会写好作文。

(2)优秀文章示范。

每周抽出30分钟(占用自习课)教师或学生推荐一篇适合阅读、有助于写作的好文章,字数在千字左右,注明推荐原因,查找文章赏析等与学生评议,促使学生积累好词妙句、写作方法,拓展学生写作素材。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11

初中语文古诗鉴赏11

中考诗歌赏析的复习策略一、考点透视窗“新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诗歌赏析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主要有三个特点: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古代诗词为主(唐诗宋词),现代诗歌为辅;主观题为主,客观题为辅。

常考知识点:1、理解诗意。

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沉含义的领悟。

2、品味语言。

品析生动、典型的词语,理解它们的表达效果、作用,体味诗句语言的精妙,品味全诗语言的特点。

3、分析技巧。

分析诗中修辞手法的含义及作用,赏析重点语句(如一语双关、或含义深刻、或蕴含哲理等)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分析诗歌的表达方式,如写景方法、抒情方法、借物咏怀、象征手法等。

4、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揭示的社会问题。

5、结合作者遭遇、社会背景及写作目的,展开联想、想象的翅膀,体味作品的意蕴。

二、诗歌赏析的常见题型1、主旨情感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目,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写的形象特点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者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题格式:这首诗通过()形象或景物,写出了()的情境或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应答材料:(情感类)忧国忧民,或怀古伤今,或建功立业,或忆友怀旧,或思念亲人,或寄情山水,或怀才不遇,或蔑视权贵,或相知相见,或离情别恨。

例1:(2006年潍坊中考题)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1)“山青花欲燃”这句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答案:(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六章 初中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复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  第六章  初中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 复习

第六章初中生应掌握的文学常识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代表作《论语》入选课文《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十课,八年级上册24课《大道之行也》2、墨子(前476—前390)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著有《墨子》入选课文九年级下册17《公输》。

3、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使官,著有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入选课文《曹刿论战》九年级下册21课4、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与孔子并称“孔孟”著有《孟子》入选课文九年级下册18课《孟子》二章。

19课《鱼我所欲也》5、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河南商丘人,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入选课文九年级下册20课《庄子故事》两则。

6、韩非(前280—233)战国末期韩国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有《韩非子》入选课文七年级上册30课《智子疑邻》7、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河南人,战国时期道家代表热物之一著有《列子》十八篇入选课文九年级下册23课《愚公移山》。

8、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思想家,文学家,袭父封为淮南王,编有《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入选课文七年级上册30课《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25课《共工怒触不周山》9、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陕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纪传体通史《史记》,入选课文九年级上册21课《陈涉世家》。

10、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著有《诸葛亮集》,入选课文九年级上册24课《出师表》。

11、刘向,西汉末年人,编定了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入选课文,九年级上册22课《唐雎不辱使命》。

下册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12、陈寿,(233-297)字承祚,四川南充人,著有《三国志》,入选课文九年级上册23课《隆中对》。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基础知识归纳分(fèn)外妖娆(ráo)成吉思汗(hán)数(shǔ)风流喑(yīn)哑襁(qiǎng)褓(bǎo)颤(chàn)动旁骛(wù)亵(xiè)渎强聒(guō)不舍污蔑(miè)深邃(suì)睿(ruì)智恪(kè)尽职守舐(shì)犊(dú)重蹈覆辙(zhé)灰烬(jìn)涕泗(sì)横流廓(kuò)然无累气吞斗(dǒu)牛忐(tǎn)忑(tè)繁衍(yǎn)无与伦(lún)比怒不可遏(è)寒噤(jìn)鄙(bǐ)夷嗤(chī)笑恣(zì)睢(suī)戳(chuō)穿栈(zhàn)桥拮(jié)据(jū)煞(shà)白褴(lán)褛(lǚ)阔绰(chuò)撇(piě)嘴发窘(jiǒng)抽噎(yē)恍(huǎng)惚(hū) 棱(léng)角斩钉截(jié)铁根深蒂(dì)固孜孜(zī)不倦汲(jí)取锲(qìè)而不舍不言而喻(yù)持之以恒(héng)彷(páng)徨(huáng) 诘(jié)难味同嚼(jiáo)蜡吹毛求疵(cī)狡黠(xiá)狂妄(wàng)自大咬文嚼(jiáo)字豁(huò)然贯通开卷(juàn)有益省(xǐng)悟祈(qí)祷(dǎo)尴(gān)尬(gà)面面厮觑(qù)恃(shì)才放旷缀(chuò)耕鸿鹄(hú)陈胜王(wàng)间(jiàn)令忿恚(huì)被(pī)坚社稷(jì)怫(fú)然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造诣(yì)存恤(xù)归咎(jiù)1、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古代重要作家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汇总:古代重要作家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语文常考文学常识:古代重要作家古代重要作家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

教材选其作《观沧海》。

2.诸葛亮,字孔明,被誉为智圣,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我们学过他的《诫子书》《出师表》等。

3.刘桢,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

我们学过他的《赠从弟(其二)》。

建安七子:是东汉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4.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我们学过他的《饮酒(其五)》《桃花源记》。

5.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

我们学过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

6.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医学家,有《陶隐居集》。

我们学过他的《答谢中书书》。

7.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有诗佛之称。

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之一,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他的诗画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我们学过他的《竹里馆》《使至塞上》。

8.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

教材选其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9.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其诗想象丰富,语言瑰丽活泼,风格豪放飘逸。

教材选其作《行路难(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等。

10.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称为诗史。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教材选其作《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望岳》等。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1.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我们学过他的《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韩愈,字退之,世称昌黎先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精选: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精选:第六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精选:第六单元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单元记忆理解考点复习(第六单元)一、作家作品1.《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

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

鲁迅评价《史记》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内容多记谋士(策士)的活动,写他们雄辩的言辞和机智的运筹。

3.《隆中对》作者陈寿,晋朝人,史学家,所著《三国志》65卷,记载从公元220年到公元280年这段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4.《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青年时隐居隆中,人称“卧龙”。

5.《望江南》作者温庭筠,字飞卿。

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

6.《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

7.《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8.《武陵春》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擅长写词,南渡前大体表现闺情,内容较狭隘。

南渡后,词中充满孤寂无依的愁苦,反映了南渡人士辞别乡土、国破家亡的感情。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人。

他发扬了苏轼的词风,后世以“苏辛”并称,是文学史上杰出的豪放词人。

著有《稼轩长短句》。

二、字音字形1.正音字鹄(hú)適 (zhé)笞(chī)铚(zhì)柘(zhè)毋(wú)谯(qiáo)谯(qiáo)闾(lǘ) 篝(ɡōu)徇(xùn) 挠(náo)缟(ɡǎo) 诣(yì)祲(jìn)怫(fú)雎(jū)屏(bǐnɡ)人裨(bì)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猖(chānɡ)蹶(jué)崩殂(cú)猥(wěi)挟(xié)天子舴(zé)艋(měnɡ) 以彰(zhānɡ)其咎(jiù)羌(qiānɡ)管恚(huì)陟(zhì)罚臧(zānɡ)否(pǐ)貂(diāo)裘(qiú)咨诹(zōu)跣(xiǎn)夙(sù)夜忧叹2.形近字缟(缟素)跣(徒跣)镐(镐头)洗(洗衣)3.多音字抢:抢(qiǎnɡ)险;以头抢(qiānɡ)地屏:屏(bǐnɡ)人;屏(pínɡ)障三、词语积累重点词语:苟:如果。

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

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中考语文必考文学常识11.“四书”、“五经”“四书”指四部儒家经典即《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即《诗经》、《书经》、《礼》(《周礼》、《仪礼》、《礼记》)、《易经》、《春秋》。

2.《诗经》《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作品。

《诗经》通称为《诗》或《诗三百》,到汉代,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这是《诗经》的精华,如《伐檀》、《硕鼠》。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系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优良传统的源头,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对我国文学,尤其是诗歌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歌的形式以四言为主,多数为隔句用韵,并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3.《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前后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史事。

《左传》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4.《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21卷。

传为左丘明所著。

全书按不同国家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

《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国语》分别写不同国家,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5.《楚辞》《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诗歌的形式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之王籍
有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之王籍
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

南朝梁诗人。

因其《入若耶溪》一诗,而享誉王籍诗史。

有文才,不得志。

齐末为冠军行参军,累迁外兵记室。

王籍,文海。

琅邪临沂(属山东)人。

其父王僧佑为南齐骁骑将军,晋安王文学。

王籍自幼习文,博涉有才,为任、沈约所赏识。

仕齐为冠军行参军,入梁为安成王主簿,天监中为湘东王萧绎谘议参军,迁中散大夫。

547年(太清元年)引安西府谘议参军,带作塘令,不理县事,不久逝世。

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他在会稽所作《入若耶溪》一诗尤为人们所称道。

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南方文人击节赞赏,叹为文外独绝;北朝卢询祖、魏收则不以为然。

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举出《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句,以为籍诗生于此意尔。

颜氏此说,恐失之穿凿,但此诗这种动中有静的表现手法对后世颇有影响。

萧绎曾集其文为十卷,已佚。

总结:梁天监末任湘东王萧绎咨议参军,迁中散大夫等。

王籍诗歌学谢灵运,《南史·王籍传》称时人咸谓康乐之有王籍,如仲尼之有丘明,老聃之有庄周。

存诗二首,逯钦立辑入《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