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范文

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范文
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范文

2019年幼儿园针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消毒措施

l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常见于4~9月份。该病常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感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被患儿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可通过日常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或水源,可经口感染。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差,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易发病。

一、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1、晨午检:每天早上中午幼儿入园时,由园长亲自带领教师在门口对入园的幼儿进行晨午检,仔细检查每位幼儿的手、口腔等部位,如发现可疑患儿严格执行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及时劝其到医院就诊,如诊断不是手足口病,必须持医院诊断证明书方可入园。幼儿入园后,由班内教师中午再进行一次午检,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即动员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

2、洗净手入园:晨午检后,儿童彻底洗净手后入教室。

3、目前流行季节,托幼机构校门内可放置消毒液(1000 mg/L

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浸泡的消毒垫,儿童入托时,双脚踩过消毒垫后再入园。

4、谢绝家长进入托幼机构,进入前洗手。

5、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

工作,及时就诊。

l二、加强幼儿卫生教育

l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方面的教育,①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指导各班幼儿饭前、便后勤洗手,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②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预防病从口入;③可通过召开家长会或其他方式,及时向家长讲解防疫部门的卫生常识,让家长近期不要带幼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症状及预防措施,提高家长和幼儿的卫生防疫意识和能力,做到家园同步。

l三、认真做好预防性消毒工作

l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

l1。空气消毒: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l2。玩具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教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l3。环境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四、消毒措施

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该病毒的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正确预防措施 手足口综合征,人们习惯称“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一种病毒性感染。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保健知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知识问答 1.什么是手口足病?这是一种发生在小年龄托班小班(4岁以内)幼儿多见的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一般传染病,年长儿及成人也感染,但一般症状较轻,或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在托幼机构内容易发生流行。 此病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及位于手足之皮疹,手足口病的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口痛、厌食及低热(38度),亦可不发热。口腔内可见散发性小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粘膜及硬腭处。四肢,尤以手足部可见斑丘疹或疱疹,数量多少不定。病程短,多于1 周左右痊愈。皮疹发展很快,痊愈后不留疤,不痒不痛,不流脓,成簇状出现个别患者可引起肺炎、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可通过鼻涕、唾液、粪便、共用玩具等传染。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既通过直接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菌者的鼻和咽喉分泌物及粪便而感染,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3.手足口病的潜伏期是多少?一般为3~6天,平均4天。 4.手足口病患儿多久可来幼儿园?病程通常一周左右,愈后良好,到幼儿的疱疹全部干燥结痂,到医院取得医生的痊愈证明即可返园。 5.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的幼儿要医学观察多久?7天(5~10天) 6.发生手足口病如何护理?手口足病没有特效药,对症治疗有发烧进行退热,服用板兰根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桂林西瓜霜口腔治疗溃疡。幼儿穿宽松透气的鞋袜,多洗手保持清洁,饮食上可以吃些绿豆薏苡仁粥,或是山药米仁赤豆粥,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利湿的作用。 手足口病的预防办法有那些? 1.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机会。尤其是小孩子,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舔手、咬指甲。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洗脸、换衣服。饭前便后肥皂流动水洗手。 2.在疾病流行时,请大家尽量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地方,以减少感染机会 3.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彻底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清洁。总之: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要挑食偏食,多吃蔬菜水果。勤洗手,多运动多户外活

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

2017年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计划 为切实做好我镇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根据市卫计局、市疾控中心下达的文件精神和工 作要求,并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及时发现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减少聚集性疫情的发生和死亡病例,控制暴发和流行 规模。 二、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全面准备,依靠科学、依法管理,加强合作、统一领导,分类处置、有效 应对。 三、主要职责:负责全区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急处理和督导工作。 四、普通病例发现、报告和监测 托幼机构及小学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落实落实晨午检制度,定期对 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状况进行巡查,及时核实缺勤、缺课原因,一旦发现疑似手足 口病例或其他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要及时送医院救治。 卫生院实行首诊负责制和预检分诊制,接诊手足口病例时,除了根据《手足口病诊疗 指南(2010年版)》诊断和救治病人,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报告疫情,报告疫情时要详细报告病例的现 居住地、学习(工作)地点、家长姓名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疫情管理员及时浏览疾病 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及时审核相关信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定期到辖区内托幼机构、学校进行督导管理。 五、聚集性疫情报告和调查 托幼机构和学校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1周内,同一托幼机构、学校等集 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 以上;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时,应以最 快的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并配合市疾控中心搞好相关资料收集、调查和督导工作。 六、控制措施(一)病例管理。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轻微,可以居家隔离治疗,领导小组组织村医对居家治疗病例每日访视。每日浏览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将辖区内的 患者基本情况告知相应村医,由其到患儿居住地进行面访。访视时告知家长或监护人 居家患儿不应外出,避免与未发病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后1周。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每4小时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发现神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重难点: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措施。 活动准备: 手足口病例图、视频及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每天老师都会给你们检查小手和嘴巴,谁知道这是为什么?(请幼儿讲述) 二.介绍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 1.看来小朋友们对手足口病都已经有所了解,那手足口病都有哪些症状呢?(幼儿讨论)得出结论:症状:潜伏期2-5天,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很疼。还会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病重的会并发脑炎、心肌炎、肺炎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所以,小朋友不舒服时要赶快告诉老师和大人,及时就医。 2.请幼儿观看手足口病例图片。(加深幼儿对手足口的认识)2、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病菌是怎么传播的呢?(幼儿讨论)

小结: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传播:一是人群密切接触;二是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通过空气传播;三是引用或吃了被病人污染的水、食物。过粪、口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我们在接触都会得病。 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 3、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幼儿讨论)小结: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2)早上入园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用肥皂,六步洗手法)、勤剪指甲、勤洗澡。 (3)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4)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经常串门;不要和患病儿童接触。 (5)家长外出回家后,立即让家长洗手、换衣服,防止将病菌带给自己。 (6)饭前用84抹布擦餐桌,不吃生冷食物;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不挑食,注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7)保持活动室或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垃圾及时清理、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教案

三年级“预防手足口病”主题班会方案活动内容:小学预防与应对手足口病的措施 活动地点:三年级教室 活动时间:4月23日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2、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手足口” 1、出示手足口病的患儿图片,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2、教师介绍全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⑴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 广为流行。 ⑵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⑶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⑷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 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 率最高。 4、症状: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 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二、预防“手足口” 1、预防措施: ⑴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⑵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⑶健康学生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⑷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⑸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幼儿加强营养,注 意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⑹花卉:吊兰、龟背竹、满天星、芦荟、龙舌兰。 ⑺艾叶煮水泡脚,患儿隔离2周。水泡结痂,皮疹消退,热度消退。 2、正确洗手: (1)、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擦上肥皂或洗手液。 (2)、搓:手心、手臂、指缝相对搓揉20秒。 ①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②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③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④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⑤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⑥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三、活动总结:学生通过主题班会的学习,知道了手足口病预防关键是从日常生活的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发病率就会下降。我用15字方针“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概括了预防措施,同时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要过于劳累,增强免疫力。此外,建议学生少去拥挤的场所,尽量减少与家畜的直接接触等预防措施。最后,我还教给学生正确的五步洗手法:湿、搓、冲、捧、擦。这次班会再次让大家认识到了预防疾病,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方案 一、方案由来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为婴幼儿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传染,以及接触疱疹液,或被污染食物、衣服、用具等由消化道间接感染。为增强全园教职工疾病预防与控制意识,不轻病,不恐病,提高全园教职工防病能力,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手足口病,保障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我特意制定了“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方案”。 二、工作目标 1、全园教职工认真学习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做到不轻病,不恐病。提高防病能力, 2、有效预防手足口病,仔细观察幼儿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早治疗。 3、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隔离,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杜绝各类传染疾病的发生。 三、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手足口病预防及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园长 副组长:副园长、教导主任、后勤主任、保健医生 组员:各班教师及保育员 四、预防及处理措施 (一)园务措施 1、加强有关手足口病的知识及技能培训,增强全园教职工对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应急处理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健康生活习惯。

2、至少组织一次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与其它幼儿园交流预防手足口病的成功经验,尽量争取聘请医院儿科医生入园给全园教职工及家长做讲座及指导。 3、幼儿园通过宣传栏、家园联系册、站、《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向幼儿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4、保持幼儿园空气质量清新,睡眠室、教室、洗手间、办公室、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个小时。 5、幼儿园给全园幼儿及教职工提供洗手液,提供消毒液及消毒柜,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紫外线消毒,对幼儿的日用品及幼儿园的各种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消毒。 6、如果15天内发生13例或占全园幼儿%的手足口病确诊病例,应及时上报应急小组组长,将关闭幼儿园2周。 (二)保健医生 1、保健医生和带班老师认真做好幼儿入园的晨检和午检工作,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细致地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并做好幼儿入园情况登记工作。 2、发现幼儿发烧或可疑症状,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确诊,避免疫情的进一步发展;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医生以书面形式及时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在园幼儿有发烧等情况后进行紧急隔离,由保健医生通知家长病儿的病情并送往医院诊治,或拨打“120”救护电话,确诊病情后进行相关处理。 4、家长及教师一定要报告本园医务室,不得隐瞒病情。保健医生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在第一时间内上报疫情责任被告人(园长或授权人),并由疫情责任报告人以电话及书面信息等形式,上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幼儿园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卫生消毒 幼儿园要保持每天放学消毒一次,有必要条件的应该中午一次晚上一次。孩子玩耍的教学玩具要用专门的消毒液浸泡消毒,通常使用的84消毒液,一般把教学玩具浸泡一小时左右就可以。地板和桌椅也要用84消毒液擦一遍。孩子们一般都是在幼儿园里面吃饭,孩子们用的餐具也要专门的餐具消毒液进行刷洗,保证环境的卫生清洁。 2、预防宣传 幼儿园老师要对孩子家长做好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孩子们回到家里以后,要让家长们多留意孩子的身体状况,在家里面如果孩子出现了发热,皮疹等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尽早的带孩子到医院做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孩子没有痊愈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让孩子接触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是上幼儿园上学。 3、做好检查 幼儿园在教学期间也要注意孩子们的身体情况。如果发现孩子们在上学的时候有发热,出皮疹的状况的时候要立即通知孩子的家长,病把孩子及时隔离送医院检查治疗。在注意观察一下在一起上学的孩子们是否有疑似症状的发生,如果是在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必要时做好停课的准备。 4、注意饮食 幼儿园大部分是提供一顿午餐的,孩子的饭菜要尽量加热一下,凉菜凉饭应当避免,过期变质的食物及时的清理。另外在特殊的时期,应给孩子准备一些能有效的提高抵抗力的食物,比如青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5、建立定时排查常规 校医院医生、社区医院医生要定期到幼儿园给孩子做体检,或者去幼儿园的门口值

班,在上下学的时间,检查儿童在上述的三个部位是否有病变,如果有发现可能症状,应及时将其与其他孩子进行隔离,防止疾病的蔓延。给孩子做体检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建议一个定期的检查制度,在地区内的高发病时期,检查的时间间隔要短一些,相反,如果该地区发病率低,可以间隔的时间长一些。 6、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幼儿园的老师应当与孩子的父母一块努力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老师与家长应定时的沟通,交流预防疾病的经验。 手口足病的家庭护理 1、消毒隔离患儿在及时就医的同时,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暴晒。 2、清洁物品开窗通风手足口病患儿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宝宝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减少人员进出宝宝房间,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避免继发感染。 3、口腔清洁手足口病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哭闹不眠等,要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小儿,可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辅以超声雾化吸入,以减轻疼痛,预防手足口病细菌继发感染。 4、饮食营养手足口病患儿宜卧床休息一周,多喝温开水,给宝宝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幼儿园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认真做好晨午检工作

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的消毒隔离措施 手足口病系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手足口病主要通过被患者的粪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穿破的水泡亦会传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具传染性。消毒方法如下: 一、空气的消毒 1、病房有人的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①室内空气的消毒可采取通风换气法,经常打开门窗,使室内空气对流,空气中的病菌随空气流动而置换到室外,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每天通风换气至少1~2次,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 ②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 ③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机消毒。 2、在无人情况下的空气消毒: ①紫外线消毒: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 ②过氧乙酸喷雾:用0.5%过氧乙酸溶液(8 ml/m3) 气溶胶喷雾,关闭门窗30分钟。 二、地面、墙壁及一般物体表面: ①喷雾法: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 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60min。喷洒后,应在无人的情况下紧闭门窗,消毒后,应开门窗通风,人才能进入;用2% 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 ②熏蒸法:房屋经密闭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 三、病人的衣服、被褥等物品的消毒 病人使用后的床单、被服等物品,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消佳净原液稀释100倍)浸泡30min或用干净的双层布袋封扎,送负一层床垫消毒房(耐热的)消毒后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床垫可用床单位臭氧消毒机就地消毒或送负一层床垫消毒房消毒。 四、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1比例混合,作用时间30分钟,然后倒入厕所或按医疗废物处理。 五、手与皮肤的消毒确 用含70%乙醇和0.5%氯己定醇复配的手消毒液按洗手方法涂擦1~3分钟或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手消毒剂,并按说明书使用。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因此,针对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重点要注意下列预防方式:(一)个人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 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 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 2. 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 3. 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

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2-10-16T16:10:25.2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4期作者:陈家新[导读] 患儿应隔离至皮疹消退、水疱结痂,隔离期为两周。 陈家新(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广西玉林 5370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6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及积极做好预防工作,可以帮助患儿疾病康复,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预防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4-0347-02 手足口病在2008年5月被卫生部列入丙类传染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2012年好发于3-6月,以4到5岁以下小儿多见,特别是小于四岁的婴儿,重要症状是表现为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有些也可发生在小腿等其他部位。刚发病2-3天可没有发热,仅仅口腔有丘疹、疱疹,部分破溃,所以常常不被家长发现。重症患儿发展迅速,其病变主要累及脑干和脊髓,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早期最常出现神经萎靡,嗜睡,易激惹,肢体抖动,少有抽搐,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2012年3月-6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人196例,除2例重症患儿转上级医院医治,经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其余全部治愈出院,一般治疗1周即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96例,年龄3个月-13岁,其中2个月-1岁的30例,1岁-2岁的79例,2岁-3岁的54例,3岁-4岁的25例,4岁以上的10例,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精神差,嗜睡、易惊、呕吐、肢体抖动。 1.2 辅助检查常规白细胞升高138例,血糖升高58例,心肌酶谱异常49例,咽拭子及肛拭子病毒分离确诊EV71感染51例,柯萨奇病毒A16感染18例,其余未分离出病毒类型。 1.3 治疗轻症患者可居家治疗。早期应用利巴韦林、炎琥宁、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对症治疗,必要时给予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应用人免疫球蛋白阻断病毒复制,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1.4 结果 2例重症患儿转上级医院医治无效死亡,其他全部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实行严密消毒隔离确诊和疑似患儿分开安置,减少探视人员,地面,床头柜,床,患儿的用具用含氯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500mg)擦拭、被褥、衣服、在阳光下暴晒,患儿的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用等量的消毒剂(每升含有效氯1000mg)浸泡消毒半小时后倒掉,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后用液体皂流动水洗手,严格执行消毒管理制度。 2.2 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心率、脉搏、呼吸和血压等变化,观察有无精神差、嗜睡、呕吐、抽搐、肢体抖动等表现,观察有无烦躁不安,易激怒、高热、面色发灰,呼吸急促,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头痛、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3 发热的护理低中度热仅需多饮温开水,如体温超过38.5度,可行物理降温,温水洗浴(有皮疹着不宜使用酒精擦浴)。高热者遵医嘱以物理或药物降温。使用退热药后1小时复测体温,物理降温后半小时复测体温。头部置冰枕,注意局部皮肤颜色,避免冻伤。在降温过程中注意患儿面色、呼吸、肢端温度。 2.4 用药护理 2.4.1 根据医嘱严格用药,控制输液速度。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应用静脉留置针,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4.2 限制入量应用降颅压药物甘露醇注射液20-30min内静脉注射,避免药物外渗,应用前加温减少刺激,避免结晶, 2.4.3 应用糖皮质激素甲强龙冲击治疗,避免外渗,因甲强龙可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有溃疡病史者要慎用,注意观察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同时监测心率和血压的变化。 2.4.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2.5g,5oml/瓶,开始滴注速度为1ml/min(约15滴/min)持续15分钟后无不良反应可慢慢加快速度,最快滴注速度不超过30min/瓶,在输注的过程中注意观察过敏反应。 2.5 皮肤护理保证患儿衣服、被褥清洁,衣服要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物理降温时动作要轻柔,以免查破皮疹,皮疹破裂者,局部皮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水剂,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2.6 抽搐护理按医嘱给予镇静剂,同时备好氧气,吸痰器及抢救物品,抽搐频繁时用开口器或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放置牙口中间,以防咬伤舌头。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痰液和呕吐物,病室保证安静,操作要轻柔,以减少刺激。 2.7 人工通气与呼吸道管理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严格无菌操作,湿化器和各管道每日消毒更换。及时清除患儿口鼻腔,气管内的分泌物。吸痰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2分钟,防止缺氧。严密观察气管插管位置变化,防止脱出注意呼吸机和人工气道并发症的发生。 2.8 口腔护理和饮食护理患儿因高温、口腔溃疡、疼痛而影响食欲,应给予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以略凉为宜,不能过酸或过咸。以减少对口腔粘膜的刺激,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性溶液漱口,可用棉签蘸3%碳酸氢钠溶液擦患儿的口腔,然后在溃疡面涂锡类散。 3 预防 3.1 家庭预防(1)注意平时做好环境和个人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2)指导儿童改掉吃手指的习惯,远离不洁环境,养成游戏后、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3)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因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加强锻炼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保持营养均衡,增强机体免疫力。(4)每年3-6月,家长要每天常规检查小孩的手足口腔,特别是口腔有无疱疹, 溃烂,儿童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及贯彻"预防为主,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保健室措施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 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 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 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 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 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 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新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通知 尊敬的家长您好: 根据上级通知精神,为防止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园发生,切实保护广大幼儿的身心健康,我园特发《告家长通知书》,希望家长积极配合我园做好幼儿的预防工作。 “手足口综合症”简称“手足口病”,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这种传染病多发于2~5岁的幼儿,这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接触传播。幼儿发病轻重不一。 初期可有手、脚掌出现小红疹及水疱,但不痛不痒,同时口腔黏膜、舌部出现溃疡水疱,有时会伴有疼痛感,这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发病严重的也可有发烧。 口腔溃疡严重的儿童怕热食,影响进餐,出现食欲减退。患儿手脚上的水疱一般会在3~4天内消退,同时体温也恢复正常,然而口腔溃疡却可持续四周。一般病程一周左右,多数能自愈,但如果此前疱疹破溃,极容易产生传染。

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一次感染一般可获终身免役。为有效预防,我园提出以下预防措施: 一、如发现孩子有发热、皮疹的现象,家长应立即带孩子去国家正规医院就诊,同时报告园保健室。 二、如确诊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来园,同时要立即对患儿所使用的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 三、流行季节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患儿接触;要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等,培养孩子卫生防病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四、指导孩子勤洗手。 五、我园将加大晨检力度,对每位幼儿进行详细检查,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做好晨检预防工作。 为了您孩子的健康,建议: 1、家长可天天晨起检查孩子的手心、脚心等皮肤和口腔有无异常,注重孩子体温变化。假如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确诊为手足口病,请及时在家隔离治疗并通知幼儿园老师做好班级消毒隔离工作。 2、给孩子服用一些板蓝根、清开灵等预防药。 3、孩子进入教室前,请您务必配合保育老师,先给幼儿用肥皂洗手消毒。 4、让孩子晚上早点休息,保证孩子足够的睡眠;多喝水和食用有营养的食物,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感谢您的配合,愿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每一天!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一、人员培训 做好人手足口病知识全员培训工作,对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机构防保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培训的重点为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控指南》、《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 离和防护,标本采集、运送与存放等知识。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几个要点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的几个要点 手足口是目前感染性最强的疾病,“一传十,十传百”,绝不是危言耸听。当幼儿园出现一个手足口患儿后,大多学校都是采取干预措施,甚至是临时放假。所以,预防手足口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怎样预防手足口病呢?接下来,妈网百科介绍预防手足口病的几个要求。 手足口病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患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少数病例可发生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和肺炎等重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发生死亡。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手足口病很容易传播,患者、无症状感染者都可作为传染源,唾液、疱疹液、粪便、咽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的病毒,可以污染手、毛巾、手帕、水杯、牙刷、玩具、食具、床上用品、内衣甚至水等,在日常接触中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儿童普遍易感,并且可多次感染。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应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不洁的食物等。 2、在流行季节和地区尽量少到拥挤的公共场所,避免和手足口病患儿接触。 3、保持居家、教室等场所卫生,居家、教室等场所要经常通风换气。 4、定期对玩具、儿童个人卫生用具(水杯、毛巾等)、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减少感染机会。 5、关注儿童体温变化并时常查看口腔、手及足底等部位是否有皮疹,发现有类似症状后,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6、托幼机构和学校做好晨午检工作,如出现手足口病病例,应按要求采取停班、停园措施,家长应给予理解与配合,防止手足口病的传播蔓延。 7、如果手足口病患儿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呼吸浅促、心率加快、四肢温度下降等现象,需提高警惕,及时到条件较好的医院就诊。

幼儿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反思大班教案及反思

幼儿园健康教案《预防手足口病》及教学 反思大班教案及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2、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3、心理上知道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巩固对手足口病的病症认知。 活动难点: 知道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预防手足口的专题视频、医护人员外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藏着一些可以在人群中传播的病菌,一旦潜伏在我们身体上,我们也会成为疾病的传播者,而且身体会很不舒服。请说说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 二、基本环节 1、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你听说过这种病吗?说说你知道的病症。 2、看视频:预防手足口 3、回顾(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将视频里看到、听到的预防手足口的方法记录下来,大家讨论,推选美术技能强的一名同伴做记录)——因为看过听过可能会忘记,但是自己记录一遍会有很深的印象。 4、请各小组做记录的幼儿带上记录好的大纸卡贴在黑板上,并指着记 1

录的内容一一陈述,师幼倾听。 5、小结:看记录卡总结幼儿熟悉的几种方法,教师适当补充。 三、结束部分 老师准备了红色和绿色的小卡放在图书区,小朋友们每天来幼儿园后根据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哪一张卡在晨检谈话中告诉大家:红色的卡表示身体有病或者需要多喝水等,绿色的卡表示很健康。没有发热或者不是转染病的小朋友可以上幼儿园,带上医生开的药,保育老师会照顾你喝药。健康的身体需要学会自己关心。 活动反思: 幼儿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预防手足口的方法,比较形象,效果好。看动画视频的效果比教师口头介绍有直观教育作用。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强。 幼儿百科: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表现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 2

手足口病 应急预案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手足口病个人防护措施

手足口病个人防护措施 1、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和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4、照顾儿童的人在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5、婴幼儿的奶瓶、奶嘴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6、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7、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8、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9、手足口病传播途径较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要保持居室、教室的良好通风。 手足口病消毒 1、室内空气: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奶瓶和食饮具:患儿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使用。食饮具每日煮沸消毒20分钟,或用84消毒液12.5ml加入5斤水中擦拭或浸泡消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3、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84消毒液25ml加5斤水中擦拭或浸泡消毒15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4、衣物、被单:阳光下曝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84消毒液25ml 加入5斤水中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洗干净。 5、厕所、卫生间:坐便器用84液25ml加入5斤水中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拖把应专用,用84液50ml加入5斤水中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 6、垃圾:用84消毒液50ml加入5斤水中的消毒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 7、地面、墙壁:对污染地面、墙壁用84液50ml加入5斤水中喷洒消毒15分钟。 8、物体表面:对门把手、床围栏、桌椅台面、水龙头等物体表面用84消毒液25ml加入5斤水中擦拭消毒作用15分钟。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编号:AQ-CS-05482 ( 安全常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Prevention measures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备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 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 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感染的关键。 (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

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