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在幼儿园的传播,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全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施。
3.各班级设立防控小组,负责本班幼儿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四、防控措施1.宣传教育(1)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向家长和教职工普及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提高防控意识。
(2)定期开展手卫生、口腔卫生、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晨检、午检(1)每天早晨和午睡后,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隔离观察。
(2)每日对幼儿的手、脚、口腔进行检查,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观察。
3.消毒工作(1)加强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教室、寝室、卫生间等易感染区域。
(2)定期对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4.病例管理(1)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2)做好病例信息登记,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5.健康教育(1)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高教职工和幼儿的防控意识。
(2)定期开展卫生知识竞赛,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应急处置1.发现疑似病例(1)立即隔离观察,通知家长带幼儿到指定医院就诊。
(2)做好病例信息登记,按规定上报相关部门。
2.疫情暴发(1)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2)加强病例管理,做好隔离观察和消毒工作。
(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防控意识。
六、总结与评估1.每学期末对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查找不足,完善预案。
2.定期开展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和幼儿的防控能力。
3.对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特殊情况,由幼儿园防控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本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该病在婴幼儿、幼儿园及托幼机构中易发生暴发,给幼儿的生活、健康和学习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制定完善的手足口病预防和应急处置预案。
二、预防措施1.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和通风,定期开展消毒工作。
2.加强对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提倡勤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注意食品安全和饮食卫生,严禁食用过期食品。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做好家庭的卫生宣传工作。
5.幼儿园应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疑似患病儿童。
三、疫情监测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的监测机制,定期对幼儿进行体温监测。
2.如果出现幼儿出现高热、咳嗽、喉咙痛、溃疡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记录病情。
3.与当地卫生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获取疫情信息。
四、疫情报告1.幼儿园发现幼儿出现类似手足口病症状时,应立即向卫生部门报告,并配合做好后续工作。
2.卫生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病例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诊疫情。
五、隔离处理1.将疑似手足口病病例进行隔离,单独安排住宿,并及时通知家长。
2.对于已确诊的手足口病病例,要严格进行隔离,禁止其参加集体活动。
3.对患病宝宝所接触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六、家长沟通1.幼儿园应及时通知家长有关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措施。
2.告知家长有不适的幼儿要及时就医,确保及时治疗。
七、卫生教育1.加强对幼儿的卫生教育,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定期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宣传活动,提醒幼儿园师生和家长注意个人卫生。
八、消毒措施1.做好教室、餐厅等场所的定期消毒工作,消除病毒传播源。
2.加强对玩具、床上用品和餐具的消毒管理,保障幼儿的健康安全。
3.要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消毒剂,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消毒。
九、复课管理1.由卫生部门确定复课时间,幼儿园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2.在幼儿园复课后,加强对幼儿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采取措施。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范文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范文一、背景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容易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传播。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手足口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健康和安全,制定一套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常规措施1.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定期对幼儿园的教室、活动区域、卫生间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定期对幼儿进行个人卫生教育,如洗手、饭前便后清洁、避免用口咳嗽等。
3. 食品卫生安全:保证食品卫生安全,定期检查厨房设施、食品储存环境等,并合理安排幼儿的餐饮。
4. 建立健康档案:对于每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及时记录幼儿的发热、腹泻等不适症状。
三、应急处理预案1. 发现疫情暴发:一旦发现幼儿园爆发手足口病疫情,及时通知园长和相关管理人员,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疫情调查和控制。
同时,要立即执行预防手足口病的紧急措施,包括对疫情区域进行隔离,暂停相关活动等。
2. 负责人指挥:在疫情暴发的情况下,幼儿园应有一名专人负责疫情的指挥工作,做好信息的收集、统计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
3. 通知相关部门:发现手足口病疫情后,应及时通知卫生部门和幼儿家长,并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执行防控措施。
4. 教育和培训:在幼儿园发生手足口病疫情之前,应定期组织教职工培训,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和预防知识的普及。
并在疫情发生后加强教育,提醒教职工正确应对疫情,避免恐慌和传播。
5. 疫情防控措施:一旦发生手足口病疫情,要立即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包括:- 对病儿进行隔离:将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隔离,单独安排休息室,并做好幼儿的护理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 强化家长的责任:通知患有手足口病的幼儿家长及时就医,并且在幼儿痊愈前不得将其带到幼儿园。
- 强化环境清洁消毒:在疫情发生期间,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卫生间等易感染的场所。
- 提醒幼儿家长加强个人卫生:通过宣传活动、家长会等渠道,提醒幼儿家长加强幼儿的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本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幼儿园中易发生爆发,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和园所的正常运行。
为了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并及时应对,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应急预案。
本预案旨在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保障幼儿园的师生安全。
一、应急预案目标:1. 保障幼儿园师生的健康和安全;2. 防止手足口病的暴发和传播;3. 提高幼儿园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a. 在每个班级和公共区域贴上卫生宣传海报,提醒幼儿和教职员工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b. 定期向家长发送卫生方面的宣传资料,要求家长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并加强日常生活卫生;c. 在幼儿园门口设置宣传展板,告知家长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和最新疫情信息。
2. 坚持幼儿园的常态化卫生管理:a. 定期对幼儿园教室、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经常接触的物品;b. 教职员工要做好例行的个人卫生防护,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掩盖;c. 学生每天到校前要接受体温检测,发现体温异常的幼儿应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
三、发现病例的应急处理措施:1. 紧急隔离:a. 如果发现幼儿感染手足口病的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口腔溃疡等,立即将病儿隔离到单独的空间,并戴上口罩;b. 通知家长及时到幼儿园接回患病幼儿,并告知其就医和治疗的事项。
2. 清洁消毒:a. 将病儿接触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特别是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b. 幼儿园教室进行全面的清洁消毒,包括地面、墙壁、门窗、桌椅等;3. 人员排查:a. 对幼儿园中的教职员工进行排查,发现有症状的人员及时隔离,并要求其就医;b. 幼儿园园长和相关领导进行病情监控和信息上报,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
四、疫情防控周期:1. 防控周期:a. 如果发现手足口病的症状,幼儿园将进入防控周期,至少持续14天;b. 在防控周期中,按照上述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来开展工作。
幼儿园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应对幼儿园手足口病疫情,保障幼儿身心健康,确保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内发生手足口病疫情时的应急处理。
三、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由园长担任指挥长,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处理小组:由保健医生、班主任、保育员、食堂工作人员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措施。
四、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病例(1)当发现幼儿出现手足口病症状(如发热、口腔溃疡、手部疱疹等)时,班主任应及时报告保健医生。
(2)保健医生对病例进行初步诊断,如疑似手足口病,立即报告园长。
2. 疫情报告(1)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疫情。
(2)卫生部门对疫情进行评估,确定疫情级别。
3. 应急措施(1)隔离病例:对疑似病例进行隔离,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防止疫情扩散。
(2)消毒处理:对病例所在班级、活动场所进行彻底消毒,确保环境清洁。
(3)健康监测:对全园幼儿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4)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栏、家长会等形式,加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加强防护:要求幼儿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
4. 疫情控制(1)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加强与卫生部门的沟通,了解疫情动态,及时调整应急措施。
五、后期处理1. 疫情结束后,组织全园教职工进行总结,分析疫情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对疫情中表现突出的教职工进行表彰。
3. 加强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提高防病能力。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修订,以适应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需要。
七、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全文约500字)。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其特点是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要症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接触传播和粪-口传播。
由于手足口病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容易在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暴发流行,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对于保障幼儿园儿童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准备工作•幼儿园应建立健康档案,对儿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
•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洗手用品,鼓励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教室、餐厅、卫生间等场所进行清洁消毒。
•提高幼儿园员工的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定期培训。
2. 预防传播•加强手卫生教育,教育儿童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时机,特别是在进食、接触污物后要及时洗手。
•定期对幼儿园场所和玩具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卫生。
•严格管理幼儿园食堂,确保食品安全,避免食品污染。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以便及时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
3.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症状,立即隔离患儿,并及时通知儿童家长。
•幼儿园应当配备专业医护人员,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工作,对疑似病例进行初步诊断。
•对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接触史、病情发展情况等。
•加强与相关卫生部门的沟通与合作,按照要求上报疫情信息,并积极配合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
4. 教育宣传•制定手足口病防控宣传方案,向幼儿园家长和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防控意识。
•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传达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和防控措施。
•利用幼儿园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解答家长和员工的疑问。
三、应急预案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疫情控制情况:统计幼儿园手足口病病例的数量和发病情况,与往年相比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疫情控制的效果。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三篇)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1. 加强卫生管理:- 每日定期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消毒清洁,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器具如床、桌椅、玩具等;- 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教育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加强环境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传播;- 推广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时用纸巾或袖子遮住口鼻等;- 每日检查所接触过手足口病人员的幼儿,发现症状及时隔离。
2. 监测和报告:- 向相关部门报告及时更新幼儿园内手足口病患者及疑似病例的情况;- 对于手足口病患者及疑似病例,尽快通知家长并要求他们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或居家观察;- 对于疑似手足口病患者所在班级及密切接触者,暂停其参加集体活动,避免传播。
3. 教育和宣传:- 向幼儿园的教职工及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如症状、传播途径、应急处理等;- 在幼儿园内张贴相关预防手足口病的宣传海报,并通过家访、会议等方式进一步宣传;- 向幼儿及家长发放宣传册、手册等资料,提醒他们如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4. 清洁和消毒措施:- 加强日常的清洁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场所和器具的清洁;-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幼儿园内的常用物品进行消毒,如玩具、桌椅等;- 对幼儿室内外活动场所进行定期消毒。
5. 组织管理:- 幼儿园建立手足口病应急小组,负责疫情的监测和预防工作;- 按照相关规定配备相关药品,做好相关应急准备;- 幼儿园建立病例登记和追踪制度,及时通报相关人员。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份基本的应急处理预案,具体的预防工作应根据当地政府和卫生部门的指导文件和要求进行。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理工作预案(二)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在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学校中传播较为常见。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幼儿园需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应急处理工作预案。
二、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消毒,特别是对儿童经常接触的场所和物品,如洗手池、餐桌、玩具等进行消毒处理。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范文一、疾病背景介绍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
其特征是手、足和口腔黏膜等处出现水疱、疱疹和溃疡。
HFMD通常在夏秋季节流行,幼儿园是疾病传播的高风险场所之一。
因此,预防手足口病的应急处置是幼儿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预防措施1.健康教育通过家园共育、班级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和教职工普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传播途径等。
提醒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指导。
2.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教室、活动场地、餐厅、卫生间等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消毒剂应当选用对手足口病病毒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产品,确保幼儿园的卫生环境清洁卫生。
3.个人卫生教育加强幼儿的个人卫生教育,教育幼儿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次数,并在幼儿园内设置洗手间供幼儿使用。
教职工应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随时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4.人员流行控制对于发现有手足口病疑似病例的家庭,应当暂时停止该幼儿的入园,并给予家庭一定的检疫期。
教职工如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停止工作,就医诊治,确诊后才能复岗。
三、应急处置预案1.早期发现和隔离教职员工应密切观察幼儿身体状况,注意是否有手、足、口腔黏膜等部位出现水疱、疱疹和溃疡等症状。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立即通知校医和家长,并将疑似病例隔离,待家长接回幼儿。
2.通知相关部门将疑似病例的信息及时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协助疫情调查和防控工作的开展。
与卫生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获取最新的防控指导意见和支持。
3.加强卫生消毒针对疑似病例的活动区域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包括教室、游戏区、餐厅、卫生间等公共场所。
特别是幼儿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要进行特殊处理,确保消毒效果。
4.暂停部分活动在疫情暴发期间,幼儿园可适当调整活动计划,减少室外活动和集体活动,以降低病毒传播的风险。
同时,加强班级内的管理,确保幼儿个体卫生和集体卫生。
5.健康观察和复课审核疑似病例的幼儿应休息在家,并进行隔离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预防手足口病应急处置预案一、目的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在我园的传播,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工作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以及市卫生局、市教育局的有关规定,以及贯彻"预防为主,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原则,以幼儿园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立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传染病应急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组长各班保育员
(二)职责分工***:全园预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指挥协调。
****:本园预防控制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建立全园传染病防控制度,检查本园制度落实。
班组长:防控工作班级责任人,负责检查本班传染病防控制度的落实,负责本班幼儿卫生常规的养成,负责向幼儿园保健室及时上报本班幼儿缺勤原因以及可疑或确诊病例情况。
保育员:防控工作班级执行人,负责本班体弱儿以及服药患病幼儿的观察、护理和记录,及时检查、尽早发现可疑病例,负责本班环境卫生、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四、预防控制手足口病具体措施保健室措施1、加强晨检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重点检查幼儿有无发烧和皮疹。
如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应立即通知家长带病儿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保健老师应及时上报路桥区疾控中心。
2、加大宣传利用板报橱窗向家长进行有关宣教,培训班级保教人员加强消毒、检疫和观察,提高家长和班级保教人员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
3、指导消毒隔离指导班级保教人员加强班级各种物品的消毒;督促疑似或确诊病儿在家隔离治疗,痊愈后,凭市儿童医院证明、经保健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班级措施1、开窗通风班级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加强消毒每日消毒班级空气、毛巾、茶杯、门把手、水龙头、患儿玩具、被褥、厕所等,适当延长消毒时间(具体消毒方式见消毒记录表)。
3、正确洗手师生餐前便后都要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保育员清扫和消毒时要戴手套,清洗工作(特别是处理幼儿大小便)后应立即洗手。
4、检疫措施班级一旦确诊有手足口病病例,全班幼儿必须检疫10天,检疫期间全班没有发病的幼儿可以正常入园,但本班幼儿不串班,班级不接收和转出幼儿,班级早晚独立护导。
5、观察护理在保健老师的指导下,班级老师每天中午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进餐时有无口腔疼痛、午睡前检查有无可疑皮疹,一旦发现有可疑症状的孩子,立即通知园长。
6、缺勤登记检查班级幼儿出勤情况,有缺勤者及时联系家长明确原因,如为病假伴发热和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并及时了解病情,尽快上报保健室。
食堂措施1、个人卫生食品加工人员应当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头发不露帽外;操作直接入口食品时应戴口罩;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戴戒指;操作食品前,应用流水肥皂洗手消毒;不穿戴工作衣帽入厕;2、食品采购食品采购点应设在证照齐全的正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如菜场或超市),并索要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送货人员的劳动合同等复印件,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卫生;不采购腐败变质、霉变及其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3、食品加工各种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必须洗净;荤菜、蔬菜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当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食品加工应生熟分开,按生进熟出流程严格操作;食品烹饪应烧熟煮透;带皮水果进班前要清洗和消毒。
4、食品留样每天烹饪好的食品留样一份,存放在冰箱冷藏保存48小时,并做好留样记录。
5、餐具消毒餐具的清洗、消毒、存放,必须严格按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防止餐具消毒后的再污染。
每餐
餐后及时清洗餐巾和餐具,餐前高压蒸汽消毒餐巾、远红外高温消毒餐具。
家长配合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流水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孩子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2、进餐卫生不要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食物;幼儿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有条件最好高温消毒。
3、环境卫生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4、请假制度如果孩子不能入园,应及时书面向班级老师请假;请假超过3天,应向园长书面请假,说明缺勤原因;如果孩子确诊为手足口病,务必及时告知幼儿园保健室。
5、及时诊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和皮疹等相关疑似症状,应暂缓入园,并及时到市儿童医院确诊。
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在家
隔离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在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提高免疫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幼儿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幼儿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孩子的免疫力。
五、操作流程环节----操作方法----责任人晨检----保健老师每天密切观察----保健教师幼儿有无手足口病症状出现午检----各班教师午睡后检查幼儿----各班教师有无手足口病症状出现报告----一旦发现幼儿中有手足口病---各班老师的疑似病人,有关人员应立即告保健教师知保健教师和园领导,保健员----园领导教师报镇医院、妇幼所消毒----根据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保健教师消毒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体性活动。
观察----加强宣传,正确认识,做好---保健教师防范,确保稳定,对痊愈后----各班老师幼儿必须经保健教师认可后----保育员方可进班,21天医学观察期----家长内无新病例出现方可解除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