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 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三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三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____年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第一篇:背景介绍手足口病(HFMD)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但也可影响成人。

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患者体液或污染物品,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近年来,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

为了应对____年可能出现的手足口病疫情,制定一套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应急预案的制定与组织2.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应急预案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包括卫生部门、教育部门、医疗机构、社区等。

制定应急预案的基本步骤包括:确定主要协调单位以及各个参与单位的职责分工、收集与整理相关数据资料、制定预案的基本原则、确定各种应急措施、编写预案文本、进行预案的讨论与修改、最后形成正式的应急预案文件。

2.2 应急预案的组织应急预案的组织主要包括领导小组、协调小组、工作组等。

领导小组负责决策、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工作组则根据各自职责分工进行具体工作。

第三篇:应急预案的宣传与知识普及3.1 宣传内容应急预案的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预防措施、早期诊断与治疗、密切接触者的防护等。

同时,还应宣传应急预案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以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疫情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3.2 宣传方式宣传方式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告宣传,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制作宣传册、海报,设置宣传点等。

此外,在学校、幼儿园等场所可以加强对儿童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班会、家长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将宣传知识传递给家长和孩子。

3.3 知识普及建立相关知识普及体系,通过集中开展手足口病的知识培训、制定宣传册、海报、宣传教育视频等,提高公众对手足口病的认知水平。

同时,还可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竞赛,提供奖励鼓励公众参与,增强知识普及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第四篇:疫情监测与防控措施4.1 疫情监测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体系,包括对病例的及时报告和统计分析,对病例的分布情况、传播途径等进行研究,对疫情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并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2024年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2024年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

2024年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____年小学预防“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扩散。

目前,手足口病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且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感染该疾病。

为了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环境的安全,小学应建立科学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二、应急预案1. 组织建设(1)成立“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组,由学校领导班子指挥,组织相关教职员工参与。

(2)明确“手足口病”应急预案组成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制定组织机构和指挥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2. 监测预警(1)定期开展学生健康检查,特别关注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

(2)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及时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和疫情扩散情况。

(3)建立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上报疫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3. 教育宣传(1)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家长和教师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包括病因、传播途径、症状等。

(2)组织开展手足口病预防教育活动,包括讲座、海报展览、宣传册发放等形式,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防护意识。

(3)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等宣传媒介,每日播放针对手足口病的宣传提示。

4. 预防控制(1)加强学校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教室、食堂、厕所等易感染的场所。

(2)鼓励学生勤洗手,特别是在进食、上厕所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严禁学校周边摊贩售卖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

(4)加强学生个人卫生知识的教育,包括正确的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擦鼻涕等。

5. 疫情处理(1)学校一旦发现手足口病疫情,立即及时上报当地疾控中心,并按照相关部门的指导意见,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2)对于疫情严重的班级或学生,暂时停课、休学并组织相关学生进行集中观察,确保不发生扩散。

(3)对于病情较轻的学生,可在家休息并接受家庭隔离治疗,相关学校老师将进行电话追踪,随时关注学生的病情进展。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三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范文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口腔、手部和脚部出现疱疹和溃疡。

____年手足口病疫情呈现一定程度的爆发,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制定一项应急预案,来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

一、信息收集与宣传1. 及时收集本地区手足口病疫情信息,包括感染人数、感染范围、病例严重程度等,并及时向公众通报。

2. 组织专家团队编写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手册,包括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

3. 向各幼儿园、学校、医院等机构发放宣传材料,加强儿童及家长的预防意识,指导儿童正确洗手、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等。

二、加强学校和公共场所的防控措施1. 学校要做好室内通风,定时消毒,确保空气流通。

2. 各学校要设置检测点,每天对进入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并留存相关记录。

3. 对于确诊手足口病的学生,立即隔离治疗,并通知其家长。

4. 对于手足口病病例集中爆发的学校,可以考虑停课或延长假期,以遏制疫情扩散。

5. 在公共场所设置消毒站,提供免费的洗手液和纸巾,并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消毒工作。

三、家庭预防措施1. 加强家庭卫生清洁,经常清洗房间地板、玩具等物品,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

2. 家庭成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外面活动回家之后。

3. 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指导,告诉他们如何正确洗手,勤剪指甲,不吃生冷食物等。

4. 对于有疑似手足口病症状的儿童,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治疗建议,断绝传播链条。

四、加强医疗资源调配和应急部署1. 提前建立专门的手足口病定点医疗机构和隔离病房,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例。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配备足够的医疗物资和药品,确保在疫情爆发时有足够的储备。

4. 协调邻近地区的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救治能力,防止疫情蔓延。

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和应急指挥体系1. 成立应急指挥小组,由有关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组成,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指导和决策。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

2024年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____年手足口病防治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该病主要感染儿童,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儿童,但成人也有可能感染。

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脑炎等并发症。

近年来,手足口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给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及时发现手足口病疫情,迅速控制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2. 原则:(1)科学防控:依据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制定合理有效的防控措施。

(2)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行动。

(3)学校主体责任: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健康管理,落实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确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4)政府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加强组织协调,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三、预案内容1. 预警机制(1)建立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及时收集和汇总疫情数据。

(2)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及时获取就诊人数和病例报告情况。

(3)设立预警等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注意防护措施。

2. 疫情调查(1)及时派出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调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2)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统计病例数据,分析疫情发展趋势。

(3)追踪密切接触者,加强监测和隔离措施。

3. 环境清洁消毒(1)学校要加强卫生管理,定期进行环境清洁消毒,特别是公共场所和食品接触面。

(2)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3)提供清洁消毒用品,确保学校卫生条件良好。

4. 健康监测(1)学校要建立健康档案,及时记录学生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

(2)教师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3)学校要组织定期的体温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5. 教育宣传(1)加强手足口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

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

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通用5篇)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篇1一、目的:为有效地控制我园手足口病的蔓延,杜绝传染源入园,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儿童,特制定此预案,规范操作,保障教工和幼儿健康。

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处理原则:贯彻执行"预防为上、分级控制、依法强制,及时处置、分级管理'的工作原则。

强化"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三、组织管理:1、成立本园预防手足口病的管理小组组长:崔爱芝副组长:朱春丽组员:朱晓红张红梅田建华耿佃娟贾庆霞路庆英2、职责分工:崔爱芝为组长,按照"班级与个人相结合、分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处置原则,负责园内手足口病发生现场处置的指挥、协调与管理。

副组长朱春丽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布置与检查落实情况、以及疫情报告的职责。

负责协助各项消毒隔离的检查。

四、具体处理方法:1、发生手足口病后,管理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向镇中心校、疾控中心报告。

2、发生手足口病例后,发病班级幼儿晨检与未发病班级幼儿分开,晨检有专人负责,对该班幼儿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对该班活动室、睡眠室进行全面消毒。

厕所及幼儿园其它易接触的地方进行消毒。

并且发病幼儿班级使用的餐具、毛巾、杯子、玩具等所有物品都放到单独的房间进行清洗,消毒。

3、负责老师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隔离病人,组织各环节的隔离消毒工作(病儿接触到的物品和所在班级的终末消毒工作)。

4、发生手足口病例后,各类物品按照以下消毒要求进行消毒。

空气:保持良好的通风情况,每天紫外线中午照射1小时,每1小时用1000mg/L含氯消毒水喷雾。

玩具消毒:塑料玩具每天幼儿使用后用1000mg/L的消毒水浸泡1小时,图书放在太阳下曝晒2小时以上。

餐具、毛巾、杯子:每天幼儿使用后先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水浸泡1小时后,再清洗干净,最后煮沸消毒半小时。

2024年小学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2024年小学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

2024年小学关于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应急预案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婴幼儿中发生。

感染手足口病的患儿常出现发热、疱疹等症状,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针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我校制定了应急预案如下:
1. 提高师生防护意识
学校将通过多种形式,如班会、家长会、宣传栏等,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帮助师生提高健康防护意识,警惕病症发生。

2. 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师生应定期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口鼻接触,不随地吐痰;避免不洁食物或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接触患病者等。

3.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学校将加强对教室、餐厅、洗手间等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消毒常用物品和场所,防止病毒传播。

4. 做好疫情监测与报告
学校将定期对师生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并建立健全的疫情报告机制,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5. 做好师生联防联控
学校将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通过以上应急预案及措施的贯彻执行,相信我校能够有效遏制手足口病的传播,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

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为校园的平安和稳定建设贡献力量!。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四篇)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四篇)

学校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一、引言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口腔、皮肤和粪便等途径传播。

随着手足口病疫情的频繁发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以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和校园的安全。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加强对师生的手足口病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可以开展手足口病防控知识讲座、张贴相关宣传海报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2. 消毒措施学校应加强校园环境的清洁消毒工作,包括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要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提供充足的洗手台、肥皂、纸巾等消毒用品,引导师生正确洗手。

3. 餐饮管理学校食堂应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食品卫生检查,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卫生质量。

此外,学校可以设置临时的食品摊点,引导学生在校园内就餐,减少外出就餐的机会。

4. 个人防护学校应提供充足的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鼓励师生佩戴。

同时,要指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多饮水、注意咳嗽和打喷嚏礼仪等。

三、应急响应措施1. 早期发现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健康监测机制,加强对师生身体状况的监测工作。

一旦发现有手足口病疑似病例,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启动应急响应。

2. 隔离措施学校应设立隔离室,专门用于隔离疑似和确诊病例,以减少传播的风险。

3. 清洁消毒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学校应立即对可能被病毒污染的地面、物品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4. 通知家长学校要及时向家长通报疫情情况,指导家长正确对待和防范手足口病。

5. 个别休学对于已确诊或疑似手足口病的学生,应暂时停止上课,并及时就医治疗。

待学生康复后,经专业机构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重新返校。

四、教学计划调整1. 网络教育学校可根据疫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将部分课程改为在线教学模式,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

2. 合理安排考试学校可根据疫情情况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和方式,保证学生的正常参与。

3. 健康指导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健康的指导,提供相关的健康饮食和锻炼建议,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状态。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4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4篇)

手足口病应急预案(三)春夏季节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针对近阶段手足口病在社会上迅速传播的现状,为提高我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能力,减轻、消除手足口病的危害,保障全园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并启动应急预案,贯彻执行“预防为先、分级控制、分层管理、及时处置”的工作原则,力求务实、高效、科学、有序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蔓延。

一、指导思想以《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____临沭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____》(沭政办字[____]____号)以及《临沭县教育局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沭教安卫字[____]号)和《白旄镇教育系统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____年____月____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建立幼儿园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

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园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切实维护幼儿生命安全和教育稳定。

二、目标任务1、宣传和普及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及幼儿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手足口病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手足口病不在本园蔓延。

4、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全园各线人员集中整治环境卫生,消除发病诱因和隐患。

5、认真落实晨午检制度。

每日进行晨午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患儿,立即通知家长将孩子送往医院诊治,及时对患儿所在班级所用桌椅及其它物品进行彻底消毒,发现蔓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____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

幼儿园成立预防手足口病工作领导小组,负责____、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手足口病预防控制预案
(试行)
第一部分总则
一、目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好发于夏秋季,5岁以下儿童多见。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2~7天,可导致流行或暴发。

该病的病原体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l6和肠道病毒71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病程约为4~8天,大部分患者可无明显或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一般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

极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肺水肿、弛缓性麻痹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为有效防止手足口病爆发流行,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河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工作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立足准备,指挥有力,协调有序,加强能力,有效应对”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加强手足口病疫情的预防控制工作,保障全县人民群众身体健
康和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部分组织管理
一、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成立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一),全面领导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工作。

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报告组、疫情应急处置组和后勤供应组等工作机构(见附件二)。

二、职责分工
(一)手足口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作协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和宣传报道等工作。

(二)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织指导全县手足口病监测,保证网络支持,指导和开展疫情网络直报,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预测、预警和报告工作。

(三)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织指导全县的手足口病例确认、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与管理、疫区的消毒与处理、提出控制措施和建议、开展预防控制效果的评估。

(四)后勤供应组
负责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防护用品、防治药品、消毒器械和药品、流行病学处置等物资的采购、储存、管理与发放、适时更新补充等,确保应急需要。

第三部分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一、人员培训
做好人手足口病知识全员培训工作,对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机构防保人员进行技术指导。

培训的重点为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控指南》、《河南省手足口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及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预防控制措施,消毒隔
离和防护,标本采集、运送与存放等知识。

二、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知识水平。

以广播、电视、网络、报纸、宣传单等各种宣传形式,开展肠道传染病防病知识宣传,告诫家长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患病儿童接触;纠正儿童不良习惯,餐前便后要经常洗手,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托幼机构课间洗手等,家长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四部分疫情监测
一、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除常规进行手足口病网络直报工作外,实行手足口病每周一、四11时零病例报告。

二、县卫生防疫站按规定及时进行手足口病例审核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开展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并于每周一、四13时前向县卫生局、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手足口病发病情况。

第五部分疫情处置
一、病例调查
接到病例报告或通过网络搜索发现报告病例后,要立即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

住院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100%,聚集性病例个案调查率应达80%以上,就诊较集中的医疗机构的个案调查率应达50%以上。

在病例个案调查时,要详细了解一般情况、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病就诊过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结果、危险因素等情况。

调查的同时,要对收集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包括病例分布特点,时间、空间聚集性,病例就诊医院变化情况,病例就诊间隔的变化情况,发病趋势等。

二、标本采集
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规范采集标本,开展病原学检测。

按照上级要求,对新发典型病例可同时采集咽试子、双份大便、双份血清和水庖液,条件允许需同时取脑脊液标本。

对每个病例的标本要详细填写采送样登记表、个案调查表。

三、接触者调查
加强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要对聚集性病例和托幼机构首发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逐一登记,并进行流调和密切观察,同时采集有关标本。

四、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
1、暴发调查。

在流行期间,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自然村等)一周内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达到3例及以上时,要按照
暴发调查的方法和要求开展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控制疫情蔓延。

2、实行日报告制度。

当手足口病流行罹患率超过前三年平均水平2倍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暴发等情况时,要按要求实行日报告。

即接诊医院除对手足口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外,应于每日17时前,向辖区内县(市、区)疾控机构报告前24小时内的发病情况、病情情况及分布,各级疾控机构应逐级向上级疾控机构和本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五、其他防治措施
1、加强对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工作的指导,做好病人隔离救治,避免医源性感染。

2、对医疗机构的消毒隔离措施进行督导,防止交叉感染。

对于传染源要按照肠道传染病处理原则进行隔离,医院门诊和病房要保持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制度,重点要加强儿科和感染科等科室门诊和病房的消毒督导工作,以防止医院内感染。

对居家治疗的病人及其接触者,由乡(镇、社区)防保人员具体指导落实隔离措施和疫点、疫区的消毒处理措施,以防止疫情扩散。

3、做好疫点、疫区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指导疫区所在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主要内容如:对垃圾、粪便、污水及时清运和消毒处理,整治城乡卫生环境;患者的用品、衣物、呕吐物、排泄物、盛排泄物的容器以及污染的场所等用含氯消毒剂、
生石灰进行消毒;使用杀虫剂等方法杀蚊、蝇。

严格保护生活饮用水,尤其对于农村地区集中供水的村庄,要整治水源地周围环境,采取保护措施,严防水源污染。

4、加强幼托机构和小学控制措施的落实的督导力度,保护易感人群。

在手足口病流行时,托幼机构要落实晨检制度,教室和校舍等场所要落实通风、消毒制度,每日进行晨检,并对缺课者进行记录。

对玩具、用具等物品每日进行清洗消毒。

各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患有发热或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

必要时可依法采取暂时停学、停课等措施,以保护易感儿童。

5、督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完善诊疗纪录,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要详细、认真,尤其要详细登记患者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等,以利于开展流调和传染源追踪。

附件1
鲁山县卫生防疫站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匡晨阳
副组长:夏建民王东林
成员:匡群杨建军都长松刘继海朱春阳董俊福赵有李保瑞任金光任久伟
李保瑞陈雅雅
办公室:
主任:夏建民
副主任:刘继海李保瑞
成员:陈雅雅田大广
附件2
一、疫情监测报告组
组长:夏建民
副组长:郭启民
成员:陈雅雅田大广
二、疫情应急处置组
组长:匡晨阳
副组长:夏建民王东林
成员:都长松匡群杨建军刘纪海李保瑞任金光陈雅雅田大广
六、后勤供应组
组长:赵有
成员:刘玉茹王江予
二00八年五月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