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与农历的换算方法

合集下载

小学历史换算公式大全

小学历史换算公式大全

小学历史换算公式大全1. 公历与农历互转
公历转农历
公历年份 Y 转农历年份 L 的计算公式:L = Y + 2697
农历转公历
农历年份 L 转公历年份 Y 的计算公式:Y = L - 2697 2. 年代换算
公元年份转纪年
公元年份 A.D. 转纪年计算公式:纪年 = A.D. + 2697
纪年转公元年份
纪年转公元年份 A.D. 计算公式:A.D. = 纪年 - 2697 3. 时代转换
公元年份转朝代
公元年份 A.D. 转朝代计算公式:朝代 = (A.D. - 2697) / 68 + 1
朝代转公元年份
朝代转公元年份 A.D. 计算公式:A.D. = (朝代 - 1) * 68 + 2697
4. 世纪与年份转换
世纪转年份
世纪 J 转年份计算公式:年份 = (J - 1) * 100 + 1
年份转世纪
年份转世纪 J 计算公式:J = (年份 + 99) / 100
5. 过去与未来年份换算
过去年份换算为现在
过去年份 P 转现在年份 C 计算公式:C = P + (当前年份 - 当前年份的世纪起始年)
未来年份换算为现在
未来年份 F 转现在年份 C 计算公式:C = F - (当前年份 - 当前年份的世纪起始年)
以上是小学历史换算公式的大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农历与公元纪年对照

农历与公元纪年对照
七月七日戊午--8.23
七月八日己未--8.24
七月九日庚申--8.25
七月十日辛酉--8.26
七月十一日壬戌--8.27
七月十二日癸亥--8.28
七月十三日甲子--8.29
七月十四日乙丑--8.30
七月十五日丙寅--8.31
七月十六日丁卯--9.10
七月十七日戊辰--9.20
七月十八日己巳--9.30
八月十三日甲午--9.28
八月十四日乙未--9.29
八月十五日丙申--9.30
八月十六日丁酉--10.1
八月十七日戊戌--10.2
八月十八日己亥--10.3
农历与公元纪年对照(戊戌变法前后)
--排列顺序是农历、干支、公历
年份(从光绪亲政到戊戌年)
光绪十年-甲申-1884光绪十一年-乙酉-1885光绪十二-年丙戌-1886光绪十三年-丁亥-1887光绪十四年-戊子-1888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光绪十七年-辛卯-1891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光绪二十二年-丙申-1896光绪二十三年-丁酉-1897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
六月十二日甲午--7.30
六月十三日乙未--7.31
六月十四日丙申--8.10
六月十五日丁酉--8.20
六月十六日戊戌--8.30
六月十七日己亥--8.40
六月十八日庚子--8.50
六月十九日辛丑--8.60
六月二十日壬寅--8.70
六月二十一日癸卯--8.80
六月二十二日甲辰--8.90
六月二十三日乙巳--8.10
月日(从百日维新开始到结束)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阴历阳历转换计算公式

1、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前已述及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如要知道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 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2.公历换算为农历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各年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就使得回归年天数与实际天数不等,每年在日历上可差一天。

这样可以将阴历经过任意整回归年在现在的日历上查到阳历(阳历一年相当阴历的月数为365.2422/29.530588=12.36827个月)。

例如,可先在1995年的日历上查得与(该年)阴历对应的阳历日期,这样就找到了临时落脚点,也就是找到了阴阳互换的关键。

例如,可先以阴历四月初一(日)为引数,在1995年日历上查到对应的阳历为4月30日。

由于已经计算出经过的月数,将经过的月数的尾数(小数)化为日,加在4月30日上,就得到经过(1995-1070)整年数的阳历日期,也就是起始阴历日期对应的阳历日期,即得到了待查的日期为4月30日加上0.64957×29.530588得到(1070年)5月19.1821840日。

这样就得到了所给例子的阴阳历日期换算结果……”。

0.64957月的由来,(1995-1070)×12.36827=11440.64957月已知依泽公生于梁龙德二年(922)六月二十一日,依下表提供的2099年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可以算出龙德二年六月二十一日的公历月日数公元2099年农历各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2099-922)×12.36827=1455.45379月余数为0.45379月×29.530588日=13.4O日因2099年五月初一日(包括该年闯二月)在公历6月19日,加上计算所得的13日为龙德二年六月初一日的公历月日,即该年7月2日,则该年农历六月二十一日为该年7月22日。

【高中数学】两种纪年的换算和星期数的求法

【高中数学】两种纪年的换算和星期数的求法

【高中数学】两种纪年的换算和星期数的求法现在,人们只要查看万年历,就可以知道某一年的公农历两种纪年的结果,还可以知道某日是星期几。

例如,1949年是己丑年,该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六;张之洞卒于1909年,这一年是己酉年(宣统元年)。

然而,万年历并不容易获得。

你知道上面的问题吗?剩下的你能问一下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公历纪年与农历纪年的换算现在,世界上普遍使用公历,也称为公历。

在中国,它也被称为公历(在古代中国,太阳被视为阳,月亮被视为阴)。

根据太阳绕地球运行365天和1/4天的时间,经过长期的不断改进和演变,教宗格雷戈里十三世终于在原凯撒历的基础上于1582年10月15日颁布实施。

1752年9月14日起,英国及其殖民地国家开始实施。

与公历同排在我国日历上的农历,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一种“干支纪年历”,又叫阴历。

它是把一个朔望月,也就是相邻两次朔月(或望月即满月)的时间间隔二十九点五三零六天,作为一个农历月,采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搭配成60年一循环的周期性“干支纪年历”。

为了便于理解和运用,我们给出天干地支搭配表如下: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58辛酉59壬戌60癸亥根据上表的顺序,每年使用一对干枝。

这个年表叫做“干支年表”。

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干支年表最晚在东汉初被广泛使用,至今仍在使用干支纪年在我国历史学中广泛使用,很多历史事件的年代常用它来表示.例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在“分支机构列表”和历史知识的帮助下,可以通过公式x=n+3+60m转换日历年和分支机构年(如果你不记得,你需要自己安排)。

干支纪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干支纪法——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纪法——纪年、纪⽉、纪⽇、纪时⼀、天⼲和地⽀天⼲:是中櫺国古代的⼀种计序的⽂字符号,共有10个,所以,也叫做“⼗天⼲”,或“⼗⼲”。

其天⼲中有5个阳⼲,5个阴⼲。

甲、⼄、丙、丁、戊、⼰、庚、⾟、壬、癸。

红体是阳⼲,阴⼲,有5个。

阳⼲,有5个,⿊体是阴⼲,地⽀:是中櫺国古代⽤来记录时⾠的符号,共有12个,所以,也叫做“⼗⼆地⽀”,或“⼗⼆⽀”。

地⽀其中6个阳⽀,6个阴⽀。

⼦、丑、寅、卯、⾠、巳、午、未、申、⾣、戌、亥。

阴⽀,有6个。

红体是阳⽀,阳⽀,有6个,⿊体是阴⽀,⼲⽀纪法(⼲⽀历)⼆、⼲⽀纪法(⼲⽀历)⼗⼆地⽀,以阳⼲配阳⽀,阴⼲配阴⽀,组合出60个“⼲⽀”。

⼗天⼲与计时⽤的⼗⼆地⽀,古⼈把计序⽤的⼗天⼲古⼈⽤60个⼲⽀纪年序、⽉序、⽇序、时序,故之“⼲⽀纪法”,或“⼲⽀历”,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农历。

因这60个⼲⽀为⼀个循环,所以称为⼀个⼲⽀周期。

具体详见下⾯表⼀和表⼆:表⼀:⼗天⼲与⼗⼆地⽀相配图--阳⼲配阳⽀,阴⼲配阴⽀(此图来源百度)表⼆:⼲⽀排序表1/甲⼦ 2/⼄丑 3/丙寅 4/丁卯 5/戊⾠ 6/⼰巳 7/庚午 8/⾟未 9/壬申 10/癸⾣11/甲戌 12/⼄亥 13/丙⼦ 14/丁丑 15/戊寅 16/⼰卯 17/庚⾠ 18/⾟巳 19/壬午 20/癸未21/甲申 22/⼄⾣ 23/丙戌 24/丁亥 25/戊⼦ 26/⼰丑 27/庚寅 28/⾟卯 29/壬⾠ 30/癸巳31/甲午 32/⼄未 33/丙申 34/丁⾣ 35/戊戌 36/⼰亥 37/庚⼦ 38/⾟櫺丑 39/壬寅 40/癸卯41/甲⾠ 42/⼄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 47/庚戌 48/⾟亥 49/壬⼦ 50/癸丑51/甲寅 52/⼄卯 53/丙⾠ 54/丁巳 55/戊午 56/⼰未 57/庚申 58/⾟⾣ 59/壬戌 60/癸亥1、⼲⽀纪年法年,俗称⼀个花甲⼦或⼀甲⼦。

花甲⼦或⼀甲⼦。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日历(公历+农历)算法

中国公历算法中国公历算法不是太难,关键是星期值的确定。

这里给出了简单算法: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ly = ly - (y-1)/100;ly = ly + (y-1)/400;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w = w + dayOfYear(y,m,d);w = (w-1)%7 + 1;return w;}中国农历算法根公历相比,中国农历的算法相当复杂。

我在网上找的算法之中, 的算法是最好的一个。

这个算法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确定农历月份和节气的分部,它仅实用于公历 1901 年到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

中国农历计算程式跟据 提供的算法,我写了下面这个程式:[HTML]/*** ChineseCalendarGB.java* Copyright (c) 1997-2002 by Dr. Herong Yang./* 中国农历算法 - 实用于公历 1901 年至 2100 年之间的 200 年*/import java.text.*;import java.util.*;class ChineseCalendarGB {private int gregorianYear;private int gregorianMonth;private int gregorianDate;private boolean isGregorianLeap;private int dayOfYear;private int dayOfWeek; // 周日一星期的第一天private int chineseYear;private int chineseMonth; // 负数表示闰月private int chineseDate;private int sectionalTerm;private int principleTerm;private static char[] daysInGregorianMonth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private static String[] stemNames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private static String[] branchNames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private static String[] animalNames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ChineseCalendarGB c = new ChineseCalendarGB();String cmd = "day";int y = 1901;int m = 1;int d = 1;if (arg.length>0) cmd = arg[0];if (arg.length>1) y = Integer.parseInt(arg[1]);if (arg.length>2) m = Integer.parseInt(arg);if (arg.length>3) d = Integer.parseInt(arg);c.setGregorian(y,m,d);puteChineseFields();puteSolarTerms();if (cmd.equalsIgnoreCase("year")) {String[] t = c.getYearTable();for (int i=0; i< FONT>} else if (cmd.equalsIgnoreCase("month")) {String[] t = c.getMonthTable();for (int i=0; i< FONT>} else {System.out.println(c.toString());}}public ChineseCalendarGB() {setGregorian(1901,1,1);}public void setGregorian(int y, int m, int d) {gregorianYear = y;gregorianMonth = m;gregorianDate = d;isGregorianLeap = isGregorianLeapYear(y);dayOfYear = dayOfYear(y,m,d);dayOfWeek = dayOfWeek(y,m,d);chineseYear = 0;chineseMonth = 0;chineseDate = 0;sectionalTerm = 0;principleTerm = 0;}public static boolean isGregorianLeapYear(int year) { boolean isLeap = false;if (year%4==0) isLeap = true;if (year%100==0) isLeap = false;if (year%400==0) isLeap = true;return isLeap;}public static int daysInGregorianMonth(int y, int m) {int d = daysInGregorianMonth[m-1];if (m==2 && isGregorianLeapYear(y)) d++; // 公历闰年二月多一天return d;}public static int dayOfYear(int y, int m, int d) {int c = 0;for (int i=1; i<>c = c + daysInGregorianMonth(y,i);}c = c + d;return c;}public static int dayOfWeek(int y, int m, int d) {int w = 1; // 公历一年一月一日是星期一,所以起始值为星期日y = (y-1)%400 + 1; // 公历星期值分部 400 年循环一次int ly = (y-1)/4; // 闰年次数ly = ly - (y-1)/100;ly = ly + (y-1)/400;int ry = y - 1 - ly; // 常年次数w = w + ry; // 常年星期值增一w = w + 2*ly; // 闰年星期值增二w = w + dayOfYear(y,m,d);w = (w-1)%7 + 1;return w;}private static char[] chineseMonths = {// 农历月份大小压缩表,两个字节表示一年。

农历计算

农历计算

农历的计算方法阳历日期推算阴历日期的方法:阴历日期是以月亮的圆缺为计月单位,其以逢朔为初一,以月望为十五(大月为十六日),以月晦为二十九日(大月为三十日)。

然而目前记时通常用阳历日期表达,如欲将阳历日期换算成阴历日期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其一是查《新编万年历》,如查1984年6月8日是阴历几日?翻开万年历6月10日是阴历十一,则逆推6月8日是阴历初九。

其二可以利用公式推算阴历日期:设:公元年数-1977(或1901)=4Q+R则:阴历日期=14Q+10.6(R+1)+年内日期序数-29.5n(注:式中Q、R、n均为自然数,R<4)例:1994年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994-1977=17=4×4+1故:Q=4,R=1则:5月7日的阴历日期为:14×4+10.6(1+1)+(31+28+31+31+7)-29.5n=204.2- 29.5n然后用29.5去除204.2得商数6......27.2,6即是n值,余数27即是阴历二十七日。

一、推算年干支口诀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逐支加减六十数,掌上推算千万年。

推算方法:“掌上推算年干支,支子花甲起根源。

”此法是将地支排列在掌中,手掌上推算年干支的方法。

首先,在掌上将地支定位(图一),然后以地支子位为花甲子的开始,可定为1864,1924,也可定为1984年???,其年都是甲子年。

“阳支都是旬开始,天干为甲尾四年。

”地支中的子,寅,辰,午,申,戌都是阳支,而且也是每旬的开始,天干都为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这些年的公历尾数均为四。

“隔位逆推十年正,顺推年尾五零三。

”天干十数,地支十二数,天干与地支组合天干每循环一次,地支总与下二支(旬空)。

其中余下的第一支便是下旬的开始。

我们从地支子位开始,隔一位逆推,即从子位逆推隔亥到戌,恰是甲戌旬的开始,再逆推隔一位酉至申为甲申旬开始,------年尾数都为四,年间隔都是十年。

阴阳历转换

阴阳历转换

阴阳历转换阳历和阴历之间是不能换算的,二者采用的计算方法不同,没有特殊关系可以查询,只能分别计算。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阳历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公历别称公元、西历、西元等,是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

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

公历是一种平均太阳历,只有回归年,不管朔望月。

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为365.2422天,因此,平均每4年便会少大约1天的时间。

因此,公历规定每4年里有1个闰年,将这一天加在天数最少的2月,故闰年的2月有29天。

实际操作中为了方便,规定凡是能被4除尽的年份(末尾有两个0的要被400除尽),皆为闰年。

如1996,2000等皆为闰年。

农历也是“阴阳历”,又称为夏历、阴历、旧历,是东亚传统历法之一。

农历属于一种阴阳历,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但设置闰月以使平均历年为一个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太阳直射点的周年运动)的变化特征,所以又有阳历的成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

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使这几年的平均日数尽。

和阴历一样,在19年里中设置了7个闰月。

不过和阴历不同的是,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

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

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

也叫旧历。

这就导致了农历和阴历的起始月份不一样,阴历是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起点,而农历是按24节气来划分的,也就是说立春是农历的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与农历的换算方法
一、记住农历的天干和地支的顺序
天干顺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

二、掌握天干和地支的搭配方法KCB齿轮泵
年数从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癸酉;后继续甲戍、乙亥、丙子……,60年时刚好是葵亥。

每个干支为一年,六十个干支后,又从头算起2CY系列齿轮泵,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由甲子开始,满六十年称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称为干支纪年法。

搭配时先天干后地支。

三、使用如下公式KCB不锈钢齿轮泵
1、天干计算公式:(公元年代—3)/10.整除时是葵,余数1、
2、
3、
4、
5、
6、
7、
8、9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按顺序)。

LYB系列立式液下齿轮泵
2、地支计算公式:(公元年代—3)/12.整除时是亥,余数1、2、
3、4、5、6、7、8、9、10、11分别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按顺序)KCB-T铜齿轮泵。

如:1894年甲午中**战争
(1894—3)/10 余数是1,GZYB高精度齿轮泵天干属于“甲”;(1894—3)/12 余数是7,地支属于“午”。

再把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甲午”。

KCB系列大流量齿轮泵
又如:1898年戊戌变法
(1898—3)/10 余数是5,KCB齿轮泵安装尺寸天干属于“戊”;(1898—3)/12 余数是11,地支属于“戌”。

再把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戊戌”。

2CY齿轮泵安装尺寸
再如:1911年辛亥革命
(1911—3)/10 余数是8,天干属于“辛”;(1911—3)/12 结果是整除,地支属于“亥”。

高压齿轮泵再把天干和地支合起来就是“辛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