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美术下册《水墨画树》课件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水墨画树》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6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水墨画树》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水墨画树》教案
一、欣赏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啊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特别好的画,想看嘛?(划一下头卖关子)
(出示倪云林的作品)这是幅/中国山水画作品,你们猜猜看,它是谁画的?生:回答不知道
师介绍说:这位呀,可是我们无锡的大画家,倪(ni)云林的作品!(自豪的感觉)(PPT出示简短的画家介绍语),倪云林生活在距离我们600多年前的元代,在他的那个时代,他可算是画画画得最棒的一个人(手势),他的画一直影响到现在呢。
师: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幅作品,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树、竹、石、字、印章
师:小朋友们看到的这些,其实有一个统称叫诗书画印(师板书:诗书画印),诗书画印是我们中国画特有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好的画给人以诗的联想,而好画又能让我们欣赏到诗一样的意境。
(美好的、慢的)
师:除了诗书画印,你还能看到什么呢?倪云林经常在太湖边画画,这块空白处让你联想到了哪些东西?(师可以提示远处的空白想像)生回答:
师:想象力可真丰富(如,看到了水,船帆,天空,或者小鸟。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水墨画树》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4

小学美术苏少版二年级下册《第11课水墨画树》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教材选用】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1课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所用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通过欣赏、游戏、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水墨画技法,并尝试用双勾、没骨法表现树木,感受水墨画树的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水墨画的学习进一步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勾、皴、擦、染);在玩“吹墨”游戏中进行树木表现方法的对比;运用《清明上河图》名画欣赏,感受水墨画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二年级学生从小学会感受水墨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培养学生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将游戏与水墨画教学结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会、表现水墨画的基本表现技法,完成水墨画树的表现。
难点:如何将游戏教学与传统的水墨画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玩水墨的同时比较、总结水墨画树的特点。
模仿古代水墨长卷。
小学美术课件 水墨画树21页PPT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小学美术课件 水墨画树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二年级美术下册第11课水墨画树苏少版

用的是哪种方法呢?你觉得它的样子美吗?
这幅壁画是迄树今能(见壁到最画早描)绘树魏木的晋画时了!期 【魏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说说哪棵树的样子最美,美在哪里?
傅抱石:现代 画家,擅画山 水,笔致放逸, 气势豪放。
你能发现这些树的美了吗?
创作一幅水墨画——树(尝试用不同的画法)。 构图、姿态、笔墨、疏密
观察真的很重要!!
这样带点色彩的树你喜欢吗?
小游戏,考考你们的眼力
1.在游戏里发现了我们之前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用笔、用墨)? 2.观察老师用笔的方向(尤其是老师在画长线 和块面的时候)
• 树分为哪几个部分?
(枝杆、树枝、树叶、树根等)
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观察很重要!
1.继续观察老师画树杆、树枝时用笔的方向。 2.老师在画树杆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了吗?分别是什么? 3.老师在画的时候,有哪些小动作?
11《水墨画树》(2024-2025)苏少版美术二年级下册PPT课件

听,水墨的树, 沙沙有声。
儿童美术馆
学习建议
●用水墨工具画出各 种树。 ●好好观察不同种类 树 木 的 不 同 形 态 特 征,画出它们 最美的 姿态。
儿童美术馆
学生作品(水墨、中国画颜料)
●大笔画出枝干,小笔 调色点叶。粗线细线、 浓墨淡 墨,一气呵成。 ●也可以先用细线勾画 枝干、树叶,再上淡墨 和色彩。 ●或用干笔擦出树皮的 纹理。 ●先从主干或大枝条画 起,再添加小枝条和树 叶,这 样更容易表现。
走进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 这是早期描绘树木的绘画。
壁画(魏晋)
走进博物馆学生作Biblioteka (水墨、中国画颜料)访问艺术家
访问艺术家
●枯笔干墨,可以画出树的苍劲; 水 墨淋漓,可以画出树的茂盛。
树(中国画)现代 黄宾虹
访问艺术家
大涤草堂图 傅抱石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 到了哪些知识?
下节课,带着你的作品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K12学习】新苏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 水墨画树

新苏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第11课水墨画树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国画,感受其变化丰富的墨色效果,增强对国画的兴趣。
2、通过谈话了解更多有关树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3、学习树的绘画技法,尝试、体验毛笔的用墨效果;大胆用笔,学会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笔法,对国画中写意画的概括性有所感知。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毛笔画树的基本画法,重点的对树的结构形态的掌握。
难点:画树叶、树枝时,要注意用墨用水的要求。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树的范图数张、国画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大、小毛笔两支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一、笔墨热身1. PPT课件出示:“墨点、墨线和墨块”玩一玩。
2. 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并展示笔墨效果较丰富的作业。
3.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设置问题:仔细观察这些墨点、墨线和墨块,说说怎样画的?水( )【多、少】墨( )【多、少】笔( )【干、湿】二、尝试练习(笔墨小挑战)1.PPT课件出示: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枝、干、根、叶。
)你能用这些“笔墨”画一棵树吗?2.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
提问:这张作业满意吗?说说理由。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第二环节:揭题想一想:1.PPT课件出示:【树完整图片】——【水墨画树图片】(动画演示)2.揭示课题“水墨画树”,并板书。
3.提问:掌握【树的结构】和【笔墨技法】,要画出生动的水墨树,还需要什么?4.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第三环节:新授1. 观察比较:PPT课件出示【图1】。
《古树》任伯年(1840~1896)出示问题:用一个词来表述欣赏这幅画的感受。
画家分别用了哪些笔墨来表现树的各个部分?师生互动讨论,简介画家,教师板书。
2. 出示:【图1】和【图2】师生互动,对比欣赏,发现笔墨之美。
【图1】韵味【图2】逼真设置问题:比一比相同(相似之处)?比一比不同之处?【图1】和【图2】给人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三、走进博物馆、儿童美术馆单幅欣赏。
《水墨画--树》教学课件

水墨画--树
教学课件
同• 学为们什知么道要3有月植12树日节是呢什?么节日吗?
试一试: 用毛笔画3根不同的线条。
线的粗细:
中锋——较细 侧锋——较粗 用笔提顿——粗细
动手画出各种树干
注意用笔、用墨,以及 水分的运用:
1.水的多少,效果不同;
2.先醮淡墨,笔尖再醮浓墨,
用中锋画线条;
3.墨色变化:焦,浓,重, 淡,清。
பைடு நூலகம்
享受欣赏和体会的乐趣:
试一试:
请同学们结合上面 的中锋、侧峰,还有墨 色变化,为我们的大树 画上枝叶吧。
注意爱护周围的环境。
美丽的大森林
同学们,快将你们的 作品送到我们美丽的大森 林吧!
二下美术水墨画树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笔墨的基本技法,并学会用合适的笔墨表现树木。
完成一副以树为题材且有水墨韵味的水墨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体验、讨论、游戏等活动,进一步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并通过各类活动提升学生水墨的眼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水墨的独特绘画语言,体会中国水墨画独特的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和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用毛笔的粗线细线、浓墨淡墨、枯笔湿笔来画树。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水墨的独特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画出树木的姿态和精神。
第一环节:导入一、笔墨热身1. PPT课件出示:“墨点、墨线和墨块”玩一玩。
2. 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并展示笔墨效果较丰富的作业。
注意:教师选择效果不同的作业进行展示,便于学生观察,发现笔墨异同。
根据不同的学情,也可提出行笔中锋、侧锋的问题。
3.PPT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
设置问题:仔细观察这些墨点、墨线和墨块,说说怎样画的?水( )【多、少】墨( )【多、少】笔( )【干、湿】二、尝试练习(笔墨小挑战)1.PPT课件出示:树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枝、干、根、叶。
)你能用这些“笔墨”画一棵树吗?2.学生尝试笔墨练习,教师巡视。
提问:这张作业满意吗?说说理由。
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第二环节:揭题想一想:1.PPT课件出示:【树完整图片】——【水墨画树图片】(动画演示)2.揭示课题“水墨画树”,并板书。
3.提问:掌握【树的结构】和【笔墨技法】,要画出生动的水墨树,还需要什么?【板书图示】:水墨(如何)画 (好) 树?(水墨眼光)4.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板书。
第三环节:新授1. 观察比较:PPT课件出示【图1】。
出示问题:用一个词来表述欣赏这幅画的感受。
画家分别用了哪些笔墨来表现树的各个部分?师生互动讨论,简介画家,教师板书。
2. 出示:【图1】和【图2】师生互动,对比欣赏,发现笔墨之美。
设置问题:比一比相同(相似之处)?比一比不同之处?【图1】和【图2】给人感受?3.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