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时间空间的解说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

• (5)时空关系与人的自由。阶级社会中,在 生产力发展不足时,人类的发展是以多数 个 体的时间换取社会的自由时间为代价 的。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社会 的发展不 再以牺牲个体自由为代价。科 学技术为人类带来的大量闲暇时间转化为 人的活动(发展) 空间,意味着不论社会还 是个体的自由度都将显著提高。
• (3)马克思始终是把时空问题放在资本主 义社会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考 察的。他没有局限于“物质—运动—时 空—规 律”的形而上学公式,而是抓住 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逻辑。 在对资本主义历史条件的考察的基础 上,从时空角度考察三大社会形态,形成 了社会 形态时空理论
(四)马克思社会时空观的内涵。
反对绝对时空观和先验时空观
牛 顿
“绝对空间就其本质而言,是与外界任 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的和不动的。”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 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 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
康德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头脑 中固有的“先天形式”,人通过这种 “先天形式”去感知事物,才使事物 具有了时间性和空间性。
•
(3)时空关系与分工规律。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 的分工,从阶级关系上来看,是少数剥 削阶级 把自己在精神领域的发展建立在对大多数劳动者 剩余劳动的剥削上;从个体与族 类的关系上看, 这是族类牺牲多数个体以获得族类的加速度发展; 从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上看,这又是人类以多数 个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时间耗费于生产直接物质生 活资料为代价 ,换取族类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7]王朝增.社会时空应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J].山 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3) . [8]朱瑞忠,陈国跃.论可持续发展观的社会时空特性 [J].浙江学刊,1999,(3). [9]曾国平,李正风等.赛博空间的哲学探索[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0]张明仓.走向虚拟实践:人类存在方式的重要变革 [J].东岳论丛,2003,(1). [11]张明仓.社会时空 科学技术 人的自由——从马 克思的视角看[J].自然辩证法研 究,2001,(3).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考点1: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得根本属性就是运动。
运动就是物质得存在方式与根本属性,物质就是一切运动变化与发展过程得实在基础与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3、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就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就是运动得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就是过去运动得结果与未来运动得开始。
时空观:1、时间与空间就是物质运动得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得时空就是有限得,而整个物质世界得时空就是无限得;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得客观实在性就是绝对得,物质运动时间与空间得具体特性就是相对得。
考点2: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意识就是人脑得机能与属性,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得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得起源、本质与作用上。
从意识得起源来瞧,就是自然界长期发展得产物。
意识也就是社会历史得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就是劳动在意识得产生与发展中起着决定性得作用,劳动为意识得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与可能,在人们得劳动与交往中形成得语言促进了意识得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瞧,意识就是特殊得物质——人脑得机能与属性,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就是客观得,在形式上就是主观得,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得统一。
意识得能动作用,即人特有得积极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得能力与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得性与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得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得行为与生理活动得作用。
考点3:联系得内涵与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得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得不同部分与要素就是相互联系得,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得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她事物处于一定得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就是相互联系得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就是世界普遍联系中得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得普遍性。
马原ppt 物质存在及其形式

凡是物质都是运动着 的物质,世界上没有 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 物质存在。 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 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 有物质、脱离物质的 运动。
“应用到物质上的运 动,就是一般的变化。
RED
规律的含义
规律
不是什么 是什么
人们主观想象的联系
事物现象间的联系 事物外部偶然的联系
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RED
时间与空间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
——战国· 尸佼:《尸子》 世,三十年为一世。——《说文》 界,境也。——《说文》 界,垂也。——《尔雅》
宇宙 空间 + 时间 = 世界
RED
时间概念
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持续性、顺序性。
事物之间运动 过程有一个先 后顺序 。
物体运动 所持续的 过程。
RED
计时工具
英国巨石阵
RED
计时工具
日晷 天体仪
漏刻
浑仪
RED
计时工具
电子表
沙漏
原子钟 机械钟
RED
距离确定
银河系的直径 大约是10万光年, 中心厚度约为1.2 万光年地球到银河 系中心的距离约为 3万光年。
RED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时间和 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的时空观念 不过是客观存在的时间和空间的反映。时空的 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 的。
德谟克利特
RED
牛顿
• “绝对的空间,按其实质永远是 均匀的和不动的,与任何外界情况 无关。” • “绝对的、真正的和数学的时间, 按其自身并按其本质来说,在均匀 地流动着,与外界任何对象没有关 系。” • “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 所。” • “超距作用”无需任何物质作媒 介。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考知识点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大学生毛概课论文:马克思主义时间观解读

大学生毛概课论文:马克思主义时间观解读时间观是人们对时间概念的科学认识或哲学认识。
类似的还有世界观、价值观等。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生毛概课论文范文:马克思主义时间观解读。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马克思主义时间观解读全文如下:一、自然时间及其思想渊源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体系中,时空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是在对物质范畴的理解基础上展开的。
在这一框架中建立的所谓“物质―时空”观被看作是现代唯物者为了克服传统唯物论(传统哲学)时空观的种种问题所做的努力。
然而,我们之所以称之为“自然时间”,是因为此“物质―时空”观本质上仍然没有跳出抽象自然(脱离了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自然)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的时空理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种自然时空观。
它的主要思想来自于马克思经典作家的著作,如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以及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列宁的这部著作也最具有代表性,他在第三章中单独谈到了时间空间问题。
在鲜明地指出物质的客观性的观点后,他说唯物主义也不可避免地要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性,而不是像康德那样把时间和空间理解为直观形式。
接下来,他总结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时间和空间之内才能运动。
”列宁的表述是要阐明时间空间一方面具有客观性,另一方面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最后对于康德和马赫的时空观,列宁还做了详尽的批判。
康德所谓先天知识的原则,即时间空间。
这二者是先天知识何以可能的“条件”,是我们直观的纯形式。
其“先验阐明”部分就是要说明,正是时间作为认识(感性直观)的内在形式,才使得算术真正可能。
时间既不是事物现象中的某种关系的抽象,也绝非事物的存在方式。
而马赫则走得更远,如果说时间在康德那里还具有“先验性”,而在他这里只有“主观性”。
时间根本不是物理学家所熟悉的形而下的绝对概念(实际上他抛弃了传统哲学在思考这类问题上的基本进路),而是我们在整理感觉材料的主观工具。
2019考研政治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

2019考研政治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来源:文都教育众所周知,政治这门课程所涉及的考点较零散、零散。
为了方便2019考研考生有效地复习,文都教育考研政治教师将马原中常涉及的“绝对”与“相对”整理如下:1.运动与静止: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载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2.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3.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二是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绝对性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世界的接近。
因此,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能够获得关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也就是承认了真理的绝对性。
马原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4)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物质: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静止: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是指事物相对于某一参照物,没有发生某种特定运动,二是指事物处于量变阶段而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从定义可以看出静止其实也是一种运动,不能说静止就是绝对不运动意识(主观能动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辩证法:辩证法(dialectics)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联系: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叫做联系。
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前进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矛盾: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马克思的社会时空观

科技信息2008年第6期SCIENCE&TECHNOLOGYINFORMATION●真正能代表马克思的时空观的,是他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等成熟时期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时空理论。
马克思的时空理论主要是在不同于自然领域的社会领域中体现和展开的,社会时空才是马克思本人所着力关注的时空。
具体来说,马克思的时空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了时空的社会属性在成熟时期的马克思著作中,虽然承认时空的自然属性,但主要是把时空解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时空的社会属性。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谈到劳动时间可以物化为特殊商品时指出,使商品同时获得了两种属性:自然属性(使用价值)和社会属性(交换价值)。
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和人的特殊的需要相联系的。
而交换价值作为社会属性,是劳动时间的凝聚。
劳动时间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前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自然时间,而后者可以把它称为社会时间。
马克思说:“作为交换价值,劳动时间必须物化在这样一种商品中,这种商品只表现劳动时间的份额或数量而同劳动时间的自然属性无关。
”显然,在马克思看来,商品的交换价值是与自然时间无关的。
在商品交换中,自然时间不能作为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
换句话说,在商品交换中,人们决不会把消耗自然时间越长的商品看作是越有价值的商品,“劳动时间的份额或数量”不是自然时间的长短,而是与一定的生产力水平相联系的凝聚着一定劳动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时间。
很显然,马克思在这里把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区别开来,看到了自然时间和社会时间的重要差别。
二、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马克思恩从宏观的社会发展时间、空间、客体、主体四维视野考察世界历史进程,提出了“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的论断。
马克思提出“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这个命题,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动阶级过者非人的生活状况而言的,由于繁忙的工作,劳动时间已经到了人体所能承载的极限,而对于失去了自由时间的人来说,他实际是一部机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嗨咯,everybody,I come here again。
延续传统,既往开来,推陈翻新。
这次的三个问题呢,我仍旧希望通过自己创设的一个可以与大家相互契合的平台,而不仅仅是拘囿于规范定义之上,让我们能够真正在书海之中,同小伙伴们一起愉快玩耍。
于是,问题来了,三个举例哪个强?还得听听马原大课堂。
Question 1 举例说明什么是时间,空间?
古有春夏秋冬四季,再细分亦可得24节气,那时的劳动人民靠双手自给自足,发家致富。
只是为何要分节气呢?往大了说,就是规范和调整人们的社会行为,满足社会复杂的功能性;往小了说就是不同的时候做不同的事情。
而一句话敲定成交价,什么呢?那时候无非就是指导农业生产嘛。
就是这句:“天大地大还是不如自己饭碗大。
”
时间和空间这个概念很特殊,几经时光洗涤,世事浮沉,可至今仍没有完全统一的概念,我于是就想,这东西为毛定义不出来呢?终于有所思,肯定是越描越黑,黑到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呐我就想到了另一个方法,物理学里我们学过的一个高大上的概念,什么呢?电场线,磁场线,看不见摸不着,是不是一样?此时我想起了一个人,元芳,此事你怎么看?
那么时间有哪些具体的例子呢?文艺点就是泱泱四季,白云苍狗,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粗俗些就是。
前一秒钟的你摸了手机的动作,现在已经成为历史了,再者就是你听到我说话抬起了头,然后又变成历史了。
这就是时间。
那么空间呢?空间有作何解释?你所坐的这个位子是不是空间?我们现在所处的马原教室是不是空间?夜空中最亮的星又是不是空间呢?
其实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回归到文本上来,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呢?我读慢点。
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描计。
时间不是自变量,而是因变量,它是随宇宙的变化而变化。
空间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运动的表现形式,是人们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认识对象,是绝对抽象事物和相对抽象事物、元本体和元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是存在于世界大集体之中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普通个体成员。
同志们,好好意会吧。
Question 2 举例说明时间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无限性与有限性的统一。
何谓之绝对性与相对性,简而言之,绝对性即无限部分和客观不变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相对性则是其具体的有限性和实物多样性。
这话真会把人绕昏,不着急,容和大家分享几个小例子,大家便能有所体会了。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分为两个部分:
首先,所有的东西都是运动的,而物质世界又是无限的,这没错吧?运动靠什么体现?时间和空间,既然世界里的运动是无限的,那么时间和空间就是无限的。
对不对?思索一下。
反过来,物质世界的东西又总是在不断更新的,因而作为具体物质形态承载的时间空间所以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再明白一点,大了讲,就是宇宙里的运动是无限的,所以运动的参照时间空间是无限的;而小了说,宇宙里的具体物质又是有生命的,作为时间空间具体存在形式又是有限的。
所以,无限包含有限,有限拼成无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拍即合,皆大欢喜。
第二,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实在性和具体形态多样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们都是客观永恒存在的;另一方面,它们的具体体现又是可变的,有条件的。
如此如
此。
那么Qusetion 3 举例说明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的关系。
从第二个问题中,我们已经或多或少涉及到这个问题了。
在此,我们进一步深究,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
其主要有下,且容我给大家细细道来:
时间空间都离不开物质的运动,就像是鱼与水,唇和齿,白昼黑夜,相互依存,彼此依赖。
时间空间离开物质运动就没有了参考,就如同空穴来风,神秘莫测;而物质运动离开了时间空间就没有意义了,你说让你在一个完全封闭黑暗伸手不见五指的场景里,去看迈克尔玩滑步,我只能说一句,no zuo no die ,why you try?.
最后一锤定音,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生一世好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