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观是预防失望的艺术_成长故事

合集下载

2024年悲观和乐观的演讲稿样本(二篇)

2024年悲观和乐观的演讲稿样本(二篇)

2024年悲观和乐观的演讲稿样本宋晓波虽然是一个聋哑人,但是他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所以坚持参加了“莱卡好男儿”。

他用他全身的精力去完成了一个接一个的比赛项目,以他最为精神的状态出现在舞台上。

面对生活他是乐观,而不是悲观的。

乐观的他凭着希望和信念获得了成功,取得了亚军的头衔。

他不能唱歌,但是他用他的身躯赢得了一阵阵喝彩声,他是舞海里的精灵,张开着翅膀在属于他的舞台上飞翔着。

在宋晓波的博客里,文字所流溢出来的情感都是开心快乐的。

他用他的资力去帮助了许多的小孩,专场演出以及拍卖私人物品为孩子们募集资金,为的就是希望能让孩子们圆梦,给他们一个有声的世界。

在宋晓波的诗中,有那么的几句话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而今天我依然站在这里,我不会让你看到任何一丁点儿的退缩和逃避!”是啊,只有乐观向上,才会有坚持不懈的信念,才会无所畏惧,取得成功,才会在别人的心目中是永不败落的,永是成功的。

宋晓波,你的乐观感染了我,乐观使你取得了成功,你是我们的榜样!2024年悲观和乐观的演讲稿样本(二)乐观的演讲稿(3500字):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今天的演讲会。

我站在这里,将要与大家分享一些乐观的观点和态度。

希望我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乐观,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相比之下,悲观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常常使人沉沦于困境。

乐观与悲观之间的区别,就如同黑夜与白昼之间的对立。

而我们内心中的太阳,就是我们的乐观。

乐观是一种力量,一种驱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事业,都需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乐观使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坚持努力向前。

它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推动力,是我们追逐梦想的助力。

只有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我们才能充满自信地迎接生活和工作的种种挑战。

乐观是一种智慧,一种正确看待事物的态度。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乐观的人会从中找到教训和经验,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走出悲观消极的作文素材

走出悲观消极的作文素材

走出悲观消极的作文素材《告别悲观,拥抱阳光》悲观消极的情绪就像一层浓厚的乌云,遮住了我们心中的阳光,让我们看不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过分夸大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自己无法克服,从而陷入绝望和无助之中。

这种情绪不仅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还会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

曾经,我也陷入过悲观消极的情绪中。

那是在我面对一次重要考试失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未来一片黑暗。

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那段时间,我整天郁郁寡欢,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句话:“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这句话犹如一道闪电,照亮了我心中的黑暗。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意识到悲观消极并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积极面对,才能改变现状。

于是,我决定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

我分析了考试失败的原因,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努力付诸实践。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克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成绩逐渐提高,我也重新找回了自信。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悲观消极只会让我们陷入困境,而积极乐观才能让我们走出困境,走向成功。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

当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时,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历史上,许多伟人都是在困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最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比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最终,他成功地发明了电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

又如,贝多芬在失去听力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创作,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音乐作品激励了无数人,成为了人类文化的瑰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普通人通过积极乐观的心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比如,一些身患残疾的人,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体缺陷而自暴自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心态,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态决定成败,赶走悲观让好运光顾

心态决定成败,赶走悲观让好运光顾

心态决定成败,赶走悲观让好运光顾我们谁也不能预知未来。

当我们设定一个目标并想去完成时,“行”与“不行”的念头、悲观与乐观的情绪会交替着出现,从而影响你的行为,使你对未来产生犹豫。

如何赶走悲观?美国的精神科医师为你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案,即做一张“乐观、悲观对照表”。

具体做法是:在一张大的白纸上划一条竖线,分成左右两栏,左边写上乐观,右边写上悲观,然后把它贴在书房的墙上。

每天下班之后,面对这张表把心中乐观和悲观的感觉如实地写在表的左右两边。

全部写完以后,把悲观的部分用黑笔一个个地划掉,同时把悲观的感觉从心里赶出去,然后看着乐观的部分,出声念一次,这样心中就会和这张表一样,充满乐观的感觉。

积极的心态能把人带向成功的彼岸,而消极的心态却能把人带向失败的峡谷。

积极的心态能创造一切,而消极的心态却只会摧毁一切。

心态是我们命运的控制塔,因此心态决定成败,选择了积极的人,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选择了消极的人,则只能遭遇失败。

在《圣经》箴言篇第23章第7节中,所罗门说:“他的心怎样思量,他的为人就是怎样。

”而人心中的这种思量,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人的心态。

如果一个人一直在思量自己要过得开心快乐,那他就是积极的心态,因此他们也就每天能收获很多的快乐。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思量自己的烦心事,那就是消极的心态,每天收获的也只能是那些疲惫的心灵碎片。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不管是心理学还是社会学,都能证明心态对人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被同一种心态持续的笼罩下,效果更加明显。

比如说,一个人持续的拥有消极的心态,那他就会在关键时刻散布疑云。

不相信别人的话,不相信别人的劝告,甚至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正是这一系列的不相信,使这个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成功的机会与信心。

一个人成功不仅仅是机会在作怪,也不仅仅是一个人能力的象征,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人的心态在做着最后的决定。

一个人要是心态积极,那么机会信心也就会跟随而来,如果一个人心态消极,信心就会远离他而去。

别让悲观挡住了生命的阳光

别让悲观挡住了生命的阳光

别让悲观挡住了生命的阳光别让悲观挡住了生命的阳光明人陆绍珩说,一个人生活在世上,要敢于“放开眼”,而不向人间“浪皱眉”。

“放开眼”和“浪皱眉”就是对人生正反面的选择。

你选择正面,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你选择背面,就只能是眉头紧锁、郁郁寡欢,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

一个阳光的人,心情乐观开朗,他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不管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因此这类人在这段时间里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相对比较多,自我价值实现得越多,自我肯定的成就感也就越多,这样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心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反,一个心情阴暗的人悲观、抑郁,整天愁眉苦脸地面对生活,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积极,甚至错误百出,那么他的自我价值就会实现得越来越少,自我否定的因素就会增加,使心情更加消极抑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有人说,积极的心态会创造阳光的人生,而消极的心态则让人生充满阴霾;积极的心态是成功的源泉,是生命的阳光和温暖,而消极的心态是失败的开始,是生命的无形杀手。

有一个对生活极度厌倦的绝望少女,她打算以投湖的方式结束生命。

在湖边她遇到了一位正在写生的老画家,老画家专心致志地画着一幅画。

少女厌恶极了,她鄙薄地看了老画家一眼,心想:幼稚,那鬼一样狰狞的山有什么好画的!那坟场一样荒废的湖有什么好画的!老画家似乎注意到了少女的存在和情绪,他依然专心致志、神情怡然地画,一会儿,他说:“姑娘,来看看画吧。

”她走过去,傲慢地睨视着老画家和他手里的画。

但是少女立刻就被吸引了,竟然将自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她从没发现过世界上还有那样美丽的画面——他将“坟场一样”的湖面画成了天上的宫殿,将“鬼一样狰狞”的山画成了美丽的、长着翅膀的女人,最后将这幅画命名为“生活”。

少女的身体在变轻、在飘浮,她感到自己就是那袅袅婀娜的云……良久,老画家突然挥笔在这幅美丽的画上点了一些黑点,似污泥,又像蚊蝇。

少女惊喜地说:星辰和花瓣!老画家满意地笑了:“是啊,美丽的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用心发现的呀!”其实少女和老画家看到的景色并没有根本的区别,仅仅是当时的心态有所不同。

悲观主义防御性悲观(defensivepessimism)乐观和悲观都是学来的

悲观主义防御性悲观(defensivepessimism)乐观和悲观都是学来的

悲观主义防御性悲观(defensivepessimism)乐观和悲观都是学来的悲观主义一种与乐观主义相对立的消极的人生观。

它认为恶是统治世界的决定力量,人生注定遭受灾难和苦恼;善和正义毫无意义,道德的价值只在于戕灭欲望。

处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人对于不同的事物往往有着不同的选择倾向性,这种选择倾向性在根本上就是不同价值类型的选择倾向性。

不同的“主义”,体现了人对于不同类型事物的价值选择倾向性。

意志是人脑对于自身行为价值关系的主观反映,意志的强度与自身行为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意志强度第一定律)。

人的意志特性千差万别,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体现了人的两种不同的意志特性,即体现了人在决策过程中所表现出不同的决策倾向。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行为能力,并产生对于自身行为价值关系的不同评价,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决策倾向。

由于价值等于正向价值与负向价值的代数和,因此根据所重视的是事物的正向价值还是负向价值,决策者可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3价值定义乐观主义者总是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原有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并使原有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因此他只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而不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并把最大正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敏感,对于亏损反应迟钝,其行为决策总是遵循“大中取大”的价值选择原则。

悲观主义者既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行为能力来承受和减弱负向价值对自己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不相信自己能够使正向价值发挥更大的积极效应,他认为负向价值对于自己的不良影响将是巨大的,而正向价值对于自己的积极效应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他只关心事物的负向价值,而不关心事物的正向价值,并把逃避最大负向价值作为其行为方案的选择标准,这种人容易看到事物坏的一面,不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对于效益反应很迟钝,对于亏损反映敏感,其行为决策总是遵循“小中取大”的价值选择原则。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

关于情绪的小故事篇一: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五个关于心态的小故事1、瓦伦达心态心理学上有一种“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丝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只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后来,人们就把专心致志做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的意义,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人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

比如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击球前一再告诉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的大脑里往往就会出现“球掉进水里”的情景,而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时间球大多都会掉进水里。

这项研究从反面证实了瓦伦达心态。

小启示:事物的法则就是这样:如果太注重成功或失败,结果往往会失败。

只要你注重事物本身的特点及规律,专心致志地做好它,你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我们常说:“心态最重要。

”2、悲观与乐观有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

在他们8岁那年的圣诞节前夕,家里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了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礼物是一辆崭新的自行车,给弟弟的礼物则是满满的一盒马粪。

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哥哥先拆开他那个巨大的盒子,竟然哭了起来:“你们知道我不会骑自行车!而且外面还下着这么大的雪!”正当父母手忙脚乱地希望哄他高兴的时候,弟弟好奇地打开了属于他的那个盒子———房间里顿时充满了一股马粪的味道。

出乎意料,弟弟欢呼了一声,然后就兴致勃勃地东张西望起来:“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了?”小启示:对于一个悲观的人来说,天下没有一张合适他的凳子;对于一个快乐的人来说,即使天空下着雨,他的心空也是明媚的。

3、您也在井里吗?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悲观的成功者_成长故事

悲观的成功者_成长故事

悲观的成功者李安执导的《色·戒》在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摘走“金狮奖”,剧中男主角扮演者梁朝伟,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意外,因为他是一个很悲观的人。

在一期《艺术人生》节目中,朱军采访了梁朝伟。

朱军请梁朝伟现场表演一段他曾经表演过的喜剧,梁朝伟拒绝了,他说:“我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很自卑、很害羞的人,所以才当演员,躲在角色后面很安全,否则我就去做主持人了。

因为悲观,我永远只会往自己的缺点方面看,永远看不到我自己好的地方在哪里。

”梁朝伟面对世界,看别人的时候,总是觉得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比自己生活得好。

就连他过去卖报的时候,推销冰箱空调的时候,人家做着同样的事,他也觉得人家是开心的,而自己是忧郁痛苦的。

所以我们难得见到梁朝伟笑得灿烂的表情,见到的多是他的忧郁,让人总想救他于苦海。

与梁朝伟合作过多部戏,关系非常要好的张曼玉说,为了一件不开心的事他会花两三日时间去想啊想,明明是可以开心过一天,他却把自己闷在心里。

因为他悲观,所以一般的演员都害怕失败,梁朝伟却不怕。

他说:“要是不让我失败,下回我可能犯同样的错误。

要是我曾经做的好过,下回这优点自然还会存在。

不过,不要整天只记着自己的优点,不然会渐渐自大和骄傲。

”林燕妮说,在香港影视圈,梁朝伟是一个异类,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事业的高峰和低潮之间徘徊,可梁朝伟似乎从来没有过低潮。

他的演艺事业,一直都处于浪尖之上。

这种说法,其实只讲了表面,梁朝伟显然是有低潮的,只不过他的低潮,在他的心灵深处,而不是在观众所能见到的影视剧里。

悲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一个致命的缺陷,是成功的障碍。

于是我们都教育悲观的人要乐观,要积极,否则会葬送自己的一生。

但德国波茨坦的心理学家朗恩斯对悲观却有另一番看法。

他说,过多的积极想法容易给人误导,让人在仍需奋斗的时候,却认为已胜券在握。

实验证明,认为自己“反正就这样了”的学生却能取得最好的成绩。

悲观或是乐观都是一种预期挫折感形成了悲观的情绪

悲观或是乐观都是一种预期挫折感形成了悲观的情绪

悲观或是乐观都是一种预期挫折感形成了悲观的情绪无论悲观或是乐观都是一种预期,也就是基于认知或经验得出的结论乐观地看待事物不但是社会导向的主流,同时也是一种心理保护机制(比如遭受损失时人们通常会与更不幸的人作比较,或找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来做[这个叫代偿],来舒解郁闷的心情。

)悲观主义情绪产生的原因,传统的解释是,长期遭受挫折,缺乏成功的鼓励(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要求严苛,事事不满,动辄打骂,但又不引导孩子正确的方向;或是在多个兄弟姐妹的家庭,父母总是拿表现好的孩子做范例来贬低表现不好的孩子),或遭受重大挫折。

这种情绪障碍经过短期心理治疗还是比较容易扭转的。

新的研究与假说似乎更偏向于基因决定论,认为悲观主义风险来自于遗传。

通常都认为乐观主义情绪优于悲观主义,但实际上,乐观主义的人时常低估风险,乐于冒险,并更容易一时冲动,且旁人对于乐观主义者的提醒、警告、恫吓往往反而鼓励了他们的冒险行为。

无论悲观或是乐观都是一种预期,也就是基于认知或经验得出的结论。

排出了先天性格的因素,悲观形成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经历过多挫折,另一种是学习了别人很多挫折。

乐观反之。

从客观上讲,两者没有好坏之分,因为乐观也有可能是低估造成的,也会导致未来结果的失败。

但是主观上,乐观的情绪会调动积极的行动,这一点对未来的结果是有益的。

对于悲观来讲,积累经验知识对未来的结果是有用的,但消极的情绪是有害的。

我自己也在学习如何调整,比如,每当我开始悲观的预测未来的时候我就知道是实践的时候了,因为不管悲观还是乐观都只是一种预测,真正的结果只有实践人真的应该“向上看”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昨天报道,著名剧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猜测: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用不同的方式观看这个世界。

心理学家现在证实他的这一猜测是正确的。

心理学家发现,悲观主义者眼睛往下看,他们的大脑工作得更好;乐观主义者向上看时,他们的大脑会转得更快。

这一发现表明,因痛苦而引起的典型的畏怯表情确实会对人起作用,他们也许有悲观的思想,但是如果他们抬头向上看的话,就不会那么悲观地思考问题了;而人老是低着头的话,就会更加悲观地进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观是预防失望的艺术
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家乡公园里看走江湖的人玩把戏,那个人油嘴滑舌,手脚灵巧,飞快地把几个胡桃壳搬来搬去,然后问四周围观的乡巴佬:“哪个空壳子下面有一颗豌豆?”当时我对世上的坏事虽毫无所知,却突然提高嗓子尖声说:“说不定都没有。


那个人狠狠地瞪了我一眼,随后又把我咒骂了一顿:“小姐太太老爷们,这个小鬼啊,你们瞧,长大了定是个哭丧鬼,悲观主义者。


那时我还不懂什么叫悲观主义者,后来查字典,才知道那个人讲的一点都不错。

字典上说:悲观主义者是“凡事都往坏处想,总以为结果一定不好的人”。

这正是我的写照。

我可不是存心要悲观,而是天生的悲观。

不过我倒觉得:我们这些悲观主义者过的日子,比起那些乐观主义者要高明得多了。

比方说,我每次坐上飞机,口里就不出声地念念有词,黯然向世界告别,自信这次一定劫数难逃。

每次送朋友上飞机,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总要恋恋不舍地多看他们一眼,内心觉得这次是生离死别了。

这有什么高明呢?哎,你不知道,他们平安到达目的地之后,我心里该有多么高兴!我自己下了飞机,是多么的欣喜若狂!
乐观主义者从不想到会灾难临头,悲观主义者时时都在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这种天昏地暗的思虑,迟早一定有好处。

有事实为证:我住在乡下,离城3英里路,心里总觉得早晚家里会失火,烧得精光。

我常常揣想火是怎样着起来的:烟囱的火星可能使屋顶着火,电线可能走火……一旦失火,我怎么办呢?是晕过去还是拔腿就跑?我知道:失火时一定会张皇失措,丑态百出,即使大难不死,亦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事有不幸,12月的一个早晨,油炉漏油,房子果然失火了。

当时我
临危不乱,我的一举一动皆有条不紊。

我打电话通知消防队,把车子开出烟火弥漫的车房,接上花园浇花的水龙头,一边等消防车,一边自己救火。

对此,家里的人至今还津津乐道。

乐观主义者绝不会这样准备有素,说不定还会站在那里发呆呢。

我做事也悲观。

我著书立说写文章。

每次写完一篇文章,就全身发抖,左思右想评论家大概要骂得我体无完肤。

果真评者一字一刀,我亦不以为意,因为原在意料中也。

倘使竟然有赞誉之词,或有钱可拿,则是天外飞来的鸿福,心里十分受用。

不妨举个例子。

某夏日午后,我的出版商来电话,说有好消息,叫我听了不要晕过去。

他说:“有一个人要买你那部小说的版权,听着,不要晕过去——他出10万元!”
“好啊,”我说,“不过现在电视上的球赛非常精彩,等一会我再给你打电话,好吗?”
一直到今天,我的出版商还是逢人就说,那次我听到这样好的消息,竟然无动于衷。

说实话,还不是我的悲观主义在作祟?当时他说的话,我压根儿就不相信。

我一下子得10万元,天下哪有这样的事情。

所以我仍旧看我的球赛。

后来,我和那个人会了面,签了合同,言明他第二天交付那10万元。

但是第二天一清早,有人到法院去告了那人一状,逼他破了产,所以
我始终没有拿到分文。

不过没有关系,因为早就料到了。

有人说:“悲观主义者心里好过的时候觉得难受,因为害怕期望过高,失望也重。

”这话也许不错。

不过我觉得,我的悲观主义使我知足常乐。

我看见许多人一心只往好处想,等到时运不济,就怨天尤人,这时我的心里就觉得很舒畅。

对于我的悲观主义,我可真是乐观得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