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青春励志故事:人民艺术家老舍
人民艺术家老舍_名人故事

人民艺术家老舍
人民艺术家老舍
1966年8月2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我国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逝世,终年67岁。
1978年6月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老舍先生举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
老舍先生原名舒舍予,北京市人,1899年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先生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周总理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宣传等方面的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后来到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
1949年应召回国后,老舍先生热情地投入新中国的各项工作,曾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
老舍先生是著名作家。
他把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文学艺术事业。
他在创作上积极勤奋,著作丰富。
解放前,他写了《骆驼祥子》等许多文学作品,对旧社会进行了揭露和批判。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给了他新的艺术生命,他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创作了话剧《龙须沟》、《春华秋实》,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和其他各种形式的许多文艺作品,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被荣称为“人民艺术家”。
关于老舍的故事

关于老舍的故事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老舍的故事。
1.老舍的勤俭一生梅花香自苦寒来。
老舍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了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的志向。
当他功成名就之后,仍然保持着勤俭的好习惯。
一次,朋友邀请他参加一个舞会。
舞会是一个隆重的场合,穿着自然要讲究一些,可是老舍只有两套灰布中山装,洗过几次后,就显得旧了,穿在身上像个清洁工。
老舍就穿着这套衣服进了舞会,他对投来不解目光的朋友说:“对不起了,这已经是我最好的衣服了。
老舍已是中国的大文豪,但他依然那么的勤俭,那么的廉洁。
2.怀念老舍(节选)吴泰昌1979年11月30日,巴金开完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和第三次全国作代会后回沪。
12月6日下午开始写《怀念老舍同志——随想录三十四》,15日下午改定。
这是我读到的巴金写怀念友人文章中最长的一篇。
巴金在文章中“赞老舍是‘新中国的最大的歌德派’,‘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贡献给了祖国’,是‘伟大的爱国者’;为老舍‘“”’中被迫害惨死而痛苦、愤怒;说老舍‘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
”说他想起了老舍那句“遗言”:“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来爱我呢?”“我会紧紧捏住他的手,对他说:‘我们都爱你,没有人会忘记你,你要在中国人民中间永远地活下去!’”巴金在《怀念老舍同志》中说了那么多话,不仅仅是为老舍,而是为一代知识分子。
他在1980年3月6日给李健吾的信中说:“我写了篇怀念老舍的文章,为知识分子讲了两句话。
我这样想:要实现四化,就离不了知识分子。
一般地说,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好的,老舍是一个代表人物。
”3.老舍为自己作品写广告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篇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样打出后,文尾尚余空白一处,老舍见状,遂提笔在空白处为自己的作品撰写广告一则,以为补白。
关于老舍的故事,老舍小时候的故事

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戏剧家和翻译家。
他的作品以描绘普通人的生活为主,具有深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关怀。
老舍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尤其是他的小时候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叹不已。
本文将通过讲述老舍小时候的故事,来展现他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态度。
老舍出生于1899年,一个普通的家庭。
他的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人,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是充满了爱。
老舍的父亲舒永成是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的母亲则是家庭主妇。
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老舍从小就对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去看戏,让他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戏剧表演,这对他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老舍小时候非常聪明好学,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在学校里的成绩,更喜欢在家里翻阅各种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
他的父亲看到他对文学的热爱,决定送他去读私塾,让他接受更加系统的知识教育。
在私塾里,老舍学习了古文、诗词、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老舍小时候还非常喜欢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戏剧表演。
他的父亲经常带他去观看京剧表演,他也跟着学习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此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的课外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这些活动让老舍更加热爱生活,也培养了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在老舍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对他的影响尤为重要。
舒永成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演员,他把戏剧艺术的精髓传授给了儿子。
老舍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京剧,不仅学会了表演技巧,还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父亲告诉他:“做人要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要有角色感,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老舍的一生,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老舍小时候的故事充满了欢乐和感动。
在他的童年时光里,他不仅学会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态度。
这些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也让他成为了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家。
老舍的小故事20字以内

老舍的小故事20字以内(原创版4篇)目录(篇1)1.老舍的小故事简介2.老舍的小故事的主要情节3.老舍的小故事的主题思想4.老舍的小故事的意义和价值正文(篇1)老舍是一位中国著名作家,他的小故事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他总是喜欢做些奇怪的事情,比如在树上睡觉,吃石头等等。
但是,这个小男孩最终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画家。
目录(篇2)1.引言2.老舍的生平简介3.老舍的文学作品及其影响4.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5.结语正文(篇2)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老舍出生于1899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
其中,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是一部反映20世纪中国社会现实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老舍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广受欢迎。
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实,而且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目录(篇3)1.老舍的小故事简介2.老舍的生活背景和写作风格3.老舍的小故事的主要内容4.老舍的小故事的文学价值5.结语正文(篇3)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老舍出生于1899年,成长于北京,他的作品多以北京为背景,描绘了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生活和人文景观。
老舍的写作风格朴素自然,语言幽默生动,深受读者喜爱。
老舍的小故事是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叫张大民的普通百姓的生活故事。
故事中,张大民一家四口人,生活并不富裕,但他却有着一颗善良、乐观的心。
他乐于助人,关心家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他总是能够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老舍的小故事通过张大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展现了北京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人文精神。
老舍的爱国事迹400字作文

老舍的爱国事迹400字作文作文120世纪30年代老舍回到祖国,回到了北京。
看到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同胞正处于水深火热的危难之中,他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中国劳苦大众贴得更加紧密。
这一时期,他写出了《黑白李》、《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优秀作品,并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奠定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抗战爆发后,老舍只身奔赴武汉,投身到抗战的洪流中。
他参加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并担任了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抗战活动,组织并出版《抗战文艺》,以文艺为武器,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为赢得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
在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中,他的思想和创作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此期间他进行了多种文艺形式的创作。
长诗《剑北篇》用大鼓体写成,《王家镇》、《忠烈图》用京剧形式写成,《残雾》、《归去来兮》、《面子问题》用话剧形式写成。
先后出版了短篇集小说《火车集》、《贫血集》,长篇小说《火葬》,完成了长篇巨著《四世同堂》的前两部《偷生》和《惶惑》。
这一系列作品,无不洋溢着老舍充沛而又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学习老舍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文2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老舍和曹禺作为我国民间第一批文化人应邀赴美国访问和讲学。
在美国,老舍做了多次公开演讲,为增强大洋彼岸的人们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世同堂》依托八年抗日战争的大背景,围绕着北平一条胡同里的小市民,描写出“亡城”之下的中国人不屈服日本军国主义镇压,从心理对抗到奋起斗争的全过程。
“千里刀光影,仇恨染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一腔无声血,万缕慈母情,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
”折射出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地面对侵略者和民族败类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抗争。
1949年10月,老舍听从祖国的召唤,回国参加火热的新中国建设,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爆发出旺盛的创作激情。
老舍点亮了我的青春600字作文

老舍点亮了我的青春600字作文《老舍点亮了我的青春》嘿,同学们!今天我想跟你们讲讲老舍先生是怎么点亮我的青春的。
以前呀,我不太爱看书,觉得文字都好无聊。
可有一次,在图书馆里,我随手拿起了一本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
刚开始,我只是随便翻翻,没想到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祥子,那个一心想要拥有自己的车,过上好日子的人,他的努力和遭遇让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他那么拼命地拉车,可生活却一次次给他打击。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老舍先生的文字就有这样的魔力,让我好像身临其境。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看书,尤其是老舍先生的作品。
他笔下的人物都那么鲜活,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
《茶馆》里的王利发,为了维持茶馆的生意,操碎了心。
《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在国难面前的挣扎和坚守,都让我感动不已。
《老舍点亮了我的青春》小伙伴们,你们知道吗?老舍先生可真是点亮了我的青春!记得有一回,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那时候,我闭上眼睛,仿佛就能看到济南那小山的可爱模样,还有那冒着热气的绿水。
老舍先生把济南的冬天写得太美啦,就好像一幅画摆在我眼前。
后来,我自己去读了老舍先生的好多书。
《猫》这篇文章里,那些小猫的调皮样子让我忍不住笑出声来。
它们一会儿在花盆里摔跤,一会儿又跑到屋顶上晒太阳,简直太有趣了。
还有《养花》,老舍先生把养花的快乐和烦恼都写得那么生动。
我也跟着他体会到了照顾花草的乐趣。
因为老舍先生,我开始喜欢用文字记录身边的美好。
我会写下春天里开放的花朵,秋天里飘落的树叶。
我的青春因为有了这些文字,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老舍先生就像一位神奇的引路人,带着我走进了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学世界,让我的青春闪闪发光。
《老舍点亮了我的青春》同学们,我要跟你们说一说老舍先生是怎么点亮我的青春的。
有段时间,我心情不太好,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
妈妈看我这样,就给我拿来了一本老舍先生的《月牙儿》。
我读着读着,就被书里的主人公吸引住了。
老舍一生的故事

老舍一生的故事
《老舍的多彩人生》
嘿,今天咱就来讲讲老舍先生的那些事儿。
老舍啊,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想当年,他小时候家里可不算富裕,但这丝毫没影响他对知识和文学的热爱。
他就像一块拼命吸水的海绵,不停地吸收着各种知识。
我记得有一次啊,老舍在一个小茶馆里写作,那时候他正为一个情节犯愁呢。
这时候茶馆老板过来了,笑嘻嘻地说:“老舍先生,您这是咋啦,愁眉苦脸的。
”老舍苦笑着说:“哎,这个情节我咋都想不出来咋写合适。
”老板一听,哈哈一笑,说:“您别急呀,来,先喝口茶,放松放松。
”老舍听了,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还真别说,感觉脑子一下清醒了不少。
然后他和老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天来,聊着聊着,灵感突然就来了,他一拍大腿,“哎呀,有了!”接着就奋笔疾书起来。
老舍的一生啊,创作了那么多经典的作品,《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那可都是脍炙人口的呀。
他用他的笔,描绘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
他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他也经历过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过。
就这么一直坚持着,写啊写啊,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
哎呀,说了这么多,总之老舍先生真的是太值得我们敬佩啦!他的故
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文学之路。
这就是老舍一生的故事,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希望大家也能像老舍先生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哟!。
老舍困境中求生存励志成为伟大作家

老舍困境中求生存励志成为伟大作家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伟大作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困境和挫折,但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求生存的目标,并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本文将从他困境的背景、积极应对与努力以及最终的成功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老舍的故事。
一、困境的背景老舍生于1902年,他的童年时光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
国家内外的战争、政治的动荡以及经济的不发达,给老舍的成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他们家庭境况贫困,生活艰难,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年幼的老舍困境重重。
二、积极应对与努力面对困境,老舍并没有沉沦于命运的安排中,而是积极应对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自学成才,勤奋读书,凭借自己的天赋和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文学修养。
他参加了文坛的活动,与一些有识之士共同创办了一些文学刊物,通过创作和交流,他渐渐展露出自己的才华。
三、最终的成功老舍的作品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他的小说、剧本被广泛传播和演出。
他用生动的文字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困苦和人民的命运,通过他的笔触,读者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真实与残酷。
他的作品《茶馆》、《骆驼祥子》等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
老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求生存的目标,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通过老舍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困境并不是一个限制我们的绊脚石,而是我们要努力逾越的一座桥梁。
正是在困境中,老舍不断挣扎,勇往直前,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作家。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梦想。
总结起来,老舍困境中求生存励志成为伟大作家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保持信念,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追求更好的明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0
人民乙术冢老舍
励志故事
在伦敦西部的荷兰公园区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有一幢黑色的三
层小楼,这里被英国文化部正式列为伦敦名人故居。
这幢挂牌的蓝牌屋,便是中国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英国居住过的地方,它吸引着各国人士的目光。
在英国得到蓝牌屋的30多个外国名人中,老舍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中国
人,他曾经在英国生活五年,他的创作生涯由此出发,在这里, 他先后写出了长篇
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以及《二马》的前半部,从此踏上了几十年笔耕
不辍,用独有的深度与幽默、纷繁与精彩影响后世的创作之路。
出身贫苦母亲是真正的老师
在老舍一岁半的时候,八国联军野蛮地攻入北京城。
作为一位保护皇城的士
兵,老舍的父亲顽强地坚守阵地,最后战死沙场,在那个
年代里,父亲的早逝注定了这个家庭的清贫与寒苦。
k二丿*己
老舍幼年营养不良,身体瘦弱,3岁时还不会说话。
等他渐渐长大了,母亲想让他上学,但是交不起学费。
直到9岁,老舍还是一个不识字的穷孩子。
后来,在一位亲戚的资助下,老舍才读上了私塾。
从私塾到小学,再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20位教师吧,其中有
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
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在老舍的
记忆里,母亲的手终年都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给人洗衣服,即使屠
夫们送来漆黑如铁的布袜,她也洗得洁白。
晚上母亲守着一盏油灯,
缝补衣裳一直到深夜。
母亲勤劳整洁、朴实宽厚、热情好客,这些印
象深深地刻入了少年老舍的脑海中。
这些美好的品质在日后老舍的身
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由于生活困苦,老舍经常要饿着肚子去上学。
但他最爱读书,加
上聪颖好学,能背大量的古文诗词,作文和演讲更是常常受到老师的
表扬。
当时学校实行复读班制,高年级和低年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里
上课,老舍常常被指定做低年级同学的代课小老师。
4
小学毕业的这一年,老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中学,可
是因交不起学费,第二学期他瞒着母亲,偷偷地报考了北京师范学校。
这所学校最打动老舍的,便是学费、伙食、书籍还有制服一律都由学
^供
_ b
A
笔耕不辍在文章中探索救国道路
或许我没有特别的才能,但是我非常勤劳。
老舍曾这样评价自己。
事实也是如此。
他在有限的生命中,笔耕不辍,在不懈的奋斗中,写出了一部部赢
得国际声誉的作品。
26岁时,老舍来到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担任教师。
东方学院的图
书馆颇具规模,老舍在伦敦的5年,大部分时间是在这里度过的。
平时,他除了
上课就在这里读书、备课、休息,图书馆丰富的藏书和幽雅的环境,为他提供了很
大的方便。
年,老舍踏上了归国的轮船。
创作热情高涨的他,在船上便
开始了创作。
他在小说中描写一对在伦敦的中国男女,穷男人救了富家女,然后俩
人恋爱,男的坠入情海,女的只拿爱情作为一种应酬与报恩,结果把那个男的毁
了。
小说写到4万字,因路费不够,老舍不
得不在新加坡下了船。
盛夏的新加坡如同烤炉,老舍就像拿着介绍信一样拿着刊有
他作品的《小说月报》,到处去求职。
最后,他谋得了华侨中学国文教员一职。
在
新加坡的这段时间,老舍目睹了许多漂洋过海的华人,为建设自己的家园付出了巨
大的努力。
老舍意识到,相比之下,自己之前小说里的儿女情长,立意显得太小
了。
他要写几百
年来光脚到南洋的这些真正好汉,他希望通过他的小说,把他看到的
精神传播弘扬出去。
4
从—东北三省沦陷到—年淞沪抗战爆发,面对国仇家恨,
老舍提笔完成寓言体小说《猫城记》,希望当时的国人通过猫国的悲
剧惊醒,振奋起来。
就这样,老舍的作品在不断探索中走向成熟。
《骆驼祥子》的成功是老舍艺术创作上的高峰,老舍用了半年的
时间入迷似地搜集材料。
他意识到:车夫外表上的一切,都必有生活与生命上的根
据,我必须找到这个根源,才能写出这个劳苦社会。
就这样,一部描写洋车夫的小
说便在老舍的头脑中酝酿成熟了。
强烈的写作欲望使得老舍终日在书桌上奋笔疾
书,《骆驼祥子》打响了老舍职业作家的第一炮。
年,抗日战争爆发,老舍成为抗战文艺最积极的实践者。
民
族危在旦夕,但中国的一些城市还处在赌无禁,烟公卖的奢华淫靡中, 全国文艺工
作者云集武汉,老舍在此遇见了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诸位先生,他们不约而同
地想阻止民族的继续堕落,决定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被推举
为常务理事(实际负责人),任职
达8年之久。
他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中坚力量。
在他的影响下,爱国文
人们一致对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文人团结的最好时期,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老舍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他置
身于抗战的洪流中,操劳着工作事务。
且不说敌人的空袭骚扰,
k二丿*己
这样诞生了。
抗战,使老舍的写作范围突破了以往的市民生活,他将
到了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
年冬,老舍因赶写剧本患上了头晕症,加上长期过度劳累和
营养不良,他又得了贫血。
由于抗战到处流浪的生活加上饮食不当, 病魔一直如影随行地跟随着他。
每当疼痛和疾病袭来,老舍也知道自 己应当休息,或者吃一些补血的食品。
但物价上涨,而稿费无增,文 人的生活变得非常困难。
老舍没有因为疾病和贫困停止写作,只要能 挣扎着起来,他就会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写作,直到头晕得厉害时,他 才把笔放下。
这一年的春天,西南联大常委兼秘书长、中文系教授杨振声致函 老舍,邀请他到西南联大教国文,被老舍一口回绝了。
他不想因为教 书而耽误了文协的工作,不愿因图轻松辜负大家的期望,更不想因此 耽误了自己的写作,为一点固定的收入搁下手中的笔。
对老舍来说, 笔是他的武器,他的资本,也是他的生命。
他始终把写作放在第一位, 他的写作是诚挚的、非功利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放不下手 中的笔。
高涨的爱国热情,推动着他的文艺观不断革新,《四世同堂》就
的喧闹嘈杂,打乱了老舍的生活规律,紊乱了他的作息时间,也或多
或少地影响了他的写作。
老舍没有怨言,他了解战争的残酷,更体会
A ]弋* 常J.
X *
眼光专注到抗战背后的社会现象了:国民党消极抗战,官员借机发国
难财。
老舍将这些现象用讽刺剧的形式刻画出来。
年,老舍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故乡--北京。
他对北京怀有深厚
的感情。
走过旧时代的他,把北京看做一块宝地,真诚地投入了新生活,重新点燃
起创作的激情。
老舍的儿子舒乙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从父亲那里继承的最宝贵的品
质便是勤劳,我觉得,很偶然托生在他的身旁,潜移默化地受他的影响,是一件很
幸福的事情。
他用这样的话来表达他和父亲之间的感情。
事实也是如此。
老舍潜移默化中影响的何尝只是儿子、家人,无论是《老张
的哲学》中的新派理想市民李景纯的独立、务实、求真、爱国,还是《四世同堂》
中祁家老太爷式的老派、懦弱、拘谨、苟安, 亦或是《骆驼祥子》中祥子类的底层
市民的绝望、低贱、死命赚钱, 老舍用自己的作品写各类小人物,捧出了一颗真诚
平实的心,剖析着一个曾经千疮百孔的民族的性格和灵魂,以警醒后人。
他沿着平
民文艺的道路走向了辉煌的艺术殿堂,最终成为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成为了真正
的人民艺术家。
P
A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