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综合评价

合集下载

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定量评价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

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定量评价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

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定量评价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牛聪;刘志斌;王彦春;张益明;解吉高;黄饶【摘要】针对辽东湾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提出了一种基于地球物理技术的定量评价方法.首先在岩心地化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方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TOC)预测;接着利用岩石物理分析得到与TOC具有强相关性的地球物理敏感参数,进而拟合两者的关系方程;然后通过地震反演预测地球物理敏感参数数据体,并由拟合关系将其转换为TOC数据体;最后按照烃源岩的质量评价指标,预测不同等级烃源岩的空间分布,并与盆地模型参数相结合计算目标凹陷的生烃量.实际应用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存在一套TOC大多为2%以上、平均厚度可达200m的优质烃源岩,估算其油气资源量约为26亿吨,该方法预测的烃源岩厚度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研究结果说明,利用地球物理技术可以实现对烃源岩的丰度分级和定量评价,对类似生烃凹陷的评价具有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年(卷),期】2017(052)001【总页数】7页(P131-137)【关键词】地球物理;辽西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定量评价【作者】牛聪;刘志斌;王彦春;张益明;解吉高;黄饶【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烃源岩评价是含油气盆地勘探研究的基础。

在过去的研究中,对烃源岩的评价常常是通过对岩样和岩屑资料的分析形成,其缺点是只有在具有地化资料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并且受样品数量的限制,研究成果仅局限于单点[1]。

烃源岩评价方法-3

烃源岩评价方法-3
Q:评价单元油气总资源量,S:评价单元面积,K:类比单元油气资源丰度,a:类比系数
成因法(包括氯仿沥青“A”法、有机碳法、烃产率法、烃源岩体积法、热解法等): 氯仿沥青“A”法:利用烃源岩氯仿沥青“A” 含量和沥青化系数计算油气远景资源量 Q=h×s×r×A×Ka×k
Q:评价单元油气总资源量, h:烃源岩有效厚度,s:烃源岩面积,r:烃源岩密度,A:烃源岩氯仿沥青含量, ka:沥青转化系数(一般采用15%~20%,最有利取20%,较有利取15%),k:运聚系数。
**地区**组烃源岩喜山期末热演化分布(Ro等值线图)
提纲
一、概述 二、 烃源岩评价标准 三、烃源岩分布 四、烃源岩静态地化特征 五、烃源岩动态地化特征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六、盆地资源潜力分析
目的:烃源岩各构造时期生烃量有多大?主要生烃区在哪儿?有多少可聚集成藏?资源量多大? 常用方法:盆地类比法、成因发、盆地模拟法 盆地类比法:由已知单元(盆地、凹陷)含油气丰度远景类比求取评价单元油气远景资源量 Q=S×K×a
2000 3000 480 360 240
时间(Ma) C.盆地热流史
2000 3000
1000
50
深度(m)
70 90
成熟早期 0.70-1.00
120
0
0.0 0.2 0.4 0.6 0.8 1.0
Ro值(%) 井号: yuxi t0=0.00Ma t1=145.50Ma t2=207.54Ma t3=460.90Ma t4=488.30Ma
-1 96 8 .7 -2 00 0
? ? ?
-1 8 0 0 -1 6 8 7 .3 -1 6 0 0 -1 4 0 0 -1 2 0 0
? ? ?

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古近纪烃源岩评价

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古近纪烃源岩评价

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古近纪烃源岩评价王文通【摘要】为了在青东凹陷古近纪找到油藏富集的有利区域,指导生产开发,对控制油藏分布和形成起关键性因素的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受郯庐断裂体系影响,构造复杂,沉积物源来自凹陷四周,沉积类型多.在对区域地质构造、地层发育特征、沉积相类型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测井、地震以及地球化学资料,采用综合研究的手段对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沙三、沙四段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暗色泥岩十分发育,在凹陷中部厚度较大,向凹陷四周暗色泥岩厚度逐渐变小;沙四上亚段有机质的丰度、成熟度都比沙三下亚段好,评级在好-优质;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干酪根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含少量Ⅱ2、Ⅲ型干酪根;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都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期刊名称】《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01【总页数】6页(P83-88)【关键词】青东凹陷;烃源岩评价;生烃潜量【作者】王文通【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渤海湾盆地青东凹陷古近纪为小型断陷盆地,四周环绕凸起区,沉积物源方向多,物源供给量小,物源方向受不同时期的区域构造翘倾的控制[1]。

凹陷内储层沉积类型多,成岩作用存在很大差异,纵向和横向上变化都很快,不同沉积时期的构造格局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类型与分布,储层物性受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

青东凹陷孔店组-沙四下亚段,区域内部古地势整体北部高南部低,发育来自垦东-青坨子物源区的冲积扇储集体系;沙四上亚段南北较平缓,发育来自四周环带状分布的扇三角洲储集体系;沙三段-沙二段南高北低,发育南部物源区的三角洲储集体系。

青东凹陷油气储藏和分布受区域构造演化以及郯庐断裂带的影响,新生代经历了三期断陷和两次抬升,构造形成于古近纪晚期和新近系沉积之间。

区域内发育构造、岩性、地层和复合圈闭4大类圈闭类型,油气藏类型以构造油藏为主。

烃源岩评价

烃源岩评价
氯仿沥青“A”——是指岩石中用氯仿(CHCL3)抽提的可溶有机质, 即岩石中由有机质已经生成的物质,包括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
总烃——指氯仿沥青“A”族组成中饱和烃与芳烃之和(常用ppm为单位)
➢有机质类型:有机质类型是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重要参数之一,常 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有机地球化学与有机岩石学两种方法,主要分析参数
➢有机质丰度:主要评价岩石中有机质含量的多少。评价有机质丰度的 主要参数包括有机碳含量、氯仿沥青“A”、总烃
有机碳含量——有机碳是指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元素含量;常用的 分析方法包括燃烧法和岩石热解色谱;值得注意的是实测的有机碳含量 仅仅表示岩石中剩余的有机碳含量,因此在利用有机碳含量评价烃源岩 时,确定其下限标准必须考虑成熟度的影响
MPI1
1.5(2 甲基菲 3 甲基菲) 菲1甲基菲 9 甲基菲
MPI2
3 2 甲基菲 菲1甲基菲 9 甲基菲
Ro 0.60 MPI1 0.40 0.65%≤Ro<1.35% Ro 0.60 MPI1 2.30 1.35%≤Ro<2.00%
烃源岩评价标准 对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的确定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 济状况和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总体来说, 我国各地区确定的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较国外偏低,且尚不 完全统一,仍有较大的争议
不同岩石类型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
烃源岩级别
泥质岩
碳酸盐岩
成熟阶段 高过成熟阶段 成熟阶段 高过成熟阶段
非烃源岩 差烃源岩 较好烃源岩 好烃源岩 最好烃源岩
<0.4 0.4~0.6 0.6~1.0 1.0~2.0
>2.0
<0.16 0.16~0.24 0.24~0.4 0.4~0.8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

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如下:引言是一篇论文或研究报告的开篇部分,通过简洁扼要地介绍研究主题、目的、方法和结果,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和认识。

对于2019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文章,引言部分的概述将重点介绍烃源岩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非常重要。

烃源岩是地球上蕴含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来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开发而言,了解和评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确定勘探区的潜力和开发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的评价,可以揭示烃源岩中油气生成的潜能和资源量,并为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逐渐枯竭和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对于烃源岩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通过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测定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类型、成熟度、母质类型等重要地质参数,从而判断烃源岩的潜力和优势区。

除了经典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新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也应运而生,为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因此,本文将系统地总结和探讨2019年最新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包括传统的地球化学分析方法以及新兴的技术和方法,并对其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更准确、更可靠的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推动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概述部分的目的在于引导读者了解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为后续的文章结构和内容做好铺垫。

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于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兴趣,并期待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于石油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旨在为烃源岩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内容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方法的背景和意义,介绍了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烃源岩评价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烃源岩评价

二连盆地阿拉达布斯凹陷烃源岩评价发布时间:2022-08-25T10:39:32.716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8期作者:常志仁、郭昆[导读] 阿拉达布斯凹陷的勘探工作量在前期投入较少,只完成1口参数井,相对较低的勘探度。

常志仁、郭昆单位: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分公司单位所在省市:内蒙古锡林浩特单位邮编:026000阿拉达布斯凹陷的勘探工作量在前期投入较少,只完成1口参数井,相对较低的勘探度。

此篇文章通过对氯仿沥青“A”、生油岩有机碳等生油指标特征的研究,对该井生油岩取样进行分析化验,结合岩性特征、沉积、对生油进行评价,来判定有机质的各种类型、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及其生烃潜力大小。

第一节烃源岩纵向分布及地质特征延阿参1井所钻遇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新生界、中生界白垩系下统赛汉塔拉组、腾二段、腾一段、阿尔善组地层。

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阿尔善组,总厚度为1535.3m,占地层总厚度的43.62%。

新生界第四系+第三系(5.5~382.00m)。

本段岩性为:本段从整体上看上部地层沉积物较为松散,地层岩石成岩性较差,下部地层为大段灰色泥岩,成岩性差,松散。

经现场地化分析不具备本层生油能力。

赛汉塔拉组(382.00~839.00m)。

这一段生油岩的岩性主要是:灰黑色碳质泥岩、砂质泥岩、灰色泥岩、本段地层厚度为457m,暗色泥岩为171.9 m,占该段地层总厚度的37.61%,故该段烃源岩体积尚可。

腾二段(839.00~1462.00m)。

本段泥岩岩性为:灰黑色碳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灰色泥岩。

这层厚度623m,暗色泥岩的厚度是149.7m,并且在腾二段共有暗色泥岩43m层,仅占该段地层24.03%,平均单层厚度3.48m,总体上看这段烃源岩有较小的体积。

腾一段(1462.00~1800.00m)。

本段泥岩的岩性是:粉砂质泥岩、砂质泥岩、灰色泥岩,腾一段总体的厚度是338m,共有23层暗色泥岩,暗色泥岩的厚度为70.6 m,平均单层厚度为3.11 m,占据腾一段总厚的20.89%,总体上看这段烃源岩的体积较小。

南堡凹陷1号构造沙一段烃源岩评价

南堡凹陷1号构造沙一段烃源岩评价

1131 地质概况南堡凹陷位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北部,是渤海湾盆地典型的陆相新生代富油气断陷凹陷[1],凹陷内主要发育林雀、拾场、曹妃甸3个次级洼陷以及1号、2号、老爷庙、高尚堡和柳赞等9个正向构造单元。

南堡南堡1号构造位于南堡凹陷西南部斜坡带,为一个发育在古生界奥陶系基底之上的潜山披覆断背斜构造[2]。

该构造主要发育东营组(Ed)、沙河街组(Es)、奥陶系(O)等多套烃源岩层系,近年来成为冀东油田上产的重要区域。

截止目前,对于南堡凹陷的石油地质研究主要集中于南堡凹陷整体[3-6],而对于单独1号构造的系统研究较少,沙河街组(Es)中沙一段(Es 1)为南堡凹陷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因此对1号构造的Es 1烃源岩进行系统评价,可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提供参考。

2 样品与实验部分2.1 样品筛选与化学试剂本次研究共筛选南堡凹陷1号构造Es 1段75个泥岩岩屑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镜质体反射率(Ro)、岩石热解实验分析,从中优选出品质较高的有效烃源岩的岩屑样品进行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

气体:氢气、氦气、压缩空气、氧气,纯度不小于99.999%、气体容器规格为40L的压缩钢瓶。

化学药品:盐酸、正己烷、异辛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乙醇、甲醇,纯度均为分析纯;柱层析硅胶柱与中性氧化铝,规格均为100~200目。

2.2 采用标准与仪器TOC测试采用标准《GB/T-19145-2003沉积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采用美国Leco公司生产的CS744碳硫分析仪;Ro测试采用标准《SY/T5124-2012 沉积岩中镜质体反射率测定方法》,采用德国J&M公司生产的MSP400显微荧光光谱仪;岩石热解分析采用标准《GB/T18602~2012 岩石热解分析》,采用海城市石油化工仪器厂生产的YQ—ⅧA油气显示评价仪;烃源岩样品首先根据标准《SY/T5118-2005 岩石中氯仿沥青的测定》进行氯仿沥青“A”的分离工作,而后分离出的氯仿沥青“A”或原油样品根据标准《SY/T5119-2016 岩石中可溶有机物及族组南堡凹陷1号构造沙一段烃源岩评价刘经纬 张禄 王欢 冀海南 马健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公司 河北 唐山 063000 摘要:基于75个泥岩岩屑样品,对南堡凹陷1号构造Es 1段烃源岩品质与生标特征进行系统评价。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评价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评价

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二次生烃评价朱炎铭;秦勇;范炳恒;桑树勋;杨永国;姜波【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29)1【摘要】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自形成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埋藏历史 ,并发生过多次生烃演化过程 .基于详细的构造 -埋藏史研究 ,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矿物包裹体分析 ,运用EASY %Ro 数值模拟技术 ,深入研究了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历史 ,阐明了石炭—二叠系生烃作用发生的构造期次、生烃强度 ,揭示了武清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曾发生过 2次重要的生烃作用过程 ,分别发生在燕山期与喜山晚期 ,得出了二次生烃作用主要发生在喜山晚期的主要结论 .此外 ,还结合有机质热解模拟量版 ,定量评价了石炭—二叠系各期生烃强度 ,并提出了武清凹陷是华北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之一 .【总页数】8页(P77-84)【关键词】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构造-埋藏史;二次生烃作用;数值模拟;武清凹陷;油气藏【作者】朱炎铭;秦勇;范炳恒;桑树勋;杨永国;姜波【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新生代生烃特征 [J], 胡洪瑾;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2.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新生代生烃特征 [J], 胡洪瑾;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3.三次生烃作用--以济阳坳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为例 [J], 李荣西4.新疆富蕴县扎河坝凹陷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特征及生烃条件分析 [J], 贾健;舍建忠;段旭杰;彭戈5.东濮凹陷石炭—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生烃演化 [J], 朱炎铭;王晓辉;张聪;袁伟;蔡超;陈尚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综合评价
元宝山凹陷烃源岩主要分布在九佛堂组下段、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本文从烃源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对烃源岩进行分析,并从有机相带划分、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有机质丰度四个方面对该区烃源岩进行了评价。

认为九佛堂组湖相暗色泥岩主要为一套低成熟烃源岩,是主要烃源岩段,沙海组湖相暗色泥岩为未熟~低熟生油岩,为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标签:元宝山凹陷;烃源岩;有机质;有机相带
1 区域地质概况
元宝山凹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东,属赤峰市元宝山区、松山区所辖。

构造属于赤峰盆地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是在海西期褶皱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中新生代断陷,构造走向北东向,凹陷面积650km2。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中部近于平川。

2 烃源岩特征
2.1 烃源岩的分布
根据本区钻井揭示,元宝山凹陷在九佛堂组下段、九佛堂组上段和沙海组发育有湖相泥岩沉积,可作为本区的烃源岩系。

九佛堂组下段(K1jf下):为盆地早期发育的产物,湖盆基底凹凸不平,暗色泥岩分布受沉积中心控制,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央偏北西部;九佛堂组上段(K1jf上):为湖盆扩大生长发育阶段,暗色泥岩分布广,厚度较大,一般150~250m。

单层厚度变化大,最厚125m,一般10~20m,分布与地层展布基本一致。

呈白云质泥岩与深灰色泥岩互层;沙海组(K1sh):为湖盆发育鼎盛阶段,沙海组湖相暗色泥岩特别发育,厚度在160~437.5m之间,单层厚度一般20~30m,分布与地层基本一致。

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稳定。

2.2 烃源岩沉积时的古气候、古环境
根据元参1、宝地2井微量元素分析结果,元宝山凹陷在早白垩世处于潮湿、半潮湿的热带—亚热带古气候条件下,古湖盆水介质属半咸水—淡水环境,有利于水生生物和陆源植物繁殖,利于烃源岩的形成。

九佛堂期至阜新期,地化环境由弱氧化—弱还原—还原—氧化渐次过渡。

其中九上段和沙海组处于淡水、弱还原-还原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和向烃类转化非常有利。

2.3 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2.3.1 烃源岩中生成油气的母质显微组份
①全岩光片镜检法分析,根据郝石生等采用全岩光片镜检法对宝地1井、元参1井、元1井30个烃源岩样品有机显微组份组成分析,本区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是结构藻类体、层狀藻类体、小孢子体、碎屑类质体;其次是角质体、沥青质;缺乏树脂体、木栓质体、荧光质体等早期生烃的显微组分;②干酪根法分析,采用干酪根法对凹陷的烃源岩的生油气母质组份进行分析,类脂组含量一般大于50%,镜质组含量10%~50%,惰质组含量5%~25%之间。

与全岩法分析结果相似。

但腐泥组含量较高,而壳质组含量很低,常常小于5%,甚至缺乏。

因此干酪根法分析对烃源岩有机组成的表征不如全岩显微组分确切。

2.3.2 烃源岩中生物标志物组成
据华北油田分析结果,高等植物生源和菌藻类水生生物的生源输入比例相当,这两大类生源母质均是源岩有机质重要生烃母质,说明本区具混合生源成烃特征。

2.4 烃源岩评价
2.4.1 有机相带划分
将本区划分为三个有机相带。

第一有机相带(K1jfI):相当于九佛堂组下段的大部分;第二有机相带(K1jfⅡ):相当于沙海组底部和九佛堂组上段以及洼陷部位的九下段顶部。

第三有机相带相当于沙海组(K1sh)中上部。

2.4.2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a、干酪根类型:①据干酪根的元素组成,计算出H/C、O/C原子比,构成范氏图。

反映本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混杂,I型到Ⅲ型均有发育,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

但从有机相带看,三相带(K1shⅢ)和一相带(K1jfI)有机质类型差,以Ⅲ型和Ⅱ2型有机质为主;而二相带(K1jfⅡ)有机质类型好,以I和Ⅱ1型有机质为主;②岩石热解参数法:从宝地1井氢指数IH与热解峰温Tmax关系图上看(图1),本地区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从I型到Ⅲ型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质性。

第一、第三有机相带源岩的有机质类型较差,大多属Ⅱ2型或Ⅲ型,而第二有机相带源岩有机质类型较好,属I型到Ⅱ1型,仅个别点为Ⅱ2型。

b、沥青组分类型:本区烃源岩氯仿沥青“A”的族组成各馏分的含量分布范围为:饱和烃占12.66%~63.17%,芳烃占10.14%~32.49%,“非烃+沥青质”占20.4%~75%。

显示出低熟烃源岩的族组成特征。

但饱和烃含量在20%~60%和芳烃含量在5%~25%之间的仍占主导地位,说明本区的烃源岩母质类型以腐泥型、腐殖腐泥型为主。

c、饱和烃馏分组成:烃源岩中正烷烃含量占饱和烃馏分的28.7%~77.0%。

饱和烃色谱一般呈双峰态分布。

碳数分布范围介于C11~C38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奇碳数优势。

反映出高等植物与微生物混合生源的贡献。

综上所述,元宝山凹陷有效生油岩主要位于沙海组下部、九佛堂组上段和下段顶部。

表明本区九佛堂组湖相暗色泥岩主要为一套低成熟烃源岩,是主要烃源岩段;沙海组湖相暗色泥岩为未熟~低熟生油岩,为一套次要的烃源岩。

参考文献:
[1]张厚福等.石油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