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梦想》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3)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7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7

《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三维目标1,了解演讲辞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3,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升理解水平。

4,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使用到写作中去,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5,体悟马丁·路德·金的那种生命不息、为人民请命不止的崇高献身精神。

重难点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升理解水平。

3,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使用到写作中去,提升语言表达水平。

教学过程导语设计1,情景导入在2003年8月酷热的一天,数千人汇聚在美国华盛顿林肯纪念碑前,缅怀一位伟人。

人们又记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难忘记的大游行,那一场令全世界刻骨铭心的演讲。

40多年前的8月28日,约25万人的游行队伍汇聚在此,聆听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讲。

金博士慷慨陈词,演讲感人至深。

其中“我有一个梦想”的名句更是脍炙人口,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就来赏析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

2,应用导入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蔡元培先生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们知道,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主要谈了对北大学子的三点要求和自己工作的两点计划。

那么,作为美国黑人为争取民权的一次盛大集会的演讲,马丁·路德·金博士博士又会讲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著名的演讲辞——《我有一个梦想》。

文本解读1,知识积累(1)作家作品马丁·路德·金(1929~1968),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被誉为“黑人之音”。

1929年,马丁·路德·金诞生于美国东南部的佐治亚洲的亚特兰大市。

他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儿子。

小时候他喜欢打篮球网球,踢足球。

他把大量时间用来读书。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五、感受金的演讲
播放视频
6、学生激情演讲
七、作业
你的梦想是什么?请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和学生聊聊梦想导入课文
二、自主学习与交流
1.马丁·路德·金有什么样的梦想?
让学生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梦想段落范围(17--25段),明确后集体朗读。请同学根据六个“我梦想有一天……”,提炼或概括出作者梦想的内容。
综合评价
寄语
七、教学板书
梦想:废除种族歧视
废止种族隔离
追求自由平等
实现公平正义
八、教学反思
优点: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我首先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同学们面对本文的文题时,你们将从哪些角度来写梦想呢?学生的回答是:“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这是学生的思路,我没有按照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思路来分析课文,而是按学生的思路来分析课文,并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所对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怎样实现这个梦想?学生自己出结论后,也就理清了作者的演讲思路。另外,读写结合使用较好。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排比句式的表达效果,应用到写作中去,提升表达水平。所以在课上我让学生通过比较诵读领会作者倾注在所述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新念,在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和表达效果。正如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的:“精彩片段,不惜重锤敲打,直到打出火花。”所以重点段落我让学生读了两遍。学生能体会到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和排比句式的效果和妙处,顺水推舟,引出课堂练笔,让学生写演讲词,5分钟后让学生演讲,然后师生共同点评。读写结合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有实用性。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高一语文《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感悟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的深刻内涵,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激情澎湃。

2.掌握演讲稿的基本结构,学会如何运用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感受演讲词的激情与力量,理解作者的梦想。

2.学习演讲稿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

三、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演讲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指导学生如何将演讲稿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心中的梦想,引导学生思考梦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2.介绍马丁·路德·金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演讲词的兴趣。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生词、难句。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课堂讲解1.讲解演讲词的结构,分析演讲词的开头、主体和结尾。

2.举例讲解演讲词中的修辞手法,如排比、设问等。

3.引导学生感受演讲词的激情与力量。

四、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演讲词中的亮点和感人之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演讲词的理解。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演讲稿中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二、演讲技巧讲解1.讲解演讲的技巧,如语速、语调、肢体语言等。

2.示范演讲,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演讲稿进行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讲技巧。

四、课堂展示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演讲展示。

2.其他学生担任评委,对演讲进行评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演讲技巧的掌握。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演讲稿中的情感表达得更加生动。

二、演讲稿创作1.学生自主创作一篇关于梦想的演讲稿。

2.教师辅导学生修改演讲稿,提高演讲稿的质量。

三、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每组选一篇演讲稿进行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演讲技巧。

北师大高中必修3《4 我有一个梦想》严雪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北师大高中必修3《4 我有一个梦想》严雪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目标:1.概括出马丁·路德·金梦想的具体内容。

2.分析第18-26自然段是如何体现演讲的针对性、鼓动性和形象性的。

3.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中其余运用了比喻、对比的地方并进行分析,体会本演讲词的形象性。

教学重点:1.分析第18-26自然段是如何体现演讲的针对性、鼓动性和形象性的。

2.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中其余运用了比喻、对比的地方并进行分析,体会本演讲词的形象性。

教学难点: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文中其余运用了比喻、对比的地方并进行分析,体会本演讲词的形象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朗读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音频导入,营造氛围。

(《我有一个梦想》原声片段)过渡:听了这段音频你们有何感受?(即使我们不能够完全理解但也觉得对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气势以及对听众的影响/感染)其实,我们刚刚所听到的就是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25万黑人面前发表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这篇著名的演说词。

那么,马丁·路德·金为什么要来做这个演讲呢?他的梦想的具体内容到底是什么呢?二、示范讲解Q:通过预习同学们说说文中哪些段落在写他的梦想的具体内容呢?明确:第18-26自然段。

请同学们齐读这些段落,从字里行间中去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并用关键词概括出来。

明确:平等、自由、公正。

Q:这些段落写出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的内容,即平等、自由、公正。

那么,既然他的梦想可以用这几个词直接概括出来,他为什么不干脆就直接呼喊|“我的梦想是平等!我的梦想是民主!我的梦想是公正”呢?为什么明明可以简洁表达出自己的梦想却偏偏用这么长一段来阐释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思考该问题] 明确:(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增强气势,使演讲富有感染力,能够鼓舞听众。

(鼓动性)(2)19段→对平等的具体阐释21段→对公正的具体阐释23段→对平等的具体阐释(听众与读者的不同,对演讲的要求?)具体化,形象生动,具有画面感,有助于理解。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

高一下册语文教学设计:我有一个梦想课题:我有一个梦想年级:高一下册教材:语文(必修3)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文本,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有关“梦想”的词汇、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和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追求梦想、勇敢追求理想的意识和信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并掌握有关“梦想”的词汇、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对梦想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梦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及相关课外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课堂练习、课后作业。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使用图片、视频或演讲等方式引导学生讨论“梦想”主题,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

2. 通过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对梦想的思考,如:“你看过有关实现梦想的人物故事吗?你曾经有过梦想吗?你如何看待梦想?”等等。

Step 2 阅读1. 学生阅读课本中与“梦想”相关的文章,如“我有一个梦想”等。

2. 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梦想、奋斗和取得的成就。

Step 3 讨论1. 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分组讨论故事中的梦想和主人公的感受。

2. 学生就自己的梦想进行分享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并结合实际情境给出建议。

Step 4 写作1. 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梦想和自己的梦想,完成一篇作文。

2. 教师检查作文的结构、语法和内容,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Step 5 展示和总结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梦想的重要性和付出的努力。

3. 激励学生坚守梦想,勇往直前。

Step 6 作业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调研他们的梦想和实现过程,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2. 教师提供参考资料和指导。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供一定的语言输入和输出机会,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

北师大高中必修3《4 我有一个梦想》蹇琴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北师大高中必修3《4 我有一个梦想》蹇琴PPT课件教案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

|1《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2017级蹇琴【设计意图】本课是高一下期语文演讲单元的其中一篇演讲辞,单元目标要求在学习该类文章时要注意体会演讲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本次教学将以“通过品味语言,理解文本深刻意蕴”为主题,通过赏析语言,去赏析文本中的艺术手法,同时去好好体味蕴含在语句中的情感。

文章情文并茂、语言流畅,那饱满的激情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深深地感染着听众,引起人们的共鸣。

在品味语言时,将朗读贯彻其中。

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去自主品味语言,既响应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语言品味能力,通过语言品味感悟作者情感,理解作者梦想,激发学生追梦的决心与冲劲。

【学情分析】学生对演讲辞中所介绍的美国的种族歧视、隔离政策并无直接体验,所以要理解作者反映的严酷事实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乡镇的学生,很难理解作者倾注在梦想中的真切情感和实现梦想的坚定信念。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细品语言,通过反复朗读,反复品味,去理解语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而理解到作者的梦想。

【教学策略】指导思想:响应“学思课堂”号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辅助作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勇于逐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核心问题】通过品味语言,体会文本深刻意蕴,训练学生自主学习,品味语言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以自学为主,课前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解决基础知识及大概内容。

课上多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学案1、了解学习目标、侧重点;2、解决字音、词义等基础知识;3、熟读课文,感知文章大体内容。

一、导语设计师:同学们,这节课的开始,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稍后请同学来谈谈感受。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我有一个梦想》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我有一个梦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演讲的背景。

2.品味本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体悟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精神,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体悟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民主、平等的精神。

2.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难点:了解黑人的历史及现状;了解马丁·路德·金演说的背景。

三、教学方法:问答与拓展法、诵读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如果我们在这儿提到一个国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不过,在没有讲出这个国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尔·盖茨、迈克尔·乔丹、迈克尔·杰克逊、林肯、奥巴马、史蒂芬·乔布斯……还有“9·11”,无疑这个国家的名字是美国。

看来,同学们对美国是十分熟悉的。

可是,我们对这个美国的社会状况有多少了解呢?我们又对占美国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现状有多少了解呢?那么,我们今天将通过一个窗口来对美国社会状况作一个初步的认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极其优美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

(二)作者简介先请同学对作者进行介绍,教师再作相应的补充。

马丁·路德·金(1929—1968),神学博士,牧师,美国民权运动领袖。

196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他将全部奖金(54600美元)献给了自由运动。

1964年通过的新的民权法案,规定凡是接受美国政府资助的组织都必须平等地对待黑人。

1965年一项新的选举权法案成立,从那以后,所有黑人都享有选举权。

1963年8月23日,马丁·路德·金组织了美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自由进军”运动。

他率领一支庞大的游行队伍向首都华盛顿进军,为全美国的黑人争取人权。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_2

北师大版必修3高中语文《梦想与追求 阅读与鉴赏  4 我有一个梦想》_2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

2、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4、体悟马丁·路德·金的崇高献身精神。

5、树立学生热爱祖国、追寻和平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读中揣摩重点语段的含义及感情色彩,把握作者情感。

2、树立学生热爱祖国、追寻和平的历史使命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梦想?(学生回答)每个人都有梦想,以前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美国人,他有着普天之下最简单的梦想,也有着全世界最崇高的梦想,到他生命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梦想也未能实现,但是他却从未因挫折和短暂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梦想,甚至所以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他的梦想改变了美国的历史,他是谁?马丁·路德·金。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马丁·路德·金,去聆听他的梦想。

二、分析文本,指导朗读。

1、请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一)马丁路德金的梦想包含了哪些内容?(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三)他准备通过什么方式与途径去实现他的梦想呢明确:人人生而平等、自由、民主、种族的平等。

(PPT展示)2、探寻:马丁•路德•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请你把找到的内容带着自己的理解展示给大家。

教师展示黑人现状的图片。

马丁·路德·金是怎样来描述黑人现在的生活的?有哪些关键词?明确:镣铐、枷锁、蜷缩、穷困的孤岛、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马丁·路德·金看到自己的黑人兄弟受到了这样的迫害内心是怎样的?愤怒、痛苦、悲伤等等。

所以在读的时候要沉痛有力。

3、讨论:怎样实现他的梦想?明确: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的和平方式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4、本文作为一篇演讲词,那么演讲词就该把它演讲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的文段,感受演讲词,感受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之迫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有一个梦想》被安排在北师大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四篇,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一篇演讲词。

1963年8月28日,他在举世闻名的向华盛顿进军的25万人群众集会上发表了这篇激情洋溢的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是20 世纪最为惊心动魄的声音之一,穿过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隧道,我们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悯和大悲痛。

但即使在这一场波涛汹涌、黑人的不满情绪一触即发的集会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惯有的理性和基督之爱向人群宣讲。

这就是一个“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

在他看来,“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达到美好的目的。

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这篇演讲词,言辞雄辩,气势磅礴,充满着时代精神,给人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

直至今日,它对美国的民权立法,对全世界反对种族隔离,种族歧视和黑人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斗争,都产生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教学目标:1.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揣摩重要词句,结合文体特点与语境辨析、品味语言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3.自由、平等、民主是人类追求的一个永恒主题,我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奋斗。

教学重难点:1.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揣摩重点语段和词语的深层含义及强烈的感情色彩;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深层理解本文演讲后产生的意义及其影响。

课前准备:1.多媒体;2.教学之前,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美国黑人的历史和现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本文激情澎湃,文质兼美,应提倡多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读与讲的过程中,领会演讲的特点。

本文成功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文采斐然,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加以体会和揣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从演讲内容的角度,可由“种族歧视”概念及美国种族歧视现状导入,如“百度百科”这样定义“种族歧视”:“种族歧视,英文名racial discrimination,是指根据种族将人们分割成不同的社会阶层从而加以区别对待的行为,即种族与种族之间的歧视。

统治阶级根据种族和民族的特征,划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敌视、迫害和不平等地对待其他种族的行为。

阶级剥削制度的产物。

种族歧视始于古罗马帝国时代。

其现代形式是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开始的,主要包括剥夺选举权、受教育权和其他权利,压低工资,任意逮捕、拷打甚至杀害,强行限制在“保留地”内居住等。

迄今为止,还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种族歧视现象。

种族隔离政策使歧视官方化,但它往往在未被合法化时被执行。

”又:“种族歧视(Racism)是指一个人对除本身所属的人种外的人种,采取一种蔑视、讨厌及排斥的态度,并且在言论行为上表现出来。

种族歧视开始于殖民时代,以政府形式的种族隔离制度等制度为首的时期达到了顶峰。

”2.也可从人物角度,由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曼德拉或本文的作者马丁·路德·金导入,如:前美国总统奥巴马2013年8月28日站在马丁·路德·金当年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的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前的台阶上讲话,以此纪念该演讲发表50周年。

美国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在讲话中谈论“为工作和自由向华盛顿进军”大游行以来的半个世纪美国发生的变化,那次大游行以亚特兰大牧师、民权运动标志人物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达到高潮。

1963年,金面对25万人发表演讲,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国白人和黑人拥有更加和睦关系的期望。

金的这些话被刻在了其发表演讲的纪念堂的台阶上。

3.也可从这篇演讲词的影响角度,由其入选我国各种教材、被我国教育界高度重视的现状导入,如:编入我国中学教程情况: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高中英语选修十、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中、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以及,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设计意图】导入遵循的是由现象到本质的原则,美国种族歧视的现象(事件)纷繁,不难由这些现象概括出种族歧视。

关键是回答什么是种族歧视,即为其定义。

明白了黑人平权的斗争历史,曼德拉,以及本文作者马丁·路德·金出现在视野中就是必然的。

也可以说是借用历史课学习的知识。

二、检查预习,初识作者1.检查学生课文批注情况,投影并点评。

2.简介作家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国黑人律师,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

深受圣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运动的影响。

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他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斗争,从而为世界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他带给人们的启示是黑人不应该被隔离,而应受到像其他人一样的待遇,而且应该受到完全的尊重。

他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非暴力主义。

1968年3月被种族主义分子枪杀。

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

美国第一夫人劳拉称金“毕生致力于和平和改革事业”。

她说:“我们难以想象没有金的美国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让美国变得更公平。

”3.背景简介(六十年代民权运动)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妇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车,坐到“白人专坐”的区域内。

她拒绝挪动座位,而被警察带走。

于是成立了一个组织,要求公共汽车公司改变这种不公正的做法,马丁路德金被推荐为这个组织的领头人。

他们在市内散发传单:“你去上班时,请乘出租车去,或搭别人的车去,或步行。

”整整一年里,黑人拒绝乘坐市内公共汽车。

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继续斗争。

他的房子被人毁坏了,有段时间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胁,最后该州首府律师说,公共汽车公司无权在车上把黑人和白人分开。

1963年,马丁路德金晋见了肯尼迪总统,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

然后他又在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领导了一场新的革命。

此地黑人的住房情况很糟,黑人参加工作的机会极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选举权。

马丁路德金被关进监狱。

他说:“我们已经为我们的权利等了三十年!”斗争在继续,一周后所有的监狱都有关满了人。

黑人的革命赢得了全国的支持,最后公共场所都有对黑人开放,所有被关押的参加游行黑人都被释放了。

1963年8月28日,华盛顿特区组织了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要求种族平等。

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万的黑人发表了这篇演说词,立即举世闻名。

他讲话没有讲话稿,他把自已对前途的看法,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告诉了云集的听众,这就是“我有一个梦想”。

【设计意图】提供人物和历史的背景,以帮助理解这篇演讲稿中的“梦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给每一段标上序号,然后勾画出含有“梦想”字样的句子?2.请根据这些句子,在结合文章背景,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3.现在,请根据这六个排比,具体说说“梦想”的内容:信息要点: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亲如兄弟。

小结:这六个句子不但极具气势、形式整齐。

而且,内在逻辑严密。

无论一国家、一民族、一团体还是个人,只有在政治上确立了自己地位,才能拥有讨论正义和自由的权利,只有在偌大的社会中推行正义和自由的思想,才能从思想上消除歧视思想,只有消除了歧视,才能真正出现黑人和白人和睦共处的局面现在,请大家用排比句的形式来评论这六个排比句(提示:可以从表达效果、内容、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这六个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文采);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表达酣畅淋漓);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引申:早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也有一个可以和马丁媲美的人物--墨子。

在战国时代,他就提出了兼爱非攻思想,希望天下人人平等……(告诉学生,在进行概括时,应注意一些议论句和总结句,因为它们能显露作者的观点)4.为什么要实现梦想呢?哪些段落写到?1--5集会的原因和目的。

(60字内)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视和贫困的环境中,美国没有实现百年前自由的诺言,今天讨回权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实现,美国将出现叛乱。

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来或不完整,能找出几段是几段。

尤其是第一段和第五段可能不被学生重视,教师加以点拨,五段是说,现在是兑现承诺的时候。

5.怎样实现梦想?段落是:6--16段(40字内)信息要点:斗争的方式:采用非暴力手段、斗争的手段:团结白人、长期坚持以彻底达到目的斗争的态度:坚决、毫不退缩、彻底。

【设计意图】金的演讲中,梦想非常具体,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唯其具体,才有目标,才有针对性,才有鼓动人心的力量。

所以要问,金说的一个梦想,具体指什么,这个问题明了了,后续如何实现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种方式来实现就好回答。

答案都在原文之中,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回归文本,设计的意图在这。

四、细读品味,赏析语句1.美国没有履行这种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着“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这里的“空头支票”指什么?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国政府比作支票的签字者,而把美国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

“空头支票”指的就是政府违背诺言,对有色人种拒付支票。

这样就撕破了政府的虚伪外衣,让听众明白他们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促使听众放弃幻想,更加清醒,警觉地投入战斗。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这里的“爽朗的秋天”与“酷暑”分别指什么?)本句同样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摆脱贫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这样就能把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结果的感受,生动而直观地传达给听众。

和“爽朗的秋天”形成对比的则为“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备受摧残的生活现状,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

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

(“这个信念”具体指什么?“交响曲”有什么特点?用在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看出“这个信念”当指前文的梦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信念,他们才有了拼搏奋斗的源泉。

所谓“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管弦乐套曲,既有管乐,又有弦乐,自然少不了合奏与“交响”。

作者把它用到这儿,可谓匠心独运,恰到好处,因为它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黑人运动取得最终胜利后和白人一样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谐而又优美的画面。

4.列举我们熟悉的黑人(ppt)5.总结全文。

【设计意图】经典语句,含义深刻,需要细读品味。

而这些句子往往关乎主旨,不能轻易放过。

五、布置作业,课后延伸在马丁逝世后的今天,你认为在美国,马丁的梦想实现了吗?列举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