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最新版)
避难硐室维修期间保障措施

避难硐室维修期间保障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重要场所建设的避难装置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避难硐室是其中的一种,它能够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避难硐室一旦建成,需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其完好稳固,能够在灾害来临时充分发挥作用。
然而,在避难硐室进行维修期间,如何保障人们的安全,是一项必须考虑的问题。
下面将介绍避难硐室维修期间的保障措施。
1. 周围设立警告标识在避难硐室周围设立明显的警告标识,让人们知道硐室正在进行维修,并且应该远离硐室。
标识可以采用醒目的黄色和黑色组合,文字要清晰易懂,提醒人们注意安全,避免进入硐室附近。
2. 加强硐室周边监控在硐室周围加强监控措施,及时发现人员进入硐室周边的情况,确保硐室周边安全。
监控器材应该具有高清晰度和夜视功能,能够在夜间和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清晰记录。
3. 设立围挡在避难硐室附近设置围挡,限制人员进出,确保维修工作可以顺利进行。
围挡应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能够起到防护作用。
4. 维修人员必须具备资质在进行避难硐室维修时,必须保证维修人员具备相应的资质,如安全技术主管、电气工程师、消防工程师等。
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程序操作,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确保维修过程安全可靠。
5. 安排安全人员在避难硐室附近设置安全岗,安排专人负责监控进入硐室周边的人员,确保维修过程中不受干扰。
安全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技能,能够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
6. 设备检测在维修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检测和测试,确保避难硐室的功能正常。
这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备测试和检测,并向相关负责人提供报告和证明。
总之,在避难硐室进行维修期间,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保障人员的安全。
只有这样,才能让避难硐室在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难得的避难所。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1. 避难硐室的作用避难硐室是应对自然灾害、战争等突发事件的一种居住空间,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
在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避难硐室可以为人们提供避难场所,提高人们的生存率。
2. 避难硐室的常见故障虽然避难硐室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建造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故障。
常见的故障如下:•门难关或无法关闭•门不密封或密封性能差•基础设施老化或失效•供水和排水系统不正常•窝棚破损或渗漏•窗户破损或不符合安全要求以上故障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影响避难硐室的使用效果。
因此,在遇到这些故障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
3.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具体的安全措施如下:3.1 安全防护措施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防护措施。
例如,需要穿戴防护服、呼吸器等,防止吸入有毒气体或粉尘等有害物质。
3.2 安全通道设置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需要设置安全通道,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逃生。
同时,在避难硐室中也需要设置一些疏散通道,以确保人员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快速逃生。
3.3 安全设备保障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需要保障安全设备的完好。
例如,需要检测呼吸器、携带防护工具、及时更换防护装置等,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3.4 电力安全控制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需要进行电力安全控制。
电力安全控制是确保人员的安全的关键因素。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停用电源,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 结论在遇到避难硐室故障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确保避难硐室的使用效果。
在进行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需要采取安全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因此,在使用避难硐室时,需要呼吁大家注意相关的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某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某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某煤矿永久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新编版)永久避难硐室是我矿建成的第一个避难硐室,服务于我矿北三采区,为保证避难硐室设备、设施在发生故障时的可靠使用,特编写该措施。
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或者其它管理、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由矿监控中心负责协调及时组织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在相关故障处理期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一、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
在钢瓶硐室内放置的O2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气瓶中的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
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
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避难硐室配备4套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可最大提供满足100人生存96小时呼吸需要的氧气。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出现的故障可分为可缩短时间继续使用和不可使用两种情况。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高压管路连接漏气、高压表故障、低压表故障等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缩短时间继续使用的故障,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
避难硐室安全措施

避难硐室安全措施避难硐室是当今都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安全设施。
这种地下避难所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避难地点,保护人类免受战争、地震、恐怖袭击、核污染、火灾等危险事件的影响。
然而一个安全的避难室,不仅需要具备高性能的设计和建造,还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确保人们在安全的环境下生存,以下就是几种重要的避难硐室安全措施。
1. 明确规划设计设计及规划是避难硐室的第一步,其目的是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空气流通率、生命维持系统的强度、甚至是地材的可持续性。
因此,在计划、设计及建造避难硐室时,需要遵循最新国家标准和指导原则,并考虑到当地的地质、自然灾害的风险和地下水的情况。
考虑到建筑施工和安装的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损害,因此需要采用环保和减排措施。
2. 全面考虑生命维持系统生命维持系统是避难硐室的核心,它能维持硐室中人的生命安全,并提供必要的食品、水和供氧系统。
生命维持系统包括食品和饮水供应、空气处理、废水处理等等。
硐室生命维持系统必须采用科学的设计和布置方法,确保其所需的配件设施都得到妥善的安装和维护。
必须准备足够的用水、食物、电源和照明等必须设施,以确保在硐室中生活期间不用担心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
同时,每个硐室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完好无损。
3. 安装必要的安全设备在硐室内,安全设备包括火灾报警器、保持清洁的空气滤清器和声子、逃生通道和隔离区域等必要设施。
应对地震、火灾、核爆炸等应急情况要有防范意识和应急方案。
硐室内配备燃气表站及火花器材等火险性较大的设施,避免遗留尖锐、火花的物品。
作为一项安全能力较弱的建筑,硐室的升降机、气门等设施要使用可承受重压的耐用材料。
4. 适当地减少和控制人流量在硐室中,对人流量的限制称为“定员”,也就是硐室内最大容纳人数。
这个定员数字必须准确计算,硐室定员数量内的生命维持系统和配套设施必须足以维持所有人的生存。
这里需要遵循安全标准来判断计算,同时,防止硐室“内耗”,需要密切控制硐室内人员陪护、保安人员、清洁工人、物资采购人员等人员的进出规律。
工作面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docx

工作面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一、工程概况:根据《黑皮凹子煤矿安全专篇井下临时避难系统设计》要求,我矿计划在10302工作面两巷(10302进风巷和10302回风巷)各建设1处临时避难硐室,分别满足20人避难需要,担负工作面作业人员及邻近零散作业人员紧急避险。
其中10302进风巷临时避难硐室建于(导线点Y1~Y2)18m范围内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段,施工工艺采用在巷道保留煤柱侧掏硐开口,然后再采用锚喷支护,做出避难硐室毛坯,最后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进一步施工;10302回风巷临时避难硐室建于(导线点H3~H4)13m范围内顶板完整、支护完好地段,施工工艺采用在巷道保留煤柱侧掏硐开口,然后再采用锚喷支护,做出避难硐室毛坯,最后再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进一步施工。
为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并确保避难硐室施工与设计要求相符,特制定本措施。
二、施工时间:2014年2月23日~2014年2月28日三、施工组织: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四、临时避难硐室施工技术要求及施工工艺1、临时避难硐室施工工艺10302工作面两巷都采取掏硐方式做临时避难硐室。
2、10302工作面临时避难硐室2.1、施工方法:(1)技术要求:临时避难硐室毛坯规格为:宽×深×高=5.0m×5.0m×3.2m (2)掏硐范围:现场根据顶板情况决定掏硐开口位置。
2.2、施工工序流程:打锁口锚索→打眼→放炮→临时支护→清煤、风镐支→锚喷永久支护2.2.1打临时避难硐室前,首先在所打临时避难硐室口平行于巷道掘进方向打一排锁口锚索,锁口锚索超出避难硐室两帮均不小于1米,锚索间距为1.5米,锚索参数同硐室顶锚索。
其次对煤柱开口断面由外向里进行掏硐。
掏硐采用人工用风镐支和放炮的方式进行,每次掏硐:宽×深×高为5.0m×1.6m×3.2m。
2.2.2 打眼机具:使用MQS-35/1.6型风钻湿式打眼,配备1.5米、2.0米、2.4米长的中空六棱风钻杆或麻花钻杆。
井下避难硐室避险措施有哪些

井下避难硐室避险措施有哪些作为煤矿、矿山等地下工作场所的重要设施,井下避险硐室在突发事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矿工们的“最后一道防线”,更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在井下避险硐室中,矿工们可以通过各种设备和物资进行自救和等待救援。
因此,井下避险硐室的设计和建设至关重要。
那么,井下避险硐室避险措施有哪些呢?首先,井下避险硐室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硐室的位置和布局。
硐室应该位于矿井主要通风道的两侧,以便在通风系统失效时,能够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此外,硐室的布局也需要合理,包括安全通道、应急出口、照明设备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矿工们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
其次,硐室内的设备和物资也至关重要。
硐室内应该配备足够的食品、水源、医疗用品等生存必需品,以保障矿工在硐室内等待救援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硐室内还需要配备通讯设备,以便矿工们与外界保持联系,向外求援。
再次,硐室内的安全设施也需要得到重视。
硐室内应该配备足够的防毒面具、救生绳、灭火器等设备,以应对各种突发事故。
此外,硐室内的安全出口也需要得到重视,应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矿工们能够快速、安全地撤离硐室。
此外,硐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
硐室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硐室内的设备和物资处于良好状态。
同时,硐室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矿工们进行避险和自救。
最后,硐室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得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和监督。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井下避险硐室的建设和管理的监督,确保硐室的建设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硐室内的设备和物资得到充分保障,硐室的管理人员得到充分培训和指导。
总的来说,井下避险硐室的建设和管理涉及到各个方面,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硐室的位置和布局、设备和物资、安全设施、日常管理和维护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考虑和保障的情况下,硐室才能够在突发事故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保障矿工们的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井下避险硐室的建设和管理能够得到进一步改善,为矿工们的安全保驾护航。
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避难硐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矿生产计划安排,我区队将对39五偏避难硐室进行掘进,该硐室是根据矿六大避险工程总体安排,在三九五偏车场以里布置巷道,作为三九采区火灾、瓦斯灾害事故紧急避难硐室,为保证该工程的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特制定如下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方案1、巷道用途:该巷道掘进后完成后作为三九采区火灾、瓦斯灾害事故紧急避难硐室。
2、巷道支护形式和断面:巷道支护采用锚网索与全封闭U钢棚喷浆复合支护,毛断面巷道宽B=4400mm,高H=3500mm,面积为13.32㎡;成巷断面为B=3.4m,H=3.0m,直墙h=1.3m;喷砼强度符合C15要求。
主硐室设计全长为71.9m,其中平巷段为52.9m,-12.5°段19m;现开口已掘20m,主巷剩余长度52m,巷道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喷+全封闭U钢棚复合支护。
3、施工方法:巷道掘进时采用炮掘施工,采取“三八”制组织生产,两掘一喷,循环进尺2.4m;迎头围岩破碎时,采取随掘随支进行施工,确保安全施工,架棚时每班架设2对棚,班进1m。
二、技术要求(一)临时支护巷道掘进时采用前移卡环式前探梁支架进行临时支护(前探梁锚杆距迎头不得超过锚杆的间排距,前探梁为4根不小于4m的2寸钢管,一梁三卡固定在前探梁锚杆上,并用板枇或方木与顶板褙实)。
(二)一次支护根据矿井前期及附近岩巷支护形式,支护效果、矿压显现规律及施工经验进行类比,采用如下锚网索喷支护方式能满足安全要求。
1、支护方式:锚网(索)喷浆联合支护。
2、锚杆采用高强锚杆(无纵肋螺纹钢式树脂锚杆)锚杆规格:Φ20³2400mm, 锚杆间排距800³800mm,全断面布置12根锚杆,顶部每根锚杆使用2卷Z2350锚固剂,帮部每根锚杆使用2卷Z2850锚固剂。
3、锚索规格:Φ18.9mm³7300mm,锚索间排距1500³2000mm,每根锚索用3卷Z2350树脂锚固剂锚固,托盘使用400mm长14#槽钢梁、12³100³200mm钢板和50³100³200mm 木垫板配合使用,锚索预应力均不低于100KN(31.5Mpa)。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措施

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小甘沟煤矿井下避难硐室:1#避难硐室位于+1674采区甩车场。
可同时供30人进入硐室避险。
服务范围:服务于+1674的1个回采工作面。
2#避难硐室位于+1685掘进1号联络巷旁。
可同时供30人进入硐室避险。
服务范围:服务于+1685的2个掘进工作面。
为保证避难硐室设备、设施在发生故障时的可靠使用,确保人员安全,特编写该措施。
正常情况下,必须严格执行紧急避险系统巡检、维护制度,出现故障立即进行处理。
确保系统完好并可靠运行。
在井下发生灾害事故时,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或者其它管理、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汇报。
负责现场组织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在一些故障处理期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1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1.1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压力表故障,对供风影响不大,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将阀门打开到最大继续使用。
1.2如果压风系统管路断开,此时应立即采取压风系统切换,关闭井下压风系统,切换为硐室专用压风系统;1.3如果两套压风系统管路都断开,避难人员应当立即使用硐室内备用自救器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1.4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三级过滤失效、消音器故障等故障时,可以选择在过滤装置前打开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以延长避难人员的生存时间,但此时空气质量较差、会产生大的噪音,对避难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2气幕洗气系统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气幕洗气装置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可强行进去避难硐室,并将供风装置打开至最大,增加室内正压,利用其过滤随着避难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有毒有害气体。
3环境监测装置设备及附属设备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3.1当井下系统被破坏时,应立即手动切换到专用监控系统;3.2如果一个或者部分探头故障,可以利用避难人员随身携带的便携仪代替使用;3.3当专用监控系统也发生故障时,3.4由于监测分站设在避难硐室内且拥有备用电源,因此在外部线路中断的情况下,避难人员仍然可以依靠各传感器确定避难硐室内的气候参数,只是此时各参数无法上传到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最新版)避难硐室故障处理期间安全措施(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
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53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是我公司建成的第一个避难硐室,服务于530采区及南部开拓区域,为保证避难硐室设备、设施在发生故障时的可靠使用,特编写该措施。
避难硐室值班人员或者其它管理、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设施发生故障时,必须立即向通防科汇报。
由通防科负责协调及时组织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
在相关故障处理期间,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以下措施执行。
一、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是利用储存在钢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通过供氧控制装置为避险人员输出规定数值的氧气。
在钢瓶硐室内放置的O2 钢瓶出口经高压管路并联后集中至减压器,减压器将来自于氧气瓶中的医用压缩氧气压力进行减压并输出稳定的压力至可调节浮子流量计。
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根据避险人员数量进行手动调节,在静坐状态下每人的氧气消耗量大约为0.5L/min。
由于减压器输出稳定的压力,因此在浮子流量计调节值一定时,通过浮子流量计的氧气输出量不会随着氧气瓶中的压力变化而变化。
530采区避难硐室配备2套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可最大提供满足100人生存96小时呼吸需要的氧气。
压缩氧气供氧装置出现的故障可分为可缩短时间继续使用和不可使用两种情况。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高压管路连接漏气、高压表故障、低压表故障等可以正常使用或者可以缩短时间继续使用的故障,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
如果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应当首先选择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于外部管路断开不可使用,可以按照操作说明继续使用压缩氧气供氧装置。
如果该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等故障时,该装置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应当检查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确保其可正常运行使用并且出现故障的装置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该装置有故障。
在压缩氧气供氧系统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首先选择使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由于外部管路断开不可使用,避难人员又无法迅速离开避难硐室逃生,此时应当利用氧气瓶内储存的氧气最大限度的寻求最大避难时间:1、在一套压缩氧气供氧装置故障另一套完好的情况下,根据避难人数使用完好的一套进行供氧;如果人数过多采用第2条的方法进行补充调节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如果完好设备钢瓶内氧气使用完毕仍然未等到救援或者两套装置都发生故障不能使用,则继续执行第2条。
2、利用硐室内配备的工具箱内的工具截断高压管路,手动调节氧气钢瓶的阀门的开关大小,不经过减压阀直接释放氧气,利用生存硐室内悬挂的氧气传感器,控制生存硐室内的氧气浓度在18.5%—23%之间,以寻求最大避难时间,为外部的营救争取时间。
使用第2条手动调节氧气瓶的方法会产生较大噪音并且无法精确控制氧气释放速度,会减少避难硐室的额定防护时间,在氧气瓶无法继续供氧时避难人员应当立即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二、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利用地面压缩空气,通过Φ108管路接入矿井压风系统作为气源,经过阀门后进入生存室内设置的水、灰尘、油的三级过滤,经过预先设置的减压器、浮子流量计、管路进入气体输出端。
为硐室内避险人员提供符合正常生存环境要求的空气质量。
53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内配备了四套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每套装置的供风量已经预设好,使用时只需要打开供风阀门既可。
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在使用时开启的数量可按照以下表格内数据执行:避难人数/人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开启数量/套1—25126—50250—75376—1004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故障并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根据避难人数开启相对应的数量的装置。
压风系统供氧装置故障主要包括矿井压风系统管路断开、三级过滤失效、压力表故障、减压器故障、浮子流量计故障、消音器故障等。
出现故障的装置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压力表故障、浮子流量计故障等对供风影响不大的故障,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将阀门打开到最大继续使用(供风量已经按照最大避难人数预设)。
在压风系统供氧装置部分发生故障,而避难人员又非常多,不能提够充足空气时,可以适当开启压缩氧气供氧系统,利用硐室内的氧气传感器判断控制压缩氧气供氧系统的供氧量。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压风系统管路断开、减压器故障等故障时,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选择使用压缩氧气供氧。
压缩氧气使用完毕后避难人员应当立即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如果压风系统供氧装置发生的故障为三级过滤失效、消音器故障等故障时,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应当首先选择压缩氧气供氧。
压缩氧气使用完毕后如果仍然需要继续避难,可以选择按照操作提示打开压风系统供氧装置供氧以延长避难人员的生存时间,但此时空气质量较差、会产生大的噪音,对避难人员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三、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过滤降温除湿系统是对由于避险人员在密闭的硐室中长时间进行呼吸所产生的CO2及避险人员由硐室外带入的CO气体通过CO2和CO吸收剂进行过滤,对由于人体温度通过皮肤进行散热及来自于外部空间的热源传入而形成的温升及对由于人体自身呼出饱和湿度的气体及人体自身汗液蒸发的湿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530采区永久避难硐室内配备了四套过滤降温除湿装置,由于该设备是使用CO2作为动力和制冷的,因此如果出现故障的装置应当有明确的标识标明在故障处理期间禁止使用。
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避难时随着过滤降温除湿装置故障的数量增多,避难时间相对降低,当该装置不能继续过滤降温除湿时(通过硐室内监测传感器判断),避难人员应当撤出避难硐室寻求其它方式避难。
四、气幕洗气系统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由于避险人员在开启避难硐室防护密闭门过程中会带入CO等有毒有害气体及烟尘,极易造成对避险人员的二次伤害。
气幕洗气系统主要功能是将压风管路(压缩空气钢瓶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喷气气幕释放大量的气流将有毒有害气体驱之门外,尽量避免有毒有害气体随着避险人员的进入而带入避难硐室内。
正常情况下,气幕洗气系统由压风系统供风;若压风系统遭到破坏,则打开压缩空气钢瓶阀门,由储存在硐室中的压缩空气钢瓶供风。
压风系统中的压缩空气经过渡舱开关至喷气气幕,若压风系统遭到破坏,则打开压缩空气钢瓶,压缩空气钢瓶中的压缩空气通过减压器,空气经过渡舱开关至喷气气幕,空气由气幕向外喷出。
除压风系统遭破坏外,可能发生的减压器、单向阀、压力表等故障,打开开关后故障不影响正常供风洗气,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可以按照说明正常使用;故障导致空气钢瓶不能正常供风,则气幕洗气系统不能使用。
气幕洗气装置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避难人员可强行进去避难硐室,并将过滤降温除湿装置打开至最大,利用其过滤随着避难人员进入避难硐室的有毒有害气体。
此时人员进入的时间间隔应当适当增大为20分钟。
五、环境监测装置设备及附属设备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紧急避险设施环境监测装置可用于采集和显示硐室内、外灾害气体浓度,如CO、CO2、CH4、O2、温度以及硐室内部压力等,供硐室内避难人员掌握和判别灾害环境,并根据硐室内配套救生设备及时采取自救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逃生人员的安全。
环境监测装置由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通信电缆及永久避难硐室内外的CH4传感器、CO传感器、CO2传感器、O2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计等组成。
目前矿井正在使用KJ76N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避难硐室内外CH4、CO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当发生灾害事故时,为准确掌握避险人员进出避难硐室的情况,设计在避难硐室两门口附近分别安设一台人员定位基站及读卡器,与矿井KJ222定位系统相连。
根据规定,每七天对各传感器进行标校,以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
在管理人员或值班人员发现环境监测系统不正常时,及时向通防队值班队长汇报,通防队值班人员必须安排监测工在发现问题2个班次内把问题处理好。
在设备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如果一个或者部分探头故障,可以利用避难人员随身携带的便携仪代替使用;或者借助辅助硐室内的传感器读数估计生存硐室内的气体参数;由于在甲烷传感器、CO传感器、氧气传感器上都设有温度传感器,因此温度有多个读数。
由于监测分站设在避难硐室内且拥有备用电源,因此在外部线路中断的情况下,避难人员仍然可以依靠各传感器确定避难硐室内的气候参数,只是此时各参数无法上传到地面。
六、避难硐室供电系统故障处理期间的安全技术措施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的主要功能是:用于避难硐室日常供电、日常照明、监测监控设备供电;并在遇险避难时,提供应急供电和照明(不小于96h)。
避难硐室供电系统(含照明)主要由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KJFY-1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荧光棒等组成。
其中矿用隔爆型真空电磁起动器,输入为AC660V,输出为660V,相当于动力总开关,必要时可以通过真空电磁起动器的控制,通断电,对设备进行保护(短路、过载、漏电闭锁)和维修;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输入为AC660V,输出为127V,相当于AC127V的供电开关,并对AC127V线路进行漏电保护、短路保护、过载保护、信号保护;KJFY-1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多路电源箱,日常为监测系统分站和传感器提供电源,应急时为监测系统分站、传感器提供后备电源(不小于96h);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LED照明灯,为LED冷光源大功率发光元件作为光源,能够为避难硐室提供高效、低功耗、高寿命、安全的日常照明;荧光棒,能够为避难硐室提供安全、可靠的应急照明。
机电设备设施由机电科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检测试验。
在发生故障时机电科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设备设施进行维修,在发现事故起2个班次内维修完毕。
在故障处理期间发生事故时,如果外部电源不能使用,可取出储物柜中存放的荧光棒放到墙壁上的荧光棒杯中进行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