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行周文集序》李贻孙翻译译文
14年高考文言文翻译

这时候山东诸郡强盗草莽四起,赵立在暗中帮扶,一时威名流传。赵立后因功升 迁,官至右武大夫、忠州刺史。此时正值金军左将军昌围楚州,楚州告急。通守 贾敦诗欲以城降敌。宣抚使杜充命令赵立带领自己的兵马前往解围。赵立且战且 行,一连七战全胜,最后才到达了楚州,这时赵立的两个脸颊都被飞箭射中,不 能说话,所只能用手指挥,直到进入楚州城,安排将士休息后,才拔出箭簇。皇 帝降诏让赵立留守楚州。第二年正月。金军再次围攻楚州,赵立命令拆毁废弃的 房屋,在城下点燃形成火池。手下的士兵则持兵刃严阵以待。金军登城,则钩取 后投入火中。金军组织干死队通过突击登城,又被杀尽。禁军无奈撤军。五月, 兀术南征北回,筑起六座高台,想要借楚州运送辎重。赵立斩杀了兀术派遣的使 者,抢夺了辎重。兀术大怒,在楚州南北设立了两个屯兵之处,断绝楚州的后勤, 在承州、楚州之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个大湖。金军将部队散落其中,断绝两 地的联系。因此楚州的粮道被阻塞。刚开始被围困的时候,可以吃一些野草,水 草。后来就只能吃榆树皮。
•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 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 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 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 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 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 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 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 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 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 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尽 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 了。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 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称,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 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 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 元回复。
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 含解析

文言句式与文言翻译(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基础题组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禁家人侵渔张养浩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中既不给,其势必当取于人。
或营利以侵民,或因讼而纳贿,或名假贷,或托姻属,宴馈征逐,通室无禁,以致动相掣肘,威无所施。
己虽日昌,民则日瘁;己虽日欢,民则日怨。
由是而坐败辱者,盖骈首纚(现在多写作“”,编者注)踵也。
呜呼!使为妻妾而为之,则妻妾不能我救也;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使为朋友而为之,则朋友不能我救也。
妻妾、子孙、朋友皆不能我救也,曷若廉勤乃职而自为之为愈也哉!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二者之间,非真知深悟者,未易与言。
有官君子,其审择焉。
(节选自《三事忠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居官所以不能清白者,率由家人喜奢好侈使然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为子孙而为之,则子孙不能我救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自为虽阖门恒淡泊,而安荣及子孙;为人虽欢然如可乐,而祸患生几席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阅读断句

突破瓶颈
-15-
突破攻略
典题突破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典例(2017全国Ⅲ卷,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用“/”给文中画波浪 线的部分断句。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 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 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节选自《宋史· 许将传》) 答案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名。神宗召 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 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 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 诉的人,结果士人没有人留下来责难。
提升攻略
即时提升
3.充分利用语言标志辅助断句。 (1)找名代: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 (2)看虚词:句首“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 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句中“以、而、则”等 连词;句尾“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 (3)据排偶: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如: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4)依句式:文言固定句式是固定搭配,可据此断句。如:“奚以…… 为?”“不亦(得无)……乎?”“何……之有?” (5)理对引:对话、引用常用“曰”“云”“言”“道”为标志。 (6)明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句子前后相承,语势连贯。
突破瓶颈
-9-
突破攻略
欧阳行周重点词语注释

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乡里,乡下),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xiá,亲昵,亲近),行止(行动,活动)多自处(chǔ,独自行动)。
年十许(表示约计的量词)岁,里中乡里)无爱者(……的景物,……的事物);每(每次)见河滨山畔有片(量词)景可采(摘取,意译尚(还)留,窅(yǎo略“这样做”),盖(大概)其性所多(重视,推崇,省略“自然”)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与内心契合),移日(日影移动,表示时间很久)自得(指自己有所体会),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了解)其志,每(经常)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mìmò,méng,荒年无食的游民)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观看)事多而熟伏(顺从,接受)圣人之教,kǎitì不到)。
操笔属(连缀,写)词,其言秀而多思,率(全,都)人所未言者,君道(封建帝王治国的基本理念与统治权术)之容易,由是振发(显扬,发扬)于乡里之间(状后)。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照耀,显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惟恐不及(做不到)。
至之日,比(比喻)君为芝英(传说中的瑞草),每(每次)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游戏娱乐,帝王饮宴群臣),必召同席。
君加(施加,意译为“约束,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志同道合的人)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jì,了之后”),人到于今伏(佩服)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因袭,沿用),才(才华)未尝困(匮乏)。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周到细致);切(真切)于情(状后),故叙事重复(详细),宜其司(掌管)当代文柄(评定文章的权威),以变(改变)风雅(文风)。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和)贻孙言故旧之分(情分),于(和)外氏(外祖父母家)为一家。
故其属(写)文之内多为(是)予伯舅所著(写)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验证献上)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总共)若干首,泣拜请(请求我)序(写序)。
《欧阳君周文集序》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

《欧阳君周文集序》的原文译文及阅读答案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
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释】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5)学业分层测评:第2单元(五) 滕王阁序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五) 滕王阁序错误!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错误!B.错误!C。
错误!D.错误!【解析】D项,“区”在文中的意思是“天空”,“趋”的意思是“快步走过”.【答案】D2.下列对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宾主尽东南之.美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连词,反而,却;②副词,将要;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C3.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雾”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雄州雾.列,俊采星驰A.敢竭.鄙怀B.襟.三江而带五湖C.四美.具,二难并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解析】例句与D项,都为名词作状语;A项,使动用法;B项,意动用法;C项,形容词作名词.【答案】D4.下列各句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何知,躬逢胜饯A.童子..不齐,命途多舛B.时运..C.千里逢迎,高朋满座..,岂效穷途之哭D.阮籍猖狂..【解析】B项,古今义相同,指命运。
A项,古义:谦辞,后生,晚辈。
今义:儿童。
C项,古义:迎接。
今义: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D项,古义:狂放,不拘礼法。
今义:狂妄而放肆。
【答案】B5.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孟学士之词宗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解析】B项,“何知”应为“知何”,属宾语前置句,其他均为定语后置句。
【答案】B[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
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欧阳君周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

《欧阳君周文集序》原文及译文赏析欧阳君周文集序(节选)欧阳行于闽之里生之。
幼为儿孩时,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汩没②之饥氓也。
未知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唯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欧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
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至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名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道,泣拜请序。
予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释】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原文及翻译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节选自(唐)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二、翻译: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
十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
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内心怅然不能释怀,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
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询问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会整天高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
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
常对人说,这孩子不知道他的心思是什么,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游民。
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欧阳君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和乐平易的教化,追求君臣之间的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
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声名显扬。
建中、贞元期间,写文章辞赋的风气兴起,于是声名大振非常显耀,整个福建人们只知道有欧阳君,不知道还有别人。
三、点评: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李贻孙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
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欧阳行周文集序李贻孙翻译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
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
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
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
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
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
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
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
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
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
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
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
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
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
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
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
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
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
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
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
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
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
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
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
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
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
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
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