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滑轮组的省力问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培优滑轮组的省力问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培优滑轮组的省力问题辅导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滑轮组的省力问题

1.小明在实验室内尝试用四种简单机械匀速提升同一物体(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如图所示,其中所用动力最小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设物体重力为G ,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A 图中为斜面,由功的原理可得

F 1×4m =

G ×2m

解得F 1=0.5G ;

B 图中为滑轮组,通过动滑轮绳子段数n =3,所以F 2=1

3

G ; C 图中为动滑轮,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则F 3=2G ; D 图中是杠杆,设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有

F 4×4cosα=

G ×1×cosα

解得F 4=

1

4

G 。 由此可知动力最小的是D 。 故选D 。

2.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水平拉力F 作用下将重为30N 的物体A 匀速拉动,已知绳子自由端速度为0.3m /s ,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0.1f G ,水平拉力F 为_____N ,在2s 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_____m 。

【答案】1 0.2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连接动滑轮的绳子股数n =3,由题意知,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

0.10.130N 3N f G ==?=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水平拉力:

11

3N 1N 3

F f n =

=?= [2]物体的速度:

11

0.3m /s 0.1m /s 3

v v n ==?=绳物

由s

v t

=

得,在2s 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0.1m/s 2s 0.2m s v t ==?=物物

故2s 内物体移动的距离为0.2m 。

3.工人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建材上楼,每次运送量不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建材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滑轮和绳的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则:

(1)若某次运送建材的质量为40kg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动滑轮的重力是_______N 。

(2)若工人在1min 内将建材匀速竖直向上提升12m ,作用在绳上的拉力为500N 时,拉力的功率是_______W ,运送建材的重力是_______N ,此时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

【答案】50% 400 200 600 6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建材质量为40kg ,其重力为

=40kg 10N/kg=400N G mg =?

由图乙得,当建材重力为400N 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50%。 [2]此时机械效率

400

=

==50%400+G G G G η+动动

解得G 动=400N 。

(2)[3]滑轮组由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与动滑轮相连的绳子有两段,则该滑轮组可以省一半的力,建材向上提升了12m ,则绳子段移动的距离为24m ,拉力功率

500N 24m ==200W 60s

W Fs P t t ?=

= [4]滑轮组省一半的力,所以

+=2G G F 动材

解得=600N G 材。 [5]此时的机械效率为

600

=

=

=60%600+400

G G G η+材动

4.小黄同学用水平力F 拉动如图所示装置,使重200N 的A 物体5s 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了120cm ,物体B 重100N (物体B 与A 始终接触),此过程中A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24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6N 。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绳与滑轮间摩擦,则滑轮移动的速度为___m/s ,物体A 受到B 施加的摩擦力____(选填“水平向左”、“水平向右”或“为零”),水平拉力F 大小为____N ,水平拉力F 的功率为____W 。

【答案】0.12 水平向右 80 9.6 【解析】 【分析】

滑轮为动滑轮,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得出物体A 受到B 施加的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物体A 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对A 的摩擦力f 地加上物体A 受到B 施加的摩擦力f A ;而滑轮为动滑轮,滑水平拉力F 为F 左的2倍,据此计算水平拉力F 的大小;然后利用 P Fv =计算功率。 【详解】 [1]物体移动的速度

212010m 0.24m/s 5s

s v t -?===物物

则滑轮移动的速度

11

0.24m/s 0.12m/s 22

v v ==?=轮物

[2]由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物体B 受到A 的摩擦力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平衡力,大小等于16N ,则物体A 受到B 施加的摩擦力也为16N ,方向水平向右。

[3]物体A 受到向左的拉力等于地面对A 的摩擦力加上物体A 受到B 施加的摩擦力,即

BA 24N 16N 40N F f f ++===地左

滑轮为动滑轮,则水平拉力F 为

240N 802N F F =?==左

[4]水平拉力F 的功率

0.12m/s 9.6W 80N P Fv ==?=轮

5.一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起重物,当被提起重物的重力是150N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60%。若忽略绳重、滑轮摩擦,则动滑轮重________N 。

【答案】100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不计绳重和摩擦,由题意可知,效率

=60%G G G η=

+物

物动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150N

=

-=

-150N=100N 60%

G G G η

动物 故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 。

6.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 ,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输电线A 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 。若5s 内坠砣串下降了40cm ,则输电线A 端向左移动速度是________m/s 。(g 取10N/kg ,不考虑钢绳的热

胀冷缩)

【答案】4110? 0.04 【解析】 【分析】 【详解】

[1]20个坠砣的总重力

G =mg =25kg×20×10N/kg=5000N

由图知,使用的滑轮组承担A 端拉力的绳子股数n =2,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及摩擦,可得

A 12

G F =

则输电线A 端受到的拉力大小

F A =2

G =2×5000N=1×104N

[2]图中坠砣挂在钢绳的自由端,则坠砣串下降高度h =2s A ,则输电线A 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11

40cm=20cm=0.2m 22A s h =?=

A 端向左移动速度

A 0.2m

0.04m/s 5s

s v t =

==

7.如图所示,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及它们之间的摩擦,当用大小为10N 的拉力F 拉重50N 的物体时,物体恰好以v =2m/s 的速度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拉力F 的功率为________W ;将拉力F 增大为20N 时,物体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保持不变”)。

【答案】20 40 不变 【解析】 【分析】

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 物体匀速运动,受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判断出摩擦力根

据绳子段数判断出绳子的速度; 根据W Fs P Fv t t

===算出拉力F 的功率;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详解】

[1]因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所以拉物体的力为

2210N 20N F F '==?=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拉力和摩擦力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则

20N f F ='=

[2]由图知有2段绳子拉着物体,则有

222m/s 4m/s v v ==?=绳物

则拉力F 的功率为

10N 4m/s=40W p Fv ==?绳

[3]将拉力F 增大为20N 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不变。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动滑轮的使用、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率的计算、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等知识,要牢记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当两个因素都不变时,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与其它因素无关。

8.小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提升货物。已知货物重G 物=720N ,在t =5s 内货物被匀速竖直提升了h =1m ,小李始终静止在地面上,并且对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 =400 N 且竖直向下。求在此过程中:

(1)动滑轮对货物做的有用功; (2)拉力F 所做的总功; (3)拉力F 做功的功率;

(4)使用该装置提升货物时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720J ;(2)800J ;(3)160W ;(4)90% 【解析】 【分析】 【详解】

(1)动滑轮对货物做的有用功就是货物上升克服重力势能做的功,为

720N 2J m 170W G h ==?=物有

(2)动滑轮与2股绳子接触,故n =2,拉力F 所做的总功为

2400N 1800J m W Fs nFh ===??=总

(3)由功率公式,可知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

800J

160W 5s

W P t =

==总 (4)该装置提升货物时的机械效率为

720J

100%90%800J

W W η=

?=

=有总

答:(1)动滑轮对货物做的有用功为720J ; (2)拉力F 所做的总功为800J ; (3)拉力F 做功的功率为160W ;

(4)使用该装置提升货物时的机械效率为90%。

9.(1)如图甲所示,图中的装置相当于一个_______(填一种简单机械的名称).

(2)如图乙所示,使用此简单机械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3)如图丙所示,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中间系一个钩码,就做成了能自动回头的“魔罐”,当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还能自动滚回来,这说 明_______.

【答案】滑轮组省力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

【详解】

(1)[1]由图甲可知,绳子和木棍组合在一起,起到滑轮组的作用,用较小的力就可以使作用有较大力的两根木棍靠拢,说明使用该滑轮组可以省力;

(2)[2]图乙是过盘山公路,盘山公路相当于斜面,山高一定,盘山公路相当于增大了斜面长度,因为在斜面高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人们修建盘山公路的目的是为了省力;

(3)[3]魔罐在开始滚动的时候,具有动能,滚动的过程中,罐子动能转化为橡皮筋的弹性势能,当动能为零时,弹性势能最大,魔罐开始向回滚动,在魔罐滚回来的过程中橡皮筋弹性势能减小,罐子动能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魔罐来回滚动,说明了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0.工人利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400N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所用拉力为

250N.

(1)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_

(2)如果要用这个滑轮组达到更省力的效果,绳子应该怎样绕,请在图乙中画出绳子的绕法;______

(3)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把同一物体提升同样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机械效率的关系是η甲_____η乙(选填“>”,“=”,“<”).

【答案】80%; =

【解析】 【详解】

(1)由图甲可知,滑轮组承担重物和动滑轮重的绳子的股数n=2,则拉力端移动距离s=2h=2×2m=4m , 工人做的有用功: W 有用=Gh=400N×2m=800J , 工人做的总功: W 总=Fs=250N×4m=1000J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00η100%100%80%1000W J

W J

=

?=

?=有用总

; (2)如果要用这个滑轮组达到更省力的效果,绳子应从动滑轮上面的挂钩开始绕起,依次绕过上面的定滑轮和下面的动滑轮,如图所示:

(3)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把同一物体提升同样高度,做的有用功相同;不计绳重和摩擦,做的额外功是提升动滑轮做的功,由题意可知,动滑轮的重力相同,提升动滑轮的高度也相同,由W=Gh 可知做的额外功相同;因为W 总=W 有用+W 额,所以做的总功相同,由

η100%W W 有用总

=?可知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甲=η乙.

11.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 、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 .手的拉力:F 甲>F 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F

>F 乙;两幅图中的W 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

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W W η=有

可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所以选D .

12.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与物重G 物的关系,改变G 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η与G 物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G 物的增大而增大,最后等于100%

B .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5N

C .当 G 物=15N 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η=75%

D .G 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仍不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使用滑轮组时,克服物重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克服动滑轮重、摩擦和绳子重做额外功,所以总功一定大于有用功,机械效率一定小于1,即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随G 物的增大而增大,但最终不能等于100%,故A 错误;

B .由图可知,G 物=12N ,此时η=80%,则

80%G h

Fs

η=

=物 且有

nF G G =+物动

s nh =

代入可得

12N

80%12N G G G G ==++物物动动

故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

3N G =动

故B 错误;

C .当 G 物=15N 时,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15N

83%15N 3N

G G G η=

==++物物动

故C 错误;

D .G 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如图所示

因为此图与题干中甲图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相同的高度,所以所做的有用功相同;忽略绳重及摩擦时,额外功相同,所以总功相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仍不改变,故D 正确。 故选D 。

13.小明用如图的滑轮组提升重为100N 的物体,使其在5s 内匀速上升2m ,动滑轮的重为10N ,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拉力F 为50N

B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6m

C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9%

D .拉力的功率为40W 【答案】C 【解析】

A .由图知,通过动滑轮的绳子段数n =2,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

物动1

()(100N

10N )=55N 2

F G G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绳端移动的距离:

2224s h m m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所做的有用功:

有物100N 2m=200J W G h ==? ,

拉力做的总功:

总55N 4m=220J W Fs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有用总200J

100%=100%90.9%220J

W W η=

??≈ , 选项符合题意;

D .由C 可知,拉力做的功:W 总=220J ,拉力的功率:

220J

=44W 5s

W P t =

= , 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14.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滑轮组,所用滑轮的规格相同,用它们将相同的重物G 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与摩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滑轮组所用拉力较大

B .甲滑轮组拉力做的功较多

C .两滑轮组拉力做功的功率一定相等

D .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相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不计绳重及摩擦,因为拉力F=(G物+G轮)/n,且n甲=3,n乙=2,

所以,绳子受的拉力:

F甲=(G物+G轮)/3,

F乙=(G物+G轮)/2,

即F甲﹤F乙,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及摩擦,拉力做的功:

W甲=F甲s甲=(G物+G轮)/3×3h=(G物+G轮)h

W乙=F乙s乙=(G物+G轮)/2×2h=(G物+G轮)h∴,

W甲=W乙,

故B错误;

C.甲、乙两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时间不知道,故无法比较功率,故C错误;

D.因为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和高度相同,W额=G轮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总功相同,因为η=W有用/W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F=60N,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A.60N B.120N C.20N D.180N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滑轮组的动滑轮绕绳子的段数,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根据

1

F f

n

=得

到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详解】

由图可知,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3,不计滑轮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自重,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3360N180N

f F

==?=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滑轮组的特点,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明确缠绕在动滑轮上的绳子的段数。

16.建筑工地上需要将6块相同的砖从地面运送到楼顶,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三次运送,第一次运1块,第二次运2块,第三次运3块。每次运送时,砖都以相同的速度匀速上升相同高度,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这三次拉力依次为F 1、F 2、F 3,拉力做的功为W 1、W 2、W 3,有用功率为P 1、P 2、P 3,机械效率为η1、η2、η3,则( )

A .F 1+F 2=F 3

B .W 1+W 2=W 3

C .η1+η2=η3

D .P 1+P 2=P 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为2股;绳重,摩擦不计时,用F=1

(+)n

G G 动 分析F 1,F 2,F 3之间关系;再依==

+W Gh G

W G h G G η=有总

总动

。通过计算特殊值,判断等式是否成立。 【详解】 A .由题意得

F 1=11

(+)=+2

G G G G n 动动(); F 2=

11

(2+)=+2G G G G n 动动(2); F 1+F 2=111

(+)++(3+2222

G G G G G G 动动动(2)=)

F3=1

1(3+)=+2

G G G G n 动动(3)

因为

11

(3+2)>(3+22

G G G G 动动) 所以

123(+)>F F F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物体升高均为h ;

W 1+W 2=F 1h +F 2h =(F 1+F 2)h

W 3=F 3h ;

因为(F 1+F 2)>F 3 所以

123(+)>W W W

故B 不合符题意; C . 依=

=

+W Gh G

W G h G G η=有总

总动

,说明滑轮组一定时,物重越大,机械效率越大,即123<<ηηη ,故C 不合符题意;

D .由W 有=Gh ,P =

Gh

t

可知 1223++Gh Gh Gh

P P t t t

=

= ; 33Gh P t

=

所以P 1+P 2=P 3,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点睛】

一个不加条件成立等式,可以用某种情况时不成立来判断它不成立。

17.如图所示的滑轮装置,重为5牛的物体挂在绳端,力F 作同在滑轮的轴上,滑轮在力F 的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若不计滑轮重及摩擦,则拉力F 的大小和物体向上运动的速度为

A .10牛,4米/秒

B .2.5牛,4米/秒

C .10牛,2米/秒

D .2.5牛,2米/秒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滑轮在力F 的作用下以2米/秒的速度匀速向上运动,重物的速度为:

2×2m/s=4m/s

此时拉力应该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

F =2

G =2×5N=10N

故选A .

18.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木箱重600N ,受到的摩擦力为300N ,用力F 拉动木箱使它匀速直线运动了2m (不计滑轮重量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 的大小为100N

B .拉力F 的大小为200N

C .绳自由端移动了4m

D .绳自由端移动了1m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 .由图知,n =2,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拉力

11

300N 150N 22

F f =

=?= 故A 、B 错误;

CD .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22m 4m s s ==?=物

故C 正确、D 错误。 故选C 。

19.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重物G 1 =100N ,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 .G 2=280N

C .e 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知,a 、b 、c 、d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e 、f 在同一根绳上,拉力相同;G 1由两根绳子承担

12b G G F +=动

则b 处绳子的拉力为

1100N+20N

60N 22

b G G F +=

==动 故A 错误; C .e 处绳子的拉力为

2260N 20N 140N e b F F G =+=?+=动

故C 正确;

BD .G 2由两根绳子加上f 承担,则

22b f G G F F +=+动 2f b F F G =+动

24460N 240N b G F ==?=

故B 、D 错误。 故选C 。

20.如图所示,某人通过滑轮组将深井中的物体拉至井口.己知物体在10s 内被提升了2m ,物体所受重力720N ,人对绳子水平向右的拉力300N.(不计绳重及摩擦) 求:

(1)人做的有用功W 有用; (2)动滑轮的重力G 动; (3)人拉起货物时的机械效率η.

【答案】(1) 1440J ;(2) 180N ;(3) 80%。 【解析】 【详解】

(1)物体所受重力720N ,被提升了2m ,则人做的有用功为:

W 有用=Gh =720N×2m=1440J ;

(2)由图可知,滑轮组的有效绳子段数为n =3,根据F =

+G G n

,则动滑轮的重力为: G 动=nF-G =3×300N-720N=180N ;

(3)根据

η=

=

==W Gh Gh G W Fs Fnh Fn

有用总

, 人拉起货物时的机械效率为:

η=G Fn =720N 300N 3

?=80%。 答:(1)人做的有用功为1440J ; (2)动滑轮的重力为180N ; (3)人拉起货物时的机械效率为80%。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

E D F C B A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求中线AD的取值范围. 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 如图1-1,△ABC 中,AB=BC ,M 、N 为BC 边上两点,且∠BAM=∠CAN ,MN=AN ,求∠MAC 的度数. 分析 AB=AC ,MN=AN 可知△ABC 和△AMN 均为等腰三角形,充分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寻找所求角间的关系. 练习1 1.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AE ,∠BAE=30°,则∠DEC 等于( ). A .7.5° B .10° C .12.5° D .15° 2.如图,AA ′、BB ′分别是△ABC 的外角∠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B ′B ,A ′、B 、C 在一直线上,则∠ACB 的度数是多少? 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AB=BC ,∠A=20°.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BC ,?连结CD ,则∠BDC=________. 例2 如图1-5,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AB 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与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分析 要说明似乎没有任何关系的两条线段相等,往往需要做一些工作,如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等,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实数培优训练含答案

浙教七上数学第三章:实数培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数中无理有( ) 10 π 14159.3 81 3 27 32+ 73 169 121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①64的立方根是4±;②x x =33;③64的平方根为8±;④()4832 ±=± 其中正确的有( )个 A. 0 B. 1 C. 2 D. 3 3. 的值等于则若n m n m --==,3,23( ) A. 31 B. 31- C. 332+ D. 332- 4.计算:=---+-π14.35351( ) A.π+-5286.0 B. π-14.5 C. π+-14.752 D. π+-14.1 的整数有而小于大于53.5-( ) A. 2,1,0,1,2-- B. 3,2,1,0,1- C. 3,2,1,0,1,2-- D. 2,1,0,1-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若,0.6>a ( ) A. a a > B. a a >1 C. a a 1 1< D. a a < 的大小关系是则若c b a c b a ,,2,3),3(22.72--=-=-?+-=( ) A. c a b >> B. c a b >> C. c b a >> D. b c a >> =-=+ x x x x 1 ,71.8则已知( ) A. 3 B. 3- C. 3± D. 5± 9.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则与这个自然数相邻的后续自然数的平方根是( ) A. 1+a B. 12+a C. 1+±a D. 12+±a 10.若1212=a ,1692 =b ,且0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讲义 知识点一:比例线段有关概念及性质 (1)有关概念 1、两条线段的比: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量得AB 、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 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CD =m :n 例:已知线段AB=2.5m,线段CD=400cm ,求线段AB 与CD 的比。 2.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 、b 、c 、d 中,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 d c b a =(或a :b= c : d ),那么,这四条线段a 、b 、c 、d 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注意:在求线段 比时,线段单位要统一,单位不统一应先化成同一单位,还要注意顺序。) 例:b,a,d,c 是成比例线段,其中a=2cm,b=3cm,c=6cm,求线段d 的长度。 (2)比例性质 1.基本性质: bc ad d c b a =?= (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积) 2.反比性质: c d a b d c b a =?= (把比的前项、后项交换) 3.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a b c d a c d c b d b a d b c a ?=?? ?=?=???=??, 交换内项,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外项 4.等比性质:(分子分母分别相加,比值不变.) 如果 )0(≠++++====n f d b n m f e d c b a ,那么 b a n f d b m e c a =++++++++ . 注意:(1)此性质的证明运用了“设k 法” ,这种方法是有关比例计算,变形中一种常用方法. (2)应用等比性质时,要考虑到分母是否为零. (3)可利用分式性质将连等式的每一个比的前项与后项同时乘以一个数,再利用等比性质也成立.

全等三角形专题培优[带答案]

全等三角形专题培优 考试总分: 11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如图为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 A. B. C. D. 2.下列定理中逆定理不存在的是() 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B.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角也相等 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已知:如图,,,,则不正确的结论是() A.与互为余角 B. C. D. 4.如图,是的中位线,延长至使,连接,则的值为() A. B. C. D.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轴、轴的正半轴上分别截取、,使;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若点的坐标为,则与的关系为()A. B. C. D. 6.如图,是等边三角形,,于点,于点,,则下列结论:①点在的角平分线上;②;③;④.正确的有() A.个 B.个 C.个 D.个 7.如图,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计划建一个加油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 供选择的地址有()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8.如图,是的角平分线,则等于() A. B. C. D. 9.已知是的中线,且比的周长大,则与的差为() A. B. C. D. 10.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与高重合,那么它的三个内角中() A.都是锐角 B.有一个是直角 C.有一个是钝角 D.不能确定 卷II(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问题情境:在中,,,点为边上一点(不与点,重合) ,交直线于点,连接,将线段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得

实数典型例题(培优)

实数典型问题精析(培优) 例1.(2009的相反数是( ) A . B C .2 - D . 2 分析:本题考查实数的概念――相反数,要注意相反数与倒数的区别,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选A.要谨防将相反数误认为倒数,错选D. 例2.(2009年江苏省中考题)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11122-??-+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 ??????????? ; ……第n 个数:23 2111(1)(1)(1)111112342n n n -???? ?? ----??-++++ ??? ? ?+?????? ?? . 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 ) A .第10个数 B .第11个数 C .第12个数 D .第13个数 解析:许多考生对本题不选或乱选,究其原因是被复杂的运算式子吓住了,不善于从复杂的式子中寻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有一些考生尽管做对了,但是通过写出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的结果后比较而得出答案的,费时费力,影响了后面试题的解答,造成了隐性失分.本题貌似复杂,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减数中的因数是成对增加的,且增加的每一对数都是互为倒数,所以这些数的减数都是 21,只要比较被减数即可,即比较14 1 131121111、、、的大小,答案一目了然. 例3(荆门市)定义a ※b =a 2 -b ,则(1※2)※3=___. 解 因为a ※b =a 2 -b ,所以(1※2)※3=(12 -2)※3=(-1)※3=(-1)2 -3=-2.故应填上-2. 说明:求解新定义的运算时一定要弄清楚定义的含义,注意新定义的运算符号与有理数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及时地将新定义的运算符号转化成有理数的运算符号. 例4(河北省)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把1、3、6、10、…,这样的数称为“三角形数”,而把1、4、9、16、…,这样的数称为“正方形数”.从如图所示中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大于

培优专题等腰三角形含答案

9、等腰三角形【知识精读】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 有关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定理及其推论的作用。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是本节的重点。 3. 等腰三角形中常用的辅助线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分类解析】 例1. 如图,已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E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CD,DM⊥BC,垂足为M。求证:M是BE的中点。 分析:欲证M是BE的中点,已知DM⊥BC,所以想到连结BD,证 1∠ABC,而由CE=CD,BD=ED。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DBE= 2 1∠ACB,所以∠1=∠E,从而问题得证。 又可证∠E= 2 证明:因为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AC的中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练习.doc

等腰三角形培优专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练习 1.如图,已知△ A.7.5°ABC中, AB B.10° =AC ,AD = C.12.5 ° AE ,∠ BAE D.18° = 30 °,则 ∠ DEC 等于(). 2.如图,AA′、 BB′分别是△ABC的外角∠C 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EAB 和∠CBD 的平分线,且AA′= AB = B′B,A′、 B 、 3.如图,则∠ BDC 等腰三角形 = ________ ABC . 中,AB =AC ,∠ A =20 °. D 是AB 边上的点,且AD = BC ,连 结 CD , 例 2 如图, D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B 边延长线上一点, E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 AC 边延长线上一点,且EB = ED .那么CE 与 AD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E

C A B D

练习 线交1.已知如图,在△ CA 的延长线于点 ABC中,AB=CD,D是 F ,判断AD 与 AF 相等吗? AB 上一点,DE⊥BC , E 为垂足,ED? 的延长 2.如图,△ABC = 15°,则 BD 与 A . BD>B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BA 的大小关系是( B . BD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

相似三角形培优专题1. 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D. 求证:(1)△ACD∽△ABC; (2)AC2=AD?AB; (3)CD2=AD?DB. A 证明:(1)∵∠ACB=90°,CD⊥AB, ∴∠CDA=90°=∠ACB, ∵∠A=∠A, ∴△ACD∽△ABC. (2)∵△ACD∽△ABC, ∴AC AD AB AC =, ∴AC2=AD?AB; (3)∵CD⊥AB, ∴∠ADC=∠BDC=90°,∴∠A+∠ACD=90°, ∵∠ACB=90° ∴∠A+∠B=90° ∴∠ACD=∠B ∴△ACD∽△BCD, ∴CD AD BD CD =, ∴CD2=AD?DB.

2.如图,点C,D在线段AB上,△PCD是等边三角形,且∠APB=120°,求证: (1)△ACP∽△PDB, (2)CD2=AC?BD. 证明:(1)∵△PCD是等边三角形, ∴∠PCD=∠PDC=∠CPD=60°, ∴∠ACP=∠PDB=120°, ∵∠APB=120°, ∴∠APC+∠BPD=60°, ∵∠CAP+∠APC=60° ∴∠BPD=∠CAP, ∴△ACP∽△PDB; (2)由(1)得△ACP∽△PDB, ∴, ∵△PCD是等边三角形, ∴PC=PD=CD, ∴, ∴CD2=AC?BD.

3. 如图,正方形DEFG的边EF在△ABC的边BC上,顶点D、G分别在边AB、AC上,已知△ABC 的边BC=15,高AH=10, (1)求证:△ADG∽△ABC; (2)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 解:(1)∵四边形形DEFG是正方形, ∴DG∥BC ∴△ADG∽△ABC; (2) 如图,高AH交DG于M,设正方形DEFG的边长为x,则DE=MH=x, ∴AM=AH﹣MH=10﹣x, ∵ADG∽△ABC, ∴DG AM BC AH =, ∴ 10 1510 x x - =, ∴x=6, ∴x2=36. 答:正方形DEFG的边长和面积分别为6,36.

浙教版七上数学第三章:实数培优训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温馨提示:每一题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选择出来! 1.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8,则这个数的相反数的立方根是( ) A .4 B .-4 C .±4 D .±8 2.16的平方根为( ) A. 4± B. 4 C. 2 D. 2± 3.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5,估计它的边长大小在( ) A .2与3之间 B .3与4之间 C .4与5之间 D .5与6之间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1的立方根是-1,-1的平方是1;②.两个有理数之间必定存在着无数个无理数, ③.在1和2之间的有理数有无数个,但无理数却没有;④.如果x 2=6,则x 一定不是有理数 A.②③ B.①④ C.③ D.③④ 5.如果b a ,表示两个实数,那么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若b a =,则b a = B .若b a <,则22b a < C .若33b a =,则b a = D .若b a >,则33b a > 6.如果642 =x ,那么=3x ( ) A. 4± B. 2± C.2 D. 2- 7.一个正奇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 ,那么与这个正奇数相邻的下一个正奇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2+a B .22 +a C.22+a D .2+±a 8.已知35.703.54=,则005403.0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 B . C . D . 9.已知实数139-的整数部分为a ,小数部分为b ,则=-b a 32 ( ) A. 39343- B.3937- C.39343+ D.3937+ 10.正方形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点D 、A 对应的数分别为0和1,若正方形ABCD 绕着顶点顺时针方向在数轴上连续翻转,翻转1次后,点B 所对应的数为2;则翻转2018次后,数轴上数2018所对应的点是( ) A .点C B .点D C .点A D .点B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温馨提示:填空题必须是最简洁最正确的答案! 11.已知一个正数的两个平方根分别为62-m 和m +3,则()2018 m -的值为_________ 12.如果15=,5.1=,那么______00015.0=

培优专题讲解_等腰三角形(含解答)-

等腰三角形专题练习题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使它比一般三角形应用更加广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证明两个角相等和两条线段相等提供了依据.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对于某些含有(或隐含)等腰三角形条件的问题,可以作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或构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1如图1-1,△ABC中,AB=BC,M、N为BC边上两点,且∠BAM=∠CAN,MN=AN,求∠MAC的度数. 练习1 1.如图1-2,已知△ABC中,AB=AC,AD=AE,∠BAE=30°,则∠DEC等于().A.7.5° B.10° C.12.5° D.18° 1-2 2.如图1-3,AA′、BB′分别是△ABC的外角∠EAB和∠CBD的平分线,且AA′=AB=B′B,A′、B、C在一直线上,则∠ACB的度数是多少? 1-3

3.如图1-4,等腰三角形ABC中,AB=BC,∠A=20°.D是AB边上的点,且AD=BC,?连结CD,则∠BDC=________. 1-4 例2 如图1-5,D是等边三角形ABC的AB边延长线上一点,BD?的垂直平分线HE?交AC 延长线于点E,那么CE与A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 练习2 1.已知如图1-6,在△ABC中,AB=CD,D是AB上一点,DE⊥BC,E为垂足,ED?的延长线交CA的延长线于点F,判断AD与AF相等吗? 1-6 1-7 1-8 2.如图1-7,△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点D是△ABC内一点,且∠DAC=∠DCA=15°,则BD与BA的大小关系是() A.BD>BA B.BD

实数培优训练A

实数培优训练A 一、填空题 1、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л, , ,0.12 , 1.1515515551 。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正无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2、将-π,0,23,-3.15,3.5用“>”连接: ; 3、如图,则 | a |-2a -2b = 。 4、若x =x= ;1 -的倒数是 。1-的相反数是 ;1-的绝对值是 。 5、绝对值最小的实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数轴上的点与 具有一一对应关系,-3.14在数轴上的点在表示-π的点的 侧。数轴上与原点相距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 □6的数有 ,绝对值等于的数有 。 7A 对应数轴上的点是B ,则A 、B 两点的距离为 。 □8、△ABC 的三边长为a 、b 、c ,且a 、b 满足09622 =+-+-b b a ,则△ABC 的周长x 的取值范围是 ; 9、若12)1(212 -+-+-=x x x y ,则代数式2004) (y x += ; 10、已知x 为实数,且x= 。当x= 时,有最大值是 . 11、若0≤a ≤4,的取值范围是 . 若a a -=-2)2(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2、若实数a 满足 =-1,则a 是 . 当10≤≤x 时,化简__________12=-+x x 13、设7的小数部分为b ,则b(4+b)= 。当_______x 有意义。 二、选择题 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数和分数、零统称为有理数 B.正数和负数统称为实数 C.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统称为实数 D.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 3a 是一个( ). A.非负数 B.正实数 C.正有理数 D.非完全平方数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9()4(-?-=4-×9- B 、6=24+=2+2 C 、2a =|-a|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均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 B 、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 C 、1和2之间的无理数只有2 ; D 、无理数与无理数间的运算结果是无理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14是无理数 B C 是无理数 D 是无理数 7、下列说法:①无理数是无限小数,②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③任何实数都可以开方,④有理数是实数。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个 A 、1 B 、2 C 、3 D 、4 13 32π ||a 1

实数的混合运算(培优)含答案

2017.10.08实数 1、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式子如下:2 a -,52a ,83a -,11 4a ,…,(0)a ≠,则第n 个式子是________。 2、已知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2||2|a b c b +--的结果是________。 答案:a+c 3、观察下面一列数,1,2,3,4,5,6,7---- 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1行从左边第7个数是_____________。 答案:-107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28是的立方根 B 、464±是的立方根 C 、1139-是 的平方根 D 、4的算术平方根 答案:B 5、2(8)-的立方根是( ) A 、-2 B 、2± C 、4 D 、4± 答案:C 6、若b a -是的立方根,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b a --也是 的立方根 B 、b a 是 的立方根 C 、b a -也是 的立方根 D 、b a ±都是 的立方根 答案:C 7、点A 、B 分别是数3-、12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把线段AB 沿数轴向右移动到A'B',且线段A'B'的中点对应的数是3,则点A'对应的数是( ) A 、0 B 、 12 C 、314 D 、144 答案:C 8、已知1101101,,,,mn m n m n n m n n m <->->>+++且那么的大小关系是( )

A 、11m n n n m <<+< B 、11m n n m n <+<< C 、11n m n m n +<<< D 、11m n n m n <+<<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已知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是3225a a +-与,则a =_______,x 的立方根为_______。 11、若,a b 均为正整数,且a b >a b +的最小值是( ) A 、6 B 、7 C 、8 D 、9 答案:B

《实数》培优材料

④计算中的性质 2: a 2 = a = ? ; - a(a ≤ 0) ?负无理数 (二分法) 实数? (三分法) 实数?零 ?无理数 ?负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负无理数 ? ? ?负无理数 练习:(1) ( x - 1) 2 = 9 (2) (x + 1)3 = 25 3 2017 春七年级数学实数培优 一、实数: (一)【内容解析】 (1)概念: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 要准确、深刻理解概念。如平方根的概念:①文字概念:若一个数 x 的平方是 a ,那么 x 是 a 的平方 根;②符号概念:若 x 2 = a ,那么 x = ± a ;③逆向理解:若 x 是 a 的平方根,那么 x 2 = a 。 (2)性质:①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中,被开方数 a ≥0 ? 式子有意义; ②在算术平方根中,其结果 a 是非负数,即 a ≥0; ③计算中的性质 1: ( a ) 2 = a (a ≥0); ?a(a ≥ 0) ? ⑤在立方根中, 3 - a = -3 a (符号法则) ⑥计算中的性质 3: (3 a ) 3 = a ; 3 a 3 = a (3)实数的分类: ? ?正有理数 ? ?正有理数 ? ? ?正实数? ?有理数?零 ? ?正无理数 ? ? ? ? ? ? ? ? (二)【典例分析】 1、利用概念解题: 例 1. 已知:M = b -1 a + 8 是 a + 8 的算术数平方根,N = 2a -b +4 b - 3 是 b - 3 立方根,求 M + N 的平方根。 练习:1. 已知 x + 2 y = 3,4 x - 3 y = -2 ,求 x + y 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 2.若 2a +1 的平方根为±3,a -b +5 的平方根为±2,求 a+3b 的算术平方根。 例 2、解方程(x+1)2=36. 1 5

【数学】数学一元二次方程的专项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一元二次方程真题与模拟题分类汇编(难题易错题) 1.“父母恩深重,恩怜无歇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即为母亲节,节日前夕巴蜀中学学生会计划采购一批鲜花礼盒赠送给妈妈们. (1)经过和花店卖家议价,可在原标价的基础上打八折购进,若在花店购买80个礼盒最多花费7680元,请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用不等式解答) (2)后来学生会了解到通过“大众点评”或“美团”同城配送会在(1)中花店最高售价的基础上降价25%,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相同数量的礼盒,但实际购买过程 中,“大众点评”网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上涨5 2 m%,购买数量和原计划一样:“美团”网 上的购买价格比原有价格下降了9 20 m元,购买数量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15m%,最终,在 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的预算总额增加了15 2 m%,求出m的值. 【答案】(1)120;(2)20.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介绍两种解法: 解法一:设标价为x元,列不等式为0.8x?80≤7680,解出即可; 解法二:根据单价=总价÷数量先求出1个礼盒最多花费,再除以折扣可求出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 (2)先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个礼盒,表示在“大众点评” 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总额:120a(1﹣25%)(1+5 2 m%),在“美团”网上的购买实际消费 总额:a[120(1﹣25%)﹣9 20 m](1+15m%);根据“在两个网站的实际消费总额比原计划 的预算总额增加了15 2 m%”列方程解出即可. 试题解析:(1)解:解法一:设标价为x元,列不等式为0.8x?80≤7680,x≤120; 解法二:7680÷80÷0.8=96÷0.8=120(元). 答:每个礼盒在花店的最高标价是120元; (2)解:假设学生会计划在这两个网站上分别购买的礼盒数为a个礼盒,由题意得: 120×0.8a(1﹣25%)(1+5 2 m%)+a[120×0.8(1﹣25%)﹣ 9 20 m](1+15m%)=120×0.8a (1﹣25%)×2(1+ 15 2 m%),即72a(1+ 5 2 m%)+a(72﹣ 9 20 m)(1+15m%)=144a (1+ 15 2 m%),整理得:0.0675m2﹣1.35m=0,m2﹣20m=0,解得:m1=0(舍), m2=20. 答:m的值是20.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培优练习题 一、填空选择题: 1.如下图1,等边△的边长为3,P 为上一点,且=1,D 为上一点,若∠=60°,则的长为( ) A . 3 2 B .23 C . 12 D . 34 2.如上图2,△中,D 、E 分别是、的中点,平分∠,交于点F ,若=6, 则的长是( )(A )2 (B )3 (C ) 2 5 (D )4 3.如上图3,点A 的坐标是(2,2),若点P 在x 轴上,且△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 的坐标 不可能... 是( )A .(4,0) B .(1.0) C .(-22,0) D .(2,0) 4.如上图1,==,若∠A =40°,则∠的度数是( ) A .20o B .30o C .35o D .40o 5.如上图2,△中,==6,=8,平分么交于点E ,点D 为的中点,连结,则△的周长是( ) A .7+5 B .10 C .4+25 D .12 6.如上图3,在△中,,∠36°,、分别是△、△的角平分线, 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7.在等腰ABC △中,AB AC ,一边上的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和12两个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A .7 B .11 C .7或11 D .7或10 8.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o,腰长为4 ,则其腰上的高为 . 9.已知等腰ABC △的周长为10,若设腰长为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10.在△中,=,的垂直平分线与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 则∠B 等于_ 度. A D C P B 60° E D C B A (第6题) B A D C 1 2 3 4 -1 1 2 x y A

七(下)培优训练(二)实数(提高版)

培优训练二:实数(提高篇) (一)【内容解析】 (1)概念: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无理数、实数; 要准确、深刻理解概念。如平方根的概念:①文字概念:若一个数x 的平方是a ,那么x 是a 的平方根;②符号概念:若a x =2,那么a x ±=;③逆向理解:若x 是a 的平方根,那么a x =2。 (2)性质:①在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中,被开方数a ≥0?式子有意义; ②在算术平方根中,其结果a 是非负数,即a ≥0; ③计算中的性质1:a a =2)((a ≥0); ④计算中的性质2:???≤-≥==) 0()0(2a a a a a a ; ⑤在立方根中,33a a -=-(符号法则) ⑥计算中的性质3:a a =33)(;a a =3 3 (3)实数的分类: ?????????????? ? ??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无理数 零正有理数 有理数实数 ??? ? ???????????负无理数负有理数负实数零正无理数正有理数正实数实数 (二)【典例分析】 1、利用概念解题: 例1. 已知:18-+=b a M 是a +8的算术数平方根,423+--=b a b N 是b -3立方根,求N M +的平方根。 练习:1. 已知234323-=-=+y x y x , ,求x y +的算术平方根与立方根。 2.若2a +1的平方根为±3,a -b +5的平方根为±2,求a+3b 的算术平方根。 例2、已知x 、y 互为倒数,c 、d 互为相反数,a 的绝对值为3,z 的算术平方根是5 ,求22c d xy a -++ 的值。 2、利用性质解题: 例1 已知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a -1和a -11,求这个数.

三角形培优训练100题集锦(学生用)

三角形培优训练专题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 1、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 2、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 3、遇到角平分线,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 4、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7、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1、已知,如图ABC ?中,5=AB ,3=AC ,求中线AD 的取值范围。 分析:本题的关键是如何把AB ,AC ,AD 三条线段转化到同一个三角形当中。 解:延长AD 到E ,使DA DE =,连接BE 又∵CD BD =,CDA BDE ∠=∠ ∴()SAS CDA BDE ???,3==AC BE ∵BE AB AE BE AB +- (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 即822 AD ∴41 AD 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F DE ⊥,D 是中点,试比较CF BE +与 EF 的大小。 证明:延长FD 到点G ,使DF DG =,连接BG 、EG ∵CD BD =,DG FD =,CDF BDG ∠=∠ ∴CDF BDG ??? E C A B D A

实数的混合运算(培优)含答案

2017、10、08实数 1、一组按一定规律排列得式子如下:,,,,…,,则第个式子就是________。 2、已知数,,在数轴上得位置如图所示,化简得结果就是________。 答案:a+c 3、观察下面一列数,将这列数排成下列形式,按照上述规律排下去,那么第11行从左边第7个数就是_____________。 答案:—107 4、下列说法错误得就是( ) A、得立方根 B、得立方根 C、得平方根D、得算术平方根 答案:B 5、得立方根就是( ) A、-2 B、C、4 D、 答案:C 6、若得立方根,那么下面结论正确得就是( ) A、得立方根 B、得立方根 C、得立方根D、得立方根 答案:C 7、点A、B分别就是数、在数轴上对应得点,把线段AB沿数轴向右移动到A'B’,且线段A'B’得中点 对应得数就是3,则点A'对应得数就是( ) A、0B、C、D、 答案:C 8、已知得大小关系就是( ) A、B、C、D、 9、得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_________,得平方根就是_____________。

10、已知一个正数得平方根就是,则=_______,得立方根为_______、 11、若均为正整数,且,则得最小值就是( ) A、6 B、7 C、8D、9 答案:B 12、已知:得平方根就是,得立方根就是3,则得算术平方根为_______。 13、已知实数满足,则得立方根为_______。 14、比较大小:(填)

15、将用不等号连接起来为( ) A、B、C、D、 答案:D 16、若得小数部分就是,若得小数部分就是,则___________。 答案:2 17、已知得整数部分就是,小数部分就是,则得平方根为___________。 18、若得小数部分就是,若得小数部分就是,则___________。 19、下图为魔术师在小美面前表演得经过

实数典型例题(培优)

相交实数典型问题精析(培优) 例1.(2009 的相反数是( ) A . B C . D . 分析:本题考查实数的概念――相反数,要注意相反数与倒数的区别,实数a 的相反数是-a ,选A.要谨防将相反数误认为倒数,错选D. 例2.(2009年江苏省中考题)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 第1个数:11122-??-+ ???;第2个数:2311(1)(1)1113234????---??-+++ ??? ???????; 第3个数:234511(1)(1)(1)(1)11111423456????????-----??-+++++ ??????? ??????????? ; ……第n 个数:232111(1)(1)(1)111112342n n n -??????----??-++++ ??? ? ?+????????L . 那么,在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 ) A .第10个数 B .第11个数 C .第12个数 D .第13个 数 解析:许多考生对本题不选或乱选,究其原因是被复杂的运算式子吓住了,不善于从复杂的式子中寻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作出正确的判断.也有一些考生尽管做对了,但是通过写出第10个数、第11个数、第12个数、第13个数的结果后比较而得出答案的,费时费力,影响了后面试题的解答,造成了隐性失分.本题貌似复杂,其实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从第二个数开始,减数中的因数是成对增加的,且增加的每一对数都是互为倒数,所以这些数的减数都是21,只要比较被减数即可,即比较141131121111、、、的大小,答案一目了然. 例3(荆门市)定义a ※b =a2-b ,则(1※2)※3=___. 解 因为a ※b =a2-b ,所以(1※2)※3=(12-2)※3=(-1)※3=(-1)2-3=-2.故应填上-2. 说明:求解新定义的运算时一定要弄清楚定义的含义,注意新定义的运算符号与有理数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及时地将新定义的运算

《实数》培优专题训练

《实数》培优专题训练1 一.填空题 1 的算术平方根是。 2.已知一块长方形的地长与宽的比为3:2,面积为3174平方米,则这块地的长为米。 3.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14,л,, ,0.12 , 1.1515515551 。 正整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无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 正无理数集合{ } 非负有理数集合{ } 4.将-π,0,23,-3.15,3.5用“>”连接:; 5.如图,则| a |-2a-2b=。 6的数有,绝对值等于的数有。 7A对应数轴上的点是B,则A、B两点的距离为。 8.△ABC的三边长为a、b、c,且a、b满足0 9 6 22= + - + -b b a,则△ABC的周长x的取值范围是; 9.若1 2 )1 ( 2 12- + - + - =x x x y,则代数式2004 ) (y x+= ; 10.已知x为实数,且,则x= 。当x= 时,有最大值是 . 11.若0≤a≤4,的取值范围是 .若a a- = -2 )2 (2,则a的取值范围是;12.已知x、y是有理数,且x、y满足2 2323 x y ++=-x+y= 。 二.选择题 1.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数是(). A.整数 B.有理数 C.无理数 D.实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数和分数、零统称为有理数 B.正数和负数统称为实数 C.整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统称为实数 D.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 3.a是一个(). A.非负数 B.正实数 C.正有理数 D.非完全平方数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9 ( )4 (- ? -=4 -×9 -B.6=2 4+=2+2 C.2a=|-a|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有理数均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B、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C、1和2之间的无理数只有2; D、无理数与无理数间的运算结果是无理数。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14是无理数B C是无理数D是无理数 1 3 3 2 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